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劉協居然有點心動,曹操嘴角露出一絲笑容,他想了想,開口道。
“加大力度,再給他加一把火上去!仲德,再讓華歆去,他劉協心裏,不是一直記掛著漢室的江山嗎?”
“讓華歆告訴他,劉備的嫡長子劉禪,蠢笨無比,完全不似人君,經學根本學不會,鬥蛐蛐的本事一日千裏。”
“此等人物,豈能為君?劉備老頭子一個,沒多少好活了,百年之後還政於他劉協,才是對漢室最好的結果。”
“記得,用大義,用漢統,他劉協最看中這個,也最在意這個。”
程昱點頭去了,臨走之時,留下一本新刊印的《三國演義》。
“魏王若是精神尚可,可以看看這本東西,或許你能得到點不一樣的答案。”
鄴城,行宮內。
確保談話不會被有心之人聽到,曹皇後這才問起對麵的皇帝。
“陛下,前幾日那華歆前來試探你是否還有雄心壯誌,你裝出一副猶豫的樣子,可是真的?”
劉協笑道:“當然是假的,雄心壯誌有用的話,朕現在就不是這個境地了。”
“聽聞整個黃河以南,都入了皇叔的手中。”
“他曹賊到了這個地步,已然山窮水盡,除了把朕送給皇叔,給他造成點麻煩,還能做什麽呢?”
“所以朕更要作出擔憂漢室傳承的樣子,如此一來,說不得過上幾日,他又要派那華歆前來。”
“到了那個時候,再裝模作樣的糾結一番,你我二人,說不定就能脫離此樊籠也。”
“至於到了許昌,我定要求皇叔,讓我去海上看看,聽聞海天一色無邊無際,實在是太羨慕了。”
曹皇後好奇道:“若是皇叔真的願意還政於陛下,陛下可有信心嗎?”
劉協搖了搖頭:“皇叔何等人?那是三興大漢的最大功臣,我隻求能安穩的渡過餘生就可,其餘的不做他想。”
“即便皇叔真有此心,我也會勸他放棄了,九五之尊就該有才有德者為之。”
兩日後,華歆再次登門,見到依舊“猶豫不決”的皇帝,他再三勸說。
“陛下喲,你可是光武皇帝的嫡係血脈,若是讓那劉備傳了帝位下去,來日去見了先帝,可無法交代呢。”
“況且他劉備確實算是能人,但他兒子可不是啊。”
眼見劉協有“動心的”跡象,華歆決定,再上一把大的。
他湊近道:“陛下,他劉備的兒子,望著不似人君之像,但陛下的兒子,那可是人中龍鳳,如此一比,豈不是駑馬比麒麟?寒鴉配鸞鳳?”
“還請陛下為了漢統,為了孩子,三思呐!”
劉協眼神一亮,連連點頭。
內心想著的卻是,朕的兒子人中龍鳳?找大儒學經文你們都派人在一邊看的死死的,就怕教了點不該教的東西,這算哪門子的人中龍鳳?
經過華歆的再三勸說,劉協這才“勉強”答應。
“既然如此,愛卿去安排就是,需要帶上的印鑒等物,需得一個不落,你明白吧?”
華歆大喜過望:“陛下放心就是。”
......
東海近海,某座不知名的荒島上,看著徐晃再次用船頭炮對準遠處的小山,微微調整之後點火擊炮一氣嗬成。
火光炸裂之中,一枚炮彈迅速飛出,將遠處的山石打的四處碎裂,船上的士卒們頓時高聲叫好。
太史慈麵色複雜,你這剛上船才多久啊,克服了暈船不說,還有這一手如此精準的炮術,是認真的嗎?
還是說用斧子的武將,天生就炮術好?這是哪門子的道理,他不明白。
太史慈原來以為,擅長用弓的將軍,在操炮上來說,多少能有點優勢,結果完全不是那麽一迴事。
徐晃哈哈大笑:“子義呐,我和你說,這個東西,可是靠天賦的。”
一邊的張合也是麵露羨慕之色,相比起徐晃,他的炮術就不怎麽樣,和太史慈在伯仲之間,運氣好會擦邊,運氣不好就是描邊。
太史慈也不多計較這個:“下月就要全軍開拔了,到時候可是對戰於禁的青州海師,你們確定要隨船嗎?不會覺得尷尬?”
