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如此急迫,乃是承守真恰好是遊學途徑京城,準備南下返鄉備考,之所以逗留京中,也是時逢中秋,特來拜見兄長,而與陽攸也算是亦師亦友,畢竟也是遊學伊闕時,便與陽攸相識,故而此時相聚一處也是難得的緣分。
而承歸真與陽攸此時已經知曉鹿中殊便是來年春闈的主考,既然承守真有意此科,如何不想辦法令二人相識呢,否則一旦朝廷明詔下來,二人再有交集,隻是有害無利了。
承歸真知道自家兄弟的執拗性子,說是第二天便要離京返鄉,那便是勢在必行,斷無更張可能,也隻能想著法子,將鹿中殊引出來了。
時年鹿中殊四十二歲,承守真二十一歲,二人初識時,哪裏預料的到,一場師生佳話。
但是承歸真也是極守規矩的,當著鹿中殊的麵,隻是引見了自家兄弟,多餘的話提也不提,四個人隻管吟詩作對,把酒言歡,即便是承守真為人乖僻寡合,卻也沒有掃興的意思,更何況鹿中殊乃是當時文壇領軍人物,陽攸隱隱然便是將來後進領袖,言談舉止也是不同流俗,唱和之間,四人倒也相映成趣,彼倡此和,便是沉沉夜色也壓抑不住幾人的痛快淋漓。
酒至酣處,鹿中殊看似醉意闌珊,其實其早已關注在這個素昧平生的年輕人身上,無他,隻是在承守真身上看到了年輕的自己,雖然承守真側身酒宴之中,卻甚少飲酒,除非鹿中殊舉杯或者自己的兄長致酒,便是用食也隻是取用近前的菜肴,即便是有下人伺候,他也是隻管如此。鹿中殊開始以為此子乃是拘謹,後來又以為其惺惺作態,然而此子怡然自得,絲毫不在意旁人觀瞻,頗有些孤特獨立的意味。
於是鹿中殊便以承守真即是新雨,又是新苗,請他為今日文會賦詩一首,還要求應時不見月,應事不迭人,應史不稽古,應詩不掞藻,提出如此許多要求,便是鹿中殊自己以及陽攸隻怕也難以一揮而就。
然而承守真卻不認為鹿中殊是刻意為難自己,反而來了興致,玩味文學較之瓊漿佳肴更讓他摶心揖誌起來。
或許是酒意激蕩下才思雋永起來,或許是誌同道合者的惺惺相惜,承守真端起酒盞欲遙明月,卻隻看煙雲浩蕩掩蓋了廣寒崔巍,於是吟詠道,
“寰霧看如洗,秋陽望卻昏。光明疑不夜,清皭欲無坤。掃掠風前坐,留連露下尊。苦吟應到曉,況有我思存。”
似乎是玄明之上的金仙也來應和,隨著承守真的沉吟,暝夜的昏沉倏瞬間便清澈起來,盈月也從慵倦中振作起來,蟾魄抖擻灑下無數清輝。
宗淑聽到這裏,也不禁感慨,
“如此雅趣實在令人神往,君子之交誠如水,至真至善,便是清風明月亦免不了為之心曠神怡!幸以為,學生等拜入惟公門下,若能有所存進,不愧惟公抬愛,不怍惟公教誨,餘等倘可承繼元獻公流風遺澤之一二,或可彰顯惟公光前裕後之賢,如此,學生之幸也!”
承守真也是從思緒中轉了迴來,莞爾對著宗淑說道,
“且不說其他,隻你這副口舌,倒比某勝出許多!”
