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我們跟季正洋是老熟人了
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榮耀 作者:文亦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何口訣?”皇上好奇地追問。
小狗蛋眨了眨眼,似乎覺得這個問題有些奇怪:
“乘法口訣啊,就是學算數用的。”
“乘法口訣?”皇上再次確認。
“對呀!”
小狗蛋點點頭,一臉得意,
“難道你們大人都沒學過?”
皇上一時語塞。
在貞觀年間,算術教育尚未普及,乘法計算多依賴於算籌或算盤,他可是第一次聽說這麽神奇的口訣。
旁邊的李恪也露出驚訝的表情,接過話茬道:
“狗蛋,你能給我們背一遍嗎?”
李恪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當然可以!”
小狗蛋爽快地答應,然後搖頭晃腦地背誦起來,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九九八十一。”
他背得飛快,清脆的童聲迴蕩在田間地頭,每一個數字都準確無誤。
皇上和李恪聽得目瞪口呆。
他們簡直不敢相信,這麽小的孩子竟然能如此流利地背誦乘法口訣。
更讓他們驚訝的是,如此複雜的算數通過口訣竟能快速得出得數,實在令人驚歎。
“孩子,這口訣是誰教你們的?”
皇上忍不住問道。
“是我們學堂的朱老師!”
小狗蛋驕傲地迴答。
“哦,朱老師?那他可真厲害啊!”
皇上讚歎道。
“是啊,我們朱老師算數可厲害了,手一動,答案就出來了,比算盤還快呢!”
小狗蛋一臉崇拜地說道。
“真的嗎?”
皇上下巴都快驚掉了,一臉不可置信地看著小狗蛋,
“那明兒可得去學堂瞧瞧這位朱老師了!”
“當然啦!下午去,肯定能見著!”
小狗蛋自信滿滿地點頭答應。
“真是讓人咋舌啊!”
皇上迴頭對褚遂良感歎道,
“這清風縣,真是臥虎藏龍之地啊!”
褚遂良激動得嘴唇直哆嗦:
“老爺,這乘法口訣,我們得好好學學啊!有了它,算起賬來可就方便多了!”
“沒錯!”
皇上點頭如搗蒜,
“不僅要學,明天咱們還得親自去學堂拜訪這位了不起的朱老師。”
說完,皇上站起身,向老者拱手告別:
“老哥,您繼續忙,我們這就趕路,前往縣城了。”
“好嘞好嘞!”
老者熱情地迴應,
“縣城就在前麵,這天兒還早,石榴花開得正好,你們路上可以好好欣賞一下清風的‘十裏石榴花’喲!”
“十裏石榴花?”
皇上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那會是怎樣的美景啊?”
君臣三人懷著期待的心情登上馬車,繼續前行。
馬車再次啟動,不多時,一片絢爛的石榴花海映入眼簾。
那石榴花,開得如火如荼,仿佛一片紅色的海洋在翻湧。
每一朵石榴花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藝術品,紅得耀眼,美得讓人窒息。
君臣三人下車,漫步在花海中。
那花香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
大家仿佛置身於一個夢幻的世界,被這美麗的石榴花海深深吸引。
“這石榴花真是美極了!”
皇上讚歎道,
“在大唐,石榴並非隨處可見的果實。但在這清風縣卻能如此盛開,真是難得一見的美景。”
褚遂良也附和道:
“是啊,老爺。這石榴花不僅美麗,還象征著多子多福,寓意著國家的繁榮昌盛。”
皇上邊走邊琢磨:
“你們說,這麽大片的石榴樹,會是誰種的呢?”
褚遂良摸了摸下巴:
“我猜啊,應該不是普通百姓。誰家能有這麽多閑工夫來種這麽多石榴樹?”
李恪也表示讚同:
“對,若是大戶人家,或許能雇人來種。但這麽多石榴,到時候能吃得完,賣得出去嗎?”
皇上笑了笑:
“朕覺得,這十裏石榴花肯定和季正洋那小子脫不了幹係。也隻有他,才能弄出這種大手筆的陣仗來。”
正說著,陸公公指著前方:
“老爺,看那邊,路邊有個茶攤,咱們要不要去歇歇腳,喝點水,順便打聽打聽?”
“好主意!”
