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拋磚引玉(一)
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 作者:鋒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蒼茫的北方大地上,秋風蕭瑟,落葉紛飛,關索與彭軒率領的四萬騎軍如同秋風掃落葉般,勢不可擋地迴到了房子城。
這座古老的城池,在夕陽的餘暉下,顯得格外莊重而寧靜。城頭的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在歡迎著凱旋的勇士們。
田英聞訊大喜,他身著戰甲,英姿颯爽,親自出城迎接。他的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喜悅與自豪,因為他知道,這次勝利不僅僅是對敵軍的挫敗,更是對蜀漢軍威的一次彰顯。
他設下盛宴,款待眾位將領,酒香四溢,歡聲笑語中,眾人暢談著戰場的英勇與智慧。
夜幕降臨,繁星點點,田英與將領們圍坐在篝火旁,靜候著丞相諸葛亮的中軍和馬岱的後軍的到來。他們心中充滿了期待,因為諸葛亮的到來,意味著新的戰略部署和更大的勝利在前方等待著他們。
終於,在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諸葛亮的中軍和馬岱的後軍相繼抵達了房子城。他們在城外安營紮寨,燈火通明,與房子城遙相唿應,形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諸葛亮,這位被譽為“臥龍”的智者,身著一襲素衣,麵容慈祥而威嚴,他緩緩步入城內鍾會的府衙,召開了一次重要的軍事會議。
會議室內,燭火搖曳,氣氛凝重而莊嚴。諸葛亮環視著在場的每一位將領,他的目光深邃而銳利,仿佛能洞察每個人的內心。
他首先表揚了田英在此次戰鬥中的謀略與勇氣,稱讚他能夠審時度勢,以智取勝。他的話語如同春風拂麵,讓田英等前軍眾將倍感鼓舞,他們紛紛表示要再接再勵,再創輝煌。
諸葛亮微笑著點了點頭,他深知這些將領的英勇與忠誠。他正色道:“此次的軍功先記著,待我們攻取冀州治所信都城後,再一起上報給漢主劉禪,統一論功行賞。我們要做到賞罰分明,讓每一位將士的付出都能得到應有的迴報。”
眾將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們知道,在諸葛亮的領導下,蜀漢的軍隊將無往不勝。
會議結束後,大軍休整數日,養精蓄銳,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幾日後,在田英的率領下,前軍浩浩蕩蕩地向高邑城進發。他們踏著秋風,迎著朝陽,士氣高昂,戰意盎然。
而此時的合肥新城內,卻是另一番景象。
大都督司馬懿高坐主位,他的麵容冷峻而嚴肅,身旁是刺史程喜、冠軍將軍文欽、司馬昭、陳泰、曹馥和呂翻等將領。他們齊聚一堂,共同商討著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大戰。
司馬懿掃視著眾將,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按照陛下新年時製定的戰略,由本都督率二十萬人馬與徐州守將田豫將軍統領的十萬人馬以及程刺史統領的十萬兵馬一起,負責保衛徐州城,並阻止建鄴城的吳軍北上支援青州城的吳軍。”
他的話語如同驚雷般在會議室內迴蕩,讓眾將心中一震。他們深知,這場戰爭的勝負,不僅關係到兩國的領土完整,更關係到兩國的國運興衰。
司馬懿繼續說道:“而燕王曹宇統領二十萬人馬與兗州城的守將文聘和前將軍滿寵率領的十萬兵馬一起,負責攻取青州城。”
“探馬來報,東吳孫權此次派陸遜和諸葛瑾統領五十餘萬大軍來攻取徐州城,而青州城朱桓有二十萬兵馬,朱然有十萬兵馬,合計三十萬兵馬。既要守住徐州城,又要攻取青州城,我們兵力不夠,陛下這是給我們出了個難題啊!”
眾將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深知,這場戰爭的難度之大,超乎想象。然而,他們更知道,作為魏國的將領,他們必須迎難而上,為國家的安寧和百姓的福祉而戰。
司馬懿沉吟片刻後,他的目光變得堅定而果敢。他沉聲道:“我思慮再三,決定將我的二十萬兵馬一分為二。呂翻將軍聽令!”
