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用輿論揭露真麵目
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榮耀 作者:文亦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當說的人多了,假的也能被說成真的!
百姓們開始恐慌起來,紛紛議論著玉米的“毒性”。
有的人甚至開始後悔買了玉米,生怕自己真的中了毒。
畢竟,這些百姓絕大部分都是頭一迴吃玉米,對它一知半解。
百姓們猶豫起來,開始像潮水般退去。
一個接一個,好像後麵有什麽洪水猛獸似的。
原本熙熙攘攘的官方糧店,很快就變得冷冷清清。
對他們來說,多花點錢買糧食吃,也總比冒險嚐試這來路不明的玉米粥好。
負責施粥的官差,看著眼前空空如也的粥棚,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剛剛還跟趕大集似的,一群群人擠破頭都要搶一碗玉米粥喝,怎麽突然之間,就像被鬼吹燈似的,全都跑得沒影了?
他撓了撓頭,一臉迷茫。
官差望向那幾個還傻站在原地的流民,不解地問道:
“各位兄弟,這是怎麽迴事啊?
咋就你們幾個還在這杵著?
其他人呢?怎麽跑得比兔子還快?”
一個穿著補丁摞補丁,露出排骨般肋骨的老漢,咳了幾聲,慢悠悠地開了口:
“咳咳,小哥啊,你有所不知。
剛才有人瞎咧咧,說這玉米粥有毒,喝了得斷子絕孫。
他們一聽,全都嚇跑了。”
老漢摸了摸自己幹癟的口袋,歎了口氣說:
“老漢我這輩子也沒啥盼頭了,就剩下這幾文錢。
也沒個後代要繼承,所以就想著,繼續喝這玉米粥算了。
不然,老漢我也早跟著跑了。”
官差一聽,頓時瞪大了眼睛。
這玉米粥不是皇上禦賜的新品種糧食嗎?
怎麽一轉眼,就成了傳說中的毒藥了?
他摸了摸腦袋,哭笑不得:
“這世道啊,真是越來越看不懂了。
前兩天還當寶貝似的玉米,今天就變成了毒藥。
要是這樣,那我天天喝,豈不是早就變成孤魂野鬼了?”
說完,官差自己都覺得好笑,搖了搖頭,繼續給那幾位不怕“毒”的流民盛粥去了。
而遠處的小巷子裏,楊家那群打手們正躲著偷樂,覺得自己幹了一件大事。
可他們哪裏知道,這世道上的事,哪是他們能輕易攪渾的?
皇宮深處,禦書房內。
彌漫著濃濃的墨香。
李治正陪著皇上練習書法,筆走龍蛇間,一個官差急匆匆地跑了進來,臉上帶著幾分惶恐。
“啟稟皇上,大事不好了!”
“何事如此慌張?”
皇上手中的筆一頓,抬起頭,眉頭緊鎖。
“東市的施粥點幾乎沒人去了!”
官差滿頭大汗,一臉焦急。
皇上眉頭一皺,疑惑地看著官差:
“怎麽迴事?之前不還人滿為患嗎?”
官差抹了把汗,無辜道:
“本來人還挺多的,但不知為何,百姓間突然傳起了謠言,說玉米有毒,吃了會斷子絕孫,甚至不出三日就會肝腸寸斷之類的。”
皇上一聽,氣得直拍桌子:
“豈有此理!這玉米明明是高產的好糧食,怎麽就成了毒藥了?簡直離譜!”
李治在一旁也是滿臉憤怒。
這玉米可是他親自引進的,現在居然被人說成有毒,這不是打他的臉嗎?
他在一旁冷靜地分析,說道:
“父皇,這其中一定有陰謀,我們不能坐視不理。”
皇上點點頭,皺眉道:
“該如何查?如何止?”
李治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父皇,兒臣願親自去查,定要揪出這背後的黑手,給他們一個教訓!”
皇上看著李治,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好,那你我父子二人便衣出行,去東市看看情況。”
於是,皇上和李治帶著幾名便衣禁軍,悄悄地來到了東市。
隻見原本熙熙攘攘的施粥點,此刻人煙稀少,冷冷清清。
官方開設的糧店裏,堆放著如山高的玉米,卻無人問津。
皇上看著這一幕,不禁搖頭歎息:
“可惜了這些好糧食。”
李治則是一臉憤然:
“那些造謠的家夥,真是可惡!我一定要找到他們,讓他們付出代價!”
