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聞言不禁心中思量。尋常子弟都是在家讀書或者市井紈絝的過日子,敢出來做事的都是少年才俊,豈有不想做出一番偉績,光宗耀祖的?!
“所謂鷹撮霆擊,一擊必中之。咱們千算萬算,終須落到人身上。其一乃是推算東丹使團入京路線,其二便是在這最可能的路線上找尋破綻,這個破綻我們須站在賊人的立場上來發現。而由此我們還須推算賊人打的什麽主意。”
宗三郎說到此處,頗有些猶豫,這時他是多麽希望父親就在身邊告訴他,該做什麽,如何去做。而不是讓年少的他就要熬盡心裏去揣摩、去推測、去決斷。便是眼前這些身邊人,他們此時此地的想法,彼時彼地的做法都難以預測。而他卻要對著素未謀麵之人隻憑零星模糊的認知便要通曉其如何行事來,若非閉門造車,便是異想天開罷了。
身旁諸人也大都明白宗三郎此時心境,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也是窈窕華亭手自開。平常人若是這等匪夷所思之事就在麵前,躲還躲不及,但總有人義無反顧的迎難而上,何也?
正如堤壩直須麵對洪流,錘鑽必須硬剛頑石般,某些人的為不可為之事,便是願做春泥嗬護人世間此岸花罷了。
蘆頌當仁不讓來為三郎分憂,所謂以人計短,便是如此,饒是宗放,也絕非憑借一己之力克敵製勝。按著蘆頌的法子,便是將眾人分作三處。其一便是蘆淞拉著仝三郎與鬼瞳,三人皆是通曉天文地理之人,便負責推算東丹使團如何調整路線;其二乃是宗三郎與風鳴、柳二郎來分析敵人大致圖謀,並根據蘆頌等人測定路線進行比較推演;其三,則是虢三娘領著宗六郎、仝十一郎開始收拾裝備,拾掇應用之物,女子心細又有刺奸行走江湖的經驗,將後勤準備交予三娘決計不會出紕漏。
海船便沿著海岸南下,眾人約定半個時辰後,聚在一起籌劃個切實可行的方略來。
而仝霽雲也放手任憑幾個兒郎們折騰,所謂海闊任魚躍,長輩們打開局麵,剩下的交給後輩們便可,無非是做他們最堅實的後盾,待孩子們碰的灰頭土臉的迴來,依舊能將他們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下,這便是長輩與後輩共同成長之路。
不到半個時辰,眾人便湊到了一起。
看著蘆頌等人在甲板上利用手頭物件擺出的沙盤,便知道其平素裏在雜學上沒少下功夫。再聽蘆頌和仝三郎按著沙盤講解,便是一無所知之人也能聽得頭頭是道。
“大明府如今這海防一起,並非隻是戒嚴上下二百裏的海濱,而是大明府周邊瀉湖沿岸向內地五十裏縱深。如此經清池城往南走丹陽道大半也在海防範圍之內,如此使團隻能自清池城往西走荊湖道然後向南走平陽道再經南鎮山道入京。”
諸人皆看著這臨時擺設的沙盤,按著蘆頌所言,整理脈絡,便是宗六郎、仝十一郎此時也收了兒童天性,安安靜靜的聽著眾兄長們各抒己見,人生無處不學問,對於他們這也是寶貴的一課。
仝霽雲看著一眾兒郎,笑而不語,隻看幾人關於賊人何處下手,如何下手已經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唯有宗三郎與風鳴依舊緊盯著沙盤,與蘆頌竊竊私語,並不卷入爭論之中。
於是,仝霽雲便攔住他人話頭,站起身來到宗三郎身側,也不看向他們,注意力放在了沙盤之上,問道。
“你們三個可是看出了什麽門道?”
宗三郎先請風鳴陳述心得。
風鳴看大家都湊了過來,也不著急,乃是拿了酒水,星星點點灑在沙盤上,一邊振振有詞。
“凡是沾了酒水的地方,以我來看便是使團不可能走的地方。”
柳二郎看風鳴已經將代表各城池要隘及驛站之器物大半沾上酒水,不禁狐疑。
“清鵬兄如何篤定這些地方使團決計不會走?”
