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長!”柳晏一改懶倦模樣,跽坐於蒲團之上,正色道“君十二年前乃天下聞名的高士,為何十年前,落得士人不齒、狼狽退隱的下場?世人皆道雲溪醉侯稱隱客,三進三退百萬金,當時曾有人彈劾兄長你無絕世之功,卻領受肇主萬頃良田之賜,披著清淨麵皮,不過是溷鼠本色。為何兄長能默認如此罵名?”
“那時,我來雄安尋你一聚,也曾笑你道心不純,而你隻是自嘲凡情難斷。七年前,你我相會崳山,酣醉時兄長終於吐露心聲。你一放不下此地浴血收複的五百裏沃土,二放不下東山八郡故土,三放不下宣宗魚水恩,寧負天下謗,壯心守家邦!”
柳晏說的動情,這中山柳氏家主,大晟中山華清城郡守,雖然已過不惑,然而迴憶往昔,眼神清明又仿若迴到青春時。
“彼時我諷你看似機靈鬼,卻嵌著榆木心。那之後,大晟一統東國後,我奉命鎮守中山,繼承家主,看得北境風雲變幻,才知凡事有可為亦有不得不為之道。中山華清柳氏,我祖三代經營,如今根基盡在此處,祖宗家廟絕不可毀於我手;中山千裏江山,盡灑我輩心血,絕不可妄遭兵燹,於公於私我推辭不得;三泰泰鼎虢氏是我母族所在,泰鼎虢氏、河東狐氏與大晟儲君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兄長知我性情,親情血脈我不能相背!”
“我和著虢先生莽撞過來,就是相信如此天崩地裂的局麵,非兄長不能扭轉乾坤。”
宗放仔細端詳對麵這個熟悉且陌生之人,才發覺向來風流倜儻的柳輔平的華發青絲雖業已披霜,然而壯心未改依舊昔日豪傑。
虢玩知道柳晏並非惺惺作態,其實柳晏如此直白,又豈是說給宗放一個人聽,也是說給他聽。畢竟作為大晟地方要員,如此深入他國與當地牽連深厚,若是沒有他這刺奸為此背書,將來說不得惹來禍事。即便大晟與大肇乃是兄弟邦國,將來如何,誰又能斷言?
而當下,虢玩於情於理,為國為己,都要仔細斟酌,大膽應承。
“柳郡守,不必如此。若是宗大先生不明白我等來意,我又如何能來到此地?先生所慮者,隻怕是我等來此恐怕亂了先生已有的布局!”
宗放眼光一閃,不愧是刺奸中人,竟被此人點破了心事。
遊廊外,星星點點,山雨已至,天色陰沉,嵐風涼爽而來,遊廊對麵門廊下,三人分左右,垂袖麵對遊廊而立,仔細看乃是幾個少年郎緊守門戶。
“二哥,咱們還須站多久,也不知父親那裏在說些什麽,”最左邊一總角童子與右側稍長少年言道。
“咱們做好該做的事,一切聽父親安排,”少年正處於變聲期,聲音嘶啞,但言語間沉穩有度,不過十四五歲的年紀,身量也是七尺上下(大肇尺度較今尺短小,不過二十三公分上下),但是身型頗為健壯,一身青色如翠竹般挺身而立。
右側之人年歲更長,與這兄弟二人對麵而立,隻是開口說話倒有些輕佻。:
“無妨,待會兒夜宴時我們在旁侍酒,以我父親的遊脫性子,酒酣之時,無不可言之事,咱們應對得當,說不得還能沾些酒水吃。”
“柳二哥,莫看我父親號醉侯,其實最為嚴整,小洲之上隻有這別院,洲上不過十餘人,內院除你我兩家並那道人,其他人等均在後院和船埠候著,如此謹慎,我們還是莫要生事。”
“那大哥怎麽能在旁邊侍茶,我們卻在此豎著做門柱麽?!”童子搶白道。
