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出口,巫不全都想扇自己兩巴掌,太露怯了,骨子裏都透著畏懼。
雷厲也聽出其色厲而內荏,止不住揶揄,
“某家這幾隻拳腳可不是人人都有顏麵嚐嚐,也是某心善,便用正道手段來超度爾等鼠輩!”
左手拍了拍身旁年輕人,這俊美青年心領神會,單手持棍,右手掏出三清鈴來,一邊搖動,一邊清唱法咒。
說起這個青年,雖然不是清虛門下,但是宗三郎及諸位師兄也都頗為熟稔,此人名彰小乙,乃是北京府內一個貧困客戶家庭子弟,才長到四五歲一場時疫便奪去全家人性命,還是雷厲領著仆役施舍湯藥還義助發喪,才料理了他全家人入土為安,這小乙知恩圖報,便跪倒要自賣報恩。雷厲本來是舉手之勞,還拿了錢財幫他安家,為他找了份學徒來做,豈料自此之後,無論雷厲在哪出現,這小子都能冒出來伺候,一來二去,二人也熟悉默契起來。
雷厲也喜愛小乙伶俐可愛,赤膽忠心,從不曾將他視作仆役,也未拿身契來製約他,日子長了便是自家宅邸也任由彰小乙進出自由,時日久了,沒收雷厲,便是雷厲母親及兄弟也都喜愛此子,多次要收他入家譜,卻被小乙推辭,但二人出入總是形影不離,哪怕是雷厲上山修行,小乙也不離左右。
如今不隻是雷家上下,便是雷厲同門師兄弟,也把此子視若雷厲親手足一般,除了雷厲手把手教了他拳腳相撲功夫,幾個年長師兄弟也傾囊相授,饒是師門長老也願意拉著他做學問,因此莫看此子一副江湖浪子模樣,卻並非繡花枕頭,乃是聰明靈巧,文武雙全的豪傑。
不隻是文武學問,便是吹拉彈唱的勾欄百戲,還有諸行百色唇典行規也是精通,就是青樓之中也能裝模作樣的附庸風雅來做詞令小調,實在是雷厲身邊無人可及的心腹人。
隻看他踏罡步鬥,搖動三清鈴,唇音悠揚,清吟綿長,雅似海蟾仙人顯聖,真如五方靈童發威,一處修羅場,增了大羅仙。
聲音清妙絕倫,可是唱的這咒詞就不那麽和善了,隻聽他娓娓道來,
“天罡大神,九九七真。元命太乙,殺鬼氛氳。九州分野,太白尊星。周行六合,炎炎火鈴。八威吐毒,伏鬼不刑。三十五萬,食鬼吞精。幽冥大赫,降魔伏靈。大千世界,總氣上兵。何神不佑,何鬼敢停。泰山丈人,揚揚虛霐。訐惡之鬼,盡使刀兵。神符永鎮。萬鬼不寧。”
分明是上清天罡神咒。
先是他一人清唱,逐漸有人附和,到後來乃是幾十人的和聲,隨著和聲由遠及近,一眾道人從宮門走出。
巫不全也算是見多識廣的,仔細看了這些走出來的道人裝扮,心裏拔涼拔涼的,便知道自己這夥人怕是走不了了。苦也!