眼見得除了海隅,乃至平原通途之處皆被摘除在外,即便是虢三娘也覺得風鳴此舉有些托大。而隻有宗三郎、蘆頌二人並無異議。尤其是仝霽雲,看其麵色訝異還帶著欣賞,看來風鳴之舉正稱其心。
“諸位有此疑問也在理,但這個疑問乃是咱們從使團行進的角度來看,卻忽略了一點!”
“哪點?”
仝三郎忙問道。
“忽略了,決定走哪裏,如何走,走多久的不是使團!”
聞言,仝三郎猛地一拍大腿。
“照啊!這領路之人乃是咱們大肇官員啊!”
便是有二三人還未想明白,聽了風鳴下麵的話,也恍然大悟。
“東丹雖然派了使團,但朝廷如何不知道其中利害,即便沒有東丹大軍南下的消息,朝廷袞袞諸公也不會顢頇到讓東丹使團窺探我朝虛實,查明地理,偵探軍情。如此,引路的客省官員原本還無奈於使團沿著臨海商道南下,如今如何不會借機帶著使團繞圈子走冤枉路,凡不利騎兵之路才是首選!”
“如此以來,凡平原大道及沿途城池府縣,除一二避無可避之處,皆可排除在外。”
蘆頌補充道。
柳二郎莫看一副紈絝子弟模樣,但久在地方,也是熟稔軍務之人。而從他下麵的問話中,也不難看出其實是個內心堅定,並不易為人左右的性格。
“清鵬兄,便是如此,若是沿途皆走著山野坎途,賊人下手的時機豈不是更多?咱們又如何一一兼顧?”
這話問到了點子上。
就好比洪水滔天而來,便是不知地理水文之人,也大概知道這洪流必然還是按著河道而來,但是在哪裏最容易阻斷或者疏導洪濤,那便是門大學問了。
此時也是如此,若是走康莊大道,反而方便按圖索驥,擇重點下手。就怕這天馬行空的行事風格,實在讓人難以捉摸。
但是宗三郎一番話解答了大家的疑惑。
“誠然如秦越兄所言,若是賊人真是殺人越貨的角色,我們還真是難辦了。可惜,這些賊人雖然沒有現身,但是咱們也將他們大致看個明白!”
“這兩日,父親帶領我們要過海去阻止使團落入賊人設的局中。有些話,父親沒有說透,但是我們現在想來,確實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看諸人越來越認真地聽自己發言,宗三郎反而愈發沉穩起來。
“咱們下意識認為使團是中立或者是受害者,而我們須協助他們防範賊人陰謀!其實這是大錯而特錯的,若非是風師兄之前分析路線而點破,恐怕我等還身處峽穀而四顧茫茫。”
柳瑒聞言先是一愣,然後也是麵沉似水,深深思索起來。
“東丹使團前來明擺著就是探明我朝虛實,為秋後大軍南下作準備。而賊人所作所為難不成還會阻止這圖謀嗎?恐怕在這一點上,賊人較使團更為迫切。既然如此,為何賊人還要設局?為誰設局?為什麽目的設局?”
一連三問,每一問都錘擊著諸人的心神。
“方才我們三人分析中,秦越兄有番話,再落到這局麵中,以我短淺眼界,姑且說之,諸君姑且聽之。”
三郎頓了頓,繼續說道。
“今日淩晨這一場海戰,便揭示了賊人的套路,便是局中局、套中套的手段。按著其行事風格,使團此來是給咱們肇晟兩國設局,而我父與柳叔父、虢叔父皆是反其道而行之者,因此賊人布局並非針對使團,而是針對所有不利用東丹使團南下行事之人。”
“如此一來,便說的通了,為何從一開始,其千方百計阻止我父過海。因為從一開始,他們的布局就是為了方便使團行事而為。”
“若是如此,他們為何還要激怒大明府以興海防禁海呢?”
