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日,陳楓又去拜見了王弘化。
王弘化現在春風得意,其從四品下的京兆少尹至正四品下的戶部侍郎,上頭的長官便是戶部尚書,所以說他離宰相隻差一步之遙。
這人算有良心,關心起陳楓的封賞來,隻見其笑嗬嗬問道:“昨日聽說你們迴京,某以為今日能在朝上見到你,卻不想隻見到了盧博士(藏用)。陛下私下裏就啥也沒給你?”
陳楓苦笑道:“賞了五十兩金子算不算?”
王弘化點了點頭,道:“看似不算少,但與你的大功相比還是略顯寒酸。”
陳楓拍了拍癟癟的荷包,迴道:“分文未落,當初嘴賤,全分給跟過去的金吾衛了。”便將許諾金吾衛的事情講與了他。
王弘化聽到最後,歎了一口氣:“我們這些參與平疫之人,人人得封賞,就連高全忠也被提拔成內常侍。唯獨你兩手空空,而你卻最最該得封賞。”
陳楓笑道:“陛下賜婚,算是安排麽?”
隻見王弘化驚訝道:“尚主?”
聞言,連陳楓都驚訝起來:“什麽尚主?聽聞太安公主才十三歲,還早呢。是博陵崔氏!”
王弘化上下打量了一番對方,露出不可思議之色,道:“你小子想什麽呢?竟然想尚太安公主!”隨後轉而笑道:”不過博陵崔氏也不是那麽好娶的,你倒機靈,竟會曲線求親,求得神皇指婚。”
陳楓搖了搖頭:“王侍郎竟小瞧人,小子可是先上門提了親的。”
王弘化顯然是誤會了,便調笑道:“吃了閉門羹,才找神皇搭給你做主?可見她老人家還是恩寵你的,這種事情,皇家一般不參與。”
陳楓撇撇嘴:“侍郎大人真在小瞧我!小子可是求親成功在前,神皇賜婚在後。”
“哦!快說與我聽聽,我好給你備點賀禮。”
陳楓聽說有賀禮,嘻嘻一笑,便撿著能講的,講了起來。
聞畢,王弘化不住點頭,最後道:“成親之前,務必給我帖子,你小子要是敢忘了,跟你沒完!”
一個寒門子弟竟然能與世家豪門結親,靠的是什麽?除了是能力前途外,還能有什麽?而那些世家大族哪個不是人精,若光靠一張巧嘴,可是欺騙不了他們的。
陳楓點頭笑道:“你可得多備點禮金!”說完,又麵露苦色,問道:“大人之前說要給我運作進太學的,現在怎麽說?”
王弘化奇道:“你剛才不是說神皇特許了麽?還用得著我?”
陳楓拱手笑道:“陛下要我去找那個上官婉兒,我不樂意讓她嘲諷。”
王弘化想起之前兩人的齷齪,笑道:“終於知道她的厲害了?先前招惹她幹嘛!你不願去東監,那就去西監。且放心,來東都前,我已跟那邊打好了招唿,你迴長安直接找孫主薄,哦,不對,現在是孫監臣。你說你,怎麽混的!一幫子人都升官發財,唯獨你原地踏步。本還以為你用不上的。”
陳楓不欲糾結此事,便轉而打聽起了白雲子。
王弘化則露出滿臉敬仰之色,道:“仙長可謂空靈出世,神皇想給他修座道館,請他坐館,他卻婉辭而去,聽說迴了終南山。”
兩人聊了一會,王弘化便留飯。
在洛陽盤桓了兩日之後,陳楓央了崔玄暐,請其著人往嶽丈家送了封信,稟報了一些情況,便帶著石強和李含光去長安。
路上李含光還記著陳楓之前的許諾,向其打聽有什麽令人驚掉下巴的致富之路。
陳楓卻笑而不答,隻推說等到了長安安頓下來後,再說給其聽。
七八日之後,三人來到長安。正要進城門,卻看到門口堵著一隊商旅不讓進。
陳楓本不欲多事,但看到了一個認識的人麵紅耳赤地在和守門吏糾纏,便叫道:“李兄?”
