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奢安之亂
祖上徐達,開局硬剛努爾哈赤 作者:顧興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且拖延時間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賀世賢這麽一鬧,最少能讓努爾哈赤,在這裏多停留兩、三個時辰。
沒辦法,古代就是這個效率,砍樹搭橋渡人都需要時間。
“撤,都撤,撤退。”
“駕、駕!”
賀世賢以最快的速度向後撤去,他要趁著努爾哈赤搭橋的時間,渡過蒲河,去蒲河所召集人手,把蒲河上麵的橋梁也全部拆了,同樣的辦法,雖然沒有第一次效果好,但也能爭取點時間。
在努爾哈赤向沈陽挺進的同時,收到消息的韓勇也是立馬調集軍隊南歸沈陽,熊廷弼的命令他可以不管,但是徐天爵的命令他必須立馬執行。
這人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立場,不然是很危險的,同時,接到調令的秦邦屏也和弟弟秦民屏帶領剩下的白杆兵火速南下支援。
同時遠在清河的馬燃和馮懦也親點人馬支援沈陽,反正代善也打不進來,將士們想要建功立業,就隻有去沈陽了。
一時之間,不管是明軍還是後金軍,都在向著沈陽匯集而去,這一次,沈陽恐怕會再來一次大決戰。
而與此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京師,卻處於慌亂之中,倒不是因為遼東那裏的情況,遼東的戰局不管怎麽惡化,都在眾人的意料之中。
但遠在萬裏之外的重慶卻發生了一個大事件,因為遼東戰事不順,明廷征調奢崇明率所部兵馬援救遼東。
而奢崇明卻趁機派遣其女婿樊龍、部將張彤率領步騎兵二萬來到重慶。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4月17日),趁校場演武之機,殺死四川巡撫徐可求、參政孫好古、總兵官黃守魁等府、道、總兵軍政官員20多人,發動叛亂,占據重慶,接著與其子奢寅率兵攻合江,破瀘州,陷遵義,建國號“大梁”,設丞相、五府等官,全蜀震動。
一些受當地官員壓榨的土司也順勢揭竿而起,一時之間聲勢浩大,各處都是叛軍。駐防在當地的明軍衛所兵,根本就不堪一擊,各地可謂是潰不成軍,隻能固守堅城,等待援兵。
1621年5月18日,奢崇明率軍包圍成都,當時成都守兵隻有2000人,布政使朱燮元急調石柱宣慰司(治所在今重慶石柱縣)、龍安府(治所在今四川省平武縣)等地官軍入援。
當消息傳到京師的時候,奢崇明叛亂已經擴大,朱由校麵對這樣的局麵,也是有些手忙腳亂。
紫禁城的大殿內,氣氛凝重得仿若能凝成實質,奢崇明在四川燃起的叛亂烽火,如同驚雷擊打在朝堂每一位大臣的心間,眾人麵麵相覷,驚慌失措之色溢於言表。
朱由校端坐龍椅之上,也是眉頭緊鎖,威嚴又稚嫩的聲音打破了殿內的死寂:“諸位愛卿,奢崇明叛軍來勢洶洶,四川危矣,今日急召眾卿,可有應對良策?”說罷,目光掃向群臣。
奢崇明是地方土司,擁兵自重,為禍一方,現在舉起反旗,完全是想趁著大明無暇顧及,割據一方。
這完全是在挑釁朝廷的威嚴,這些士大夫們絕對不允許,畢竟家國天下還寫在書上。
此時此刻身為內閣首輔的方從哲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拱手奏道:“陛下,如今形勢危急,當務之急是選派能臣良將速赴四川平亂。”
“原先的四川巡撫徐可求被叛軍殺死,致使現在蜀地軍心、民心不穩,臣以為應當調派能臣,穩定當地的局勢。”
