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苑是皇家禁苑,在洛陽城西北,東臨上陽宮和宮城,周一百二十個多裏,可謂地域廣闊。
此刻武後帶著數百人數,集結在禁苑西北角的風和門外。
因這次過來不欲人知,其並未擺出儀仗,和以往出宮動輒幾千甚至上萬人相比,陣仗明顯小了很多,即便如此也有兩三百名禁軍侍衛隨扈和二十來名女官內侍隨駕。
武後正現在門外來迴踱步,能看出來她很焦急。
可如何又能不焦急?上官婉兒在長安的調查報告,前日已經加急送到她手上。報告中記錄所有在長安的見聞和調查,雖未明說已證實接種有效,但提到將帶一些人迴洛陽,以供武後試種,這意味著接種避痘的真實性已經八九不離十了。
而今日已派了三波探子迎過去打探他們路程,剛剛又來消息說他們還剩一裏便至。真是望眼欲穿,恨不得這一行人立馬飛到麵前。
一會後便聽到馬蹄翻滾的震響,翹首望去,隻見三四十人的小馬隊跟在一輛皇家馬車後麵,一起近上前來。
直到馬隊行進到兩百步距離左右,有太監甩起了響鞭,叫道:“聖駕在此,所有人下馬、下車。”
待馬車停下,卻見一個少年男子居然從馬車裏鑽了出來,隨後才有一個青年女子抱著一個罐子出來。而男子等在下麵伸手想忙接罐子,卻被女子無視。兩人關係明顯不融洽,為何又坐進一輛車內?
這兩人便是陳楓和上官婉兒。
“婉兒生長於宮廷之內,十年前為我提拔,期間除了與李賢接觸多一點,再未聽說與其他男子有過來往。難道這人是個絕世美男子?待上前來,要好好看一看。”就連武後也好奇起來。
隻是一群人中,除了與上官婉兒同乘一車的男子外,其他人都是老老實實低頭趨步,唯獨這個家夥竟昂首闊進,甚至眼神飄忽,往自己身上掃了幾眼。
武後不禁歎道:“這人膽兒大,不比薛師小。”
可越上近前來,武後越是失望:“這人鼻青臉腫又賊眉鼠眼的不老實,哪裏有一絲美男子的魅力?”
其對這人的容貌印象極差!
待上官婉兒抱著陶罐上到前來,便向武後屈膝行禮:“陛下,長安接痘避疫真偽一事,依奴婢看來應當為真,具體在表中已有表述。還請陛下試種確認。”
武後笑著點頭,便要上官婉兒站在自己身旁,隨後向白雲子道:“想必這位便是白雲仙長?”
白雲子便帶領眾人各自報名叩見起來。
當聽到盧藏用時,上官婉兒在其耳邊嘀咕了幾聲,武後隻是微微點頭。
一頓君明臣賢的寒暄之後,武後向陳楓問道:“你這頭臉是怎麽了,被人打了?”說著又轉頭看向上官婉兒。
而上官婉兒想起發生事故時陳楓的狼狽樣,隻是撇撇嘴露出滿臉幸災樂禍,暗道:“活該!”
“啟稟陛下,草民急於覲見,欲早盡忠於神皇,然不善騎馬,故乘車以行。奈何途中遭遇車禍,以致帶傷見聖。若觸犯了陛下,還望恕罪。”
在古代,麵聖是有講究的,要保持良好的儀容儀表。否則一副慘兮兮的儀表驚嚇、惡心到至尊,豈不是不成體統?
“你有如此大功,有如此忠心,何罪不可恕?”
這絕對是試探!既試探他有沒有恃功而驕,又在試探點一些不能對外人道也的東西!陳楓哪能上當?
隻見其麵露自責,作痛心疾首狀:“陛下說起大功,實令草民慚愧,至目前為止,小子為人接種數量不過才百十來人,取痘液之量,也毋如茅山五子。論功勞比不上長安萬年兩令,更不敢與京兆少尹相比。”
陳楓雖把姿態放的低,但武後卻語帶責備:“接種避痘的功效是你發現的,推廣接種的諸策也是你想出的,他們都以你為馬首,這主要功勞都應該是你的。你如此自謙,豈當我是昏庸無智之人?”