你待這人是誰?原來是兩年前陳楓途經秭歸時,在一客棧裏結識的那個青年行商李客。
兩人曾在一張桌上喝過酒,陳楓聽了人家的故事,喝了人家酒,比一麵之緣要稍微深厚點。
李客迴頭一看,見到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向自己打招唿,對方衣著平民布衣,身上卻隱隱有威嚴氣質,隻覺得既陌生又熟悉,待看到石強時,才認出來,忙拱手賠笑道:“原來是陳小弟!兩年不見差點認不出來。”
待兩人行過禮,陳楓詢問起情況。
原來李客本打算今年來長安經商,便沿著金牛道從益州趕往長安,等到了漢中時,才知道長安大疫封城,便在該地徘徊,但漢中比不上長安,他帶過來的酒,隻賣了一點點,在得知長安疫平後,才心急如焚趕過來。
結果就被守門吏攔下來,要求補稅。可所運貨物的過關津稅都已經全交過了,市稅在進東西兩市售賣時才用交。
現在李客囊中不多,不願補交,便與守門吏爭吵起來。
陳楓弄清楚大概情況,正想詢問守門吏。
誰知守門吏竟向其躬身賠笑道:“小陳大人,不是小的徇私枉法,他這幾千斤酒,雖有繳稅的文書,但其中幾張紙早已受潮黴變,看不清上麵字跡,這就相當於作廢。小的也不是讓他全繳,而是要他把幾張作廢文書上的東西補齊。”
聽這話,這小吏倒是認識陳楓的。
李客則解釋起來:“別提了,從漢中過來路不好走,其中就有幾壇顛碎了,當時也沒注意,好巧不巧就讓這些文書浸了著酒,”
他雖交得起稅,但感覺實在太虧,才不樂意。
陳楓見這小吏認識自己,還識趣,便笑道:“他這一路要過多少關津?若單單這幾張文書上的東西沒交稅,他過一關補一關,還不如當初一塊全交了。你說是不是?”
小吏苦笑道:“大人說的小的也懂,我也知道他都交了,但現在這副模樣,隻能按補交計,況且就算賣了大人的麵子,放他進去,他想進兩市售賣,還是得補交。”
見兩方都各有道理,陳楓也不好勉強,便問道:“就沒有其他辦法減免?”
小吏轉了轉眼睛,隨後笑迴道:“小的倒可以先放他進去,大人去找府縣幫他開張免補交稅的條子,您德高望重,京兆府縣衙門誰不賣您老麵子?”
陳楓點點頭,笑罵道:“什麽你老我老的,我看著很滄桑?”
那小吏忙屈身致歉:“小陳大人龍精虎壯,年少有為,前途無量。”
陳楓哈哈一笑,拱了拱手:“今日多謝你高抬貴手。”
守門吏得了對方感謝,隻覺骨頭都酥了,忙躬身迴禮:“小的叫張三,與賈大、侯二都是舊相識,大人將來若是有閑暇,不妨多提點提點。”
原來長安平疫後,京兆兩縣的等一幹差頭雜役,全都受了賞,他們要麽由役轉吏,要麽由吏轉官,而這賈大侯二這兩人因表現突出,朝廷直接委任了從九品下的接種使,專赴京畿道各地推進接種之務。雖官階不高,但兩人從雜役直接授予了正經的流官,這可是幾代祖墳齊冒青煙了。
而這人知道其中詳情,隻恨當初沒福氣巴結上這個眼前之人,現在逮住了機會,再不爭取,迴去要遭婆娘扭耳朵。
陳楓哈哈一笑,便拍了拍他肩膀,笑道:“我記下你今日的好。”
李客在一旁看著,暗生驚奇。
他兩年前偶遇陳楓和白雲子幾人,隻是湊了熱鬧請他們吃了頓酒,記得當時陳楓隻是個普通少年,倒是那個道長一身的仙風道骨。兩過年後,陳楓雖著布衣,但氣度截然不凡。
俗話說:“閻王好過,小鬼難纏。”這些皂吏最是貫會捧高踩低的,竟對這少年低頭哈腰,而且聽起來這人竟能在西京上下都能吃的開,這人到底什麽來曆?是高官子弟?為何又穿著布衣?
