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如願以償
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 作者:鋒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吳聯軍在曆經一番浴血奮戰後,終於攻破了夏侯衡、滿偉、陳泰和文健四位將領留下的四萬斷後人馬所築起的鋼鐵防線,如同狂風掃落葉般,向著城內守將文聘的府邸洶湧而去。
文聘的府邸,這座曾經象征著魏軍榮耀與堅韌的堡壘,此刻卻籠罩在一片緊張而有序的氛圍之中。
文聘,這位智勇雙全的將領,正指揮著魏軍將士,通過府邸內隱秘的地道,有條不紊地向城外撤退。
地道中,昏暗的燈光搖曳,映照出一張張堅毅的臉龐,他們心中雖滿是悲壯,卻仍保持著不屈的意誌。
與此同時,燕王曹宇、大都督司馬懿和前將軍滿寵,這三位曹魏的棟梁之材,早已率領著麾下的部分將士,通過同一條地道,悄然撤離至城外,他們如同夜色中的幽靈,向著距離稟丘城最近的句陽城疾馳而去,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憂慮與期許。
隨著夏侯衡、滿偉、陳泰和文健四位將領,帶領著麾下那些疲憊不堪、傷痕累累的殘兵敗將,踉蹌著來到地道口。
文聘的眼中閃過一絲焦急與不舍,他深知,自己必須承擔起斷後的重任,為同伴們的撤離爭取寶貴的時間。
“四位將軍,趕緊從地道向城外撤退!”文聘的聲音在地道的迴響中顯得格外堅定,“燕王、大都督和前將軍等人已經先行撤離,朝句陽城去了,你們趕緊追隨過去,我來斷後。”
四將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們深知,這份情誼比生命更加珍貴。他們感激地向文聘抱拳致敬,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文將軍,您也要小心,漢吳聯軍人多勢眾,我們斷後的人馬堅持不了多久,您也要趕緊撤離才是。”
文聘用力地點了點頭,揮手示意四路人馬迅速進入地道,向著城外那未知的天地撤去。地道內,腳步聲、喘息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悲壯的離歌。
當漢吳聯軍的人馬終於踏入文聘的府邸時,迎接他們的卻是一片死寂。府內早已人去樓空,隻剩下空蕩蕩的房屋和冷清的庭院。
聯軍將士們四處搜尋,終於發現了地道的入口,然而,那入口卻已被文聘派人用石塊牢牢封死,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著魏軍的頑強與不屈。
諸葛亮、陸遜、諸葛瑾等人得知燕王曹宇、大都督司馬懿、前將軍滿寵和守將文聘都已經率領殘兵敗將從地道逃出城後,立即下令所有兵馬抓緊時間消滅城內殘餘的魏軍,以占領整個稟丘城。
他們深知,這一刻的勝利隻是暫時的,真正的較量還在後頭。
幾個時辰後,城內那些負隅頑抗的殘餘魏軍被全部剿滅,漢吳聯軍的旗幟在稟丘城的城頭上高高飄揚,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著他們的勝利。
諸葛亮、諸葛瑾和陸遜三人親自率領親衛隊進入城內街道,他們貼出安民告示,撫慰城內百姓,承諾三年內免除賦稅,三年後賦稅減半。這些舉措如同春雨般滋潤著百姓的心田,讓他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那一刻,整個稟丘城都沉浸在一片歡騰之中,百姓們紛紛走出家門,歡唿雀躍,載歌載舞,向漢吳首領表達著感激之情。
百姓們安定下來後,諸葛亮、諸葛瑾和陸遜三人立即召集眾將在文聘的府邸召開了會議,商議追擊曹魏殘兵敗將的具體方案。
議事廳內,燭火搖曳,氣氛凝重而緊張,每個人都深知這場會議的重要性。
諸葛亮和諸葛瑾兩兄弟並排而坐,他們的麵容嚴肅而堅定,仿佛在思考著未來的大局。
諸葛瑾的旁邊坐著大都督陸遜,他的目光深邃而銳利,仿佛能洞察一切。
其餘的將領包括車騎將軍薑維、衛將軍全琮及副將諸葛恪、甘瑰、周邵、魯淑、建安郡太守呂據、蘄春郡太守潘平、豫章郡太守陳修以及廬陵郡太守呂霸等人侍立兩側,他們神情專注,等待著丞相的指示。
諸葛亮請兄長諸葛瑾先發言,諸葛瑾也請二弟諸葛亮先發言。兄弟兩人客套一番後,最後還是由丞相諸葛亮先開口打破了沉默。
“諸位,此戰我們漢吳聯手,重創曹魏大軍。”諸葛亮環視一眼全場後,微笑著道,“探馬來報,曹宇、司馬懿、滿寵和文聘等將領率領殘兵敗將從地道中逃亡到城外,正全速向句陽城疾奔而去。諸位將軍有何良策破敵?”
