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貿易強縣
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榮耀 作者:文亦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日一早。
陽光透過格子窗,斑駁地灑在青石地麵上。
衙門內,淡淡的墨香與未幹的硯台味交織,為這莊重之地添了幾分書卷氣息。
官員們魚貫而入,按照品級一一落座。
季正洋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如炬。
他環視一周,威嚴地開口:“各位,先請簡述下近階段的工作概況。”
蘇淩峰率先拱手迴稟:“自新法推行以來,縣內秩序井然,未有重大案件發生。”
季正洋微微頷首:“民生方麵呢?”
崔知溫隨即答道:“在田賦改革與水利興修的雙重作用下,百姓生活水平明顯提升,農田收成頗為豐厚。”
“甚好。”
季正洋滿意地點頭。
隨後鄭重宣布:“如今,清風縣的製鹽業已步入正軌。我認為,這為我們開拓新的領域創造了條件。我準備開啟海上絲綢之路,與外國進行貿易。”
此言一出,廳內立刻議論紛紛。
官員們麵露驚訝與困惑。
“海上絲綢之路?”一位年長官員捋著胡子道,“這可是個新鮮事物。”
“季大人,此舉是否過於冒險?”另一位官員質疑道,“我縣以農耕為主,對海外事務並不熟悉。”
季正洋聞聽此言,從容起身,走到地圖前。
他手指沿著海岸線緩緩移動:“各位請看,我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靠近南海。”
他的手指向遠方,“那邊是環王國、天竺國等國,盛產香料、珠寶等珍稀物品。我們可以通過海上貿易,互通有無。”
“聽起來,這海貿的利潤確實巨大。”
“但大海變幻莫測,狂風巨浪中容易翻船,風險也巨大!”
“是啊,沒有準確的導航該如何是好?”
“而且造船技術也不成熟啊!”
“遇到戰事、疾病又該如何應對?”
季正洋抬手示意眾人安靜:“諸位所言極是。
航海確實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但換個角度思考,正因為這是一片未知領域,我們才有機會發現新的商機與文化交流。
至於大家剛剛提到的問題,我自有辦法解決。
任何事都有風險,但畏首畏尾不是長久之計。”
眾人聽到這裏,不禁陷入了沉思。
崔知溫忍不住問道:“季大人,您能和我們分享一下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具體計劃嗎?”
季正洋微微一笑,說道:“當然可以。首先,我們需要建造一批適合遠洋航行的商船,要做到載重量大、航行速度快、抗風能力強。
為了確保船的安全和穩定性,我們還需要改進船體的結構和材料。
同時,我們要改進指南針,讓在海上航行的船不會迷失方向。”
“其次,我們需要建立一支專業的航海團隊。這包括航海家、船員、醫生等,他們需要具備豐富的航海知識和經驗,以便應對各種海上挑戰。
我們可以招募經驗豐富的漁民和商人,也可以培養一些年輕人來加入這個團隊。”
“另外,為了確保航行的安全和順利,我們需要製定詳細的航行計劃。
航行前要充分了解沿途的風土人情和曆史文化,以便能夠更好地與當地人交流和合作。
同時,與沿途的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
聽到這裏,官員們心潮澎湃。
他們開始感受到季正洋的遠見卓識和決心,也看到了清風縣未來的無限可能。
眾人被他的豪情壯誌所感染。
廳堂內響起一片掌聲。
“好,”季正洋高聲說道,“既然各位都支持我的想法,那我們就立刻開始籌備吧!”
眾人齊聲應道:“是!”
