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去,我不走了。”
陳楓轉身就往府衙去,可幼宜卻拖著不讓他走。
白雲子也在後麵責備:“性命攸關,怎可任性?”他以為陳楓到底年輕稚嫩,不了解官場鬥爭的殘酷。
知道幼宜隻是在護著自己,陳楓不好生拉硬拽,隻道:“留下來未必是死局,畏罪潛逃反倒斷了將來之路。諸位安心,我去和劉王二位大人商量一下,若是他們也不同意,我再走不遲。”
幼宜聽此則對白雲子道:“先生,我一個女兒家不好摻和男人正事,您幫我看一下。”
其見白雲點頭答允,這才鬆開了陳楓。
就這樣陳白二人一同要進府衙,隻是剛到門口,卻被守衛喝止了下來:“京兆重地,閑雜人等不得擅入。”
陳楓卻認識這名衙差,拱手笑道:“兄台,是我,要找下少尹大人。”
可惜衙差鼻孔朝天,拍了下腰刀,惡狠狠道:“再不退去,休怪我動粗!”
虎落平陽被犬欺!上次你屁顛過去通報,今日卻開始六親不認了!陳楓隻好伸進裏兜裏摸了一塊東西遞上去:“麻煩兄台代為通報,我找劉少尹有要事相商。”
衙差見陳楓居然想要賄賂進府,立刻換了一副麵孔:“小陳大人都出去了,何苦再迴來。您等等。”其卻不管陳楓遞上來的東西,轉身就進去通報。
陳楓這才明白是自己小人之心,隻好拱手致謝。一旁的白雲子則奚落道:“你倒是好人緣。”
劉延嗣和王孝傑正商量著今後對策,看如何能幫陳楓脫罪,聽到外麵報告說陳楓又迴來了,兩人不由皺眉。
“這家夥看著挺精明的,偷偷溜走便是了,怎麽還迴來自找麻煩?”劉延嗣忍不住抱怨起來:“私放囚徒本已不該,這家夥還要往返折迴,進進出出的,非要搞得人盡皆知?”
王孝傑則迴道:“姑且見他一麵,看看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待四人見麵,皆是一言不發。
直到進了屋,劉延嗣清退了隨侍,陳楓才首開其口:“不出兩年,神皇將有大動作。”
見劉王二人並未搭話,顯然在等著自己解釋,陳楓便道:“朝廷應試,答允吐蕃之請,說明神皇不想用兵。但三十年來我朝對外未斷用兵,如今反而妥協了,為何如此?”
依舊沒人搭話。
陳楓隻好繼續道來:“今春,我至河北平疫,對山東諸王的敵意,是深有體會。按說我們代表朝廷平息疫情安定地方,宗親們理當全力支持才對,奈何偏偏就有人打著宗親名義,行不臣之舉。雖然朝廷沒有徹查下去,但左右與那幾個王爺脫不開幹係。神皇對此也是心知肚明。”
劉王二人依舊是三緘其口。
陳楓沒法,隻好接著道:“於神皇來說,如今內憂外患。內者,諸王為首的暗中勢力是也。外者吐蕃是也。有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大唐既安,吐蕃自服。”
這下劉王二人終於動容。
隻聽劉延嗣道:“好一個‘攘外必先安內’。此番吐蕃背信棄義恐怕也是瞅準了時機。才敢得隴望蜀。”
陳楓點點頭,道:“那個悉多讚真是好算計,奈何神皇眼裏素來揉不得沙子。對反對她的人是,將來對吐蕃更是。”
說好聽點叫“神皇眼裏揉不出沙子”,說不好聽的叫“神皇睚眥必報”,但在這裏誰又敢說不好聽的?
陳楓又轉向王孝傑,道:“唐吐必有一戰,將軍宜當未雨綢繆。”
王孝傑頷首撫須,卻道:“你分析的確有道理。但將來之事將來說,與你現在處境又有何幹係?”
陳楓搖了搖頭,沒有直接迴應:“欲成大事者,團結支持的,拉攏中立的,分化敵對的,打擊頑固的。英明如神皇,不可能不知道這個簡單道理。”
這時,白雲子滿心震驚:“本以為他不懂官場權鬥,沒想到他高屋建瓴,簡單幾句便總結出其中精髓!”
