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陳楓又恢複了往日沒個正形的樣子,幼宜伸腳踢向對方蠢蠢欲動處,同時嗔道:“我看你就是欠揍!”
來者不善!就在生死存亡之際,陳楓連忙閃身。隻見其躬身、撅臀、側身,是一氣嗬成。
好在幼宜隻是做做樣子,並不打算傷及無辜,一腳落空後,低下一聲“哼”,便趁亂而逃。
可剛出了書房,又見石強透過拱門,正在鬼鬼祟祟向這邊張望,幼宜做了一聲獅子吼:“石強,你過來!”
隻見石強臉上堆滿了笑,朝這邊一路小跑過來。待其到了幼宜麵前,則躬身拱手道:“小的早就等待姑娘傳喚,不知有何吩咐。”
幼宜嘴角斜撇、嗤之以鼻:“哼!上午不是說了麽?好事!”
這語氣,這表情,怎麽聽都不像是有好事的樣子。石強曆來視幼宜如猛虎,此刻心中更是忐忑不安,實不知接下來要麵臨怎樣發落。
“我且問你,你家公子自迴京後有沒有做過什麽出格的事情?”
“出格?那些風流場合,往往要靠詩詞歌賦爭才鬥智的。你是了解的,他胸無點墨,對此是避之不及,哪裏還會出格?是故連平康坊都沒去過。”
“平康坊是做何的?像西市一樣,是經商之所?”
“此坊乃諸妓所居之聚,亦為士卿舉子集散地,公子若去那裏,不是自取其辱麽?更別說那些叫什麽‘潤娘’、‘楊妙兒’、‘王團兒’的,他更是連聽都沒聽過。”
幼宜先點了點頭,轉念又想:不對!這是誇還是貶?到底誇他恪守夫道還是貶他不學無術?進而又想到這些名字一聽就不是正經人,而石強又如何知道?
“這家夥不是好人,千萬不能讓他帶壞了人!”幼宜心中有了打算,又哼道:“那兩個女的又是何人?”
“哪兩女的?”石強佯作不解。
“哼哼!”幼宜連哼兩聲:“你家公子帶去醉春樓的。當我不知道?”
“壞了!死道友不死貧道,這小子自承其罪,不打自招,可別平白連累了我!”
石強瞬間拿定一個主意,隨後作出痛心疾首之狀,輸送忠心:“姑娘不曾知,當時小的還勸公子別去招惹是非,否則沒法對您交代,可小的又怎管得了他?”
於是便將那日的經曆從頭到尾添油加醋說道了一番。
最後,幼宜來迴想了想,問道:“公子確不知道那兩人姓名?”
“嘿嘿,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公子自報了姓名,奈何人家卻沒理睬他。姑娘放心,那兩人看著不是普通人家,非富即貴,這些人眼睛一慣朝上看的,哪會看到陰溝裏的蛤蟆?”
“嗯!行,我知道你是忠心的,以後還要繼續盯著他,有什麽異動,及時向我匯報。”心知石強雖有添油加醋,但與陳楓的口供偏差不大,幼宜終於放下心來。
“得令!”石強躬身行了一個禮,又拍起胸脯表態:“小的自然是站在姑娘這一頭的,一定幫您看緊了。”
“好,你有忠心,自然就不能虧待了!你覺得春蘭如何?”
“不愧是老虎!這麽快就發現了端倪!不行,我得試探一番,否則白費一場心機。”
石強斟酌了一番,賠笑道:“呃,春蘭心細,做事也勤快,是個忍耐的性子,能伺候人,就是年歲大了點,服侍公子總有點不便宜。可好歹花了不少錢買迴來的,就算不方便伺候公子,打打雜,做做女紅,負責大家的漿洗飯食,這總是可以的。”
這家夥以為幼宜吃了飛醋,想要趕走春蘭。
幼宜頷首道:“你說的沒錯,伺候你們總是可以的,隻委屈了這人相貌,也不知以後便宜了誰。”
話裏有話。石強壯著膽子,往地上一跪,道:“公子雖曾許諾將春蘭指給我,但姑娘是未來的主母,尚需您的首肯。”
“這話我愛聽!當家主母麽,凡後院之事能不經過我?”幼宜一聽,還有這一茬,正好不謀而合,便要借花獻佛、坐享其成:“你究竟怎麽想的?放心大膽地說,我給你主持公道。”
石強麵露靦腆:“小人之事,單憑姑娘做主,隻是公子雖與姑娘雖有神皇賜婚,但畢竟尚未成親,小的又如何搶在前麵成雙成對?”