緊接著,清風縣上下一片繁忙。
季正洋將各項任務細化,又將衙役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別負責造船、采購、招募人員等工作。
他親自監督造船進度,確保每一道工序都按照圖紙和要求進行。
“季大人,您真的要造船嗎?”縣尉蘇淩峰問道。
“是的,我要把清風縣變成一個繁華的港口。”
季正洋決定造船的消息傳出後。
清風縣的鐵匠、木匠、漁民等各色人等都自告奮勇地來協助。
他們砍樹、鋸木、煉鐵、鑄釘,每一道工序都嚴謹精細。
季正洋更是親自設計商船圖紙,與工匠們一起探討細節,不斷完善設計。
這日下午,他帶著圖紙來到了造船工坊。
工坊內熱火朝天,工匠們正在忙碌地工作著。
季正洋高聲喊道:“各位,先停一停,快過來。”
工匠們紛紛放下手中的工具,好奇地圍觀季正洋。
他展開圖紙,露出了一個線條流暢、結構精密的商船輪廓。
“這是我設計的商船。”
眾人發出驚歎之聲。
他們從未見過如此精密的圖紙。
“我們需要按照這份圖紙建造一艘商船。”
季正洋堅定地說,“但在此之前,我想與各位共同探討一些細節,確保船適合遠洋航行。”
隨後,季正洋與工匠們圍坐在一起,共同探討商船設計的細節問題。
“這艘船的龍骨必須選用最堅固的橡木。”一位老工匠建議道。
“船帆的材料可以考慮用亞麻布,既輕便又耐用。”另一位工匠補充道。
季正洋邊聽邊記,不時點頭表示讚同。
這些建議可都是長年累月的實踐經驗,對完善商船設計大有裨益。
隨後,他開始指導工匠們如何按照圖紙打造這艘商船。
工坊內,鐵錘敲擊聲、鋸木聲交織在一起。
季正洋走到一名鐵匠麵前,看著他熟練地煉製鐵釘。
鐵匠滿臉油汙,汗水順著額頭滴落。
但他毫不在意,全神貫注地敲打著鐵塊。
季正洋滿意地點了點頭,又來到木匠們身邊。
木匠們正在精心雕刻著船頭的紋飾,每一刀都力求完美。
季正洋仔細觀察了一會兒,道:“阿伯,這船頭的龍鱗雕刻得真傳神,每一片都栩栩如生。”
老木匠咧嘴一笑,“大人過獎了,隻要大人給口飯吃,咱就拚命幹,讓清風縣的船威震四海。”
日複一日,月複一月。
商船逐漸從圖紙變為現實。
有了船,還得有指南針。
指南針作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
是航海者的必備工具。
但現在是貞觀年間,隻有簡單的司南。
季正洋決定著手製作一個改進版的指南針。
他找來了一名鐵匠和幾名助手,開始製作指南針的框架。
他們用優質的鐵材打造出了一個輕巧而堅固的圓盤,作為指南針的底座。
接著,季正洋設計出了一種特殊的磁鐵裝置。
能夠將地磁場的磁力線引導到圓盤上。
這個裝置製作起來相當複雜,需要精心打磨和調試。
季正洋將磁石打磨成細小的粉末。
然後小心翼翼地將其塗抹在一根鐵針上。
他的手指輕輕撚動著鐵針,感受著磁石粉末帶來的微弱吸附感。
漸漸地,一股奇異的磁場能量在鐵針上匯聚。
經過反複試驗和改進。
季正洋製作出了一支精準可靠的現代版指南針。
陽光透過格子窗,斑駁地灑在青石地麵上。
衙門內,淡淡的墨香與未幹的硯台味交織,為這莊重之地添了幾分書卷氣息。
官員們魚貫而入,按照品級一一落座。
季正洋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如炬。
他環視一周,威嚴地開口:“各位,先請簡述下近階段的工作概況。”
蘇淩峰率先拱手迴稟:“自新法推行以來,縣內秩序井然,未有重大案件發生。”
季正洋微微頷首:“民生方麵呢?”
崔知溫隨即答道:“在田賦改革與水利興修的雙重作用下,百姓生活水平明顯提升,農田收成頗為豐厚。”
“甚好。”
季正洋滿意地點頭。
隨後鄭重宣布:“如今,清風縣的製鹽業已步入正軌。我認為,這為我們開拓新的領域創造了條件。我準備開啟海上絲綢之路,與外國進行貿易。”
此言一出,廳內立刻議論紛紛。
官員們麵露驚訝與困惑。
“海上絲綢之路?”一位年長官員捋著胡子道,“這可是個新鮮事物。”
“季大人,此舉是否過於冒險?”另一位官員質疑道,“我縣以農耕為主,對海外事務並不熟悉。”
季正洋聞聽此言,從容起身,走到地圖前。
他手指沿著海岸線緩緩移動:“各位請看,我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靠近南海。”
他的手指向遠方,“那邊是環王國、天竺國等國,盛產香料、珠寶等珍稀物品。我們可以通過海上貿易,互通有無。”
“聽起來,這海貿的利潤確實巨大。”
“但大海變幻莫測,狂風巨浪中容易翻船,風險也巨大!”
“是啊,沒有準確的導航該如何是好?”
“而且造船技術也不成熟啊!”
“遇到戰事、疾病又該如何應對?”
季正洋抬手示意眾人安靜:“諸位所言極是。
航海確實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但換個角度思考,正因為這是一片未知領域,我們才有機會發現新的商機與文化交流。
至於大家剛剛提到的問題,我自有辦法解決。
任何事都有風險,但畏首畏尾不是長久之計。”
眾人聽到這裏,不禁陷入了沉思。
崔知溫忍不住問道:“季大人,您能和我們分享一下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具體計劃嗎?”