皇上看著眼前的李治,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感慨。
曾經那個一味柔弱、需要人庇護的小皇子,如今已成長為一個果敢決斷、獨當一麵的青年。
李治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眉宇間透露出一股英氣,頗有幾分自己當年的神勇風采。
“治兒,你真的長大了。”
皇上輕輕拍了拍李治的肩膀,聲音中滿是自豪。
李治聞言,微微一笑,道:
“父皇,兒臣一直在努力,希望能為您分憂解難,為百姓謀福祉。”
皇上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這次的事情,你打算怎麽做?需要父皇幫你做些什麽嗎?城中金吾衛,可以差遣給你用!“
李治搖了搖手,露出自信的笑容。
“父皇,我不需要你幹什麽。這次我要用其人之道反製其人之身。既然奸商們能用謠言來破壞玉米的名聲,那麽我也可以用輿論來揭露他們的真麵目。”
皇上好奇地問道:
“哦?你打算如何製造輿論?”
李治從懷中拿出一張從清風縣帶迴來的報紙,遞給皇上:
“父皇,這是清風縣的報紙。
您看看,他們是如何利用報紙來傳播信息的。
我們也可以效仿他們,通過報紙來揭露那些造謠者的真麵目,讓百姓們知道真相。”
皇上一手接過報紙。
隨即瞪大了眼睛,眼中滿是不可置信的神態。
他上下打量著這份報紙,那上麵整齊劃一的字跡,與平日所見的書籍截然不同。
要知道,現在的大唐,製作書籍可是個費時費力的活兒。
皇上皺眉道:
“治兒,這報紙上的字,怎的如此整齊?
我們大唐製作書籍,都是靠抄書人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出來,費時費力不說,還容易出錯。
這報紙上的字,難道不是人工手抄的?”
李治微微一笑,答道:
“父皇,您有所不知。
這報紙的製作,可不是用傳統的方法。
清風縣那季縣令找了一種新方法,可以讓字跡既整齊又迅速,省時省力,而且成本低廉。”
皇上聞言,更加好奇了:
“哦?什麽新方法?快快說來聽聽。”
李治神秘一笑,道:
“父皇,這方法暫時還不能透露。
不過,您放心,這報紙定能為我們揭露那些造謠者的真麵目,還百姓們一個真相。”
當說的人多了,假的也能被說成真的!
百姓們開始恐慌起來,紛紛議論著玉米的“毒性”。
有的人甚至開始後悔買了玉米,生怕自己真的中了毒。
畢竟,這些百姓絕大部分都是頭一迴吃玉米,對它一知半解。
百姓們猶豫起來,開始像潮水般退去。
一個接一個,好像後麵有什麽洪水猛獸似的。
原本熙熙攘攘的官方糧店,很快就變得冷冷清清。
對他們來說,多花點錢買糧食吃,也總比冒險嚐試這來路不明的玉米粥好。
負責施粥的官差,看著眼前空空如也的粥棚,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剛剛還跟趕大集似的,一群群人擠破頭都要搶一碗玉米粥喝,怎麽突然之間,就像被鬼吹燈似的,全都跑得沒影了?
他撓了撓頭,一臉迷茫。
官差望向那幾個還傻站在原地的流民,不解地問道:
“各位兄弟,這是怎麽迴事啊?
咋就你們幾個還在這杵著?
其他人呢?怎麽跑得比兔子還快?”
一個穿著補丁摞補丁,露出排骨般肋骨的老漢,咳了幾聲,慢悠悠地開了口:
“咳咳,小哥啊,你有所不知。
剛才有人瞎咧咧,說這玉米粥有毒,喝了得斷子絕孫。
他們一聽,全都嚇跑了。”
老漢摸了摸自己幹癟的口袋,歎了口氣說:
“老漢我這輩子也沒啥盼頭了,就剩下這幾文錢。
也沒個後代要繼承,所以就想著,繼續喝這玉米粥算了。
不然,老漢我也早跟著跑了。”
官差一聽,頓時瞪大了眼睛。
這玉米粥不是皇上禦賜的新品種糧食嗎?
怎麽一轉眼,就成了傳說中的毒藥了?
他摸了摸腦袋,哭笑不得:
“這世道啊,真是越來越看不懂了。
前兩天還當寶貝似的玉米,今天就變成了毒藥。
要是這樣,那我天天喝,豈不是早就變成孤魂野鬼了?”
