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還另有陽謀?”王孝傑頓時傻眼,陳楓的計策已經夠他琢磨半天了,想不到這家夥還留後手。
“陰謀再有神效,到最後都要在沙場上真刀真槍地打幾架,否則如何收降其君,馴服其民?”
“哎呀,快說快說,急死我了!”
若能收服吐蕃,就能立下萬世功勳,而現在看來,不是沒有可能。王孝傑已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該怎麽辦。
陳楓正要開口,卻覺得話說多了,有點口幹舌燥,便想喝口酒潤潤喉嚨。誰知端到嘴邊,才發現酒碗已經空。
王孝傑一邊起身為其斟酒,一邊抱怨:“你年紀不大,卻饞酒哩!快點喝!”
陳楓端起酒一飲而盡,最後咂咂嘴,道:“這酒太淡,隻能解渴,改天請你喝點更好的。”
王孝傑正巴巴看向陳楓,等著他分析平定吐蕃的陽謀,卻等來這小子嫌酒不如意。其頓覺氣滯,差點滑落屁股將酒甕摔落。
陳楓扶住了對方,一臉關切道:“將軍這是醉了?怎麽酒量還不如小子?”
王孝傑實在拿這家夥沒轍,畢竟有求於人,隻好強抑不滿,低聲下氣道:“還想請教有什麽不可破解的陽謀?”
隻見陳楓目光如炬,再次舉起手指,振振有詞:“首先,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方才將軍說黑齒大帥曾於河源設據點,開屯田,這就是一策。不僅可以逐漸蠶食,還可以安置我軍民常駐,提前適應吐蕃山高氣薄的環境,這樣打起仗來,體力不至於差敵軍甚遠。否則貿然發兵,未戰而先損。”
作為後世魂遷之人,陳楓當然知道王孝傑所述‘地有寒癘,登之則胸悶氣促,嚴重者甚至難逃一死。’實乃從低海拔乍到高海拔引起的高原反應。這樣一來,兩軍單兵戰力相距甚遠,唐軍上來就丟了“氣血”,仗還怎麽打?
王孝傑撫掌稱善,深以為然:“沒錯,你繼續。”
“剛才的離間計乃分化吐蕃上層,那下層民眾也需要分化,要促其佛教傳播。什麽經書、佛骨,高僧,大量往其地輸送,援建寺廟,資其施舍,度化其民野蠻習性。若個個都成了綿羊,誰還會跟著官僚貴族行兇作惡?”
“啊?這也行?”王孝傑隻覺有點不可思議,但人家的道理說得通,又不得不信。
“隻要使吐蕃上下離心,就是他們想作亂,底下也沒人響應。況且幫他們傳其佛教,那些官僚貴族還樂見其成,他們自己都在推進此事。宗教是雙刃劍,看似柔順了百姓,方便他們管理,卻也瓦解了民眾的雄心壯誌。”
後世之中,蒙元因黃教土崩瓦解,為明所革,西藏因喇嘛教分崩離析,為清所製。兩者無不證明宗教在消磨民眾意誌中的“積極”作用。兩教甚至是一脈相承,與佛教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王孝傑頷首以示讚同:“沒錯,你繼續。”
“第三,呃...現在時機還不成熟,說出來為時尚早。但不管怎樣,都是徐徐圖之,無可破解!”
王孝傑暗罵這家夥太油滑,但也無可奈何,最後隻歎道:“你的陽謀都是溫吞水,還是陰謀聽得令人振奮。”
陳楓笑道:“不管是陽謀,還是陰謀,都需要將軍這樣熟悉吐蕃的人去實踐。”
王孝傑嘿嘿一笑:“還要找人相助的,功勞豈能獨占?你自己不就分了大半功勞出去?”
