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楓心知老族長之前雖然說要全力推進接種,但沒想到他現在碰到了釘子,便猶豫不決,有點退縮。
其既不願站隊武氏,也不願為李氏張目,兩頭不得罪,不想給崔氏惹麻煩。
但這是建立在武李兩方勢均力敵的基礎上,如果兩方失去了平衡,甚至力量差距很大,作為第三者無論如何也無法坐壁上觀,否則等人家收拾好了,得了空,轉身就找上門來。
而他們之所以明知兩方力量差異大,依舊猶豫不決不想站隊,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是認為武後是女子,她再折騰也翻不了天,而且擁護武後這一個女子,在男權社會,覺得丟人,麵子上也掛不住。
二是覺得武後年已過六十三,也沒幾年有精力折騰了。漢代的呂後活到六十一,身死之後,呂氏頃刻滅族,所以暫時忍忍又能如何?
所以說博陵崔氏還在抱有僥幸,甚至不止他們這一家一姓如此,其他那些世家大族大部分也是這樣的打算。
豈不知武後是千古唯一女皇帝?還活到八十多,誰敢輕視她,一定會頭破血流。
但武後稱帝這事又不能說,難道告訴大家他是後世穿越過來,知道武後要稱帝,差點殺盡李家人,大家越早投降越好?
哪能這麽說?!作者不會讓陳楓這樣說,更別說讀者們了,他們挑剔的很,不會答應。
這是個難題。
針對老族長和崔氏一族的態度和想法,陳楓前前後後思索一番,生成個計策出來。
隻見其笑道:“昨晚老族長問我那幾個投降的毛賊該不該殺,我們迴去之後,世伯大人特意給淞兄解釋了一番,說老族長是用心良苦、老成持重,今日老族長說博陵崔氏不看風向,不做牆頭草,才能屹立近千年不倒,果見世伯大人所言不虛。”
這家夥賊精賊精,借別人的口,連誇了兩個人,還穩住了老族長。
一箭三雕。
隻見老族長連連點頭,向崔玄晏示意,而崔玄晏則迴之以淺笑,也微微頜首。
但此時,其內心澎湃:這女婿太會說話,太會辦事,明明是他自己說的,卻推到我身上,來長我臉麵,這個女婿可千萬不能讓他跑了。
就連崔行謹也看向崔玄晏,其心中詫異:他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竟有這番見識?就算到現在,這屋裏能看得懂的也沒幾個。
陳楓隨後又道:“但依小子看,博陵崔氏能延續千年不倒不散,不僅僅是不看風向,不做牆頭草,更重要的還是因代代先祖都能行善積德,立功立業,造福一方百姓,積累了名聲族望,才能福延子孫,德蔭後代。”
此話一出,崔氏族人無不讚同。
老族長也點點頭,笑道:“老夫雖行將就木,依舊戰戰兢兢,亦不敢忘祖先之訓。就連咱們支持陳天使推行接種平疫,也是為了造福迴饋地方百姓。”
陳楓作出恍然大悟之狀,拍手讚道:“原來不是咱們崔氏不站隊,而是始終站在百姓一方!”
站隊百姓,為黎民發聲,為黔首謀福利,這是大義,在古今中外都是一種政治正確。不管是底下人帶頭造反,還是統治者推行大政策,都往往以此為名義。
崔氏族人又一次和聲叫好。
陳楓又笑道:“既然老族長說起接種平疫是造福百姓的,那全力推廣便是,管他是誰家主持,管他是誰家反對?
難道天下換了主人,咱們崔氏一族就不再行善積德、造福百姓,不再要名聲族望了?”
老族長皺皺眉,不滿道:“鐵打營盤流水兵,自漢以降,天下換了多少家主人?咱們崔姓卻不忘初心恪守祖訓,以前如此,今後也如此!”
隻見陳楓兩手一攤,隻笑道:“那小子實在不知大家還要猶豫什麽?”
隻聽“嘭”的一聲,老族長拍案而起,沉聲喝道:“博陵崔氏不為一家一姓,隻為天下百姓,凡對百姓有利的,咱們就全力去做!”
陳楓卻拱了一把火:“那萬一有人從中搗亂阻止,不讓崔氏行善積德造福百姓,又該何如?”
