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日,
陳楓神清氣爽,隻是覺得大腿上莫名其妙有點餘痛,以為昨晚醉酒不小心磕碰所致。又見眾人精神不濟,尤其是白雲子,滿臉幽怨,右手食指還包著布條,看來是受傷了,不由心生奇怪。
其便問道:“你們怎麽看著都沒休息好的樣子?”
見沒人搭理他,幼宜撇了撇嘴:“昨晚鬧了那麽大動靜,就你睡得最香。”
陳楓仔細迴想了一下,昨晚大概酒勁太足,隻隱約記得夜中起來痛快吐了一次,其他實在記不起來。又問道:“昨晚我幹了什麽出格的事情了?”
幼宜則道:“何止出格,做的事情連鬼怪見了,都要退避三舍。”
陳楓就更加不解了,自己到底能做什麽事情,難道耍酒瘋咬傷了白雲子手指頭?這也不至於連鬼神都厭呀。
見幼宜說話陰陽怪氣,陳楓隻好求向白雲子,這老哥曆來憨厚,便朝他問道:“師兄,昨晚我做了什麽荒唐之事?”
白雲子卻冷哼一聲:“荒唐?不僅不荒唐,還立了大功,趕走了水精鬼怪哩。”他對白白咬破手指一事耿耿於懷。
“到底是怎麽迴事?我哪有這個本事,況且真有鬼怪,有師兄在這裏,哪有我逞強的份?”
白雲子見他有自知之明,才將昨晚的事情說了一通。
“鸚鵡精修煉成老妖婆,派出白毛怪割乳取蛋,求長生不老……?”
這種謠言包含妖魔鬼怪、血腥、色情等元素,傳播起來不要太快。散謠之人,意欲何為?
白雲子點點頭,豎起手指,恨恨迴道:“昨夜宵小裝神弄鬼,嚇得人群恐慌,連我都信了。才咬破了手指,驅妖降魔,誰想到竟是人裝的,那些法術咒語怎能管用?真是可惡。”
陳楓暗笑,怪不得這老哥一臉幽怨,便笑道:“你那一套對付邪魔或有用,對付人,還不如我吐出來的腥穢。”
陳楓突然想到一些風俗,說是便溺髒物可以驅邪,原來理在此處!便對石強和崔淞道:“世上哪有什麽妖魔鬼怪?就算有,十有八九也是人裝的。將來你們再遇到這種情況,端起溺桶就潑過去,惡心死他。”
昨晚陰霾一掃而空,眾人哈哈大笑,連連稱是。
…………
眾人到了碼頭,就要離別。
惜別之情彌漫,就連李重潤都張開雙臂,往幼宜要抱抱。
陳楓從懷中掏出一張皺巴巴的文書,道:“昨日特意往黑齒將軍討了兩份文書,你們憑此可找他們官船要個單間,這樣你們路上也方便一點。”
待交到幼宜手中,卻舍不得鬆手。
幼宜也任他握著,並未縮手,隻是道:“你們和先生路上也要小心,以後別喝那麽多酒,醉的不省人事,倘若做了不好收場的事,你後悔不及。”
至於不好收場之事具體是什麽,不妨猜上一猜。
陳楓連道:“遵命遵命,以後盡量不喝,額,少喝……那個……保證不醉……醉了也不鬧事……”
這個保證越來越往鬆了走,隻聽得眾人暗暗撇嘴。
幼宜皺眉,向石強吩咐道:“你看住了他!”
“欸!”石強不由自主的忙不迭答應,心中則抱怨:這裏有我什麽事?他要飲酒作樂,我能管住他?