“末將在!”呂翻拱手出列,聲音鏗鏘有力。
“你統領十萬人馬,從合肥新城押運部分糧草前去增援徐州城。徐州城內田豫將軍善於防守,還有副將郭統和龐徽協助守城。你到達徐州城後,與田將軍及郭統、龐徽每人負責一個城門,注意調動城內青壯年百姓協助守城。”
“城頭多準備滾石和檑木,糧食一定要集中到一起,按照人口限量統一發放。隻要城內不缺糧,徐州城城高牆厚,吳軍五十萬人馬休想攻破你們二十萬人馬堅守的城池。”
司馬懿的話語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眾將的心田。他們深知,這位大都督的智謀與勇氣,是他們戰勝敵人的關鍵。
“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司馬懿的聲音突然變得低沉而嚴肅,“小心吳軍偷襲城門。你們押運糧草進城後,下令用巨石石塊堵死四個城門。除非吳軍撤軍走後,才可搬開城門的石塊。如此,斷絕吳軍偷襲城門的念頭。徐州無憂矣!”
“得令!我一定轉告田豫將軍,嚴格按照大都督的指示行事!”呂翻抱拳應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與信心。
“程刺史和副將曹馥統領十萬兵馬鎮守合肥新城,”司馬懿繼續說道,“你們也要小心提防吳軍偷襲此城。待我們走後,你們就下令合肥新城進入戰時警備狀態,關閉城門,任何人不準進出,以保合肥新城不失!”
“謹遵大都督將令!”程刺史和曹將軍拱手應道,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堅毅與決心。
“我率領文欽將軍、陳泰將軍和司馬昭統領十萬兵馬北上支援燕王曹宇,”司馬懿的話語如同戰鼓般激勵著眾將,“此戰我軍務必要攻占青州城。可能無瑕顧及徐州城和合肥新城,你們都好自為之,堅守城池,不得有誤!”
眾將紛紛抱拳應諾,齊聲答應。他們知道,這場戰爭的勝利,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與付出。
會後,眾將依計行事,呂翻率領十萬兵馬,押運著糧車,浩浩蕩蕩直奔徐州城而去。而司馬懿和文欽將軍、陳泰將軍及司馬昭統領十萬兵馬緊急北上,向青州城全速進發。
在青州城的北門外十裏處,燕王曹宇與並州刺史胡遵、曹爽、夏侯玄、夏侯衡、曹範、龐會統領的二十萬大軍已經安營紮寨。他們嚴陣以待,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
而兗州刺史文聘和其子文健統領的十萬兵馬則鎮守兗州城,前將軍滿寵和其子滿偉從兗州各郡縣中招募了十萬兵馬,已經操練成熟,滿寵親自統領,浩浩蕩蕩來到青州西城門外十裏處安營紮寨,並已經派人與燕王曹宇取得了聯係。
得知司馬懿的十萬大軍抵達青州南城門外十裏處安營紮寨的消息後,燕王曹宇與前將軍滿寵滿心歡喜。他們知道,有了司馬懿的助陣,此戰勝算更大。
燕王曹宇立即召集眾將在他的中軍帳召開軍事會議,商議破敵之策。議事廳內,燭火搖曳,氣氛緊張而凝重。
曹宇坐於主位,身旁是大都督司馬懿,其子司馬昭,冠軍將軍文欽和副將陳泰,並州刺史胡遵,大將軍曹爽,前將軍滿寵和夏侯玄、夏侯衡、曹範、龐會、滿偉等將。他們齊聚一堂,共同商討著如何攻破青州城這座堅不可摧的堡壘。
曹宇掃視一遍全場後,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諸位,如今我大軍四十萬人馬齊聚青州城下,而城內隻有朱恆的二十萬人馬和朱然的十萬兵馬,合計三十萬兵馬。如果強攻此城,青州城城池堅固,難以得手。諸位有何良策破敵?”
