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複強漢武功,開盛唐基業
紅樓:連中六元的我成了冠軍侯 作者:一隻寫字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賈瑜單膝著地,聲音有力說道:“臣,多謝陛下體恤!”
宣文帝伸手虛拉,笑著安撫道:“景嶽速速平身,君臣之間何須如此大禮?”
此話一出,上書房內氣氛頓時古怪了起來。
賈瑜跪下不過一個眨眼的功夫,就被你迅速平身拉起。
而另一邊保持諫言姿勢這麽久了的楊宏義、李成文兩個閣老,怎麽就不能跟著平身?
實際上,這也是宣文帝對他們二人的一個小小警戒:不要什麽事都扯上祖製來壓朕!
至於二人能不能體會到裏麵的含義,就隻能依賴自己的政治智商了。
宣文帝又寬勉了賈瑜幾句,最終拍板一錘定音道:“漕糧之事,就以景嶽先前所言,以五五之數分行河海二運法,於今年十月前押解二百萬石糧食進京!”
又掃了一眼楊李二人,天子最終歎氣道:“至於楊閣老所言之祖製.....海運隻為今年特例之舉,後續是否推廣容後再議吧。”
皇帝的銀子和寬慰也不是白給的。
明明在賈瑜最初始提出的建議上做了大幅修改,但還是死死的定下了二百萬石的底線。
從這方麵來說,宣文帝倒是和後世的領導有些像。
遞上來的報告大筆一揮,方案效果必須要維持不變,方案預算必須要砍掉一半!
賈瑜卻躬身心滿意足道:“陛下聖明,臣遵旨!”
李成文、楊宏義同樣長出了一口氣,方才有機會挺直了漸漸麻木的腰板蒼聲道:“臣遵旨。”
水溶趕忙提醒道:“陛下,大同若起戰事,屆時需要以誰為主也得及時明確!”
這也是個麻煩事,看了眼下麵躍躍欲試的兩個世子,宣文帝頭痛的揉了揉額角:“諸卿可有建議?”
對於皇帝來說,無論如何他都是不可能讓下麵這兩家郡王摻和進來的。
陳廬沉吟道:“臨時選將恐怕人心不和.....老臣以為可從大同守將和王節度使二人中選擇。”
他窺破了皇帝的心思,而且從中央貿然地空降統帥也確實是行軍大忌。
手指敲了敲桌麵,皇帝沉吟再三道:“就選王子騰吧!”
王子騰雖然在九邊沒啥根基,但是因為他是提前過去的,自然不存在空降這麽一說。畢竟論起品階,他比邊關的將軍們還要高。
而如果從五軍都督府裏臨時選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將的話.....
不是不行,但這些人的位置太高,不是國公之後就是異姓郡王,一旦立功那就是封無可封!
宣文帝實在不願意為韃靼之戰再舍出去一個王位。
聞言,下方的魏榮心裏雖有不甘,但也隻得無奈領旨。
相比於他,一旁的東平王世子穆艾表現倒是淡然了許多,麵上無悲無喜。
見眾人已經有些生出疲態,宣文帝揮揮手,示意今天到此為止。他笑道:“偏殿已經備好吃食,卿等自用便可。”
又看向賈瑜道:“景嶽隨我來,朕還有些事同你說。”
群臣不禁微微側目,對賈瑜的聖眷之隆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
#
禦花園的涼亭內。
宣文帝拉著賈瑜坐下,沉吟道:“景嶽覺得....王子騰可為帥才?”
一上來就搞這麽大的話題,賈瑜心裏頓時感覺有點遭不住。
他思忖片刻,緩緩道:“王節度....久於行伍精熟操演,是老成謀國之臣,然對外戰績不多,臣不敢妄言。”
皇帝笑了笑,臉上也沒什麽惱怒的神色:“你倒是油滑。”
他默然了片刻,還是無奈歎息道:“朕克承大統以來,幸上天庇佑,雖不至於國泰民安卻也無什麽天災人禍。”
“然而,這並非什麽好事.....及至如今韃靼來犯,朕手下竟無一人可用,殊為可笑!”
賈瑜聽得沉默不語,心裏門兒清:天子這句話的意思究其根本,還是在抱怨太上皇手下的軍隊力量太過強大。
皇帝目光幽深,繼續道:“大同之戰勝負其實已然無關緊要,朕對主帥的選人也未曾過多上心研究。因為韃靼勝也不過是小勝,隻能解一時之困,若是敗則是一敗塗地,從此草原除名。”
這是兩國大勢所定,已經不是一場戰爭的勝負就能扭轉過來的。
韃靼的內耗太過嚴重,已經不可能有什麽兵鋒能夠威脅到景朝。
宣文帝聲音猛地拔高一個音調,恨聲道:“但是朕不可能一直將戰爭的勝負手寄托在這些蠻子手中!韃靼死了還有瓦剌,瓦剌沒了還有女真!這些蠻人就如那跗骨之蛆,無時無刻不在覬覦我神州大地。”
“生民嚎哭淚灑胡騎,殺我百姓掠我婦孺,這些恥辱朕無時無刻不牢記於心!”