隻看這些道人穿著打扮其實大體與其他道士並無不同,皆是黛藍短褐、短裳、白色雲襪、皂色十方鞋,頂上都用逍遙巾匝住發髻,外不罩帔。這時仔細看,才發覺這些道士不同凡響,隻看短褐之外皆罩半身甲,絕非民間自製,也非廂軍土兵那等粗陋皮革或熟鐵甲片,乃是細密打造精鐵步人甲,隻用了胸甲、铔鍜以及掩膊、臂鞲,牢牢將上半身防護了,也方便施展劍術。說起劍術,這些道人手中抄著的並非齋醮所用的儀劍,而是雙刃開鋒的重劍,名曰七星真雷劍,左手掐著劍訣,魚貫而出,列成陣勢。
這些道人乃是三十六人,所行陣法則是北鬥三十六天罡真雷陣,隻看六人一組,六六三十六,按著北鬥之魁戴匡文昌宮站位,便是這天權城守護大陣,所謂戴匡便是口袋朝敵的半圓陣勢,自右向左六組,分別為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
其中‘上將’前進以邀敵,‘次將’接應以阻敵,‘貴相’不動如山,動則如水火之勢,‘司命’乃是陣眼,往來殺伐皆由其掌握,‘司中’困敵,‘司祿’疲敵,陣型因勢利導,彼此銜接配合,幻化如流星,恍惚如惑星,陣中之敵昏昏,陣外之敵噩噩,再有法咒護持,三十六人者真似三十六員天將,平常一人氣力,此時十倍可恃,敵人則往常十倍勇力,此刻能用出一成也算本事。
巫不全也是隻聞其名,未見其實,真正見到了,手腳發麻,實在不知所措。
怪不得雷厲等人能輕易斬殺太暉觀主持,可知那主持也不是孤家寡人,手底下也有幾個親信,那裏麵有兩個高手,巫不全也是見過的。再說,此主持畢竟是太暉觀的首腦,外人即便識破此人,又怎能幹淨利索的解決收尾,而不引起太暉觀上下群情激昂,原來是請動了天台山這總領當峹宮觀的丹台複真觀。
這複真觀與西昆侖集真觀並稱清虛宗隱仙二真,乃是昔日隱仙派掌門扶搖子師弟開創,與集真觀同氣連枝,互為表裏,隻是自慈聖稱製以來,複真觀比那集真觀還要低調許多,將原本該管的縹雲閣、清虛宮、太暉觀、紫霄觀等百座宮觀要麽托付朝廷,要麽自我管理,好似歸隱一般不問庶務,莫說江湖人士,便是這些宮觀也快忘記了上麵還有一位都總領天台當峹教務的存在。
而這三十六天罡可不是複真觀僭越私自藏用甲胄,而是宣宗賜予的,大肇治內唯集真觀、複真觀、集仙觀以及東京上清昭靈宮賜下護教天王甲合計一百六十八領,這三十六領精甲便在其中,而他們所用寶劍更有來曆,乃是太宗為酬謝複真觀調理其身體之功,專門打造而成,全天下唯有這三十六口七星真雷劍,所謂七星真雷劍乃是嵌入七顆圓星的純鋼鍛造寶劍,其中三十五口用銅,一口用銀以為令劍。
且不說鑲嵌工藝,隻這純鋼鍛造工藝也絕非民間所能做成的。
果然,其中一人不僅揚起令劍,還拿出‘天罡印’來用印行法,也隻有此人持此印,才能輕易殺了這主持,而不擔心引起禍亂,此刻這把令劍也要驅動法陣來取他們的性命了。
舉令劍者身處司命中,居正一玄壇元帥位,由他發號施令。隨他令下便是雷厲等人也是緊密配合,隻看劍陣前驅,宮牆上已是箭鋒後發先至了。
賊人們其實還有一條路,就是轉身全力先把智全寶他們解決了,他們確實這麽考慮過,但是當他們看到雷厲三人也從‘上將’、‘次將’中間鑽了出來,朝他們殺來時,這夥賊人已經知道將後背留給他們那才是不想活了。
雷厲、源淨、彰小乙三人也編作一陣在前麵當了先鋒,鬥衡文昌宮其下有三台縈繞,在這裏他們三個就是作了三台陣,三台中上台雷厲作‘司令’,長纓所指,身後‘上將’、‘次將’疊陣而上,中台也名‘司中’,作用與三十六天罡陣中‘司中’一樣,也是唿應‘司中’、‘司祿’包抄被打散落單之敵,這便是彰小乙所擅長的,下台也喚‘司祿’,但作用便是奇兵,源淨便是這直取敵人魁首的騎兵,他左右‘司祿’、‘貴相’也是天罡中單兵武力最為卓越者。
