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破他金身
紅樓:連中六元的我成了冠軍侯 作者:一隻寫字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眨眼之間便是已過四天。
西陵縣縣試的第四場在今天如期而來。
賈瑜依舊是一身青袍書生的打扮,他的位置已經從最開始的‘甲列十六’變成了‘甲列一’。
每一場的縣試,是按著上一場的名次來排座位的。
而賈瑜在先前的三場,均是第一名的成績,因此座位始終是第一個。
在等待入場之際,賈瑜舉目望去,相較於第一場時的人數,這最後一場差不多隻有當初百分之十的樣子。
十中取一,可稱嚴苛了。
如最開始時令人印象深刻的那幾個鶴發老叟,今天便沒有出現,想來已是落榜了。
賈瑜觀察著其餘考生的同時,諸多學生也同樣在看他。
眾人借著入場前的閑暇時間彼此交流,而此時風姿不凡的案首賈瑜無疑是眾人的話題中心。
畢竟連中三魁,賈瑜的案首身份已是確定無疑了。
需知每縣的案首,在後麵的府試院試幾乎都是必過的,這也已經是科舉的潛規則之一了。
畢竟如果把人家的一縣之首給否了,那不是暗示這縣令的文教不過關嗎。
學政再怎麽不曉人事,也不會這般撕破臉皮。
“這次的案首,看著倒是好生俊朗。”
“看著年紀也不大,想來又是個神童。”
“唉,兄台所言是極,這等天賦都是老天爺賞飯,似我等凡夫俗子強求不得。”
三五考生聚在一起,言語中盡是豔羨。
縣試雖然相比後麵的鄉試殿試簡單些,但也不是人人都能過的。
大部分進士在考過童生時也都是在十六到二十五歲之間了,張居正能夠在十二歲中秀才已是古今稀奇。
見眾人熱切模樣,一名中年書生冷聲爆料道:“哼!你們又知道什麽?我若是有他的家世,莫說秀才,便是舉人也中了。”
聞言,有機靈的立馬反問道:“什麽意思?”
中年書生冷笑一聲,他是本次縣試的第二名,自然對賈瑜不服氣的很。
此刻便低聲說道:“你可知這人姓什麽?是什麽來頭?”
他這副諱莫如深的模樣頓時引發眾人好奇,頓時有人發散著腦筋猜測道:“莫不是姓劉,和縣尊是本家?”
“非也非也!也太小了些。”
“難不成是姓張?與陛下.....”
中年書生連咳幾聲,慌忙打斷道:“胡說什麽!你也是真敢想!”
他不再賣關子,沉聲道:“今科案首姓賈,而這個賈正是當朝寧國公府的那個賈!”
還不待眾人驚訝,中年書生又補充道:“不僅如此,此人還是當朝五品大員,掌著神京的五城兵馬司上下萬餘人!”
這下,這群書生們頓時炸了鍋。
在這些自恃風骨的讀書人眼裏,堂堂國公府不算什麽,倒是賈瑜這實打實的五品官令人心生羨豔。
便是千辛萬苦的中了舉,自己不還是要從七品知縣做起?
而對方年不過弱冠,就已經身居如此高位......
這還要來和我們搶童生的名額?
正在眾人心情憤憤不平之時。
似是有所醒悟,旁邊一個年輕人恍然大悟道:“此人莫非就是那師從西陵散人的賈瑜賈景嶽?”
這年輕人似乎是賈瑜的死忠粉絲,見到眾人向自己看來,連忙與有榮焉的將賈瑜的事跡一一複述了一遍。
末了還自我總結道:“若是賈公子的話,那一個小小案首也是理所應當的,不是誰的文章都能列於天壇祭文之上,以告皇天後土。”
言辭之間,顯然是對賈瑜推崇已極。
中年書生臉色一黑。
但如今事關自己的切身利益,他繼續反駁道:“荒唐!天真!你還真以為那些名篇是他自己寫來的?”
瞟了一眼遠處的賈瑜,他篤定說道:“這人歲數才多大?閱曆怕是還不及你我十中之一,如何能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般的深沉感悟?”
“依我看,不過是尋找的幕僚師爺來代筆罷了,甚至說不得就是王公為他書作後,用來邀名的!”
他這副信誓旦旦的樣子,多少令旁人有些信服的點點頭。
其實少年賢才並非前所未聞,王勃寫下《滕王閣序》這種千古名篇時,也不過十四歲。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這種又何嚐像是少年人能寫出來的句式?
