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平寇(1)
紅樓:連中六元的我成了冠軍侯 作者:一隻寫字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半月後。
保定府、深澤縣。
自賈瑜出征起,今天已經是第十天。
深澤縣縣令和縣尉早早收到了消息,提前就在城門前的道路旁迎接賈瑜一眾到來。
少頃,隻見遠方煙塵漸起,一支玄甲軍隊從遠方處逐漸露頭。
及至近前,隻見對方旌旗陣陣,軍容整齊,士卒步伐之間雖帶有疲憊卻依舊有著壓不住的昂揚氣勢。
這十天以來,賈瑜進入保定府地界後便分兵三路,借著士卒精銳的裝備和人數優勢,所到之處戰無不勝,山中賊寇幾乎是望風披靡。
而深澤縣,也是賈瑜在保定府平寇的最後一站。
三路人馬也約定在此會合,商討後續。
等到高坐在馬鞍上的賈瑜近前,縣令立馬笑著迎上來道:“將軍一路辛苦,下官已備好酒席,為大人接風洗塵。”
賈瑜麵色殊無喜怒,這般情景他這一路上見得已經太多了。
他也不下馬,直接擺擺手推拒道:“酒席就算了,煩請知縣將糧食備好一份送來,我部今晚就在城外紮營。”
“是是是,王師遠道而來,我們自然要備好糧食不能讓將士們餓了肚子。”
縣令一招手,從身後喚來小吏吩咐道:“你去府庫裏將備好的糧食取來,要快!”
見狀,賈瑜微微頷首,不管如何對方的態度還是很積極的。
當然他也知道,知縣如此上道後續必然有所求。
果然,隻見知縣在馬下彎腰作揖道:“將軍,下官尚有一事不明,還望將軍解惑。”
“你是想問,這些流民匪寇的安置問題吧?”
“正是。”
賈瑜舉目四望,此刻已經是下午接近黃昏的時間。
剛剛又落了一場小雪,氣溫更低了些。
但此刻大地早已經解凍,雪花融化後露出幹硬帶著些許霜華的土地。
不少衣衫襤褸身形佝僂的百姓正在這片土地上行走,為生計往返於縣城內外。
這些人一個個麵容灰麯麯的,腳下要不踩著破爛的草鞋,甚至還有幾個老翁光著腳板行走在冰冷的地麵。
賈瑜在內心中輕歎一聲:‘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此言誠不欺我。
他低下頭,看著馬前忐忑不安的縣令道:“你隨我去中軍帳內,彼時自有安排。”
“遵命!”
#
#
半個多時辰後,中軍營地已經紮好。
賈瑜端坐在帳中主位,兩側分別是東西兩城的指揮使副指揮使分列而坐。
新來的深澤縣縣令和縣尉找了個末尾隨便坐下。
賈瑜看著麵前懸掛的京畿地圖,沉聲道:“各部戰果如何,逐一匯報!”
唐淩率先起身,拱手道:“將軍,我部從房山縣出發,一路經過易州、完縣,其中討伐山寨共計十七處,剿除匪寇四千餘人!”
柳湘蓮不甘示弱,緊跟其後道:“大人,我部從固安縣出發,走安州蠡縣路徑,一路共討伐山寨二十二處,剿除匪寇有六千人!”
微微點頭以示知曉,他二人匯報的數據倒是和賈瑜心中估算的差不多。
柳湘蓮的平寇路線貼近山東河南兩地,這兩個都是人口大省,流民匪寇多一些非常正常。
他思索一二,沉聲道:“明日修整一日,後日你二部便入真定府繼續按定好的路線推進。後續平寇也要繼續維持我的要求,以收繳為主,殺戮為輔!對於家境困難不得已從賊者,酌情從輕判罰。”
唐淩柳湘蓮二人齊聲應諾。
雖然山賊弱小,但是一路行來連戰連勝,多少也給賈瑜立下了一些威望。
畢竟,這支五城兵馬司的部隊雖是賈瑜擇優而選,但是其在半年前還大多以市井潑皮為主,要說戰力也著實算不了多強。
這些人上陣之前多少也有忐忑,在連戰連捷之後,對於賈瑜的命令自然更加遵從。
部署好了下一步的任務,賈瑜便驅散一些邊緣將領,隻留下了唐淩、柳湘蓮和深澤縣縣令喻承運在帳中。
喻承運麵色尷尬,坐在地麵上看著賈瑜發問:“此番行動,你們兩邊有多少青壯符合本將要求可充作軍伍士兵?”
