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登船潰逃
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 作者:鋒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58章 登船潰逃
隨著孫和一聲令下,所有人迅速收拾行裝,帶上該帶的東西,急匆匆地登上戰船。諸葛瑾這邊有八萬兵馬,戰船數量遠遠不夠,於是許多將士隻得上了從百姓處征集來的漁船。這些漁船雖然簡陋,但此刻卻成了他們逃生的希望。
副將吳奮按照公子孫和的指示,留下一隊偵騎專門負責接應大都督陸遜的人馬上船。這隊偵騎個個身手矯健,眼神銳利,他們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不敢有絲毫懈怠。
此時,孫和、吳奮、薛珝與諸葛瑾、陳修、呂霸等將領已經在樓船上把酒言歡了。樓船寬敞明亮,裝飾豪華,與外麵的戰亂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看著兩岸大好的風光,想起自己這幾日逃亡所受的苦,諸葛瑾不禁感慨萬千。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眼中閃過一絲黯然。
孫和見狀,安慰道:“大將軍,勝敗乃兵家常事,何必如此沮喪?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定能東山再起。”
諸葛瑾聞言,微微點頭,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兩人隨即談起了稟丘城的戰事,諸葛瑾將戰況一一道來,言辭中透露出對漢魏聯軍的敬畏。
聽聞漢魏聯軍兵多將廣,又利用柵欄和高台對付吳軍,孫和不禁眉頭緊鎖。他深知,臨淄城將來也可能麵臨同樣的困境。
孫和歎了口氣,轉頭望向岸邊,隻見無數的士卒正爭先恐後地衝向停靠在岸邊的漁船,紛紛登上漁船,全力劃船向臨淄的方向駛去。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疲憊和焦慮,但眼中卻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吳奮擔心漢魏聯軍很快追上來,於是吩咐樓船全速前進,直奔下遊的臨淄城而去。
隨著樓船底層傳來幾十位水手整齊劃一的號子聲,樓船如離弦的箭一般,全速向前駛去。船身在水中劃出一道道長長的漣漪,很快將無數的小漁船甩在身後,漸漸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
此時,大都督陸遜和副將諸葛恪、魯淑率領的三萬兵馬逐漸與副將甘瑰和周邵的兩萬兵馬拉開距離。他們一路疾馳,心中充滿了對逃生的渴望。當陸遜等人見到吳奮派來接應的偵騎後,臉上露出了劫後餘生的喜悅。
偵騎急忙上前稟報:“大都督,大將軍諸葛瑾的人馬已經先一步到達萊蕪城,並已經與公子孫和的人一起登上戰船撤離了。”
陸遜聞言,心中一鬆,隨即下令:“所有人立即跟隨偵騎來到淄河邊,準備登船撤離。”
眾人急忙跟隨偵騎來到淄河邊,隻見岸邊還停靠著很多漁船。陸遜急忙一聲令下,所有將士立即登上漁船,朝下遊臨淄城方向全速駛去。他們的動作迅速而有序,沒有絲毫的慌亂。
然而,這隊偵騎卻不能舍棄斷後的甘瑰和周邵等人而跟隨陸遜等人上船撤離。他們隻好原路返迴,去接應甘瑰和周邵等人。偵騎們心中充滿了焦急和擔憂,他們深知,時間就是生命,每一刻的延誤都可能帶來無法挽迴的後果。
