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日,久違的大朝會終於開了。
梁帝幾日未開朝會,自然積壓了不少事情,大臣們輪流上前匯報請示。
輪到兵書尚書時說起了飛熊營諸將上書乞身之事。
群臣嘩然。
旋即朝堂上亂成了一鍋粥,讚成的與反對的吵作一團。
雙方爭執不下便一致請梁帝裁決。
梁帝早就想裁撤那幫人,收到他們的乞身的奏折之後更是自己的一幫智囊商議過,就連他倚為臂膀的謀主靜之先生都未反對,那他不趁機答應更待何時?
梁帝長籲短歎地感慨了一番,又說了些冠冕堂皇的話,之後又按照與冠軍侯的約定給予了賞賜。
群臣見他如此哪裏還不知道此事已成定局,隻好躬身齊頌英明。
群臣都是消息靈通之輩,他們知道飛熊營諸將的請辭隻是個開場,接下來的重頭戲是關乎他們自身利益的大事。
所以一個個打起精神,醞釀好說辭,準備在接下來的朝議中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又過了幾個議題之後,終於到了冠軍侯的奏章。
奏章的內容是推薦新安伯鄧九安接任飛熊營統帥以及請辭冠軍侯爵位之事。
鄧九安接任飛熊營之事自然無人提出異議。
一來誰都知道鄧九安是梁帝的嫡係。冠軍侯一走,梁帝更是無人掣肘,氣勢正盛,此時觸其虎須與自絕仕途無異。
二來鄧九安確實能力不俗,雖然不及冠軍侯的萬一,但比起在場其他人那是高出了不少截。
鎮國公羅毅的臉色很黑。
此時他的心中滿滿都是羨慕嫉妒恨。
他怎麽也沒想到到手的鴨子竟然飛了。
他可是天下兵馬副元帥,竟然撈不到大梁第一精銳的統帥之職!
顧天北活著也就算了,可他已經死了啊!
顧天北死了還輪不到他!
他不服!
他自認為無論是資曆還是能力都在那鄧久安之上,就因為沒有那鄧久安會舔所以就眼睜睜看著垂涎已久的軍隊落到旁人手裏!
還真是會幹的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會裝的!
就在鎮國公恰檸檬之時,關乎冠軍侯爵位的討論開始了。
無數人眼睛放光,一顆心"砰砰砰"跳個不停,他們等這一天太久了,這一天真的來時沒有人能不激動。
對於武將來說,最高的諡號是"忠武",最貴重的爵位那必然是冠軍侯。
冠軍侯取"功冠全軍"之意,自它創造出來那日起,便成了無數武將心中的最終追求。從古至今,榮封冠軍侯者不過一掌之數 ,而能世襲冠軍侯者,除顧家外,再無其他。
顧家獨享冠軍侯兩百一十四年,可想而知,其他武將要多麽羨慕嫉妒恨,又該多麽的絕望。
可是他們心服嗎?
並不!
隻因顧家不配!
榮封冠軍侯者除了勇冠三軍、軍功蓋世者之外,無論是能力、勇猛、膽識、作戰思想都要冠絕天下才算名副其實。
東平天顧田雲智勇雙全,驍勇善戰,九征漠北,滅段部鮮卑、逐慕容鮮卑,對內平定牛李之亂,平定司馬望、葉小波之亂:對外消滅西燕、西秦諸國,降服仇池,三破北魏鐵騎,收複嚴州、平州、靈州、關中等地,光複西京。他的軍事成就足以配得上冠軍侯的封號。
寧陽王天策上將顧德清勇冠三軍,勇猛無畏,枕弓辨馬,殺狼射虎,勒石天山,自然是這一名號當之無愧的繼承者。
平陰王顧常慶征西羌、平蔥嶺、夷東夷、滅北燕,四退北魏,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威震天下,也是不辱冠軍之名。
至於顧家後麵幾代冠軍侯沒有一位可以達到他當年的那種輝煌戰績,不僅如此,甚至還有不懂軍事和負麵影響纏身的,但他們卻靠著祖宗餘蔭這才僥幸承襲冠軍侯爵位。
這些年來,大梁武將別的不說,對顧家的冠軍侯之位冷嘲熱諷者有之,嗤之以鼻者有之,覬覦者更是不知凡幾。
他們做夢都想從顧家身上把冠軍侯爵位給扒下來。
若不是顧天北橫空出世,且無論從功業和傳奇性來看都是冠軍侯這一名號的真正繼承者徹底打消了那幫人的念頭,冠軍侯爵位還在不在顧家就真的難說了。
如今冠軍侯已死,其子殘廢不可能再上戰場,其孫年幼,顧氏族人一個比一個廢物,可以說顧氏短時間內已不具備承襲冠軍侯的條件。
冠軍侯本就該有德者得之,如今他顧天北又主動請辭,如此天賜良機不把握好他們豈不是大梁的罪人?
再說顧天北已死,他們還怕什麽顧家?
當然大梁朝堂上也不全是狼心狗肺之輩,一些正直的官員站了出來與讚成的人據理力爭。
可悲的是,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文官!
至於武將?