陳楓連忙擺手:“千萬別,將軍不用分功小子。”
他說得高風亮節,實際是不願去吐蕃那種地方喝冷風。
“想什麽呢?你是會吐蕃話,還是滿腹經書能傳播佛經教義?”王孝傑又鬼鬼祟祟道:“聽說吐蕃使團這次過來還要求親,以安西四鎮換神皇的公主。一旦朝廷同意和親,來個雙管齊下,公主時不時吹點枕邊風,平定吐蕃的攻略推進起來,更是迅速便捷,平定吐蕃指日可待。”
兩國一旦和親,勢必像太宗嫁文成公主那樣,順道帶去大量的書籍、僧侶以及能工巧匠,彼時再推進剛才的陰謀陽謀,是更加容易。
陳楓則升起八卦心,問道:“可知尚誰?太平公主?”
王孝傑哭笑不得 :“想什麽呢?太平公主尚了駙馬薛紹,聽說現在又有身孕了。”
其賣完了關子,又道:“吐蕃想求娶太安公主。”
聽到太安公主,陳楓則皺了皺眉,怎麽又是這個人?到底長啥樣,讓吐蕃指名道姓過來求親?
於是問道:“聽說其才十三,年齡這麽小,怎麽尚?”
王孝傑沒好氣道:“你懂個屁,若求親成功,使團迴去複命,待準備好聘禮,再過來迎娶,等折返到吐蕃,來來迴迴兩三萬裏崎嶇路,公主都十六了,正正好好!”
陳楓聽後,頗覺對方說得有道理,便點頭道:“也是。”
他點頭讚同了,但一旁沉默至今的未來媳婦卻不樂意了:“小蕤跟著太安公主,豈不是也要隨嫁到吐蕃?我不同意!”
其族妹崔葳蕤因功獲封千牛備身,後來被武後指派給太安公主做玩伴。
陳楓一聽幼宜有意見,忙附和道:“我支持你,也不同意。”
他待會跟幼宜迴去,肯定要被狠狠拷問的,便決定委曲求全,討好未來媳婦,以逃過一頓“鞭撻”。
幼宜哪裏不知道他的小心思,隻將在座三位男子鄙視一番:“想不到頂天立地的大唐男兒,竟需柔弱女子來庇護?”
三個大男人麵麵相覷。
王孝傑心道:怪不得剛才進店,這小子被人認出曾帶女子過來時時,一直閃爍其詞。這女的說話,可真夠厲害的。若被她捉奸了,誰不心慌害怕,戰戰兢兢?
陳楓眼珠子一瞪,義憤填膺:“這怎行?絕不能和親。七尺男兒自當建功立業。”
王孝傑已認定這家夥是個懼內的,連連撇嘴:“你們反對又有何用,這事得看朝廷,得看天後!”
幼宜頓時無語:人家說得對,尚主這種國事,豈是兩個平民百姓反對就能決定的?別說是平民,就是滿朝文武大臣也沒有決定權,關鍵還得看神皇陛下如何打算。
“萬一陛下答允求親之請,小蕤怎麽辦?”幼宜常與小蕤經常在一起玩耍,關係親近,最為好姐妹,當然不想她陪嫁到吐蕃那種荒夷之地。
“八字還沒一撇呢,真要到那一步,自有崔誠他們著急。”陳楓曾被這個小姑娘一腳踹翻過,對其自然沒有什麽好態度,就算有,也輪不到他操心。博陵崔氏是吃素的?
王孝傑卻哪壺不開提哪壺,道:“儀鳳四年(679年),當時器弩悉弄才九歲,吐蕃派使者前來求親太平公主,彼時公主正是待嫁年齡,被神皇以兩人年歲不匹為由拒絕,這一次就怕不好拒絕。”
幼宜見這家夥倒是真心期盼能促成和親,好幫他推進平定吐蕃之策,隻哼了一聲,背過身去。
王孝傑哪裏會在乎小姑娘的心情?其臉不紅心不跳,自顧自吃起酒菜來。
“我好容易哄好了幼宜,你卻又惹惱她,她奈何不了你,還奈何不了我?看我怎麽奈何你!”陳楓便要為幼宜出氣。
隻見其兩眼向天,伸出一手,隨後從鼻子中哼道:“拿來!”
