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份任命,宗淑著實大吃一驚,何止是他,眾人都有些吃驚。
宗淑的吃驚是,他本以為承公顧及他父親的顏麵,會給他個親從差使,而如此重用於他,隻怕承公與父親之間也有著不為人知的紐帶。哪怕是表麵上,征辟自己這麽一個小兒,無疑讓世人認為宣宗時代的新政骨幹與禦前近臣的力量已經整合起來,當今天子掌握的力量已經足以在太後歸政後順利掌控朝廷。看著紫舒輈、紫舒軏、蒼龍固、蘆頌等人若有所思後不同反應,宗淑確定這是承公的神來之筆,實在是借篷使風的高手啊!
畢竟經略司幹辦公事權重但位卑,其中風師兄是要走武人道路的,這一任命對他的資曆大有裨益,而霄春臣與自己在外人麵前恐怕仕宦子弟、紈絝末學的以為更多一些。霄春臣的父親已經大用,而他對於承公既有出手相救之誼,又是維係丹南武人的紐帶,還是與營丘家有著緊密聯係之人,一身功夫當然不能與風鳴相提並論,但是對付尋常之輩也是能信手拈來的,於情於理這一任命都算恰到好處。
風鳴也是明白人,直率質樸並不意味著不通人情世故,麵對天子重臣親眷的拉攏,何樂而不為?分明這就是自己要走的路,分明有條捷徑,憑什麽不走?這時候故作清高那是不識抬舉,即便是旁人眼裏也是欺世盜名之徒。
楊永節作為同主管經略安撫使司公事名義上便是他們幾人的主官,可實際上風鳴、霄春臣、宗淑則是承公親自調配,而雷厲與源淨也被承公安排來整備應天府在城駐泊禁軍及教閱廂軍,他二人都還有樞府的調用軍令,即便是經撫司也隻能臨時征調,延宕到楊永節的薦舉落實,他二人也需履新。
而楊永節作為駐泊兵馬鈐轄兼丹南諸城管界同都巡檢使,霄都監也好,廂軍馬步都指揮使也都刻意奉承,推薦不少才幹,畢竟這整備之事名義上還是楊鈐轄總領,而未來這位楊鈐轄少不得再進一步,成為路分兵馬鈐轄,那是便是丹南路武臣第一人,便可稱之為楊路分了。
楊永節真正可使用的乃是彰小乙、智全寶以及智全寶推薦的蓼穀縣都頭豐髯公襄承勖,還有便是風鳴推薦的仝維。
如果承公作為經帥掌握的是大幕府,而未設分管軍政的經略安撫副使的,楊永節便是掌握核心武力的總管,其屬下便構成了小幕府。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奎九兒這麽個芝麻綠豆的小人物也因為在鳳尾埠巡檢遇害後的突出表現,也是調任清平埠巡檢,而仝維更是作了應天府四麵巡檢,而智全寶更是以教閱廂軍左廂副指揮使兼任應天府城東西廂巡檢使而再上層樓,襄承勖則接了智全寶原來的差使,鳳尾埠新任巡檢則落在了元三兒身上。他們幾個那都是切實差遣,並非監司差遣,也就是說未來即便罷經撫司,也不影響他們的差使。
宗淑與風鳴、蘆頌細細盤算承公這人事安排,還真是做到了滴水不漏。對於自己人如公良吉符那是無限製的充分放權,而對於三位京城暗查來的人物,講究個大小相製,異論相攪。
公良吉符從中製約蒼龍固與紫舒軏的聯係,還用營丘大判與霄都監分化楊永節軍權。用他與風鳴還有霄春臣作為承公的鷹爪,不隻是看重他們的能力,更是看重他們與許多人物的緊密關係。
眼看著安排的差不多了,承公頷首示意下,除了京城三位官人及楊永節,眾人魚貫退下,但是公良吉符將營丘父子三人、霄都監父子二人、元知縣、由縣尉、風鳴、蘆頌、宗淑、萊觀幾人留了下來,一起轉到後堂說話,
前堂則由兆薄、舟雲、典義、觀天四人守衛著,不許他人貿然進來。
這便是經帥與佐貳官和幕僚們的第一次正式議事,紫舒輈雖然不是經撫司官員,但作為朝廷敕使也是列席與會,麵對一眾屬下,彼此不必客套。
還是有公良吉符,如今的經撫參議,代為宣布議事內容:
其一,欒大判一眾人處置辦法;其二,縹雲峰大案處置措施安排;其三,丹南路諸城監軍縣巡視安排;其四,東丹使團接伴使與朝廷客省管勾公事於應天府交接事處置。
言簡意賅四件事,件件都是麻煩事!
