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清風學子樂翻天
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榮耀 作者:文亦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崔知溫點點頭,感歎道:
“季大人,您有所不知。
以往這書籍的印刷主要還是靠手抄和雕版印刷。
手抄費時費力,而雕版印刷雖然快些,但每次印刷都得重新雕刻版麵,十分不便。”
季正洋接過話茬:
“崔大人所言極是。
不過,我這活字印刷術,就好比咱家的火鍋,底料一次備好,食材隨拿隨放,多方便啊!
不僅能快印書,還能省木頭和省人力,何樂而不為呢?”
崔知溫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哎呀,我明白了!
這就像咱們吃火鍋,鍋可以反複利用。
隻要準備好各種食材,想吃什麽就吃什麽!
這字啊,都是活的,用完還能再用,所以叫活字印刷,對吧?”
季正洋哈哈一笑,點頭如搗蒜:
“知溫啊,你這腦袋瓜子就是靈光!
其實啊,咱們印書的時候,還可以多備點那些常用的字。
比如‘之’、‘於’、‘吾’這些。
這樣效率就更高了。”
崔知溫聽後連連點頭。
但眉頭又皺了起來,憂心忡忡地說:
“季大人,活字印刷這技術聽起來是不錯,可咱們得想想印完書之後的事兒。”
季正洋好奇地問:
“哦?印完書後會有啥麻煩?”
崔知溫歎了口氣,解釋道:
“那些世家大族啊,大唐的五姓七望,他們可不好對付。
這些家夥一直把控著學問的傳播。
咱們要是動了他們的奶酪。
他們肯定會找咱們的麻煩。”
季正洋沉思片刻,然後緩緩開口:
“崔大人,你說得沒錯,世家門閥的確是個難纏的麻煩。
他們就像一群霸占著知識寶藏的巨龍,咱們要想辦法對付。”
崔知溫聽得入神,連忙追問:
“季大人有何妙計?”
季正洋微微一笑,神秘兮兮地說:
“妙計談不上,但咱們可以從多個方麵入手。
首先,咱們得讓百姓有飯吃、有衣穿,安居樂業。
這樣,他們才有心思去追求知識,去讀書。
我們可以推動一些改革,讓土地更加公平地分配給百姓,打破世家門閥對土地的壟斷。”
崔知溫連連點頭,讚同道:
“好主意!這樣一來,世家門閥就難以再靠土地壟斷百姓了。”
季正洋繼續道:
“其次,咱們得辦學堂,讓知識不再被世家門閥壟斷。
就像清風學堂那樣,咱們可以多建一些學堂。
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教育,開蒙啟智。”
崔知溫眼睛一亮,拍案叫絕:
“妙啊!這樣一來,百姓的知識水平提高了,對世家門閥的依賴也就減少了。”
季正洋得意地笑了笑,接著說:
“再者,咱們可以完善科舉製度,讓寒門士子也有機會入仕為官。
這樣,世家門閥就無法再靠壟斷官職來維護他們的地位了。”
崔知溫聽得津津有味,不禁感歎:
“季大人真是深謀遠慮啊!”
季正洋微微一笑,話鋒一轉:
“不過,咱們現在最要緊的還是推廣活字印刷術。
讓書籍更加普及,讓知識更加容易獲取。
這樣,世家門閥的學問壟斷也就難以維持了。”
崔知溫點頭稱是,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季大人,那咱們就抓緊時間行動吧!”
兩人談得興起,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晚飯時間。
月兒端著熱騰騰的飯菜走了進來,笑盈盈地說:
“兩位大人,飯菜已經準備好了,請用膳吧。”
季正洋和崔知溫相視而笑,端起飯碗,一邊品嚐著美味的飯菜,一邊繼續討論著活字印刷術。
崔知溫邊吃邊感歎:
“季大人,你這活字印刷術可真牛!
想想以前那種雕版印刷,一旦刻錯一個字,整塊版子都得重來,費錢費力還浪費時間。
現在有了活字印刷,就像拚積木一樣,想印什麽字就拚什麽字,哪個字壞了就換哪個,方便多了!”
季正洋聽後哈哈大笑,得意地說:
“那是自然!這活字印刷術可是費了我不少心思呢。
現在終於要派上用場了,真是讓人期待啊!”