左等右等,偵騎們終於望見了前方塵土飛揚,兩支人馬在前麵邊打邊撤,後麵的追兵無數。從旗幟和鎧甲來看,追兵就是漢魏聯軍的人馬。甘瑰和周邵兩人馬快,衝在前麵,偵騎們急忙拍馬迎上去,匆匆忙忙告知他倆實情。
兩人得知大將軍諸葛瑾和大都督陸遜等人都跟隨公子孫和的人馬登上船已經撤離了萊蕪城,心中不禁鬆了口氣。然而,他們也為自己的處境擔憂起來。兩人立即讓傳令兵去傳令,舍棄漢魏聯軍,全速向淄河岸邊奔去。
傳令兵聞言大喜,急忙向各自的隊伍疾奔而去。他們深知,這個命令關乎到所有人的生死存亡,因此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們穿梭在人群中,高聲唿喊著命令,盡量保證將命令傳達到每一個人。
吳軍將士聽聞前麵不遠處的淄河岸邊停靠著漁船,登船後就可以順流而下到達臨淄城,進入臨淄城後,才算安全。所有人聞言大喜,紛紛用力拍馬向淄河岸邊奔去。戰馬好像領悟到了什麽,撒開四蹄,全速向淄河方向奔去。
偵騎在前麵帶路,甘瑰和周邵二將緊隨其後,其餘將領都你追我趕,全速向淄河方向奔去。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逃生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
到達淄河岸邊,隻見岸邊還有很多漁船。為了避免漢魏聯軍登上漁船追趕,剩餘的一萬左右吳軍士卒按照軍令,紛紛散開登船。戰馬也都拉上漁船,很快全部的漁船都駛離岸邊,向下遊的臨淄城方向急駛而去。
待司馬懿率領四隊人馬尾隨著吳軍來到淄河岸邊時,驚奇地發現岸邊不見一艘船隻。而河中的漁船數量眾多,但都已遠離岸邊,隻能望船興歎。司馬懿心中不禁暗罵自己來晚了一步。
探馬來報:“萊蕪城城門大開,吊橋放下,顯然是一座空城。”司馬懿等人連日來持續不斷地追趕,早已精疲力竭。此時有一歇息之地,恢複體力,才是當務之急。等休整完畢,再兵發青州的臨淄城也不遲。
於是,司馬懿一聲令下,眾將士紛紛向萊蕪城進發。淄河距離萊蕪城不遠,很快便來到了萊蕪城下。司馬懿望著這座空城,心中卻充滿了謹慎。他擔心中了吳軍的空城計,遲遲不敢進城。
驃騎將軍魏延大笑道:“大都督,昔日丞相以空城計嚇退大都督,沒成想大都督現在還心有餘悸。”
司馬懿自我解嘲道:“魏將軍,俗話道:小心駛得萬年船。我們小心一點不會有錯。”
魏延不以為然道:“既然大都督如此小心,不如讓末將先行一步,進城一探虛實。如果城內沒有伏兵,末將在城頭插上我軍的軍旗,大都督自然可以放心大膽地進城。”
司馬懿微笑著點點頭,衝身旁的副將陳泰道:“陳將軍,你率麾下兵馬跟隨魏將軍一起進城。萬一有伏兵,可以相助一二。”
陳泰抱拳應諾,率領麾下兵馬緊跟在魏延的人馬後麵,兩軍相繼進城。
城內並無任何伏兵,士卒都已跟隨公子孫和等將領撤往臨淄城,隻有百姓仍然留了下來。
他們深知,無論誰占領此城,都需要百姓幫忙或幹活,一般都不會為難百姓。除非此城是攻城不克,百姓拚死守城,經過長期圍困而最終攻克的,守將一怒之下,才會為難守城的百姓。
魏延和陳泰登上城頭後,立即將吳軍的旗幟換成漢軍的旗幟。司馬懿見狀,這才徹底放心。他留下大部分士卒在城外安營紮寨,親率少部分人馬進城駐守。
城內的糧草早已被吳軍搬運上船而運走了,司馬懿隻好花金銀向百姓購買一部分,其餘的糧草由從附近各郡縣調集。所有兵馬吃飽喝足後,司馬懿立即召集眾將來議事廳商議出兵攻打青州治所臨淄城事宜。
議事廳內,燈火通明,眾將圍坐一堂。司馬懿環視眾人,緩緩開口道:“諸位將軍,臨淄城乃青州治所,城高池深,兵強馬壯。我們此次攻打,務必小心謹慎,不可輕敵。”
