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指揮使沈參
紅樓:連中六元的我成了冠軍侯 作者:一隻寫字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多了一個人,但賈瑜院子裏似乎沒什麽太大的變化。
照常一番鍛煉,吃完早飯後,賈瑜向父親的書房走去。
今天他要和賈敦一起去拜訪沈參,感謝他上次出手相助。
賈敦仍然在他的書房裏打著算盤在寫賬本,好像每次賈瑜來的時候他都是這幅樣子。
看見賈瑜的好奇模樣,賈敦笑著說:“瑜兒你先坐下等等,待為父把蓉哥兒的婚事賬目明細準備好,我們就出發。”
賈瑜這才想起來,年前的時候賈蓉還委托自己老爹幫他籌備婚禮一眾物事呢。
隻怪這些天事情太多,原著裏的金釵更是一個接一個的登場,明明才過幾天,他就快把這事拋到後腦勺去了。
想起原著裏那個號稱兼寶黛之美的女子,他不禁有些好奇道:“爹,賈蓉的婚事準備的怎麽樣了?”
賈敦一邊打著算盤一邊迴道:“咱們家這邊沒什麽事,一應東西我就按著西府璉哥兒之前的婚禮對標就行了。就是過幾日我還要去秦家那邊問問,看看他們對接親時候的場麵有沒有什麽安排。”
“這樣啊......”
他是很想把這婚事攪和退掉,原著裏對於秦可卿的身份各種猜測滿天飛沒有定論,但不可否認的是,秦可卿的死也是榮國府由盛轉衰的重要節點。
不過想想自己現在的身板還是算了吧,之前是因為在榮國府裏賈母最大,賈政的話語權也大,因此他可以僥幸從王夫人那裏占個便宜。
寧國府是賈珍自己當家做主,更兼之他還是賈家族長,縱然是賈母的影響力對他也有限。
他如果不知死活的想在賈蓉婚禮上搗亂,那真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
稍等了會賈敦,待到賬簿寫完之後,賈敦賈瑜二人便上了馬車,前往東城沈參家中。
五城兵馬司是負責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看守囚犯、負責火禁等事的衙門。
共劃分為五城,沈參就是其中之一的東城指揮使。
不要看這職位隻是正六品,但老話說得好,縣官不如現管,五城兵馬司日常管理的範圍就是尋常百姓和些店鋪酒樓。
因此指揮使的品階雖然在神京城裏有些抬不上眼,但是對於布衣百姓來說實在是天大般的人物,這也是為何前幾日寶柱報出五城兵馬司的名頭時,賈府下人紛紛退讓的原因。
來的路上,賈敦也和賈瑜交代了沈參和自家的根源。
說白了,大家的祖宗當初都一起在寧榮兩國公下麵出過力,沈參先祖是寧國公的手下敗將,歸降之後雖然成就比不上那些老部下,但也庇護著子孫混了個六品官。
像這樣的人脈,賈敦一路上和賈瑜交待了不少,基本都是軍伍中的底層將領,主要是以京營和九邊裏的幾個重鎮為主,大部分都是百戶,偶有千戶。
以小窺大,可以看見賈家在軍中的聲望,賈源賈演建國之際南征北戰,現在九邊的許多基本策略都是他們定下的,二代國公曾任京營指揮使,總率三大營共計二十餘萬人,在山東河南等地也深有威望。
越想越覺得,賈家能這麽快的衰落,更是被下旨抄家,實在是一種很不可思議的奇跡。
沈參住在東城磨盤胡同的一個小院子裏,他沒有兄弟,家中老母年紀又大,等閑離不得,所以就遲遲沒有搬走。
賈敦賈瑜二人來的時候,他正在院中舞弄著槍棒,紅纓槍帶得院中風聲颯颯,槍首的紅綾翻飛間露出點點銀光。
見到賈瑜二人,他放下手中銀槍,迎上來道:“敦叔,瑜賢弟快請進。”
賈瑜這才近距離打量了下他,隻見沈參寒冬臘月裏身穿單衣,如今操練之後汗水出來,麻布緊緊貼在身上,露出一副精壯身軀。渾身熱氣從頭上騰騰而起,好似蒸爐。
沈參身高八尺,膚色古銅,濃眉廣顙,燕頜虎腮,嗓音低沉有力,一看就是個臂上跑馬的好漢。