方才對付智全寶眾人還算有些章法的賊人,麵對真正的專業戰士,那些小伎倆就顯得十分幼稚可笑了,尤其是奇門兵器的使用者們,江湖手段放到進退有度,左右橫挪,配合默契,轉折局促的戰陣中,想把這些奇形怪狀的兵刃使用起來都是件困難事。
比如那使用連枷的壯漢,除非不介意先宰了左右朝他擠過來的同伴,否則這軟硬兼施的兵器便揮舞不起來,麵對一條線朝他而來的雷厲,眼睛裏哪裏有一爭高下的雄心壯誌,隻有無奈的恐懼。同樣用槍,不同人拿著便是不同威勢,而在這大肇俠客第一人手中,真似遊龍般淩厲,隻看槍頭左右拍打,凡是避之不及之人,無論是拍在身上還是兵刃上,結局都是嘔血倒地,隻是用兵刃擋住的還能晃晃悠悠的爬起來後退,否則就是一命嗚唿的下場。
再看用鐵杖的和用方便鏟的一起來阻止源淨衝擊,,莫看源淨乃是步戰,倒是衝撞過來仿若猛虎撲食般,一杆黑森森巴蛇吐信長矛更如蛟龍戲水,隻是此水乃是血水。看著兩個猛人迎麵撲來,源淨不退反進,以一己之力格擋二牛之勢,至於其他賊人完全不用他來料理,在一片銀練劍鋒下,任何小賊想要突進非死即殘,一個個道人以慈悲救苦之心作斬妖除魔義舉,地上躺倒的全屍都甚少,實在是兵器太過兇狠。
彰小乙所用短棒大部分人看到隻怕會嗤之以鼻,以為是花拳繡腿的玩意兒,可是這麽一根看似普通的短棒,實在是陰險詭譎的兇器。若是隻看這鞭杆,不過是類似京兆府及龍源府百姓出行所用挑杆,隻是木質不同,且長度並不統一,完全是按著使用者一臂加一肘長,若是不依此例則實戰時許多招式要麽不及,要麽用老,失之毫厘差之千裏也。
這鞭杆把頭到杆稍由粗及細,最粗把頭也不過寸許,兩端小乙分別插上銅弰,細稍所用乃是圓頭,把頭反而用方棱尖頭。這鞭杆並非標準武器,因此也是地方武人各自創招,而小乙則采諸家之長,還通過雷厲等人點撥和喂招不斷精進,又在切磋比試與實戰中,凝練成搬、攔、裹、戳、劈、挑、扣、蹦、勾、掛、霍、剁、滾、格、墩、砸、掠、窩、飛、點、擊、撩、截、撥、架、推、挎、絞、壓、舞等三十字訣,而創‘纏海三十六鞭法’,用法要訣是乘人之勢,借人之力,出勢要伸展自如,勁力要剛柔相濟,動作要聲東擊西,進退要虛實隨機。
隻看這時候彰小乙出似蛟龍纏身,身似猿猴攀縱,眼如狸貓攫鼠,步像雄雞鬥勇。手不離鞭,鞭不離身,鞭中含槍、鞭中藏刀,走鞭換手幹淨利落,動作有左有右,身法伸屈吞吐,方法剛柔相濟,力貫鞭梢。進如遊蛇繞體般靈巧柔貼,打似鷹撮霆擊般潑辣迅猛,變化多端,微妙莫測。攻擊重點皆瞄著關節命門,要穴經絡而去,饒是對手人高馬大,憨莽摽勇,也躲不過借力而打,分筋錯骨,擒拿點穴。
眼看幾位師兄引著強援破敵,智全寶幾人也殺了上去,此時賊人們哪裏顧得上他們,應該說已經是自顧不暇,眼裏麵全都是一個個戰陣轉進,一片片劍影奪魂。
見得賊人已經沒了陣型,執掌令劍者更是趁你病要你命,也是方便雷厲三人突擊賊首,在眾人護陣中也搖起三清鈴,隨著他的吟唱,先是‘司命’,然後是六組整齊吟誦,
“三十六天罡,天中大神王。炎帝烈我血,賜我為上黃。七總太元君,為吾驅禍殃。真炁受雷火,老公伏火光。”
夜色沉淪,在這腥風血雨中,竟傳來如此清昶神韻,本以為是人間兇神,才識得是大羅顯聖,隻當做惡鬼造孽,原來是真仙降魔。
清音淨凡心,正言黜邪祟。惡盈釁滿時,難辭現世報。
“急急如律令,敕!”