虢三娘一語切中要害,大明府海禁不就逼迫使團改道延期了嗎?
“且不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再看大明府海禁這事,本身不就很奇怪嗎?”
宗三郎沒有明確迴答,而是反問道。
“便是問你,如何反問我?”
三娘臉皮一紅,嗔道。
三郎哪裏領會這小女子心思,乃繼續說道。
“大明府乃是北疆重鎮,便是雕雲叔父率領巡海水師未歸,那大明府依舊有甲士萬餘,艦船百艘,為何不下海擒賊,反而嚴防不出?”
“你是說,大明府這番動作並非對外?”
柳瑒問道。
三郎點了點頭。
“確實有些古怪。”
仝三郎接過了話。
“三郎這麽一說,卻也是我心頭疑惑,即便是些許海寇造次,大明府何至於防範如此小心謹慎,甚至說是謹小慎微。”
仝三郎看尚有人不解其中利害,再看父親示意其大膽放言,於是繼續說道。
“想我仝家已經是渤海之上數一數二的海客,可若是遇上官府水師,也是上下有別。便如那艨艟大艦放在民間便是龐然大物,可在朝廷手裏也不過是三流貨色。而蛇家叔父所領船隊,便是我仝家傾盡所有,也不過是不分伯仲的局麵。”
這些話是實話實說,這也就是在自己人麵前,放到江湖上說這等話,那仝家可就丟臉了。
“按著常理,便是遇到不怕死的海賊入寇,官府戒嚴乃是應有之意,所謂戒嚴便是如新市港那般足矣,然後必然是艦隊出海警戒,然後遣人通報如我仝家這等海商巨客前來襄助,如此必然是要麽海戰殲敵,要麽是四海追賊,豈有作縮頭烏龜的道理!”
仝三郎說到最後,已然是將士人場麵放在一旁,活脫脫的江湖人本色。
“大肇興盛半數源自海貿,若是處處都如大明府般,這海上生意早就為海賊們掌握了,便是如我仝家何必老老實實做個商人?”
聽這話,連仝十一郎都覺得兄長臉皮夠厚,任誰看仝家也不是老實本分的商賈之家。
“大肇若說陸上兵馬隻是三流貨色,海上水軍絕對是天下一等一的翹楚。別人或許不曉得,我等可是常與官府水師攜手刈靖海隅,如何不曉得其中利害?”
洋洋灑灑一番話,眾人確實發現其中不尋常之處。
好比手握利刃的猛士,麵對潑皮罵街,竟關起門來躲著不見,這怎麽都說不過去。
“莫非,這大明府是借此行事,目的便是針對使團而來?”
何必再問,這便是答案。
若是如此,賊人其實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以仝霽雲的實力都尋找不出破綻上岸,賊人們又如何能在其中掀起波瀾?
“如此一來,賊人們便要重新布局,便是人手也須重新調度才來的及!”
風鳴說道。
“沒那麽簡單!”
說話的竟是虢三娘。
“內地不是邊疆,看似人丁稠密,卻都是身份確實之人,便是商人也不是想往哪裏走便能往哪裏去的,若是將人手隱藏在各行各業中,不為人察覺還要短期內集結在一處,別說坐探情偵,便是尋常衙門也會盯上!”
這等事上,虢三娘作為刺奸中人最有發言權,她莫看年幼出來行走少,但是家學淵源又豈是旁人所能比擬。
“若是使團盡往山途野徑中去,便是想扮作山賊也實屬不易!”
蘆頌是個對凡事都好打破砂鍋問到底之人,聞聽此言,便希望虢三娘說個明白。
“所謂山賊水寇,尋常都是有個合法走動的身份,否則總是藏匿山野水澤還不早就群困而死?”
這話說的仝氏父子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但事實便是如此,所謂山賊水寇若是沒個幹淨門戶,便是官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難活下來。凡是能雄踞一方的江湖巨擘,哪個不是兩條腿走路?否則便是搶來金銀細軟,不能銷贓變現又能頂個鳥用!