眾將聞言,紛紛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他們心中都明白,這場追擊戰不僅關乎著漢吳聯軍的榮耀,更關乎著整個天下的局勢。
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在會議室中響起:“諸葛丞相,我有一言不吐不快,事關吳漢聯手共同抗敵,不知說出來是否妥當?”眾人定睛一看,原來是大都督陸遜。
“大都督有話請盡管講來,我們群策群力,共同對付曹魏,有什麽話但講無妨,無須顧慮太多。”諸葛亮輕輕搖了搖羽扇,笑道。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陸遜的信任與期待。
陸遜正色道:“目前吳漢聯軍已經攻克了兗州的治所稟丘城,當下之急,我認為應該兵分兩路,一路駐守稟丘城,防備兗州其他郡縣的魏軍反撲;另一路乘勝追擊,消滅曹魏敗軍的殘餘兵力。孔明先生以為如何?”
眾將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深知,陸遜的提議既穩妥又富有遠見,是當下最明智的選擇。
諸葛亮略作沉吟道:“大都督所言在理。大都督以為這兩路兵馬該如何安排呢?”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仿佛在思考著更深層次的戰略部署。
俗話說:聽話聽音,鑼鼓聽聲。陸遜一開口,諸葛亮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陸遜依仗著東吳目前在兗州兵多將廣,欲趁機占領整個兗州。
諸葛亮雖然心中明白這一點,但他卻並沒有表現出來。他深知,目前漢吳兩國必須聯手抗魏,一起攻入許都城內,逼迫魏主曹睿俯首稱臣。待曹魏覆滅後,諸葛亮自然會全力對付東吳。此時可不能因為一時的利益之爭而反目成仇。
於是,諸葛亮主動將“皮球”踢給了陸遜,看他如何應對。他微笑著看著陸遜,等待著他的迴答。
陸遜自然不願意接這個“皮球”。他深知,這個提議一旦實施,東吳必將占據更多的地盤和利益。然而,他也明白,諸葛亮並非等閑之輩,不會輕易讓步,萬一他當眾拒絕自己的提議,自己不好下台。
於是,他將“皮球”又踢給了諸葛瑾,由他來當這個“惡人”。畢竟,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親兄長,諸葛亮應該不會當眾駁他的麵子。
陸遜轉頭望向大將軍諸葛瑾,笑道:“大將軍,你怎麽看呢?”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調侃和期待。
諸葛瑾自然明白陸遜的意思。他心中暗自苦笑,看來這個“惡人”隻能自己來當了。誰讓自己是大漢丞相的大哥呢?
於是,他眉頭緊鎖,轉頭對二弟諸葛亮道:“孔明,為兄認為,可留下豫章郡太守陳修和廬陵郡太守呂霸統領麾下的十萬人馬為一路,鎮守稟丘城,以防備兗州其他郡縣的魏軍反撲。”
“另一路由漢吳聯軍的三十萬兵馬組成,首領還是由丞相和大將軍組成,尾隨曹宇和司馬懿的敗軍而去,全速追趕,務必將曹魏的殘兵敗將消滅殆盡為止。不知丞相以為如何?”