“你這五尺身量,能做得了什麽門柱?大兄已然成年,代父親處理家中事務多年,父親有言,內外之事,皆應掌握,我們做好本分事罷了。”
“他再怎麽說也是庶子,兄長你才是嫡子。。。”
“住口,”少年嚴詞打斷,“哪裏來的奇言怪論,咱們家中何曾有嫡庶之分,萬不可有此念,不然父親饒得你,我也不饒你。”
童子看來不懼怕他那大兄,唯獨懼怕這個兄長。隻是莫看此童子不過十歲左右年紀,身型竟不遜於乃兄,在同齡人中論身量也算翹楚,隻是麵對二哥卻是唯唯諾諾,不敢違逆。
這宗家三郎、六郎的排行乃是按著族內兄弟排行,宗家並非世代大族,乃是宗放這一代才顯露光芒,宗放嫡親兄弟二人攜手努力,才在這天下創下好大的名號。
隻是家族人丁不能與世家大族比肩,嫡親子侄至今不過七人,好處在於門第親密遠勝其他。按著宗家的規矩,族內兄弟隻論長幼,不論嫡庶,這對於宗家自然是好事,但不免為某些陳腐執拗的鄉紳世豪所誹議,六郎小小年紀不免因鄉間議論而置氣。
柳家與宗家通好,雖然父輩礙著身份甚少親身往來,子弟們卻是往來不絕,雖不能說親若兄弟,但是也並非萍水相逢的情義,許多話柳二郎說著也是十分隨意。
“三郎,莫要發怒,想來六郎常隨宗二叔往我大晟去,倒把我大晟這些陳規循律學了來,我大晟可不比大肇,若是亂了大宗小宗、嫡庶之分,可是會動搖國本的,大肇風氣清新,六郎,莫學此等風氣。”柳二郎用袖掩口,將梅核用絹布包了納入袖中,方才口渴難忍,幸得宗家三郎給了幾顆醃漬的糖梅子,不僅解渴還讓人神清氣爽起來。
“此梅子看著樸素,卻是難得佳品,大肇風物果然有趣。”
岔開話頭,三人便天南海北的闊論起來。未幾,,叩門之聲便從身側傳來。
幾人轉身快步走入廊內,片刻便迎得一披著烏袍,頂著裹玄色油布竹笠的中年人進來。此人將竹笠與烏袍解了,順手由宗家兄弟接了過去,方才露出真顏。
此人與宗放七分相似,年齡也少了七八歲上下,寬袖短衫掩著內裏甲胄,頭戴巾幘,足著烏皮靴,隻是眼神柔和的從幾人身上掃過,並不開言直接步若流星走向正堂遊廊。山雨來的緊,片刻已然滂沱,此人等不及繞廊而行,穿過廳院徑直而來。
“二叔可是緣邊兵馬都監,這些時日不是帶著幾個兄長巡視河北,怎麽此時迴來?”宗六郎不明所以,宗三郎卻麵色凝重,將烏袍遞給六郎去安放,自己與柳二郎頂著急風卷來的暴雨緊緊閉合了院門。
再看這世人敬稱的宗二先生大步流星而來,宗大郎急忙拿著布帕來階前相迎,待將自家叔父身上水漬擦拭一番,柳晏與虢玩也已起身相迎見禮。
“兄長,”入得廊內,見得兄長安坐其間,宗二先生俯首恭恭敬敬的拜見,“明道拜見兄長。”
“先飲茶,再與諸位一敘,”宗放此時已是放下葵扇,又拾起了一柄麈尾來,輕輕搖動,自家兒子便知情識趣的上前來,“掌燈後,招唿三郎、六郎與柳二郎去後院傳筵。”
青年輕手輕腳的先於案上支起三盞雙龍青瓷省油燈,再於副階下簷掛起四盞素紗燭籠,緩緩退下。
待大郎穿廊走向院門,宗放的二弟宗端放下了茶盞,因為身穿甲胄,不能盤坐茶席上,乃是大馬金刀的端坐在了大郎所置杌子之上,肅然道:
“我與兒郎們前日到了東丹,往河北走了二百裏,那裏有了確切消息。”
廊內諸人,皆放下手中事,神情皆嚴肅起來。
“此去與旬前遊弈馬軍迴報有何不同。”宗放將塵尾輕拂,撩動沉香香氣蕩漾開來,香氣清爽,無論焦慮或煩躁之氣皆為其滌蕩而去,眾人隻覺著神凝氣爽,泥胎宮一股清流使得思慮都靈動起來。
