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田英獻計
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 作者:鋒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秋風蕭瑟,落葉紛飛,信都城外的原野上,一片蒼茫。田英率領著親衛隊與一萬鷹軍,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安營紮寨,他們的營寨位於信都城外三裏處,宛如一頭沉睡的雄獅,靜靜地等待著獵物的到來。
陽光斜灑在營寨的旗幟上,旗幟隨風飄揚,獵獵作響。田英身著銀色盔甲,目光如炬,他站在營寨的高處,眺望著遠方,仿佛在期待著什麽。幾個時辰後,遠處的地平線上塵土飛揚,一支龐大的軍隊在塵土中若隱若現。
這支軍隊正是丞相諸葛亮率領的中軍,以及馬岱率領的後軍。他們的到來,為這片寧靜的原野增添了幾分肅殺之氣。隨著軍隊的逐漸靠近,田英的臉上露出了喜色。他立即下令,讓士兵們做好迎接的準備。
不久,丞相諸葛亮與馬岱等人率領的軍隊抵達了田英的營寨。田英的六位將領也押解著俘獲的魏軍將士,浩浩蕩蕩地跟了過來。他們的到來,讓田英的營寨更加熱鬧起來。
諸葛亮一身儒雅裝扮,手持羽扇,眉宇間透露著睿智與沉穩。他步入營寨後,立即召集眾將在中軍帳內商議破城之策。中軍帳內,燭火搖曳,氣氛凝重而莊嚴。
諸葛亮端坐於主位,他的目光如炬,掃視著眾將。眾將則侍立於兩側,他們一個個精神抖擻,仿佛隨時準備衝鋒陷陣。
諸葛亮開口道:“此戰我軍大勝,第一路人馬生擒了幽州刺史杜恕和謀士辛敞,第二路人馬生擒了冀州刺史毋丘儉和謀士程武,第三路人馬生擒了郭正和張統兩位將領。如今,沛王曹林隻帶著親衛隊逃至信都城內。諸位有何良策破敵?”
探馬首領馬忠聞言,立即拱手道:“丞相,據我麾下的人偵察,信都城的守將是華表,他是華歆之子。城內有五萬老弱殘兵,不足為慮。”
馬忠的話音剛落,眾將心中大喜,他們紛紛抱拳請命,願意率軍強攻信都城。
然而,田英卻拱手道:“丞相,如果強攻此城,沛王曹林必定不甘心束手就擒,定會負隅頑抗。雖說敵寡我眾,攻陷此城不難,但難免我軍會有損傷。如果能兵不血刃,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啊。”
諸葛亮聞言,微微頷首,他望著田英道:“雲德,你有何良策?不妨說來聽聽。”
田英微笑著,他的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他緩緩說道:“丞相,我們可以故伎重演,將勸降信射入城內,瓦解其軍心。然後派人在城下喊話,願意與沛王曹林和談。如果曹林不同意談判,我們可以用投石車和井闌射殺城頭士卒,迫使其同意和談。”
“曹林同意談判後,我們派出精銳士卒,假扮成和談的使者進城。在進城的瞬間,迅速控製城門和吊橋,然後大軍一擁而入。曹林見大勢已去,必定會主動向我們投降。”
田英的話音剛落,眾將立刻議論紛紛。
諸葛亮微笑著點點頭,他讚賞地看著田英道:“雲德此計甚妙,諸位以為如何?”
眾將紛紛點頭,表示對田英的計策十分讚同。
諸葛亮見狀,大喜過望。他當即點將道:“魏延和馬岱聽令!”
兩人聞言,立即出列拱手道:“末將在!”
諸葛亮朗聲道:“令你二人假扮成使者,分別率領麾下的幾十位精兵。魏延負責攻取西城門,馬岱負責攻取吊橋處。一旦得手後,保持城門和吊橋通暢。其餘將士在田大將軍率領下,趁機殺入城內,逼迫曹林等人投降。”
“得令!”魏延和馬岱大聲應道,他們的臉上充滿了堅毅與決心。
諸葛亮接著沉聲道:“此戰不可放走一兵一卒,以免走漏消息,讓燕王曹宇和大都督司馬懿有了防備。因此,關索、彭軒、宋淩和盧涵四將率領本部兵馬,包圍東南西北四個城門。一旦吊橋放下,城門打開,你們率領麾下兵馬殺入,控製四個城門,不可放走一兵一卒,不得有誤!”
“得令!”關索等四將紛紛抱拳,大聲應道。他們的聲音在帳內迴蕩,充滿了堅定與豪情。
諸葛亮轉頭望向魏延、薑維和趙廣道:“至於投降信的獲得,還是交給魏延和薑維來負責。你二人經驗豐富,按照之前的方法去做即可。書信射入城內,還是交給趙廣負責。”
“得令!”魏延等三將異口同聲地應道。他們的臉上充滿了自信與堅毅。
諸葛亮大聲道:“各位在散會後抓緊時間準備,此戰務必計劃周密,許勝不許敗!”
