石村長頓了頓,接著問道:“不知道恩人怎麽稱唿呢?”
我擺了擺手,笑言道:“您太言重了,恩人這兩個字我愧不敢當,我叫淩飛,您直接喊我名字就好。”
“淩飛,我喊您恩人一點兒也不過分,您就是我們整個村子的恩人。”石村長的臉上滿是感激。
我抿嘴笑笑,看著眼前這一圈滿心激動與熱情的人,心中百感交集,我再次詢問道:“石村長,您這邊的學校在什麽地方?不知道一個孩子每年的花費具體得多少?”
石村長仔細地解釋道:“山底下的鄉鎮裏就有小學,離我們村裏大概就是四公裏的路程。小學每年的課本費、學雜費等等下來需要三百五十元,中午在學校吃頓午飯三塊錢,每年所有的花費下來大概得需要一千五百元左右。”
每年一千五百元,這個數字對於生活在城市裏的人來說或許微不足道,但對於這些村民而言,卻是一筆難以承受的天價費用。
我聽著石村長的話,心中滿是愧疚,想到自己曾經在娛樂場所的肆意揮霍,一場的酒錢足夠一個孩子完成小學所有的學業。
沉默片刻,然後我堅定地點點頭,說道:“以後每年我會資助每個孩子三千元,這三千元作為孩子的學費及衣食費用。以後孩子上中學了,每年我會資助五千元;上大學了,我會根據學校和地方給出相應的補助。村長,您要監督好,我會資助孩子他們直至畢業,同時我也每年會派人來核實所資助學生的實際情況,若有退學或者其他原因,相應我也會取消他受資助的資格。”
這裏的所有人都未曾料到我會每年拿出如此多的錢用於資助,當我表明了資助的意向後,甚至有幾位家長激動得要跪下向我表示感謝,我趕忙攔住了他們。
而後,我對需要資助的孩子進行了仔細核實,一共是九個孩子,年齡在六至十歲不等。說來也巧,其中好幾個正是前天在村口我見過的那幾個孩子。
這也意味著我近幾年每年需要支出元,但對我而言,這筆錢真的微不足道。
最後,我告知各位家長,下午我會帶現金來到豆豆家發放給大家,以後每年的這個時間,我核實情況後都會為他們進行撥付,同時也與村長互留了電話號碼。
從豆豆家裏離開後,我立即驅車前往了縣城。在銀行取了三萬元現金後,我又精心地為每個孩子挑選了書包、學習用品等等。
當我再次迴到村裏時,已經是下午四點鍾。遠遠地,我就看到豆豆的家裏聚集了許多人。
大家看到我的車子駛來,臉上洋溢著喜悅,興奮地圍了上來。
我招唿了幾位年輕人幫忙將後備箱的書包和學習用品一一搬下,然後依次為每個孩子發放,並給每個孩子的家長遞上了三千元現金。
孩子們接過嶄新的書包和學習用品,眼中閃爍著驚喜與感激;家長們手握著那三千元錢,激動得熱淚盈眶,連聲道謝。
在大家的簇擁和聲聲感謝中,這場資助活動總算圓滿結束。但我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孩子等待著幫助。而我,願意在這條傳遞溫暖與愛心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
迴到我所租住的地方,準備上樓。
就在這時,婷姐從屋內出來喊住了我,我帶著疑惑看向婷姐。
隻見她手中拿著五百元迅速塞到我的懷裏,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容,溫聲道:“淩飛,你資助我們村裏孩子讀書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謝謝你為我們這個村子做了這麽多,這個房租我退給你,以後你想在這裏住多久就住多久。”
我沒想到這個消息會流傳的這麽快,心中不禁有些驚訝。隨後,立即反應了過來,我搖搖頭迴道:“婷姐,這房租和生活費是該給的,你們都不容易,而五百元對我來說真的不算是什麽。”
婷姐還在推辭中,她堅決不肯接受我又塞給她的錢。
麵對婷姐的堅持,我內心十分無奈。最後,我隻好說道:“你要是不收,那我隻好從你的家裏搬出去了。”
聽到我要搬出去,婷姐急眼了,她趕忙拽著我的胳膊解釋道:“我和爸爸都不讓你走的,爸爸說可要將你招待好。再說,我堂哥家的孩子也在你資助的名額裏麵。”
“我資助你堂哥家的孩子那純屬緣分,一碼歸一碼,這五百塊錢的房租和生活費你真的得收下,不然你就是變相地趕我離開。”我認真地說道。
“我不是這個意思。”婷姐趕忙擺擺手,急切地解釋道。
看著婷姐著急的模樣,我抿嘴笑笑,強硬地將錢塞到了婷姐的手裏,頭也不迴地向二樓走上去。
這五百元的推讓,不僅僅是金錢的往來,更是人與人之間那份最純粹的關愛與尊重。在這個小小的村落裏,我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個住所,更是一份真摯的情感和滿滿的感動。
迴到房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深知自己的資助能給他們帶來一絲希望和改變。而婷姐和村民們的這份情誼,讓我在這個陌生的地方感受到了無盡的溫暖。
......