而崔淞離得遠遠的,還別過頭去,裝出一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樣子。實在是他昨天丟了大人,自己行事不正,還要人家幫他收拾爛攤子,哪有臉在此做衛道士?其更是懊悔交友不慎。
幼宜兩眼發酸,卻抬頭注目陳楓,道:“今日一別,將來不知可否再見,你千萬保重!”暗暗握了下陳楓之手,便抽出手,又向白雲子行了禮,欲轉身離去。
陳楓卻道:“你等一下。”說完便跑到碼頭邊,從一棵柳樹上折下一根已經發青的柳枝,又塞到幼宜手中,同時輕聲道:“等我。”
幼宜滿臉通紅,卻微微頷首。
…………
幼宜乘坐的官船已然遠去,空留一江春水,依舊滾滾東流。從此天南海北各處一方,即便錦書有情,卻也鴻雁難寄。
此刻,陳楓終於體會到古人傷離別之情。其望著官船漸行漸遠,一副悵然若失之態。
白雲子見其傻傻發呆,也折了一根柳條,又伸去撥弄陳楓鼻孔,直到他打了個噴嚏,才勾迴其神魄。
便勸道:“兒女情長,從此人間羈絆起,將來再有了子女後代,又要操心不已,不如跟老哥我一同修仙證道,擺脫世俗煩惱,修個自由自在之道,豈非美事一樁?”
陳楓見其說得認真,連翻白眼:“老哥,你的道,太辛苦,太寡淡,沒啥滋味。我將來是要左擁右……”
差點說漏了嘴,便打岔從石強手中接過李重潤,親了小孩一口,道:“走,找你爹娘去,他們好吃的可多啦。”便招唿石強登船。
好在總共找黑齒常之討了兩張文書,一張給幼宜,一張留給自己,幾人也登上了官船,並要了一間單間。雖如此,陳楓也不願一直待在逼仄的艙內,便來到船首,欣賞江景。
…………
站在船首,迎風破浪,更覺波濤滾滾。白雲子同立船首,有感而發:“這大江橫貫華夏東西,千百年連綿不絕,滋養南北兩岸萬裏沃土。”說完轉身看向陳楓,問道:“華夏川河多自西向東,你可知為何?”
作為一個有上一世記憶的人,如何不知道原因,陳楓便迴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故多如此。”
白雲子又道:“西高東低固然不假,但千百年卻未聽過長江斷流。有人說岷江是大江之源,但我曾去過,甚至探究其源頭,卻越探越小,直至不見。”
這老哥是來考我,還是問我?陳楓迴道:“極西之地乃高原,上有冰川高聳千仞,雪山延綿萬裏,一到夏日,冰雪融化,就成了江河之源。”
“可是那雪山和冰川之水又從何來?”白雲子繼續問了起來。
這是小學還是初中的地理知識?陳楓想了一想,便化繁為簡解釋起來:
“常言道‘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當初諸葛亮火燒赤壁,借的便是東風。老哥當曉得每年六七月都會有季風,自東而來,向西而去吧?”
白雲子點頭迴道:“正是,沒錯。”
陳楓伸手指向東,道:“江河之水東流入海。茫茫大海又因太陽曝曬,海水便化作水氣,蒸騰而上。而水氣又被季風由東向西,帶至高原,遇高原酷寒,便凝為落雪,聚為冰川。待冰雪融化,又匯聚成股股溪流,溪流匯聚則成河,河入江,江入海,如此循環往來,方才連綿不絕!”
一席話,隻聽得白雲子迷迷茫茫,隻覺其中蘊含了周而複始、生生不息的陰陽之道,其中或有吐氣納息的關鍵。
可是還有個問題沒解決,白雲子便問道:“為何水氣到了高原就會凝成冰雪?按理說越高,越熱才對。夏日井水,冰涼透徹,不就是這個理?”
“越高越熱?”陳楓反問道。
白雲子迴道:“熱為陽,上為陽,熱氣上升,越高不是越熱麽?”
這是哪來的歪理?
“照你這般說法,冷為陰,下為陰,冷氣下降,冬日井水更冷才對。”陳楓反駁起來。
”那理在何處?”白雲子已經被陳楓忽悠迷糊了。
這怎麽解釋?越高,空氣越薄,所藏的熱量越少,氣溫越冷?這樣扯下去,越扯越扯不清了。陳楓隻好含糊道:“高處不勝寒,有些山山頂夏日積雪,山腳卻鬱鬱蔥蔥。人間四月天芳菲盡,山觀桃花始盛開。講得正是這個理。”
白雲子眼前一亮,連連點頭:“有道理!”想了一想又問道:“沒了?”
“還有啥?”
“下段啊?”
“什麽下段?”
“人間四月天芳菲盡,山觀桃花始盛開啊?這麽好的詩就隻有一半?”