大家圍坐一桌,邊品嚐著月兒精心準備的佳肴,邊繼續著之前的談話。
美酒佳肴間,話題不覺間轉向了讀書往事。
崔知溫撫著下巴上稀疏的胡須,臉上露出迴憶之色,感歎道:
“我小時候啊,讀書可真不是件容易事。
那時候的書都是手抄的,錯別字多,版本也雜亂無章。
有時候讀著讀著,就卡在一個不認識的字上,得跑老遠去找大人問。”
季正洋聽後,微微一笑,接過話茬:
“崔大人所言極是,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有個簡單明了的方法,讓每個人都能輕鬆識字。”
崔知溫眼中閃過一絲好奇,打趣道:
“哦?季大人這是要當活字印刷術的祖師爺,還要當教認字的先生嗎?”
季正洋哈哈一笑,放下筷子,正色道:
“崔大人說笑了。
其實,我想推廣一套拚音方案,讓每個字都有讀音標注。
這樣,無論識不識字,隻要會讀拚音,就能讀出字的音。”
崔知溫微微思索,點頭道:
“這倒是個新鮮主意。
不過,咱們大唐已經有《切韻》這樣的韻書了,還需要新的拚音方案嗎?”
季正洋搖了搖頭,解釋道:
“《切韻》這書我也略有耳聞。
是隋文帝時代的陸法言所著。
這本書收錄了一萬一千五百字!
一共有一百九十三韻,平上去入四聲俱全,後來還被李淵定為官韻。
但終究是先要認識一些字,才能知道其他字怎麽發音。
在學習難度、應用範圍、準確性以及文化傳播等方麵還存在不足。”
崔知溫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期待,問道:
“季大人,那你快說說,你有什麽高招能讓人快速認字?”
季正洋微微一笑,神秘兮兮地說:
“其實,我已經琢磨出一套拚音方案了。
來,我演示給你看。”
說著,他拿起筆,在白紙上寫下了二十三個聲母和三十九個韻母,一邊寫一邊解釋:
“知溫,你看這些符號,它們就是拚音。每個字都可以通過這些符號來標注讀音,簡單又直接。”
崔知溫眼睛一亮:“此法當真可行?”
季正洋點頭,耐心解釋:
“是的,隻要掌握了這些拚音,不認識的字也能讀出來。”
接著,季正洋就開始手把手地教崔知溫,就像教小學生一樣,一個音一個音地讓他學會怎麽讀。
“季大人,您有所不知。
以往這書籍的印刷主要還是靠手抄和雕版印刷。
手抄費時費力,而雕版印刷雖然快些,但每次印刷都得重新雕刻版麵,十分不便。”
季正洋接過話茬:
“崔大人所言極是。
不過,我這活字印刷術,就好比咱家的火鍋,底料一次備好,食材隨拿隨放,多方便啊!
不僅能快印書,還能省木頭和省人力,何樂而不為呢?”
崔知溫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哎呀,我明白了!
這就像咱們吃火鍋,鍋可以反複利用。
隻要準備好各種食材,想吃什麽就吃什麽!
這字啊,都是活的,用完還能再用,所以叫活字印刷,對吧?”
季正洋哈哈一笑,點頭如搗蒜:
“知溫啊,你這腦袋瓜子就是靈光!
其實啊,咱們印書的時候,還可以多備點那些常用的字。
比如‘之’、‘於’、‘吾’這些。
這樣效率就更高了。”
崔知溫聽後連連點頭。
但眉頭又皺了起來,憂心忡忡地說:
“季大人,活字印刷這技術聽起來是不錯,可咱們得想想印完書之後的事兒。”
季正洋好奇地問:
“哦?印完書後會有啥麻煩?”
崔知溫歎了口氣,解釋道:
“那些世家大族啊,大唐的五姓七望,他們可不好對付。
這些家夥一直把控著學問的傳播。
咱們要是動了他們的奶酪。
他們肯定會找咱們的麻煩。”
季正洋沉思片刻,然後緩緩開口:
“崔大人,你說得沒錯,世家門閥的確是個難纏的麻煩。
他們就像一群霸占著知識寶藏的巨龍,咱們要想辦法對付。”
崔知溫聽得入神,連忙追問:
“季大人有何妙計?”
