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趙塵領著眾人迴到了下邳城,劉備設宴款待。
兩人一唱一和,用一把倚天劍穩定了群臣,也鞏固了劉備與趙塵二人的上下級地位。
隨後,劉備命人將假裝酒醉的趙塵扶到後堂休息,拿出了那份衛將軍董承的書信。
書信的內容十分簡單,趙塵卻看出了其中蘊含著大事。
毫無疑問,這件大事便是衣帶詔。
曆史上,董承與劉備並無過多聯係,也就衣帶詔最為緊密。
此事件提前了整整一年半,趙塵明顯感覺到曆史正在慢慢改寫。
衣帶詔之事,麵上看起來是國丈董承為了保住漢室,扶助漢獻帝,想要借助劉備、馬騰等人的力量,除去曹操,實則並非這麽迴事。
在趙塵看來,國丈董承並非忠臣,而是一個十分有野心之人。
董承曾經說過,呂不韋對於子楚,就如同現在的董承對於漢獻帝。
換言之,他認為漢獻帝是誰?便是自己的秦莊襄王子楚,他自己要做的事便是呂不韋的事。這是什麽?不就是要成為一名權臣把持朝政嗎?
至於兵馬之事,董承本就有些許兵馬,更重要的是兵馬從曹操手中而來。
董承的謀劃應當是借助他人之後而取代曹操,接收曹操的大軍,如此一來便可成為一個手握兵權、權傾朝野的外戚大臣。
皇帝手上並沒有實質的兵權,不得不依靠所謂的國丈。
當初的竇氏、鄧氏、閻氏、梁氏都是此類幹政之舉,這一點董承應該是很清楚的,畢竟他見識過了這麽多迴。
再進一步當然不能隨意猜測了。
至於衣帶詔,說白了,董承有沒有漢獻帝的衣服腰帶,是真的還是假的衣服腰帶都不要緊。
劉備自己心裏也很清楚,董承將很多秘密告訴他,無非就是想要把劉備當槍使。
但當時的劉備龜縮在曹操門下,還剛剛煮酒論過英雄,曹操兩隻眼睛時刻盯著劉備。
什麽興複漢室,一統中原都成了空話,劉備不得不想方設法擺脫曹操。
從那個時候看,最好的方式便是暗中與董承謀劃,借助董承手上些許小兵馬,等曹操外出攻打袁紹之時,在許昌起兵,一舉拿下許昌。
這般計謀隻要順利,還是有成功的希望的。
雖然風險很大,總比劉備一直窩著好。
但是劉備沒有料到,他真的低估了董承等人的脆弱,連一個保密工作都做不好。
最後,劉備不得不出逃,以免再次落入曹操之手。
從此以後,劉備也隻能與曹操勢不兩立,偌大的中原已然容不下兩頭猛虎。
其實曹操和劉備論英雄攤牌的時候,劉備可以假裝,甚至虛報。隻是不管如何,曹操和董承他都必須站一邊,換言之,劉備遲早要站隊。
至於劉備為何選擇董承,隻有劉備自己知道。
當時依照趙塵的分析,隻是因為收益更大。
劉備若是選擇曹操,成功的概率確實大些,但是收益卻十分小,頂多成為一個曹操帳下有名有姓的將帥。按照劉備的能力,恐怕排位還不一定有荀彧高。
但是劉備若是選擇董承,雖然風險十分大,但是一旦成功了,收益爆棚。董承能成為外戚第一大臣,也就是劉備至少能成為開國功臣,甚至以董承那能力,根本不會是劉備的對手。去除了曹操,劉備一統中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所以劉備打算賭一把,把寶押在了董承身上。
可惜,他押錯了,董承的能力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差。
如今董承按照曆史的進程再次出現在劉備視野裏,一封簡單到無法再簡單的書信,卻蘊含著一個巨大的計劃。
若是放在過去,趙塵是絕對不會再讓劉備參與衣帶詔這樣無聊之事,甚至還會陷入困境。
可今時不同往日,如今的劉備擁有青、徐兩州,論實力已經可以在中原地帶排得上號。
此時的劉備,就算董承不謀劃衣帶詔之事,趙塵也會想方設法要借助漢獻帝之手除掉曹操,至少牽製曹操。
所以,這封信也算是趙塵得到的意外之喜。
劉備卻憂心忡忡:“軍師,衛將軍董承的邀請,有沒有可能是曹操的計謀?”
趙塵聽之,總算是明白劉備的擔憂了。
畢竟曆史上,劉備本就在曹操帳下,無處可去。
如今劉備獨占兩州,自然不敢隨意去曹操的老窩許昌。
萬一被關起來了,那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周都督利用孫尚香將劉備軟禁在東吳,用的也是這個計謀。
趙塵卻笑道:“主公切莫擔憂,此事恐怕不一定是董承之意,乃陛下之意也!”