徐晃並不在意:“我自問對魏王,做到了問心無愧,該做的能做的,都做的夠多了。”
“火藥這東西在那會出現,就是他曹家的命數如此。再說現在既已降漢,自當作為漢將出力。”
張合的想法也差不多,他本來就是袁紹那邊的跳槽降將,對於這個就更不在乎了。
太史慈知道他們想急著多撈點軍功,畢竟打完曹操以後,還有沒有得仗打,就不好說了。
不過前幾日陳都督迴來之後的揚州廷議,說是主公準備重開西域,這個消息還是讓眾多武將,心中大喜。
......
長江上遊,碩大的官船內,劉備和諸葛亮麵對而坐,一邊還有坐立不安的吳林。
其他的穿越者們都去忙了,陳慎迴建業了,林正隨著趙雲出去清掃豫州了,鄭橋還在襄陽處理後續,朱婉瑩和黃悅兩人許久不見,帶著仆從結伴旅遊去了。
他剛想順水迴成都迴家找老婆,結果被主公給叫了來隨行。
吳林同學內心是崩潰的,你劉備和諸葛亮四處巡視,要拉著我作甚?
劉備看著窗外東去的江水,完全不在意艙內還有個電燈泡,感歎了一句。
“孔明,你認為一位明主,能保華夏子民多少年?”
諸葛亮同樣對吳林視而不見,少見的搖了搖頭:“亮不知,但相比起一位聖君,完備且能延續下去的製度,應該才是最能起到約束力的標準。”
劉備本來覺得,能再興大漢,來日到了地下,也足夠和高祖,孝武,光武三個祖宗匯報功績了,但看了五胡亂華之後,他覺得,還不夠。
有什麽是能在有生之年,能再為漢民多做一點的東西嗎?
天災之類的無法避免,但外族入侵太可惡了,劉備感覺,他從沒有如此痛恨過關外的鮮卑匈奴人。
在看完光幕的那天晚上,劉備輾轉反側,他下定了決心,若是真有不可為的那一天,漢統可以斷絕,但華夏子民永遠不能再受此等折磨。
劉備看著吳林:“你小子就沒有什麽想要說的?”
吳林撓撓頭:“主公,軍師,用我們後世人的話來說,一代人做好一代人的事就行了,要相信後輩們的能力。”
“主公和軍師包括咱們這些人,能做的就是給季漢最好的打好基礎,讓他能擁有足夠應對意外或者天災的能力,其餘的事情,後世是明君還是昏君,那就隻能看天意了。”
(遲了,抱歉。)
“加大力度,再給他加一把火上去!仲德,再讓華歆去,他劉協心裏,不是一直記掛著漢室的江山嗎?”
“讓華歆告訴他,劉備的嫡長子劉禪,蠢笨無比,完全不似人君,經學根本學不會,鬥蛐蛐的本事一日千裏。”
“此等人物,豈能為君?劉備老頭子一個,沒多少好活了,百年之後還政於他劉協,才是對漢室最好的結果。”
“記得,用大義,用漢統,他劉協最看中這個,也最在意這個。”
程昱點頭去了,臨走之時,留下一本新刊印的《三國演義》。
“魏王若是精神尚可,可以看看這本東西,或許你能得到點不一樣的答案。”
鄴城,行宮內。
確保談話不會被有心之人聽到,曹皇後這才問起對麵的皇帝。
“陛下,前幾日那華歆前來試探你是否還有雄心壯誌,你裝出一副猶豫的樣子,可是真的?”
劉協笑道:“當然是假的,雄心壯誌有用的話,朕現在就不是這個境地了。”
“聽聞整個黃河以南,都入了皇叔的手中。”
“他曹賊到了這個地步,已然山窮水盡,除了把朕送給皇叔,給他造成點麻煩,還能做什麽呢?”
“所以朕更要作出擔憂漢室傳承的樣子,如此一來,說不得過上幾日,他又要派那華歆前來。”
“到了那個時候,再裝模作樣的糾結一番,你我二人,說不定就能脫離此樊籠也。”
“至於到了許昌,我定要求皇叔,讓我去海上看看,聽聞海天一色無邊無際,實在是太羨慕了。”
曹皇後好奇道:“若是皇叔真的願意還政於陛下,陛下可有信心嗎?”
劉協搖了搖頭:“皇叔何等人?那是三興大漢的最大功臣,我隻求能安穩的渡過餘生就可,其餘的不做他想。”
“即便皇叔真有此心,我也會勸他放棄了,九五之尊就該有才有德者為之。”
兩日後,華歆再次登門,見到依舊“猶豫不決”的皇帝,他再三勸說。
“陛下喲,你可是光武皇帝的嫡係血脈,若是讓那劉備傳了帝位下去,來日去見了先帝,可無法交代呢。”
“況且他劉備確實算是能人,但他兒子可不是啊。”
眼見劉協有“動心的”跡象,華歆決定,再上一把大的。
他湊近道:“陛下,他劉備的兒子,望著不似人君之像,但陛下的兒子,那可是人中龍鳳,如此一比,豈不是駑馬比麒麟?寒鴉配鸞鳳?”