而劉王二人相視一顧,更覺陳楓此言醍醐灌頂:“都說宦海雲波詭譎,需步步小心,否則稍有不慎便墜深淵。蓋此皆因分不清自己該是被團結的,還是被拉攏的,還是被分化的,或是被打擊的。我竟還不如一個毛頭少年看得清。”
“小子雖不才,但憑平疫,即便沒有苦勞,最起碼不曾反對過陛下。之前朝廷的旨意中並未提及如何處置我,某猜神皇正是顧念於此,才默認了京兆府對在下的小懲,可見我不在她老人家的分化、打擊範圍內。”
劉延嗣暗道:“你小子說得可憐,恐怕你才是立功最大的一個,神皇親書的《三牛聖碑》中,可是刻錄了你小子的大名!”
其思來想去,卻依舊是不放心,便問道:“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形勢高漲如烈火烹油,就算朝廷頂得住壓力,而你作為始作俑者,怕是被推出來作替罪羊。”
陳楓苦笑道:“吐蕃處心積慮挑起事端,就算沒有陳楓,也有劉楓、王楓,小子隻是那個碰巧撞上槍尖的倒黴蛋。”
王孝傑迴道:“不消你說,我等也都知道,就連朝廷和陛下也都明白你是受了無妄之災。但誰要你就是這個倒黴蛋,隻有拿你開刀,才能堵悠悠眾口,才可息神皇怒火。”
陳楓卻搖搖頭:“這個道理您二位知道,神皇也不可能不知道。近日諸事雖有損朝廷和皇家顏麵,但是事以至此,盡力彌補才是。反倒是推我來明正典刑,卻是借朝廷之手,損神皇威嚴,要知道我的名字可是刻在聖碑之上的,在一些人的眼,小子恐怕是要被打擊的對象,那就不是碰巧倒黴了。”
此言一出,劉延嗣心裏咯噔一下:他的名字刻在碑上,我的名字同樣刻在碑上。今日是他“碰巧”倒黴,那以後會不會輪到我?我因平疫立功,受神皇厚封,連升三級,在他們眼裏,即便不是打擊對象,也在分化之列!
自從先帝不顧群臣反對,立神皇為後開始,朝野之中一直存在明明暗暗的反對勢力,近些年來隨著神皇冷酷打擊,他們的勢力雖有削弱,不敢公開反抗,卻一直在背地裏串聯。
今春平疫以來,神皇威望更甚,其革命代唐之心已昭然若揭。然而革命不是請客宴飲那般一團和氣,革命是要流血的。至於革誰的命?自然是誰反對就革誰的命。
而那些反對之人也絕不會束手就擒,任人宰割,暗中鼓動吐蕃欺犯大唐,挑起唐吐之爭,恐怕就是他們的目的。倘若計成,朝廷重開對外用兵,神皇對內便不敢輕舉妄動,如此不僅阻延革命進程,也能為他們贏得喘息空間,另外還能打擊神皇的平疫功臣,削弱神皇的勢力,好一招連環計!
一股危機感頓時襲來,劉延嗣正色道:“本以為你隻是得罪了一些小人,才落入今日地步,原來你隻是他們的抓手,是計中一環!”
有些事情陳楓一直想不清楚,聽到劉延嗣的分析則是恍然大悟,:“怪不得!若說得罪了人,也就那麽三兩個,但他們沒本事鬧出這麽大動靜,原來他們背後還有推手!真是好算計!那就更好了!”
怎麽還更好了?劉延嗣可是知道這家夥與幾個世家公子有矛盾的,與紈絝子弟鬧出個人衝突,還可以找人私下調解,而與世家豪族起了衝突,被人家視若仇讎,恐怕隻會日夜防範,寢食難安。
陳楓見劉延嗣麵露憂慮,知其所思,便笑道:“他們越是猖狂加害於我,小子越是安全!神皇英明聖斷、高瞻遠矚,豈會上了他們的當,自斷臂膀,做出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劉延嗣連連點頭,而王孝傑卻麵露難色問道:
“你之所述,皆為揣測,萬一陛下她……”
萬一什麽?自然是萬一她沒那麽英明睿智,上了人家大當怎麽辦?這種質疑神皇智商的話,在座幾人可都不敢說。
隻見陳楓淡然一笑,道:“無妨,且等朝廷新旨意。”
正在眾人放下疑慮之時,一直默不做聲的白雲子則問道:“倘若將來神皇舉大事,諸位該如何自處?”