眾將聞言,麵麵相覷,低頭沉吟不語。他們深知,這場戰爭的難度之大,超乎想象。然而,他們更知道,作為魏國的將領,他們必須迎難而上,為國家的安寧和百姓的福祉而戰。
就在這時,司馬懿緩緩開口了。他的聲音如同春風拂麵,讓眾將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正色道:“殿下,我們兩軍實力相差不大,強攻的確不是上策。我們可以拋磚引玉之計對付吳軍。”
曹宇一聽來了興致,他忙道:“大都督,如何拋磚引玉?”
司馬懿微微一笑,他的目光變得深邃而銳利。
“兗州和青州之間有一個山穀,殿下和我麾下的三十萬兵馬分別從北門和南門撤軍,後退十裏地後,才轉向西麵,在此山穀中埋伏。”
司馬懿頓了頓,繼續道:“而滿寵將軍率領十萬兵馬向吳軍挑戰,朱恆和朱然必定會出城應戰。我們拋出十萬兵馬的磚,引誘朱恆二十萬人馬的玉來到山穀。我們隻要殲滅這二十萬兵馬,何愁青州城不下?”
眾將聞言,紛紛點頭稱讚。他們深知,這位大都督的智謀與勇氣,是他們戰勝敵人的關鍵。
曹宇更是喜上眉梢,他點點頭道:“大都督此計高,真是高明。眾將聽令!”
眾人紛紛起身,抱拳道:“在!”
“令滿寵將軍和副將滿偉統領本部十萬兵馬向青州城內的吳軍挑戰,務必引誘吳軍前往山穀中。隻要吳軍大部隊到達山穀,就是大功一件!”曹宇朗聲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與期待。
“得令!”滿寵和滿偉喜笑顏開,他們深知這是一次難得的立功機會。兩人對視一眼,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們慶幸自己沒有被留在兗州城,否則就與大功失之交臂了。
“我和大都督各自統領麾下的所有人馬,立即拔營起寨,後撤十裏,然後西行至山穀處,設下埋伏。”曹宇的話語如同戰鼓般激勵著眾將,“此戰務必重創吳軍,然後攻占青州城,不得有誤!”
“得令!”眾將抱拳應諾,領命而去。
他們紛紛走出中軍帳,各自依計行事。一時間,青州城外,魏軍營地內人喊馬嘶,一片忙碌的景象。
這座古老的城池,在夕陽的餘暉下,顯得格外莊重而寧靜。城頭的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在歡迎著凱旋的勇士們。
田英聞訊大喜,他身著戰甲,英姿颯爽,親自出城迎接。他的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喜悅與自豪,因為他知道,這次勝利不僅僅是對敵軍的挫敗,更是對蜀漢軍威的一次彰顯。
他設下盛宴,款待眾位將領,酒香四溢,歡聲笑語中,眾人暢談著戰場的英勇與智慧。
夜幕降臨,繁星點點,田英與將領們圍坐在篝火旁,靜候著丞相諸葛亮的中軍和馬岱的後軍的到來。他們心中充滿了期待,因為諸葛亮的到來,意味著新的戰略部署和更大的勝利在前方等待著他們。
終於,在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諸葛亮的中軍和馬岱的後軍相繼抵達了房子城。他們在城外安營紮寨,燈火通明,與房子城遙相唿應,形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諸葛亮,這位被譽為“臥龍”的智者,身著一襲素衣,麵容慈祥而威嚴,他緩緩步入城內鍾會的府衙,召開了一次重要的軍事會議。
會議室內,燭火搖曳,氣氛凝重而莊嚴。諸葛亮環視著在場的每一位將領,他的目光深邃而銳利,仿佛能洞察每個人的內心。
他首先表揚了田英在此次戰鬥中的謀略與勇氣,稱讚他能夠審時度勢,以智取勝。他的話語如同春風拂麵,讓田英等前軍眾將倍感鼓舞,他們紛紛表示要再接再勵,再創輝煌。
諸葛亮微笑著點了點頭,他深知這些將領的英勇與忠誠。他正色道:“此次的軍功先記著,待我們攻取冀州治所信都城後,再一起上報給漢主劉禪,統一論功行賞。我們要做到賞罰分明,讓每一位將士的付出都能得到應有的迴報。”