完了,隻記得這句,剩下的就不記得了。這誰寫的?前人還是今人亦或後人?能不能據為己有?陳楓瞬間又轉了十萬個心思,最後為了保險起見,隻好道:“我看的雜書多,隻記得上段,卻不記得下段,覺得其中蘊含道理,才有心記下來這句。”
白雲子也品味了一番,點頭道:“將來,我找一座山,再建個小觀,就叫桃花觀,觀裏觀外種滿桃花,山門就用這句做對聯。”
幹嘛?招桃花?陳楓怕帶偏了白雲子,便打岔問道:“老哥,如何去終南?我聽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等我們下了船,走旱路怕要辛苦不少。”
白雲子嘿嘿一笑:“我去終南有兩條道可走,一條走金牛古蜀道,此道艱遠,從益州(成都)出發,經漢中可到終南,翻過山就是長安。另一條道沿江到涪州(涪陵)過巴中,走米倉道到終南。”
白雲子說得簡單,陳楓聽得霧水。
陳楓又問道:“那我去房陵(湖北十堰房縣),該如何走?”
白雲子想了想,迴道:“最近的是到秭歸下船,聽說那邊有小道,北上可穿神農山,過山即到房陵。”
神農架,野人穀,在後世都是冒險探奇之處,自己行麽?陳楓隻好露出乞求之色,道:“要不辛苦你一趟,先陪我去房陵。等送好了陳潤,我再陪你去終南?”
白雲子哪裏猜不到他的心思?他早有這個意思,就等著這小子開口呢!便點了點頭。
“到那邊得多久?”
“三四個月吧......逆江而上,一路順風的話,都需要一個多月,萬一阻風,兩個月打底。”
唐時,船行長江,基本上靠風帆動力。即便搖槳,也多是在平緩江麵劃行。遇到激流淺灘,七百裏三峽尤多,甚至需要纖夫在岸上一步步牽引。而且一旦阻風,多數要停靠灣灘避風。所以逆流而上比較花時間。
一聽需要那麽久,陳楓便搖了搖頭,進了船艙避風去了。任船行停。
陳楓神清氣爽,隻是覺得大腿上莫名其妙有點餘痛,以為昨晚醉酒不小心磕碰所致。又見眾人精神不濟,尤其是白雲子,滿臉幽怨,右手食指還包著布條,看來是受傷了,不由心生奇怪。
其便問道:“你們怎麽看著都沒休息好的樣子?”
見沒人搭理他,幼宜撇了撇嘴:“昨晚鬧了那麽大動靜,就你睡得最香。”
陳楓仔細迴想了一下,昨晚大概酒勁太足,隻隱約記得夜中起來痛快吐了一次,其他實在記不起來。又問道:“昨晚我幹了什麽出格的事情了?”
幼宜則道:“何止出格,做的事情連鬼怪見了,都要退避三舍。”
陳楓就更加不解了,自己到底能做什麽事情,難道耍酒瘋咬傷了白雲子手指頭?這也不至於連鬼神都厭呀。
見幼宜說話陰陽怪氣,陳楓隻好求向白雲子,這老哥曆來憨厚,便朝他問道:“師兄,昨晚我做了什麽荒唐之事?”
白雲子卻冷哼一聲:“荒唐?不僅不荒唐,還立了大功,趕走了水精鬼怪哩。”他對白白咬破手指一事耿耿於懷。
“到底是怎麽迴事?我哪有這個本事,況且真有鬼怪,有師兄在這裏,哪有我逞強的份?”
白雲子見他有自知之明,才將昨晚的事情說了一通。
“鸚鵡精修煉成老妖婆,派出白毛怪割乳取蛋,求長生不老……?”
這種謠言包含妖魔鬼怪、血腥、色情等元素,傳播起來不要太快。散謠之人,意欲何為?