“大凡山賊若是在我大晟,便是周邊豪族的莊客或者達官顯貴的部曲,殺人越貨,便是苦主都無處投告!”
這話一出,柳瑒臉色也好看起來,柳家資產豐阜,其中泰半都是走私買賣,這些話也就是虢三娘敢說到明麵上。
“若是大肇,隻怕放下刀槍拿起鋤頭就是鄉裏農夫,莊裏樵戶。”
宗氏兄弟也是麵有異色,養家糊口不容易啊!
“如此便皆是鄉裏鄉親,莫說大隊人馬,便是多幾個生麵孔,也決計無法藏身!”
這話實在,外人看來當個剪徑賊人最容易,卻是一二人,乃至三五人都可以,但是人數再多些,恐怕附近的鄉老裏正都要去衙門首告了。
“這麽說來賊人若是重新布局也根本無法調集人手在野外布局了?”
宗三郎點了點頭。
“賊人布局本來就是防範我等以及朝廷,隻要我們無從下手,賊人又何必徒費精力呢?”
“那這麽看來,便是我們也隻能投身畢竟之府縣城市,如此以來賊人也會想到此點,那沿途便隻剩五個去處了,隻是這五個地方我們又如何選擇呢?”
蘆頌先是喃喃自語,然後順著沙盤觀察,才問道。
仝霽雲半晌未出一言,隻是看眾兒郎群策群力,初展才華。看著諸人討論落定,到了決斷之時,這才開口。
“書呆子,哪裏是五個去處,分明隻有一個!無論他們怎麽走,若是入京,必過應天府!”
這話堪稱振聾發聵,諸人本來又陷入苦悶中,直被這一句話震蕩的全部抬起頭來。
仝三郎邊看沙盤,邊在腦子中推算路線。
“爹爹,您是不是早就看明白了?”
聽聞兒子此言,仝霽雲放聲大笑。論智慧他或許隻是中人之姿,但是江湖經驗遠勝常人,隻是看破不說破,靜觀孩子們的表現。隻能說孩子們的表現,遠超他的預料,即便他不拿出結論,他也相信孩子們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
“所謂鷹撮霆擊,一擊必中之。咱們千算萬算,終須落到人身上。其一乃是推算東丹使團入京路線,其二便是在這最可能的路線上找尋破綻,這個破綻我們須站在賊人的立場上來發現。而由此我們還須推算賊人打的什麽主意。”
宗三郎說到此處,頗有些猶豫,這時他是多麽希望父親就在身邊告訴他,該做什麽,如何去做。而不是讓年少的他就要熬盡心裏去揣摩、去推測、去決斷。便是眼前這些身邊人,他們此時此地的想法,彼時彼地的做法都難以預測。而他卻要對著素未謀麵之人隻憑零星模糊的認知便要通曉其如何行事來,若非閉門造車,便是異想天開罷了。
身旁諸人也大都明白宗三郎此時心境,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也是窈窕華亭手自開。平常人若是這等匪夷所思之事就在麵前,躲還躲不及,但總有人義無反顧的迎難而上,何也?