“更為詭譎,東丹境內除邊境營壘森然,我等入境二百餘裏竟未見得有年輕牧人放牧,按照常理,此時已是開始收割牧草冬儲的時機,卻見得隻有老弱婦孺操持此事,而各馬場再去探查,連上次還能看到的三四歲馬匹也不見蹤影。草原上放牧的都是老人、孩子甚至是女人,所牧都是牛羊,所騎之馬也是嬴馬居多,按著往年光景,少了牧民三萬餘,馬匹萬匹,掛膘牛羊一萬五千餘。”
畢竟是名滿兩朝的傑出將領,親自巡邊探查也是關注到每個細枝末節。
“迴程時,再過東丹營壘,依舊無人出來阻攔,並非是堡壘空虛無力阻攔,而是一副堅壁清野的打算,而我朝並未有出兵的打算,因此這等作態有些欲蓋彌彰了。”
多餘話宗端沒有說,而柳晏和虢玩也是局中人,如何不知道其中深淺。如今無論大肇與大晟都沒有主動挑起戰端的打算,至於北地更為強大的大綦則是凰後這女帝年邁立儲的關鍵階段,即便是未來儲君須以武立威那也是將來事,現在是無暇他顧的。那問題就在於此,東丹如此軍備是打算針對誰呢?!
宗放思慮片刻,麵朝昏沉夜色的虛景,揚了揚塵尾驅開撲向燈籠的飛蛾:“明道,你且說說東丹使團是個什麽情形!”
“東丹綺裏太後以為我朝慈聖太後賀生辰為名,派遣使團於十日前自上京出發,前日已經到達淩雲關。國信所已接到東丹國的通傳,待上報朝廷,朝廷批複到關前放行使團。按著太宗朝舊例應循著山陰道而來,每日行程應在五十裏左右,則抵達京都啟封至少須三十日。”
其實自兩國邊境淩雲關至京都最近約一千裏的路程,若是快馬加鞭,即便是中途不換馬,按日休息,也不過旬日便可抵達,隻是涉及東丹使團自然不能使其走糧道,而是盡量繞道而行,至於速度更是不疾不徐,安步當車。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何況兩國乃是數十年的糾葛不斷,大肇太宗更是北伐收複六郡不利鬱鬱而終,如此情形下,東丹竟然以慶壽為名派遣使團,若別無所圖,三歲孩童也是不信!
果然,東丹使團一出,莫說大肇,乃是天下震動,尤其是盟邦大晟更是急忙派遣重臣攜使團而來,而周邊諸國恐怕也會絡繹而來。在宗家已然是大晟朝兩員重臣現身,隻怕大肇朝野也是暗流洶湧了。
宗放不覺歎了口氣,樹欲靜而風不止,莫看自家這麽大名頭,也不過是隨波逐流,見招拆招罷了。
宗端見兄長麵色略有凝色,略微停頓才繼續說道。
“正使是綺裏太後侄兒南院太師綺裏遠山,副使三人,有南院翰林中原六郡麻山橫氏的弟子,名另德允者,另一人乃綺裏撻凜族人,現為腹心長寧軍祗候郎君,綺裏馮多羅。還有一人乃是東丹達輦常袞九帳的謻剌曼合獺;另有屬官八人,宮帳侍衛合計二十六人,侍從合計二十八人,侍女合計十六人。隨扈甲兵八十八人,皆攜帶重弓重甲,押班雜役二百二十二人,多攜短兵刃。總計四百五十九人,賜贈國禮裝載達三十六車,其餘車駕二十八輛,馱馬三百二十八匹,戰馬四百四十四匹。
嘶,柳晏不禁吸了口涼氣,如此規模的使團,所圖非小,隻這隨團護衛若是戰陣上都能成改變戰局的核心力量。
”貴朝好魄力,如此一支隊伍,竟能放他進來,“虢玩言語有些揶揄,也是實在有些吃驚。吃驚之餘也是實在有些摸不著脈絡,即便使團武力充沛,隻是如此大鳴大放難道真的把南朝之人視作僮仆夯貨嗎?小心戒備之下,使團這些人但凡有出格舉動,隻怕是有來無迴的結果。既然如此,東丹所作所為是要做什麽?