時間往前推進二十多天,轉眼間已經到了12月24日,今天是所謂的平安夜。
我清晰地記得去年的今日在西安和王雨涵一起度過的,那些美好的畫麵至今仍曆曆在目。我們不僅堆了雪人,在那冰天雪地中留下歡聲笑語,而且還去了鍾樓、迴民街,感受著古城獨特的韻味和熱鬧的氛圍。
想起王雨涵,心裏又是一陣抽搐地心痛,顫抖著手點燃一支香煙,在香煙的壓製下,總算舒坦了不少,煙霧繚繞中,思緒也隨之飄遠。
在山村的這二十多天裏,我仿佛置身於另一個世界。
因為這個村子的人都來自同一個祖先,大家都是石姓,所以格外團結。
自從資助孩子們讀書後,我也成為了這個村子的名人,村民都會熱情地招唿我上他們的家裏坐坐、吃頓便飯、聊聊天。
我擺了擺手,笑言道:“您太言重了,恩人這兩個字我愧不敢當,我叫淩飛,您直接喊我名字就好。”
“淩飛,我喊您恩人一點兒也不過分,您就是我們整個村子的恩人。”石村長的臉上滿是感激。
我抿嘴笑笑,看著眼前這一圈滿心激動與熱情的人,心中百感交集,我再次詢問道:“石村長,您這邊的學校在什麽地方?不知道一個孩子每年的花費具體得多少?”
石村長仔細地解釋道:“山底下的鄉鎮裏就有小學,離我們村裏大概就是四公裏的路程。小學每年的課本費、學雜費等等下來需要三百五十元,中午在學校吃頓午飯三塊錢,每年所有的花費下來大概得需要一千五百元左右。”
每年一千五百元,這個數字對於生活在城市裏的人來說或許微不足道,但對於這些村民而言,卻是一筆難以承受的天價費用。
我聽著石村長的話,心中滿是愧疚,想到自己曾經在娛樂場所的肆意揮霍,一場的酒錢足夠一個孩子完成小學所有的學業。
沉默片刻,然後我堅定地點點頭,說道:“以後每年我會資助每個孩子三千元,這三千元作為孩子的學費及衣食費用。以後孩子上中學了,每年我會資助五千元;上大學了,我會根據學校和地方給出相應的補助。村長,您要監督好,我會資助孩子他們直至畢業,同時我也每年會派人來核實所資助學生的實際情況,若有退學或者其他原因,相應我也會取消他受資助的資格。”
這裏的所有人都未曾料到我會每年拿出如此多的錢用於資助,當我表明了資助的意向後,甚至有幾位家長激動得要跪下向我表示感謝,我趕忙攔住了他們。
而後,我對需要資助的孩子進行了仔細核實,一共是九個孩子,年齡在六至十歲不等。說來也巧,其中好幾個正是前天在村口我見過的那幾個孩子。
這也意味著我近幾年每年需要支出元,但對我而言,這筆錢真的微不足道。
最後,我告知各位家長,下午我會帶現金來到豆豆家發放給大家,以後每年的這個時間,我核實情況後都會為他們進行撥付,同時也與村長互留了電話號碼。
從豆豆家裏離開後,我立即驅車前往了縣城。在銀行取了三萬元現金後,我又精心地為每個孩子挑選了書包、學習用品等等。
當我再次迴到村裏時,已經是下午四點鍾。遠遠地,我就看到豆豆的家裏聚集了許多人。
大家看到我的車子駛來,臉上洋溢著喜悅,興奮地圍了上來。
我招唿了幾位年輕人幫忙將後備箱的書包和學習用品一一搬下,然後依次為每個孩子發放,並給每個孩子的家長遞上了三千元現金。
孩子們接過嶄新的書包和學習用品,眼中閃爍著驚喜與感激;家長們手握著那三千元錢,激動得熱淚盈眶,連聲道謝。