大將軍、衛將軍、撫軍大將軍、中軍大將軍、上軍大將軍、鎮軍大將軍這些離冠軍侯爵位最近的三公級將領自然第一個讚成收迴冠軍侯爵位。
四征四鎮則選擇默不作聲,四平四安同樣緘默不語。其他高級將領同樣如此。
原因嗎,自然是他們也渴望冠軍侯之位,隻有冠軍侯爵位離開顧家他們才有機會不是?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人都有私心。
顧天北的嫡係不是主動乞身就是遠離朝堂,剩下的武將無論與他親厚與否大都默認了此事。
少數幾個雜號將軍跳出來反對也沒掀不起幾朵浪花來,他們的聲音很快就被淹沒。
不過幾個雜號將軍笨嘴拙舌但他們的“盟友”都是些能說會道的家夥。他們引經據典,侃侃而談,硬是將局麵搬了迴來。
大梁朝堂吵作一團。
高居龍椅之上的梁帝臉色陰晴不定。
他知道,收迴冠軍侯爵位成不了了。
既然這樣,那麽……
梁帝當場宣布要遵守文皇帝的“顧氏世襲冠軍侯”承諾,冠軍侯爵位屬於顧家。
梁帝當場表示鑒於顧延武身殘,孫輩年幼,所以冠軍侯暫時空懸,等待顧氏孫輩長大再擇優承襲冠軍侯爵位。
群臣嘩然。
釣魚佬左右汪通大有深意地瞥了梁帝一眼,心中長歎一聲。
右相丁彥博則激動得渾身顫抖,他自然也從梁帝的話中嗅到了不一樣的意味。
其餘精明的大臣們自然也不是愚蠢之輩,他們對視一眼,露出陰謀得逞的笑容。
至於頭腦不靈光的家夥則是咧著嘴,表情得意至極,樂嗬嗬地操著大嗓門挖苦那些落井下石的家夥,不知招來人的白眼以及背地裏的一句“蠢貨”。
朝堂是民間的風向標。心思靈活的自然發現了梁帝態度的變化。
雖然冠軍侯爵位依舊留在了顧家,但梁帝的一番話表明他短時間內並沒有讓顧家人承襲爵位的意思。
顧延武、顧興文這倆個繼承人都沒撈到爵位,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說句誅心的話,梁帝根本不願意顧家再出個名副其實的冠軍侯!
什麽擇優承襲,不過是個敷衍的借口罷了。
也許,皇帝陛下正等著什麽,隻是苦於沒有借口難以成行?
那麽……
無數人的心底火熱起來。
無數人開始行動起來。
暴風雨,要來了!
梁帝幾日未開朝會,自然積壓了不少事情,大臣們輪流上前匯報請示。
輪到兵書尚書時說起了飛熊營諸將上書乞身之事。
群臣嘩然。
旋即朝堂上亂成了一鍋粥,讚成的與反對的吵作一團。
雙方爭執不下便一致請梁帝裁決。
梁帝早就想裁撤那幫人,收到他們的乞身的奏折之後更是自己的一幫智囊商議過,就連他倚為臂膀的謀主靜之先生都未反對,那他不趁機答應更待何時?
梁帝長籲短歎地感慨了一番,又說了些冠冕堂皇的話,之後又按照與冠軍侯的約定給予了賞賜。
群臣見他如此哪裏還不知道此事已成定局,隻好躬身齊頌英明。
群臣都是消息靈通之輩,他們知道飛熊營諸將的請辭隻是個開場,接下來的重頭戲是關乎他們自身利益的大事。
所以一個個打起精神,醞釀好說辭,準備在接下來的朝議中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又過了幾個議題之後,終於到了冠軍侯的奏章。
奏章的內容是推薦新安伯鄧九安接任飛熊營統帥以及請辭冠軍侯爵位之事。
鄧九安接任飛熊營之事自然無人提出異議。
一來誰都知道鄧九安是梁帝的嫡係。冠軍侯一走,梁帝更是無人掣肘,氣勢正盛,此時觸其虎須與自絕仕途無異。
二來鄧九安確實能力不俗,雖然不及冠軍侯的萬一,但比起在場其他人那是高出了不少截。
鎮國公羅毅的臉色很黑。
此時他的心中滿滿都是羨慕嫉妒恨。
他怎麽也沒想到到手的鴨子竟然飛了。
他可是天下兵馬副元帥,竟然撈不到大梁第一精銳的統帥之職!
顧天北活著也就算了,可他已經死了啊!
顧天北死了還輪不到他!
他不服!
他自認為無論是資曆還是能力都在那鄧久安之上,就因為沒有那鄧久安會舔所以就眼睜睜看著垂涎已久的軍隊落到旁人手裏!
還真是會幹的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會裝的!
就在鎮國公恰檸檬之時,關乎冠軍侯爵位的討論開始了。
無數人眼睛放光,一顆心"砰砰砰"跳個不停,他們等這一天太久了,這一天真的來時沒有人能不激動。
對於武將來說,最高的諡號是"忠武",最貴重的爵位那必然是冠軍侯。
冠軍侯取"功冠全軍"之意,自它創造出來那日起,便成了無數武將心中的最終追求。從古至今,榮封冠軍侯者不過一掌之數 ,而能世襲冠軍侯者,除顧家外,再無其他。
顧家獨享冠軍侯兩百一十四年,可想而知,其他武將要多麽羨慕嫉妒恨,又該多麽的絕望。
可是他們心服嗎?