陳楓轉身就往府衙去,可幼宜卻拖著不讓他走。
白雲子也在後麵責備:“性命攸關,怎可任性?”他以為陳楓到底年輕稚嫩,不了解官場鬥爭的殘酷。
知道幼宜隻是在護著自己,陳楓不好生拉硬拽,隻道:“留下來未必是死局,畏罪潛逃反倒斷了將來之路。諸位安心,我去和劉王二位大人商量一下,若是他們也不同意,我再走不遲。”
幼宜聽此則對白雲子道:“先生,我一個女兒家不好摻和男人正事,您幫我看一下。”
其見白雲點頭答允,這才鬆開了陳楓。
就這樣陳白二人一同要進府衙,隻是剛到門口,卻被守衛喝止了下來:“京兆重地,閑雜人等不得擅入。”
陳楓卻認識這名衙差,拱手笑道:“兄台,是我,要找下少尹大人。”
可惜衙差鼻孔朝天,拍了下腰刀,惡狠狠道:“再不退去,休怪我動粗!”
虎落平陽被犬欺!上次你屁顛過去通報,今日卻開始六親不認了!陳楓隻好伸進裏兜裏摸了一塊東西遞上去:“麻煩兄台代為通報,我找劉少尹有要事相商。”
衙差見陳楓居然想要賄賂進府,立刻換了一副麵孔:“小陳大人都出去了,何苦再迴來。您等等。”其卻不管陳楓遞上來的東西,轉身就進去通報。
陳楓這才明白是自己小人之心,隻好拱手致謝。一旁的白雲子則奚落道:“你倒是好人緣。”
劉延嗣和王孝傑正商量著今後對策,看如何能幫陳楓脫罪,聽到外麵報告說陳楓又迴來了,兩人不由皺眉。
“這家夥看著挺精明的,偷偷溜走便是了,怎麽還迴來自找麻煩?”劉延嗣忍不住抱怨起來:“私放囚徒本已不該,這家夥還要往返折迴,進進出出的,非要搞得人盡皆知?”
王孝傑則迴道:“姑且見他一麵,看看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待四人見麵,皆是一言不發。
直到進了屋,劉延嗣清退了隨侍,陳楓才首開其口:“不出兩年,神皇將有大動作。”
見劉王二人並未搭話,顯然在等著自己解釋,陳楓便道:“朝廷應試,答允吐蕃之請,說明神皇不想用兵。但三十年來我朝對外未斷用兵,如今反而妥協了,為何如此?”
依舊沒人搭話。
陳楓隻好繼續道來:“今春,我至河北平疫,對山東諸王的敵意,是深有體會。按說我們代表朝廷平息疫情安定地方,宗親們理當全力支持才對,奈何偏偏就有人打著宗親名義,行不臣之舉。雖然朝廷沒有徹查下去,但左右與那幾個王爺脫不開幹係。神皇對此也是心知肚明。”
劉王二人依舊是三緘其口。
陳楓沒法,隻好接著道:“於神皇來說,如今內憂外患。內者,諸王為首的暗中勢力是也。外者吐蕃是也。有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大唐既安,吐蕃自服。”
這下劉王二人終於動容。
隻聽劉延嗣道:“好一個‘攘外必先安內’。此番吐蕃背信棄義恐怕也是瞅準了時機。才敢得隴望蜀。”
陳楓點點頭,道:“那個悉多讚真是好算計,奈何神皇眼裏素來揉不得沙子。對反對她的人是,將來對吐蕃更是。”
說好聽點叫“神皇眼裏揉不出沙子”,說不好聽的叫“神皇睚眥必報”,但在這裏誰又敢說不好聽的?
陳楓又轉向王孝傑,道:“唐吐必有一戰,將軍宜當未雨綢繆。”
王孝傑頷首撫須,卻道:“你分析的確有道理。但將來之事將來說,與你現在處境又有何幹係?”
陳楓搖了搖頭,沒有直接迴應:“欲成大事者,團結支持的,拉攏中立的,分化敵對的,打擊頑固的。英明如神皇,不可能不知道這個簡單道理。”
這時,白雲子滿心震驚:“本以為他不懂官場權鬥,沒想到他高屋建瓴,簡單幾句便總結出其中精髓!”