陳楓心道:這老太婆還在試探,對你來說,我敢跟他們搶功,就意味著不懂事。而我一旦不懂事,就敢和你搶功,連一幹長安大小官員都不敢獨攬功勞。誰搶功,就意味著可能會和你搶功。將來整個大唐接種避痘的功勞,唯有武後最大。
其想好了對策,隻躬身道:“神皇英明神武,愛護天下萬民,草民敬佩仰慕都來不及,哪裏會愚蠢到欺陛下無智?
實因草民的發現雖妙,點子雖好,若無伯樂駕馭,千裏馬亦不可狂奔。然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長安令劉大人,京兆少尹王大人等一幹人等,都是陛下的賢臣忠將,代陛下牧民一方,用心體會陛下愛民之苦心,盡職盡責。一旦獲知草民之發現,無不親試以驗真偽。驗真之後,又極盡其力,推廣接種。是以長安平息疫情,近在眼前。他們的功勞才是最大的,請陛下嘉獎他們。”
武則天卻笑著對上官婉兒道:“朕隻聽說有掙功推過的,如今倒第一次見推卻功勞的。”
推功就意味著知道輕重取舍,知道輕重取舍,就能被掌控,能被掌控就可放心使用。
陳楓卻苦笑道:“沒有白雲先生等人為小子背書,沒有劉、王等諸位大人的支持,小子籍籍無名、人賤言輕,人家憑什麽相信我?我又何來功勞?”
直到這時,武則天才點頭道:“你說的沒錯。光靠你自己,立不了這潑天功勞。那朕要嘉獎他們?”
你嘉獎不嘉獎,還要來問我?我說的又能算數?陳楓雖腹誹,但臉上卻露出笑來:“有功則賞,天經地義。他們代陛下為官一方,治政有道,陛下理應嘉獎。就如陛下代天治理天下萬民,若有功,上天也當嘉獎。”
這句話一出,武後心中一動,隻是隨後卻歎了口氣:“可是有些人卻說都是朕無德,惹怒了上天,才降下瘟疫。”
古代流行天人感應理論,認為天意與人事之間存在著相互感應的關係。天能影響人事,預示災祥,而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漢儒董仲舒認為天人感應是必然的,人必須順應天意,否則就會遭受天譴。
這個理論深入人心,自古至今,依舊深刻影響社會。
陳楓卻麵露疑問:“小子鬥膽,敢問陛下太宗皇帝算有德無德?”
居然有人敢問太宗有德無德,這是要作死?
隻聽周圍一片嗬斥:“放肆!”“大膽!”.....
就連上官婉兒也是暗暗皺眉:“下車時,我可提醒過你不要亂說話!”
但武後卻淡然一笑:“恕你年少無知。太宗之賢,自三皇五帝以來,一人而已。任賢使能,將相莫非其人,恭儉節用,天下幾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見其比也。”
陳楓依舊疑問道:“誠如太宗之賢名,以大唐之廣闊疆域,就未發生過任何災疫?”
陳楓作為後世穿越之人,哪裏會相信什麽天人感應?先不說瘟疫,光是水澇幹旱,哪怕是生產力發達的後世,也是常有的現象。
周圍又迎來一片嗬斥:“侮辱聖君!”“狂悖”“該殺!”......
好一招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誠如太宗之賢,不可能各地都風調雨順、太太平平。那若指責因武後無德,上天才降災疫,豈不是說太宗時期發生過的災害,也代表著太宗也無德?
武後卻聽出陳楓之意了,便向旁邊的女官吩咐道:“去史館,要他們調出記錄貞觀年間各地發生過天災人禍的所有卷宗。”
上官婉兒再看向陳楓,若有所思。
武後再迴頭望著陳楓,雖見麵目帶傷、相貌醜陋,但也不是一無是處,便和氣道:“他們隻是一犬吠形,百犬吠聲罷了,朕並未當迴事。”
既然不當迴事,那你巴巴等在這裏?陳楓卻直接笑道:“英明無過陛下。就算他們說痘疫是天災是對的,依小子發現的接種避痘之術,即可破之。”
“沒錯!這小子先否定了天災與人治的關係,接著又證明了天災可破。原來自己一直是庸人自擾了!哼,今年以來那些王公朝臣一直在鼓吹痘疫乃上天示警,要朕自省修身,複政於帝,他們真是愚蠢麽?他們是別有用心!”