老族長眼睛一瞪:“誰要當我們崔氏是軟柿子捏,咱們也不是吃素的!”
陳楓豎起大拇指,連連讚道:“這才是世家風範!”
就這樣,陳楓在崔氏搖擺之時,又將其拉攏了過來。
其七繞八繞,曲線救國,想轉移崔氏的注意力,從選擇效忠李氏還是站隊武後上,轉移到造福百姓上。
他們卻中了陳楓的奸計。
崔氏造福百姓,全力推進接種,但接種卻是由武後支持推廣的,這在無形之中便靠向了她,從而避免了在武後清洗李氏時,遭受牽連。
其此舉,亦可謂用心良苦。
然而就在陳楓暗暗得意奸計得逞時,突然意識到他自己也被人算計了!
原來當時武後要其獻策,詢問如何在河北平疫,陳楓迴了句“用世家”,自此其便落入武後穀中。
“武後在不動聲色之間便想出了個好計策,既能平息痘疫積累名聲,也在暗暗拉攏山東士族,同時削弱了宗親勢力。同樣是一箭三雕,但人家這個“雕”,大啊,大到沒邊。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這樣的心計,天下男子誰能與之抗衡?”
陳楓不禁感歎武後的智謀來。
就在散會之後,屋裏隻留下現任和下任兩位族長。
崔玄晏麵帶憂慮道:“我怎麽覺得陳楓是武後派過來當說客的?”
老族長則不以為意,隻斜了對方一眼,道:“我怎能不知道他目的?但人家隻是要我們恪守祖訓,造福於民,這能有錯?”
崔行謹隻好迴了一句:“這人尚是少年,就有如此心計謀略,將來成就不知多高。”
老族長點點頭,又吩咐起來:“去把玄晏叫迴來。”
崔玄晏在院外和眾人打好招唿道別,正準備帶著陳楓迴家,卻被崔行謹單獨叫了迴去。
待屋裏隻剩下崔氏祖、父、孫輩三人,老族長卻給崔玄晏出了個難題:“陳楓這小子與你家最為親近,你也有意將閨女許配給他,除了不能讓崔氏跌份,墜了一族名聲,其他不管你用什麽法子,都要留住他!”
倒不是老族長好打聽,實在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崔玄晏對陳楓表現出來的意圖太明顯了。
而其所謂跌份,恐怕是不許在兩人未訂婚成親前,主動將閨女推到這小子床上。這實在太過丟人。
崔玄晏雖有竊喜,但也頓感壓力山大,本來隻是自家私事,怎麽就成了一族之事?
其隻猶豫道:“我觀陳楓對幼宜倒是言聽計從,就是幼宜好像對他並無……”
這幾日常見閨女對陳楓喝來喚去的,而陳楓一直卻低眉順目,不敢反抗。於是乎崔玄晏便有了此錯覺。
老族長聽說陳楓對幼宜言聽計從,立刻急了,直接瞪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這一家之主是怎麽當的?”
見其一時語塞,又誘導起來:“你自己想辦法,將來他們成親之日,就是你當崔氏執事之時!”
老族長這打一巴掌又給甜棗,真是深得揉搓之道。
崔玄晏出了門,見陳楓正等著自己,便將其拉至一旁,又鬼鬼祟祟問道:“你覺得我們家幼宜怎樣?”
怎樣?什麽怎樣?是指脾氣呢,還是相貌?亦或廚藝?陳楓的猶豫隻在瞬間,隨後便靦腆讚道:“幼宜姑娘溫柔體貼如春水,賢惠美麗似花仙,實在是良配佳人。”
“幼宜有這麽多優點?我怎麽沒看出來。”崔玄晏實在想不出自己閨女有這麽多優點,心中起疑,便看了一眼陳楓,見其露傾慕之色,又想道:“是了是了,情人眼裏出西施。”
思及此,其又皺起眉頭,暗道:“你別單相思啊!你視幼宜如西施,幼宜視你如蛤蟆。這怎麽行?”
隻見崔玄晏一掌拍向了陳楓之肩,責道:“你這麽聰明,連整個博陵崔氏都被你說服了,就不能動動腦筋,花言巧語,騙得幼宜歡心?”
