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眾人都不接話,劉備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看向林正,好奇的問道。
“光旭,你們後世的人,對於這場荊州之變,又是怎麽看待的?”
劉備此時想的很簡單,士仁糜芳兩人,養老去吧,他不會因為沒有發生的事情,就無端處罰下屬,但內心如此不忠不義的人,他也不會再用。
林正這兒就有點頭疼了,這個問題可不好迴答,荊州之變全怪孫權嗎?顯然不是,因為關羽本身也有一定的責任,他太輕視孫權和呂蒙了,而且那兩個叛徒,同樣占據重要的因素。
士仁也就罷了,被關羽放狠話之後,想投降呂蒙換取一條生路可以理解。
但糜芳作為國舅,守的又是江陵這樣的天下堅城,城內有糧有軍械還有士卒,在這樣的情況下,打都不打就直接投,屬實是讓人非常不能理解。
後世有人猜測他倒賣軍械的,有人說他和東吳早就不清不楚的,但都沒有什麽實質性,能一錘定音的說法。
林正腦海中迴憶著這些個情報,一臉無奈道。
“主公,這可是你要問的哦,要知道有時候討論起來,可向來是沒什麽尊卑觀念的,就像我前麵打的比方一樣,你可迴頭別怪罪我。”
劉備笑道:“行行行,今天你不管說什麽,把誰拿出來舉例,我都不怪罪,同時也不會記錄下來,廳內諸位也聽過就算,不得外傳,如何?”
林正不像陳慎鄭橋兩個家夥,他得為自己一家老小想好後路,得到了劉備的承諾後,他這才拱手道。
“荊州變故,總體來說,就像主公說的,東吳的忽然背盟,是最大的原因。”
“我們普遍認為,關將軍毫無疑問,是荊州戰場上的傑出統帥,但就用人和外交這兩項來說,他是個手段糟糕的襄陽太守。”
“當然,最後主公也要背負一定的責任。”
林正一口氣說完,抬起桌上的水壺,顧咣咣咣就幹下去半壺,他也是豁出去了,既然都聊這個了,那幹脆就把話攤開了說。
“主公,兩位軍師,鍾大人,三將軍,魏將軍。咱們都知道,在秦朝那個時候,遠交近攻,就已經是很成熟的手段了。”
“關將軍在需要北伐的同時,對於另一邊的孫權,怎麽說也得給個最基本的尊重,可惜他沒有。”
“不但沒有給孫權任何的好臉色看,他本身,對於呂蒙陸遜兩人的麻痹他的戰術,也沒有絲毫的警惕。”
“他覺得真有意外情況,烽火台日舉煙夜舉火,可以傳達一切,然而事實證明,那隻是他的一廂情願。”
“打破於禁七軍以後,許昌方向徐晃的援軍,淮河方向夏侯惇的部隊,實際上都已經被牽製了。”
“若是那個時候,孫權能下定決心,再攻一次合肥,說不定一切的結局都會不一樣。”
“這也是不少人認為,孫權呂蒙等人,鼠目寸光的最大原因。因為那不但是蜀漢最好的機會,同樣也是東吳為數不多的好機會,畢竟曹魏的重心,都被關將軍給牽扯走了。”
劉備歎了口氣:“雲長心中有他的驕傲,自從子敬驟然離世後,他斷然是看不起揚州剩下的諸人的,這點我很是清楚。”
“不過你說我也有責任,又是個怎麽說法?”
林正道:““主公你試想,在原來的劇情中,為了取下漢中之地,荊州出身且有能力的文臣,幾乎都被抽取而走。”
“諸葛軍師就不說了,龐軍師意外身故後,他是必須要入蜀的,但是很多人認為,在川蜀大定之後,荊州的班底太過孱弱,就是主公你的不對了。”
“咱們勢力裏,後期有能力且是荊州出身的文臣們,那可是當真不少,蔣琬,楊儀都是荊州出身,主公在打漢中的時候,把馬良都從荊州挪到了益州,導致整個荊州,就沒有一個,能節製關將軍的人了,這也是個重大的隱患。”
這下換劉備撓頭了:“如光旭所說,當時荊州文武,似乎確實薄弱了些。”
“雲長關平,隨軍都督是趙累,外加後邊兩個狗東西,哎,我也太信任東吳了,不管怎麽說,確實是我的疏忽。”
“馬良等人都被抽調,導致整個荊州,沒有能節製他的人,我理應負責。”
林正繼續說道:“有些人認為,主公應該把法軍師調迴荊州的,不過法軍師在漢中也是立下汗馬功勞的,所以當時,真的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
劉備想了想,問道:“沒有人覺得雲長太過傲氣了嗎?”