但他並非單純的莽漢子,反倒是心思細膩,將賈敦二人迎進會客堂內後,又喚來妻子上茶,換了一身得體衣服後才出來和賈瑜二人說話,種種禮節竟無有一失。
沈參率先開口道:“敦叔安好,這位公子想必就是世弟賈瑜?我早聽各個叔伯說過敦叔家裏有個少年天才,今日得見果真是一表人才。”
賈敦在一旁笑著喝茶不搭話。
來之前,賈瑜就已經明白這次拜訪,基本上可以視作是老爹為自己將來鋪路了,果不其然進門開始賈敦就修煉起了閉口禪。
賈瑜拱手迴應道:“世兄威武,有古之名將風采,我在世兄麵前哪裏稱得上什麽人才。”
沈參哈哈一笑,打量著賈瑜說:“看來寧榮府上那片地,也不淨是些酒囊飯袋,膏梁紈袴,也有賢弟這樣的英才。”
這話說的略重,如賈敦這種心思細密之人,縱然心裏有這般想法也萬萬不會付諸於口。
但沈參是武將,且家中早早和寧榮府上斷了往來,因此也不憚於國公門庭威視。
賈瑜不答話,卻起身而來向沈參請教起了武藝劍術,他和沈參剛剛認識,最忌諱交淺言深,倒不如從武藝方麵下手,拉近距離。
他從後世而來,隻粗通太極這樣的養生拳,至於劍法更是一竅不通,平日在家隻練戳刺斬擊,如今遇到沈參這樣的猛男,正好借機問出了許多練習時的疑惑。
沈參今年二十八歲,但卻精於武事,年幼時就跟著父親四處剿匪,久經沙場。
此刻他一手拉起賈瑜臂膀,一手按著腰,模仿發力姿勢。
細細指點道:“要練劍法先要練身體,要練身體先要練筋骨。這樣你用劍揮劍時,才會穩而有力,所謂衡平均勢,斂束相抱,左右顧盼,八麵供心,就是說要把住平衡用力流暢。”
又總結道:“瑜弟身體算是強壯的,日後又不上沙場。隻需練會我教你的幾個姿勢,再練習好準頭即可。”
賈瑜試了試沈參所說之法,頓覺和自己之前的練習大有不同。
如果說他之前的練習是無根浮萍,拔劍一通亂打,那今天沈參所教他的就如同腳下生根,每一步都充斥著莫名的和諧感,一步步施展下來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這一番指點,賈瑜受益匪淺。
當下二人又在院中聯係一番,見到太陽高掛,才休息一番,迴到了正廳吃飯。
賈敦先前看著二人相談甚歡,早已經離開,此刻席上隻有沈參賈瑜二人。
沈參為人酒品極好,隻顧自己小酌,從不向賈瑜敬酒。
這讓和賈璉賈蓉一起廝混多了,時常吆來喝去的賈瑜莫名有一種輕鬆感湧現。
忽然想起昨日鴛鴦上門時說的話,賈瑜道:“沈大哥,前幾天我讓家中小廝押去五城兵馬司大牢的那個婆子如今怎樣了?”
沈參夾起一塊鹿肉,又就了口酒細細嚼完咽下後才道:“那天你家小廝過來,已經和我說了不要搞出什麽人命,我就沒怎麽在意,隻讓手下將平常折磨人的手段對她用了用,隨後就扔在牢裏了。”
他放下筷子,好奇問道:“那婆子是賈家府上的?我倒是聽她嘴裏喊的榮國名號。”
賈瑜微微一笑,將前幾天的事情和盤托出,他倒也沒有添油加醋,隻是將事情完完整整說出,不改一詞。
饒是如此,也引得沈參大唿過癮。
沈參戲謔說道:“想不到這國公府上也有這麽多醃臢事,難怪那婆子嘴裏罵的這般不中聽。”
這就醃臢了?如果我再把原著裏寧國府榮國府的那些破事和你說說,怕不是驚掉大牙。
賈瑜在心中偷笑,莫名有一種感歎沈參少見多怪的自豪感......
魯迅先生說得好:在賈府你可以不活,但絕對不能沒活......
咽下嘴裏食物,再喝了口茶水。
又對沈參說道:“所謂髒唐臭漢,自古以來高門之中的齷齪事就不罕見,高門有高門的好,咱們小戶人家也有自己的樂。”
沈參一拍大腿,附和道:“這話對我的脾氣,我就煩那些勾心鬥角綿裏藏刀的手段。”
又感歎說道:“如今時局生亂邊境不定,偏偏官場之中又滿是爭權的小人,就連我這小小的五城兵馬司,也烏煙瘴氣的,讓人喘不過氣。不瞞賢弟笑話,為兄已有請離之意。”
賈瑜心中一振,試探問道:“沈大哥欲去往何處高就?”