萬法歸一,真言已下。
三十六位道人仿若神明護體,個個天罡附身,戰力更是勃發,與之相反,群賊本來已經瑟瑟,如今則是魂飛魄蕩了。
‘上將’組,三五梅仙、正一籙官、水府斬怪、北極冰池、東獄拷鬼、上清樞雷六君抖擻;
‘次將’組,雷府驅魔、六甲六丁、天蓬提督、酆都殺鬼、南極烏陽、流金火鈴六將奮勇;
‘貴相’組,雷門火犀、五雷天醫、神雷主首、雷門滅魔、滄海湧朝、酆都拷鬼六靈振勵;
‘司中’組,雷霆火部、五雷執法、金關監生、金輪如意、神威驅邪、衝霄靈官六帥煥發;
‘司祿’組,豁落靈官、鬥口魁神、衝霄主雷、五雷判官、飛捷報應、鬥府樞靈六元昂揚;
‘司命’組,都雷太歲、正一玄壇、翊靈昭武、地隻太保、九天降魔 、精忠義勇六聖威赫。
戰場內除了七八個跪地求饒的,兩撥歹人方才還有六七十人,除了隨著巫不全、鬆二郎、巫金蓮往亂石崗子上退去的,盡數喪命於此。上下不過兩三百步的方寸之地,死屍遍布,一片的血腥。
無論是雷厲三人還是智全寶五人皆不可能放任幾個賊首逃脫,也尾隨而上,至於早就在亂石崗子上藏身,找尋出路的巫不周則暗道不好,沒想到三哥這麽多人竟落魄至此,也沒料到他們敗得如此之快,更沒預見三哥領著殘餘黨羽竟朝自己這夥人的藏身之處而來。
這可真是要命了!
“四弟,下山的路可找到了?”
巫不全陰惻惻的直奔自己的兄弟說道。
“你怎麽。。。”
不等巫不周把話說完,巫不全繼續說道,
“咱們可是親兄弟,還不了解你,你這人文不成,武不就,能次次虎口逃生,不就是這份未慮勝先慮敗的本事!”
現在不是爭辯的時候,眼看著追兵上來了,巫不周也趕忙說道,
“哪裏有什麽生路,隻是有個往下麵去的天窟窿,我這裏已經折了個夥計,現在往下麵的繩索才短五六丈,咱們湊湊,給我爭取個一刻鍾便妥了!”
巫不全也不廢話,讓手下都開始解腰帶,這便是做賊和作兵的區別,若是雷厲等人腰間要麽鞓帶,要麽蹀躞都是為了方便搭掛各類物件,而賊人則慣用粗布與細麻作內外兩層腰帶,外麵粗布寬大方便藏匿些小物件,如毒藥、秘藥以及飛鏢之類,裏麵的那層細麻接下來,卷起來揉搓便是長有六尺的麻繩,無論山賊還是盜匪都憑這個,要麽翻牆上頂,要麽過崖登峰,若是綁肉票便是捆綁之用,若是骨斷筋弛則是紮縛的繃帶,必不可少。
十幾個人湊了七八丈長的繩索,巫不全也不放巫不周離開,讓鬆二郎將他看住了,派了兩個親信和巫不周的手下過去幹活。對於這個親兄弟,巫不全太了解了,隻要這廝能順著繩索爬下去,不僅能逃之夭夭,還能把繩索一把火點了。
雷厲也聽出其色厲而內荏,止不住揶揄,
“某家這幾隻拳腳可不是人人都有顏麵嚐嚐,也是某心善,便用正道手段來超度爾等鼠輩!”
