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陵本是犄角旮旯裏的一個小城,曆來沒什麽兵事,但城門卻守得緊。
這一日,南門城門迎來一道一仆一少年一幼童。
見幾人奇怪,模樣又狼狽,城門吏便攔下來仔細檢查:“你們打哪來?到哪去?”
道士遞出文牒,迴道:“自茅山而來,途徑房陵,去往終南。”
城門吏翻檢起文牒,見上麵蓋滿了擺手放行所經各地官府、津口、關口的檢驗印戳。想來不是“偷渡”,便蓋了個章,擺手放行。
輪到少年,也是老老實實遞上過所,道:“自揚州而來,來貴縣投奔親戚。”
城門吏哼了一聲,才接過過所,見對方手續齊全,卻不放行,轉頭道:“那老道,你先迴來。為何你們自金陵起,到這裏的每一道關津都是同時同地?”
道士迴道:“碰巧在金陵結識,便一路結伴而來。”
說來話長,這道士不願太廢口舌。
少年見此,便塞上一把銅錢,笑道:“大人盡忠職守,為我等佩服,還請大人幫點小忙,我與道長在路上結識,過幾天準備去終南山遊玩,還請大人幫忙更新過所。”
城門吏抓過來一掂,覺得不夠,又伸出另一隻手掌。少年如何不明白,又塞上一把。
此時,城門吏才換了副笑臉:“不是本官不近人情,現在情況又特殊,更何況你們遠道而來,不得不多盤問幾句。”
少年問道:“情況特殊?我看不過是個小小縣城嘛。”
城門吏冷笑:“廟再小,也容得下大菩薩!”便不再理會,給其增加了一頁文書,便擺了擺手,攆幾人離開。
這幾人便是陳楓白雲子一行人。經過神農山三百裏山路的關切,各個衣裳破爛、灰頭土臉。
待幾人找好客棧,又去成衣店各置了一套新衣裳,尤其是李重潤的,更是花了不少錢。迴到客棧,又為其梳洗一番,打扮打扮,看著也像富家子弟。
陳楓又找了人東西打聽,最後拐彎抹角地套出了“大菩薩”所在。
到了第二日,等到了城北大營前。白雲子終於指著李重潤問起來:“他是不是貴人?”
陳楓並未否認,隻是賠笑:“這一路來,我不敢透露半句,還請老哥原諒。”又對石強道:“駱先生之所以要你護送我來房陵,就是因他身份太特殊,就連你也要瞞著。”
白雲子並無責怪之色,隻是道:“你從揚州避難而出,卻要大費周章來房陵,當初我就懷疑你們沒說實話,隻是不知道具體是什麽。夜宿香溪的第一夜,陳潤說到哭目,我便有了數。他身份特殊,你一路嚴守秘密,理應如此。包括昨日,已經到了房陵,你又小心謹慎地打聽起了‘大菩薩。’我才猜到你究竟要作何。”想了一想,便點頭道:“你雖是少年,但辦事能滴水不漏,不錯!”
石強隻是一個仆人,哪裏知道陳潤是誰?則問道:“他是?”
“廬陵王嫡長子,太孫李重潤!”
聽說陳潤乃皇家金枝玉葉,石強連忙跪下,朝李重潤磕頭。
李重潤一路以來都是他抱得多,作為仆人,理所應當幹粗活累活,並不敢埋怨,隻是沒想到一直抱著的人卻是金枝玉葉,這是幾輩子修的福?
陳楓嘿嘿一笑,便拉石強起身,笑道:“他現在隻是庶人,你用不著行如此大禮。”
便帶著李重潤往營門前去,而白雲子卻落了下來,甚至還往迴走。
陳楓道:“老哥不一起過去?”
白雲子搖搖頭,笑道:“你是無名小卒,我能和你一樣?還是躲得遠一點為好。”
白雲子不是害怕自己惹禍上身,而是怕禍惹他人。
陳楓點點頭,便與石強一起牽著李重潤來到營門口。
“什麽人?速速離去!”已有軍士警告起來。
陳楓也不管有人嗬斥,隻是蹲下對李重潤道:“等下你爹娘就來接你來了。他們有好吃的。”
隨後又起身吩咐石強:“我們一起喊,聲音越大越好,直到營裏出來當官的。”
原來他又要搞當初在揚州監牢裏那一套。
………………
“廬陵王嫡長子在此,速來接駕!”