陳楓知其心中有疑問,也不好買弄,便拉過李含光向其介紹道:“李兄還記得兩年前同我一起的道長不?這是他的大弟子,跟你同姓,五百年前或是一家。”
於是這兩個姓李的,便通了姓名,互相行禮
幾人攜手進城,先定了間客棧,陳楓便帶著李客去找劉延嗣。
王弘化現在春風得意,其從四品下的京兆少尹至正四品下的戶部侍郎,上頭的長官便是戶部尚書,所以說他離宰相隻差一步之遙。
這人算有良心,關心起陳楓的封賞來,隻見其笑嗬嗬問道:“昨日聽說你們迴京,某以為今日能在朝上見到你,卻不想隻見到了盧博士(藏用)。陛下私下裏就啥也沒給你?”
陳楓苦笑道:“賞了五十兩金子算不算?”
王弘化點了點頭,道:“看似不算少,但與你的大功相比還是略顯寒酸。”
陳楓拍了拍癟癟的荷包,迴道:“分文未落,當初嘴賤,全分給跟過去的金吾衛了。”便將許諾金吾衛的事情講與了他。
王弘化聽到最後,歎了一口氣:“我們這些參與平疫之人,人人得封賞,就連高全忠也被提拔成內常侍。唯獨你兩手空空,而你卻最最該得封賞。”
陳楓笑道:“陛下賜婚,算是安排麽?”
隻見王弘化驚訝道:“尚主?”
聞言,連陳楓都驚訝起來:“什麽尚主?聽聞太安公主才十三歲,還早呢。是博陵崔氏!”
王弘化上下打量了一番對方,露出不可思議之色,道:“你小子想什麽呢?竟然想尚太安公主!”隨後轉而笑道:”不過博陵崔氏也不是那麽好娶的,你倒機靈,竟會曲線求親,求得神皇指婚。”
陳楓搖了搖頭:“王侍郎竟小瞧人,小子可是先上門提了親的。”
王弘化顯然是誤會了,便調笑道:“吃了閉門羹,才找神皇搭給你做主?可見她老人家還是恩寵你的,這種事情,皇家一般不參與。”
陳楓撇撇嘴:“侍郎大人真在小瞧我!小子可是求親成功在前,神皇賜婚在後。”
“哦!快說與我聽聽,我好給你備點賀禮。”
陳楓聽說有賀禮,嘻嘻一笑,便撿著能講的,講了起來。
聞畢,王弘化不住點頭,最後道:“成親之前,務必給我帖子,你小子要是敢忘了,跟你沒完!”
一個寒門子弟竟然能與世家豪門結親,靠的是什麽?除了是能力前途外,還能有什麽?而那些世家大族哪個不是人精,若光靠一張巧嘴,可是欺騙不了他們的。
陳楓點頭笑道:“你可得多備點禮金!”說完,又麵露苦色,問道:“大人之前說要給我運作進太學的,現在怎麽說?”
王弘化奇道:“你剛才不是說神皇特許了麽?還用得著我?”
陳楓拱手笑道:“陛下要我去找那個上官婉兒,我不樂意讓她嘲諷。”
王弘化想起之前兩人的齷齪,笑道:“終於知道她的厲害了?先前招惹她幹嘛!你不願去東監,那就去西監。且放心,來東都前,我已跟那邊打好了招唿,你迴長安直接找孫主薄,哦,不對,現在是孫監臣。你說你,怎麽混的!一幫子人都升官發財,唯獨你原地踏步。本還以為你用不上的。”
陳楓不欲糾結此事,便轉而打聽起了白雲子。
王弘化則露出滿臉敬仰之色,道:“仙長可謂空靈出世,神皇想給他修座道館,請他坐館,他卻婉辭而去,聽說迴了終南山。”
兩人聊了一會,王弘化便留飯。
在洛陽盤桓了兩日之後,陳楓央了崔玄暐,請其著人往嶽丈家送了封信,稟報了一些情況,便帶著石強和李含光去長安。
路上李含光還記著陳楓之前的許諾,向其打聽有什麽令人驚掉下巴的致富之路。
陳楓卻笑而不答,隻推說等到了長安安頓下來後,再說給其聽。
七八日之後,三人來到長安。正要進城門,卻看到門口堵著一隊商旅不讓進。
陳楓本不欲多事,但看到了一個認識的人麵紅耳赤地在和守門吏糾纏,便叫道:“李兄?”