幼宜小手一揮:“你一直跟著公子,任勞任怨,功高勞苦的,我皆看在眼裏。他是他,你是你,不用管他。隻是此事還需春蘭答應,否則我也不好勉強其人。隻要她點頭,就挑個好日子給你們辦喜事。”
唐律規定“人各有偶,色類須同”。富貴人家奴婢仆人眾多,家主為了收買人心、緩解矛盾,往往在內部指婚,解決他們的婚姻需求。否則孤男寡女變成曠夫怨女,某些需求和情緒得不到宣泄,很容易招惹事端。
幼宜來自五姓七望,家中富庶,蓄養了不少奴仆,對此已經司空見慣。故各位看官們不好用現代自由思想,去批評古人的觀念。
心心念的女人,已到手九成,春蘭隻要腦袋不糊塗,不可能不答應。石強喜出望外,磕頭如搗蒜,道起謝來:“姑娘大恩大德,小人永世不忘。”便美滋滋找春蘭求偶去了。
現在春蘭已打發掉,而那兩女子年齡、身份都與陳楓不匹,幼宜終於安心,便找到崔杜氏商量起賃房事宜。
可惜在光德坊裏找了數日,也沒有好選擇。要麽是地處喧囂,不是備考的清靜處,要麽門庭逼仄,擠不下主仆數十人。沒辦法,隻好找到陳楓,要其求人幫忙。
這種事情,陳楓自然不能推辭,況且對他自己還有某些好處,便派人給劉延嗣送了拜帖。
可劉延嗣卻迴信最近事務繁多,忙得焦頭爛額,等過兩日再抽空過來登門拜訪。
陳楓本以為是其婉拒言辭,也不好勉強,畢竟這種事情,哪能一而再?
等到第三日中午,劉延嗣帶著幾個隨從等上門來。
其一進門,就埋怨起來:“嘖嘖嘖!這院子裏酒香濃鬱,我在府衙裏都能時不時聞到,原來是你小子在這大好宅子裏釀酒了?”
陳楓故作神秘,笑道:“沒錯,是釀起酒來了,有沒有興致參一股?”
劉延嗣一挑眉頭,問道:“哦?有什麽特別之處?”
先不說那個還未麵市的香露,就拿三年前的溫度計來說,到現在都是一隻難求,劉延嗣知道陳楓是有點石成金的本事的,他若要釀酒,恐怕不是普通的,否則酒香憑什麽竟能飄到府衙裏?
來者不善!就在生死存亡之際,陳楓連忙閃身。隻見其躬身、撅臀、側身,是一氣嗬成。
好在幼宜隻是做做樣子,並不打算傷及無辜,一腳落空後,低下一聲“哼”,便趁亂而逃。
可剛出了書房,又見石強透過拱門,正在鬼鬼祟祟向這邊張望,幼宜做了一聲獅子吼:“石強,你過來!”
隻見石強臉上堆滿了笑,朝這邊一路小跑過來。待其到了幼宜麵前,則躬身拱手道:“小的早就等待姑娘傳喚,不知有何吩咐。”
幼宜嘴角斜撇、嗤之以鼻:“哼!上午不是說了麽?好事!”
這語氣,這表情,怎麽聽都不像是有好事的樣子。石強曆來視幼宜如猛虎,此刻心中更是忐忑不安,實不知接下來要麵臨怎樣發落。
“我且問你,你家公子自迴京後有沒有做過什麽出格的事情?”
“出格?那些風流場合,往往要靠詩詞歌賦爭才鬥智的。你是了解的,他胸無點墨,對此是避之不及,哪裏還會出格?是故連平康坊都沒去過。”
“平康坊是做何的?像西市一樣,是經商之所?”
“此坊乃諸妓所居之聚,亦為士卿舉子集散地,公子若去那裏,不是自取其辱麽?更別說那些叫什麽‘潤娘’、‘楊妙兒’、‘王團兒’的,他更是連聽都沒聽過。”
幼宜先點了點頭,轉念又想:不對!這是誇還是貶?到底誇他恪守夫道還是貶他不學無術?進而又想到這些名字一聽就不是正經人,而石強又如何知道?
“這家夥不是好人,千萬不能讓他帶壞了人!”幼宜心中有了打算,又哼道:“那兩個女的又是何人?”
“哪兩女的?”石強佯作不解。
“哼哼!”幼宜連哼兩聲:“你家公子帶去醉春樓的。當我不知道?”
“壞了!死道友不死貧道,這小子自承其罪,不打自招,可別平白連累了我!”
石強瞬間拿定一個主意,隨後作出痛心疾首之狀,輸送忠心:“姑娘不曾知,當時小的還勸公子別去招惹是非,否則沒法對您交代,可小的又怎管得了他?”