然而等到議事之後,承公卻又縮小了會議規模,此時除了四位朝官與公良參軍,隻留下了營丘大判、營丘栿、蘆頌與宗淑、風鳴了。
“咱們再說幾件大事,這幾件事茲事體大,不得不慎,”
承公親自安排,並囑咐道,
“某下來要說的話,隻有諸君知曉,除了紫舒舍人,幾位主官即日起有任何與這些事有關行止,必須通過專人轉遞,不可再通過其餘人,公良參軍便由營丘衡甫應承,蒼判官則由蘆秉文應承,楊鈐轄安排風清鵬應承,”
“紫舒機宜,”這便是三舒之三,紫舒軏了,而他兄長紫舒輈畢竟還是敕使,行觀摩之責,直至丹南路走馬承受公事內臣到任,他才迴朝複命。
“你是經撫司屬官中最是青春拔萃人物,便讓這頭角崢嶸的宗世衡安排與你,如何?”
“但憑經帥安排,下官不才,不敢造次擅作主張!”
幾人都是站起來還禮,上官所言便是有命下達,經撫司今日才略成架構,幾人雖然參與機密要務,卻並非自身本領為上官賞識,實在是身在其位,不得不用爾,因此能不能把屁股坐住了,就看自己會不會做事了。
沒有那麽多廢言虛禮,承公即刻進入正題,而也沒就此開始議論,而是帶迴去好好做功夫,畢竟此時已經是亥時,而他們午食之後也是中間用了些茶點,第一天便把人熬至如此頗有些不近人情了。
隻是聽罷了承公傳遞出來的絕密消息,一個個滿腹心事的出來,倒也少了許多胃口。
承公所說的乃是三點,
其一,對於宗淑、風鳴等人而言已然是了然於胸,那便是東丹大軍將在秋後南侵的消息;
其二,則是大出所有人的意料,欒大判與這些賊人有切實聯係卻並非同夥,也就是說欒大判也是為賊人所蒙蔽,隻能說是昏聵縱賊,卻非同謀黨羽。
對於此,立刻就有異議,反而是當事人承公卻欣然接受這個結論,尤其是源淨、智全寶等已經拿問福昌縣、蓼穀縣、清平埠官吏及士庶,分開初次鞫問下,得出這個初步結論。
其中蓼穀縣縣丞、縣尉供認乃是押司微某掌握房舍務,欺上瞞下安排巫不全及其黨羽避居蓼穀縣內,而這微某已經逃遁,而其家鄉毗鄰清平埠,源淨搜檢清平埠也去孝義裏抄拿此人,卻也沒了蹤跡,而清平埠內除了那腳店屍首橫陳外,卻見當地巡檢使已經被人殺死於宅中,無故匆忙離開的商賈有七八家百十人上下,其中已經有被俘賊人招認他們有大半都是來自於此,但是無論是賊人頭領還是嘍囉,談及官麵人物隻能指向這被殺的巡檢使以及清平埠的裏長,而這裏長也消失不見了。
倒是楊永節聞聽經過還長舒一口氣,他乃皇親國戚又是久在宿衛,但畢竟出身將門,最擅長的反而是經營產業和結交四方豪傑,按他的話,如此結果才好發落這欒某,畢竟狂悖無行,違逆官長,十愆盈盈,荒謬昭昭,如今奪職待參,即便其背後之人力保也難逃貶竄地方,降級安置的下場,然而若此人真的是逆案同黨,隻怕掀起無窮風波,到讓有心人以為是新黨刻意攻訐舊黨,橫生波瀾。
宗淑聞言心裏也是略有些吃驚,嚐聞慈聖太後與楊太妃情若姊妹,本以為此人來任職是慈聖太後是用他來分承公軍權,卻不想此人的屁股竟坐在了慶康新黨這邊,著實讓人意外。
大家也沒在這上麵議論糾纏許久,隻是承公說出的第三件事,著實讓人舌撟不下。
“大綦國事先雖有呈報派遣使節來賀長寧節,然北疆有司來報,大綦使團正使雖隻是司禮丞,但是隨行的旌節旗號乃是凰帝親女天眷公主親自來了!”