恨鐵不成鋼!未來嶽父慫恿未來女婿要忽悠起自家親閨女來。
就這樣,任務一層層往下攤派,最終竟壓到了當事人身上。
其既不願站隊武氏,也不願為李氏張目,兩頭不得罪,不想給崔氏惹麻煩。
但這是建立在武李兩方勢均力敵的基礎上,如果兩方失去了平衡,甚至力量差距很大,作為第三者無論如何也無法坐壁上觀,否則等人家收拾好了,得了空,轉身就找上門來。
而他們之所以明知兩方力量差異大,依舊猶豫不決不想站隊,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是認為武後是女子,她再折騰也翻不了天,而且擁護武後這一個女子,在男權社會,覺得丟人,麵子上也掛不住。
二是覺得武後年已過六十三,也沒幾年有精力折騰了。漢代的呂後活到六十一,身死之後,呂氏頃刻滅族,所以暫時忍忍又能如何?
所以說博陵崔氏還在抱有僥幸,甚至不止他們這一家一姓如此,其他那些世家大族大部分也是這樣的打算。
豈不知武後是千古唯一女皇帝?還活到八十多,誰敢輕視她,一定會頭破血流。
但武後稱帝這事又不能說,難道告訴大家他是後世穿越過來,知道武後要稱帝,差點殺盡李家人,大家越早投降越好?
哪能這麽說?!作者不會讓陳楓這樣說,更別說讀者們了,他們挑剔的很,不會答應。
這是個難題。
針對老族長和崔氏一族的態度和想法,陳楓前前後後思索一番,生成個計策出來。
隻見其笑道:“昨晚老族長問我那幾個投降的毛賊該不該殺,我們迴去之後,世伯大人特意給淞兄解釋了一番,說老族長是用心良苦、老成持重,今日老族長說博陵崔氏不看風向,不做牆頭草,才能屹立近千年不倒,果見世伯大人所言不虛。”
這家夥賊精賊精,借別人的口,連誇了兩個人,還穩住了老族長。
一箭三雕。
隻見老族長連連點頭,向崔玄晏示意,而崔玄晏則迴之以淺笑,也微微頜首。
但此時,其內心澎湃:這女婿太會說話,太會辦事,明明是他自己說的,卻推到我身上,來長我臉麵,這個女婿可千萬不能讓他跑了。
就連崔行謹也看向崔玄晏,其心中詫異:他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竟有這番見識?就算到現在,這屋裏能看得懂的也沒幾個。
陳楓隨後又道:“但依小子看,博陵崔氏能延續千年不倒不散,不僅僅是不看風向,不做牆頭草,更重要的還是因代代先祖都能行善積德,立功立業,造福一方百姓,積累了名聲族望,才能福延子孫,德蔭後代。”
此話一出,崔氏族人無不讚同。
老族長也點點頭,笑道:“老夫雖行將就木,依舊戰戰兢兢,亦不敢忘祖先之訓。就連咱們支持陳天使推行接種平疫,也是為了造福迴饋地方百姓。”
陳楓作出恍然大悟之狀,拍手讚道:“原來不是咱們崔氏不站隊,而是始終站在百姓一方!”
站隊百姓,為黎民發聲,為黔首謀福利,這是大義,在古今中外都是一種政治正確。不管是底下人帶頭造反,還是統治者推行大政策,都往往以此為名義。
崔氏族人又一次和聲叫好。
陳楓又笑道:“既然老族長說起接種平疫是造福百姓的,那全力推廣便是,管他是誰家主持,管他是誰家反對?
難道天下換了主人,咱們崔氏一族就不再行善積德、造福百姓,不再要名聲族望了?”
老族長皺皺眉,不滿道:“鐵打營盤流水兵,自漢以降,天下換了多少家主人?咱們崔姓卻不忘初心恪守祖訓,以前如此,今後也如此!”
隻見陳楓兩手一攤,隻笑道:“那小子實在不知大家還要猶豫什麽?”
隻聽“嘭”的一聲,老族長拍案而起,沉聲喝道:“博陵崔氏不為一家一姓,隻為天下百姓,凡對百姓有利的,咱們就全力去做!”
陳楓卻拱了一把火:“那萬一有人從中搗亂阻止,不讓崔氏行善積德造福百姓,又該何如?”
老族長眼睛一瞪:“誰要當我們崔氏是軟柿子捏,咱們也不是吃素的!”