承公說的又是一樁往事,那便是鹿中殊為知貢舉的那一科春闈之後,承守真作為二甲傳臚與一甲三元共同拜會恩主鹿中殊,其中狀元楊元珍,其兄楊元理乃是鹿中殊的女婿,當然這婚事也是楊元珍狀元及第之後,因為自己已經娶妻,而其兄也是同科進士,又得鹿中殊的青睞,這才聯姻。
而當時說起來最不起眼的一層聯係,那便是這楊元珍、楊元理二人說起來還是宮中楊貴妃的同宗,都是一個高祖延祚下來,論起來總還是五服之內的血親,這楊元理還經常照拂族兄弟楊元珣,這楊元珣即是楊貴妃的叔伯兄弟,也就是楊永節、楊永德二人的父親。
榜眼桑朝辰,乃是翰林學士桑拱辰的胞弟,其兄昔日狀元及第,其又以榜樣登科,兄弟二人亦是一時佳話,且桑拱辰與陽攸乃是連襟,而桑朝辰與陽攸也是亦師亦友,至於桑朝辰的嶽父便是日後為陽攸參倒的那位接替士悅的四路都部署,也就是說其嶽父還是士悅的連襟,其夫人便是士悅的內外甥女。
至於探花郎乃是橫絳,隻看名姓也知曉此人乃是橫瑋的同宗,此人乃是真定大橫氏出身,其父橫億如今尚未拜相,否則如何能高中榜眼。
隻是當時承守真還不知曉自己與橫家水乳交融一起。橫億的八個兒子,即橫山八駿,都與承守真情真意篤,尤其是橫絳更可謂莫逆之交,而承守真更是在這位好友的撮合下,與其從姊皆為夫妻,這一對賢伉儷便是在此次春闈後不久便喜成連理。
當時還沒有日後慶康新政期間的蠅營狗苟,也就沒有橫瑋一參罷四相,讓自己的同宗叔父橫億丟了相位,更沒有桑拱辰挑起的台諫彈劾惡鬥。當時,橫瑋、桑拱辰、楊等人還是彼此惺惺相惜的才俊之士,故而也都陪同一起拜見鹿中殊,畢竟鹿中殊不隻是新科進士的恩主,更是已經等著明宣拜相的宰相了。
承守真出身最為單薄,科名又是四人中最低,且也是自己一人單身赴會,卻依舊不卑不亢,從容有度。至於楊元珍、桑朝辰、橫絳三人也是人中龍鳳,四人的年齒序起來,韓絳最為年長,時年三十歲,楊元珍次之,時年二十八歲,桑朝辰時年二十四歲,承守真最為年少,虛歲二十二歲。
用鹿中殊的話來品評四人,楊元珍鋒芒畢露、桑朝辰持重醇厚、橫絳謙和內斂,承守真則剛毅堅韌。
那是一個春日,本以為隻是走個過場的拜謝,卻不想鹿中殊又來了興致,也許是因為好友承歸真已經外放為官,而陽攸正因為幾個門人和摯友因為科第落榜正耍脾氣,鹿中殊因為一眾青年俊傑的到訪而一掃數月積累的疲倦,也掃去了許多積聚的鬱氣,便留下他們,並張燈結彩,推杯換盞起來,尤是不能盡興,便又安排起鶯歌燕舞,真個是春色滿園了。
暮鼓響起,但是眾人也是意猶未盡,若是承歸真在這裏,承守真或許還能敷衍這等場麵,可此時,眼看著眾人倚紅偎翠,承守真如坐針氈。
或許是鹿中殊看到了他的格格不入,便讓他這個最年輕的後生伺候自己到庭榭中休息,至於橫瑋雖然更是年輕,卻已經是科場前輩,在任的官員,便是宰相驅馳官員伺候,以鹿中殊的謹慎是斷然不會犯此忌諱的。
承守真原以為鹿中相公隻是找個托詞有話與自己說,豈料到了亭榭中,臨著一池春水,這位相公醉意微醺倚著逍遙長椅,竟真個泛起困來,眯縫著眼睛似睡非睡的,到讓承守真不知所措了,也隻是默默垂立長椅旁,目不斜視,倒似也入了定。
此時雖是暮春,但是寒涼還是免不了的,鹿中殊倒還蓋著一條毯子,而承守真喝了些酒水,此時酒意散去,倒覺得有些陰涼了,卻看鹿中殊的毯子快要滑落下來,急忙用手扶著,輕輕落在鹿中殊身上,再仔細看這毛毯,卻非尋常之物,顏色非灰非白,滑膩膩的在燭光映襯下,倒有些光怪陸離的神采,正看著發愣,一個聲音傳來了,
“此物卻是並非凡品,乃是士以仁征討橫山叛部繳獲之物,發作官賣,也是惦念著某受不得寒氣,於是采買送了過來。”
又一頓,繼續說道,
“你莫非琢磨這是什麽來曆不明的奉承?某可是照價給了士以仁的,他可沒客氣到白送我!”