“莫不是凰帝那最疼愛的女兒,據聞凰帝如今之所以遲遲不立國嗣,便是在親侄與親女之間猶豫,而這天眷公主最似其母,因此凰帝也有意由她承嗣帝統,如何這時節出使我朝?”
這消息除了承公與紫舒輈,便是紫舒軏也不知曉,因此他才有此一問。
承公搖了搖頭,並不多說話,難不成怹也不知曉其來意嗎?
非也,幾個聰明人略加思索也有些恍然。
世間哪有巧合事,一切都是有跡可循,莫看這東丹國對上大肇便是如此盛氣淩人,但說起來其名義上也是大綦的羈縻藩籬,東丹王也是要四時朝貢於大綦的。
至於大肇與大綦之間關係,名義上因為凰帝乃是婦人稱帝,大肇乃是太後稱製,二人因為經曆相似,又同是婦人秉政還都是中夏世貴,因此約為姊妹,但其實大肇也算大綦的朝貢之邦,而且昆侖北麵橫山戎,兩朝也是時有齟齬發生。
如今東丹國南下之際,竟然遣如此顯赫人物到此,隻怕大綦這是來者不善啊!
橫山戎者,乃是昆侖山北聚居蕃落的合稱,所謂橫山戎者因為其大落居住在昆侖山與大河水之間的橫山山地以及附近因雪峰冰水融匯聚而成的皓月淖子之間而得名,而橫山戎泛指起來則是昆侖以北,大河以南,東至河東大澤昭餘祁,西至西昆侖康曲星宿海,縱橫廣闊五百餘裏的豐茂草甸山地。
橫山戎乃是北狄分支,其南下後與西戎部落融合,聚居於此,又因血統側重不同,分為黑白兩大分支。
近北狄者,卷發膚白,深目高鼻者號為橫山白戎,其有蟤氏、蚖氏、蝁氏、蜧氏、蜦氏、螣氏、虯氏、蛟氏八部,其中橫山蚖氏因參與大綦太宗南征河西受其賜封橫山諸部大統領,後因凰帝以震代綦,而自擅為王,後為橫山虯氏廢,大震及東丹鹹招撫虯氏,時虯氏上表大肇稱臣,封為北平郡王、橫山宣撫大使。
近西戎者,黑發麵黃,細目闊鼻者號為橫山黑戎,有蛇氏、蟒氏、蚺氏、蝮氏、蝰氏、螝氏六部,與大肇鄉民因昆侖山脈混居,民間互有婚姻往來,因此更與大肇親近。太祖是蛇氏因為與秋崇誌乃是姻親,故而依附大肇,鎮撫地方,更是接受世職
隨著大肇太祖崩殂,太宗、宣宗先後北伐失利,虯氏漸漸輕藐大肇,而諂媚於大震,如今虯氏已經更迭四世,先祖遺澤至此隻怕聊勝於無了。
公良參軍的分析言之有物,確信鑿鑿,如今這非常時刻大綦派遣如此人物而來,還真是與東丹使團稱得上是承前啟後,相得益彰,而其用意不言而喻。
承公也是凡人,數日謀劃奔波其實心力上已經十分疲憊,隻是國事艱難如此,容不得他這地方藩臣有任何懈怠,更不能在僚屬麵前暴露一絲遲疑和軟弱,對於一眾並不相熟的屬官承公也表示了最大的誠意和善意。因此,破天荒的收下了營丘通判奉來的上好參茶及一切精細用料,霄都監送來的上等車馬及一眾起居用度,連幾個當地仕宦送來的禮儀也來者不拒,當然詳細記錄在冊是前提。
承公呷了一口溫和的參茶,小泥爐焙出來的茶湯,裏麵還有棗仁、黃芪之物,此參乃是東北極寒遠所產之物,名曰虎參者,非世家豪門不可得。即便是承公這樣的重臣也是從未有此口服,按道理承公俸祿無缺,隻是泰半都捐助鄉梓興學恤民了,在享樂上不及子庚相公萬一,連地方上一個通判也是遠遠不如。
所謂療效,越是常使其效日消,越是罕用其效甚明,隻是一盞參茶下去,承公立刻覺得清明直入泥丸宮,頓感神清氣爽,思維立時敏捷起來,於是開口相詢。
得用參茶的隻三位中書、楊鈐轄、公良參謀與營丘大判,其餘眾人雖沒有參茶可享用,也有醃漬可口的梅子佐著茶飲。並非是承公小氣,隻是上下有別,大家都是各路神仙湊到一起,樹立起規矩才方便以後好為人。
“既來之則安之,諸君,某將這些事告訴諸位便是提醒各位,時不我待更應有的放矢,事有主次莫要不分本次,當務之急還是在於丹南路本色事務上!”