“實在是不同尋常!”宗放待兄弟宗端講完,微捋長髯,稍頓言道。
宗端隻是黑著臉點頭,等待兄長發言。
宗放卻不急著說話,而是將煎好的沸水取了下來,從容不迫的操持起茶水來。
且說,大郎領著三個兒郎沿著抄手遊廊一路向後院走去,小洲水氣氤氳而起,提著手裏的燭籠映的諸人影影綽綽。芒種之後,入夜後的暑氣本來淺淡,此時透著雨後的陰潤格外清爽。
隻是這分清爽,難以掩抑少年的焦躁。
“大兄,父親怎麽說?可有什麽安排?”六郎緊跟在侍茶青年身後,反複追問。
青年提著燭籠徐徐向前,離開光彩奪目的父親身邊,詳看此青年也是玉人一個,水青色羽衣,藕色的桃巾,此桃巾其父改了形製,呈並桃樣式,更增秀氣。這便是宗放的庶長子宗渥,字士言,取自“赫如渥赭,公言錫爵”,所謂字以明誌,可見宗放對於庶長子的看重。宗渥清純亮直,學思沉敏,宗放夫妻修道隱居於山水間,不染庶務,故而宗渥十五歲便代父處理家宅內外事務,雖是庶子卻頗得闔族敬重。然而,二十弱冠以來,也逐漸潛心修道,精研棋道,其書齋自題“忘憂清樂遊弈間”,其父也曾言二十年間,若無外事所累,由棋道入大道,絕非殊事。
故此,雖然待人接物時如沐春風,其實私下裏倒是一個沉默寡言,自得其樂的雅人,如今二十二歲年紀,尚未婚配。世人皆以成家立業標誌著人生成長到新的階段,未成家的男子總是給人輕佻膚淺之感,然而宗渥卻頗具名士風範,待人接物深得其父風範,其俊朗飄逸的外表下,即有文心蕙質的溫潤,也蘊含著道法菁純,武學初成的蓬勃銳氣。
“那時,我來雄安尋你一聚,也曾笑你道心不純,而你隻是自嘲凡情難斷。七年前,你我相會崳山,酣醉時兄長終於吐露心聲。你一放不下此地浴血收複的五百裏沃土,二放不下東山八郡故土,三放不下宣宗魚水恩,寧負天下謗,壯心守家邦!”
柳晏說的動情,這中山柳氏家主,大晟中山華清城郡守,雖然已過不惑,然而迴憶往昔,眼神清明又仿若迴到青春時。
“彼時我諷你看似機靈鬼,卻嵌著榆木心。那之後,大晟一統東國後,我奉命鎮守中山,繼承家主,看得北境風雲變幻,才知凡事有可為亦有不得不為之道。中山華清柳氏,我祖三代經營,如今根基盡在此處,祖宗家廟絕不可毀於我手;中山千裏江山,盡灑我輩心血,絕不可妄遭兵燹,於公於私我推辭不得;三泰泰鼎虢氏是我母族所在,泰鼎虢氏、河東狐氏與大晟儲君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兄長知我性情,親情血脈我不能相背!”
“我和著虢先生莽撞過來,就是相信如此天崩地裂的局麵,非兄長不能扭轉乾坤。”
宗放仔細端詳對麵這個熟悉且陌生之人,才發覺向來風流倜儻的柳輔平的華發青絲雖業已披霜,然而壯心未改依舊昔日豪傑。
虢玩知道柳晏並非惺惺作態,其實柳晏如此直白,又豈是說給宗放一個人聽,也是說給他聽。畢竟作為大晟地方要員,如此深入他國與當地牽連深厚,若是沒有他這刺奸為此背書,將來說不得惹來禍事。即便大晟與大肇乃是兄弟邦國,將來如何,誰又能斷言?