隻是文人相輕,這些書生打心裏不願意承認別人比自己更加優秀罷了。
他的同窗壞笑著打趣道:“楊大,你這木訥性子今天怎麽這麽積極?莫不是收了銀子?還是說自己想當這案首?”
中年書生楊大被說中了心事,心髒猛地一跳,立刻強裝作無事說道:“說什麽呢?我不過是看不慣這種官場阿諛的風氣傳到咱們讀書人中間罷了!”
有人質疑道:“隻是你說了這麽多,還不是空口無憑?”
楊大不屑一笑,自信道:“我自然有辦法證明。”
“今天這場考完,明日放榜之時也會張貼試卷文章,屆時諸兄大可用賈瑜和我所作之文對比便是,若是連我都不如.....哼,想必他也是個腹內草包!”
說完,他洋洋得意的環顧一圈拱手道:“各位,我這主意諸君以為然否?”
楊大在心裏早就想好了這個主意,他用著忠順王府吳長史讚助的銀子,提前就收買了西陵縣主管縣試的教諭。
而對方見楊大在之前的考試名次不錯,自然也不以為意,權當是發了一筆橫財。
所以楊大早在一天前就拿到了最後一場的題目。
他早早的就借著忠順王府的人脈,尋了進士在多番修正後做出了一篇美文。
在楊大心裏,賈瑜此戰已是有敗無勝!
眾人齊聲道:“好,便是如此才顯公正!”
“我也同意!”
“到時若是那賈景嶽文章粗濫,我看他還有什麽臉麵在京城立足!”
楊大見自己計謀得逞,心中一喜,遂笑道:“既然如此,明天咱們便早早過來等候,也省的某人提前揭了卷子,銷毀證據!”
按著規矩,在張榜之後考生是可以將自己試卷帶迴家的。
隻不過罕少有人這麽做,都是張貼數天後才會收走,畢竟掛在外麵光宗耀祖不比拿迴家供著有麵子多了?
眾人齊聲應和下來,就連剛才為賈瑜張目的年輕人也皺著眉頭不說話。
這是實打實的文章對比,若是賈瑜技不如人,輸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童生,那前麵的金身自然也是不攻自破了。
西陵縣縣試的第四場在今天如期而來。
賈瑜依舊是一身青袍書生的打扮,他的位置已經從最開始的‘甲列十六’變成了‘甲列一’。
每一場的縣試,是按著上一場的名次來排座位的。
而賈瑜在先前的三場,均是第一名的成績,因此座位始終是第一個。
在等待入場之際,賈瑜舉目望去,相較於第一場時的人數,這最後一場差不多隻有當初百分之十的樣子。
十中取一,可稱嚴苛了。
如最開始時令人印象深刻的那幾個鶴發老叟,今天便沒有出現,想來已是落榜了。
賈瑜觀察著其餘考生的同時,諸多學生也同樣在看他。
眾人借著入場前的閑暇時間彼此交流,而此時風姿不凡的案首賈瑜無疑是眾人的話題中心。
畢竟連中三魁,賈瑜的案首身份已是確定無疑了。
需知每縣的案首,在後麵的府試院試幾乎都是必過的,這也已經是科舉的潛規則之一了。
畢竟如果把人家的一縣之首給否了,那不是暗示這縣令的文教不過關嗎。
學政再怎麽不曉人事,也不會這般撕破臉皮。
“這次的案首,看著倒是好生俊朗。”
“看著年紀也不大,想來又是個神童。”
“唉,兄台所言是極,這等天賦都是老天爺賞飯,似我等凡夫俗子強求不得。”
三五考生聚在一起,言語中盡是豔羨。
縣試雖然相比後麵的鄉試殿試簡單些,但也不是人人都能過的。
大部分進士在考過童生時也都是在十六到二十五歲之間了,張居正能夠在十二歲中秀才已是古今稀奇。
見眾人熱切模樣,一名中年書生冷聲爆料道:“哼!你們又知道什麽?我若是有他的家世,莫說秀才,便是舉人也中了。”
聞言,有機靈的立馬反問道:“什麽意思?”
中年書生冷笑一聲,他是本次縣試的第二名,自然對賈瑜不服氣的很。
此刻便低聲說道:“你可知這人姓什麽?是什麽來頭?”