皇上點頭同意。
茶攤雖然簡陋,但別有一番鄉野風情。
周圍是籬笆圍成的小院子,幾張木頭桌子擺在樹蔭下,幾個年輕男女正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喝著茶。
賣茶的村姑看到他們過來,立刻熱情地招唿:
“幾位客官,快請坐!喝點什麽茶?”
皇上端起茶碗,一邊品茶一邊說道:
“大妹子,你這茶攤生意不錯啊,來來往往的遊客這麽多。”
村姑笑了笑:
“哪裏哪裏,都是托了季大人的福。要不是他,我們哪裏能過上這麽好的日子。”
“哦?”
皇上好奇地問,
“那這些石榴樹是誰種的呢?到時候石榴熟了,能賣得出去嗎?”
“還能有誰?”
村姑神秘地一笑,
“自然是我們縣令季大人了。
前段時間,我們縣來了好多難民,季大人就組織他們在這片亂石崗上種了這些石榴樹。”
“原來如此!”
皇上恍然大悟。
“不止這些呢,”
村姑繼續道,
“那邊還種了萬畝葡萄呢!
季大人說了,石榴可以加工成新產品。
葡萄還能釀酒呢,特別是那種女人都愛喝的酒……”
“哈哈,還有這種好事?”
皇上和李恪等人聽得目瞪口呆,忍不住笑出聲來。
村姑也笑了,笑得很甜,很幸福:
“我們季大人可是個能幹人,大家都說他是天上下凡的菩薩呢!”
“哈哈,看來我們這次來清風縣,可得好好瞧瞧了!”
皇上感慨道,
“這季正洋小子,真有兩下子啊!”
“哈哈,我就知道這石榴花背後有貓膩。
怎麽可能是為了賞花,原來都是季正洋那小子要賺錢!
不過,大唐重農抑商,他這麽做,不怕朝廷怪罪嗎?”
李恪說道。
村姑一聽這話,臉色瞬間沉了下來:
“這二位客官,你怎麽說話呢?
什麽小子小子的,我們季大人可是縣令,你得放尊重些!
我們季大人說了,隻要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朝廷那邊他會去解釋的。
再者說,這石榴和葡萄都是農產品,也不算經商吧?”
皇上見狀,忙解釋道:
“哎呀,大妹子,你別誤會。
我們跟季正洋是老熟人了,平時說話比較隨意。
他確實是個能幹的小子,我們這是誇他呢!”
小狗蛋眨了眨眼,似乎覺得這個問題有些奇怪:
“乘法口訣啊,就是學算數用的。”
“乘法口訣?”皇上再次確認。
“對呀!”
小狗蛋點點頭,一臉得意,
“難道你們大人都沒學過?”
皇上一時語塞。
在貞觀年間,算術教育尚未普及,乘法計算多依賴於算籌或算盤,他可是第一次聽說這麽神奇的口訣。
旁邊的李恪也露出驚訝的表情,接過話茬道:
“狗蛋,你能給我們背一遍嗎?”
李恪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當然可以!”
小狗蛋爽快地答應,然後搖頭晃腦地背誦起來,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九九八十一。”
他背得飛快,清脆的童聲迴蕩在田間地頭,每一個數字都準確無誤。
皇上和李恪聽得目瞪口呆。
他們簡直不敢相信,這麽小的孩子竟然能如此流利地背誦乘法口訣。
更讓他們驚訝的是,如此複雜的算數通過口訣竟能快速得出得數,實在令人驚歎。
“孩子,這口訣是誰教你們的?”
皇上忍不住問道。
“是我們學堂的朱老師!”
小狗蛋驕傲地迴答。
“哦,朱老師?那他可真厲害啊!”
皇上讚歎道。
“是啊,我們朱老師算數可厲害了,手一動,答案就出來了,比算盤還快呢!”
小狗蛋一臉崇拜地說道。
“真的嗎?”
皇上下巴都快驚掉了,一臉不可置信地看著小狗蛋,
“那明兒可得去學堂瞧瞧這位朱老師了!”
“當然啦!下午去,肯定能見著!”
小狗蛋自信滿滿地點頭答應。
“真是讓人咋舌啊!”
皇上迴頭對褚遂良感歎道,
“這清風縣,真是臥虎藏龍之地啊!”
褚遂良激動得嘴唇直哆嗦:
“老爺,這乘法口訣,我們得好好學學啊!有了它,算起賬來可就方便多了!”
“沒錯!”