“哦,閣老,可有舉薦的人選。”
“臣舉薦原四川布政使朱燮元,此人久在川地任職,熟悉當地民情、軍政,才能卓絕,堪當四川巡撫一職,統籌平叛大局。”
原先的四川巡撫,早在奢崇明叛亂之時,就已經被斬殺,現在四川可謂是群龍無首,采用順位的方式,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穩定局勢,而且朱燮元也是有能力的,所以眾人對於方從哲的這個提議,基本沒有什麽意見。
現在西南形勢不明,要是貿然讓自己黨派的人插手,一旦出事,後果是不堪設想,所以現在讓地方上的朱燮元去,符合各派利益。
於是站在一旁的內閣成員劉一燝也緊接著附和道:“方閣老所言極是,朱燮元為官清廉,理政有方,此前在川便屢有佳績,若任巡撫,必能穩住局勢。再者,臣提議調派楊愈茂為四川總兵官,楊將軍久經沙場,作戰勇猛,有他領軍作戰,可壯軍威,直擊叛軍要害。”
“陛下,微臣以為僅四川一地兵馬未必能快速平定叛亂,臣以為可令貴州巡撫李標出貴州之兵,策應四川. . . . . .。”
朱由校見狀微微點頭,朝中隻要有能用之人,身為皇帝他就不用慌,不過他還是側頭看了一眼尤福財,現在的尤福財已經拿下了東廠的實質控製權,成為了朱由校的耳目之一。
朱燮元這個人能不能行,朱由校還是要找人確定一下的,尤福財見皇帝看向自己,立馬明白其中緣由,連忙點頭表示朱燮元是個可用之人。
朱由校這才沉聲道:“兩位愛卿所言有理,速擬旨,擢升朱燮元為四川巡撫,節製四川境內一切軍隊,四川官員必須全力配合,速速平定奢崇明叛亂。”
“再命楊愈茂為四川總兵官即刻奔赴四川,統軍備戰。同時,貴州毗鄰四川,命貴州巡撫李標調派精兵強將,協同作戰,兵部馬上調集糧草、器械援助四川,四川周邊各土司皆應出兵平叛,不得有誤。”
“是,臣等遵旨。”得到命令的兵部官員立馬出來領旨。
與此同時,眼見這個事情就這麽敲定了,殿內的官員也紛紛跪下叩頭。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 . . . . 。”
沒辦法,古代就是這個效率,砍樹搭橋渡人都需要時間。
“撤,都撤,撤退。”
“駕、駕!”
賀世賢以最快的速度向後撤去,他要趁著努爾哈赤搭橋的時間,渡過蒲河,去蒲河所召集人手,把蒲河上麵的橋梁也全部拆了,同樣的辦法,雖然沒有第一次效果好,但也能爭取點時間。
在努爾哈赤向沈陽挺進的同時,收到消息的韓勇也是立馬調集軍隊南歸沈陽,熊廷弼的命令他可以不管,但是徐天爵的命令他必須立馬執行。
這人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立場,不然是很危險的,同時,接到調令的秦邦屏也和弟弟秦民屏帶領剩下的白杆兵火速南下支援。
同時遠在清河的馬燃和馮懦也親點人馬支援沈陽,反正代善也打不進來,將士們想要建功立業,就隻有去沈陽了。
一時之間,不管是明軍還是後金軍,都在向著沈陽匯集而去,這一次,沈陽恐怕會再來一次大決戰。
而與此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京師,卻處於慌亂之中,倒不是因為遼東那裏的情況,遼東的戰局不管怎麽惡化,都在眾人的意料之中。
但遠在萬裏之外的重慶卻發生了一個大事件,因為遼東戰事不順,明廷征調奢崇明率所部兵馬援救遼東。
而奢崇明卻趁機派遣其女婿樊龍、部將張彤率領步騎兵二萬來到重慶。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4月17日),趁校場演武之機,殺死四川巡撫徐可求、參政孫好古、總兵官黃守魁等府、道、總兵軍政官員20多人,發動叛亂,占據重慶,接著與其子奢寅率兵攻合江,破瀘州,陷遵義,建國號“大梁”,設丞相、五府等官,全蜀震動。