於是便將那日的經曆從頭到尾添油加醋說道了一番。
最後,幼宜來迴想了想,問道:“公子確不知道那兩人姓名?”
“嘿嘿,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公子自報了姓名,奈何人家卻沒理睬他。姑娘放心,那兩人看著不是普通人家,非富即貴,這些人眼睛一慣朝上看的,哪會看到陰溝裏的蛤蟆?”
“嗯!行,我知道你是忠心的,以後還要繼續盯著他,有什麽異動,及時向我匯報。”心知石強雖有添油加醋,但與陳楓的口供偏差不大,幼宜終於放下心來。
“得令!”石強躬身行了一個禮,又拍起胸脯表態:“小的自然是站在姑娘這一頭的,一定幫您看緊了。”
“好,你有忠心,自然就不能虧待了!你覺得春蘭如何?”
“不愧是老虎!這麽快就發現了端倪!不行,我得試探一番,否則白費一場心機。”
石強斟酌了一番,賠笑道:“呃,春蘭心細,做事也勤快,是個忍耐的性子,能伺候人,就是年歲大了點,服侍公子總有點不便宜。可好歹花了不少錢買迴來的,就算不方便伺候公子,打打雜,做做女紅,負責大家的漿洗飯食,這總是可以的。”
這家夥以為幼宜吃了飛醋,想要趕走春蘭。
幼宜頷首道:“你說的沒錯,伺候你們總是可以的,隻委屈了這人相貌,也不知以後便宜了誰。”
話裏有話。石強壯著膽子,往地上一跪,道:“公子雖曾許諾將春蘭指給我,但姑娘是未來的主母,尚需您的首肯。”
“這話我愛聽!當家主母麽,凡後院之事能不經過我?”幼宜一聽,還有這一茬,正好不謀而合,便要借花獻佛、坐享其成:“你究竟怎麽想的?放心大膽地說,我給你主持公道。”
石強麵露靦腆:“小人之事,單憑姑娘做主,隻是公子雖與姑娘雖有神皇賜婚,但畢竟尚未成親,小的又如何搶在前麵成雙成對?”
幼宜小手一揮:“你一直跟著公子,任勞任怨,功高勞苦的,我皆看在眼裏。他是他,你是你,不用管他。隻是此事還需春蘭答應,否則我也不好勉強其人。隻要她點頭,就挑個好日子給你們辦喜事。”
唐律規定“人各有偶,色類須同”。富貴人家奴婢仆人眾多,家主為了收買人心、緩解矛盾,往往在內部指婚,解決他們的婚姻需求。否則孤男寡女變成曠夫怨女,某些需求和情緒得不到宣泄,很容易招惹事端。
幼宜來自五姓七望,家中富庶,蓄養了不少奴仆,對此已經司空見慣。故各位看官們不好用現代自由思想,去批評古人的觀念。
心心念的女人,已到手九成,春蘭隻要腦袋不糊塗,不可能不答應。石強喜出望外,磕頭如搗蒜,道起謝來:“姑娘大恩大德,小人永世不忘。”便美滋滋找春蘭求偶去了。
現在春蘭已打發掉,而那兩女子年齡、身份都與陳楓不匹,幼宜終於安心,便找到崔杜氏商量起賃房事宜。
可惜在光德坊裏找了數日,也沒有好選擇。要麽是地處喧囂,不是備考的清靜處,要麽門庭逼仄,擠不下主仆數十人。沒辦法,隻好找到陳楓,要其求人幫忙。
這種事情,陳楓自然不能推辭,況且對他自己還有某些好處,便派人給劉延嗣送了拜帖。
可劉延嗣卻迴信最近事務繁多,忙得焦頭爛額,等過兩日再抽空過來登門拜訪。
陳楓本以為是其婉拒言辭,也不好勉強,畢竟這種事情,哪能一而再?
等到第三日中午,劉延嗣帶著幾個隨從等上門來。
其一進門,就埋怨起來:“嘖嘖嘖!這院子裏酒香濃鬱,我在府衙裏都能時不時聞到,原來是你小子在這大好宅子裏釀酒了?”
陳楓故作神秘,笑道:“沒錯,是釀起酒來了,有沒有興致參一股?”
劉延嗣一挑眉頭,問道:“哦?有什麽特別之處?”
先不說那個還未麵市的香露,就拿三年前的溫度計來說,到現在都是一隻難求,劉延嗣知道陳楓是有點石成金的本事的,他若要釀酒,恐怕不是普通的,否則酒香憑什麽竟能飄到府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