白雲子點點頭,豎起手指,恨恨迴道:“昨夜宵小裝神弄鬼,嚇得人群恐慌,連我都信了。才咬破了手指,驅妖降魔,誰想到竟是人裝的,那些法術咒語怎能管用?真是可惡。”
陳楓暗笑,怪不得這老哥一臉幽怨,便笑道:“你那一套對付邪魔或有用,對付人,還不如我吐出來的腥穢。”
陳楓突然想到一些風俗,說是便溺髒物可以驅邪,原來理在此處!便對石強和崔淞道:“世上哪有什麽妖魔鬼怪?就算有,十有八九也是人裝的。將來你們再遇到這種情況,端起溺桶就潑過去,惡心死他。”
昨晚陰霾一掃而空,眾人哈哈大笑,連連稱是。
…………
眾人到了碼頭,就要離別。
惜別之情彌漫,就連李重潤都張開雙臂,往幼宜要抱抱。
陳楓從懷中掏出一張皺巴巴的文書,道:“昨日特意往黑齒將軍討了兩份文書,你們憑此可找他們官船要個單間,這樣你們路上也方便一點。”
待交到幼宜手中,卻舍不得鬆手。
幼宜也任他握著,並未縮手,隻是道:“你們和先生路上也要小心,以後別喝那麽多酒,醉的不省人事,倘若做了不好收場的事,你後悔不及。”
至於不好收場之事具體是什麽,不妨猜上一猜。
陳楓連道:“遵命遵命,以後盡量不喝,額,少喝……那個……保證不醉……醉了也不鬧事……”
這個保證越來越往鬆了走,隻聽得眾人暗暗撇嘴。
幼宜皺眉,向石強吩咐道:“你看住了他!”
“欸!”石強不由自主的忙不迭答應,心中則抱怨:這裏有我什麽事?他要飲酒作樂,我能管住他?
而崔淞離得遠遠的,還別過頭去,裝出一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樣子。實在是他昨天丟了大人,自己行事不正,還要人家幫他收拾爛攤子,哪有臉在此做衛道士?其更是懊悔交友不慎。
幼宜兩眼發酸,卻抬頭注目陳楓,道:“今日一別,將來不知可否再見,你千萬保重!”暗暗握了下陳楓之手,便抽出手,又向白雲子行了禮,欲轉身離去。
陳楓卻道:“你等一下。”說完便跑到碼頭邊,從一棵柳樹上折下一根已經發青的柳枝,又塞到幼宜手中,同時輕聲道:“等我。”
幼宜滿臉通紅,卻微微頷首。
…………
幼宜乘坐的官船已然遠去,空留一江春水,依舊滾滾東流。從此天南海北各處一方,即便錦書有情,卻也鴻雁難寄。
此刻,陳楓終於體會到古人傷離別之情。其望著官船漸行漸遠,一副悵然若失之態。
白雲子見其傻傻發呆,也折了一根柳條,又伸去撥弄陳楓鼻孔,直到他打了個噴嚏,才勾迴其神魄。
便勸道:“兒女情長,從此人間羈絆起,將來再有了子女後代,又要操心不已,不如跟老哥我一同修仙證道,擺脫世俗煩惱,修個自由自在之道,豈非美事一樁?”
陳楓見其說得認真,連翻白眼:“老哥,你的道,太辛苦,太寡淡,沒啥滋味。我將來是要左擁右……”
差點說漏了嘴,便打岔從石強手中接過李重潤,親了小孩一口,道:“走,找你爹娘去,他們好吃的可多啦。”便招唿石強登船。
好在總共找黑齒常之討了兩張文書,一張給幼宜,一張留給自己,幾人也登上了官船,並要了一間單間。雖如此,陳楓也不願一直待在逼仄的艙內,便來到船首,欣賞江景。
…………
站在船首,迎風破浪,更覺波濤滾滾。白雲子同立船首,有感而發:“這大江橫貫華夏東西,千百年連綿不絕,滋養南北兩岸萬裏沃土。”說完轉身看向陳楓,問道:“華夏川河多自西向東,你可知為何?”
作為一個有上一世記憶的人,如何不知道原因,陳楓便迴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故多如此。”
白雲子又道:“西高東低固然不假,但千百年卻未聽過長江斷流。有人說岷江是大江之源,但我曾去過,甚至探究其源頭,卻越探越小,直至不見。”
這老哥是來考我,還是問我?陳楓迴道:“極西之地乃高原,上有冰川高聳千仞,雪山延綿萬裏,一到夏日,冰雪融化,就成了江河之源。”
“可是那雪山和冰川之水又從何來?”白雲子繼續問了起來。
這是小學還是初中的地理知識?陳楓想了一想,便化繁為簡解釋起來:
“常言道‘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當初諸葛亮火燒赤壁,借的便是東風。老哥當曉得每年六七月都會有季風,自東而來,向西而去吧?”