諸葛瑾的話語中帶著一絲無奈和堅定。他深知,這個提議雖然對東吳有利,但也是為了大局著想。他期待著二弟諸葛亮的迴答。
眾將的目光瞬間集中到諸葛亮身上,現場安靜得連一根繡花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到。他們都在等待著諸葛亮的迴答,這個迴答將決定他們未來的命運和走向。
諸葛亮笑了笑,故意道:“諸位將軍以為如何?”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調侃和試探。他深知,這個方案明顯對東吳有利,但他卻並沒有直接表態,而是將問題拋給了眾將。
此方案明顯對東吳有利,東吳的將領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心中暗自高興,終於有機會趁機擴大地盤和勢力了。
而車騎將軍薑維則不置可否地沉默著,他的眼神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仿佛在思考著更深層次的問題。
諸葛亮見狀,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他明白,這個方案雖然對東吳有利,但也是為了大局著想。他不能因為一時的利益之爭而破壞了漢吳兩國的聯盟。
於是,他順坡下驢道:“既然諸位將軍對大將軍的策略都沒有異議,本相也同意此方案。事不宜遲,我們馬上依計行事,盡快出城追擊吧!”
大將軍諸葛瑾與大都督陸遜相視一笑,暗道:終於如願以償,完成了吳主孫權交給的任務,可以放心派人迴建業城向吳主孫權交差了。他們的笑容中,既有對勝利的喜悅,也有對未來的期許。
東吳眾將聞言大喜,紛紛拱手告辭而去。他們心中充滿了鬥誌與激情,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在前方閃耀。
除了豫章郡太守陳修和廬陵郡太守呂霸統領麾下的十萬人馬鎮守稟丘城外,其餘的將領統領著麾下的兵馬緊急出城,如同脫韁的野馬,向著魏軍潰逃的句陽城方向疾奔而去。
文聘的府邸,這座曾經象征著魏軍榮耀與堅韌的堡壘,此刻卻籠罩在一片緊張而有序的氛圍之中。
文聘,這位智勇雙全的將領,正指揮著魏軍將士,通過府邸內隱秘的地道,有條不紊地向城外撤退。
地道中,昏暗的燈光搖曳,映照出一張張堅毅的臉龐,他們心中雖滿是悲壯,卻仍保持著不屈的意誌。
與此同時,燕王曹宇、大都督司馬懿和前將軍滿寵,這三位曹魏的棟梁之材,早已率領著麾下的部分將士,通過同一條地道,悄然撤離至城外,他們如同夜色中的幽靈,向著距離稟丘城最近的句陽城疾馳而去,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憂慮與期許。
隨著夏侯衡、滿偉、陳泰和文健四位將領,帶領著麾下那些疲憊不堪、傷痕累累的殘兵敗將,踉蹌著來到地道口。
文聘的眼中閃過一絲焦急與不舍,他深知,自己必須承擔起斷後的重任,為同伴們的撤離爭取寶貴的時間。
“四位將軍,趕緊從地道向城外撤退!”文聘的聲音在地道的迴響中顯得格外堅定,“燕王、大都督和前將軍等人已經先行撤離,朝句陽城去了,你們趕緊追隨過去,我來斷後。”
四將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們深知,這份情誼比生命更加珍貴。他們感激地向文聘抱拳致敬,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文將軍,您也要小心,漢吳聯軍人多勢眾,我們斷後的人馬堅持不了多久,您也要趕緊撤離才是。”