“廬陵王嫡長子在此,速來接駕!”
果然,當聲音傳至營內,一片大亂!
很快,三人便被監門守衛重重圍了起來。
陳楓隻是若無其事往地上一坐,掏出一包烏梅逗起李重潤來。
石強卻兩腿戰栗:“什麽情況。我們費盡千辛萬苦,才把太孫送過來,卻被你們包圍了?”
一盞茶過後,包圍圈讓出一個口子。
陳楓抬頭望去,卻見一個姿色淒美的女子靠上前來,其卻隻留在營門內,不敢踏出一步。
這女子滿臉淚水,神情複雜,既有焦急又有忐忑。
其生怕來人是騙子,更祈求來人不是騙子。
隻見這女子帶著哭腔,叫道:“潤兒?潤兒?”
李重潤本是背對著女子,聽到後麵有人叫喚自己,便轉身迴頭看去。可見眼前女子既陌生又熟悉,隻覺得哪裏見過,一時充滿疑惑。
快一年不見,小朋友長得快,變化還是有不少。可就在李重潤轉頭之時,這女子一下便認出來是自己親生骨肉,心中巨石頓時落地,立刻又哭又笑。但見親子認生,竟沒認出自己,又頓時心如刀割。心疼起親子流落在外,不知遭了多少罪,自責沒有看好,才讓親子被人擄走。
此人便是韋氏。
剛才,韋氏聽道營外有人叫道“廬陵王嫡長子在此。”她等不及監門衛過來匯報,想要第一時間驗證,便急忙找到劉仁景,千懇萬求,才獲準出了泥院,隻是不得出營。
隻見韋氏蹲下張開雙臂,又叫道:“潤兒,來母後這裏,乖,快來母後這裏抱抱。”
李重潤聽到韋氏再次唿叫,終於認出來麵前的女子正是自己母後。其嘴角憋起,眼中擒淚,張開雙臂迎了上去,還邊跑邊哭邊叫:“母夠,母夠。”
待韋氏一把將李重潤緊緊抱起,情已不能自已,便直接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親,親一口,又看一眼……
夫妻落難,母子離散,韋氏也有數不盡的委屈。而今日母子團聚,終於喜極而泣。
眾人見此,無不心酸。
…………
完璧歸趙,陳楓卻被監門衛留下來,一時走不得。
待被守衛帶至泥院門口,見韋氏眼泡依舊紅腫,但抱著李重潤,麵帶微笑,顯然已平複了心情。其旁邊站著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子,陳楓心知此人當是廬陵王李顯。
“敢問義士高姓大名?”韋氏說著,居然向陳楓行了一個萬福禮,而李顯也拱手行禮。
這是要來問情況了。陳楓忙躬身迴禮,道:“小子陳楓,揚州人士。偶然得知太孫身份,趁叛軍兵敗生亂,才將其帶離險地,直到送到這裏。”
韋氏點頭微笑:“忠心耿耿,你很好。隻是我夫婦二人苦於現在境遇,實在報無可報。”說完,再次納福。
李顯也是麵帶歉意,點頭致意。
陳楓見這兩公婆實在可憐,真是落水鳳凰不如雞,便想安兩人之心,於是左右瞧了瞧,欲言又止。
韋氏見狀,便向旁邊的守衛道:“幾位能否暫避?”
兩名守衛倒也覺得無所謂,帶陳楓進來之前,已經上下搜身,不怕他暴起行兇,便後退了幾步。
陳楓輕道:“倒不圖殿下和王妃以何相報。依小子看來,殿下潛居於此,或是神皇用心良苦,保全殿下之策。”
這種說法,以前從來沒人說過,李顯和韋氏也從來未如此思考過,但隱隱覺得此人說的有點道理。
兩人便正色望向陳楓,等其解釋。
“殿下若仍居洛陽,恐常為人惦記,不免成了有心人的眼中釘、喉中鯁,他們必想盡辦法除去而後快。然而此地偏僻,遠離中樞,不為人所注目。
隻需殿下老實蟄伏,讓那些人以為殿下沒了威脅,不會擋他們的道,他們也沒必要過來找茬。”
見這人前半句說得極有道理,但後半句卻與事實相悖,韋氏便將前兩日遭遇簡單講了一下。
陳楓聽完,隻是一笑:“剛才我還說‘或是神皇用心良苦,保全殿下之策。’那現在小子更能肯定是神皇用心過苦,連帶那些人也不解神皇之意,以為殿下可欺。且等著看吧。他們可以不解,殿下自有神皇護著。而殿下卻不可以不解,否則辜負神皇心意,怕不美也。”
陳楓說得委婉,但言下之意就是你個老小子隻要做乖寶寶,就不會有事,若心懷怨恨,就絕沒好果子吃。
兩人趕緊道謝。
就在陳楓辭別轉身離去時,韋氏懷中的李重潤卻開口叫道:“叔父!”