左手拍了拍身旁年輕人,這俊美青年心領神會,單手持棍,右手掏出三清鈴來,一邊搖動,一邊清唱法咒。
說起這個青年,雖然不是清虛門下,但是宗三郎及諸位師兄也都頗為熟稔,此人名彰小乙,乃是北京府內一個貧困客戶家庭子弟,才長到四五歲一場時疫便奪去全家人性命,還是雷厲領著仆役施舍湯藥還義助發喪,才料理了他全家人入土為安,這小乙知恩圖報,便跪倒要自賣報恩。雷厲本來是舉手之勞,還拿了錢財幫他安家,為他找了份學徒來做,豈料自此之後,無論雷厲在哪出現,這小子都能冒出來伺候,一來二去,二人也熟悉默契起來。
雷厲也喜愛小乙伶俐可愛,赤膽忠心,從不曾將他視作仆役,也未拿身契來製約他,日子長了便是自家宅邸也任由彰小乙進出自由,時日久了,沒收雷厲,便是雷厲母親及兄弟也都喜愛此子,多次要收他入家譜,卻被小乙推辭,但二人出入總是形影不離,哪怕是雷厲上山修行,小乙也不離左右。
如今不隻是雷家上下,便是雷厲同門師兄弟,也把此子視若雷厲親手足一般,除了雷厲手把手教了他拳腳相撲功夫,幾個年長師兄弟也傾囊相授,饒是師門長老也願意拉著他做學問,因此莫看此子一副江湖浪子模樣,卻並非繡花枕頭,乃是聰明靈巧,文武雙全的豪傑。
不隻是文武學問,便是吹拉彈唱的勾欄百戲,還有諸行百色唇典行規也是精通,就是青樓之中也能裝模作樣的附庸風雅來做詞令小調,實在是雷厲身邊無人可及的心腹人。
隻看他踏罡步鬥,搖動三清鈴,唇音悠揚,清吟綿長,雅似海蟾仙人顯聖,真如五方靈童發威,一處修羅場,增了大羅仙。
聲音清妙絕倫,可是唱的這咒詞就不那麽和善了,隻聽他娓娓道來,
“天罡大神,九九七真。元命太乙,殺鬼氛氳。九州分野,太白尊星。周行六合,炎炎火鈴。八威吐毒,伏鬼不刑。三十五萬,食鬼吞精。幽冥大赫,降魔伏靈。大千世界,總氣上兵。何神不佑,何鬼敢停。泰山丈人,揚揚虛霐。訐惡之鬼,盡使刀兵。神符永鎮。萬鬼不寧。”
分明是上清天罡神咒。
先是他一人清唱,逐漸有人附和,到後來乃是幾十人的和聲,隨著和聲由遠及近,一眾道人從宮門走出。
巫不全也算是見多識廣的,仔細看了這些走出來的道人裝扮,心裏拔涼拔涼的,便知道自己這夥人怕是走不了了。苦也!
