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漢魏談判
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 作者:鋒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都城的四個城門,此刻被如潮水般的漢吳聯軍圍得密不透風,仿佛連一隻蒼蠅也難以飛出。
西城門外,丞相諸葛亮端坐在那輛標誌性的小四輪車中,手搖羽扇,神色從容不迫。一旁,大將軍田英身披鎧甲,威風凜凜,二人身旁,鷹軍首領關索與神箭軍首領趙廣如哼哈二將般護衛左右。
四百架投石車宛如鋼鐵巨獸,整齊劃一地排列著,其旁,石塊堆積如山,陶罐內裝滿了易燃的火油,隻待一聲令下,便將化作毀滅的火焰。
兩萬神箭軍弓箭手,個個目光如炬,箭矢已牢牢上弦,隻等那決定性的瞬間,萬箭齊發,射向城頭。而兩萬鷹軍士卒,手端手弩,瞄準城頭的魏軍,手指緊扣扳機,隻待一聲令下,便能將死亡之箭傾瀉而出。
東吳大將軍諸葛瑾與建安郡太守呂據,率領麾下十萬雄師,亦是嚴陣以待。盾牌手如銅牆鐵壁般列於前,弓箭手緊隨其後,箭矢已瞄準城頭,隻待命令下達,便將展開一場殊死搏鬥。準備攀登城頭的雲梯,也已架設完畢,靜靜等待著那決定性的一刻。
城頭的魏軍,同樣嚴陣以待,盾牌手與弓箭手層次分明,滾石檑木與箭矢堆積如山,一場大戰,似乎已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城頭的魏軍隊列突然從中間分開,露出一位將領。左邊,是冠軍將軍文欽,右邊,是副將司馬昭。而中間之人,諸葛亮一望之下,心中已然明了,此人正是曹魏大都督司馬懿。
司馬懿向身旁的文欽使了個眼色,文欽心領神會,向前幾步,探頭朝城下的諸葛亮大喊道:“諸葛丞相且慢!我家大都督有話跟您說。”
諸葛亮手搖羽扇,微微一笑,道:“眼看大戰在即,不知大都督有何話說?”他心中早已洞悉一切,知道司馬懿此來,必有求和之意。
司馬懿聞言,立即向前緊走兩步,抱拳向城下的諸葛亮道:“孔明先生,我倆是老相識了。俗話說:不打不相識。我們交戰多次,彼此知根知底,我對先生的智謀與田大將軍的戰術欽佩不已,輸得心服口服。”
“如今先生重兵圍城,許都城遲早不保。為免城破後生靈塗炭,我深知先生有好生之德,故向我主進諫,向大漢請降。我主思慮再三,提出了三個條件。如果先生答應,我主可以向大漢俯首稱臣;否則,就算城破身死,也絕不投降!”
諸葛瑾聞言,眼神微動,立即不動聲色地向身旁的副將諸葛恪使了個眼色。諸葛恪心領神會,這是父親讓他趕緊派人去通報大都督陸遜過來,聆聽大漢丞相與曹魏大都督之間的對話,以免錯過任何重要的信息。
諸葛亮抱拳迴禮道:“仲達,你我之間就不必繞彎子了。三個什麽條件,請但說無妨。我自會向我主請示。”他心中雖然早已有數,但仍想聽聽司馬懿親口說出。
司馬懿聞言,心中暗自嘀咕:諸葛亮果然老奸巨猾,居然跟我來這一套。他作為大漢丞相、漢主劉禪的相父,自有政事決斷權,何須向劉禪請示?