季正洋微微一笑,說道:“當然可以。首先,我們需要建造一批適合遠洋航行的商船,要做到載重量大、航行速度快、抗風能力強。
為了確保船的安全和穩定性,我們還需要改進船體的結構和材料。
同時,我們要改進指南針,讓在海上航行的船不會迷失方向。”
“其次,我們需要建立一支專業的航海團隊。這包括航海家、船員、醫生等,他們需要具備豐富的航海知識和經驗,以便應對各種海上挑戰。
我們可以招募經驗豐富的漁民和商人,也可以培養一些年輕人來加入這個團隊。”
“另外,為了確保航行的安全和順利,我們需要製定詳細的航行計劃。
航行前要充分了解沿途的風土人情和曆史文化,以便能夠更好地與當地人交流和合作。
同時,與沿途的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
聽到這裏,官員們心潮澎湃。
他們開始感受到季正洋的遠見卓識和決心,也看到了清風縣未來的無限可能。
眾人被他的豪情壯誌所感染。
廳堂內響起一片掌聲。
“好,”季正洋高聲說道,“既然各位都支持我的想法,那我們就立刻開始籌備吧!”
眾人齊聲應道:“是!”
緊接著,清風縣上下一片繁忙。
季正洋將各項任務細化,又將衙役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別負責造船、采購、招募人員等工作。
他親自監督造船進度,確保每一道工序都按照圖紙和要求進行。
“季大人,您真的要造船嗎?”縣尉蘇淩峰問道。
“是的,我要把清風縣變成一個繁華的港口。”
季正洋決定造船的消息傳出後。
清風縣的鐵匠、木匠、漁民等各色人等都自告奮勇地來協助。
他們砍樹、鋸木、煉鐵、鑄釘,每一道工序都嚴謹精細。
季正洋更是親自設計商船圖紙,與工匠們一起探討細節,不斷完善設計。
這日下午,他帶著圖紙來到了造船工坊。
工坊內熱火朝天,工匠們正在忙碌地工作著。
季正洋高聲喊道:“各位,先停一停,快過來。”
工匠們紛紛放下手中的工具,好奇地圍觀季正洋。
他展開圖紙,露出了一個線條流暢、結構精密的商船輪廓。
“這是我設計的商船。”
眾人發出驚歎之聲。
他們從未見過如此精密的圖紙。
“我們需要按照這份圖紙建造一艘商船。”
季正洋堅定地說,“但在此之前,我想與各位共同探討一些細節,確保船適合遠洋航行。”
隨後,季正洋與工匠們圍坐在一起,共同探討商船設計的細節問題。
“這艘船的龍骨必須選用最堅固的橡木。”一位老工匠建議道。
“船帆的材料可以考慮用亞麻布,既輕便又耐用。”另一位工匠補充道。
季正洋邊聽邊記,不時點頭表示讚同。
這些建議可都是長年累月的實踐經驗,對完善商船設計大有裨益。
隨後,他開始指導工匠們如何按照圖紙打造這艘商船。
工坊內,鐵錘敲擊聲、鋸木聲交織在一起。
季正洋走到一名鐵匠麵前,看著他熟練地煉製鐵釘。
鐵匠滿臉油汙,汗水順著額頭滴落。
但他毫不在意,全神貫注地敲打著鐵塊。
季正洋滿意地點了點頭,又來到木匠們身邊。
木匠們正在精心雕刻著船頭的紋飾,每一刀都力求完美。
季正洋仔細觀察了一會兒,道:“阿伯,這船頭的龍鱗雕刻得真傳神,每一片都栩栩如生。”
老木匠咧嘴一笑,“大人過獎了,隻要大人給口飯吃,咱就拚命幹,讓清風縣的船威震四海。”
日複一日,月複一月。
商船逐漸從圖紙變為現實。
有了船,還得有指南針。
指南針作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
是航海者的必備工具。
但現在是貞觀年間,隻有簡單的司南。
季正洋決定著手製作一個改進版的指南針。
他找來了一名鐵匠和幾名助手,開始製作指南針的框架。
他們用優質的鐵材打造出了一個輕巧而堅固的圓盤,作為指南針的底座。
接著,季正洋設計出了一種特殊的磁鐵裝置。
能夠將地磁場的磁力線引導到圓盤上。
這個裝置製作起來相當複雜,需要精心打磨和調試。
季正洋將磁石打磨成細小的粉末。
然後小心翼翼地將其塗抹在一根鐵針上。
他的手指輕輕撚動著鐵針,感受著磁石粉末帶來的微弱吸附感。
漸漸地,一股奇異的磁場能量在鐵針上匯聚。
經過反複試驗和改進。
季正洋製作出了一支精準可靠的現代版指南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