眾將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們知道,在諸葛亮的領導下,蜀漢的軍隊將無往不勝。
會議結束後,大軍休整數日,養精蓄銳,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幾日後,在田英的率領下,前軍浩浩蕩蕩地向高邑城進發。他們踏著秋風,迎著朝陽,士氣高昂,戰意盎然。
而此時的合肥新城內,卻是另一番景象。
大都督司馬懿高坐主位,他的麵容冷峻而嚴肅,身旁是刺史程喜、冠軍將軍文欽、司馬昭、陳泰、曹馥和呂翻等將領。他們齊聚一堂,共同商討著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大戰。
司馬懿掃視著眾將,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按照陛下新年時製定的戰略,由本都督率二十萬人馬與徐州守將田豫將軍統領的十萬人馬以及程刺史統領的十萬兵馬一起,負責保衛徐州城,並阻止建鄴城的吳軍北上支援青州城的吳軍。”
他的話語如同驚雷般在會議室內迴蕩,讓眾將心中一震。他們深知,這場戰爭的勝負,不僅關係到兩國的領土完整,更關係到兩國的國運興衰。
司馬懿繼續說道:“而燕王曹宇統領二十萬人馬與兗州城的守將文聘和前將軍滿寵率領的十萬兵馬一起,負責攻取青州城。”
“探馬來報,東吳孫權此次派陸遜和諸葛瑾統領五十餘萬大軍來攻取徐州城,而青州城朱桓有二十萬兵馬,朱然有十萬兵馬,合計三十萬兵馬。既要守住徐州城,又要攻取青州城,我們兵力不夠,陛下這是給我們出了個難題啊!”
眾將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深知,這場戰爭的難度之大,超乎想象。然而,他們更知道,作為魏國的將領,他們必須迎難而上,為國家的安寧和百姓的福祉而戰。
司馬懿沉吟片刻後,他的目光變得堅定而果敢。他沉聲道:“我思慮再三,決定將我的二十萬兵馬一分為二。呂翻將軍聽令!”
“末將在!”呂翻拱手出列,聲音鏗鏘有力。
“你統領十萬人馬,從合肥新城押運部分糧草前去增援徐州城。徐州城內田豫將軍善於防守,還有副將郭統和龐徽協助守城。你到達徐州城後,與田將軍及郭統、龐徽每人負責一個城門,注意調動城內青壯年百姓協助守城。”
“城頭多準備滾石和檑木,糧食一定要集中到一起,按照人口限量統一發放。隻要城內不缺糧,徐州城城高牆厚,吳軍五十萬人馬休想攻破你們二十萬人馬堅守的城池。”
司馬懿的話語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眾將的心田。他們深知,這位大都督的智謀與勇氣,是他們戰勝敵人的關鍵。
“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司馬懿的聲音突然變得低沉而嚴肅,“小心吳軍偷襲城門。你們押運糧草進城後,下令用巨石石塊堵死四個城門。除非吳軍撤軍走後,才可搬開城門的石塊。如此,斷絕吳軍偷襲城門的念頭。徐州無憂矣!”
“得令!我一定轉告田豫將軍,嚴格按照大都督的指示行事!”呂翻抱拳應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與信心。
“程刺史和副將曹馥統領十萬兵馬鎮守合肥新城,”司馬懿繼續說道,“你們也要小心提防吳軍偷襲此城。待我們走後,你們就下令合肥新城進入戰時警備狀態,關閉城門,任何人不準進出,以保合肥新城不失!”
“謹遵大都督將令!”程刺史和曹將軍拱手應道,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堅毅與決心。
“我率領文欽將軍、陳泰將軍和司馬昭統領十萬兵馬北上支援燕王曹宇,”司馬懿的話語如同戰鼓般激勵著眾將,“此戰我軍務必要攻占青州城。可能無瑕顧及徐州城和合肥新城,你們都好自為之,堅守城池,不得有誤!”
