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之中,人類個體就如同滄海一粟般渺小無比。
無論缺少了哪一個人,這個世界都將繼續按照其既定的規律運轉下去,原有的平衡狀態絕不會因此而被輕易打破。
地球依然會堅定地沿著自西向東的方向自轉不止,太陽也仍舊每日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潮水有規律地漲退起伏,世間萬物皆循環往複、不受幹擾。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過高地估計自身的能力和價值,認為自己在某個特定領域或職位上擁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事實卻是殘酷的——即便沒有我們,總會有其他人能夠填補空缺,取代我們的位置。
我們遠沒有想象中的那般不可或缺。
如今的大梁京城早已無人再提及顧家之事,曾經名噪一時的林雨柔也漸漸淡出人們的記憶。
失去了林雨柔的約束與羈絆後,蕭天啟仿若脫韁野馬一般縱情享樂。
他剛登基的那些年,雖然在清除諸藩王之後,徹底鞏固了皇權,但當時的形勢不容樂觀:各地兵變大大地傷了朝廷元氣,吏治的混亂、腐敗亟待治理,國家需要撥亂反正,走上正軌,所以蕭天啟隻能壓抑自己,按照林雨柔提出的“十事要說”治理國政。
十事要說包括了勿貪邊功、廣開言路、獎勵正直大臣、勿使皇族專權、勿使宦官專權、實行仁政,勿要大興土木、行法治、杜絕外戚幹政、去除苛捐雜稅,在此後的時間裏,蕭天啟基本上都按照林雨柔的建議執行了。
如今山無盜匪、路無流民、朝無庸才、國無饑民、海晏河清、四海升平,國庫殷實,開創了“紹興之治”後,自覺勞苦功高的蕭天啟逐漸開始滿足了,沉溺於享樂之中。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了。
他整日裏縱情聲色,沉溺於美酒和佳人之間,過著極度奢華放縱的生活。早已經將國家大事置之度外,變得越來越荒謬無道,用自己的行為完美地演繹了那句“芙蓉帳暖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詩句。
紹興七年二月,由於受到寵愛的竇後和竇貴妃(竇武之女,竇後的侄女)進獻讒言詆毀,蕭天啟竟然狠心地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太子蕭世英、離王蕭世保以及光王蕭世凡全部廢為庶人,並殘忍地將他們處死。
到了九月份,他又改立第六個兒子,年僅四歲的晉王蕭世雲為太子。
蕭天啟本就是個喜新厭惡舊的人,即使是再美麗的女子,時間久了也會讓他感到膩了而厭煩。因此盡管後宮中美女如雲,但卻沒有一個能夠真正令他滿意。
就在這時,太監楊高向他進言說:“秦王蕭世平的妃子楊飛燕容貌絕美,風姿綽約,堪稱絕世佳人,簡直就像是從天而降的仙女一般。”
楊高巧舌如簧,口吐芬芳,把那楊飛燕描述得如同仙女下凡一般,世間絕無僅有,讓人聽了心馳神往。
蕭天啟被他說得心癢難耐,也顧不得什麽禮儀和規矩,直接將兒媳婦楊飛燕召進皇宮。
楊飛燕有沉魚落雁之姿,閉月羞花之貌,又懂音律,聰明懂事會逢迎,騷媚入骨,還擅長歌舞,很得蕭天啟歡心。
自從得到了楊飛燕,蕭天啟日益驕奢淫逸,他這老牛為了博取楊飛燕這嫩草歡心自然是任予任求,揮霍無度。對後宮的賞賜錢不計其數,戶部侍郎陶大林為了投其所好,“歲貢額外錢百億萬,貯於內庫,以供宮中宴賜”,並且還告訴蕭天啟:“此皆不出於租庸調,無預經費。”
然而,此時的蕭天啟不但沒有追問這些經費的來源,反而對那些通過剝削百姓來討好自己的官員們越發優待。
對於朝野內外對此怨聲載道的情況,他視而不見,甚至變本加厲地賜予他們更多的榮華富貴。
最後,還提拔陶大林擔任禦史丞和京畿采訪使這樣重要的職務。
竇鯤為了討好他,屢次向玄宗報告說倉庫如何豐富,故而蕭天啟多次率領群臣參觀皇宮寶庫以此誇功。
可惜他哪裏知道竇鯤早提前把各地應輸往京師的租和地稅變成布帛,存於皇宮寶庫之中來蒙騙他。