承公所談及的本地急務便是打造一個能保持穩定的局麵,哪怕這政通人和隻能保持到兩大使團完成使命離開此地,而其中重中之重便是應天府,至於其他城監,屆時以征收兩稅名義調動起書手與鄉兵團練便能將鄉裏都能彼此隔絕了。
而應天府可是當世名城,丹南路人口大半都集中此地,如何能在數日內就能穩定局麵,就看承公的本事了,而承公若是不成其餘人也是難以為繼。
所謂議事,其實承公早已胸有成竹,隻看四五人還是緊皺著眉頭,頗有些心忙意亂,不知所措時,承公已經把一樁樁、一件件當辦事項列了出來。
首先是調動可靠有力人手,將應天府四麵八方的交通全部監管起來,進行府城內外及緊要關隘的兵馬揀閱,包括在城及各地駐泊禁軍、軍監就糧禁軍、府城內兩廂廂軍、各埠口、市務及遊徼巡丁、監司丁役及各衙門衙役等;
核查丹南各鄉裏在冊主戶丁夫以及客戶壯口,各地豪強族丁、仆役,著重清查各鄉裏鄉兵、弓手、土兵等;探查域內各官私礦場、林場、石場及牧監漕丁等;
統計各城鄉客棧、亭驛、腳店往來人士,並道門宮觀修行之人度牒等;核計諸方邦國於丹南所駐留官吏一應人等,並當地各官私學校、書院等;
審查各地方行首、商團,核查往來商隊;核計各地官倉、武庫以及鐵鋪等,包括地方常平倉以及鄉裏義倉、學倉等;清點丹南上下積年陳案、未破疑案、上訴冤案、既往要案等,並進行清獄,包含各衙門刑獄、配軍營及發遣地等。
等等事宜皆當井井有條、細針密縷且必須爭分奪秒的完成。
如此細務聽得細密,執行起來著實不容易。
宗淑的吃驚是,他本以為承公顧及他父親的顏麵,會給他個親從差使,而如此重用於他,隻怕承公與父親之間也有著不為人知的紐帶。哪怕是表麵上,征辟自己這麽一個小兒,無疑讓世人認為宣宗時代的新政骨幹與禦前近臣的力量已經整合起來,當今天子掌握的力量已經足以在太後歸政後順利掌控朝廷。看著紫舒輈、紫舒軏、蒼龍固、蘆頌等人若有所思後不同反應,宗淑確定這是承公的神來之筆,實在是借篷使風的高手啊!
畢竟經略司幹辦公事權重但位卑,其中風師兄是要走武人道路的,這一任命對他的資曆大有裨益,而霄春臣與自己在外人麵前恐怕仕宦子弟、紈絝末學的以為更多一些。霄春臣的父親已經大用,而他對於承公既有出手相救之誼,又是維係丹南武人的紐帶,還是與營丘家有著緊密聯係之人,一身功夫當然不能與風鳴相提並論,但是對付尋常之輩也是能信手拈來的,於情於理這一任命都算恰到好處。
風鳴也是明白人,直率質樸並不意味著不通人情世故,麵對天子重臣親眷的拉攏,何樂而不為?分明這就是自己要走的路,分明有條捷徑,憑什麽不走?這時候故作清高那是不識抬舉,即便是旁人眼裏也是欺世盜名之徒。
楊永節作為同主管經略安撫使司公事名義上便是他們幾人的主官,可實際上風鳴、霄春臣、宗淑則是承公親自調配,而雷厲與源淨也被承公安排來整備應天府在城駐泊禁軍及教閱廂軍,他二人都還有樞府的調用軍令,即便是經撫司也隻能臨時征調,延宕到楊永節的薦舉落實,他二人也需履新。
