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強攻稟丘城
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 作者:鋒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56章 強攻稟丘城
次日,卯時初過,天邊剛泛起魚肚白,稟丘城下已是一片喧囂。漢魏聯軍的將領們,個個身披鎧甲,手持兵器,點起兵馬,如潮水般匯聚而來。
大都督司馬懿,一身戎裝,威嚴凜凜,率領著副將文欽、司馬昭以及陳泰,統領著十萬精兵,浩浩蕩蕩地來到了西城門下。其他各路將領也是各顯神通,率軍將另外三個城門圍了個水泄不通,鐵桶一般。
司馬懿排兵布陣,向來是極有章法,有條不紊。
此刻,兩萬弓箭手如林而立,守在柵欄之後,弓箭緊握手中,瞄準了城頭,隻等一聲令下,便要亂箭齊發,猶如烏雲壓頂。
弓箭手的後麵,是一百架投石車,巍峨聳立,宛如巨獸蟄伏。投石車旁邊,石塊堆積如山,陶罐裝滿火油,一字排開,散發著令人心悸的氣息。
攻城戰時,進攻方的投石車和井闌乃是標配,此次稟丘城外,更是準備了四百架投石車,每個城門外都整整擺放了一百架。
井闌由於太過笨重,每個城門隻配備了三個,但卻也足夠威懾敵人。司馬懿將井闌安排在城頭的箭程之外,井闌之上,站立的都是新配備的弓弩手。
這些弓弩手,手持強弩,眼神銳利,由於弓弩的射擊距離遠於普通弓箭,因此他們可以居高臨下,射殺稟丘城頭的吳軍。而吳軍的弓箭手,即便是拚盡全力,射出的箭矢也夠不著井闌上的弓弩手,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如死神般懸於頭頂。
在投石車和井闌之間,是魏軍的兩萬騎兵。司馬懿的騎兵,向來訓練有素,騎術精湛,此刻由副將文欽統領,他們整裝待發,準備待城門打開時,如狂風驟雨般疾奔而入,將吳軍殺個措手不及。
高台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擺放著諸葛連弩。諸葛連弩製作工藝複雜,此次每個城門的高台上,僅分配了五十架。操作手們都已嚴陣以待,雙手緊握弩機,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
高台的下層,前麵是兩萬盾牌手,他們左手拿著盾牌,防備城頭的箭矢如雨般落下,右手拿著大刀,寒光閃閃,隨時準備衝上城頭,與敵廝殺。
中間是兩萬弓箭手,他們早已箭矢上弦,弓如滿月,隨時準備向城頭發射致命的箭雨。後麵是兩萬手持長矛的步兵,他們列隊整齊,目光堅毅如鐵,隨時準備向城頭衝殺,誓要將這座堅城攻下。
守衛西城門的吳軍將領,是副將魯淑。他身經百戰,勇猛無比。城頭上,滾石檑木堆積如山,箭矢如林,一萬盾牌手在前,一萬弓箭手在後,均已嚴陣以待,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血戰。
還有一萬步軍,隨時準備攻擊衝上城頭的敵軍,他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滾石檑木旁邊,是兩萬青壯年百姓,他們還負責幾個燃著熊熊烈火的大鼎,鼎中的水早已沸騰,熱氣騰騰,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戰鬥將會異常殘酷,生死難料。
司馬懿站在高台的後麵,目光如炬,朝城頭的守軍喊話道:“不知對麵城頭的守將是哪位英雄?”
司馬懿雖不認識魯淑,但魯淑卻一眼就認出了司馬懿。
見是對方的統領大都督司馬懿詢問,魯淑高聲答道:“司馬大都督,我是西城門的守將魯淑,不知大都督有何見教?”
司馬懿聽聞對方是昔日東吳大都督魯肅之子魯淑,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愛才之心,欲勸降對方。
於是他笑道:“魯將軍,昔日你父親魯大都督名揚天下,為東吳立下了汗馬功勞。隻可惜天不假年,今已作古。如今三分天下變成二分天下,大漢強而東吳弱。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不若就此開城投降我大漢,也不失封官賜爵,永享榮華富貴!”