正如堤壩直須麵對洪流,錘鑽必須硬剛頑石般,某些人的為不可為之事,便是願做春泥嗬護人世間此岸花罷了。
蘆頌當仁不讓來為三郎分憂,所謂以人計短,便是如此,饒是宗放,也絕非憑借一己之力克敵製勝。按著蘆頌的法子,便是將眾人分作三處。其一便是蘆淞拉著仝三郎與鬼瞳,三人皆是通曉天文地理之人,便負責推算東丹使團如何調整路線;其二乃是宗三郎與風鳴、柳二郎來分析敵人大致圖謀,並根據蘆頌等人測定路線進行比較推演;其三,則是虢三娘領著宗六郎、仝十一郎開始收拾裝備,拾掇應用之物,女子心細又有刺奸行走江湖的經驗,將後勤準備交予三娘決計不會出紕漏。
海船便沿著海岸南下,眾人約定半個時辰後,聚在一起籌劃個切實可行的方略來。
而仝霽雲也放手任憑幾個兒郎們折騰,所謂海闊任魚躍,長輩們打開局麵,剩下的交給後輩們便可,無非是做他們最堅實的後盾,待孩子們碰的灰頭土臉的迴來,依舊能將他們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下,這便是長輩與後輩共同成長之路。
不到半個時辰,眾人便湊到了一起。
看著蘆頌等人在甲板上利用手頭物件擺出的沙盤,便知道其平素裏在雜學上沒少下功夫。再聽蘆頌和仝三郎按著沙盤講解,便是一無所知之人也能聽得頭頭是道。
“大明府如今這海防一起,並非隻是戒嚴上下二百裏的海濱,而是大明府周邊瀉湖沿岸向內地五十裏縱深。如此經清池城往南走丹陽道大半也在海防範圍之內,如此使團隻能自清池城往西走荊湖道然後向南走平陽道再經南鎮山道入京。”
諸人皆看著這臨時擺設的沙盤,按著蘆頌所言,整理脈絡,便是宗六郎、仝十一郎此時也收了兒童天性,安安靜靜的聽著眾兄長們各抒己見,人生無處不學問,對於他們這也是寶貴的一課。
仝霽雲看著一眾兒郎,笑而不語,隻看幾人關於賊人何處下手,如何下手已經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唯有宗三郎與風鳴依舊緊盯著沙盤,與蘆頌竊竊私語,並不卷入爭論之中。
於是,仝霽雲便攔住他人話頭,站起身來到宗三郎身側,也不看向他們,注意力放在了沙盤之上,問道。
“你們三個可是看出了什麽門道?”
宗三郎先請風鳴陳述心得。
風鳴看大家都湊了過來,也不著急,乃是拿了酒水,星星點點灑在沙盤上,一邊振振有詞。
“凡是沾了酒水的地方,以我來看便是使團不可能走的地方。”
柳二郎看風鳴已經將代表各城池要隘及驛站之器物大半沾上酒水,不禁狐疑。
“清鵬兄如何篤定這些地方使團決計不會走?”
眼見得除了海隅,乃至平原通途之處皆被摘除在外,即便是虢三娘也覺得風鳴此舉有些托大。而隻有宗三郎、蘆頌二人並無異議。尤其是仝霽雲,看其麵色訝異還帶著欣賞,看來風鳴之舉正稱其心。
“諸位有此疑問也在理,但這個疑問乃是咱們從使團行進的角度來看,卻忽略了一點!”
“哪點?”
仝三郎忙問道。
“忽略了,決定走哪裏,如何走,走多久的不是使團!”
聞言,仝三郎猛地一拍大腿。
“照啊!這領路之人乃是咱們大肇官員啊!”
便是有二三人還未想明白,聽了風鳴下麵的話,也恍然大悟。
“東丹雖然派了使團,但朝廷如何不知道其中利害,即便沒有東丹大軍南下的消息,朝廷袞袞諸公也不會顢頇到讓東丹使團窺探我朝虛實,查明地理,偵探軍情。如此,引路的客省官員原本還無奈於使團沿著臨海商道南下,如今如何不會借機帶著使團繞圈子走冤枉路,凡不利騎兵之路才是首選!”
“如此以來,凡平原大道及沿途城池府縣,除一二避無可避之處,皆可排除在外。”
蘆頌補充道。
柳二郎莫看一副紈絝子弟模樣,但久在地方,也是熟稔軍務之人。而從他下麵的問話中,也不難看出其實是個內心堅定,並不易為人左右的性格。
“清鵬兄,便是如此,若是沿途皆走著山野坎途,賊人下手的時機豈不是更多?咱們又如何一一兼顧?”
這話問到了點子上。
就好比洪水滔天而來,便是不知地理水文之人,也大概知道這洪流必然還是按著河道而來,但是在哪裏最容易阻斷或者疏導洪濤,那便是門大學問了。
此時也是如此,若是走康莊大道,反而方便按圖索驥,擇重點下手。就怕這天馬行空的行事風格,實在讓人難以捉摸。
但是宗三郎一番話解答了大家的疑惑。
“誠然如秦越兄所言,若是賊人真是殺人越貨的角色,我們還真是難辦了。可惜,這些賊人雖然沒有現身,但是咱們也將他們大致看個明白!”