眾將紛紛點頭稱是,表示一定謹遵大都督之命,全力以赴攻打臨淄城。
隨著孫和一聲令下,所有人迅速收拾行裝,帶上該帶的東西,急匆匆地登上戰船。諸葛瑾這邊有八萬兵馬,戰船數量遠遠不夠,於是許多將士隻得上了從百姓處征集來的漁船。這些漁船雖然簡陋,但此刻卻成了他們逃生的希望。
副將吳奮按照公子孫和的指示,留下一隊偵騎專門負責接應大都督陸遜的人馬上船。這隊偵騎個個身手矯健,眼神銳利,他們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不敢有絲毫懈怠。
此時,孫和、吳奮、薛珝與諸葛瑾、陳修、呂霸等將領已經在樓船上把酒言歡了。樓船寬敞明亮,裝飾豪華,與外麵的戰亂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看著兩岸大好的風光,想起自己這幾日逃亡所受的苦,諸葛瑾不禁感慨萬千。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眼中閃過一絲黯然。
孫和見狀,安慰道:“大將軍,勝敗乃兵家常事,何必如此沮喪?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定能東山再起。”
諸葛瑾聞言,微微點頭,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兩人隨即談起了稟丘城的戰事,諸葛瑾將戰況一一道來,言辭中透露出對漢魏聯軍的敬畏。
聽聞漢魏聯軍兵多將廣,又利用柵欄和高台對付吳軍,孫和不禁眉頭緊鎖。他深知,臨淄城將來也可能麵臨同樣的困境。
孫和歎了口氣,轉頭望向岸邊,隻見無數的士卒正爭先恐後地衝向停靠在岸邊的漁船,紛紛登上漁船,全力劃船向臨淄的方向駛去。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疲憊和焦慮,但眼中卻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吳奮擔心漢魏聯軍很快追上來,於是吩咐樓船全速前進,直奔下遊的臨淄城而去。
隨著樓船底層傳來幾十位水手整齊劃一的號子聲,樓船如離弦的箭一般,全速向前駛去。船身在水中劃出一道道長長的漣漪,很快將無數的小漁船甩在身後,漸漸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
此時,大都督陸遜和副將諸葛恪、魯淑率領的三萬兵馬逐漸與副將甘瑰和周邵的兩萬兵馬拉開距離。他們一路疾馳,心中充滿了對逃生的渴望。當陸遜等人見到吳奮派來接應的偵騎後,臉上露出了劫後餘生的喜悅。
偵騎急忙上前稟報:“大都督,大將軍諸葛瑾的人馬已經先一步到達萊蕪城,並已經與公子孫和的人一起登上戰船撤離了。”
陸遜聞言,心中一鬆,隨即下令:“所有人立即跟隨偵騎來到淄河邊,準備登船撤離。”
眾人急忙跟隨偵騎來到淄河邊,隻見岸邊還停靠著很多漁船。陸遜急忙一聲令下,所有將士立即登上漁船,朝下遊臨淄城方向全速駛去。他們的動作迅速而有序,沒有絲毫的慌亂。
然而,這隊偵騎卻不能舍棄斷後的甘瑰和周邵等人而跟隨陸遜等人上船撤離。他們隻好原路返迴,去接應甘瑰和周邵等人。偵騎們心中充滿了焦急和擔憂,他們深知,時間就是生命,每一刻的延誤都可能帶來無法挽迴的後果。
左等右等,偵騎們終於望見了前方塵土飛揚,兩支人馬在前麵邊打邊撤,後麵的追兵無數。從旗幟和鎧甲來看,追兵就是漢魏聯軍的人馬。甘瑰和周邵兩人馬快,衝在前麵,偵騎們急忙拍馬迎上去,匆匆忙忙告知他倆實情。