魯淑聞言,心中暗道:司馬老賊這是想勸降於我啊!我們魯家世代受主公厚恩,我豈肯中途變節而背叛主公?
於是他冷笑一聲,譏諷道:“司馬大都督,我們東吳隻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至於你說的封官賜爵,我聽說大都督投降大漢後,被冊封為車騎將軍,其他曹魏官員也是降職的多,保住原官職的少,沒有一個升職的。難道這就是曹魏君臣投降大漢的初衷嗎?”
魯淑的話,正戳中了司馬懿的痛處。司馬懿不禁臉色大變,惱怒不已地吼道:“魯淑,先別囂張!待會兒有你的好看!待我生擒你後,看我怎麽對付你!”
魯淑見激怒了司馬懿,仰天狂笑道:“司馬老賊,我尊稱你一聲司馬大都督,是看在你與我父親同輩的份上。沒成想你廉不知恥,身居田英和孔明之下,而不思反抗,反而來勸降我,簡直是癡心妄想!想生擒我?盡管放馬過來吧!”
司馬懿聞言,氣得臉色鐵青,幾乎要咬碎鋼牙。
此時,太陽已經高高升起,巳時正好來到。司馬懿衝其子司馬昭大喝一聲:“總攻開始!”司馬昭點點頭,揮舞令旗,指揮信號兵發出總攻的信號。
隻見一顆信號彈衝天而起,發出耀眼的光芒,劃破了天際。
投石車的操作手們立即操作投石車,無數的石塊像暴雨般砸向稟丘城的城頭。有些落在城牆上,發出砰的巨響,石塊碎屑四處飛濺,塵土飛揚。
有些落在城頭,砸在城頭的士卒身上,士卒們非死即傷,血流滿地,慘叫聲此起彼伏,猶如人間煉獄。
柵欄後和高台上的四萬弓箭手,早已憋得手癢癢。聽到總攻開始的號令聲後,他們紛紛鬆開弓弦,箭矢如飛蝗般飛向城頭。
有些射在盾牌手高舉的盾牌上,發出叮叮當當的金屬撞擊聲;有些透過盾牌之間的縫隙,射中了盾牌手或弓箭手、步兵,中箭的吳軍慘叫連連,慘不忍睹。
未中箭的吳軍弓箭手,在盾牌手的掩護下,朝城下柵欄後的弓箭手和高台下層的弓箭手射擊。雙方很快互射起來,箭矢如雨,交織成一張死亡的網。
城下的弓箭手利用柵欄進行掩護,並未處於劣勢。由於魏軍弓箭手人數眾多,城頭的吳軍很快陷入被動之中,形勢岌岌可危。
此時,三個井闌的弓弩手也一起發射弩箭,對城頭的吳軍形成一定的威脅。城頭的吳軍四處躲避弩箭的攻擊,亂成一團。
另外,高台上層的諸葛連弩也沒有歇著。隨著總攻的命令一下達,諸葛連弩的操作手分為三組,每組十五架,輪流發射。
一架連弩一次發射十支弩箭,弩箭如電,中箭者都被射穿,死狀慘不忍睹。剩餘五架連弩查漏補缺,如此循環往複,五十架諸葛連弩對城頭的吳軍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許多士卒為了躲避連弩的攻擊,將身體緊緊貼在城垛後麵,利用城牆來掩護自己。然而,這卻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
他冷笑一聲,衝司馬昭道:“趕緊更換石塊為陶罐,瞄準城垛後的吳軍士卒狠狠地投擲,看他們往哪兒躲?”