沈參將酒杯一頓,放在桌上昂然道:“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我雖不才,卻也有建功立業之雄心,自然要往邊鎮走上一遭的。”
可惜這豪情轉瞬即逝,又如氣球泄了氣般:“隻是家中老母體弱,九邊更是荒涼之地,不論是將老母留在京中還是隨我同去,我都放心不下啊。”
賈瑜把玩手中酒杯,凝視窗邊刺破雲層後撒在雕花上的陽光,微微思量後說道:“沈大哥若是憂心老夫人身體,我倒有兩個好去處可解之。”
照常一番鍛煉,吃完早飯後,賈瑜向父親的書房走去。
今天他要和賈敦一起去拜訪沈參,感謝他上次出手相助。
賈敦仍然在他的書房裏打著算盤在寫賬本,好像每次賈瑜來的時候他都是這幅樣子。
看見賈瑜的好奇模樣,賈敦笑著說:“瑜兒你先坐下等等,待為父把蓉哥兒的婚事賬目明細準備好,我們就出發。”
賈瑜這才想起來,年前的時候賈蓉還委托自己老爹幫他籌備婚禮一眾物事呢。
隻怪這些天事情太多,原著裏的金釵更是一個接一個的登場,明明才過幾天,他就快把這事拋到後腦勺去了。
想起原著裏那個號稱兼寶黛之美的女子,他不禁有些好奇道:“爹,賈蓉的婚事準備的怎麽樣了?”
賈敦一邊打著算盤一邊迴道:“咱們家這邊沒什麽事,一應東西我就按著西府璉哥兒之前的婚禮對標就行了。就是過幾日我還要去秦家那邊問問,看看他們對接親時候的場麵有沒有什麽安排。”
“這樣啊......”
他是很想把這婚事攪和退掉,原著裏對於秦可卿的身份各種猜測滿天飛沒有定論,但不可否認的是,秦可卿的死也是榮國府由盛轉衰的重要節點。
不過想想自己現在的身板還是算了吧,之前是因為在榮國府裏賈母最大,賈政的話語權也大,因此他可以僥幸從王夫人那裏占個便宜。
寧國府是賈珍自己當家做主,更兼之他還是賈家族長,縱然是賈母的影響力對他也有限。
他如果不知死活的想在賈蓉婚禮上搗亂,那真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
稍等了會賈敦,待到賬簿寫完之後,賈敦賈瑜二人便上了馬車,前往東城沈參家中。
五城兵馬司是負責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看守囚犯、負責火禁等事的衙門。
共劃分為五城,沈參就是其中之一的東城指揮使。
不要看這職位隻是正六品,但老話說得好,縣官不如現管,五城兵馬司日常管理的範圍就是尋常百姓和些店鋪酒樓。
因此指揮使的品階雖然在神京城裏有些抬不上眼,但是對於布衣百姓來說實在是天大般的人物,這也是為何前幾日寶柱報出五城兵馬司的名頭時,賈府下人紛紛退讓的原因。
來的路上,賈敦也和賈瑜交代了沈參和自家的根源。
說白了,大家的祖宗當初都一起在寧榮兩國公下麵出過力,沈參先祖是寧國公的手下敗將,歸降之後雖然成就比不上那些老部下,但也庇護著子孫混了個六品官。
像這樣的人脈,賈敦一路上和賈瑜交待了不少,基本都是軍伍中的底層將領,主要是以京營和九邊裏的幾個重鎮為主,大部分都是百戶,偶有千戶。
以小窺大,可以看見賈家在軍中的聲望,賈源賈演建國之際南征北戰,現在九邊的許多基本策略都是他們定下的,二代國公曾任京營指揮使,總率三大營共計二十餘萬人,在山東河南等地也深有威望。
越想越覺得,賈家能這麽快的衰落,更是被下旨抄家,實在是一種很不可思議的奇跡。
沈參住在東城磨盤胡同的一個小院子裏,他沒有兄弟,家中老母年紀又大,等閑離不得,所以就遲遲沒有搬走。
賈敦賈瑜二人來的時候,他正在院中舞弄著槍棒,紅纓槍帶得院中風聲颯颯,槍首的紅綾翻飛間露出點點銀光。
見到賈瑜二人,他放下手中銀槍,迎上來道:“敦叔,瑜賢弟快請進。”
賈瑜這才近距離打量了下他,隻見沈參寒冬臘月裏身穿單衣,如今操練之後汗水出來,麻布緊緊貼在身上,露出一副精壯身軀。渾身熱氣從頭上騰騰而起,好似蒸爐。
沈參身高八尺,膚色古銅,濃眉廣顙,燕頜虎腮,嗓音低沉有力,一看就是個臂上跑馬的好漢。
但他並非單純的莽漢子,反倒是心思細膩,將賈敦二人迎進會客堂內後,又喚來妻子上茶,換了一身得體衣服後才出來和賈瑜二人說話,種種禮節竟無有一失。