“得令!”眾將紛紛抱拳應諾,他們辭別丞相後,各自去準備。營寨內,一時間忙碌起來。士兵們忙著磨刀霍霍,準備即將到來的大戰。
魏延和薑維則故技重施,他們很快從投降的魏軍將士們那裏拿到了厚厚的幾疊書信。這些書信都是魏軍士卒寫給親人或朋友的,裏麵充滿了對親人或朋友的思念與擔憂。
魏延和薑維將這些書信交給趙廣後,趙廣立即令神箭軍的弓箭手們將綁有勸降書信的箭矢射入城頭。
城內的魏軍士卒撿到書信後,紛紛拆開觀看。他們看著書信中熟悉的字跡和親人的話語,心中既為城外投降或被俘的親人或朋友擔心,又為城內所有人的性命而擔憂。
城外有諸葛亮的三十餘萬大軍,而城內僅有五萬老弱殘兵。兵力相差如此懸殊,要想守住城池,可謂毫無勝算。
大部分士卒都沒有信心,他們紛紛交頭接耳地私下議論起來。很多人已經有了開城投降的想法。這些議論很快傳到了守將華表的耳中。他拿著勸降信去找沛王曹林商議對策。
曹林坐在昏暗的房間內,眉頭緊鎖。
他聽著華表的匯報,長歎一聲道:“諸葛亮又來這一招,我軍士氣本就低落,如此一來,恐怕有人會偷偷摸摸地開城投降啊。”
華表聞言,頷首示意道:“殿下所慮甚是,這可如何是好?”
曹林沉吟片刻後,忙道:“事已至此,你趕緊派心腹將領鎮守四個城門,以防士卒嘩變後開城投降。”
華表聞言,當即抱拳領命而去。他迅速安排自己最得力的四位心腹校尉鎮守四個城門。這些校尉都是他的心腹之人,對曹林忠心耿耿。他們領命後,立即趕往各自的城門鎮守。
華表剛欲離開城頭,突然城下傳來了魏延的聲音。
他站在城下,高聲喊道:“城上的魏軍聽著,信都城已經被我三十餘萬漢軍包圍了。我家丞相有好生之德,不願再行殺戮。我軍願派使者與你們談判,不知你們意下如何?如果不願意和談,我軍就要強攻城池了,到時殺入城內,雞犬不留!”
華表聞言,急忙探頭朝城下望去。他不認識魏延,但看其裝束和打扮,定是漢軍的一位將軍。
於是,他衝魏延大聲喊道:“這位將軍,是否和談,我要稟報沛王,請容我等商議後給你答複。”
魏延見城頭答話的人也是將領的模樣,於是高聲道:“好,我就給你一天時間,明日此時給我答複,如何?”
華表聞言,點頭道:“好,一言為定,明日此時咱們再來會麵。”說罷,他急匆匆地離開城頭,去找沛王商議此事。
陽光斜灑在營寨的旗幟上,旗幟隨風飄揚,獵獵作響。田英身著銀色盔甲,目光如炬,他站在營寨的高處,眺望著遠方,仿佛在期待著什麽。幾個時辰後,遠處的地平線上塵土飛揚,一支龐大的軍隊在塵土中若隱若現。
這支軍隊正是丞相諸葛亮率領的中軍,以及馬岱率領的後軍。他們的到來,為這片寧靜的原野增添了幾分肅殺之氣。隨著軍隊的逐漸靠近,田英的臉上露出了喜色。他立即下令,讓士兵們做好迎接的準備。
不久,丞相諸葛亮與馬岱等人率領的軍隊抵達了田英的營寨。田英的六位將領也押解著俘獲的魏軍將士,浩浩蕩蕩地跟了過來。他們的到來,讓田英的營寨更加熱鬧起來。
諸葛亮一身儒雅裝扮,手持羽扇,眉宇間透露著睿智與沉穩。他步入營寨後,立即召集眾將在中軍帳內商議破城之策。中軍帳內,燭火搖曳,氣氛凝重而莊嚴。
諸葛亮端坐於主位,他的目光如炬,掃視著眾將。眾將則侍立於兩側,他們一個個精神抖擻,仿佛隨時準備衝鋒陷陣。
諸葛亮開口道:“此戰我軍大勝,第一路人馬生擒了幽州刺史杜恕和謀士辛敞,第二路人馬生擒了冀州刺史毋丘儉和謀士程武,第三路人馬生擒了郭正和張統兩位將領。如今,沛王曹林隻帶著親衛隊逃至信都城內。諸位有何良策破敵?”
探馬首領馬忠聞言,立即拱手道:“丞相,據我麾下的人偵察,信都城的守將是華表,他是華歆之子。城內有五萬老弱殘兵,不足為慮。”
馬忠的話音剛落,眾將心中大喜,他們紛紛抱拳請命,願意率軍強攻信都城。
然而,田英卻拱手道:“丞相,如果強攻此城,沛王曹林必定不甘心束手就擒,定會負隅頑抗。雖說敵寡我眾,攻陷此城不難,但難免我軍會有損傷。如果能兵不血刃,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啊。”
諸葛亮聞言,微微頷首,他望著田英道:“雲德,你有何良策?不妨說來聽聽。”
田英微笑著,他的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他緩緩說道:“丞相,我們可以故伎重演,將勸降信射入城內,瓦解其軍心。然後派人在城下喊話,願意與沛王曹林和談。如果曹林不同意談判,我們可以用投石車和井闌射殺城頭士卒,迫使其同意和談。”
“曹林同意談判後,我們派出精銳士卒,假扮成和談的使者進城。在進城的瞬間,迅速控製城門和吊橋,然後大軍一擁而入。曹林見大勢已去,必定會主動向我們投降。”
田英的話音剛落,眾將立刻議論紛紛。
諸葛亮微笑著點點頭,他讚賞地看著田英道:“雲德此計甚妙,諸位以為如何?”