而楊永節作為駐泊兵馬鈐轄兼丹南諸城管界同都巡檢使,霄都監也好,廂軍馬步都指揮使也都刻意奉承,推薦不少才幹,畢竟這整備之事名義上還是楊鈐轄總領,而未來這位楊鈐轄少不得再進一步,成為路分兵馬鈐轄,那是便是丹南路武臣第一人,便可稱之為楊路分了。
楊永節真正可使用的乃是彰小乙、智全寶以及智全寶推薦的蓼穀縣都頭豐髯公襄承勖,還有便是風鳴推薦的仝維。
如果承公作為經帥掌握的是大幕府,而未設分管軍政的經略安撫副使的,楊永節便是掌握核心武力的總管,其屬下便構成了小幕府。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奎九兒這麽個芝麻綠豆的小人物也因為在鳳尾埠巡檢遇害後的突出表現,也是調任清平埠巡檢,而仝維更是作了應天府四麵巡檢,而智全寶更是以教閱廂軍左廂副指揮使兼任應天府城東西廂巡檢使而再上層樓,襄承勖則接了智全寶原來的差使,鳳尾埠新任巡檢則落在了元三兒身上。他們幾個那都是切實差遣,並非監司差遣,也就是說未來即便罷經撫司,也不影響他們的差使。
宗淑與風鳴、蘆頌細細盤算承公這人事安排,還真是做到了滴水不漏。對於自己人如公良吉符那是無限製的充分放權,而對於三位京城暗查來的人物,講究個大小相製,異論相攪。
公良吉符從中製約蒼龍固與紫舒軏的聯係,還用營丘大判與霄都監分化楊永節軍權。用他與風鳴還有霄春臣作為承公的鷹爪,不隻是看重他們的能力,更是看重他們與許多人物的緊密關係。
眼看著安排的差不多了,承公頷首示意下,除了京城三位官人及楊永節,眾人魚貫退下,但是公良吉符將營丘父子三人、霄都監父子二人、元知縣、由縣尉、風鳴、蘆頌、宗淑、萊觀幾人留了下來,一起轉到後堂說話,
前堂則由兆薄、舟雲、典義、觀天四人守衛著,不許他人貿然進來。
這便是經帥與佐貳官和幕僚們的第一次正式議事,紫舒輈雖然不是經撫司官員,但作為朝廷敕使也是列席與會,麵對一眾屬下,彼此不必客套。
還是有公良吉符,如今的經撫參議,代為宣布議事內容:
其一,欒大判一眾人處置辦法;其二,縹雲峰大案處置措施安排;其三,丹南路諸城監軍縣巡視安排;其四,東丹使團接伴使與朝廷客省管勾公事於應天府交接事處置。
言簡意賅四件事,件件都是麻煩事!
然而等到議事之後,承公卻又縮小了會議規模,此時除了四位朝官與公良參軍,隻留下了營丘大判、營丘栿、蘆頌與宗淑、風鳴了。
“咱們再說幾件大事,這幾件事茲事體大,不得不慎,”
承公親自安排,並囑咐道,
“某下來要說的話,隻有諸君知曉,除了紫舒舍人,幾位主官即日起有任何與這些事有關行止,必須通過專人轉遞,不可再通過其餘人,公良參軍便由營丘衡甫應承,蒼判官則由蘆秉文應承,楊鈐轄安排風清鵬應承,”
“紫舒機宜,”這便是三舒之三,紫舒軏了,而他兄長紫舒輈畢竟還是敕使,行觀摩之責,直至丹南路走馬承受公事內臣到任,他才迴朝複命。
“你是經撫司屬官中最是青春拔萃人物,便讓這頭角崢嶸的宗世衡安排與你,如何?”
“但憑經帥安排,下官不才,不敢造次擅作主張!”