司馬昭點頭示意,揮舞令旗,用旗語命令投石車手趕緊更換拋擲物。在投石車手更換拋擲物為陶罐時,高台下層的弓箭手也迅速更換普通箭矢為火箭。
隨著陶罐在城垛後麵炸裂開來,火油飛濺四處,緊接著無數的火箭飛射過來。遇到火油後,瞬間燃燒起熊熊烈火,火光衝天,映紅了半邊天空。
來不及逃離的吳軍士卒,很快被大火吞沒。他們慘叫著、掙紮著,卻無濟於事。淒厲的慘叫聲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仿佛來自地獄的唿喚。
這場戰鬥,注定將是一場血與火的較量,生死與榮辱的交織。而稟丘城的命運,也將在這一戰中,被徹底改寫。
次日,卯時初過,天邊剛泛起魚肚白,稟丘城下已是一片喧囂。漢魏聯軍的將領們,個個身披鎧甲,手持兵器,點起兵馬,如潮水般匯聚而來。
大都督司馬懿,一身戎裝,威嚴凜凜,率領著副將文欽、司馬昭以及陳泰,統領著十萬精兵,浩浩蕩蕩地來到了西城門下。其他各路將領也是各顯神通,率軍將另外三個城門圍了個水泄不通,鐵桶一般。
司馬懿排兵布陣,向來是極有章法,有條不紊。
此刻,兩萬弓箭手如林而立,守在柵欄之後,弓箭緊握手中,瞄準了城頭,隻等一聲令下,便要亂箭齊發,猶如烏雲壓頂。
弓箭手的後麵,是一百架投石車,巍峨聳立,宛如巨獸蟄伏。投石車旁邊,石塊堆積如山,陶罐裝滿火油,一字排開,散發著令人心悸的氣息。
攻城戰時,進攻方的投石車和井闌乃是標配,此次稟丘城外,更是準備了四百架投石車,每個城門外都整整擺放了一百架。
井闌由於太過笨重,每個城門隻配備了三個,但卻也足夠威懾敵人。司馬懿將井闌安排在城頭的箭程之外,井闌之上,站立的都是新配備的弓弩手。
這些弓弩手,手持強弩,眼神銳利,由於弓弩的射擊距離遠於普通弓箭,因此他們可以居高臨下,射殺稟丘城頭的吳軍。而吳軍的弓箭手,即便是拚盡全力,射出的箭矢也夠不著井闌上的弓弩手,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如死神般懸於頭頂。
在投石車和井闌之間,是魏軍的兩萬騎兵。司馬懿的騎兵,向來訓練有素,騎術精湛,此刻由副將文欽統領,他們整裝待發,準備待城門打開時,如狂風驟雨般疾奔而入,將吳軍殺個措手不及。
高台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擺放著諸葛連弩。諸葛連弩製作工藝複雜,此次每個城門的高台上,僅分配了五十架。操作手們都已嚴陣以待,雙手緊握弩機,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
高台的下層,前麵是兩萬盾牌手,他們左手拿著盾牌,防備城頭的箭矢如雨般落下,右手拿著大刀,寒光閃閃,隨時準備衝上城頭,與敵廝殺。
中間是兩萬弓箭手,他們早已箭矢上弦,弓如滿月,隨時準備向城頭發射致命的箭雨。後麵是兩萬手持長矛的步兵,他們列隊整齊,目光堅毅如鐵,隨時準備向城頭衝殺,誓要將這座堅城攻下。
守衛西城門的吳軍將領,是副將魯淑。他身經百戰,勇猛無比。城頭上,滾石檑木堆積如山,箭矢如林,一萬盾牌手在前,一萬弓箭手在後,均已嚴陣以待,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血戰。
還有一萬步軍,隨時準備攻擊衝上城頭的敵軍,他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滾石檑木旁邊,是兩萬青壯年百姓,他們還負責幾個燃著熊熊烈火的大鼎,鼎中的水早已沸騰,熱氣騰騰,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戰鬥將會異常殘酷,生死難料。
司馬懿站在高台的後麵,目光如炬,朝城頭的守軍喊話道:“不知對麵城頭的守將是哪位英雄?”
司馬懿雖不認識魯淑,但魯淑卻一眼就認出了司馬懿。
見是對方的統領大都督司馬懿詢問,魯淑高聲答道:“司馬大都督,我是西城門的守將魯淑,不知大都督有何見教?”
司馬懿聽聞對方是昔日東吳大都督魯肅之子魯淑,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愛才之心,欲勸降對方。
於是他笑道:“魯將軍,昔日你父親魯大都督名揚天下,為東吳立下了汗馬功勞。隻可惜天不假年,今已作古。如今三分天下變成二分天下,大漢強而東吳弱。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不若就此開城投降我大漢,也不失封官賜爵,永享榮華富貴!”
魯淑聞言,心中暗道:司馬老賊這是想勸降於我啊!我們魯家世代受主公厚恩,我豈肯中途變節而背叛主公?