“這兩日,父親帶領我們要過海去阻止使團落入賊人設的局中。有些話,父親沒有說透,但是我們現在想來,確實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看諸人越來越認真地聽自己發言,宗三郎反而愈發沉穩起來。
“咱們下意識認為使團是中立或者是受害者,而我們須協助他們防範賊人陰謀!其實這是大錯而特錯的,若非是風師兄之前分析路線而點破,恐怕我等還身處峽穀而四顧茫茫。”
柳瑒聞言先是一愣,然後也是麵沉似水,深深思索起來。
“東丹使團前來明擺著就是探明我朝虛實,為秋後大軍南下作準備。而賊人所作所為難不成還會阻止這圖謀嗎?恐怕在這一點上,賊人較使團更為迫切。既然如此,為何賊人還要設局?為誰設局?為什麽目的設局?”
一連三問,每一問都錘擊著諸人的心神。
“方才我們三人分析中,秦越兄有番話,再落到這局麵中,以我短淺眼界,姑且說之,諸君姑且聽之。”
三郎頓了頓,繼續說道。
“今日淩晨這一場海戰,便揭示了賊人的套路,便是局中局、套中套的手段。按著其行事風格,使團此來是給咱們肇晟兩國設局,而我父與柳叔父、虢叔父皆是反其道而行之者,因此賊人布局並非針對使團,而是針對所有不利用東丹使團南下行事之人。”
“如此一來,便說的通了,為何從一開始,其千方百計阻止我父過海。因為從一開始,他們的布局就是為了方便使團行事而為。”
“若是如此,他們為何還要激怒大明府以興海防禁海呢?”
虢三娘一語切中要害,大明府海禁不就逼迫使團改道延期了嗎?
“且不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再看大明府海禁這事,本身不就很奇怪嗎?”
宗三郎沒有明確迴答,而是反問道。
“便是問你,如何反問我?”
三娘臉皮一紅,嗔道。
三郎哪裏領會這小女子心思,乃繼續說道。
“大明府乃是北疆重鎮,便是雕雲叔父率領巡海水師未歸,那大明府依舊有甲士萬餘,艦船百艘,為何不下海擒賊,反而嚴防不出?”
“你是說,大明府這番動作並非對外?”
柳瑒問道。
三郎點了點頭。
“確實有些古怪。”
仝三郎接過了話。
“三郎這麽一說,卻也是我心頭疑惑,即便是些許海寇造次,大明府何至於防範如此小心謹慎,甚至說是謹小慎微。”
仝三郎看尚有人不解其中利害,再看父親示意其大膽放言,於是繼續說道。
“想我仝家已經是渤海之上數一數二的海客,可若是遇上官府水師,也是上下有別。便如那艨艟大艦放在民間便是龐然大物,可在朝廷手裏也不過是三流貨色。而蛇家叔父所領船隊,便是我仝家傾盡所有,也不過是不分伯仲的局麵。”
這些話是實話實說,這也就是在自己人麵前,放到江湖上說這等話,那仝家可就丟臉了。
“按著常理,便是遇到不怕死的海賊入寇,官府戒嚴乃是應有之意,所謂戒嚴便是如新市港那般足矣,然後必然是艦隊出海警戒,然後遣人通報如我仝家這等海商巨客前來襄助,如此必然是要麽海戰殲敵,要麽是四海追賊,豈有作縮頭烏龜的道理!”
仝三郎說到最後,已然是將士人場麵放在一旁,活脫脫的江湖人本色。
“大肇興盛半數源自海貿,若是處處都如大明府般,這海上生意早就為海賊們掌握了,便是如我仝家何必老老實實做個商人?”