白雲子點頭迴道:“正是,沒錯。”
陳楓伸手指向東,道:“江河之水東流入海。茫茫大海又因太陽曝曬,海水便化作水氣,蒸騰而上。而水氣又被季風由東向西,帶至高原,遇高原酷寒,便凝為落雪,聚為冰川。待冰雪融化,又匯聚成股股溪流,溪流匯聚則成河,河入江,江入海,如此循環往來,方才連綿不絕!”
一席話,隻聽得白雲子迷迷茫茫,隻覺其中蘊含了周而複始、生生不息的陰陽之道,其中或有吐氣納息的關鍵。
可是還有個問題沒解決,白雲子便問道:“為何水氣到了高原就會凝成冰雪?按理說越高,越熱才對。夏日井水,冰涼透徹,不就是這個理?”
“越高越熱?”陳楓反問道。
白雲子迴道:“熱為陽,上為陽,熱氣上升,越高不是越熱麽?”
這是哪來的歪理?
“照你這般說法,冷為陰,下為陰,冷氣下降,冬日井水更冷才對。”陳楓反駁起來。
”那理在何處?”白雲子已經被陳楓忽悠迷糊了。
這怎麽解釋?越高,空氣越薄,所藏的熱量越少,氣溫越冷?這樣扯下去,越扯越扯不清了。陳楓隻好含糊道:“高處不勝寒,有些山山頂夏日積雪,山腳卻鬱鬱蔥蔥。人間四月天芳菲盡,山觀桃花始盛開。講得正是這個理。”
白雲子眼前一亮,連連點頭:“有道理!”想了一想又問道:“沒了?”
“還有啥?”
“下段啊?”
“什麽下段?”
“人間四月天芳菲盡,山觀桃花始盛開啊?這麽好的詩就隻有一半?”
完了,隻記得這句,剩下的就不記得了。這誰寫的?前人還是今人亦或後人?能不能據為己有?陳楓瞬間又轉了十萬個心思,最後為了保險起見,隻好道:“我看的雜書多,隻記得上段,卻不記得下段,覺得其中蘊含道理,才有心記下來這句。”
白雲子也品味了一番,點頭道:“將來,我找一座山,再建個小觀,就叫桃花觀,觀裏觀外種滿桃花,山門就用這句做對聯。”
幹嘛?招桃花?陳楓怕帶偏了白雲子,便打岔問道:“老哥,如何去終南?我聽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等我們下了船,走旱路怕要辛苦不少。”
白雲子嘿嘿一笑:“我去終南有兩條道可走,一條走金牛古蜀道,此道艱遠,從益州(成都)出發,經漢中可到終南,翻過山就是長安。另一條道沿江到涪州(涪陵)過巴中,走米倉道到終南。”
白雲子說得簡單,陳楓聽得霧水。
陳楓又問道:“那我去房陵(湖北十堰房縣),該如何走?”
白雲子想了想,迴道:“最近的是到秭歸下船,聽說那邊有小道,北上可穿神農山,過山即到房陵。”
神農架,野人穀,在後世都是冒險探奇之處,自己行麽?陳楓隻好露出乞求之色,道:“要不辛苦你一趟,先陪我去房陵。等送好了陳潤,我再陪你去終南?”
白雲子哪裏猜不到他的心思?他早有這個意思,就等著這小子開口呢!便點了點頭。
“到那邊得多久?”
“三四個月吧......逆江而上,一路順風的話,都需要一個多月,萬一阻風,兩個月打底。”
唐時,船行長江,基本上靠風帆動力。即便搖槳,也多是在平緩江麵劃行。遇到激流淺灘,七百裏三峽尤多,甚至需要纖夫在岸上一步步牽引。而且一旦阻風,多數要停靠灣灘避風。所以逆流而上比較花時間。
一聽需要那麽久,陳楓便搖了搖頭,進了船艙避風去了。任船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