“嗯?拿什麽?”王孝傑撓了撓頭。
“刀!”
“什麽刀?”
“小讚普送你的刀。”
“讚普送給我的刀,怎能給你?”
“你敢要?”
“呃...”王孝傑有點猶豫。
陳楓道:“不怕人家檢舉你通敵之罪?”
如今檢舉揭發乃習以為常之事,在大庭廣眾之下收下吐蕃蠻子的東西,確實留有後患。
“呃...”王孝傑冷汗直冒。
這柄短刀精巧華貴,刀鞘兩麵各鑲了五顆寶石。此時再看向手中之刀,隻覺燙手。
陳楓也不再客氣,直接從其手中奪過短刀並交與幼宜,道:“送給你了!當作他賠罪了。”
幼宜哭笑不得:“我要刀子作甚?”
王孝傑則搶道:“等在他不老實的時候,砍他!”
幼宜白了其一眼,隨後又向其道:“那我就勉為其難了。”
小兩口心心相印,便把一柄寶刀給占有了。
陳楓嘻嘻一笑,向王孝傑道:“其實將軍也不是非要送出不可。隻需向神皇稟報吐蕃攻略,再表示此刀由陛下定奪。她老人家想必不會奪人所愛。”
“好小子,你這一手翻雲覆雨,連嚇帶哄的,竟坑了我一柄寶刀!”王孝傑嘴上埋怨,臉上並無慍色。
陳楓起身賠罪:“小子何德何能,有些本事?隻不過是將軍抬愛,慷慨賜予罷了。”
“哼,黑齒常之贈你二十金,我也不能落其下風!”
原來,王孝傑是要跟黑齒常之競爭攀比起來,雖然現在官職地位差之甚遠,但送同一人禮物,絕對不能失了下風。
“陰謀再有神效,到最後都要在沙場上真刀真槍地打幾架,否則如何收降其君,馴服其民?”
“哎呀,快說快說,急死我了!”
若能收服吐蕃,就能立下萬世功勳,而現在看來,不是沒有可能。王孝傑已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該怎麽辦。
陳楓正要開口,卻覺得話說多了,有點口幹舌燥,便想喝口酒潤潤喉嚨。誰知端到嘴邊,才發現酒碗已經空。
王孝傑一邊起身為其斟酒,一邊抱怨:“你年紀不大,卻饞酒哩!快點喝!”
陳楓端起酒一飲而盡,最後咂咂嘴,道:“這酒太淡,隻能解渴,改天請你喝點更好的。”
王孝傑正巴巴看向陳楓,等著他分析平定吐蕃的陽謀,卻等來這小子嫌酒不如意。其頓覺氣滯,差點滑落屁股將酒甕摔落。
陳楓扶住了對方,一臉關切道:“將軍這是醉了?怎麽酒量還不如小子?”
王孝傑實在拿這家夥沒轍,畢竟有求於人,隻好強抑不滿,低聲下氣道:“還想請教有什麽不可破解的陽謀?”
隻見陳楓目光如炬,再次舉起手指,振振有詞:“首先,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方才將軍說黑齒大帥曾於河源設據點,開屯田,這就是一策。不僅可以逐漸蠶食,還可以安置我軍民常駐,提前適應吐蕃山高氣薄的環境,這樣打起仗來,體力不至於差敵軍甚遠。否則貿然發兵,未戰而先損。”
作為後世魂遷之人,陳楓當然知道王孝傑所述‘地有寒癘,登之則胸悶氣促,嚴重者甚至難逃一死。’實乃從低海拔乍到高海拔引起的高原反應。這樣一來,兩軍單兵戰力相距甚遠,唐軍上來就丟了“氣血”,仗還怎麽打?