蕭天啟被蒙在鼓裏,還道大梁離開林雨柔後如何富庶,國庫充盈,自然高興壞了。於是,他“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
紹興八年六月,蕭天啟冊封楊飛燕為貴妃。為了討貴妃的歡心,蕭天啟可謂費盡心機。
楊貴妃愛華服,每天都要穿不同的衣服,為了迎合她喜歡服裝的心理,蕭天啟專門安排三百多人給她做衣服。
為了讓她吃上喜歡的荔枝,蕭天啟還下令開辟了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幾千裏貢道,以便荔枝能及時地用快馬快速運到長安,為此鬧出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笑話。
蕭天啟日益奢靡,大臣、貴族、宗室為了巴結皇帝,投楊貴妃所好,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貴族巴結逢迎。
其族兄楊國安也平步青雲,一日三遷,短短半年時間便做到了戶部尚書。
就連楊貴妃的家族姐姐們也得到了實惠,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周國夫人,八姐封為齊國夫人。
她們為了標榜自己的地位,競為車服,車上“飾以金翠,間以珠玉,一車之費,不下數十萬貫”。
她的叔伯也各有封賞,做了朝中的高官 ,出入都要清場、黃土鋪路,派頭十足。
一年光景不到,楊國安的權勢便無人能比,成為繼竇鯤之後大梁帝都新的主宰。
在竇鯤、楊國安的專權下,整個大梁開始混亂起來。
麵對各種社會問題,蕭天啟毫無改弦更張之意,仍然沉溺於酒色之中。
這一下為人耿直、講原則的孔祥看不下去了。
林雨柔走後,孔祥被提拔為左相、蔡持正為右相。
孔祥為政期間直言上諫、不數私恩、嚴於律己,並把要繼續沿襲林雨柔時期好的製度。
他也很重視對人才的選拔任用,雖然他掌握朝政大權,但他決不徇私枉法,相反,對自己的親屬故舊還更加嚴格地要求。
可惜他因過於守舊沒過多久被蕭天啟罷相,貶為侍禦史。
不過這個位置比左相更適合他,因為他最愛直言進諫。
……
紹興八年九月。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今日是大朝會,蕭天啟滿臉不耐地坐在龍椅上,不停地給楊高使眼色,讓他快進。
而接下來的時間裏,果不其然,也就幾個重臣挑些要緊的事討論一番,接下來就到了快進時間。
楊國安、竇鯤警告的目光掃視周圍一圈,大臣們知道今天的大朝會提前結束了。
然而……
“陛下,臣有大事啟奏!”
滿朝文武的目光都投向了起身出列的孔祥。
無論缺少了哪一個人,這個世界都將繼續按照其既定的規律運轉下去,原有的平衡狀態絕不會因此而被輕易打破。
地球依然會堅定地沿著自西向東的方向自轉不止,太陽也仍舊每日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潮水有規律地漲退起伏,世間萬物皆循環往複、不受幹擾。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過高地估計自身的能力和價值,認為自己在某個特定領域或職位上擁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事實卻是殘酷的——即便沒有我們,總會有其他人能夠填補空缺,取代我們的位置。
我們遠沒有想象中的那般不可或缺。
如今的大梁京城早已無人再提及顧家之事,曾經名噪一時的林雨柔也漸漸淡出人們的記憶。
失去了林雨柔的約束與羈絆後,蕭天啟仿若脫韁野馬一般縱情享樂。
他剛登基的那些年,雖然在清除諸藩王之後,徹底鞏固了皇權,但當時的形勢不容樂觀:各地兵變大大地傷了朝廷元氣,吏治的混亂、腐敗亟待治理,國家需要撥亂反正,走上正軌,所以蕭天啟隻能壓抑自己,按照林雨柔提出的“十事要說”治理國政。
十事要說包括了勿貪邊功、廣開言路、獎勵正直大臣、勿使皇族專權、勿使宦官專權、實行仁政,勿要大興土木、行法治、杜絕外戚幹政、去除苛捐雜稅,在此後的時間裏,蕭天啟基本上都按照林雨柔的建議執行了。