承守真聞言倒是一怔,卻也並未絲毫赧然之色,隻是點了點頭,
“上次見你便知曉你若是做官,切莫作台諫官,否則滿朝文武隻怕都要提心吊膽了!”
這話夾雜戲謔之意,承守真卻接話道,
“學生以為,新進士人入不得台諫,畢竟少了地方曆練,所謂秉持公正,不過是個人好惡罷了,非要地方上錘煉出來,那時節學生便是做個監察禦史,也是當仁不讓。”
“倒是有誌氣!”
鹿中殊點了點頭,卻又不說話了,這倒是真讓承守真不知所措了。就在承守真頗覺尷尬之時,這位相公又眯縫著眼睛說話了,他這麽一雙細目,如此神態倒不會讓人覺得忐忑不安,倒有些春風拂麵之感,
“惟仁,”
鹿中殊之所以能為帝師,便也得益於其溫潤如玉的聲音,
“你可知,今科狀元本該是你!”
這句話真是讓承守真大驚失色,某些傳言,他並非一無所知,隻是這句話乃是從春闈主考官,如今的宰相口中說出,由不得他心慌意亂起來。
承守真畢竟是承守真,驚惶之色轉瞬即逝,急忙俯身拱手說話,
“相公,楊元珍便是當今狀元,不該是在下!”
鹿中殊聽了這話隻是輕笑,卻揭開毯子,緩緩站起身來,引著承守真來到池邊,但是卻不說話,又是仔仔細細把他看了個通透,猛的肅然說道,
“義刑義殺,可是你說的?”
承守真立時明白了這裏麵的深意,原來是這四個字,讓自己與狀元失之交臂,但是依舊麵不改色,正言道,
“此乃先朝康帝所言,學生隻是引用之以為建議。”
鹿中殊依舊板著臉,
“刑殺這等兇事,豈是輕易言之的,今上以寬仁為念,興儒以道德定人倫,豈是學那虎狼北綦,用刑名惕人心的?”
又頓了一頓,
“陛下以為你還是年輕,有些道理還沒有洞悉,如此處置,也是善待人才!”
話說到這裏,承守真若是還不知道其中利害,隻怕當了官也別想有個好下場了,心裏隻覺得咯噔一聲,便知曉了自己殿試的這篇文章隻怕引來許多人的不滿了,心裏想明白了,但是臉顏色卻更難看了。
“睿康之治,乃是君臣振作之舉,官家於潛邸時常懷慷慨誌氣,隻是便要有所作為,豈是一朝一夕可成的?你這‘義刑義殺’四個字,倒把許多人嚇到了!”
“相公!”
鹿中殊壓了壓手,示意他不必辯白,
“即便不是狀元,也不必介懷,朝中許多人不滿,可地方上許多人倒是意猶未盡,正如你所言,走出去看看,終究是個好事!”
又繼續說道,
“你們幾個都要外放出去,便是桑朝辰,他也願意去地方上曆練,可惜了桑拱辰,這位狀元郎可是一日都不曾再邁出東京城了!”
鹿中殊點到即止,而承守真也不打算糾纏在此處上,這倒讓鹿中殊極為欣賞,
“你這番定力與灑脫,倒與某當年一般無二,看來咱們汝陰人的性格都是如此,你我如此,便是陽攸他們也是如此!”