唐柳二人聞言,分別報了個數出來,加起來差不多隻有兩千四百人。
雙眼凝視著輿圖,賈瑜在心中盤算。
此次雖說是來掃蕩京畿全境,但實際上他不會偏北進軍平寇,那裏實在太靠近九邊宣府,視線過於敏感。
這也是賈瑜和群臣心照不宣的事情。
所以算下來,實際設計的區域就隻有保定府、真定府、大名府、河間府、順德府、廣平府等六處地方。
這其中河間府、大名府等地都是人口較為密集之地,想來境內匪寇人數更多。
如此算下來,賈瑜此次平寇勉勉強強能得兩萬青壯充當自己未來漕軍的骨幹。
而且他還要再從五城兵馬司內抽出一部分作為新軍基層管理,這合計兩萬五千人左右的人馬,就是自己的根基所在了!
但緊隨之而來的問題其實也有不少,一是兵部不太可能會給出這麽大的兵額來,需要自己再去活動關節,疏通人脈。
二是兵部批額也起碼要五月,自己這兩個月如何養這些人也是個問題。
而且他不可能隻供養這兩萬青壯,流民中其餘的老弱病幼自己肯定也要照顧到,不然民心必然不穩。
想到這裏,哪怕以他一向的才華,也不禁有些焦頭爛額起來。
流民問題,自古就是封建王朝無法解決的問題之一,任是漢武帝唐太宗這樣的偉人、洪武帝康熙帝這樣的雄君,也隻能堵塞其來源,無法從源頭根絕。
甚至到了數百年後的大洋彼岸,自詡繁榮文明的燈塔國照樣有著大批的流民流浪街頭。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曆史,流民二字貫徹始終。
劉邦、朱元璋、李自成、太平天國,這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基本都是流民起家。
要讓賈瑜真的解決流民,他沒這個能耐。
甚至今年秋收,倘若朝廷不削減賦稅,他甚至不敢保證自己腳下這片剛剛平整過的土地會不會再次出現匪患!
但雖無一世之法,賈瑜也有一些小聰明。
他目光轉向一邊的縣令喻承運,臉上露出一個和藹的微笑。
保定府、深澤縣。
自賈瑜出征起,今天已經是第十天。
深澤縣縣令和縣尉早早收到了消息,提前就在城門前的道路旁迎接賈瑜一眾到來。
少頃,隻見遠方煙塵漸起,一支玄甲軍隊從遠方處逐漸露頭。
及至近前,隻見對方旌旗陣陣,軍容整齊,士卒步伐之間雖帶有疲憊卻依舊有著壓不住的昂揚氣勢。
這十天以來,賈瑜進入保定府地界後便分兵三路,借著士卒精銳的裝備和人數優勢,所到之處戰無不勝,山中賊寇幾乎是望風披靡。
而深澤縣,也是賈瑜在保定府平寇的最後一站。
三路人馬也約定在此會合,商討後續。
等到高坐在馬鞍上的賈瑜近前,縣令立馬笑著迎上來道:“將軍一路辛苦,下官已備好酒席,為大人接風洗塵。”
賈瑜麵色殊無喜怒,這般情景他這一路上見得已經太多了。
他也不下馬,直接擺擺手推拒道:“酒席就算了,煩請知縣將糧食備好一份送來,我部今晚就在城外紮營。”
“是是是,王師遠道而來,我們自然要備好糧食不能讓將士們餓了肚子。”
縣令一招手,從身後喚來小吏吩咐道:“你去府庫裏將備好的糧食取來,要快!”
見狀,賈瑜微微頷首,不管如何對方的態度還是很積極的。
當然他也知道,知縣如此上道後續必然有所求。
果然,隻見知縣在馬下彎腰作揖道:“將軍,下官尚有一事不明,還望將軍解惑。”
“你是想問,這些流民匪寇的安置問題吧?”
“正是。”
賈瑜舉目四望,此刻已經是下午接近黃昏的時間。
剛剛又落了一場小雪,氣溫更低了些。
但此刻大地早已經解凍,雪花融化後露出幹硬帶著些許霜華的土地。
不少衣衫襤褸身形佝僂的百姓正在這片土地上行走,為生計往返於縣城內外。
這些人一個個麵容灰麯麯的,腳下要不踩著破爛的草鞋,甚至還有幾個老翁光著腳板行走在冰冷的地麵。
賈瑜在內心中輕歎一聲:‘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此言誠不欺我。
他低下頭,看著馬前忐忑不安的縣令道:“你隨我去中軍帳內,彼時自有安排。”
“遵命!”