“所以,朕要練出一支無敵之師,替朕掃平遼東翦除漠北,將這些畜生永遠踩在腳下!”
宣文帝目光灼灼看向眼前青年,沉聲道:“景嶽,你可願助朕再開盛世?”
氣氛到了這裏,賈瑜麵色潮紅眼神堅毅,大聲道:“臣,百死不辭!定助陛下複刻強漢之武功,再開盛唐之基業!讓我華夏,萬國來朝!”
宣文帝朗聲大笑:“好好好!你我君臣攜手,焉愁大事不成?今後留名青史,亦為千古之美事!”
他又看向一旁的跪在地上正連聲賀喜的夏守忠,命令道:“去喊梓潼送些美酒過來,朕要與景嶽在此共酌一杯!”
賈瑜胸膛起伏,唿吸急促,情緒十分的激動。
他倒也並非全是裝的,不得不承認,宣文帝確實是一個十分有魅力的皇帝。
最主要的是,在賈瑜看來,這是一位勇於開拓勇於變革的君主,和當前死氣沉沉的古板官僚體係可謂是涇渭分明。
從登基之後隱忍了十年,在今朝改元定武後,宣文帝已經徹底露出了獠牙,頻頻向軍方進行動作,意圖開始奪權。
今天對賈瑜說的這些話,既是在吐露自己的雄心壯誌,也是在招攬賈府的人脈。
見到賈瑜的表忠心,皇帝不再遮遮掩掩直接道:“京營中的奮武營指揮使裘良,是景嶽你的人吧?”
賈瑜躬身,坦誠迴答道:“裘叔父為代善公門下故吏,與臣走的比較近。”
宣文帝點點頭:“京營老邁不堪,先前改元大典上就可見斑斑,朕有意重新篩選裁汰老邁士卒!”
他繼續叮囑道:“景嶽迴去後可告訴裘良等一眾信得過的賈家故吏,讓他們專心練兵,年末預備去九邊輪戍換防!”
賈瑜瞬間恍然大悟,皇帝之所以讓王子騰主持大同之戰,就是考慮到了換防一事。
王子騰此戰若勝,則其在邊疆的聲威大漲,可以輕鬆推動九邊人員換防。
若敗,宣文帝也可以邊軍戰力不足為由,進行人員替換。
而之後嘛....
隻要自己這個運糧的大總管也是皇帝的人,太上皇就再無任何可以伸手掣肘邊軍的地方!
宣文帝伸手虛拉,笑著安撫道:“景嶽速速平身,君臣之間何須如此大禮?”
此話一出,上書房內氣氛頓時古怪了起來。
賈瑜跪下不過一個眨眼的功夫,就被你迅速平身拉起。
而另一邊保持諫言姿勢這麽久了的楊宏義、李成文兩個閣老,怎麽就不能跟著平身?
實際上,這也是宣文帝對他們二人的一個小小警戒:不要什麽事都扯上祖製來壓朕!
至於二人能不能體會到裏麵的含義,就隻能依賴自己的政治智商了。
宣文帝又寬勉了賈瑜幾句,最終拍板一錘定音道:“漕糧之事,就以景嶽先前所言,以五五之數分行河海二運法,於今年十月前押解二百萬石糧食進京!”
又掃了一眼楊李二人,天子最終歎氣道:“至於楊閣老所言之祖製.....海運隻為今年特例之舉,後續是否推廣容後再議吧。”
皇帝的銀子和寬慰也不是白給的。
明明在賈瑜最初始提出的建議上做了大幅修改,但還是死死的定下了二百萬石的底線。
從這方麵來說,宣文帝倒是和後世的領導有些像。
遞上來的報告大筆一揮,方案效果必須要維持不變,方案預算必須要砍掉一半!
賈瑜卻躬身心滿意足道:“陛下聖明,臣遵旨!”
李成文、楊宏義同樣長出了一口氣,方才有機會挺直了漸漸麻木的腰板蒼聲道:“臣遵旨。”
水溶趕忙提醒道:“陛下,大同若起戰事,屆時需要以誰為主也得及時明確!”
這也是個麻煩事,看了眼下麵躍躍欲試的兩個世子,宣文帝頭痛的揉了揉額角:“諸卿可有建議?”
對於皇帝來說,無論如何他都是不可能讓下麵這兩家郡王摻和進來的。
陳廬沉吟道:“臨時選將恐怕人心不和.....老臣以為可從大同守將和王節度使二人中選擇。”
他窺破了皇帝的心思,而且從中央貿然地空降統帥也確實是行軍大忌。
手指敲了敲桌麵,皇帝沉吟再三道:“就選王子騰吧!”
王子騰雖然在九邊沒啥根基,但是因為他是提前過去的,自然不存在空降這麽一說。畢竟論起品階,他比邊關的將軍們還要高。
而如果從五軍都督府裏臨時選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將的話.....