而當下,虢玩於情於理,為國為己,都要仔細斟酌,大膽應承。
“柳郡守,不必如此。若是宗大先生不明白我等來意,我又如何能來到此地?先生所慮者,隻怕是我等來此恐怕亂了先生已有的布局!”
宗放眼光一閃,不愧是刺奸中人,竟被此人點破了心事。
遊廊外,星星點點,山雨已至,天色陰沉,嵐風涼爽而來,遊廊對麵門廊下,三人分左右,垂袖麵對遊廊而立,仔細看乃是幾個少年郎緊守門戶。
“二哥,咱們還須站多久,也不知父親那裏在說些什麽,”最左邊一總角童子與右側稍長少年言道。
“咱們做好該做的事,一切聽父親安排,”少年正處於變聲期,聲音嘶啞,但言語間沉穩有度,不過十四五歲的年紀,身量也是七尺上下(大肇尺度較今尺短小,不過二十三公分上下),但是身型頗為健壯,一身青色如翠竹般挺身而立。
右側之人年歲更長,與這兄弟二人對麵而立,隻是開口說話倒有些輕佻。:
“無妨,待會兒夜宴時我們在旁侍酒,以我父親的遊脫性子,酒酣之時,無不可言之事,咱們應對得當,說不得還能沾些酒水吃。”
“柳二哥,莫看我父親號醉侯,其實最為嚴整,小洲之上隻有這別院,洲上不過十餘人,內院除你我兩家並那道人,其他人等均在後院和船埠候著,如此謹慎,我們還是莫要生事。”
“那大哥怎麽能在旁邊侍茶,我們卻在此豎著做門柱麽?!”童子搶白道。
“你這五尺身量,能做得了什麽門柱?大兄已然成年,代父親處理家中事務多年,父親有言,內外之事,皆應掌握,我們做好本分事罷了。”
“他再怎麽說也是庶子,兄長你才是嫡子。。。”
“住口,”少年嚴詞打斷,“哪裏來的奇言怪論,咱們家中何曾有嫡庶之分,萬不可有此念,不然父親饒得你,我也不饒你。”
童子看來不懼怕他那大兄,唯獨懼怕這個兄長。隻是莫看此童子不過十歲左右年紀,身型竟不遜於乃兄,在同齡人中論身量也算翹楚,隻是麵對二哥卻是唯唯諾諾,不敢違逆。
這宗家三郎、六郎的排行乃是按著族內兄弟排行,宗家並非世代大族,乃是宗放這一代才顯露光芒,宗放嫡親兄弟二人攜手努力,才在這天下創下好大的名號。
隻是家族人丁不能與世家大族比肩,嫡親子侄至今不過七人,好處在於門第親密遠勝其他。按著宗家的規矩,族內兄弟隻論長幼,不論嫡庶,這對於宗家自然是好事,但不免為某些陳腐執拗的鄉紳世豪所誹議,六郎小小年紀不免因鄉間議論而置氣。
柳家與宗家通好,雖然父輩礙著身份甚少親身往來,子弟們卻是往來不絕,雖不能說親若兄弟,但是也並非萍水相逢的情義,許多話柳二郎說著也是十分隨意。
“三郎,莫要發怒,想來六郎常隨宗二叔往我大晟去,倒把我大晟這些陳規循律學了來,我大晟可不比大肇,若是亂了大宗小宗、嫡庶之分,可是會動搖國本的,大肇風氣清新,六郎,莫學此等風氣。”柳二郎用袖掩口,將梅核用絹布包了納入袖中,方才口渴難忍,幸得宗家三郎給了幾顆醃漬的糖梅子,不僅解渴還讓人神清氣爽起來。
“此梅子看著樸素,卻是難得佳品,大肇風物果然有趣。”
岔開話頭,三人便天南海北的闊論起來。未幾,,叩門之聲便從身側傳來。
幾人轉身快步走入廊內,片刻便迎得一披著烏袍,頂著裹玄色油布竹笠的中年人進來。此人將竹笠與烏袍解了,順手由宗家兄弟接了過去,方才露出真顏。
此人與宗放七分相似,年齡也少了七八歲上下,寬袖短衫掩著內裏甲胄,頭戴巾幘,足著烏皮靴,隻是眼神柔和的從幾人身上掃過,並不開言直接步若流星走向正堂遊廊。山雨來的緊,片刻已然滂沱,此人等不及繞廊而行,穿過廳院徑直而來。