林正點頭:“有的,不過我認為,若是關將軍沒有這樣的氣勢,他就不是關將軍了。”
“就是這舍我其誰的氣勢和獨一無二的人格魅力,才讓後世尊重他的人源源不斷,並在往後的歲月裏,香火貢品等東西,曆朝曆代都沒少過。”
得到了滿意的答複,在原來的時空裏,雲長就有如此好的身後名,這邊就更要努力才是!
至於曆朝曆代的說法,劉備知道,在原來的時空裏,大漢就到此為止了,雖然很遺憾,但他自問還是盡力給強漢,續了個體麵的落幕。
至於現在,劉備捏了捏拳,雖然已經年近六旬,但他還是要為支撐起大漢的天下萬民們,重新再開出個盛世的雛形來!
劉備心滿意足的起身:“行吧,大半天時間,光旭也辛苦了,今天就暫時到這兒。”
“孔明留下,其他人該說的不該說的,自己都心裏有數。”
眾人都起身,後邊的也確實乏善可陳,夷陵是劉備自己的重大失誤,一仗就把整個勢力的中層武將給打斷層。
現在的戰況好的很,夷陵也不會再發生,劉備也是要麵子的人,肯定是選擇略過不談了。
再之後就是丞相諸葛亮在蜀中力挽狂瀾,妙手迴春,並最終北伐失敗,病逝於五丈原的讓人絕望的劇情。
劉備留下諸葛亮,自然是要兩人私底下聊聊這事兒的,就在眾人準備退出的同時,外邊的親衛忽然拱手入內。
“主公,幾位軍師,諸位將軍,有兩件重要的事。”
“荊州急報,外加河東郡有新的東西傳來。”
劉備當即皺眉,他說了沒事不準進入,再這樣的情況下侍衛還要進來,看來當真是發生了大事。
親衛遞上信件,諸葛亮接過荊州的事項,將河東的那一份交給劉備。
荊州的肯定是戰事,估計是捷報,畢竟以己方眼下的力量和配置,不大可能有意外。
諸葛亮幾乎沒有用多少時間,就在內心推算了出來。
至於河東郡這邊,自從此書橫空出世之後,他就讓人緊盯著那邊,看看還會不會。又忽然有什麽奇怪的東西或消息傳出來。
“光旭,你們後世的人,對於這場荊州之變,又是怎麽看待的?”
劉備此時想的很簡單,士仁糜芳兩人,養老去吧,他不會因為沒有發生的事情,就無端處罰下屬,但內心如此不忠不義的人,他也不會再用。
林正這兒就有點頭疼了,這個問題可不好迴答,荊州之變全怪孫權嗎?顯然不是,因為關羽本身也有一定的責任,他太輕視孫權和呂蒙了,而且那兩個叛徒,同樣占據重要的因素。
士仁也就罷了,被關羽放狠話之後,想投降呂蒙換取一條生路可以理解。
但糜芳作為國舅,守的又是江陵這樣的天下堅城,城內有糧有軍械還有士卒,在這樣的情況下,打都不打就直接投,屬實是讓人非常不能理解。
後世有人猜測他倒賣軍械的,有人說他和東吳早就不清不楚的,但都沒有什麽實質性,能一錘定音的說法。
林正腦海中迴憶著這些個情報,一臉無奈道。
“主公,這可是你要問的哦,要知道有時候討論起來,可向來是沒什麽尊卑觀念的,就像我前麵打的比方一樣,你可迴頭別怪罪我。”
劉備笑道:“行行行,今天你不管說什麽,把誰拿出來舉例,我都不怪罪,同時也不會記錄下來,廳內諸位也聽過就算,不得外傳,如何?”
