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槐樹的枝椏上落滿了麻雀,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王大山蹲在田埂上,粗糙的手指撚著一撮泥土,湊到鼻尖聞了聞。泥土的腥氣裏帶著一絲甜味,這是最適合播種的時候。
\"爹,種子我都背來了。\"兒子王鐵柱的聲音從身後傳來。王大山迴頭,看見兒子扛著兩個鼓鼓的麻袋,額頭上已經沁出了汗珠。陽光透過槐樹葉子的縫隙灑在鐵柱臉上,那張年輕的麵龐上還帶著幾分稚氣。
\"放這兒吧。\"王大山指了指腳邊的空地,\"今年雨水足,地裏的墒情正好。\"
鐵柱放下麻袋,抹了把汗。王大山注意到兒子的手掌已經磨出了繭子,心裏既欣慰又酸楚。十八歲的年紀,本該在學堂裏讀書,可家裏實在供不起。去年秋天,鐵柱主動提出要跟著他下地幹活,這一幹就是大半年。
\"爹,我聽說鎮上開了個農機站,有拖拉機可以租。\"鐵柱一邊解麻袋的繩子,一邊說道,\"要不咱們也租一台?\"
王大山的手頓了頓。他何嚐不想用拖拉機,可一畝地要二十塊錢的租金,他們家這十畝地就得兩百塊。去年收成不好,除去口糧和來年的種子錢,家裏就剩下一百多塊錢,還得留著給鐵柱說媳婦用。
\"先用牛犁吧。\"王大山站起身,拍了拍褲子上的土,\"等明年收成好了再說。\"
鐵柱沒再說話,默默地解開麻袋。王大山看著兒子的背影,心裏一陣發緊。他知道兒子在想什麽,年輕人誰不想用新機器?可這窮山溝裏,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
\"大山哥!\"遠處傳來喊聲。王大山抬頭,看見村長李有福騎著自行車過來,車把上掛著一個黑色的公文包。
\"有福啊,啥事?\"王大山迎了上去。
李有福停下車,從公文包裏掏出一張紙:\"鎮上來了通知,說要修一條公路,從咱們村過。征地補償款下來了,一畝地給兩千。\"
王大山愣住了。兩千?他們家十畝地就是兩萬塊!他的手有些發抖,接過那張通知單。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地寫著補償標準。
\"爹!\"鐵柱也湊了過來,眼睛亮晶晶的,\"這下咱們能買拖拉機了!\"
王大山卻皺起了眉頭。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沒了地,以後靠什麽吃飯?可兩萬塊錢,確實是個天文數字。他想起去年冬天,鐵柱發高燒,因為沒錢去鎮上的醫院,隻能請村裏的赤腳醫生開點草藥。那時候他就發誓,一定要讓兒子過上好日子。
\"有福啊,\"王大山的聲音有些沙啞,\"這路啥時候修?\"
\"說是開春就動工。\"李有福推了推眼鏡,\"大山哥,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咱們村窮了這麽多年,就指著這條路翻身呢!\"
王大山望向遠處的山巒。山的那邊是什麽樣子,他活了四十多年都沒見過。聽說那裏有高樓大廈,有汽車火車,有數不清的機會。也許,這條路真的能改變什麽?
\"爹,\"鐵柱拉了拉他的袖子,\"咱們去鎮上看看吧?聽說那邊新開了個農機市場......\"
王大山看著兒子期待的眼神,終於點了點頭:\"好,明天一早咱們就去。\"
夕陽西下,父子倆收拾好農具往家走。王大山迴頭看了眼自家的田地,金黃的餘暉灑在剛剛翻過的泥土上,泛著油亮的光。這片地養活了他家幾代人,如今卻要變成一條公路。他心裏五味雜陳,既期待又忐忑。
山風吹過,帶來遠處拖拉機的轟鳴聲。那聲音越來越近,仿佛預示著某種改變正在悄然降臨這個偏僻的山村。
\"爹,種子我都背來了。\"兒子王鐵柱的聲音從身後傳來。王大山迴頭,看見兒子扛著兩個鼓鼓的麻袋,額頭上已經沁出了汗珠。陽光透過槐樹葉子的縫隙灑在鐵柱臉上,那張年輕的麵龐上還帶著幾分稚氣。
\"放這兒吧。\"王大山指了指腳邊的空地,\"今年雨水足,地裏的墒情正好。\"
鐵柱放下麻袋,抹了把汗。王大山注意到兒子的手掌已經磨出了繭子,心裏既欣慰又酸楚。十八歲的年紀,本該在學堂裏讀書,可家裏實在供不起。去年秋天,鐵柱主動提出要跟著他下地幹活,這一幹就是大半年。
\"爹,我聽說鎮上開了個農機站,有拖拉機可以租。\"鐵柱一邊解麻袋的繩子,一邊說道,\"要不咱們也租一台?\"
王大山的手頓了頓。他何嚐不想用拖拉機,可一畝地要二十塊錢的租金,他們家這十畝地就得兩百塊。去年收成不好,除去口糧和來年的種子錢,家裏就剩下一百多塊錢,還得留著給鐵柱說媳婦用。
\"先用牛犁吧。\"王大山站起身,拍了拍褲子上的土,\"等明年收成好了再說。\"
鐵柱沒再說話,默默地解開麻袋。王大山看著兒子的背影,心裏一陣發緊。他知道兒子在想什麽,年輕人誰不想用新機器?可這窮山溝裏,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
\"大山哥!\"遠處傳來喊聲。王大山抬頭,看見村長李有福騎著自行車過來,車把上掛著一個黑色的公文包。
\"有福啊,啥事?\"王大山迎了上去。
李有福停下車,從公文包裏掏出一張紙:\"鎮上來了通知,說要修一條公路,從咱們村過。征地補償款下來了,一畝地給兩千。\"
王大山愣住了。兩千?他們家十畝地就是兩萬塊!他的手有些發抖,接過那張通知單。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地寫著補償標準。
\"爹!\"鐵柱也湊了過來,眼睛亮晶晶的,\"這下咱們能買拖拉機了!\"
王大山卻皺起了眉頭。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沒了地,以後靠什麽吃飯?可兩萬塊錢,確實是個天文數字。他想起去年冬天,鐵柱發高燒,因為沒錢去鎮上的醫院,隻能請村裏的赤腳醫生開點草藥。那時候他就發誓,一定要讓兒子過上好日子。
\"有福啊,\"王大山的聲音有些沙啞,\"這路啥時候修?\"
\"說是開春就動工。\"李有福推了推眼鏡,\"大山哥,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咱們村窮了這麽多年,就指著這條路翻身呢!\"
王大山望向遠處的山巒。山的那邊是什麽樣子,他活了四十多年都沒見過。聽說那裏有高樓大廈,有汽車火車,有數不清的機會。也許,這條路真的能改變什麽?
\"爹,\"鐵柱拉了拉他的袖子,\"咱們去鎮上看看吧?聽說那邊新開了個農機市場......\"
王大山看著兒子期待的眼神,終於點了點頭:\"好,明天一早咱們就去。\"
夕陽西下,父子倆收拾好農具往家走。王大山迴頭看了眼自家的田地,金黃的餘暉灑在剛剛翻過的泥土上,泛著油亮的光。這片地養活了他家幾代人,如今卻要變成一條公路。他心裏五味雜陳,既期待又忐忑。
山風吹過,帶來遠處拖拉機的轟鳴聲。那聲音越來越近,仿佛預示著某種改變正在悄然降臨這個偏僻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