王孝傑撫掌稱善,深以為然:“沒錯,你繼續。”
“剛才的離間計乃分化吐蕃上層,那下層民眾也需要分化,要促其佛教傳播。什麽經書、佛骨,高僧,大量往其地輸送,援建寺廟,資其施舍,度化其民野蠻習性。若個個都成了綿羊,誰還會跟著官僚貴族行兇作惡?”
“啊?這也行?”王孝傑隻覺有點不可思議,但人家的道理說得通,又不得不信。
“隻要使吐蕃上下離心,就是他們想作亂,底下也沒人響應。況且幫他們傳其佛教,那些官僚貴族還樂見其成,他們自己都在推進此事。宗教是雙刃劍,看似柔順了百姓,方便他們管理,卻也瓦解了民眾的雄心壯誌。”
後世之中,蒙元因黃教土崩瓦解,為明所革,西藏因喇嘛教分崩離析,為清所製。兩者無不證明宗教在消磨民眾意誌中的“積極”作用。兩教甚至是一脈相承,與佛教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王孝傑頷首以示讚同:“沒錯,你繼續。”
“第三,呃...現在時機還不成熟,說出來為時尚早。但不管怎樣,都是徐徐圖之,無可破解!”
王孝傑暗罵這家夥太油滑,但也無可奈何,最後隻歎道:“你的陽謀都是溫吞水,還是陰謀聽得令人振奮。”
陳楓笑道:“不管是陽謀,還是陰謀,都需要將軍這樣熟悉吐蕃的人去實踐。”
王孝傑嘿嘿一笑:“還要找人相助的,功勞豈能獨占?你自己不就分了大半功勞出去?”
陳楓連忙擺手:“千萬別,將軍不用分功小子。”
他說得高風亮節,實際是不願去吐蕃那種地方喝冷風。
“想什麽呢?你是會吐蕃話,還是滿腹經書能傳播佛經教義?”王孝傑又鬼鬼祟祟道:“聽說吐蕃使團這次過來還要求親,以安西四鎮換神皇的公主。一旦朝廷同意和親,來個雙管齊下,公主時不時吹點枕邊風,平定吐蕃的攻略推進起來,更是迅速便捷,平定吐蕃指日可待。”
兩國一旦和親,勢必像太宗嫁文成公主那樣,順道帶去大量的書籍、僧侶以及能工巧匠,彼時再推進剛才的陰謀陽謀,是更加容易。
陳楓則升起八卦心,問道:“可知尚誰?太平公主?”
王孝傑哭笑不得 :“想什麽呢?太平公主尚了駙馬薛紹,聽說現在又有身孕了。”
其賣完了關子,又道:“吐蕃想求娶太安公主。”
聽到太安公主,陳楓則皺了皺眉,怎麽又是這個人?到底長啥樣,讓吐蕃指名道姓過來求親?
於是問道:“聽說其才十三,年齡這麽小,怎麽尚?”
王孝傑沒好氣道:“你懂個屁,若求親成功,使團迴去複命,待準備好聘禮,再過來迎娶,等折返到吐蕃,來來迴迴兩三萬裏崎嶇路,公主都十六了,正正好好!”
陳楓聽後,頗覺對方說得有道理,便點頭道:“也是。”
他點頭讚同了,但一旁沉默至今的未來媳婦卻不樂意了:“小蕤跟著太安公主,豈不是也要隨嫁到吐蕃?我不同意!”
其族妹崔葳蕤因功獲封千牛備身,後來被武後指派給太安公主做玩伴。
陳楓一聽幼宜有意見,忙附和道:“我支持你,也不同意。”
他待會跟幼宜迴去,肯定要被狠狠拷問的,便決定委曲求全,討好未來媳婦,以逃過一頓“鞭撻”。
幼宜哪裏不知道他的小心思,隻將在座三位男子鄙視一番:“想不到頂天立地的大唐男兒,竟需柔弱女子來庇護?”