皇上點頭如搗蒜,
“不僅要學,明天咱們還得親自去學堂拜訪這位了不起的朱老師。”
說完,皇上站起身,向老者拱手告別:
“老哥,您繼續忙,我們這就趕路,前往縣城了。”
“好嘞好嘞!”
老者熱情地迴應,
“縣城就在前麵,這天兒還早,石榴花開得正好,你們路上可以好好欣賞一下清風的‘十裏石榴花’喲!”
“十裏石榴花?”
皇上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那會是怎樣的美景啊?”
君臣三人懷著期待的心情登上馬車,繼續前行。
馬車再次啟動,不多時,一片絢爛的石榴花海映入眼簾。
那石榴花,開得如火如荼,仿佛一片紅色的海洋在翻湧。
每一朵石榴花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藝術品,紅得耀眼,美得讓人窒息。
君臣三人下車,漫步在花海中。
那花香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
大家仿佛置身於一個夢幻的世界,被這美麗的石榴花海深深吸引。
“這石榴花真是美極了!”
皇上讚歎道,
“在大唐,石榴並非隨處可見的果實。但在這清風縣卻能如此盛開,真是難得一見的美景。”
褚遂良也附和道:
“是啊,老爺。這石榴花不僅美麗,還象征著多子多福,寓意著國家的繁榮昌盛。”
皇上邊走邊琢磨:
“你們說,這麽大片的石榴樹,會是誰種的呢?”
褚遂良摸了摸下巴:
“我猜啊,應該不是普通百姓。誰家能有這麽多閑工夫來種這麽多石榴樹?”
李恪也表示讚同:
“對,若是大戶人家,或許能雇人來種。但這麽多石榴,到時候能吃得完,賣得出去嗎?”
皇上笑了笑:
“朕覺得,這十裏石榴花肯定和季正洋那小子脫不了幹係。也隻有他,才能弄出這種大手筆的陣仗來。”
正說著,陸公公指著前方:
“老爺,看那邊,路邊有個茶攤,咱們要不要去歇歇腳,喝點水,順便打聽打聽?”
“好主意!”
皇上點頭同意。
茶攤雖然簡陋,但別有一番鄉野風情。
周圍是籬笆圍成的小院子,幾張木頭桌子擺在樹蔭下,幾個年輕男女正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喝著茶。
賣茶的村姑看到他們過來,立刻熱情地招唿:
“幾位客官,快請坐!喝點什麽茶?”
皇上端起茶碗,一邊品茶一邊說道:
“大妹子,你這茶攤生意不錯啊,來來往往的遊客這麽多。”
村姑笑了笑:
“哪裏哪裏,都是托了季大人的福。要不是他,我們哪裏能過上這麽好的日子。”
“哦?”
皇上好奇地問,
“那這些石榴樹是誰種的呢?到時候石榴熟了,能賣得出去嗎?”
“還能有誰?”
村姑神秘地一笑,
“自然是我們縣令季大人了。
前段時間,我們縣來了好多難民,季大人就組織他們在這片亂石崗上種了這些石榴樹。”
“原來如此!”
皇上恍然大悟。
“不止這些呢,”
村姑繼續道,
“那邊還種了萬畝葡萄呢!
季大人說了,石榴可以加工成新產品。
葡萄還能釀酒呢,特別是那種女人都愛喝的酒……”
“哈哈,還有這種好事?”
皇上和李恪等人聽得目瞪口呆,忍不住笑出聲來。
村姑也笑了,笑得很甜,很幸福:
“我們季大人可是個能幹人,大家都說他是天上下凡的菩薩呢!”
“哈哈,看來我們這次來清風縣,可得好好瞧瞧了!”
皇上感慨道,
“這季正洋小子,真有兩下子啊!”
“哈哈,我就知道這石榴花背後有貓膩。
怎麽可能是為了賞花,原來都是季正洋那小子要賺錢!
不過,大唐重農抑商,他這麽做,不怕朝廷怪罪嗎?”
李恪說道。
村姑一聽這話,臉色瞬間沉了下來:
“這二位客官,你怎麽說話呢?
什麽小子小子的,我們季大人可是縣令,你得放尊重些!
我們季大人說了,隻要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朝廷那邊他會去解釋的。
再者說,這石榴和葡萄都是農產品,也不算經商吧?”
皇上見狀,忙解釋道:
“哎呀,大妹子,你別誤會。
我們跟季正洋是老熟人了,平時說話比較隨意。
他確實是個能幹的小子,我們這是誇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