幾人都是站起來還禮,上官所言便是有命下達,經撫司今日才略成架構,幾人雖然參與機密要務,卻並非自身本領為上官賞識,實在是身在其位,不得不用爾,因此能不能把屁股坐住了,就看自己會不會做事了。
沒有那麽多廢言虛禮,承公即刻進入正題,而也沒就此開始議論,而是帶迴去好好做功夫,畢竟此時已經是亥時,而他們午食之後也是中間用了些茶點,第一天便把人熬至如此頗有些不近人情了。
隻是聽罷了承公傳遞出來的絕密消息,一個個滿腹心事的出來,倒也少了許多胃口。
承公所說的乃是三點,
其一,對於宗淑、風鳴等人而言已然是了然於胸,那便是東丹大軍將在秋後南侵的消息;
其二,則是大出所有人的意料,欒大判與這些賊人有切實聯係卻並非同夥,也就是說欒大判也是為賊人所蒙蔽,隻能說是昏聵縱賊,卻非同謀黨羽。
對於此,立刻就有異議,反而是當事人承公卻欣然接受這個結論,尤其是源淨、智全寶等已經拿問福昌縣、蓼穀縣、清平埠官吏及士庶,分開初次鞫問下,得出這個初步結論。
其中蓼穀縣縣丞、縣尉供認乃是押司微某掌握房舍務,欺上瞞下安排巫不全及其黨羽避居蓼穀縣內,而這微某已經逃遁,而其家鄉毗鄰清平埠,源淨搜檢清平埠也去孝義裏抄拿此人,卻也沒了蹤跡,而清平埠內除了那腳店屍首橫陳外,卻見當地巡檢使已經被人殺死於宅中,無故匆忙離開的商賈有七八家百十人上下,其中已經有被俘賊人招認他們有大半都是來自於此,但是無論是賊人頭領還是嘍囉,談及官麵人物隻能指向這被殺的巡檢使以及清平埠的裏長,而這裏長也消失不見了。
倒是楊永節聞聽經過還長舒一口氣,他乃皇親國戚又是久在宿衛,但畢竟出身將門,最擅長的反而是經營產業和結交四方豪傑,按他的話,如此結果才好發落這欒某,畢竟狂悖無行,違逆官長,十愆盈盈,荒謬昭昭,如今奪職待參,即便其背後之人力保也難逃貶竄地方,降級安置的下場,然而若此人真的是逆案同黨,隻怕掀起無窮風波,到讓有心人以為是新黨刻意攻訐舊黨,橫生波瀾。
宗淑聞言心裏也是略有些吃驚,嚐聞慈聖太後與楊太妃情若姊妹,本以為此人來任職是慈聖太後是用他來分承公軍權,卻不想此人的屁股竟坐在了慶康新黨這邊,著實讓人意外。
大家也沒在這上麵議論糾纏許久,隻是承公說出的第三件事,著實讓人舌撟不下。
“大綦國事先雖有呈報派遣使節來賀長寧節,然北疆有司來報,大綦使團正使雖隻是司禮丞,但是隨行的旌節旗號乃是凰帝親女天眷公主親自來了!”
“莫不是凰帝那最疼愛的女兒,據聞凰帝如今之所以遲遲不立國嗣,便是在親侄與親女之間猶豫,而這天眷公主最似其母,因此凰帝也有意由她承嗣帝統,如何這時節出使我朝?”
這消息除了承公與紫舒輈,便是紫舒軏也不知曉,因此他才有此一問。
承公搖了搖頭,並不多說話,難不成怹也不知曉其來意嗎?
非也,幾個聰明人略加思索也有些恍然。
世間哪有巧合事,一切都是有跡可循,莫看這東丹國對上大肇便是如此盛氣淩人,但說起來其名義上也是大綦的羈縻藩籬,東丹王也是要四時朝貢於大綦的。
至於大肇與大綦之間關係,名義上因為凰帝乃是婦人稱帝,大肇乃是太後稱製,二人因為經曆相似,又同是婦人秉政還都是中夏世貴,因此約為姊妹,但其實大肇也算大綦的朝貢之邦,而且昆侖北麵橫山戎,兩朝也是時有齟齬發生。
如今東丹國南下之際,竟然遣如此顯赫人物到此,隻怕大綦這是來者不善啊!