不過,他仍沉聲道:“孔明,我主提出的三個條件,對於您來說,可謂是一句話的事。第一個條件是:無條件釋放賈穆,並官複原職。第二個條件是:將貴妃娘娘賈雪從冷宮中釋放出來,繼續擔任貴妃一職。第三個條件是:我主及大魏朝廷的文武百官應該有相應的官職和爵位安置,我主的官職和爵位不能低於魏王才行。”
諸葛亮聞言,略作沉吟,心中早已盤算好了應對之策。他緩緩道:“仲達,你提出的三個條件,我尚需向我主匯報。一旦有了確切消息,才能答複你。”
司馬懿聞言,忙抱拳道:“既如此,我們兩軍先進入停戰談判狀態,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攻擊另一方。我們靜等孔明先生的消息。”他心中雖然焦急,但也知道此事急不得,隻能耐心等待。
諸葛亮抱拳應道:“就依仲達。等我們這邊有確切消息後,一定派人通知仲達。”他心中已有計較,知道這場談判,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司馬懿大喜過望,一揮手,身旁的軍士立即向兩側分開。司馬懿在前,副將和親衛隊在後,沿著城頭的道路下到台階,迴到了城內。他不敢耽擱,立即前往皇宮,向魏主曹睿報告談判結果。
此時,陸遜已率軍來到西城門。他見到諸葛瑾後,得知了諸葛亮與司馬懿談判的詳細經過。二人相視一笑,皆知此事已十有八九能成。
諸葛亮迴到中軍帳後,立即派人去召集漢吳聯軍的眾將過來商議對策。漢軍的中軍帳內,燈火通明,氣氛凝重。丞相諸葛亮坐在主位上,身旁是諸葛瑾、田英、陸遜、魏延、朱桓、薑維和朱然等將領。他們個個神色嚴肅,知道此刻的決策,將關係到整個戰局的走向。
諸葛亮先將今日陣前與司馬懿談判的詳情告知眾人,然後故意問道:“諸位認為,是否答應司馬懿提出的三個條件?”他心中雖有主意,但仍想聽聽眾人的意見。
陸遜首先說道:“丞相,我認為應該答應這三個條件。”他語氣堅定,顯然對此事已有深思熟慮。
“哦?為什麽?”諸葛亮追問道,他想知道陸遜的具體想法。
陸遜分析道:“漢吳聯軍與魏軍交戰多日,互有死傷。雖說如今曹魏大勢已去,國都被圍,但許都城城高牆厚,昔日曹操在此經營多年,深得民心。急切之間,難以攻下。”
“再說了,探馬來報,許都城內尚有精兵十五萬,青壯年百姓十萬協助守城。而城外尚有從稟丘城尾隨過來的十五萬人馬,以及從合肥新城尾隨過來的十二萬人馬,合計二十七萬兵馬。如果我們強攻許都城,還要時刻防備這二十幾萬魏軍從背後偷襲我軍。”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局勢的深刻洞察。
朱桓和朱然等東吳將領聞言,也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深知,唯有盡快逼迫曹魏投降,才有機會圍攻漢軍,生擒諸葛亮和田英。這是他們心中的小算盤,但此刻卻與大局不謀而合。
諸葛亮轉頭望向諸葛瑾道:“大哥,你怎麽看?”他想知道諸葛瑾的想法。
諸葛瑾正色道:“二弟,我也讚同接受這三個條件。當務之急是盡快接受魏主曹睿的請降,其他的事情都應該先放一放。”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大局的把握和對兄弟的信任。
諸葛亮又望向田英道:“田大將軍,你意下如何?”他想知道田英的看法。
田英抱拳道:“丞相,末將認為,可以答應將賈穆釋放,但不能官複原職,隻能給他一個閑職,如太傅之類的官職。至於貴妃娘娘賈雪,可以放出冷宮,但不應該繼續擔任貴妃,應該降級冊封為妃子,以示懲戒。至於第三條,我沒有意見。”他的提議既顧全了大局,又體現了對細節的考量。