“還請陛下為了漢統,為了孩子,三思呐!”
劉協眼神一亮,連連點頭。
內心想著的卻是,朕的兒子人中龍鳳?找大儒學經文你們都派人在一邊看的死死的,就怕教了點不該教的東西,這算哪門子的人中龍鳳?
經過華歆的再三勸說,劉協這才“勉強”答應。
“既然如此,愛卿去安排就是,需要帶上的印鑒等物,需得一個不落,你明白吧?”
華歆大喜過望:“陛下放心就是。”
......
東海近海,某座不知名的荒島上,看著徐晃再次用船頭炮對準遠處的小山,微微調整之後點火擊炮一氣嗬成。
火光炸裂之中,一枚炮彈迅速飛出,將遠處的山石打的四處碎裂,船上的士卒們頓時高聲叫好。
太史慈麵色複雜,你這剛上船才多久啊,克服了暈船不說,還有這一手如此精準的炮術,是認真的嗎?
還是說用斧子的武將,天生就炮術好?這是哪門子的道理,他不明白。
太史慈原來以為,擅長用弓的將軍,在操炮上來說,多少能有點優勢,結果完全不是那麽一迴事。
徐晃哈哈大笑:“子義呐,我和你說,這個東西,可是靠天賦的。”
一邊的張合也是麵露羨慕之色,相比起徐晃,他的炮術就不怎麽樣,和太史慈在伯仲之間,運氣好會擦邊,運氣不好就是描邊。
太史慈也不多計較這個:“下月就要全軍開拔了,到時候可是對戰於禁的青州海師,你們確定要隨船嗎?不會覺得尷尬?”
徐晃並不在意:“我自問對魏王,做到了問心無愧,該做的能做的,都做的夠多了。”
“火藥這東西在那會出現,就是他曹家的命數如此。再說現在既已降漢,自當作為漢將出力。”
張合的想法也差不多,他本來就是袁紹那邊的跳槽降將,對於這個就更不在乎了。
太史慈知道他們想急著多撈點軍功,畢竟打完曹操以後,還有沒有得仗打,就不好說了。
不過前幾日陳都督迴來之後的揚州廷議,說是主公準備重開西域,這個消息還是讓眾多武將,心中大喜。
......
長江上遊,碩大的官船內,劉備和諸葛亮麵對而坐,一邊還有坐立不安的吳林。
其他的穿越者們都去忙了,陳慎迴建業了,林正隨著趙雲出去清掃豫州了,鄭橋還在襄陽處理後續,朱婉瑩和黃悅兩人許久不見,帶著仆從結伴旅遊去了。
他剛想順水迴成都迴家找老婆,結果被主公給叫了來隨行。
吳林同學內心是崩潰的,你劉備和諸葛亮四處巡視,要拉著我作甚?
劉備看著窗外東去的江水,完全不在意艙內還有個電燈泡,感歎了一句。
“孔明,你認為一位明主,能保華夏子民多少年?”
諸葛亮同樣對吳林視而不見,少見的搖了搖頭:“亮不知,但相比起一位聖君,完備且能延續下去的製度,應該才是最能起到約束力的標準。”
劉備本來覺得,能再興大漢,來日到了地下,也足夠和高祖,孝武,光武三個祖宗匯報功績了,但看了五胡亂華之後,他覺得,還不夠。
有什麽是能在有生之年,能再為漢民多做一點的東西嗎?
天災之類的無法避免,但外族入侵太可惡了,劉備感覺,他從沒有如此痛恨過關外的鮮卑匈奴人。
在看完光幕的那天晚上,劉備輾轉反側,他下定了決心,若是真有不可為的那一天,漢統可以斷絕,但華夏子民永遠不能再受此等折磨。
劉備看著吳林:“你小子就沒有什麽想要說的?”
吳林撓撓頭:“主公,軍師,用我們後世人的話來說,一代人做好一代人的事就行了,要相信後輩們的能力。”
“主公和軍師包括咱們這些人,能做的就是給季漢最好的打好基礎,讓他能擁有足夠應對意外或者天災的能力,其餘的事情,後世是明君還是昏君,那就隻能看天意了。”
(遲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