並不!
隻因顧家不配!
榮封冠軍侯者除了勇冠三軍、軍功蓋世者之外,無論是能力、勇猛、膽識、作戰思想都要冠絕天下才算名副其實。
東平天顧田雲智勇雙全,驍勇善戰,九征漠北,滅段部鮮卑、逐慕容鮮卑,對內平定牛李之亂,平定司馬望、葉小波之亂:對外消滅西燕、西秦諸國,降服仇池,三破北魏鐵騎,收複嚴州、平州、靈州、關中等地,光複西京。他的軍事成就足以配得上冠軍侯的封號。
寧陽王天策上將顧德清勇冠三軍,勇猛無畏,枕弓辨馬,殺狼射虎,勒石天山,自然是這一名號當之無愧的繼承者。
平陰王顧常慶征西羌、平蔥嶺、夷東夷、滅北燕,四退北魏,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威震天下,也是不辱冠軍之名。
至於顧家後麵幾代冠軍侯沒有一位可以達到他當年的那種輝煌戰績,不僅如此,甚至還有不懂軍事和負麵影響纏身的,但他們卻靠著祖宗餘蔭這才僥幸承襲冠軍侯爵位。
這些年來,大梁武將別的不說,對顧家的冠軍侯之位冷嘲熱諷者有之,嗤之以鼻者有之,覬覦者更是不知凡幾。
他們做夢都想從顧家身上把冠軍侯爵位給扒下來。
若不是顧天北橫空出世,且無論從功業和傳奇性來看都是冠軍侯這一名號的真正繼承者徹底打消了那幫人的念頭,冠軍侯爵位還在不在顧家就真的難說了。
如今冠軍侯已死,其子殘廢不可能再上戰場,其孫年幼,顧氏族人一個比一個廢物,可以說顧氏短時間內已不具備承襲冠軍侯的條件。
冠軍侯本就該有德者得之,如今他顧天北又主動請辭,如此天賜良機不把握好他們豈不是大梁的罪人?
再說顧天北已死,他們還怕什麽顧家?
當然大梁朝堂上也不全是狼心狗肺之輩,一些正直的官員站了出來與讚成的人據理力爭。
可悲的是,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文官!
至於武將?
大將軍、衛將軍、撫軍大將軍、中軍大將軍、上軍大將軍、鎮軍大將軍這些離冠軍侯爵位最近的三公級將領自然第一個讚成收迴冠軍侯爵位。
四征四鎮則選擇默不作聲,四平四安同樣緘默不語。其他高級將領同樣如此。
原因嗎,自然是他們也渴望冠軍侯之位,隻有冠軍侯爵位離開顧家他們才有機會不是?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人都有私心。
顧天北的嫡係不是主動乞身就是遠離朝堂,剩下的武將無論與他親厚與否大都默認了此事。
少數幾個雜號將軍跳出來反對也沒掀不起幾朵浪花來,他們的聲音很快就被淹沒。
不過幾個雜號將軍笨嘴拙舌但他們的“盟友”都是些能說會道的家夥。他們引經據典,侃侃而談,硬是將局麵搬了迴來。
大梁朝堂吵作一團。
高居龍椅之上的梁帝臉色陰晴不定。
他知道,收迴冠軍侯爵位成不了了。
既然這樣,那麽……
梁帝當場宣布要遵守文皇帝的“顧氏世襲冠軍侯”承諾,冠軍侯爵位屬於顧家。
梁帝當場表示鑒於顧延武身殘,孫輩年幼,所以冠軍侯暫時空懸,等待顧氏孫輩長大再擇優承襲冠軍侯爵位。
群臣嘩然。
釣魚佬左右汪通大有深意地瞥了梁帝一眼,心中長歎一聲。
右相丁彥博則激動得渾身顫抖,他自然也從梁帝的話中嗅到了不一樣的意味。
其餘精明的大臣們自然也不是愚蠢之輩,他們對視一眼,露出陰謀得逞的笑容。
至於頭腦不靈光的家夥則是咧著嘴,表情得意至極,樂嗬嗬地操著大嗓門挖苦那些落井下石的家夥,不知招來人的白眼以及背地裏的一句“蠢貨”。
朝堂是民間的風向標。心思靈活的自然發現了梁帝態度的變化。
雖然冠軍侯爵位依舊留在了顧家,但梁帝的一番話表明他短時間內並沒有讓顧家人承襲爵位的意思。
顧延武、顧興文這倆個繼承人都沒撈到爵位,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說句誅心的話,梁帝根本不願意顧家再出個名副其實的冠軍侯!
什麽擇優承襲,不過是個敷衍的借口罷了。
也許,皇帝陛下正等著什麽,隻是苦於沒有借口難以成行?
那麽……
無數人的心底火熱起來。
無數人開始行動起來。
暴風雨,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