在大家的簇擁和聲聲感謝中,這場資助活動總算圓滿結束。但我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孩子等待著幫助。而我,願意在這條傳遞溫暖與愛心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
迴到我所租住的地方,準備上樓。
就在這時,婷姐從屋內出來喊住了我,我帶著疑惑看向婷姐。
隻見她手中拿著五百元迅速塞到我的懷裏,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容,溫聲道:“淩飛,你資助我們村裏孩子讀書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謝謝你為我們這個村子做了這麽多,這個房租我退給你,以後你想在這裏住多久就住多久。”
我沒想到這個消息會流傳的這麽快,心中不禁有些驚訝。隨後,立即反應了過來,我搖搖頭迴道:“婷姐,這房租和生活費是該給的,你們都不容易,而五百元對我來說真的不算是什麽。”
婷姐還在推辭中,她堅決不肯接受我又塞給她的錢。
麵對婷姐的堅持,我內心十分無奈。最後,我隻好說道:“你要是不收,那我隻好從你的家裏搬出去了。”
聽到我要搬出去,婷姐急眼了,她趕忙拽著我的胳膊解釋道:“我和爸爸都不讓你走的,爸爸說可要將你招待好。再說,我堂哥家的孩子也在你資助的名額裏麵。”
“我資助你堂哥家的孩子那純屬緣分,一碼歸一碼,這五百塊錢的房租和生活費你真的得收下,不然你就是變相地趕我離開。”我認真地說道。
“我不是這個意思。”婷姐趕忙擺擺手,急切地解釋道。
看著婷姐著急的模樣,我抿嘴笑笑,強硬地將錢塞到了婷姐的手裏,頭也不迴地向二樓走上去。
這五百元的推讓,不僅僅是金錢的往來,更是人與人之間那份最純粹的關愛與尊重。在這個小小的村落裏,我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個住所,更是一份真摯的情感和滿滿的感動。
迴到房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深知自己的資助能給他們帶來一絲希望和改變。而婷姐和村民們的這份情誼,讓我在這個陌生的地方感受到了無盡的溫暖。
......
時間往前推進二十多天,轉眼間已經到了12月24日,今天是所謂的平安夜。
我清晰地記得去年的今日在西安和王雨涵一起度過的,那些美好的畫麵至今仍曆曆在目。我們不僅堆了雪人,在那冰天雪地中留下歡聲笑語,而且還去了鍾樓、迴民街,感受著古城獨特的韻味和熱鬧的氛圍。
想起王雨涵,心裏又是一陣抽搐地心痛,顫抖著手點燃一支香煙,在香煙的壓製下,總算舒坦了不少,煙霧繚繞中,思緒也隨之飄遠。
在山村的這二十多天裏,我仿佛置身於另一個世界。
因為這個村子的人都來自同一個祖先,大家都是石姓,所以格外團結。
自從資助孩子們讀書後,我也成為了這個村子的名人,村民都會熱情地招唿我上他們的家裏坐坐、吃頓便飯、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