說到這裏,鹿中殊又是綻開笑顏,
“當年某在故鄉讀書,令尊正是某的父母官哩!”
這麽突然將話題轉了出去,承守真頗有些跟不上鹿中殊的節奏,隻聽這位相公繼續說道,
“令尊在臨清軍為官時,你並未跟著麽?”
“學生那時年幼,父親乃是獨自一人履職,學生與一眾兄弟都是在家裏讀書。”
鹿中殊點了點頭,卻看他遙望夜空卻虛空的眼神,這時間不知勾起了多少思緒來,
“臨清乃是好地方,某家是在進賢,那裏臨著軍城,汝家是在?”
“是在金溪,往進賢倒是比去臨清還要近些,”
鹿中殊又是微微點頭,
“鄉梓在彼,某卻不能兼顧,有勞惟仁一體看顧了!”
承守真心念一動,卻也明白了自己將在哪裏出仕了,若是在故鄉做官,又是父親也做過官的地方,其中許多好處不言而喻。
承守真的這顆心已經落定,卻又已經飛向了故鄉,心曠神怡時,又聽鹿中殊說道,
“陽從之今日在忙什麽?”
承守真一怔,這陽從之乃是您的門生故吏,忘年的摯友,又如何來問我呢,轉瞬便明白其所問另有深意,便迴答道,
“今日從之兄乃是送別蒼龍固,”
“你沒去送送?”
承守真有些無語,這不是廢話嗎,我要是去送,豈能站在您的麵前,再說這陽從之又沒請我去,便是怕我去了,到讓蒼龍固等人渾身不自在。於是俯身迴複到,
“子淳知道相公難得閑暇,故而不許我們去送,以子淳的話說,今日之別轉瞬便是明日之會,學生以為,以子淳等人的才學,來日必然蟾宮折桂!”
鹿中殊不置可否,卻頗有些無奈,
“從之心急了些,今科咱們汝陰人著實多了些!”
卻又轉折說道,
“無論如何,咱們都是同鄉,還是不能生分了,蒼龍子淳揚名不在今朝,”
又看向承守真,
“你也是個能耐得住寂寞的!”
而承歸真與陽攸此時已經知曉鹿中殊便是來年春闈的主考,既然承守真有意此科,如何不想辦法令二人相識呢,否則一旦朝廷明詔下來,二人再有交集,隻是有害無利了。
承歸真知道自家兄弟的執拗性子,說是第二天便要離京返鄉,那便是勢在必行,斷無更張可能,也隻能想著法子,將鹿中殊引出來了。
時年鹿中殊四十二歲,承守真二十一歲,二人初識時,哪裏預料的到,一場師生佳話。
但是承歸真也是極守規矩的,當著鹿中殊的麵,隻是引見了自家兄弟,多餘的話提也不提,四個人隻管吟詩作對,把酒言歡,即便是承守真為人乖僻寡合,卻也沒有掃興的意思,更何況鹿中殊乃是當時文壇領軍人物,陽攸隱隱然便是將來後進領袖,言談舉止也是不同流俗,唱和之間,四人倒也相映成趣,彼倡此和,便是沉沉夜色也壓抑不住幾人的痛快淋漓。
酒至酣處,鹿中殊看似醉意闌珊,其實其早已關注在這個素昧平生的年輕人身上,無他,隻是在承守真身上看到了年輕的自己,雖然承守真側身酒宴之中,卻甚少飲酒,除非鹿中殊舉杯或者自己的兄長致酒,便是用食也隻是取用近前的菜肴,即便是有下人伺候,他也是隻管如此。鹿中殊開始以為此子乃是拘謹,後來又以為其惺惺作態,然而此子怡然自得,絲毫不在意旁人觀瞻,頗有些孤特獨立的意味。