說完,官差自己都覺得好笑,搖了搖頭,繼續給那幾位不怕“毒”的流民盛粥去了。
而遠處的小巷子裏,楊家那群打手們正躲著偷樂,覺得自己幹了一件大事。
可他們哪裏知道,這世道上的事,哪是他們能輕易攪渾的?
皇宮深處,禦書房內。
彌漫著濃濃的墨香。
李治正陪著皇上練習書法,筆走龍蛇間,一個官差急匆匆地跑了進來,臉上帶著幾分惶恐。
“啟稟皇上,大事不好了!”
“何事如此慌張?”
皇上手中的筆一頓,抬起頭,眉頭緊鎖。
“東市的施粥點幾乎沒人去了!”
官差滿頭大汗,一臉焦急。
皇上眉頭一皺,疑惑地看著官差:
“怎麽迴事?之前不還人滿為患嗎?”
官差抹了把汗,無辜道:
“本來人還挺多的,但不知為何,百姓間突然傳起了謠言,說玉米有毒,吃了會斷子絕孫,甚至不出三日就會肝腸寸斷之類的。”
皇上一聽,氣得直拍桌子:
“豈有此理!這玉米明明是高產的好糧食,怎麽就成了毒藥了?簡直離譜!”
李治在一旁也是滿臉憤怒。
這玉米可是他親自引進的,現在居然被人說成有毒,這不是打他的臉嗎?
他在一旁冷靜地分析,說道:
“父皇,這其中一定有陰謀,我們不能坐視不理。”
皇上點點頭,皺眉道:
“該如何查?如何止?”
李治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父皇,兒臣願親自去查,定要揪出這背後的黑手,給他們一個教訓!”
皇上看著李治,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好,那你我父子二人便衣出行,去東市看看情況。”
於是,皇上和李治帶著幾名便衣禁軍,悄悄地來到了東市。
隻見原本熙熙攘攘的施粥點,此刻人煙稀少,冷冷清清。
官方開設的糧店裏,堆放著如山高的玉米,卻無人問津。
皇上看著這一幕,不禁搖頭歎息:
“可惜了這些好糧食。”
李治則是一臉憤然:
“那些造謠的家夥,真是可惡!我一定要找到他們,讓他們付出代價!”
皇上看著眼前的李治,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感慨。
曾經那個一味柔弱、需要人庇護的小皇子,如今已成長為一個果敢決斷、獨當一麵的青年。
李治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眉宇間透露出一股英氣,頗有幾分自己當年的神勇風采。
“治兒,你真的長大了。”
皇上輕輕拍了拍李治的肩膀,聲音中滿是自豪。
李治聞言,微微一笑,道:
“父皇,兒臣一直在努力,希望能為您分憂解難,為百姓謀福祉。”
皇上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這次的事情,你打算怎麽做?需要父皇幫你做些什麽嗎?城中金吾衛,可以差遣給你用!“
李治搖了搖手,露出自信的笑容。
“父皇,我不需要你幹什麽。這次我要用其人之道反製其人之身。既然奸商們能用謠言來破壞玉米的名聲,那麽我也可以用輿論來揭露他們的真麵目。”
皇上好奇地問道:
“哦?你打算如何製造輿論?”
李治從懷中拿出一張從清風縣帶迴來的報紙,遞給皇上:
“父皇,這是清風縣的報紙。
您看看,他們是如何利用報紙來傳播信息的。
我們也可以效仿他們,通過報紙來揭露那些造謠者的真麵目,讓百姓們知道真相。”
皇上一手接過報紙。
隨即瞪大了眼睛,眼中滿是不可置信的神態。
他上下打量著這份報紙,那上麵整齊劃一的字跡,與平日所見的書籍截然不同。
要知道,現在的大唐,製作書籍可是個費時費力的活兒。
皇上皺眉道:
“治兒,這報紙上的字,怎的如此整齊?
我們大唐製作書籍,都是靠抄書人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出來,費時費力不說,還容易出錯。
這報紙上的字,難道不是人工手抄的?”
李治微微一笑,答道:
“父皇,您有所不知。
這報紙的製作,可不是用傳統的方法。
清風縣那季縣令找了一種新方法,可以讓字跡既整齊又迅速,省時省力,而且成本低廉。”
皇上聞言,更加好奇了:
“哦?什麽新方法?快快說來聽聽。”
李治神秘一笑,道:
“父皇,這方法暫時還不能透露。
不過,您放心,這報紙定能為我們揭露那些造謠者的真麵目,還百姓們一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