隻看這些道人穿著打扮其實大體與其他道士並無不同,皆是黛藍短褐、短裳、白色雲襪、皂色十方鞋,頂上都用逍遙巾匝住發髻,外不罩帔。這時仔細看,才發覺這些道士不同凡響,隻看短褐之外皆罩半身甲,絕非民間自製,也非廂軍土兵那等粗陋皮革或熟鐵甲片,乃是細密打造精鐵步人甲,隻用了胸甲、铔鍜以及掩膊、臂鞲,牢牢將上半身防護了,也方便施展劍術。說起劍術,這些道人手中抄著的並非齋醮所用的儀劍,而是雙刃開鋒的重劍,名曰七星真雷劍,左手掐著劍訣,魚貫而出,列成陣勢。
這些道人乃是三十六人,所行陣法則是北鬥三十六天罡真雷陣,隻看六人一組,六六三十六,按著北鬥之魁戴匡文昌宮站位,便是這天權城守護大陣,所謂戴匡便是口袋朝敵的半圓陣勢,自右向左六組,分別為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
其中‘上將’前進以邀敵,‘次將’接應以阻敵,‘貴相’不動如山,動則如水火之勢,‘司命’乃是陣眼,往來殺伐皆由其掌握,‘司中’困敵,‘司祿’疲敵,陣型因勢利導,彼此銜接配合,幻化如流星,恍惚如惑星,陣中之敵昏昏,陣外之敵噩噩,再有法咒護持,三十六人者真似三十六員天將,平常一人氣力,此時十倍可恃,敵人則往常十倍勇力,此刻能用出一成也算本事。
巫不全也是隻聞其名,未見其實,真正見到了,手腳發麻,實在不知所措。
怪不得雷厲等人能輕易斬殺太暉觀主持,可知那主持也不是孤家寡人,手底下也有幾個親信,那裏麵有兩個高手,巫不全也是見過的。再說,此主持畢竟是太暉觀的首腦,外人即便識破此人,又怎能幹淨利索的解決收尾,而不引起太暉觀上下群情激昂,原來是請動了天台山這總領當峹宮觀的丹台複真觀。
這複真觀與西昆侖集真觀並稱清虛宗隱仙二真,乃是昔日隱仙派掌門扶搖子師弟開創,與集真觀同氣連枝,互為表裏,隻是自慈聖稱製以來,複真觀比那集真觀還要低調許多,將原本該管的縹雲閣、清虛宮、太暉觀、紫霄觀等百座宮觀要麽托付朝廷,要麽自我管理,好似歸隱一般不問庶務,莫說江湖人士,便是這些宮觀也快忘記了上麵還有一位都總領天台當峹教務的存在。
而這三十六天罡可不是複真觀僭越私自藏用甲胄,而是宣宗賜予的,大肇治內唯集真觀、複真觀、集仙觀以及東京上清昭靈宮賜下護教天王甲合計一百六十八領,這三十六領精甲便在其中,而他們所用寶劍更有來曆,乃是太宗為酬謝複真觀調理其身體之功,專門打造而成,全天下唯有這三十六口七星真雷劍,所謂七星真雷劍乃是嵌入七顆圓星的純鋼鍛造寶劍,其中三十五口用銅,一口用銀以為令劍。
且不說鑲嵌工藝,隻這純鋼鍛造工藝也絕非民間所能做成的。
果然,其中一人不僅揚起令劍,還拿出‘天罡印’來用印行法,也隻有此人持此印,才能輕易殺了這主持,而不擔心引起禍亂,此刻這把令劍也要驅動法陣來取他們的性命了。
舉令劍者身處司命中,居正一玄壇元帥位,由他發號施令。隨他令下便是雷厲等人也是緊密配合,隻看劍陣前驅,宮牆上已是箭鋒後發先至了。
賊人們其實還有一條路,就是轉身全力先把智全寶他們解決了,他們確實這麽考慮過,但是當他們看到雷厲三人也從‘上將’、‘次將’中間鑽了出來,朝他們殺來時,這夥賊人已經知道將後背留給他們那才是不想活了。
雷厲、源淨、彰小乙三人也編作一陣在前麵當了先鋒,鬥衡文昌宮其下有三台縈繞,在這裏他們三個就是作了三台陣,三台中上台雷厲作‘司令’,長纓所指,身後‘上將’、‘次將’疊陣而上,中台也名‘司中’,作用與三十六天罡陣中‘司中’一樣,也是唿應‘司中’、‘司祿’包抄被打散落單之敵,這便是彰小乙所擅長的,下台也喚‘司祿’,但作用便是奇兵,源淨便是這直取敵人魁首的騎兵,他左右‘司祿’、‘貴相’也是天罡中單兵武力最為卓越者。