三個大男人麵麵相覷。
王孝傑心道:怪不得剛才進店,這小子被人認出曾帶女子過來時時,一直閃爍其詞。這女的說話,可真夠厲害的。若被她捉奸了,誰不心慌害怕,戰戰兢兢?
陳楓眼珠子一瞪,義憤填膺:“這怎行?絕不能和親。七尺男兒自當建功立業。”
王孝傑已認定這家夥是個懼內的,連連撇嘴:“你們反對又有何用,這事得看朝廷,得看天後!”
幼宜頓時無語:人家說得對,尚主這種國事,豈是兩個平民百姓反對就能決定的?別說是平民,就是滿朝文武大臣也沒有決定權,關鍵還得看神皇陛下如何打算。
“萬一陛下答允求親之請,小蕤怎麽辦?”幼宜常與小蕤經常在一起玩耍,關係親近,最為好姐妹,當然不想她陪嫁到吐蕃那種荒夷之地。
“八字還沒一撇呢,真要到那一步,自有崔誠他們著急。”陳楓曾被這個小姑娘一腳踹翻過,對其自然沒有什麽好態度,就算有,也輪不到他操心。博陵崔氏是吃素的?
王孝傑卻哪壺不開提哪壺,道:“儀鳳四年(679年),當時器弩悉弄才九歲,吐蕃派使者前來求親太平公主,彼時公主正是待嫁年齡,被神皇以兩人年歲不匹為由拒絕,這一次就怕不好拒絕。”
幼宜見這家夥倒是真心期盼能促成和親,好幫他推進平定吐蕃之策,隻哼了一聲,背過身去。
王孝傑哪裏會在乎小姑娘的心情?其臉不紅心不跳,自顧自吃起酒菜來。
“我好容易哄好了幼宜,你卻又惹惱她,她奈何不了你,還奈何不了我?看我怎麽奈何你!”陳楓便要為幼宜出氣。
隻見其兩眼向天,伸出一手,隨後從鼻子中哼道:“拿來!”
“嗯?拿什麽?”王孝傑撓了撓頭。
“刀!”
“什麽刀?”
“小讚普送你的刀。”
“讚普送給我的刀,怎能給你?”
“你敢要?”
“呃...”王孝傑有點猶豫。
陳楓道:“不怕人家檢舉你通敵之罪?”
如今檢舉揭發乃習以為常之事,在大庭廣眾之下收下吐蕃蠻子的東西,確實留有後患。
“呃...”王孝傑冷汗直冒。
這柄短刀精巧華貴,刀鞘兩麵各鑲了五顆寶石。此時再看向手中之刀,隻覺燙手。
陳楓也不再客氣,直接從其手中奪過短刀並交與幼宜,道:“送給你了!當作他賠罪了。”
幼宜哭笑不得:“我要刀子作甚?”
王孝傑則搶道:“等在他不老實的時候,砍他!”
幼宜白了其一眼,隨後又向其道:“那我就勉為其難了。”
小兩口心心相印,便把一柄寶刀給占有了。
陳楓嘻嘻一笑,向王孝傑道:“其實將軍也不是非要送出不可。隻需向神皇稟報吐蕃攻略,再表示此刀由陛下定奪。她老人家想必不會奪人所愛。”
“好小子,你這一手翻雲覆雨,連嚇帶哄的,竟坑了我一柄寶刀!”王孝傑嘴上埋怨,臉上並無慍色。
陳楓起身賠罪:“小子何德何能,有些本事?隻不過是將軍抬愛,慷慨賜予罷了。”
“哼,黑齒常之贈你二十金,我也不能落其下風!”
原來,王孝傑是要跟黑齒常之競爭攀比起來,雖然現在官職地位差之甚遠,但送同一人禮物,絕對不能失了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