文聘用力地點了點頭,揮手示意四路人馬迅速進入地道,向著城外那未知的天地撤去。地道內,腳步聲、喘息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悲壯的離歌。
當漢吳聯軍的人馬終於踏入文聘的府邸時,迎接他們的卻是一片死寂。府內早已人去樓空,隻剩下空蕩蕩的房屋和冷清的庭院。
聯軍將士們四處搜尋,終於發現了地道的入口,然而,那入口卻已被文聘派人用石塊牢牢封死,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著魏軍的頑強與不屈。
諸葛亮、陸遜、諸葛瑾等人得知燕王曹宇、大都督司馬懿、前將軍滿寵和守將文聘都已經率領殘兵敗將從地道逃出城後,立即下令所有兵馬抓緊時間消滅城內殘餘的魏軍,以占領整個稟丘城。
他們深知,這一刻的勝利隻是暫時的,真正的較量還在後頭。
幾個時辰後,城內那些負隅頑抗的殘餘魏軍被全部剿滅,漢吳聯軍的旗幟在稟丘城的城頭上高高飄揚,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著他們的勝利。
諸葛亮、諸葛瑾和陸遜三人親自率領親衛隊進入城內街道,他們貼出安民告示,撫慰城內百姓,承諾三年內免除賦稅,三年後賦稅減半。這些舉措如同春雨般滋潤著百姓的心田,讓他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那一刻,整個稟丘城都沉浸在一片歡騰之中,百姓們紛紛走出家門,歡唿雀躍,載歌載舞,向漢吳首領表達著感激之情。
百姓們安定下來後,諸葛亮、諸葛瑾和陸遜三人立即召集眾將在文聘的府邸召開了會議,商議追擊曹魏殘兵敗將的具體方案。
議事廳內,燭火搖曳,氣氛凝重而緊張,每個人都深知這場會議的重要性。
諸葛亮和諸葛瑾兩兄弟並排而坐,他們的麵容嚴肅而堅定,仿佛在思考著未來的大局。
諸葛瑾的旁邊坐著大都督陸遜,他的目光深邃而銳利,仿佛能洞察一切。
其餘的將領包括車騎將軍薑維、衛將軍全琮及副將諸葛恪、甘瑰、周邵、魯淑、建安郡太守呂據、蘄春郡太守潘平、豫章郡太守陳修以及廬陵郡太守呂霸等人侍立兩側,他們神情專注,等待著丞相的指示。
諸葛亮請兄長諸葛瑾先發言,諸葛瑾也請二弟諸葛亮先發言。兄弟兩人客套一番後,最後還是由丞相諸葛亮先開口打破了沉默。
“諸位,此戰我們漢吳聯手,重創曹魏大軍。”諸葛亮環視一眼全場後,微笑著道,“探馬來報,曹宇、司馬懿、滿寵和文聘等將領率領殘兵敗將從地道中逃亡到城外,正全速向句陽城疾奔而去。諸位將軍有何良策破敵?”
眾將聞言,紛紛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他們心中都明白,這場追擊戰不僅關乎著漢吳聯軍的榮耀,更關乎著整個天下的局勢。
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在會議室中響起:“諸葛丞相,我有一言不吐不快,事關吳漢聯手共同抗敵,不知說出來是否妥當?”眾人定睛一看,原來是大都督陸遜。
“大都督有話請盡管講來,我們群策群力,共同對付曹魏,有什麽話但講無妨,無須顧慮太多。”諸葛亮輕輕搖了搖羽扇,笑道。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陸遜的信任與期待。
陸遜正色道:“目前吳漢聯軍已經攻克了兗州的治所稟丘城,當下之急,我認為應該兵分兩路,一路駐守稟丘城,防備兗州其他郡縣的魏軍反撲;另一路乘勝追擊,消滅曹魏敗軍的殘餘兵力。孔明先生以為如何?”