武後難得對一相貌醜陋的人親切地笑道:“那你說說,朕該如何平息這天下痘疫?”
此刻武後帶著數百人數,集結在禁苑西北角的風和門外。
因這次過來不欲人知,其並未擺出儀仗,和以往出宮動輒幾千甚至上萬人相比,陣仗明顯小了很多,即便如此也有兩三百名禁軍侍衛隨扈和二十來名女官內侍隨駕。
武後正現在門外來迴踱步,能看出來她很焦急。
可如何又能不焦急?上官婉兒在長安的調查報告,前日已經加急送到她手上。報告中記錄所有在長安的見聞和調查,雖未明說已證實接種有效,但提到將帶一些人迴洛陽,以供武後試種,這意味著接種避痘的真實性已經八九不離十了。
而今日已派了三波探子迎過去打探他們路程,剛剛又來消息說他們還剩一裏便至。真是望眼欲穿,恨不得這一行人立馬飛到麵前。
一會後便聽到馬蹄翻滾的震響,翹首望去,隻見三四十人的小馬隊跟在一輛皇家馬車後麵,一起近上前來。
直到馬隊行進到兩百步距離左右,有太監甩起了響鞭,叫道:“聖駕在此,所有人下馬、下車。”
待馬車停下,卻見一個少年男子居然從馬車裏鑽了出來,隨後才有一個青年女子抱著一個罐子出來。而男子等在下麵伸手想忙接罐子,卻被女子無視。兩人關係明顯不融洽,為何又坐進一輛車內?
這兩人便是陳楓和上官婉兒。
“婉兒生長於宮廷之內,十年前為我提拔,期間除了與李賢接觸多一點,再未聽說與其他男子有過來往。難道這人是個絕世美男子?待上前來,要好好看一看。”就連武後也好奇起來。
隻是一群人中,除了與上官婉兒同乘一車的男子外,其他人都是老老實實低頭趨步,唯獨這個家夥竟昂首闊進,甚至眼神飄忽,往自己身上掃了幾眼。
武後不禁歎道:“這人膽兒大,不比薛師小。”
可越上近前來,武後越是失望:“這人鼻青臉腫又賊眉鼠眼的不老實,哪裏有一絲美男子的魅力?”
其對這人的容貌印象極差!
待上官婉兒抱著陶罐上到前來,便向武後屈膝行禮:“陛下,長安接痘避疫真偽一事,依奴婢看來應當為真,具體在表中已有表述。還請陛下試種確認。”
武後笑著點頭,便要上官婉兒站在自己身旁,隨後向白雲子道:“想必這位便是白雲仙長?”
白雲子便帶領眾人各自報名叩見起來。
當聽到盧藏用時,上官婉兒在其耳邊嘀咕了幾聲,武後隻是微微點頭。
一頓君明臣賢的寒暄之後,武後向陳楓問道:“你這頭臉是怎麽了,被人打了?”說著又轉頭看向上官婉兒。
而上官婉兒想起發生事故時陳楓的狼狽樣,隻是撇撇嘴露出滿臉幸災樂禍,暗道:“活該!”
“啟稟陛下,草民急於覲見,欲早盡忠於神皇,然不善騎馬,故乘車以行。奈何途中遭遇車禍,以致帶傷見聖。若觸犯了陛下,還望恕罪。”
在古代,麵聖是有講究的,要保持良好的儀容儀表。否則一副慘兮兮的儀表驚嚇、惡心到至尊,豈不是不成體統?
“你有如此大功,有如此忠心,何罪不可恕?”
這絕對是試探!既試探他有沒有恃功而驕,又在試探點一些不能對外人道也的東西!陳楓哪能上當?
隻見其麵露自責,作痛心疾首狀:“陛下說起大功,實令草民慚愧,至目前為止,小子為人接種數量不過才百十來人,取痘液之量,也毋如茅山五子。論功勞比不上長安萬年兩令,更不敢與京兆少尹相比。”
陳楓雖把姿態放的低,但武後卻語帶責備:“接種避痘的功效是你發現的,推廣接種的諸策也是你想出的,他們都以你為馬首,這主要功勞都應該是你的。你如此自謙,豈當我是昏庸無智之人?”