諸葛亮又轉頭望向魏延和薑維,兩人相繼點頭表示讚同。他們深知,此刻的決策,將關係到整個戰局的走向,而諸葛亮的提議,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諸葛亮這才道:“諸位,此事就以田大將軍的提議為準。我書寫一封書信,立即派人送往洛陽,請我主審批。如果我主同意此方案,我們再派人去與司馬懿進一步談判。”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決策的堅定和對未來的期待。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於是,諸葛亮立即書寫一封書信,派快馬加急送往洛陽城,呈送給漢主劉禪。他們知道,這場戰爭,即將迎來一個新的轉折點。而未來的路,還很長。
西城門外,丞相諸葛亮端坐在那輛標誌性的小四輪車中,手搖羽扇,神色從容不迫。一旁,大將軍田英身披鎧甲,威風凜凜,二人身旁,鷹軍首領關索與神箭軍首領趙廣如哼哈二將般護衛左右。
四百架投石車宛如鋼鐵巨獸,整齊劃一地排列著,其旁,石塊堆積如山,陶罐內裝滿了易燃的火油,隻待一聲令下,便將化作毀滅的火焰。
兩萬神箭軍弓箭手,個個目光如炬,箭矢已牢牢上弦,隻等那決定性的瞬間,萬箭齊發,射向城頭。而兩萬鷹軍士卒,手端手弩,瞄準城頭的魏軍,手指緊扣扳機,隻待一聲令下,便能將死亡之箭傾瀉而出。
東吳大將軍諸葛瑾與建安郡太守呂據,率領麾下十萬雄師,亦是嚴陣以待。盾牌手如銅牆鐵壁般列於前,弓箭手緊隨其後,箭矢已瞄準城頭,隻待命令下達,便將展開一場殊死搏鬥。準備攀登城頭的雲梯,也已架設完畢,靜靜等待著那決定性的一刻。
城頭的魏軍,同樣嚴陣以待,盾牌手與弓箭手層次分明,滾石檑木與箭矢堆積如山,一場大戰,似乎已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城頭的魏軍隊列突然從中間分開,露出一位將領。左邊,是冠軍將軍文欽,右邊,是副將司馬昭。而中間之人,諸葛亮一望之下,心中已然明了,此人正是曹魏大都督司馬懿。
司馬懿向身旁的文欽使了個眼色,文欽心領神會,向前幾步,探頭朝城下的諸葛亮大喊道:“諸葛丞相且慢!我家大都督有話跟您說。”
諸葛亮手搖羽扇,微微一笑,道:“眼看大戰在即,不知大都督有何話說?”他心中早已洞悉一切,知道司馬懿此來,必有求和之意。
司馬懿聞言,立即向前緊走兩步,抱拳向城下的諸葛亮道:“孔明先生,我倆是老相識了。俗話說:不打不相識。我們交戰多次,彼此知根知底,我對先生的智謀與田大將軍的戰術欽佩不已,輸得心服口服。”
“如今先生重兵圍城,許都城遲早不保。為免城破後生靈塗炭,我深知先生有好生之德,故向我主進諫,向大漢請降。我主思慮再三,提出了三個條件。如果先生答應,我主可以向大漢俯首稱臣;否則,就算城破身死,也絕不投降!”
諸葛瑾聞言,眼神微動,立即不動聲色地向身旁的副將諸葛恪使了個眼色。諸葛恪心領神會,這是父親讓他趕緊派人去通報大都督陸遜過來,聆聽大漢丞相與曹魏大都督之間的對話,以免錯過任何重要的信息。
諸葛亮抱拳迴禮道:“仲達,你我之間就不必繞彎子了。三個什麽條件,請但說無妨。我自會向我主請示。”他心中雖然早已有數,但仍想聽聽司馬懿親口說出。
司馬懿聞言,心中暗自嘀咕:諸葛亮果然老奸巨猾,居然跟我來這一套。他作為大漢丞相、漢主劉禪的相父,自有政事決斷權,何須向劉禪請示?