一些受當地官員壓榨的土司也順勢揭竿而起,一時之間聲勢浩大,各處都是叛軍。駐防在當地的明軍衛所兵,根本就不堪一擊,各地可謂是潰不成軍,隻能固守堅城,等待援兵。
1621年5月18日,奢崇明率軍包圍成都,當時成都守兵隻有2000人,布政使朱燮元急調石柱宣慰司(治所在今重慶石柱縣)、龍安府(治所在今四川省平武縣)等地官軍入援。
當消息傳到京師的時候,奢崇明叛亂已經擴大,朱由校麵對這樣的局麵,也是有些手忙腳亂。
紫禁城的大殿內,氣氛凝重得仿若能凝成實質,奢崇明在四川燃起的叛亂烽火,如同驚雷擊打在朝堂每一位大臣的心間,眾人麵麵相覷,驚慌失措之色溢於言表。
朱由校端坐龍椅之上,也是眉頭緊鎖,威嚴又稚嫩的聲音打破了殿內的死寂:“諸位愛卿,奢崇明叛軍來勢洶洶,四川危矣,今日急召眾卿,可有應對良策?”說罷,目光掃向群臣。
奢崇明是地方土司,擁兵自重,為禍一方,現在舉起反旗,完全是想趁著大明無暇顧及,割據一方。
這完全是在挑釁朝廷的威嚴,這些士大夫們絕對不允許,畢竟家國天下還寫在書上。
此時此刻身為內閣首輔的方從哲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拱手奏道:“陛下,如今形勢危急,當務之急是選派能臣良將速赴四川平亂。”
“原先的四川巡撫徐可求被叛軍殺死,致使現在蜀地軍心、民心不穩,臣以為應當調派能臣,穩定當地的局勢。”
“哦,閣老,可有舉薦的人選。”
“臣舉薦原四川布政使朱燮元,此人久在川地任職,熟悉當地民情、軍政,才能卓絕,堪當四川巡撫一職,統籌平叛大局。”
原先的四川巡撫,早在奢崇明叛亂之時,就已經被斬殺,現在四川可謂是群龍無首,采用順位的方式,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穩定局勢,而且朱燮元也是有能力的,所以眾人對於方從哲的這個提議,基本沒有什麽意見。
現在西南形勢不明,要是貿然讓自己黨派的人插手,一旦出事,後果是不堪設想,所以現在讓地方上的朱燮元去,符合各派利益。
於是站在一旁的內閣成員劉一燝也緊接著附和道:“方閣老所言極是,朱燮元為官清廉,理政有方,此前在川便屢有佳績,若任巡撫,必能穩住局勢。再者,臣提議調派楊愈茂為四川總兵官,楊將軍久經沙場,作戰勇猛,有他領軍作戰,可壯軍威,直擊叛軍要害。”
“陛下,微臣以為僅四川一地兵馬未必能快速平定叛亂,臣以為可令貴州巡撫李標出貴州之兵,策應四川. . . . . .。”
朱由校見狀微微點頭,朝中隻要有能用之人,身為皇帝他就不用慌,不過他還是側頭看了一眼尤福財,現在的尤福財已經拿下了東廠的實質控製權,成為了朱由校的耳目之一。
朱燮元這個人能不能行,朱由校還是要找人確定一下的,尤福財見皇帝看向自己,立馬明白其中緣由,連忙點頭表示朱燮元是個可用之人。
朱由校這才沉聲道:“兩位愛卿所言有理,速擬旨,擢升朱燮元為四川巡撫,節製四川境內一切軍隊,四川官員必須全力配合,速速平定奢崇明叛亂。”
“再命楊愈茂為四川總兵官即刻奔赴四川,統軍備戰。同時,貴州毗鄰四川,命貴州巡撫李標調派精兵強將,協同作戰,兵部馬上調集糧草、器械援助四川,四川周邊各土司皆應出兵平叛,不得有誤。”
“是,臣等遵旨。”得到命令的兵部官員立馬出來領旨。
與此同時,眼見這個事情就這麽敲定了,殿內的官員也紛紛跪下叩頭。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