“二叔可是緣邊兵馬都監,這些時日不是帶著幾個兄長巡視河北,怎麽此時迴來?”宗六郎不明所以,宗三郎卻麵色凝重,將烏袍遞給六郎去安放,自己與柳二郎頂著急風卷來的暴雨緊緊閉合了院門。
再看這世人敬稱的宗二先生大步流星而來,宗大郎急忙拿著布帕來階前相迎,待將自家叔父身上水漬擦拭一番,柳晏與虢玩也已起身相迎見禮。
“兄長,”入得廊內,見得兄長安坐其間,宗二先生俯首恭恭敬敬的拜見,“明道拜見兄長。”
“先飲茶,再與諸位一敘,”宗放此時已是放下葵扇,又拾起了一柄麈尾來,輕輕搖動,自家兒子便知情識趣的上前來,“掌燈後,招唿三郎、六郎與柳二郎去後院傳筵。”
青年輕手輕腳的先於案上支起三盞雙龍青瓷省油燈,再於副階下簷掛起四盞素紗燭籠,緩緩退下。
待大郎穿廊走向院門,宗放的二弟宗端放下了茶盞,因為身穿甲胄,不能盤坐茶席上,乃是大馬金刀的端坐在了大郎所置杌子之上,肅然道:
“我與兒郎們前日到了東丹,往河北走了二百裏,那裏有了確切消息。”
廊內諸人,皆放下手中事,神情皆嚴肅起來。
“此去與旬前遊弈馬軍迴報有何不同。”宗放將塵尾輕拂,撩動沉香香氣蕩漾開來,香氣清爽,無論焦慮或煩躁之氣皆為其滌蕩而去,眾人隻覺著神凝氣爽,泥胎宮一股清流使得思慮都靈動起來。
“更為詭譎,東丹境內除邊境營壘森然,我等入境二百餘裏竟未見得有年輕牧人放牧,按照常理,此時已是開始收割牧草冬儲的時機,卻見得隻有老弱婦孺操持此事,而各馬場再去探查,連上次還能看到的三四歲馬匹也不見蹤影。草原上放牧的都是老人、孩子甚至是女人,所牧都是牛羊,所騎之馬也是嬴馬居多,按著往年光景,少了牧民三萬餘,馬匹萬匹,掛膘牛羊一萬五千餘。”
畢竟是名滿兩朝的傑出將領,親自巡邊探查也是關注到每個細枝末節。
“迴程時,再過東丹營壘,依舊無人出來阻攔,並非是堡壘空虛無力阻攔,而是一副堅壁清野的打算,而我朝並未有出兵的打算,因此這等作態有些欲蓋彌彰了。”
多餘話宗端沒有說,而柳晏和虢玩也是局中人,如何不知道其中深淺。如今無論大肇與大晟都沒有主動挑起戰端的打算,至於北地更為強大的大綦則是凰後這女帝年邁立儲的關鍵階段,即便是未來儲君須以武立威那也是將來事,現在是無暇他顧的。那問題就在於此,東丹如此軍備是打算針對誰呢?!
宗放思慮片刻,麵朝昏沉夜色的虛景,揚了揚塵尾驅開撲向燈籠的飛蛾:“明道,你且說說東丹使團是個什麽情形!”
“東丹綺裏太後以為我朝慈聖太後賀生辰為名,派遣使團於十日前自上京出發,前日已經到達淩雲關。國信所已接到東丹國的通傳,待上報朝廷,朝廷批複到關前放行使團。按著太宗朝舊例應循著山陰道而來,每日行程應在五十裏左右,則抵達京都啟封至少須三十日。”
其實自兩國邊境淩雲關至京都最近約一千裏的路程,若是快馬加鞭,即便是中途不換馬,按日休息,也不過旬日便可抵達,隻是涉及東丹使團自然不能使其走糧道,而是盡量繞道而行,至於速度更是不疾不徐,安步當車。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何況兩國乃是數十年的糾葛不斷,大肇太宗更是北伐收複六郡不利鬱鬱而終,如此情形下,東丹竟然以慶壽為名派遣使團,若別無所圖,三歲孩童也是不信!