而劉王二人相視一顧,更覺陳楓此言醍醐灌頂:“都說宦海雲波詭譎,需步步小心,否則稍有不慎便墜深淵。蓋此皆因分不清自己該是被團結的,還是被拉攏的,還是被分化的,或是被打擊的。我竟還不如一個毛頭少年看得清。”
“小子雖不才,但憑平疫,即便沒有苦勞,最起碼不曾反對過陛下。之前朝廷的旨意中並未提及如何處置我,某猜神皇正是顧念於此,才默認了京兆府對在下的小懲,可見我不在她老人家的分化、打擊範圍內。”
劉延嗣暗道:“你小子說得可憐,恐怕你才是立功最大的一個,神皇親書的《三牛聖碑》中,可是刻錄了你小子的大名!”
其思來想去,卻依舊是不放心,便問道:“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形勢高漲如烈火烹油,就算朝廷頂得住壓力,而你作為始作俑者,怕是被推出來作替罪羊。”
陳楓苦笑道:“吐蕃處心積慮挑起事端,就算沒有陳楓,也有劉楓、王楓,小子隻是那個碰巧撞上槍尖的倒黴蛋。”
王孝傑迴道:“不消你說,我等也都知道,就連朝廷和陛下也都明白你是受了無妄之災。但誰要你就是這個倒黴蛋,隻有拿你開刀,才能堵悠悠眾口,才可息神皇怒火。”
陳楓卻搖搖頭:“這個道理您二位知道,神皇也不可能不知道。近日諸事雖有損朝廷和皇家顏麵,但是事以至此,盡力彌補才是。反倒是推我來明正典刑,卻是借朝廷之手,損神皇威嚴,要知道我的名字可是刻在聖碑之上的,在一些人的眼,小子恐怕是要被打擊的對象,那就不是碰巧倒黴了。”
此言一出,劉延嗣心裏咯噔一下:他的名字刻在碑上,我的名字同樣刻在碑上。今日是他“碰巧”倒黴,那以後會不會輪到我?我因平疫立功,受神皇厚封,連升三級,在他們眼裏,即便不是打擊對象,也在分化之列!
自從先帝不顧群臣反對,立神皇為後開始,朝野之中一直存在明明暗暗的反對勢力,近些年來隨著神皇冷酷打擊,他們的勢力雖有削弱,不敢公開反抗,卻一直在背地裏串聯。
今春平疫以來,神皇威望更甚,其革命代唐之心已昭然若揭。然而革命不是請客宴飲那般一團和氣,革命是要流血的。至於革誰的命?自然是誰反對就革誰的命。
而那些反對之人也絕不會束手就擒,任人宰割,暗中鼓動吐蕃欺犯大唐,挑起唐吐之爭,恐怕就是他們的目的。倘若計成,朝廷重開對外用兵,神皇對內便不敢輕舉妄動,如此不僅阻延革命進程,也能為他們贏得喘息空間,另外還能打擊神皇的平疫功臣,削弱神皇的勢力,好一招連環計!
一股危機感頓時襲來,劉延嗣正色道:“本以為你隻是得罪了一些小人,才落入今日地步,原來你隻是他們的抓手,是計中一環!”
有些事情陳楓一直想不清楚,聽到劉延嗣的分析則是恍然大悟,:“怪不得!若說得罪了人,也就那麽三兩個,但他們沒本事鬧出這麽大動靜,原來他們背後還有推手!真是好算計!那就更好了!”
怎麽還更好了?劉延嗣可是知道這家夥與幾個世家公子有矛盾的,與紈絝子弟鬧出個人衝突,還可以找人私下調解,而與世家豪族起了衝突,被人家視若仇讎,恐怕隻會日夜防範,寢食難安。
陳楓見劉延嗣麵露憂慮,知其所思,便笑道:“他們越是猖狂加害於我,小子越是安全!神皇英明聖斷、高瞻遠矚,豈會上了他們的當,自斷臂膀,做出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劉延嗣連連點頭,而王孝傑卻麵露難色問道:
“你之所述,皆為揣測,萬一陛下她……”
萬一什麽?自然是萬一她沒那麽英明睿智,上了人家大當怎麽辦?這種質疑神皇智商的話,在座幾人可都不敢說。
隻見陳楓淡然一笑,道:“無妨,且等朝廷新旨意。”
正在眾人放下疑慮之時,一直默不做聲的白雲子則問道:“倘若將來神皇舉大事,諸位該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