橫山戎者,乃是昆侖山北聚居蕃落的合稱,所謂橫山戎者因為其大落居住在昆侖山與大河水之間的橫山山地以及附近因雪峰冰水融匯聚而成的皓月淖子之間而得名,而橫山戎泛指起來則是昆侖以北,大河以南,東至河東大澤昭餘祁,西至西昆侖康曲星宿海,縱橫廣闊五百餘裏的豐茂草甸山地。
橫山戎乃是北狄分支,其南下後與西戎部落融合,聚居於此,又因血統側重不同,分為黑白兩大分支。
近北狄者,卷發膚白,深目高鼻者號為橫山白戎,其有蟤氏、蚖氏、蝁氏、蜧氏、蜦氏、螣氏、虯氏、蛟氏八部,其中橫山蚖氏因參與大綦太宗南征河西受其賜封橫山諸部大統領,後因凰帝以震代綦,而自擅為王,後為橫山虯氏廢,大震及東丹鹹招撫虯氏,時虯氏上表大肇稱臣,封為北平郡王、橫山宣撫大使。
近西戎者,黑發麵黃,細目闊鼻者號為橫山黑戎,有蛇氏、蟒氏、蚺氏、蝮氏、蝰氏、螝氏六部,與大肇鄉民因昆侖山脈混居,民間互有婚姻往來,因此更與大肇親近。太祖是蛇氏因為與秋崇誌乃是姻親,故而依附大肇,鎮撫地方,更是接受世職
隨著大肇太祖崩殂,太宗、宣宗先後北伐失利,虯氏漸漸輕藐大肇,而諂媚於大震,如今虯氏已經更迭四世,先祖遺澤至此隻怕聊勝於無了。
公良參軍的分析言之有物,確信鑿鑿,如今這非常時刻大綦派遣如此人物而來,還真是與東丹使團稱得上是承前啟後,相得益彰,而其用意不言而喻。
承公也是凡人,數日謀劃奔波其實心力上已經十分疲憊,隻是國事艱難如此,容不得他這地方藩臣有任何懈怠,更不能在僚屬麵前暴露一絲遲疑和軟弱,對於一眾並不相熟的屬官承公也表示了最大的誠意和善意。因此,破天荒的收下了營丘通判奉來的上好參茶及一切精細用料,霄都監送來的上等車馬及一眾起居用度,連幾個當地仕宦送來的禮儀也來者不拒,當然詳細記錄在冊是前提。
承公呷了一口溫和的參茶,小泥爐焙出來的茶湯,裏麵還有棗仁、黃芪之物,此參乃是東北極寒遠所產之物,名曰虎參者,非世家豪門不可得。即便是承公這樣的重臣也是從未有此口服,按道理承公俸祿無缺,隻是泰半都捐助鄉梓興學恤民了,在享樂上不及子庚相公萬一,連地方上一個通判也是遠遠不如。
所謂療效,越是常使其效日消,越是罕用其效甚明,隻是一盞參茶下去,承公立刻覺得清明直入泥丸宮,頓感神清氣爽,思維立時敏捷起來,於是開口相詢。
得用參茶的隻三位中書、楊鈐轄、公良參謀與營丘大判,其餘眾人雖沒有參茶可享用,也有醃漬可口的梅子佐著茶飲。並非是承公小氣,隻是上下有別,大家都是各路神仙湊到一起,樹立起規矩才方便以後好為人。
“既來之則安之,諸君,某將這些事告訴諸位便是提醒各位,時不我待更應有的放矢,事有主次莫要不分本次,當務之急還是在於丹南路本色事務上!”
承公所談及的本地急務便是打造一個能保持穩定的局麵,哪怕這政通人和隻能保持到兩大使團完成使命離開此地,而其中重中之重便是應天府,至於其他城監,屆時以征收兩稅名義調動起書手與鄉兵團練便能將鄉裏都能彼此隔絕了。
而應天府可是當世名城,丹南路人口大半都集中此地,如何能在數日內就能穩定局麵,就看承公的本事了,而承公若是不成其餘人也是難以為繼。
所謂議事,其實承公早已胸有成竹,隻看四五人還是緊皺著眉頭,頗有些心忙意亂,不知所措時,承公已經把一樁樁、一件件當辦事項列了出來。
首先是調動可靠有力人手,將應天府四麵八方的交通全部監管起來,進行府城內外及緊要關隘的兵馬揀閱,包括在城及各地駐泊禁軍、軍監就糧禁軍、府城內兩廂廂軍、各埠口、市務及遊徼巡丁、監司丁役及各衙門衙役等;
核查丹南各鄉裏在冊主戶丁夫以及客戶壯口,各地豪強族丁、仆役,著重清查各鄉裏鄉兵、弓手、土兵等;探查域內各官私礦場、林場、石場及牧監漕丁等;
統計各城鄉客棧、亭驛、腳店往來人士,並道門宮觀修行之人度牒等;核計諸方邦國於丹南所駐留官吏一應人等,並當地各官私學校、書院等;
審查各地方行首、商團,核查往來商隊;核計各地官倉、武庫以及鐵鋪等,包括地方常平倉以及鄉裏義倉、學倉等;清點丹南上下積年陳案、未破疑案、上訴冤案、既往要案等,並進行清獄,包含各衙門刑獄、配軍營及發遣地等。
等等事宜皆當井井有條、細針密縷且必須爭分奪秒的完成。
如此細務聽得細密,執行起來著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