陳楓迴頭尬笑,向廬陵王夫婦解釋道:“為策安全,太孫路上隱姓埋名,以掩人耳目,還請殿下恕罪。”
李顯隻擺手笑道:“如此大恩,即便要他以後都稱你為叔父,也是應該。”又頓了頓,歎口氣:“就是不知將來還能否見麵。”
陳楓正色道:“能!”
李顯和韋氏見其神色鄭重、信心無比,也不由跟著振奮。
隻聽韋氏道:“好,將來再見,你便是他叔父!”
…………
待李顯和韋氏迴屋,李顯反複品味“神皇用心良苦,以保全殿下。”直到最後拍手讚道:“真是守得雲開見月明!想不到這陳楓小小年紀,竟有此等見地!”
此時韋後正敞懷為李裹兒哺乳,見夫君現在心情大好,又勸道:“所以說,殿下那些經書還得繼續抄起來,抄得越多,越體現殿下真誠孝心,才迎得母後歡喜。”
真是責之切,愛之深。
李顯笑道:“曉得了,曉得了,得妻如此,夫複何求?將來若能重見天日,凡卿所欲,任由卿取。”
韋氏隻剜過來一眼,卻剜得李顯心下一動。
長久以來驚懼不斷,如今終於放下心中重負,李顯看到韋氏正露著半片雪白,不由意動,便至其麵前,撩開她另一片空閑....
韋氏被他捉弄得心迷意亂,隻拍了拍他的手,嬌嗔道:“急什麽,待晚上還不任你肆意?”
李顯卻哪裏等得及,便蹲下身,做個乖寶寶。
這一日,南門城門迎來一道一仆一少年一幼童。
見幾人奇怪,模樣又狼狽,城門吏便攔下來仔細檢查:“你們打哪來?到哪去?”
道士遞出文牒,迴道:“自茅山而來,途徑房陵,去往終南。”
城門吏翻檢起文牒,見上麵蓋滿了擺手放行所經各地官府、津口、關口的檢驗印戳。想來不是“偷渡”,便蓋了個章,擺手放行。
輪到少年,也是老老實實遞上過所,道:“自揚州而來,來貴縣投奔親戚。”
城門吏哼了一聲,才接過過所,見對方手續齊全,卻不放行,轉頭道:“那老道,你先迴來。為何你們自金陵起,到這裏的每一道關津都是同時同地?”
道士迴道:“碰巧在金陵結識,便一路結伴而來。”
說來話長,這道士不願太廢口舌。
少年見此,便塞上一把銅錢,笑道:“大人盡忠職守,為我等佩服,還請大人幫點小忙,我與道長在路上結識,過幾天準備去終南山遊玩,還請大人幫忙更新過所。”
城門吏抓過來一掂,覺得不夠,又伸出另一隻手掌。少年如何不明白,又塞上一把。
此時,城門吏才換了副笑臉:“不是本官不近人情,現在情況又特殊,更何況你們遠道而來,不得不多盤問幾句。”
少年問道:“情況特殊?我看不過是個小小縣城嘛。”
城門吏冷笑:“廟再小,也容得下大菩薩!”便不再理會,給其增加了一頁文書,便擺了擺手,攆幾人離開。
這幾人便是陳楓白雲子一行人。經過神農山三百裏山路的關切,各個衣裳破爛、灰頭土臉。
待幾人找好客棧,又去成衣店各置了一套新衣裳,尤其是李重潤的,更是花了不少錢。迴到客棧,又為其梳洗一番,打扮打扮,看著也像富家子弟。
陳楓又找了人東西打聽,最後拐彎抹角地套出了“大菩薩”所在。
到了第二日,等到了城北大營前。白雲子終於指著李重潤問起來:“他是不是貴人?”