劉備驚訝地問道:“軍師此話何意?”
趙塵迴道:“主公請細想。董承雖為國丈,但與主公並無瓜葛。陛下如今在曹操手中,朝廷政令說白了皆要通過曹操認可,陛下若是想要召見主公,豈不是得要曹操點頭?反之,借助董承之口,就可以順利的傳遞話語。”
劉備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軍師的意思是陛下想要見我,所以才讓董承以開慶功宴之事讓我參與?”
“那是自然!”趙塵笑道,“主公但去無妨,既然陛下想要見主公,又是以慶功宴的名義,主公不如趁機多要一些軍功、職位,甚至更重要的名分。”
“名分?”劉備奇怪地問。
“主公還記得許劭否?”
“那是自然,天下何人不識。”
趙塵說道:“當初塵千方百計要留下許劭,就是為了能給主公一個更為響亮,更為靠近朝廷的名聲,所以才會大肆宣揚孝景帝玄孫之說。但畢竟許劭非皇室,此話隻能成為傳言。若是當今陛下肯認主公,主公便能歸宗,這孝景帝玄孫之名便真的坐實了。”
劉備聽之,恍然大悟。
“再者,我軍如今帳下將士謀士眾多,都是想要建功立業才跟著主公的,主公的官職上去了,才能把他們的官職也豐富起來,眾人的積極性也是更高,有利於我軍今後取中原。”
趙塵的數句話,讓劉備倍感驚訝。
想不到,趙塵的計謀遠遠不止軍事,朝廷中的勾心鬥角一樣都不沒有少,還能輕鬆應對。
這般才智當真不是尋常人能匹敵的。
“軍師,備已全部知曉,既然如此,便迴應董將軍。”
趙塵微笑著點頭:“主公,雖然此事必定答應。但是此行還得帶上一個人,塵也會準備好數個錦囊,若是遇到困難,便可打開來一看,興許有用。”
“還有,應承了董承,今後與曹操便勢不兩立了,兗、徐兩州未來必有一戰。此後,曹操便是真正的曹賊!”
劉備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而後又問道:
“此行需要帶上誰?”
趙塵神秘一笑,透過後堂的屏風伸手指了指宴會中的某一人。
兩人一唱一和,用一把倚天劍穩定了群臣,也鞏固了劉備與趙塵二人的上下級地位。
隨後,劉備命人將假裝酒醉的趙塵扶到後堂休息,拿出了那份衛將軍董承的書信。
書信的內容十分簡單,趙塵卻看出了其中蘊含著大事。
毫無疑問,這件大事便是衣帶詔。
曆史上,董承與劉備並無過多聯係,也就衣帶詔最為緊密。
此事件提前了整整一年半,趙塵明顯感覺到曆史正在慢慢改寫。
衣帶詔之事,麵上看起來是國丈董承為了保住漢室,扶助漢獻帝,想要借助劉備、馬騰等人的力量,除去曹操,實則並非這麽迴事。
在趙塵看來,國丈董承並非忠臣,而是一個十分有野心之人。
董承曾經說過,呂不韋對於子楚,就如同現在的董承對於漢獻帝。
換言之,他認為漢獻帝是誰?便是自己的秦莊襄王子楚,他自己要做的事便是呂不韋的事。這是什麽?不就是要成為一名權臣把持朝政嗎?