你待這人是誰?原來是兩年前陳楓途經秭歸時,在一客棧裏結識的那個青年行商李客。
兩人曾在一張桌上喝過酒,陳楓聽了人家的故事,喝了人家酒,比一麵之緣要稍微深厚點。
李客迴頭一看,見到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向自己打招唿,對方衣著平民布衣,身上卻隱隱有威嚴氣質,隻覺得既陌生又熟悉,待看到石強時,才認出來,忙拱手賠笑道:“原來是陳小弟!兩年不見差點認不出來。”
待兩人行過禮,陳楓詢問起情況。
原來李客本打算今年來長安經商,便沿著金牛道從益州趕往長安,等到了漢中時,才知道長安大疫封城,便在該地徘徊,但漢中比不上長安,他帶過來的酒,隻賣了一點點,在得知長安疫平後,才心急如焚趕過來。
結果就被守門吏攔下來,要求補稅。可所運貨物的過關津稅都已經全交過了,市稅在進東西兩市售賣時才用交。
現在李客囊中不多,不願補交,便與守門吏爭吵起來。
陳楓弄清楚大概情況,正想詢問守門吏。
誰知守門吏竟向其躬身賠笑道:“小陳大人,不是小的徇私枉法,他這幾千斤酒,雖有繳稅的文書,但其中幾張紙早已受潮黴變,看不清上麵字跡,這就相當於作廢。小的也不是讓他全繳,而是要他把幾張作廢文書上的東西補齊。”
聽這話,這小吏倒是認識陳楓的。
李客則解釋起來:“別提了,從漢中過來路不好走,其中就有幾壇顛碎了,當時也沒注意,好巧不巧就讓這些文書浸了著酒,”
他雖交得起稅,但感覺實在太虧,才不樂意。
陳楓見這小吏認識自己,還識趣,便笑道:“他這一路要過多少關津?若單單這幾張文書上的東西沒交稅,他過一關補一關,還不如當初一塊全交了。你說是不是?”
小吏苦笑道:“大人說的小的也懂,我也知道他都交了,但現在這副模樣,隻能按補交計,況且就算賣了大人的麵子,放他進去,他想進兩市售賣,還是得補交。”
見兩方都各有道理,陳楓也不好勉強,便問道:“就沒有其他辦法減免?”
小吏轉了轉眼睛,隨後笑迴道:“小的倒可以先放他進去,大人去找府縣幫他開張免補交稅的條子,您德高望重,京兆府縣衙門誰不賣您老麵子?”
陳楓點點頭,笑罵道:“什麽你老我老的,我看著很滄桑?”
那小吏忙屈身致歉:“小陳大人龍精虎壯,年少有為,前途無量。”
陳楓哈哈一笑,拱了拱手:“今日多謝你高抬貴手。”
守門吏得了對方感謝,隻覺骨頭都酥了,忙躬身迴禮:“小的叫張三,與賈大、侯二都是舊相識,大人將來若是有閑暇,不妨多提點提點。”
原來長安平疫後,京兆兩縣的等一幹差頭雜役,全都受了賞,他們要麽由役轉吏,要麽由吏轉官,而這賈大侯二這兩人因表現突出,朝廷直接委任了從九品下的接種使,專赴京畿道各地推進接種之務。雖官階不高,但兩人從雜役直接授予了正經的流官,這可是幾代祖墳齊冒青煙了。
而這人知道其中詳情,隻恨當初沒福氣巴結上這個眼前之人,現在逮住了機會,再不爭取,迴去要遭婆娘扭耳朵。
陳楓哈哈一笑,便拍了拍他肩膀,笑道:“我記下你今日的好。”
李客在一旁看著,暗生驚奇。
他兩年前偶遇陳楓和白雲子幾人,隻是湊了熱鬧請他們吃了頓酒,記得當時陳楓隻是個普通少年,倒是那個道長一身的仙風道骨。兩過年後,陳楓雖著布衣,但氣度截然不凡。
俗話說:“閻王好過,小鬼難纏。”這些皂吏最是貫會捧高踩低的,竟對這少年低頭哈腰,而且聽起來這人竟能在西京上下都能吃的開,這人到底什麽來曆?是高官子弟?為何又穿著布衣?
陳楓知其心中有疑問,也不好買弄,便拉過李含光向其介紹道:“李兄還記得兩年前同我一起的道長不?這是他的大弟子,跟你同姓,五百年前或是一家。”
於是這兩個姓李的,便通了姓名,互相行禮
幾人攜手進城,先定了間客棧,陳楓便帶著李客去找劉延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