陳楓並未否認,隻是賠笑:“這一路來,我不敢透露半句,還請老哥原諒。”又對石強道:“駱先生之所以要你護送我來房陵,就是因他身份太特殊,就連你也要瞞著。”
白雲子並無責怪之色,隻是道:“你從揚州避難而出,卻要大費周章來房陵,當初我就懷疑你們沒說實話,隻是不知道具體是什麽。夜宿香溪的第一夜,陳潤說到哭目,我便有了數。他身份特殊,你一路嚴守秘密,理應如此。包括昨日,已經到了房陵,你又小心謹慎地打聽起了‘大菩薩。’我才猜到你究竟要作何。”想了一想,便點頭道:“你雖是少年,但辦事能滴水不漏,不錯!”
石強隻是一個仆人,哪裏知道陳潤是誰?則問道:“他是?”
“廬陵王嫡長子,太孫李重潤!”
聽說陳潤乃皇家金枝玉葉,石強連忙跪下,朝李重潤磕頭。
李重潤一路以來都是他抱得多,作為仆人,理所應當幹粗活累活,並不敢埋怨,隻是沒想到一直抱著的人卻是金枝玉葉,這是幾輩子修的福?
陳楓嘿嘿一笑,便拉石強起身,笑道:“他現在隻是庶人,你用不著行如此大禮。”
便帶著李重潤往營門前去,而白雲子卻落了下來,甚至還往迴走。
陳楓道:“老哥不一起過去?”
白雲子搖搖頭,笑道:“你是無名小卒,我能和你一樣?還是躲得遠一點為好。”
白雲子不是害怕自己惹禍上身,而是怕禍惹他人。
陳楓點點頭,便與石強一起牽著李重潤來到營門口。
“什麽人?速速離去!”已有軍士警告起來。
陳楓也不管有人嗬斥,隻是蹲下對李重潤道:“等下你爹娘就來接你來了。他們有好吃的。”
隨後又起身吩咐石強:“我們一起喊,聲音越大越好,直到營裏出來當官的。”
原來他又要搞當初在揚州監牢裏那一套。
………………
“廬陵王嫡長子在此,速來接駕!”
“廬陵王嫡長子在此,速來接駕!”
果然,當聲音傳至營內,一片大亂!
很快,三人便被監門守衛重重圍了起來。
陳楓隻是若無其事往地上一坐,掏出一包烏梅逗起李重潤來。
石強卻兩腿戰栗:“什麽情況。我們費盡千辛萬苦,才把太孫送過來,卻被你們包圍了?”
一盞茶過後,包圍圈讓出一個口子。
陳楓抬頭望去,卻見一個姿色淒美的女子靠上前來,其卻隻留在營門內,不敢踏出一步。
這女子滿臉淚水,神情複雜,既有焦急又有忐忑。
其生怕來人是騙子,更祈求來人不是騙子。
隻見這女子帶著哭腔,叫道:“潤兒?潤兒?”
李重潤本是背對著女子,聽到後麵有人叫喚自己,便轉身迴頭看去。可見眼前女子既陌生又熟悉,隻覺得哪裏見過,一時充滿疑惑。
快一年不見,小朋友長得快,變化還是有不少。可就在李重潤轉頭之時,這女子一下便認出來是自己親生骨肉,心中巨石頓時落地,立刻又哭又笑。但見親子認生,竟沒認出自己,又頓時心如刀割。心疼起親子流落在外,不知遭了多少罪,自責沒有看好,才讓親子被人擄走。
此人便是韋氏。
剛才,韋氏聽道營外有人叫道“廬陵王嫡長子在此。”她等不及監門衛過來匯報,想要第一時間驗證,便急忙找到劉仁景,千懇萬求,才獲準出了泥院,隻是不得出營。
隻見韋氏蹲下張開雙臂,又叫道:“潤兒,來母後這裏,乖,快來母後這裏抱抱。”
李重潤聽到韋氏再次唿叫,終於認出來麵前的女子正是自己母後。其嘴角憋起,眼中擒淚,張開雙臂迎了上去,還邊跑邊哭邊叫:“母夠,母夠。”
待韋氏一把將李重潤緊緊抱起,情已不能自已,便直接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親,親一口,又看一眼……
夫妻落難,母子離散,韋氏也有數不盡的委屈。而今日母子團聚,終於喜極而泣。
眾人見此,無不心酸。
…………
完璧歸趙,陳楓卻被監門衛留下來,一時走不得。
待被守衛帶至泥院門口,見韋氏眼泡依舊紅腫,但抱著李重潤,麵帶微笑,顯然已平複了心情。其旁邊站著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子,陳楓心知此人當是廬陵王李顯。
“敢問義士高姓大名?”韋氏說著,居然向陳楓行了一個萬福禮,而李顯也拱手行禮。
這是要來問情況了。陳楓忙躬身迴禮,道:“小子陳楓,揚州人士。偶然得知太孫身份,趁叛軍兵敗生亂,才將其帶離險地,直到送到這裏。”
韋氏點頭微笑:“忠心耿耿,你很好。隻是我夫婦二人苦於現在境遇,實在報無可報。”說完,再次納福。
李顯也是麵帶歉意,點頭致意。
陳楓見這兩公婆實在可憐,真是落水鳳凰不如雞,便想安兩人之心,於是左右瞧了瞧,欲言又止。
韋氏見狀,便向旁邊的守衛道:“幾位能否暫避?”