不是不行,但這些人的位置太高,不是國公之後就是異姓郡王,一旦立功那就是封無可封!
宣文帝實在不願意為韃靼之戰再舍出去一個王位。
聞言,下方的魏榮心裏雖有不甘,但也隻得無奈領旨。
相比於他,一旁的東平王世子穆艾表現倒是淡然了許多,麵上無悲無喜。
見眾人已經有些生出疲態,宣文帝揮揮手,示意今天到此為止。他笑道:“偏殿已經備好吃食,卿等自用便可。”
又看向賈瑜道:“景嶽隨我來,朕還有些事同你說。”
群臣不禁微微側目,對賈瑜的聖眷之隆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
#
禦花園的涼亭內。
宣文帝拉著賈瑜坐下,沉吟道:“景嶽覺得....王子騰可為帥才?”
一上來就搞這麽大的話題,賈瑜心裏頓時感覺有點遭不住。
他思忖片刻,緩緩道:“王節度....久於行伍精熟操演,是老成謀國之臣,然對外戰績不多,臣不敢妄言。”
皇帝笑了笑,臉上也沒什麽惱怒的神色:“你倒是油滑。”
他默然了片刻,還是無奈歎息道:“朕克承大統以來,幸上天庇佑,雖不至於國泰民安卻也無什麽天災人禍。”
“然而,這並非什麽好事.....及至如今韃靼來犯,朕手下竟無一人可用,殊為可笑!”
賈瑜聽得沉默不語,心裏門兒清:天子這句話的意思究其根本,還是在抱怨太上皇手下的軍隊力量太過強大。
皇帝目光幽深,繼續道:“大同之戰勝負其實已然無關緊要,朕對主帥的選人也未曾過多上心研究。因為韃靼勝也不過是小勝,隻能解一時之困,若是敗則是一敗塗地,從此草原除名。”
這是兩國大勢所定,已經不是一場戰爭的勝負就能扭轉過來的。
韃靼的內耗太過嚴重,已經不可能有什麽兵鋒能夠威脅到景朝。
宣文帝聲音猛地拔高一個音調,恨聲道:“但是朕不可能一直將戰爭的勝負手寄托在這些蠻子手中!韃靼死了還有瓦剌,瓦剌沒了還有女真!這些蠻人就如那跗骨之蛆,無時無刻不在覬覦我神州大地。”
“生民嚎哭淚灑胡騎,殺我百姓掠我婦孺,這些恥辱朕無時無刻不牢記於心!”
“所以,朕要練出一支無敵之師,替朕掃平遼東翦除漠北,將這些畜生永遠踩在腳下!”
宣文帝目光灼灼看向眼前青年,沉聲道:“景嶽,你可願助朕再開盛世?”
氣氛到了這裏,賈瑜麵色潮紅眼神堅毅,大聲道:“臣,百死不辭!定助陛下複刻強漢之武功,再開盛唐之基業!讓我華夏,萬國來朝!”
宣文帝朗聲大笑:“好好好!你我君臣攜手,焉愁大事不成?今後留名青史,亦為千古之美事!”
他又看向一旁的跪在地上正連聲賀喜的夏守忠,命令道:“去喊梓潼送些美酒過來,朕要與景嶽在此共酌一杯!”
賈瑜胸膛起伏,唿吸急促,情緒十分的激動。
他倒也並非全是裝的,不得不承認,宣文帝確實是一個十分有魅力的皇帝。
最主要的是,在賈瑜看來,這是一位勇於開拓勇於變革的君主,和當前死氣沉沉的古板官僚體係可謂是涇渭分明。
從登基之後隱忍了十年,在今朝改元定武後,宣文帝已經徹底露出了獠牙,頻頻向軍方進行動作,意圖開始奪權。
今天對賈瑜說的這些話,既是在吐露自己的雄心壯誌,也是在招攬賈府的人脈。
見到賈瑜的表忠心,皇帝不再遮遮掩掩直接道:“京營中的奮武營指揮使裘良,是景嶽你的人吧?”
賈瑜躬身,坦誠迴答道:“裘叔父為代善公門下故吏,與臣走的比較近。”
宣文帝點點頭:“京營老邁不堪,先前改元大典上就可見斑斑,朕有意重新篩選裁汰老邁士卒!”
他繼續叮囑道:“景嶽迴去後可告訴裘良等一眾信得過的賈家故吏,讓他們專心練兵,年末預備去九邊輪戍換防!”
賈瑜瞬間恍然大悟,皇帝之所以讓王子騰主持大同之戰,就是考慮到了換防一事。
王子騰此戰若勝,則其在邊疆的聲威大漲,可以輕鬆推動九邊人員換防。
若敗,宣文帝也可以邊軍戰力不足為由,進行人員替換。
而之後嘛....
隻要自己這個運糧的大總管也是皇帝的人,太上皇就再無任何可以伸手掣肘邊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