方才對付智全寶眾人還算有些章法的賊人,麵對真正的專業戰士,那些小伎倆就顯得十分幼稚可笑了,尤其是奇門兵器的使用者們,江湖手段放到進退有度,左右橫挪,配合默契,轉折局促的戰陣中,想把這些奇形怪狀的兵刃使用起來都是件困難事。
比如那使用連枷的壯漢,除非不介意先宰了左右朝他擠過來的同伴,否則這軟硬兼施的兵器便揮舞不起來,麵對一條線朝他而來的雷厲,眼睛裏哪裏有一爭高下的雄心壯誌,隻有無奈的恐懼。同樣用槍,不同人拿著便是不同威勢,而在這大肇俠客第一人手中,真似遊龍般淩厲,隻看槍頭左右拍打,凡是避之不及之人,無論是拍在身上還是兵刃上,結局都是嘔血倒地,隻是用兵刃擋住的還能晃晃悠悠的爬起來後退,否則就是一命嗚唿的下場。
再看用鐵杖的和用方便鏟的一起來阻止源淨衝擊,,莫看源淨乃是步戰,倒是衝撞過來仿若猛虎撲食般,一杆黑森森巴蛇吐信長矛更如蛟龍戲水,隻是此水乃是血水。看著兩個猛人迎麵撲來,源淨不退反進,以一己之力格擋二牛之勢,至於其他賊人完全不用他來料理,在一片銀練劍鋒下,任何小賊想要突進非死即殘,一個個道人以慈悲救苦之心作斬妖除魔義舉,地上躺倒的全屍都甚少,實在是兵器太過兇狠。
彰小乙所用短棒大部分人看到隻怕會嗤之以鼻,以為是花拳繡腿的玩意兒,可是這麽一根看似普通的短棒,實在是陰險詭譎的兇器。若是隻看這鞭杆,不過是類似京兆府及龍源府百姓出行所用挑杆,隻是木質不同,且長度並不統一,完全是按著使用者一臂加一肘長,若是不依此例則實戰時許多招式要麽不及,要麽用老,失之毫厘差之千裏也。
這鞭杆把頭到杆稍由粗及細,最粗把頭也不過寸許,兩端小乙分別插上銅弰,細稍所用乃是圓頭,把頭反而用方棱尖頭。這鞭杆並非標準武器,因此也是地方武人各自創招,而小乙則采諸家之長,還通過雷厲等人點撥和喂招不斷精進,又在切磋比試與實戰中,凝練成搬、攔、裹、戳、劈、挑、扣、蹦、勾、掛、霍、剁、滾、格、墩、砸、掠、窩、飛、點、擊、撩、截、撥、架、推、挎、絞、壓、舞等三十字訣,而創‘纏海三十六鞭法’,用法要訣是乘人之勢,借人之力,出勢要伸展自如,勁力要剛柔相濟,動作要聲東擊西,進退要虛實隨機。
隻看這時候彰小乙出似蛟龍纏身,身似猿猴攀縱,眼如狸貓攫鼠,步像雄雞鬥勇。手不離鞭,鞭不離身,鞭中含槍、鞭中藏刀,走鞭換手幹淨利落,動作有左有右,身法伸屈吞吐,方法剛柔相濟,力貫鞭梢。進如遊蛇繞體般靈巧柔貼,打似鷹撮霆擊般潑辣迅猛,變化多端,微妙莫測。攻擊重點皆瞄著關節命門,要穴經絡而去,饒是對手人高馬大,憨莽摽勇,也躲不過借力而打,分筋錯骨,擒拿點穴。
眼看幾位師兄引著強援破敵,智全寶幾人也殺了上去,此時賊人們哪裏顧得上他們,應該說已經是自顧不暇,眼裏麵全都是一個個戰陣轉進,一片片劍影奪魂。
見得賊人已經沒了陣型,執掌令劍者更是趁你病要你命,也是方便雷厲三人突擊賊首,在眾人護陣中也搖起三清鈴,隨著他的吟唱,先是‘司命’,然後是六組整齊吟誦,
“三十六天罡,天中大神王。炎帝烈我血,賜我為上黃。七總太元君,為吾驅禍殃。真炁受雷火,老公伏火光。”
夜色沉淪,在這腥風血雨中,竟傳來如此清昶神韻,本以為是人間兇神,才識得是大羅顯聖,隻當做惡鬼造孽,原來是真仙降魔。
清音淨凡心,正言黜邪祟。惡盈釁滿時,難辭現世報。
“急急如律令,敕!”
