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平邊六策
紅樓:連中六元的我成了冠軍侯 作者:一隻寫字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大頹然的躺在地上,得虧他是站在最前,不然隻怕洶湧的人群已經將他踩死了。
他雙眼呆滯,隻覺牆壁上的紅榜是如此刺眼。
心裏是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天堂到地獄怎麽會這麽快?
西陵縣禮房的幾個小吏也顧不得他,此刻正忙著逐一粘貼榜上考生的答卷。
見狀,楊大心裏又燃起一點希望。
想到吳長史一早的布置,他心裏默念:我不好過,那寧國府賈瑜也別想好過!
和剛才唱名的順序相反。
作為案首,賈瑜的卷子是最先放出來的。
隻見其字跡工整,全文用最標準不過的館閣體書寫,行列勻齊看起來簡直賞心悅目。
吳長史安排的幾名舉人,立馬擠到近前開始觀看文章,尋找行文裏的破綻。
他們眼睛一抬,看到題目的第一瞬間就是滿滿的迷茫和不知所措。
試論大化之治?
這是童生試的考題?
這比起需要引經據典,尋找思路的截搭題目還離譜!
你讓我自己來寫怕是都寫不出來......
幾個舉人彼此對視一眼,接著往下看去。
這麽一看,不禁皺起眉頭。
不是他們學問不夠,而是賈瑜所寫的東西,實在超乎他們的涉獵範圍。
爵賞、刑罰、選將、練兵四論,四書五經裏根本沒有說過呀!
一路皺著眉頭看下去,見賈瑜話鋒一轉,終於提到了靖邊的六條鋸條國策,眾人不禁微微一笑。
你要是寫這個,我可就能好好批判你了!
“陛下甫一登朝,便播名海內;值交替之際,則忠義奮發。宣文教,沐化天下百姓,定武備,禦守九邊蠻夷!坐擁四海之大而廣收英雄之才。箭指天狼,封狼居胥。比及數年,此功不難!”
賈瑜起轉承合的句式,借鑒了三國時沮授諫袁紹之策,將宣文帝上位之後的做法大大讚揚了一遍,這是無可挑剔的政治正確,根本挑不出半點毛病。
再往下看去,是賈瑜所書寫的具體對策。
還不待這幾個舉人諸字細看,就有一白衣文生跳了出來,大聲將後續的內容誦讀出來。
“臣有六策,以助聖君威加海內靖平天下,今姑且妄言之。”
“其策一,裁汰劣卒整肅軍紀!今衛所老舊京營腐朽,衛境無益而擾民有加!民間有言:賊過如梳,兵過如篦。可見我朝軍紀之敗壞如斯!臣以為當另選青壯建立新軍,廣攬天下豪傑以為己用!”
“其策二,精研武器改造軍械!火炮者,其聲如雷震其勢如流星,臣以為大有可為,當精研火器,以禦邊虜。另有軍刀盔甲等械具,自前朱明以後未有變革。古人雲:世易時移。如今之軍械鑽研如死水一潭,不求變通不知改進。豈不荒唐?”
“其策三,開設武舉興建學堂!自宋明以後,民間武風逐年減弱頹靡,百姓知筆墨而不知刀兵,知文教而不曉武事!當再開武舉弘揚風氣,同步設立逐級學堂,使將帥者、兵卒者各有所教各有所得!”
“其策四,修繕衛所大辦民兵!山東之地常有白蓮為患,晉中太原已有響馬匪寇侵擾地方,究其本源,無外乎天災人禍耳!臣以為可興辦地方團練,募地方忠勇之士剿之,亦可招降納叛收歸王化。長此以往,自有豪傑起於畎畝,不複鄉野兵災!”
“其策五,財政開源軍費自擬!自前明而始,天歲愈寒氣溫驟降,國家財庫幹涸,以至於軍費連年削減。臣以為可借鹽鐵之便,開設國家貿易司,增建海軍開海通商,用以紓解財政。海外蠻夷之地常有佛郎機人來往,海軍可借此練兵護航商隊,殲滅倭寇!其中一應所得充於軍伍。”
“其策六,戰略重心適當偏移!凡攻取之道,從易者始。今韃靼內亂,其勢雖大實無用矣。而遼東女真起於黑山白水間,戰力驚人。更兼之遼東苦寒,轉輸困難糧道漫長,臣以為可偏轉重心,先平韃靼再圖遼東。至於遼鎮大營,可先行開化遷送百姓,待地利人和具備,自可犁庭掃穴一展雄風!”
這六條對策洋洋灑灑寫下來,雖然其中還有諸多細節處未曾提及,但盡管如此也已經讓人振聾發聵。
筆墨雖輕,但一字一句讀下來,卻是重若千鈞。
本想著找茬的舉人們紛紛以袖掩麵,羞愧難言。
盡管他們不懂武事,但也能看出賈瑜的文章環環相扣,論述明確。
自選將練兵等開始,後細細陳述景朝和草原之間的形勢,再逐一提出對應的改進之策。
語句詳實,氣勢高亢,比起文人間鍵政時隻會空談聖人教誨,隻有酸腐空洞無物的討論。
同樣是鍵政指點江山,二者之間高下立判!