沈參率先開口道:“敦叔安好,這位公子想必就是世弟賈瑜?我早聽各個叔伯說過敦叔家裏有個少年天才,今日得見果真是一表人才。”
賈敦在一旁笑著喝茶不搭話。
來之前,賈瑜就已經明白這次拜訪,基本上可以視作是老爹為自己將來鋪路了,果不其然進門開始賈敦就修煉起了閉口禪。
賈瑜拱手迴應道:“世兄威武,有古之名將風采,我在世兄麵前哪裏稱得上什麽人才。”
沈參哈哈一笑,打量著賈瑜說:“看來寧榮府上那片地,也不淨是些酒囊飯袋,膏梁紈袴,也有賢弟這樣的英才。”
這話說的略重,如賈敦這種心思細密之人,縱然心裏有這般想法也萬萬不會付諸於口。
但沈參是武將,且家中早早和寧榮府上斷了往來,因此也不憚於國公門庭威視。
賈瑜不答話,卻起身而來向沈參請教起了武藝劍術,他和沈參剛剛認識,最忌諱交淺言深,倒不如從武藝方麵下手,拉近距離。
他從後世而來,隻粗通太極這樣的養生拳,至於劍法更是一竅不通,平日在家隻練戳刺斬擊,如今遇到沈參這樣的猛男,正好借機問出了許多練習時的疑惑。
沈參今年二十八歲,但卻精於武事,年幼時就跟著父親四處剿匪,久經沙場。
此刻他一手拉起賈瑜臂膀,一手按著腰,模仿發力姿勢。
細細指點道:“要練劍法先要練身體,要練身體先要練筋骨。這樣你用劍揮劍時,才會穩而有力,所謂衡平均勢,斂束相抱,左右顧盼,八麵供心,就是說要把住平衡用力流暢。”
又總結道:“瑜弟身體算是強壯的,日後又不上沙場。隻需練會我教你的幾個姿勢,再練習好準頭即可。”
賈瑜試了試沈參所說之法,頓覺和自己之前的練習大有不同。
如果說他之前的練習是無根浮萍,拔劍一通亂打,那今天沈參所教他的就如同腳下生根,每一步都充斥著莫名的和諧感,一步步施展下來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這一番指點,賈瑜受益匪淺。
當下二人又在院中聯係一番,見到太陽高掛,才休息一番,迴到了正廳吃飯。
賈敦先前看著二人相談甚歡,早已經離開,此刻席上隻有沈參賈瑜二人。
沈參為人酒品極好,隻顧自己小酌,從不向賈瑜敬酒。
這讓和賈璉賈蓉一起廝混多了,時常吆來喝去的賈瑜莫名有一種輕鬆感湧現。
忽然想起昨日鴛鴦上門時說的話,賈瑜道:“沈大哥,前幾天我讓家中小廝押去五城兵馬司大牢的那個婆子如今怎樣了?”
沈參夾起一塊鹿肉,又就了口酒細細嚼完咽下後才道:“那天你家小廝過來,已經和我說了不要搞出什麽人命,我就沒怎麽在意,隻讓手下將平常折磨人的手段對她用了用,隨後就扔在牢裏了。”
他放下筷子,好奇問道:“那婆子是賈家府上的?我倒是聽她嘴裏喊的榮國名號。”
賈瑜微微一笑,將前幾天的事情和盤托出,他倒也沒有添油加醋,隻是將事情完完整整說出,不改一詞。
饒是如此,也引得沈參大唿過癮。
沈參戲謔說道:“想不到這國公府上也有這麽多醃臢事,難怪那婆子嘴裏罵的這般不中聽。”
這就醃臢了?如果我再把原著裏寧國府榮國府的那些破事和你說說,怕不是驚掉大牙。
賈瑜在心中偷笑,莫名有一種感歎沈參少見多怪的自豪感......
魯迅先生說得好:在賈府你可以不活,但絕對不能沒活......
咽下嘴裏食物,再喝了口茶水。
又對沈參說道:“所謂髒唐臭漢,自古以來高門之中的齷齪事就不罕見,高門有高門的好,咱們小戶人家也有自己的樂。”
沈參一拍大腿,附和道:“這話對我的脾氣,我就煩那些勾心鬥角綿裏藏刀的手段。”
又感歎說道:“如今時局生亂邊境不定,偏偏官場之中又滿是爭權的小人,就連我這小小的五城兵馬司,也烏煙瘴氣的,讓人喘不過氣。不瞞賢弟笑話,為兄已有請離之意。”
賈瑜心中一振,試探問道:“沈大哥欲去往何處高就?”
沈參將酒杯一頓,放在桌上昂然道:“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我雖不才,卻也有建功立業之雄心,自然要往邊鎮走上一遭的。”
可惜這豪情轉瞬即逝,又如氣球泄了氣般:“隻是家中老母體弱,九邊更是荒涼之地,不論是將老母留在京中還是隨我同去,我都放心不下啊。”
賈瑜把玩手中酒杯,凝視窗邊刺破雲層後撒在雕花上的陽光,微微思量後說道:“沈大哥若是憂心老夫人身體,我倒有兩個好去處可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