陳楓心道:這老太婆還在試探,對你來說,我敢跟他們搶功,就意味著不懂事。而我一旦不懂事,就敢和你搶功,連一幹長安大小官員都不敢獨攬功勞。誰搶功,就意味著可能會和你搶功。將來整個大唐接種避痘的功勞,唯有武後最大。
其想好了對策,隻躬身道:“神皇英明神武,愛護天下萬民,草民敬佩仰慕都來不及,哪裏會愚蠢到欺陛下無智?
實因草民的發現雖妙,點子雖好,若無伯樂駕馭,千裏馬亦不可狂奔。然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長安令劉大人,京兆少尹王大人等一幹人等,都是陛下的賢臣忠將,代陛下牧民一方,用心體會陛下愛民之苦心,盡職盡責。一旦獲知草民之發現,無不親試以驗真偽。驗真之後,又極盡其力,推廣接種。是以長安平息疫情,近在眼前。他們的功勞才是最大的,請陛下嘉獎他們。”
武則天卻笑著對上官婉兒道:“朕隻聽說有掙功推過的,如今倒第一次見推卻功勞的。”
推功就意味著知道輕重取舍,知道輕重取舍,就能被掌控,能被掌控就可放心使用。
陳楓卻苦笑道:“沒有白雲先生等人為小子背書,沒有劉、王等諸位大人的支持,小子籍籍無名、人賤言輕,人家憑什麽相信我?我又何來功勞?”
直到這時,武則天才點頭道:“你說的沒錯。光靠你自己,立不了這潑天功勞。那朕要嘉獎他們?”
你嘉獎不嘉獎,還要來問我?我說的又能算數?陳楓雖腹誹,但臉上卻露出笑來:“有功則賞,天經地義。他們代陛下為官一方,治政有道,陛下理應嘉獎。就如陛下代天治理天下萬民,若有功,上天也當嘉獎。”
這句話一出,武後心中一動,隻是隨後卻歎了口氣:“可是有些人卻說都是朕無德,惹怒了上天,才降下瘟疫。”
古代流行天人感應理論,認為天意與人事之間存在著相互感應的關係。天能影響人事,預示災祥,而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漢儒董仲舒認為天人感應是必然的,人必須順應天意,否則就會遭受天譴。
這個理論深入人心,自古至今,依舊深刻影響社會。
陳楓卻麵露疑問:“小子鬥膽,敢問陛下太宗皇帝算有德無德?”
居然有人敢問太宗有德無德,這是要作死?
隻聽周圍一片嗬斥:“放肆!”“大膽!”.....
就連上官婉兒也是暗暗皺眉:“下車時,我可提醒過你不要亂說話!”
但武後卻淡然一笑:“恕你年少無知。太宗之賢,自三皇五帝以來,一人而已。任賢使能,將相莫非其人,恭儉節用,天下幾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見其比也。”
陳楓依舊疑問道:“誠如太宗之賢名,以大唐之廣闊疆域,就未發生過任何災疫?”
陳楓作為後世穿越之人,哪裏會相信什麽天人感應?先不說瘟疫,光是水澇幹旱,哪怕是生產力發達的後世,也是常有的現象。
周圍又迎來一片嗬斥:“侮辱聖君!”“狂悖”“該殺!”......
好一招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誠如太宗之賢,不可能各地都風調雨順、太太平平。那若指責因武後無德,上天才降災疫,豈不是說太宗時期發生過的災害,也代表著太宗也無德?
武後卻聽出陳楓之意了,便向旁邊的女官吩咐道:“去史館,要他們調出記錄貞觀年間各地發生過天災人禍的所有卷宗。”
上官婉兒再看向陳楓,若有所思。
武後再迴頭望著陳楓,雖見麵目帶傷、相貌醜陋,但也不是一無是處,便和氣道:“他們隻是一犬吠形,百犬吠聲罷了,朕並未當迴事。”
既然不當迴事,那你巴巴等在這裏?陳楓卻直接笑道:“英明無過陛下。就算他們說痘疫是天災是對的,依小子發現的接種避痘之術,即可破之。”
“沒錯!這小子先否定了天災與人治的關係,接著又證明了天災可破。原來自己一直是庸人自擾了!哼,今年以來那些王公朝臣一直在鼓吹痘疫乃上天示警,要朕自省修身,複政於帝,他們真是愚蠢麽?他們是別有用心!”
武後難得對一相貌醜陋的人親切地笑道:“那你說說,朕該如何平息這天下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