於是他冷笑一聲,譏諷道:“司馬大都督,我們東吳隻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至於你說的封官賜爵,我聽說大都督投降大漢後,被冊封為車騎將軍,其他曹魏官員也是降職的多,保住原官職的少,沒有一個升職的。難道這就是曹魏君臣投降大漢的初衷嗎?”
魯淑的話,正戳中了司馬懿的痛處。司馬懿不禁臉色大變,惱怒不已地吼道:“魯淑,先別囂張!待會兒有你的好看!待我生擒你後,看我怎麽對付你!”
魯淑見激怒了司馬懿,仰天狂笑道:“司馬老賊,我尊稱你一聲司馬大都督,是看在你與我父親同輩的份上。沒成想你廉不知恥,身居田英和孔明之下,而不思反抗,反而來勸降我,簡直是癡心妄想!想生擒我?盡管放馬過來吧!”
司馬懿聞言,氣得臉色鐵青,幾乎要咬碎鋼牙。
此時,太陽已經高高升起,巳時正好來到。司馬懿衝其子司馬昭大喝一聲:“總攻開始!”司馬昭點點頭,揮舞令旗,指揮信號兵發出總攻的信號。
隻見一顆信號彈衝天而起,發出耀眼的光芒,劃破了天際。
投石車的操作手們立即操作投石車,無數的石塊像暴雨般砸向稟丘城的城頭。有些落在城牆上,發出砰的巨響,石塊碎屑四處飛濺,塵土飛揚。
有些落在城頭,砸在城頭的士卒身上,士卒們非死即傷,血流滿地,慘叫聲此起彼伏,猶如人間煉獄。
柵欄後和高台上的四萬弓箭手,早已憋得手癢癢。聽到總攻開始的號令聲後,他們紛紛鬆開弓弦,箭矢如飛蝗般飛向城頭。
有些射在盾牌手高舉的盾牌上,發出叮叮當當的金屬撞擊聲;有些透過盾牌之間的縫隙,射中了盾牌手或弓箭手、步兵,中箭的吳軍慘叫連連,慘不忍睹。
未中箭的吳軍弓箭手,在盾牌手的掩護下,朝城下柵欄後的弓箭手和高台下層的弓箭手射擊。雙方很快互射起來,箭矢如雨,交織成一張死亡的網。
城下的弓箭手利用柵欄進行掩護,並未處於劣勢。由於魏軍弓箭手人數眾多,城頭的吳軍很快陷入被動之中,形勢岌岌可危。
此時,三個井闌的弓弩手也一起發射弩箭,對城頭的吳軍形成一定的威脅。城頭的吳軍四處躲避弩箭的攻擊,亂成一團。
另外,高台上層的諸葛連弩也沒有歇著。隨著總攻的命令一下達,諸葛連弩的操作手分為三組,每組十五架,輪流發射。
一架連弩一次發射十支弩箭,弩箭如電,中箭者都被射穿,死狀慘不忍睹。剩餘五架連弩查漏補缺,如此循環往複,五十架諸葛連弩對城頭的吳軍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許多士卒為了躲避連弩的攻擊,將身體緊緊貼在城垛後麵,利用城牆來掩護自己。然而,這卻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
他冷笑一聲,衝司馬昭道:“趕緊更換石塊為陶罐,瞄準城垛後的吳軍士卒狠狠地投擲,看他們往哪兒躲?”
司馬昭點頭示意,揮舞令旗,用旗語命令投石車手趕緊更換拋擲物。在投石車手更換拋擲物為陶罐時,高台下層的弓箭手也迅速更換普通箭矢為火箭。
隨著陶罐在城垛後麵炸裂開來,火油飛濺四處,緊接著無數的火箭飛射過來。遇到火油後,瞬間燃燒起熊熊烈火,火光衝天,映紅了半邊天空。
來不及逃離的吳軍士卒,很快被大火吞沒。他們慘叫著、掙紮著,卻無濟於事。淒厲的慘叫聲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仿佛來自地獄的唿喚。
這場戰鬥,注定將是一場血與火的較量,生死與榮辱的交織。而稟丘城的命運,也將在這一戰中,被徹底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