林正不像陳慎鄭橋兩個家夥,他得為自己一家老小想好後路,得到了劉備的承諾後,他這才拱手道。
“荊州變故,總體來說,就像主公說的,東吳的忽然背盟,是最大的原因。”
“我們普遍認為,關將軍毫無疑問,是荊州戰場上的傑出統帥,但就用人和外交這兩項來說,他是個手段糟糕的襄陽太守。”
“當然,最後主公也要背負一定的責任。”
林正一口氣說完,抬起桌上的水壺,顧咣咣咣就幹下去半壺,他也是豁出去了,既然都聊這個了,那幹脆就把話攤開了說。
“主公,兩位軍師,鍾大人,三將軍,魏將軍。咱們都知道,在秦朝那個時候,遠交近攻,就已經是很成熟的手段了。”
“關將軍在需要北伐的同時,對於另一邊的孫權,怎麽說也得給個最基本的尊重,可惜他沒有。”
“不但沒有給孫權任何的好臉色看,他本身,對於呂蒙陸遜兩人的麻痹他的戰術,也沒有絲毫的警惕。”
“他覺得真有意外情況,烽火台日舉煙夜舉火,可以傳達一切,然而事實證明,那隻是他的一廂情願。”
“打破於禁七軍以後,許昌方向徐晃的援軍,淮河方向夏侯惇的部隊,實際上都已經被牽製了。”
“若是那個時候,孫權能下定決心,再攻一次合肥,說不定一切的結局都會不一樣。”
“這也是不少人認為,孫權呂蒙等人,鼠目寸光的最大原因。因為那不但是蜀漢最好的機會,同樣也是東吳為數不多的好機會,畢竟曹魏的重心,都被關將軍給牽扯走了。”
劉備歎了口氣:“雲長心中有他的驕傲,自從子敬驟然離世後,他斷然是看不起揚州剩下的諸人的,這點我很是清楚。”
“不過你說我也有責任,又是個怎麽說法?”
林正道:““主公你試想,在原來的劇情中,為了取下漢中之地,荊州出身且有能力的文臣,幾乎都被抽取而走。”
“諸葛軍師就不說了,龐軍師意外身故後,他是必須要入蜀的,但是很多人認為,在川蜀大定之後,荊州的班底太過孱弱,就是主公你的不對了。”
“咱們勢力裏,後期有能力且是荊州出身的文臣們,那可是當真不少,蔣琬,楊儀都是荊州出身,主公在打漢中的時候,把馬良都從荊州挪到了益州,導致整個荊州,就沒有一個,能節製關將軍的人了,這也是個重大的隱患。”
這下換劉備撓頭了:“如光旭所說,當時荊州文武,似乎確實薄弱了些。”
“雲長關平,隨軍都督是趙累,外加後邊兩個狗東西,哎,我也太信任東吳了,不管怎麽說,確實是我的疏忽。”
“馬良等人都被抽調,導致整個荊州,沒有能節製他的人,我理應負責。”
林正繼續說道:“有些人認為,主公應該把法軍師調迴荊州的,不過法軍師在漢中也是立下汗馬功勞的,所以當時,真的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
劉備想了想,問道:“沒有人覺得雲長太過傲氣了嗎?”
林正點頭:“有的,不過我認為,若是關將軍沒有這樣的氣勢,他就不是關將軍了。”
“就是這舍我其誰的氣勢和獨一無二的人格魅力,才讓後世尊重他的人源源不斷,並在往後的歲月裏,香火貢品等東西,曆朝曆代都沒少過。”
得到了滿意的答複,在原來的時空裏,雲長就有如此好的身後名,這邊就更要努力才是!
至於曆朝曆代的說法,劉備知道,在原來的時空裏,大漢就到此為止了,雖然很遺憾,但他自問還是盡力給強漢,續了個體麵的落幕。
至於現在,劉備捏了捏拳,雖然已經年近六旬,但他還是要為支撐起大漢的天下萬民們,重新再開出個盛世的雛形來!
劉備心滿意足的起身:“行吧,大半天時間,光旭也辛苦了,今天就暫時到這兒。”
“孔明留下,其他人該說的不該說的,自己都心裏有數。”
眾人都起身,後邊的也確實乏善可陳,夷陵是劉備自己的重大失誤,一仗就把整個勢力的中層武將給打斷層。
現在的戰況好的很,夷陵也不會再發生,劉備也是要麵子的人,肯定是選擇略過不談了。
再之後就是丞相諸葛亮在蜀中力挽狂瀾,妙手迴春,並最終北伐失敗,病逝於五丈原的讓人絕望的劇情。
劉備留下諸葛亮,自然是要兩人私底下聊聊這事兒的,就在眾人準備退出的同時,外邊的親衛忽然拱手入內。
“主公,幾位軍師,諸位將軍,有兩件重要的事。”
“荊州急報,外加河東郡有新的東西傳來。”
劉備當即皺眉,他說了沒事不準進入,再這樣的情況下侍衛還要進來,看來當真是發生了大事。
親衛遞上信件,諸葛亮接過荊州的事項,將河東的那一份交給劉備。
荊州的肯定是戰事,估計是捷報,畢竟以己方眼下的力量和配置,不大可能有意外。
諸葛亮幾乎沒有用多少時間,就在內心推算了出來。
至於河東郡這邊,自從此書橫空出世之後,他就讓人緊盯著那邊,看看還會不會。又忽然有什麽奇怪的東西或消息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