兩人得知大將軍諸葛瑾和大都督陸遜等人都跟隨公子孫和的人馬登上船已經撤離了萊蕪城,心中不禁鬆了口氣。然而,他們也為自己的處境擔憂起來。兩人立即讓傳令兵去傳令,舍棄漢魏聯軍,全速向淄河岸邊奔去。
傳令兵聞言大喜,急忙向各自的隊伍疾奔而去。他們深知,這個命令關乎到所有人的生死存亡,因此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們穿梭在人群中,高聲唿喊著命令,盡量保證將命令傳達到每一個人。
吳軍將士聽聞前麵不遠處的淄河岸邊停靠著漁船,登船後就可以順流而下到達臨淄城,進入臨淄城後,才算安全。所有人聞言大喜,紛紛用力拍馬向淄河岸邊奔去。戰馬好像領悟到了什麽,撒開四蹄,全速向淄河方向奔去。
偵騎在前麵帶路,甘瑰和周邵二將緊隨其後,其餘將領都你追我趕,全速向淄河方向奔去。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逃生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
到達淄河岸邊,隻見岸邊還有很多漁船。為了避免漢魏聯軍登上漁船追趕,剩餘的一萬左右吳軍士卒按照軍令,紛紛散開登船。戰馬也都拉上漁船,很快全部的漁船都駛離岸邊,向下遊的臨淄城方向急駛而去。
待司馬懿率領四隊人馬尾隨著吳軍來到淄河岸邊時,驚奇地發現岸邊不見一艘船隻。而河中的漁船數量眾多,但都已遠離岸邊,隻能望船興歎。司馬懿心中不禁暗罵自己來晚了一步。
探馬來報:“萊蕪城城門大開,吊橋放下,顯然是一座空城。”司馬懿等人連日來持續不斷地追趕,早已精疲力竭。此時有一歇息之地,恢複體力,才是當務之急。等休整完畢,再兵發青州的臨淄城也不遲。
於是,司馬懿一聲令下,眾將士紛紛向萊蕪城進發。淄河距離萊蕪城不遠,很快便來到了萊蕪城下。司馬懿望著這座空城,心中卻充滿了謹慎。他擔心中了吳軍的空城計,遲遲不敢進城。
驃騎將軍魏延大笑道:“大都督,昔日丞相以空城計嚇退大都督,沒成想大都督現在還心有餘悸。”
司馬懿自我解嘲道:“魏將軍,俗話道:小心駛得萬年船。我們小心一點不會有錯。”
魏延不以為然道:“既然大都督如此小心,不如讓末將先行一步,進城一探虛實。如果城內沒有伏兵,末將在城頭插上我軍的軍旗,大都督自然可以放心大膽地進城。”
司馬懿微笑著點點頭,衝身旁的副將陳泰道:“陳將軍,你率麾下兵馬跟隨魏將軍一起進城。萬一有伏兵,可以相助一二。”
陳泰抱拳應諾,率領麾下兵馬緊跟在魏延的人馬後麵,兩軍相繼進城。
城內並無任何伏兵,士卒都已跟隨公子孫和等將領撤往臨淄城,隻有百姓仍然留了下來。
他們深知,無論誰占領此城,都需要百姓幫忙或幹活,一般都不會為難百姓。除非此城是攻城不克,百姓拚死守城,經過長期圍困而最終攻克的,守將一怒之下,才會為難守城的百姓。
魏延和陳泰登上城頭後,立即將吳軍的旗幟換成漢軍的旗幟。司馬懿見狀,這才徹底放心。他留下大部分士卒在城外安營紮寨,親率少部分人馬進城駐守。
城內的糧草早已被吳軍搬運上船而運走了,司馬懿隻好花金銀向百姓購買一部分,其餘的糧草由從附近各郡縣調集。所有兵馬吃飽喝足後,司馬懿立即召集眾將來議事廳商議出兵攻打青州治所臨淄城事宜。
議事廳內,燈火通明,眾將圍坐一堂。司馬懿環視眾人,緩緩開口道:“諸位將軍,臨淄城乃青州治所,城高池深,兵強馬壯。我們此次攻打,務必小心謹慎,不可輕敵。”
眾將紛紛點頭稱是,表示一定謹遵大都督之命,全力以赴攻打臨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