眾將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深知,陸遜的提議既穩妥又富有遠見,是當下最明智的選擇。
諸葛亮略作沉吟道:“大都督所言在理。大都督以為這兩路兵馬該如何安排呢?”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仿佛在思考著更深層次的戰略部署。
俗話說:聽話聽音,鑼鼓聽聲。陸遜一開口,諸葛亮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陸遜依仗著東吳目前在兗州兵多將廣,欲趁機占領整個兗州。
諸葛亮雖然心中明白這一點,但他卻並沒有表現出來。他深知,目前漢吳兩國必須聯手抗魏,一起攻入許都城內,逼迫魏主曹睿俯首稱臣。待曹魏覆滅後,諸葛亮自然會全力對付東吳。此時可不能因為一時的利益之爭而反目成仇。
於是,諸葛亮主動將“皮球”踢給了陸遜,看他如何應對。他微笑著看著陸遜,等待著他的迴答。
陸遜自然不願意接這個“皮球”。他深知,這個提議一旦實施,東吳必將占據更多的地盤和利益。然而,他也明白,諸葛亮並非等閑之輩,不會輕易讓步,萬一他當眾拒絕自己的提議,自己不好下台。
於是,他將“皮球”又踢給了諸葛瑾,由他來當這個“惡人”。畢竟,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親兄長,諸葛亮應該不會當眾駁他的麵子。
陸遜轉頭望向大將軍諸葛瑾,笑道:“大將軍,你怎麽看呢?”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調侃和期待。
諸葛瑾自然明白陸遜的意思。他心中暗自苦笑,看來這個“惡人”隻能自己來當了。誰讓自己是大漢丞相的大哥呢?
於是,他眉頭緊鎖,轉頭對二弟諸葛亮道:“孔明,為兄認為,可留下豫章郡太守陳修和廬陵郡太守呂霸統領麾下的十萬人馬為一路,鎮守稟丘城,以防備兗州其他郡縣的魏軍反撲。”
“另一路由漢吳聯軍的三十萬兵馬組成,首領還是由丞相和大將軍組成,尾隨曹宇和司馬懿的敗軍而去,全速追趕,務必將曹魏的殘兵敗將消滅殆盡為止。不知丞相以為如何?”
諸葛瑾的話語中帶著一絲無奈和堅定。他深知,這個提議雖然對東吳有利,但也是為了大局著想。他期待著二弟諸葛亮的迴答。
眾將的目光瞬間集中到諸葛亮身上,現場安靜得連一根繡花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到。他們都在等待著諸葛亮的迴答,這個迴答將決定他們未來的命運和走向。
諸葛亮笑了笑,故意道:“諸位將軍以為如何?”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調侃和試探。他深知,這個方案明顯對東吳有利,但他卻並沒有直接表態,而是將問題拋給了眾將。
此方案明顯對東吳有利,東吳的將領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心中暗自高興,終於有機會趁機擴大地盤和勢力了。
而車騎將軍薑維則不置可否地沉默著,他的眼神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仿佛在思考著更深層次的問題。
諸葛亮見狀,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他明白,這個方案雖然對東吳有利,但也是為了大局著想。他不能因為一時的利益之爭而破壞了漢吳兩國的聯盟。
於是,他順坡下驢道:“既然諸位將軍對大將軍的策略都沒有異議,本相也同意此方案。事不宜遲,我們馬上依計行事,盡快出城追擊吧!”
大將軍諸葛瑾與大都督陸遜相視一笑,暗道:終於如願以償,完成了吳主孫權交給的任務,可以放心派人迴建業城向吳主孫權交差了。他們的笑容中,既有對勝利的喜悅,也有對未來的期許。
東吳眾將聞言大喜,紛紛拱手告辭而去。他們心中充滿了鬥誌與激情,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在前方閃耀。
除了豫章郡太守陳修和廬陵郡太守呂霸統領麾下的十萬人馬鎮守稟丘城外,其餘的將領統領著麾下的兵馬緊急出城,如同脫韁的野馬,向著魏軍潰逃的句陽城方向疾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