至於兵馬之事,董承本就有些許兵馬,更重要的是兵馬從曹操手中而來。
董承的謀劃應當是借助他人之後而取代曹操,接收曹操的大軍,如此一來便可成為一個手握兵權、權傾朝野的外戚大臣。
皇帝手上並沒有實質的兵權,不得不依靠所謂的國丈。
當初的竇氏、鄧氏、閻氏、梁氏都是此類幹政之舉,這一點董承應該是很清楚的,畢竟他見識過了這麽多迴。
再進一步當然不能隨意猜測了。
至於衣帶詔,說白了,董承有沒有漢獻帝的衣服腰帶,是真的還是假的衣服腰帶都不要緊。
劉備自己心裏也很清楚,董承將很多秘密告訴他,無非就是想要把劉備當槍使。
但當時的劉備龜縮在曹操門下,還剛剛煮酒論過英雄,曹操兩隻眼睛時刻盯著劉備。
什麽興複漢室,一統中原都成了空話,劉備不得不想方設法擺脫曹操。
從那個時候看,最好的方式便是暗中與董承謀劃,借助董承手上些許小兵馬,等曹操外出攻打袁紹之時,在許昌起兵,一舉拿下許昌。
這般計謀隻要順利,還是有成功的希望的。
雖然風險很大,總比劉備一直窩著好。
但是劉備沒有料到,他真的低估了董承等人的脆弱,連一個保密工作都做不好。
最後,劉備不得不出逃,以免再次落入曹操之手。
從此以後,劉備也隻能與曹操勢不兩立,偌大的中原已然容不下兩頭猛虎。
其實曹操和劉備論英雄攤牌的時候,劉備可以假裝,甚至虛報。隻是不管如何,曹操和董承他都必須站一邊,換言之,劉備遲早要站隊。
至於劉備為何選擇董承,隻有劉備自己知道。
當時依照趙塵的分析,隻是因為收益更大。
劉備若是選擇曹操,成功的概率確實大些,但是收益卻十分小,頂多成為一個曹操帳下有名有姓的將帥。按照劉備的能力,恐怕排位還不一定有荀彧高。
但是劉備若是選擇董承,雖然風險十分大,但是一旦成功了,收益爆棚。董承能成為外戚第一大臣,也就是劉備至少能成為開國功臣,甚至以董承那能力,根本不會是劉備的對手。去除了曹操,劉備一統中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所以劉備打算賭一把,把寶押在了董承身上。
可惜,他押錯了,董承的能力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差。
如今董承按照曆史的進程再次出現在劉備視野裏,一封簡單到無法再簡單的書信,卻蘊含著一個巨大的計劃。
若是放在過去,趙塵是絕對不會再讓劉備參與衣帶詔這樣無聊之事,甚至還會陷入困境。
可今時不同往日,如今的劉備擁有青、徐兩州,論實力已經可以在中原地帶排得上號。
此時的劉備,就算董承不謀劃衣帶詔之事,趙塵也會想方設法要借助漢獻帝之手除掉曹操,至少牽製曹操。
所以,這封信也算是趙塵得到的意外之喜。
劉備卻憂心忡忡:“軍師,衛將軍董承的邀請,有沒有可能是曹操的計謀?”
趙塵聽之,總算是明白劉備的擔憂了。
畢竟曆史上,劉備本就在曹操帳下,無處可去。
如今劉備獨占兩州,自然不敢隨意去曹操的老窩許昌。
萬一被關起來了,那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周都督利用孫尚香將劉備軟禁在東吳,用的也是這個計謀。
趙塵卻笑道:“主公切莫擔憂,此事恐怕不一定是董承之意,乃陛下之意也!”
劉備驚訝地問道:“軍師此話何意?”
趙塵迴道:“主公請細想。董承雖為國丈,但與主公並無瓜葛。陛下如今在曹操手中,朝廷政令說白了皆要通過曹操認可,陛下若是想要召見主公,豈不是得要曹操點頭?反之,借助董承之口,就可以順利的傳遞話語。”
劉備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軍師的意思是陛下想要見我,所以才讓董承以開慶功宴之事讓我參與?”
“那是自然!”趙塵笑道,“主公但去無妨,既然陛下想要見主公,又是以慶功宴的名義,主公不如趁機多要一些軍功、職位,甚至更重要的名分。”
“名分?”劉備奇怪地問。
“主公還記得許劭否?”
“那是自然,天下何人不識。”
趙塵說道:“當初塵千方百計要留下許劭,就是為了能給主公一個更為響亮,更為靠近朝廷的名聲,所以才會大肆宣揚孝景帝玄孫之說。但畢竟許劭非皇室,此話隻能成為傳言。若是當今陛下肯認主公,主公便能歸宗,這孝景帝玄孫之名便真的坐實了。”
劉備聽之,恍然大悟。
“再者,我軍如今帳下將士謀士眾多,都是想要建功立業才跟著主公的,主公的官職上去了,才能把他們的官職也豐富起來,眾人的積極性也是更高,有利於我軍今後取中原。”
趙塵的數句話,讓劉備倍感驚訝。
想不到,趙塵的計謀遠遠不止軍事,朝廷中的勾心鬥角一樣都不沒有少,還能輕鬆應對。
這般才智當真不是尋常人能匹敵的。
“軍師,備已全部知曉,既然如此,便迴應董將軍。”
趙塵微笑著點頭:“主公,雖然此事必定答應。但是此行還得帶上一個人,塵也會準備好數個錦囊,若是遇到困難,便可打開來一看,興許有用。”
“還有,應承了董承,今後與曹操便勢不兩立了,兗、徐兩州未來必有一戰。此後,曹操便是真正的曹賊!”
劉備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而後又問道:
“此行需要帶上誰?”
趙塵神秘一笑,透過後堂的屏風伸手指了指宴會中的某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