他這副諱莫如深的模樣頓時引發眾人好奇,頓時有人發散著腦筋猜測道:“莫不是姓劉,和縣尊是本家?”
“非也非也!也太小了些。”
“難不成是姓張?與陛下.....”
中年書生連咳幾聲,慌忙打斷道:“胡說什麽!你也是真敢想!”
他不再賣關子,沉聲道:“今科案首姓賈,而這個賈正是當朝寧國公府的那個賈!”
還不待眾人驚訝,中年書生又補充道:“不僅如此,此人還是當朝五品大員,掌著神京的五城兵馬司上下萬餘人!”
這下,這群書生們頓時炸了鍋。
在這些自恃風骨的讀書人眼裏,堂堂國公府不算什麽,倒是賈瑜這實打實的五品官令人心生羨豔。
便是千辛萬苦的中了舉,自己不還是要從七品知縣做起?
而對方年不過弱冠,就已經身居如此高位......
這還要來和我們搶童生的名額?
正在眾人心情憤憤不平之時。
似是有所醒悟,旁邊一個年輕人恍然大悟道:“此人莫非就是那師從西陵散人的賈瑜賈景嶽?”
這年輕人似乎是賈瑜的死忠粉絲,見到眾人向自己看來,連忙與有榮焉的將賈瑜的事跡一一複述了一遍。
末了還自我總結道:“若是賈公子的話,那一個小小案首也是理所應當的,不是誰的文章都能列於天壇祭文之上,以告皇天後土。”
言辭之間,顯然是對賈瑜推崇已極。
中年書生臉色一黑。
但如今事關自己的切身利益,他繼續反駁道:“荒唐!天真!你還真以為那些名篇是他自己寫來的?”
瞟了一眼遠處的賈瑜,他篤定說道:“這人歲數才多大?閱曆怕是還不及你我十中之一,如何能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般的深沉感悟?”
“依我看,不過是尋找的幕僚師爺來代筆罷了,甚至說不得就是王公為他書作後,用來邀名的!”
他這副信誓旦旦的樣子,多少令旁人有些信服的點點頭。
其實少年賢才並非前所未聞,王勃寫下《滕王閣序》這種千古名篇時,也不過十四歲。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這種又何嚐像是少年人能寫出來的句式?
隻是文人相輕,這些書生打心裏不願意承認別人比自己更加優秀罷了。
他的同窗壞笑著打趣道:“楊大,你這木訥性子今天怎麽這麽積極?莫不是收了銀子?還是說自己想當這案首?”
中年書生楊大被說中了心事,心髒猛地一跳,立刻強裝作無事說道:“說什麽呢?我不過是看不慣這種官場阿諛的風氣傳到咱們讀書人中間罷了!”
有人質疑道:“隻是你說了這麽多,還不是空口無憑?”
楊大不屑一笑,自信道:“我自然有辦法證明。”
“今天這場考完,明日放榜之時也會張貼試卷文章,屆時諸兄大可用賈瑜和我所作之文對比便是,若是連我都不如.....哼,想必他也是個腹內草包!”
說完,他洋洋得意的環顧一圈拱手道:“各位,我這主意諸君以為然否?”
楊大在心裏早就想好了這個主意,他用著忠順王府吳長史讚助的銀子,提前就收買了西陵縣主管縣試的教諭。
而對方見楊大在之前的考試名次不錯,自然也不以為意,權當是發了一筆橫財。
所以楊大早在一天前就拿到了最後一場的題目。
他早早的就借著忠順王府的人脈,尋了進士在多番修正後做出了一篇美文。
在楊大心裏,賈瑜此戰已是有敗無勝!
眾人齊聲道:“好,便是如此才顯公正!”
“我也同意!”
“到時若是那賈景嶽文章粗濫,我看他還有什麽臉麵在京城立足!”
楊大見自己計謀得逞,心中一喜,遂笑道:“既然如此,明天咱們便早早過來等候,也省的某人提前揭了卷子,銷毀證據!”
按著規矩,在張榜之後考生是可以將自己試卷帶迴家的。
隻不過罕少有人這麽做,都是張貼數天後才會收走,畢竟掛在外麵光宗耀祖不比拿迴家供著有麵子多了?
眾人齊聲應和下來,就連剛才為賈瑜張目的年輕人也皺著眉頭不說話。
這是實打實的文章對比,若是賈瑜技不如人,輸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童生,那前麵的金身自然也是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