陳楓豎起大拇指,連連讚道:“這才是世家風範!”
就這樣,陳楓在崔氏搖擺之時,又將其拉攏了過來。
其七繞八繞,曲線救國,想轉移崔氏的注意力,從選擇效忠李氏還是站隊武後上,轉移到造福百姓上。
他們卻中了陳楓的奸計。
崔氏造福百姓,全力推進接種,但接種卻是由武後支持推廣的,這在無形之中便靠向了她,從而避免了在武後清洗李氏時,遭受牽連。
其此舉,亦可謂用心良苦。
然而就在陳楓暗暗得意奸計得逞時,突然意識到他自己也被人算計了!
原來當時武後要其獻策,詢問如何在河北平疫,陳楓迴了句“用世家”,自此其便落入武後穀中。
“武後在不動聲色之間便想出了個好計策,既能平息痘疫積累名聲,也在暗暗拉攏山東士族,同時削弱了宗親勢力。同樣是一箭三雕,但人家這個“雕”,大啊,大到沒邊。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這樣的心計,天下男子誰能與之抗衡?”
陳楓不禁感歎武後的智謀來。
就在散會之後,屋裏隻留下現任和下任兩位族長。
崔玄晏麵帶憂慮道:“我怎麽覺得陳楓是武後派過來當說客的?”
老族長則不以為意,隻斜了對方一眼,道:“我怎能不知道他目的?但人家隻是要我們恪守祖訓,造福於民,這能有錯?”
崔行謹隻好迴了一句:“這人尚是少年,就有如此心計謀略,將來成就不知多高。”
老族長點點頭,又吩咐起來:“去把玄晏叫迴來。”
崔玄晏在院外和眾人打好招唿道別,正準備帶著陳楓迴家,卻被崔行謹單獨叫了迴去。
待屋裏隻剩下崔氏祖、父、孫輩三人,老族長卻給崔玄晏出了個難題:“陳楓這小子與你家最為親近,你也有意將閨女許配給他,除了不能讓崔氏跌份,墜了一族名聲,其他不管你用什麽法子,都要留住他!”
倒不是老族長好打聽,實在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崔玄晏對陳楓表現出來的意圖太明顯了。
而其所謂跌份,恐怕是不許在兩人未訂婚成親前,主動將閨女推到這小子床上。這實在太過丟人。
崔玄晏雖有竊喜,但也頓感壓力山大,本來隻是自家私事,怎麽就成了一族之事?
其隻猶豫道:“我觀陳楓對幼宜倒是言聽計從,就是幼宜好像對他並無……”
這幾日常見閨女對陳楓喝來喚去的,而陳楓一直卻低眉順目,不敢反抗。於是乎崔玄晏便有了此錯覺。
老族長聽說陳楓對幼宜言聽計從,立刻急了,直接瞪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這一家之主是怎麽當的?”
見其一時語塞,又誘導起來:“你自己想辦法,將來他們成親之日,就是你當崔氏執事之時!”
老族長這打一巴掌又給甜棗,真是深得揉搓之道。
崔玄晏出了門,見陳楓正等著自己,便將其拉至一旁,又鬼鬼祟祟問道:“你覺得我們家幼宜怎樣?”
怎樣?什麽怎樣?是指脾氣呢,還是相貌?亦或廚藝?陳楓的猶豫隻在瞬間,隨後便靦腆讚道:“幼宜姑娘溫柔體貼如春水,賢惠美麗似花仙,實在是良配佳人。”
“幼宜有這麽多優點?我怎麽沒看出來。”崔玄晏實在想不出自己閨女有這麽多優點,心中起疑,便看了一眼陳楓,見其露傾慕之色,又想道:“是了是了,情人眼裏出西施。”
思及此,其又皺起眉頭,暗道:“你別單相思啊!你視幼宜如西施,幼宜視你如蛤蟆。這怎麽行?”
隻見崔玄晏一掌拍向了陳楓之肩,責道:“你這麽聰明,連整個博陵崔氏都被你說服了,就不能動動腦筋,花言巧語,騙得幼宜歡心?”
恨鐵不成鋼!未來嶽父慫恿未來女婿要忽悠起自家親閨女來。
就這樣,任務一層層往下攤派,最終竟壓到了當事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