眾將紛紛點頭,表示對田英的計策十分讚同。
諸葛亮見狀,大喜過望。他當即點將道:“魏延和馬岱聽令!”
兩人聞言,立即出列拱手道:“末將在!”
諸葛亮朗聲道:“令你二人假扮成使者,分別率領麾下的幾十位精兵。魏延負責攻取西城門,馬岱負責攻取吊橋處。一旦得手後,保持城門和吊橋通暢。其餘將士在田大將軍率領下,趁機殺入城內,逼迫曹林等人投降。”
“得令!”魏延和馬岱大聲應道,他們的臉上充滿了堅毅與決心。
諸葛亮接著沉聲道:“此戰不可放走一兵一卒,以免走漏消息,讓燕王曹宇和大都督司馬懿有了防備。因此,關索、彭軒、宋淩和盧涵四將率領本部兵馬,包圍東南西北四個城門。一旦吊橋放下,城門打開,你們率領麾下兵馬殺入,控製四個城門,不可放走一兵一卒,不得有誤!”
“得令!”關索等四將紛紛抱拳,大聲應道。他們的聲音在帳內迴蕩,充滿了堅定與豪情。
諸葛亮轉頭望向魏延、薑維和趙廣道:“至於投降信的獲得,還是交給魏延和薑維來負責。你二人經驗豐富,按照之前的方法去做即可。書信射入城內,還是交給趙廣負責。”
“得令!”魏延等三將異口同聲地應道。他們的臉上充滿了自信與堅毅。
諸葛亮大聲道:“各位在散會後抓緊時間準備,此戰務必計劃周密,許勝不許敗!”
“得令!”眾將紛紛抱拳應諾,他們辭別丞相後,各自去準備。營寨內,一時間忙碌起來。士兵們忙著磨刀霍霍,準備即將到來的大戰。
魏延和薑維則故技重施,他們很快從投降的魏軍將士們那裏拿到了厚厚的幾疊書信。這些書信都是魏軍士卒寫給親人或朋友的,裏麵充滿了對親人或朋友的思念與擔憂。
魏延和薑維將這些書信交給趙廣後,趙廣立即令神箭軍的弓箭手們將綁有勸降書信的箭矢射入城頭。
城內的魏軍士卒撿到書信後,紛紛拆開觀看。他們看著書信中熟悉的字跡和親人的話語,心中既為城外投降或被俘的親人或朋友擔心,又為城內所有人的性命而擔憂。
城外有諸葛亮的三十餘萬大軍,而城內僅有五萬老弱殘兵。兵力相差如此懸殊,要想守住城池,可謂毫無勝算。
大部分士卒都沒有信心,他們紛紛交頭接耳地私下議論起來。很多人已經有了開城投降的想法。這些議論很快傳到了守將華表的耳中。他拿著勸降信去找沛王曹林商議對策。
曹林坐在昏暗的房間內,眉頭緊鎖。
他聽著華表的匯報,長歎一聲道:“諸葛亮又來這一招,我軍士氣本就低落,如此一來,恐怕有人會偷偷摸摸地開城投降啊。”
華表聞言,頷首示意道:“殿下所慮甚是,這可如何是好?”
曹林沉吟片刻後,忙道:“事已至此,你趕緊派心腹將領鎮守四個城門,以防士卒嘩變後開城投降。”
華表聞言,當即抱拳領命而去。他迅速安排自己最得力的四位心腹校尉鎮守四個城門。這些校尉都是他的心腹之人,對曹林忠心耿耿。他們領命後,立即趕往各自的城門鎮守。
華表剛欲離開城頭,突然城下傳來了魏延的聲音。
他站在城下,高聲喊道:“城上的魏軍聽著,信都城已經被我三十餘萬漢軍包圍了。我家丞相有好生之德,不願再行殺戮。我軍願派使者與你們談判,不知你們意下如何?如果不願意和談,我軍就要強攻城池了,到時殺入城內,雞犬不留!”
華表聞言,急忙探頭朝城下望去。他不認識魏延,但看其裝束和打扮,定是漢軍的一位將軍。
於是,他衝魏延大聲喊道:“這位將軍,是否和談,我要稟報沛王,請容我等商議後給你答複。”
魏延見城頭答話的人也是將領的模樣,於是高聲道:“好,我就給你一天時間,明日此時給我答複,如何?”
華表聞言,點頭道:“好,一言為定,明日此時咱們再來會麵。”說罷,他急匆匆地離開城頭,去找沛王商議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