兩名守衛倒也覺得無所謂,帶陳楓進來之前,已經上下搜身,不怕他暴起行兇,便後退了幾步。
陳楓輕道:“倒不圖殿下和王妃以何相報。依小子看來,殿下潛居於此,或是神皇用心良苦,保全殿下之策。”
這種說法,以前從來沒人說過,李顯和韋氏也從來未如此思考過,但隱隱覺得此人說的有點道理。
兩人便正色望向陳楓,等其解釋。
“殿下若仍居洛陽,恐常為人惦記,不免成了有心人的眼中釘、喉中鯁,他們必想盡辦法除去而後快。然而此地偏僻,遠離中樞,不為人所注目。
隻需殿下老實蟄伏,讓那些人以為殿下沒了威脅,不會擋他們的道,他們也沒必要過來找茬。”
見這人前半句說得極有道理,但後半句卻與事實相悖,韋氏便將前兩日遭遇簡單講了一下。
陳楓聽完,隻是一笑:“剛才我還說‘或是神皇用心良苦,保全殿下之策。’那現在小子更能肯定是神皇用心過苦,連帶那些人也不解神皇之意,以為殿下可欺。且等著看吧。他們可以不解,殿下自有神皇護著。而殿下卻不可以不解,否則辜負神皇心意,怕不美也。”
陳楓說得委婉,但言下之意就是你個老小子隻要做乖寶寶,就不會有事,若心懷怨恨,就絕沒好果子吃。
兩人趕緊道謝。
就在陳楓辭別轉身離去時,韋氏懷中的李重潤卻開口叫道:“叔父!”
陳楓迴頭尬笑,向廬陵王夫婦解釋道:“為策安全,太孫路上隱姓埋名,以掩人耳目,還請殿下恕罪。”
李顯隻擺手笑道:“如此大恩,即便要他以後都稱你為叔父,也是應該。”又頓了頓,歎口氣:“就是不知將來還能否見麵。”
陳楓正色道:“能!”
李顯和韋氏見其神色鄭重、信心無比,也不由跟著振奮。
隻聽韋氏道:“好,將來再見,你便是他叔父!”
…………
待李顯和韋氏迴屋,李顯反複品味“神皇用心良苦,以保全殿下。”直到最後拍手讚道:“真是守得雲開見月明!想不到這陳楓小小年紀,竟有此等見地!”
此時韋後正敞懷為李裹兒哺乳,見夫君現在心情大好,又勸道:“所以說,殿下那些經書還得繼續抄起來,抄得越多,越體現殿下真誠孝心,才迎得母後歡喜。”
真是責之切,愛之深。
李顯笑道:“曉得了,曉得了,得妻如此,夫複何求?將來若能重見天日,凡卿所欲,任由卿取。”
韋氏隻剜過來一眼,卻剜得李顯心下一動。
長久以來驚懼不斷,如今終於放下心中重負,李顯看到韋氏正露著半片雪白,不由意動,便至其麵前,撩開她另一片空閑....
韋氏被他捉弄得心迷意亂,隻拍了拍他的手,嬌嗔道:“急什麽,待晚上還不任你肆意?”
李顯卻哪裏等得及,便蹲下身,做個乖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