讓他們去這樣的雄文裏挑毛病.....
還不如去找幾個錯別字來的靠譜!
誦讀文章的文士卻是意氣風發,越讀越覺得文章雄渾,令人心生激昂。
待到念到最後一句:“將見四方萬國莫不遵道遵路,來享來王!”時,
白衣文士嗓音高亢,幾乎要喊破喉嚨。
圍觀著的百姓,也紛紛鼓起巴掌,大喊道:“好!好文章!”
文章其內的各處引經據典,老百姓其實大多聽不明白。
但是賈瑜文章中寫的語句格外樸實。
賊過如梳,兵過如篦,他們能聽明白;
豪傑起於畎畝,不複鄉野兵災,他們能聽明白;
犁庭掃穴,一展雄風,他們能聽明白;
遵道遵路,來享來王,他們更能聽明白!
這白衣文士,正是那天給賈瑜科舉報名登記的文書,堪稱忠實粉絲。
今天他來這裏本是想著看看今科童生名單,結果正好把楊大一眾人的醜行統統收入眼底。
待到後來賈瑜文章貼出來時,這文書卻是再也忍不住,因此便跳出來大聲將賈瑜的策論大聲讀了一遍以正視聽。
此刻看見百姓群情洶湧,他彎下腰大聲道:“鄉親們,你們覺得賈景嶽這篇文章寫的好不好?”
毫無疑問的,迴應他的是那如巨浪般響亮的聲音:“好!”
文書哈哈一笑,指著另一邊麵若死灰戰戰兢兢的楊大道:“此人先前惡語構害賈景嶽,現在看來豈不如同跳梁小醜惹人發笑?”
人潮再次給出迴應:“是!”
文書心滿意足,也不去看一旁的舉人,大聲道:“你們可知陛下如何點評賈景嶽?”
他看著試卷下的鮮紅朱批,喊道:“陛下說,賈景嶽獨克風華,國士無雙!”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是百姓們景從的唿喊聲:“獨克風華,國士無雙!”
遠處,寧國府馬車旁邊,目睹一切的賈芸終於反應過來賈瑜先前的吩咐。
老爺,原來你早就料到了這些!
可是,我還是鎮定不下來啊......
ps:本章參考的是王樸的平邊策和晚清時期李鴻章曾國藩的一些軍事體係改革,作者刪改了其中部分內容。大家不要糾結其中可行性,事實證明晚清的改革有效果但是問題也不少。不過放到提前幾百年確實會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況且主角後續也不會嚴格按著這條路來走的。
他雙眼呆滯,隻覺牆壁上的紅榜是如此刺眼。
心裏是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天堂到地獄怎麽會這麽快?
西陵縣禮房的幾個小吏也顧不得他,此刻正忙著逐一粘貼榜上考生的答卷。
見狀,楊大心裏又燃起一點希望。
想到吳長史一早的布置,他心裏默念:我不好過,那寧國府賈瑜也別想好過!
和剛才唱名的順序相反。
作為案首,賈瑜的卷子是最先放出來的。
隻見其字跡工整,全文用最標準不過的館閣體書寫,行列勻齊看起來簡直賞心悅目。
吳長史安排的幾名舉人,立馬擠到近前開始觀看文章,尋找行文裏的破綻。
他們眼睛一抬,看到題目的第一瞬間就是滿滿的迷茫和不知所措。
試論大化之治?
這是童生試的考題?
這比起需要引經據典,尋找思路的截搭題目還離譜!
你讓我自己來寫怕是都寫不出來......
幾個舉人彼此對視一眼,接著往下看去。
這麽一看,不禁皺起眉頭。
不是他們學問不夠,而是賈瑜所寫的東西,實在超乎他們的涉獵範圍。
爵賞、刑罰、選將、練兵四論,四書五經裏根本沒有說過呀!
一路皺著眉頭看下去,見賈瑜話鋒一轉,終於提到了靖邊的六條鋸條國策,眾人不禁微微一笑。
你要是寫這個,我可就能好好批判你了!
“陛下甫一登朝,便播名海內;值交替之際,則忠義奮發。宣文教,沐化天下百姓,定武備,禦守九邊蠻夷!坐擁四海之大而廣收英雄之才。箭指天狼,封狼居胥。比及數年,此功不難!”
賈瑜起轉承合的句式,借鑒了三國時沮授諫袁紹之策,將宣文帝上位之後的做法大大讚揚了一遍,這是無可挑剔的政治正確,根本挑不出半點毛病。
再往下看去,是賈瑜所書寫的具體對策。
還不待這幾個舉人諸字細看,就有一白衣文生跳了出來,大聲將後續的內容誦讀出來。
“臣有六策,以助聖君威加海內靖平天下,今姑且妄言之。”
“其策一,裁汰劣卒整肅軍紀!今衛所老舊京營腐朽,衛境無益而擾民有加!民間有言:賊過如梳,兵過如篦。可見我朝軍紀之敗壞如斯!臣以為當另選青壯建立新軍,廣攬天下豪傑以為己用!”