#
#
半個多時辰後,中軍營地已經紮好。
賈瑜端坐在帳中主位,兩側分別是東西兩城的指揮使副指揮使分列而坐。
新來的深澤縣縣令和縣尉找了個末尾隨便坐下。
賈瑜看著麵前懸掛的京畿地圖,沉聲道:“各部戰果如何,逐一匯報!”
唐淩率先起身,拱手道:“將軍,我部從房山縣出發,一路經過易州、完縣,其中討伐山寨共計十七處,剿除匪寇四千餘人!”
柳湘蓮不甘示弱,緊跟其後道:“大人,我部從固安縣出發,走安州蠡縣路徑,一路共討伐山寨二十二處,剿除匪寇有六千人!”
微微點頭以示知曉,他二人匯報的數據倒是和賈瑜心中估算的差不多。
柳湘蓮的平寇路線貼近山東河南兩地,這兩個都是人口大省,流民匪寇多一些非常正常。
他思索一二,沉聲道:“明日修整一日,後日你二部便入真定府繼續按定好的路線推進。後續平寇也要繼續維持我的要求,以收繳為主,殺戮為輔!對於家境困難不得已從賊者,酌情從輕判罰。”
唐淩柳湘蓮二人齊聲應諾。
雖然山賊弱小,但是一路行來連戰連勝,多少也給賈瑜立下了一些威望。
畢竟,這支五城兵馬司的部隊雖是賈瑜擇優而選,但是其在半年前還大多以市井潑皮為主,要說戰力也著實算不了多強。
這些人上陣之前多少也有忐忑,在連戰連捷之後,對於賈瑜的命令自然更加遵從。
部署好了下一步的任務,賈瑜便驅散一些邊緣將領,隻留下了唐淩、柳湘蓮和深澤縣縣令喻承運在帳中。
喻承運麵色尷尬,坐在地麵上看著賈瑜發問:“此番行動,你們兩邊有多少青壯符合本將要求可充作軍伍士兵?”
唐柳二人聞言,分別報了個數出來,加起來差不多隻有兩千四百人。
雙眼凝視著輿圖,賈瑜在心中盤算。
此次雖說是來掃蕩京畿全境,但實際上他不會偏北進軍平寇,那裏實在太靠近九邊宣府,視線過於敏感。
這也是賈瑜和群臣心照不宣的事情。
所以算下來,實際設計的區域就隻有保定府、真定府、大名府、河間府、順德府、廣平府等六處地方。
這其中河間府、大名府等地都是人口較為密集之地,想來境內匪寇人數更多。
如此算下來,賈瑜此次平寇勉勉強強能得兩萬青壯充當自己未來漕軍的骨幹。
而且他還要再從五城兵馬司內抽出一部分作為新軍基層管理,這合計兩萬五千人左右的人馬,就是自己的根基所在了!
但緊隨之而來的問題其實也有不少,一是兵部不太可能會給出這麽大的兵額來,需要自己再去活動關節,疏通人脈。
二是兵部批額也起碼要五月,自己這兩個月如何養這些人也是個問題。
而且他不可能隻供養這兩萬青壯,流民中其餘的老弱病幼自己肯定也要照顧到,不然民心必然不穩。
想到這裏,哪怕以他一向的才華,也不禁有些焦頭爛額起來。
流民問題,自古就是封建王朝無法解決的問題之一,任是漢武帝唐太宗這樣的偉人、洪武帝康熙帝這樣的雄君,也隻能堵塞其來源,無法從源頭根絕。
甚至到了數百年後的大洋彼岸,自詡繁榮文明的燈塔國照樣有著大批的流民流浪街頭。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曆史,流民二字貫徹始終。
劉邦、朱元璋、李自成、太平天國,這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基本都是流民起家。
要讓賈瑜真的解決流民,他沒這個能耐。
甚至今年秋收,倘若朝廷不削減賦稅,他甚至不敢保證自己腳下這片剛剛平整過的土地會不會再次出現匪患!
但雖無一世之法,賈瑜也有一些小聰明。
他目光轉向一邊的縣令喻承運,臉上露出一個和藹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