於是鹿中殊便以承守真即是新雨,又是新苗,請他為今日文會賦詩一首,還要求應時不見月,應事不迭人,應史不稽古,應詩不掞藻,提出如此許多要求,便是鹿中殊自己以及陽攸隻怕也難以一揮而就。
然而承守真卻不認為鹿中殊是刻意為難自己,反而來了興致,玩味文學較之瓊漿佳肴更讓他摶心揖誌起來。
或許是酒意激蕩下才思雋永起來,或許是誌同道合者的惺惺相惜,承守真端起酒盞欲遙明月,卻隻看煙雲浩蕩掩蓋了廣寒崔巍,於是吟詠道,
“寰霧看如洗,秋陽望卻昏。光明疑不夜,清皭欲無坤。掃掠風前坐,留連露下尊。苦吟應到曉,況有我思存。”
似乎是玄明之上的金仙也來應和,隨著承守真的沉吟,暝夜的昏沉倏瞬間便清澈起來,盈月也從慵倦中振作起來,蟾魄抖擻灑下無數清輝。
宗淑聽到這裏,也不禁感慨,
“如此雅趣實在令人神往,君子之交誠如水,至真至善,便是清風明月亦免不了為之心曠神怡!幸以為,學生等拜入惟公門下,若能有所存進,不愧惟公抬愛,不怍惟公教誨,餘等倘可承繼元獻公流風遺澤之一二,或可彰顯惟公光前裕後之賢,如此,學生之幸也!”
承守真也是從思緒中轉了迴來,莞爾對著宗淑說道,
“且不說其他,隻你這副口舌,倒比某勝出許多!”
承公說的又是一樁往事,那便是鹿中殊為知貢舉的那一科春闈之後,承守真作為二甲傳臚與一甲三元共同拜會恩主鹿中殊,其中狀元楊元珍,其兄楊元理乃是鹿中殊的女婿,當然這婚事也是楊元珍狀元及第之後,因為自己已經娶妻,而其兄也是同科進士,又得鹿中殊的青睞,這才聯姻。
而當時說起來最不起眼的一層聯係,那便是這楊元珍、楊元理二人說起來還是宮中楊貴妃的同宗,都是一個高祖延祚下來,論起來總還是五服之內的血親,這楊元理還經常照拂族兄弟楊元珣,這楊元珣即是楊貴妃的叔伯兄弟,也就是楊永節、楊永德二人的父親。
榜眼桑朝辰,乃是翰林學士桑拱辰的胞弟,其兄昔日狀元及第,其又以榜樣登科,兄弟二人亦是一時佳話,且桑拱辰與陽攸乃是連襟,而桑朝辰與陽攸也是亦師亦友,至於桑朝辰的嶽父便是日後為陽攸參倒的那位接替士悅的四路都部署,也就是說其嶽父還是士悅的連襟,其夫人便是士悅的內外甥女。
至於探花郎乃是橫絳,隻看名姓也知曉此人乃是橫瑋的同宗,此人乃是真定大橫氏出身,其父橫億如今尚未拜相,否則如何能高中榜眼。
隻是當時承守真還不知曉自己與橫家水乳交融一起。橫億的八個兒子,即橫山八駿,都與承守真情真意篤,尤其是橫絳更可謂莫逆之交,而承守真更是在這位好友的撮合下,與其從姊皆為夫妻,這一對賢伉儷便是在此次春闈後不久便喜成連理。
當時還沒有日後慶康新政期間的蠅營狗苟,也就沒有橫瑋一參罷四相,讓自己的同宗叔父橫億丟了相位,更沒有桑拱辰挑起的台諫彈劾惡鬥。當時,橫瑋、桑拱辰、楊等人還是彼此惺惺相惜的才俊之士,故而也都陪同一起拜見鹿中殊,畢竟鹿中殊不隻是新科進士的恩主,更是已經等著明宣拜相的宰相了。
承守真出身最為單薄,科名又是四人中最低,且也是自己一人單身赴會,卻依舊不卑不亢,從容有度。至於楊元珍、桑朝辰、橫絳三人也是人中龍鳳,四人的年齒序起來,韓絳最為年長,時年三十歲,楊元珍次之,時年二十八歲,桑朝辰時年二十四歲,承守真最為年少,虛歲二十二歲。