“其策二,精研武器改造軍械!火炮者,其聲如雷震其勢如流星,臣以為大有可為,當精研火器,以禦邊虜。另有軍刀盔甲等械具,自前朱明以後未有變革。古人雲:世易時移。如今之軍械鑽研如死水一潭,不求變通不知改進。豈不荒唐?”
“其策三,開設武舉興建學堂!自宋明以後,民間武風逐年減弱頹靡,百姓知筆墨而不知刀兵,知文教而不曉武事!當再開武舉弘揚風氣,同步設立逐級學堂,使將帥者、兵卒者各有所教各有所得!”
“其策四,修繕衛所大辦民兵!山東之地常有白蓮為患,晉中太原已有響馬匪寇侵擾地方,究其本源,無外乎天災人禍耳!臣以為可興辦地方團練,募地方忠勇之士剿之,亦可招降納叛收歸王化。長此以往,自有豪傑起於畎畝,不複鄉野兵災!”
“其策五,財政開源軍費自擬!自前明而始,天歲愈寒氣溫驟降,國家財庫幹涸,以至於軍費連年削減。臣以為可借鹽鐵之便,開設國家貿易司,增建海軍開海通商,用以紓解財政。海外蠻夷之地常有佛郎機人來往,海軍可借此練兵護航商隊,殲滅倭寇!其中一應所得充於軍伍。”
“其策六,戰略重心適當偏移!凡攻取之道,從易者始。今韃靼內亂,其勢雖大實無用矣。而遼東女真起於黑山白水間,戰力驚人。更兼之遼東苦寒,轉輸困難糧道漫長,臣以為可偏轉重心,先平韃靼再圖遼東。至於遼鎮大營,可先行開化遷送百姓,待地利人和具備,自可犁庭掃穴一展雄風!”
這六條對策洋洋灑灑寫下來,雖然其中還有諸多細節處未曾提及,但盡管如此也已經讓人振聾發聵。
筆墨雖輕,但一字一句讀下來,卻是重若千鈞。
本想著找茬的舉人們紛紛以袖掩麵,羞愧難言。
盡管他們不懂武事,但也能看出賈瑜的文章環環相扣,論述明確。
自選將練兵等開始,後細細陳述景朝和草原之間的形勢,再逐一提出對應的改進之策。
語句詳實,氣勢高亢,比起文人間鍵政時隻會空談聖人教誨,隻有酸腐空洞無物的討論。
同樣是鍵政指點江山,二者之間高下立判!
讓他們去這樣的雄文裏挑毛病.....
還不如去找幾個錯別字來的靠譜!
誦讀文章的文士卻是意氣風發,越讀越覺得文章雄渾,令人心生激昂。
待到念到最後一句:“將見四方萬國莫不遵道遵路,來享來王!”時,
白衣文士嗓音高亢,幾乎要喊破喉嚨。
圍觀著的百姓,也紛紛鼓起巴掌,大喊道:“好!好文章!”
文章其內的各處引經據典,老百姓其實大多聽不明白。
但是賈瑜文章中寫的語句格外樸實。
賊過如梳,兵過如篦,他們能聽明白;
豪傑起於畎畝,不複鄉野兵災,他們能聽明白;
犁庭掃穴,一展雄風,他們能聽明白;
遵道遵路,來享來王,他們更能聽明白!
這白衣文士,正是那天給賈瑜科舉報名登記的文書,堪稱忠實粉絲。
今天他來這裏本是想著看看今科童生名單,結果正好把楊大一眾人的醜行統統收入眼底。
待到後來賈瑜文章貼出來時,這文書卻是再也忍不住,因此便跳出來大聲將賈瑜的策論大聲讀了一遍以正視聽。
此刻看見百姓群情洶湧,他彎下腰大聲道:“鄉親們,你們覺得賈景嶽這篇文章寫的好不好?”
毫無疑問的,迴應他的是那如巨浪般響亮的聲音:“好!”
文書哈哈一笑,指著另一邊麵若死灰戰戰兢兢的楊大道:“此人先前惡語構害賈景嶽,現在看來豈不如同跳梁小醜惹人發笑?”
人潮再次給出迴應:“是!”
文書心滿意足,也不去看一旁的舉人,大聲道:“你們可知陛下如何點評賈景嶽?”
他看著試卷下的鮮紅朱批,喊道:“陛下說,賈景嶽獨克風華,國士無雙!”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是百姓們景從的唿喊聲:“獨克風華,國士無雙!”
遠處,寧國府馬車旁邊,目睹一切的賈芸終於反應過來賈瑜先前的吩咐。
老爺,原來你早就料到了這些!
可是,我還是鎮定不下來啊......
ps:本章參考的是王樸的平邊策和晚清時期李鴻章曾國藩的一些軍事體係改革,作者刪改了其中部分內容。大家不要糾結其中可行性,事實證明晚清的改革有效果但是問題也不少。不過放到提前幾百年確實會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況且主角後續也不會嚴格按著這條路來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