聽這話,連仝十一郎都覺得兄長臉皮夠厚,任誰看仝家也不是老實本分的商賈之家。
“大肇若說陸上兵馬隻是三流貨色,海上水軍絕對是天下一等一的翹楚。別人或許不曉得,我等可是常與官府水師攜手刈靖海隅,如何不曉得其中利害?”
洋洋灑灑一番話,眾人確實發現其中不尋常之處。
好比手握利刃的猛士,麵對潑皮罵街,竟關起門來躲著不見,這怎麽都說不過去。
“莫非,這大明府是借此行事,目的便是針對使團而來?”
何必再問,這便是答案。
若是如此,賊人其實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以仝霽雲的實力都尋找不出破綻上岸,賊人們又如何能在其中掀起波瀾?
“如此一來,賊人們便要重新布局,便是人手也須重新調度才來的及!”
風鳴說道。
“沒那麽簡單!”
說話的竟是虢三娘。
“內地不是邊疆,看似人丁稠密,卻都是身份確實之人,便是商人也不是想往哪裏走便能往哪裏去的,若是將人手隱藏在各行各業中,不為人察覺還要短期內集結在一處,別說坐探情偵,便是尋常衙門也會盯上!”
這等事上,虢三娘作為刺奸中人最有發言權,她莫看年幼出來行走少,但是家學淵源又豈是旁人所能比擬。
“若是使團盡往山途野徑中去,便是想扮作山賊也實屬不易!”
蘆頌是個對凡事都好打破砂鍋問到底之人,聞聽此言,便希望虢三娘說個明白。
“所謂山賊水寇,尋常都是有個合法走動的身份,否則總是藏匿山野水澤還不早就群困而死?”
這話說的仝氏父子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但事實便是如此,所謂山賊水寇若是沒個幹淨門戶,便是官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難活下來。凡是能雄踞一方的江湖巨擘,哪個不是兩條腿走路?否則便是搶來金銀細軟,不能銷贓變現又能頂個鳥用!
“大凡山賊若是在我大晟,便是周邊豪族的莊客或者達官顯貴的部曲,殺人越貨,便是苦主都無處投告!”
這話一出,柳瑒臉色也好看起來,柳家資產豐阜,其中泰半都是走私買賣,這些話也就是虢三娘敢說到明麵上。
“若是大肇,隻怕放下刀槍拿起鋤頭就是鄉裏農夫,莊裏樵戶。”
宗氏兄弟也是麵有異色,養家糊口不容易啊!
“如此便皆是鄉裏鄉親,莫說大隊人馬,便是多幾個生麵孔,也決計無法藏身!”
這話實在,外人看來當個剪徑賊人最容易,卻是一二人,乃至三五人都可以,但是人數再多些,恐怕附近的鄉老裏正都要去衙門首告了。
“這麽說來賊人若是重新布局也根本無法調集人手在野外布局了?”
宗三郎點了點頭。
“賊人布局本來就是防範我等以及朝廷,隻要我們無從下手,賊人又何必徒費精力呢?”
“那這麽看來,便是我們也隻能投身畢竟之府縣城市,如此以來賊人也會想到此點,那沿途便隻剩五個去處了,隻是這五個地方我們又如何選擇呢?”
蘆頌先是喃喃自語,然後順著沙盤觀察,才問道。
仝霽雲半晌未出一言,隻是看眾兒郎群策群力,初展才華。看著諸人討論落定,到了決斷之時,這才開口。
“書呆子,哪裏是五個去處,分明隻有一個!無論他們怎麽走,若是入京,必過應天府!”
這話堪稱振聾發聵,諸人本來又陷入苦悶中,直被這一句話震蕩的全部抬起頭來。
仝三郎邊看沙盤,邊在腦子中推算路線。
“爹爹,您是不是早就看明白了?”
聽聞兒子此言,仝霽雲放聲大笑。論智慧他或許隻是中人之姿,但是江湖經驗遠勝常人,隻是看破不說破,靜觀孩子們的表現。隻能說孩子們的表現,遠超他的預料,即便他不拿出結論,他也相信孩子們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