季正洋微微一笑,神秘兮兮地說:
“妙計談不上,但咱們可以從多個方麵入手。
首先,咱們得讓百姓有飯吃、有衣穿,安居樂業。
這樣,他們才有心思去追求知識,去讀書。
我們可以推動一些改革,讓土地更加公平地分配給百姓,打破世家門閥對土地的壟斷。”
崔知溫連連點頭,讚同道:
“好主意!這樣一來,世家門閥就難以再靠土地壟斷百姓了。”
季正洋繼續道:
“其次,咱們得辦學堂,讓知識不再被世家門閥壟斷。
就像清風學堂那樣,咱們可以多建一些學堂。
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教育,開蒙啟智。”
崔知溫眼睛一亮,拍案叫絕:
“妙啊!這樣一來,百姓的知識水平提高了,對世家門閥的依賴也就減少了。”
季正洋得意地笑了笑,接著說:
“再者,咱們可以完善科舉製度,讓寒門士子也有機會入仕為官。
這樣,世家門閥就無法再靠壟斷官職來維護他們的地位了。”
崔知溫聽得津津有味,不禁感歎:
“季大人真是深謀遠慮啊!”
季正洋微微一笑,話鋒一轉:
“不過,咱們現在最要緊的還是推廣活字印刷術。
讓書籍更加普及,讓知識更加容易獲取。
這樣,世家門閥的學問壟斷也就難以維持了。”
崔知溫點頭稱是,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季大人,那咱們就抓緊時間行動吧!”
兩人談得興起,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晚飯時間。
月兒端著熱騰騰的飯菜走了進來,笑盈盈地說:
“兩位大人,飯菜已經準備好了,請用膳吧。”
季正洋和崔知溫相視而笑,端起飯碗,一邊品嚐著美味的飯菜,一邊繼續討論著活字印刷術。
崔知溫邊吃邊感歎:
“季大人,你這活字印刷術可真牛!
想想以前那種雕版印刷,一旦刻錯一個字,整塊版子都得重來,費錢費力還浪費時間。
現在有了活字印刷,就像拚積木一樣,想印什麽字就拚什麽字,哪個字壞了就換哪個,方便多了!”
季正洋聽後哈哈大笑,得意地說:
“那是自然!這活字印刷術可是費了我不少心思呢。
現在終於要派上用場了,真是讓人期待啊!”
大家圍坐一桌,邊品嚐著月兒精心準備的佳肴,邊繼續著之前的談話。
美酒佳肴間,話題不覺間轉向了讀書往事。
崔知溫撫著下巴上稀疏的胡須,臉上露出迴憶之色,感歎道:
“我小時候啊,讀書可真不是件容易事。
那時候的書都是手抄的,錯別字多,版本也雜亂無章。
有時候讀著讀著,就卡在一個不認識的字上,得跑老遠去找大人問。”
季正洋聽後,微微一笑,接過話茬:
“崔大人所言極是,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有個簡單明了的方法,讓每個人都能輕鬆識字。”
崔知溫眼中閃過一絲好奇,打趣道:
“哦?季大人這是要當活字印刷術的祖師爺,還要當教認字的先生嗎?”
季正洋哈哈一笑,放下筷子,正色道:
“崔大人說笑了。
其實,我想推廣一套拚音方案,讓每個字都有讀音標注。
這樣,無論識不識字,隻要會讀拚音,就能讀出字的音。”
崔知溫微微思索,點頭道:
“這倒是個新鮮主意。
不過,咱們大唐已經有《切韻》這樣的韻書了,還需要新的拚音方案嗎?”
季正洋搖了搖頭,解釋道:
“《切韻》這書我也略有耳聞。
是隋文帝時代的陸法言所著。
這本書收錄了一萬一千五百字!
一共有一百九十三韻,平上去入四聲俱全,後來還被李淵定為官韻。
但終究是先要認識一些字,才能知道其他字怎麽發音。
在學習難度、應用範圍、準確性以及文化傳播等方麵還存在不足。”
崔知溫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期待,問道:
“季大人,那你快說說,你有什麽高招能讓人快速認字?”
季正洋微微一笑,神秘兮兮地說:
“其實,我已經琢磨出一套拚音方案了。
來,我演示給你看。”
說著,他拿起筆,在白紙上寫下了二十三個聲母和三十九個韻母,一邊寫一邊解釋:
“知溫,你看這些符號,它們就是拚音。每個字都可以通過這些符號來標注讀音,簡單又直接。”
崔知溫眼睛一亮:“此法當真可行?”
季正洋點頭,耐心解釋:
“是的,隻要掌握了這些拚音,不認識的字也能讀出來。”
接著,季正洋就開始手把手地教崔知溫,就像教小學生一樣,一個音一個音地讓他學會怎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