萬法歸一,真言已下。
三十六位道人仿若神明護體,個個天罡附身,戰力更是勃發,與之相反,群賊本來已經瑟瑟,如今則是魂飛魄蕩了。
‘上將’組,三五梅仙、正一籙官、水府斬怪、北極冰池、東獄拷鬼、上清樞雷六君抖擻;
‘次將’組,雷府驅魔、六甲六丁、天蓬提督、酆都殺鬼、南極烏陽、流金火鈴六將奮勇;
‘貴相’組,雷門火犀、五雷天醫、神雷主首、雷門滅魔、滄海湧朝、酆都拷鬼六靈振勵;
‘司中’組,雷霆火部、五雷執法、金關監生、金輪如意、神威驅邪、衝霄靈官六帥煥發;
‘司祿’組,豁落靈官、鬥口魁神、衝霄主雷、五雷判官、飛捷報應、鬥府樞靈六元昂揚;
‘司命’組,都雷太歲、正一玄壇、翊靈昭武、地隻太保、九天降魔 、精忠義勇六聖威赫。
戰場內除了七八個跪地求饒的,兩撥歹人方才還有六七十人,除了隨著巫不全、鬆二郎、巫金蓮往亂石崗子上退去的,盡數喪命於此。上下不過兩三百步的方寸之地,死屍遍布,一片的血腥。
無論是雷厲三人還是智全寶五人皆不可能放任幾個賊首逃脫,也尾隨而上,至於早就在亂石崗子上藏身,找尋出路的巫不周則暗道不好,沒想到三哥這麽多人竟落魄至此,也沒料到他們敗得如此之快,更沒預見三哥領著殘餘黨羽竟朝自己這夥人的藏身之處而來。
這可真是要命了!
“四弟,下山的路可找到了?”
巫不全陰惻惻的直奔自己的兄弟說道。
“你怎麽。。。”
不等巫不周把話說完,巫不全繼續說道,
“咱們可是親兄弟,還不了解你,你這人文不成,武不就,能次次虎口逃生,不就是這份未慮勝先慮敗的本事!”
現在不是爭辯的時候,眼看著追兵上來了,巫不周也趕忙說道,
“哪裏有什麽生路,隻是有個往下麵去的天窟窿,我這裏已經折了個夥計,現在往下麵的繩索才短五六丈,咱們湊湊,給我爭取個一刻鍾便妥了!”
巫不全也不廢話,讓手下都開始解腰帶,這便是做賊和作兵的區別,若是雷厲等人腰間要麽鞓帶,要麽蹀躞都是為了方便搭掛各類物件,而賊人則慣用粗布與細麻作內外兩層腰帶,外麵粗布寬大方便藏匿些小物件,如毒藥、秘藥以及飛鏢之類,裏麵的那層細麻接下來,卷起來揉搓便是長有六尺的麻繩,無論山賊還是盜匪都憑這個,要麽翻牆上頂,要麽過崖登峰,若是綁肉票便是捆綁之用,若是骨斷筋弛則是紮縛的繃帶,必不可少。
十幾個人湊了七八丈長的繩索,巫不全也不放巫不周離開,讓鬆二郎將他看住了,派了兩個親信和巫不周的手下過去幹活。對於這個親兄弟,巫不全太了解了,隻要這廝能順著繩索爬下去,不僅能逃之夭夭,還能把繩索一把火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