不過,他仍沉聲道:“孔明,我主提出的三個條件,對於您來說,可謂是一句話的事。第一個條件是:無條件釋放賈穆,並官複原職。第二個條件是:將貴妃娘娘賈雪從冷宮中釋放出來,繼續擔任貴妃一職。第三個條件是:我主及大魏朝廷的文武百官應該有相應的官職和爵位安置,我主的官職和爵位不能低於魏王才行。”
諸葛亮聞言,略作沉吟,心中早已盤算好了應對之策。他緩緩道:“仲達,你提出的三個條件,我尚需向我主匯報。一旦有了確切消息,才能答複你。”
司馬懿聞言,忙抱拳道:“既如此,我們兩軍先進入停戰談判狀態,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攻擊另一方。我們靜等孔明先生的消息。”他心中雖然焦急,但也知道此事急不得,隻能耐心等待。
諸葛亮抱拳應道:“就依仲達。等我們這邊有確切消息後,一定派人通知仲達。”他心中已有計較,知道這場談判,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司馬懿大喜過望,一揮手,身旁的軍士立即向兩側分開。司馬懿在前,副將和親衛隊在後,沿著城頭的道路下到台階,迴到了城內。他不敢耽擱,立即前往皇宮,向魏主曹睿報告談判結果。
此時,陸遜已率軍來到西城門。他見到諸葛瑾後,得知了諸葛亮與司馬懿談判的詳細經過。二人相視一笑,皆知此事已十有八九能成。
諸葛亮迴到中軍帳後,立即派人去召集漢吳聯軍的眾將過來商議對策。漢軍的中軍帳內,燈火通明,氣氛凝重。丞相諸葛亮坐在主位上,身旁是諸葛瑾、田英、陸遜、魏延、朱桓、薑維和朱然等將領。他們個個神色嚴肅,知道此刻的決策,將關係到整個戰局的走向。
諸葛亮先將今日陣前與司馬懿談判的詳情告知眾人,然後故意問道:“諸位認為,是否答應司馬懿提出的三個條件?”他心中雖有主意,但仍想聽聽眾人的意見。
陸遜首先說道:“丞相,我認為應該答應這三個條件。”他語氣堅定,顯然對此事已有深思熟慮。
“哦?為什麽?”諸葛亮追問道,他想知道陸遜的具體想法。
陸遜分析道:“漢吳聯軍與魏軍交戰多日,互有死傷。雖說如今曹魏大勢已去,國都被圍,但許都城城高牆厚,昔日曹操在此經營多年,深得民心。急切之間,難以攻下。”
“再說了,探馬來報,許都城內尚有精兵十五萬,青壯年百姓十萬協助守城。而城外尚有從稟丘城尾隨過來的十五萬人馬,以及從合肥新城尾隨過來的十二萬人馬,合計二十七萬兵馬。如果我們強攻許都城,還要時刻防備這二十幾萬魏軍從背後偷襲我軍。”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局勢的深刻洞察。
朱桓和朱然等東吳將領聞言,也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深知,唯有盡快逼迫曹魏投降,才有機會圍攻漢軍,生擒諸葛亮和田英。這是他們心中的小算盤,但此刻卻與大局不謀而合。
諸葛亮轉頭望向諸葛瑾道:“大哥,你怎麽看?”他想知道諸葛瑾的想法。
諸葛瑾正色道:“二弟,我也讚同接受這三個條件。當務之急是盡快接受魏主曹睿的請降,其他的事情都應該先放一放。”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大局的把握和對兄弟的信任。
諸葛亮又望向田英道:“田大將軍,你意下如何?”他想知道田英的看法。
田英抱拳道:“丞相,末將認為,可以答應將賈穆釋放,但不能官複原職,隻能給他一個閑職,如太傅之類的官職。至於貴妃娘娘賈雪,可以放出冷宮,但不應該繼續擔任貴妃,應該降級冊封為妃子,以示懲戒。至於第三條,我沒有意見。”他的提議既顧全了大局,又體現了對細節的考量。
諸葛亮又轉頭望向魏延和薑維,兩人相繼點頭表示讚同。他們深知,此刻的決策,將關係到整個戰局的走向,而諸葛亮的提議,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諸葛亮這才道:“諸位,此事就以田大將軍的提議為準。我書寫一封書信,立即派人送往洛陽,請我主審批。如果我主同意此方案,我們再派人去與司馬懿進一步談判。”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決策的堅定和對未來的期待。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於是,諸葛亮立即書寫一封書信,派快馬加急送往洛陽城,呈送給漢主劉禪。他們知道,這場戰爭,即將迎來一個新的轉折點。而未來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