眾將紛紛抱拳應諾,齊聲答應。他們知道,這場戰爭的勝利,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與付出。
會後,眾將依計行事,呂翻率領十萬兵馬,押運著糧車,浩浩蕩蕩直奔徐州城而去。而司馬懿和文欽將軍、陳泰將軍及司馬昭統領十萬兵馬緊急北上,向青州城全速進發。
在青州城的北門外十裏處,燕王曹宇與並州刺史胡遵、曹爽、夏侯玄、夏侯衡、曹範、龐會統領的二十萬大軍已經安營紮寨。他們嚴陣以待,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
而兗州刺史文聘和其子文健統領的十萬兵馬則鎮守兗州城,前將軍滿寵和其子滿偉從兗州各郡縣中招募了十萬兵馬,已經操練成熟,滿寵親自統領,浩浩蕩蕩來到青州西城門外十裏處安營紮寨,並已經派人與燕王曹宇取得了聯係。
得知司馬懿的十萬大軍抵達青州南城門外十裏處安營紮寨的消息後,燕王曹宇與前將軍滿寵滿心歡喜。他們知道,有了司馬懿的助陣,此戰勝算更大。
燕王曹宇立即召集眾將在他的中軍帳召開軍事會議,商議破敵之策。議事廳內,燭火搖曳,氣氛緊張而凝重。
曹宇坐於主位,身旁是大都督司馬懿,其子司馬昭,冠軍將軍文欽和副將陳泰,並州刺史胡遵,大將軍曹爽,前將軍滿寵和夏侯玄、夏侯衡、曹範、龐會、滿偉等將。他們齊聚一堂,共同商討著如何攻破青州城這座堅不可摧的堡壘。
曹宇掃視一遍全場後,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諸位,如今我大軍四十萬人馬齊聚青州城下,而城內隻有朱恆的二十萬人馬和朱然的十萬兵馬,合計三十萬兵馬。如果強攻此城,青州城城池堅固,難以得手。諸位有何良策破敵?”
眾將聞言,麵麵相覷,低頭沉吟不語。他們深知,這場戰爭的難度之大,超乎想象。然而,他們更知道,作為魏國的將領,他們必須迎難而上,為國家的安寧和百姓的福祉而戰。
就在這時,司馬懿緩緩開口了。他的聲音如同春風拂麵,讓眾將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正色道:“殿下,我們兩軍實力相差不大,強攻的確不是上策。我們可以拋磚引玉之計對付吳軍。”
曹宇一聽來了興致,他忙道:“大都督,如何拋磚引玉?”
司馬懿微微一笑,他的目光變得深邃而銳利。
“兗州和青州之間有一個山穀,殿下和我麾下的三十萬兵馬分別從北門和南門撤軍,後退十裏地後,才轉向西麵,在此山穀中埋伏。”
司馬懿頓了頓,繼續道:“而滿寵將軍率領十萬兵馬向吳軍挑戰,朱恆和朱然必定會出城應戰。我們拋出十萬兵馬的磚,引誘朱恆二十萬人馬的玉來到山穀。我們隻要殲滅這二十萬兵馬,何愁青州城不下?”
眾將聞言,紛紛點頭稱讚。他們深知,這位大都督的智謀與勇氣,是他們戰勝敵人的關鍵。
曹宇更是喜上眉梢,他點點頭道:“大都督此計高,真是高明。眾將聽令!”
眾人紛紛起身,抱拳道:“在!”
“令滿寵將軍和副將滿偉統領本部十萬兵馬向青州城內的吳軍挑戰,務必引誘吳軍前往山穀中。隻要吳軍大部隊到達山穀,就是大功一件!”曹宇朗聲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與期待。
“得令!”滿寵和滿偉喜笑顏開,他們深知這是一次難得的立功機會。兩人對視一眼,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們慶幸自己沒有被留在兗州城,否則就與大功失之交臂了。
“我和大都督各自統領麾下的所有人馬,立即拔營起寨,後撤十裏,然後西行至山穀處,設下埋伏。”曹宇的話語如同戰鼓般激勵著眾將,“此戰務必重創吳軍,然後攻占青州城,不得有誤!”
“得令!”眾將抱拳應諾,領命而去。
他們紛紛走出中軍帳,各自依計行事。一時間,青州城外,魏軍營地內人喊馬嘶,一片忙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