用鹿中殊的話來品評四人,楊元珍鋒芒畢露、桑朝辰持重醇厚、橫絳謙和內斂,承守真則剛毅堅韌。
那是一個春日,本以為隻是走個過場的拜謝,卻不想鹿中殊又來了興致,也許是因為好友承歸真已經外放為官,而陽攸正因為幾個門人和摯友因為科第落榜正耍脾氣,鹿中殊因為一眾青年俊傑的到訪而一掃數月積累的疲倦,也掃去了許多積聚的鬱氣,便留下他們,並張燈結彩,推杯換盞起來,尤是不能盡興,便又安排起鶯歌燕舞,真個是春色滿園了。
暮鼓響起,但是眾人也是意猶未盡,若是承歸真在這裏,承守真或許還能敷衍這等場麵,可此時,眼看著眾人倚紅偎翠,承守真如坐針氈。
或許是鹿中殊看到了他的格格不入,便讓他這個最年輕的後生伺候自己到庭榭中休息,至於橫瑋雖然更是年輕,卻已經是科場前輩,在任的官員,便是宰相驅馳官員伺候,以鹿中殊的謹慎是斷然不會犯此忌諱的。
承守真原以為鹿中相公隻是找個托詞有話與自己說,豈料到了亭榭中,臨著一池春水,這位相公醉意微醺倚著逍遙長椅,竟真個泛起困來,眯縫著眼睛似睡非睡的,到讓承守真不知所措了,也隻是默默垂立長椅旁,目不斜視,倒似也入了定。
此時雖是暮春,但是寒涼還是免不了的,鹿中殊倒還蓋著一條毯子,而承守真喝了些酒水,此時酒意散去,倒覺得有些陰涼了,卻看鹿中殊的毯子快要滑落下來,急忙用手扶著,輕輕落在鹿中殊身上,再仔細看這毛毯,卻非尋常之物,顏色非灰非白,滑膩膩的在燭光映襯下,倒有些光怪陸離的神采,正看著發愣,一個聲音傳來了,
“此物卻是並非凡品,乃是士以仁征討橫山叛部繳獲之物,發作官賣,也是惦念著某受不得寒氣,於是采買送了過來。”
又一頓,繼續說道,
“你莫非琢磨這是什麽來曆不明的奉承?某可是照價給了士以仁的,他可沒客氣到白送我!”
承守真聞言倒是一怔,卻也並未絲毫赧然之色,隻是點了點頭,
“上次見你便知曉你若是做官,切莫作台諫官,否則滿朝文武隻怕都要提心吊膽了!”
這話夾雜戲謔之意,承守真卻接話道,
“學生以為,新進士人入不得台諫,畢竟少了地方曆練,所謂秉持公正,不過是個人好惡罷了,非要地方上錘煉出來,那時節學生便是做個監察禦史,也是當仁不讓。”
“倒是有誌氣!”
鹿中殊點了點頭,卻又不說話了,這倒是真讓承守真不知所措了。就在承守真頗覺尷尬之時,這位相公又眯縫著眼睛說話了,他這麽一雙細目,如此神態倒不會讓人覺得忐忑不安,倒有些春風拂麵之感,
“惟仁,”
鹿中殊之所以能為帝師,便也得益於其溫潤如玉的聲音,
“你可知,今科狀元本該是你!”
這句話真是讓承守真大驚失色,某些傳言,他並非一無所知,隻是這句話乃是從春闈主考官,如今的宰相口中說出,由不得他心慌意亂起來。
承守真畢竟是承守真,驚惶之色轉瞬即逝,急忙俯身拱手說話,
“相公,楊元珍便是當今狀元,不該是在下!”
鹿中殊聽了這話隻是輕笑,卻揭開毯子,緩緩站起身來,引著承守真來到池邊,但是卻不說話,又是仔仔細細把他看了個通透,猛的肅然說道,
“義刑義殺,可是你說的?”