果然,東丹使團一出,莫說大肇,乃是天下震動,尤其是盟邦大晟更是急忙派遣重臣攜使團而來,而周邊諸國恐怕也會絡繹而來。在宗家已然是大晟朝兩員重臣現身,隻怕大肇朝野也是暗流洶湧了。
宗放不覺歎了口氣,樹欲靜而風不止,莫看自家這麽大名頭,也不過是隨波逐流,見招拆招罷了。
宗端見兄長麵色略有凝色,略微停頓才繼續說道。
“正使是綺裏太後侄兒南院太師綺裏遠山,副使三人,有南院翰林中原六郡麻山橫氏的弟子,名另德允者,另一人乃綺裏撻凜族人,現為腹心長寧軍祗候郎君,綺裏馮多羅。還有一人乃是東丹達輦常袞九帳的謻剌曼合獺;另有屬官八人,宮帳侍衛合計二十六人,侍從合計二十八人,侍女合計十六人。隨扈甲兵八十八人,皆攜帶重弓重甲,押班雜役二百二十二人,多攜短兵刃。總計四百五十九人,賜贈國禮裝載達三十六車,其餘車駕二十八輛,馱馬三百二十八匹,戰馬四百四十四匹。
嘶,柳晏不禁吸了口涼氣,如此規模的使團,所圖非小,隻這隨團護衛若是戰陣上都能成改變戰局的核心力量。
”貴朝好魄力,如此一支隊伍,竟能放他進來,“虢玩言語有些揶揄,也是實在有些吃驚。吃驚之餘也是實在有些摸不著脈絡,即便使團武力充沛,隻是如此大鳴大放難道真的把南朝之人視作僮仆夯貨嗎?小心戒備之下,使團這些人但凡有出格舉動,隻怕是有來無迴的結果。既然如此,東丹所作所為是要做什麽?
“實在是不同尋常!”宗放待兄弟宗端講完,微捋長髯,稍頓言道。
宗端隻是黑著臉點頭,等待兄長發言。
宗放卻不急著說話,而是將煎好的沸水取了下來,從容不迫的操持起茶水來。
且說,大郎領著三個兒郎沿著抄手遊廊一路向後院走去,小洲水氣氤氳而起,提著手裏的燭籠映的諸人影影綽綽。芒種之後,入夜後的暑氣本來淺淡,此時透著雨後的陰潤格外清爽。
隻是這分清爽,難以掩抑少年的焦躁。
“大兄,父親怎麽說?可有什麽安排?”六郎緊跟在侍茶青年身後,反複追問。
青年提著燭籠徐徐向前,離開光彩奪目的父親身邊,詳看此青年也是玉人一個,水青色羽衣,藕色的桃巾,此桃巾其父改了形製,呈並桃樣式,更增秀氣。這便是宗放的庶長子宗渥,字士言,取自“赫如渥赭,公言錫爵”,所謂字以明誌,可見宗放對於庶長子的看重。宗渥清純亮直,學思沉敏,宗放夫妻修道隱居於山水間,不染庶務,故而宗渥十五歲便代父處理家宅內外事務,雖是庶子卻頗得闔族敬重。然而,二十弱冠以來,也逐漸潛心修道,精研棋道,其書齋自題“忘憂清樂遊弈間”,其父也曾言二十年間,若無外事所累,由棋道入大道,絕非殊事。
故此,雖然待人接物時如沐春風,其實私下裏倒是一個沉默寡言,自得其樂的雅人,如今二十二歲年紀,尚未婚配。世人皆以成家立業標誌著人生成長到新的階段,未成家的男子總是給人輕佻膚淺之感,然而宗渥卻頗具名士風範,待人接物深得其父風範,其俊朗飄逸的外表下,即有文心蕙質的溫潤,也蘊含著道法菁純,武學初成的蓬勃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