承守真立時明白了這裏麵的深意,原來是這四個字,讓自己與狀元失之交臂,但是依舊麵不改色,正言道,
“此乃先朝康帝所言,學生隻是引用之以為建議。”
鹿中殊依舊板著臉,
“刑殺這等兇事,豈是輕易言之的,今上以寬仁為念,興儒以道德定人倫,豈是學那虎狼北綦,用刑名惕人心的?”
又頓了一頓,
“陛下以為你還是年輕,有些道理還沒有洞悉,如此處置,也是善待人才!”
話說到這裏,承守真若是還不知道其中利害,隻怕當了官也別想有個好下場了,心裏隻覺得咯噔一聲,便知曉了自己殿試的這篇文章隻怕引來許多人的不滿了,心裏想明白了,但是臉顏色卻更難看了。
“睿康之治,乃是君臣振作之舉,官家於潛邸時常懷慷慨誌氣,隻是便要有所作為,豈是一朝一夕可成的?你這‘義刑義殺’四個字,倒把許多人嚇到了!”
“相公!”
鹿中殊壓了壓手,示意他不必辯白,
“即便不是狀元,也不必介懷,朝中許多人不滿,可地方上許多人倒是意猶未盡,正如你所言,走出去看看,終究是個好事!”
又繼續說道,
“你們幾個都要外放出去,便是桑朝辰,他也願意去地方上曆練,可惜了桑拱辰,這位狀元郎可是一日都不曾再邁出東京城了!”
鹿中殊點到即止,而承守真也不打算糾纏在此處上,這倒讓鹿中殊極為欣賞,
“你這番定力與灑脫,倒與某當年一般無二,看來咱們汝陰人的性格都是如此,你我如此,便是陽攸他們也是如此!”
說到這裏,鹿中殊又是綻開笑顏,
“當年某在故鄉讀書,令尊正是某的父母官哩!”
這麽突然將話題轉了出去,承守真頗有些跟不上鹿中殊的節奏,隻聽這位相公繼續說道,
“令尊在臨清軍為官時,你並未跟著麽?”
“學生那時年幼,父親乃是獨自一人履職,學生與一眾兄弟都是在家裏讀書。”
鹿中殊點了點頭,卻看他遙望夜空卻虛空的眼神,這時間不知勾起了多少思緒來,
“臨清乃是好地方,某家是在進賢,那裏臨著軍城,汝家是在?”
“是在金溪,往進賢倒是比去臨清還要近些,”
鹿中殊又是微微點頭,
“鄉梓在彼,某卻不能兼顧,有勞惟仁一體看顧了!”
承守真心念一動,卻也明白了自己將在哪裏出仕了,若是在故鄉做官,又是父親也做過官的地方,其中許多好處不言而喻。
承守真的這顆心已經落定,卻又已經飛向了故鄉,心曠神怡時,又聽鹿中殊說道,
“陽從之今日在忙什麽?”
承守真一怔,這陽從之乃是您的門生故吏,忘年的摯友,又如何來問我呢,轉瞬便明白其所問另有深意,便迴答道,
“今日從之兄乃是送別蒼龍固,”
“你沒去送送?”
承守真有些無語,這不是廢話嗎,我要是去送,豈能站在您的麵前,再說這陽從之又沒請我去,便是怕我去了,到讓蒼龍固等人渾身不自在。於是俯身迴複到,
“子淳知道相公難得閑暇,故而不許我們去送,以子淳的話說,今日之別轉瞬便是明日之會,學生以為,以子淳等人的才學,來日必然蟾宮折桂!”
鹿中殊不置可否,卻頗有些無奈,
“從之心急了些,今科咱們汝陰人著實多了些!”
卻又轉折說道,
“無論如何,咱們都是同鄉,還是不能生分了,蒼龍子淳揚名不在今朝,”
又看向承守真,
“你也是個能耐得住寂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