如今山無盜匪、路無流民、朝無庸才、國無饑民、海晏河清、四海升平,國庫殷實,開創了“紹興之治”後,自覺勞苦功高的蕭天啟逐漸開始滿足了,沉溺於享樂之中。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了。
他整日裏縱情聲色,沉溺於美酒和佳人之間,過著極度奢華放縱的生活。早已經將國家大事置之度外,變得越來越荒謬無道,用自己的行為完美地演繹了那句“芙蓉帳暖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詩句。
紹興七年二月,由於受到寵愛的竇後和竇貴妃(竇武之女,竇後的侄女)進獻讒言詆毀,蕭天啟竟然狠心地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太子蕭世英、離王蕭世保以及光王蕭世凡全部廢為庶人,並殘忍地將他們處死。
到了九月份,他又改立第六個兒子,年僅四歲的晉王蕭世雲為太子。
蕭天啟本就是個喜新厭惡舊的人,即使是再美麗的女子,時間久了也會讓他感到膩了而厭煩。因此盡管後宮中美女如雲,但卻沒有一個能夠真正令他滿意。
就在這時,太監楊高向他進言說:“秦王蕭世平的妃子楊飛燕容貌絕美,風姿綽約,堪稱絕世佳人,簡直就像是從天而降的仙女一般。”
楊高巧舌如簧,口吐芬芳,把那楊飛燕描述得如同仙女下凡一般,世間絕無僅有,讓人聽了心馳神往。
蕭天啟被他說得心癢難耐,也顧不得什麽禮儀和規矩,直接將兒媳婦楊飛燕召進皇宮。
楊飛燕有沉魚落雁之姿,閉月羞花之貌,又懂音律,聰明懂事會逢迎,騷媚入骨,還擅長歌舞,很得蕭天啟歡心。
自從得到了楊飛燕,蕭天啟日益驕奢淫逸,他這老牛為了博取楊飛燕這嫩草歡心自然是任予任求,揮霍無度。對後宮的賞賜錢不計其數,戶部侍郎陶大林為了投其所好,“歲貢額外錢百億萬,貯於內庫,以供宮中宴賜”,並且還告訴蕭天啟:“此皆不出於租庸調,無預經費。”
然而,此時的蕭天啟不但沒有追問這些經費的來源,反而對那些通過剝削百姓來討好自己的官員們越發優待。
對於朝野內外對此怨聲載道的情況,他視而不見,甚至變本加厲地賜予他們更多的榮華富貴。
最後,還提拔陶大林擔任禦史丞和京畿采訪使這樣重要的職務。
竇鯤為了討好他,屢次向玄宗報告說倉庫如何豐富,故而蕭天啟多次率領群臣參觀皇宮寶庫以此誇功。
可惜他哪裏知道竇鯤早提前把各地應輸往京師的租和地稅變成布帛,存於皇宮寶庫之中來蒙騙他。
蕭天啟被蒙在鼓裏,還道大梁離開林雨柔後如何富庶,國庫充盈,自然高興壞了。於是,他“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
紹興八年六月,蕭天啟冊封楊飛燕為貴妃。為了討貴妃的歡心,蕭天啟可謂費盡心機。
楊貴妃愛華服,每天都要穿不同的衣服,為了迎合她喜歡服裝的心理,蕭天啟專門安排三百多人給她做衣服。
為了讓她吃上喜歡的荔枝,蕭天啟還下令開辟了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幾千裏貢道,以便荔枝能及時地用快馬快速運到長安,為此鬧出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笑話。
蕭天啟日益奢靡,大臣、貴族、宗室為了巴結皇帝,投楊貴妃所好,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貴族巴結逢迎。
其族兄楊國安也平步青雲,一日三遷,短短半年時間便做到了戶部尚書。
就連楊貴妃的家族姐姐們也得到了實惠,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周國夫人,八姐封為齊國夫人。
她們為了標榜自己的地位,競為車服,車上“飾以金翠,間以珠玉,一車之費,不下數十萬貫”。
她的叔伯也各有封賞,做了朝中的高官 ,出入都要清場、黃土鋪路,派頭十足。
一年光景不到,楊國安的權勢便無人能比,成為繼竇鯤之後大梁帝都新的主宰。
在竇鯤、楊國安的專權下,整個大梁開始混亂起來。
麵對各種社會問題,蕭天啟毫無改弦更張之意,仍然沉溺於酒色之中。
這一下為人耿直、講原則的孔祥看不下去了。
林雨柔走後,孔祥被提拔為左相、蔡持正為右相。
孔祥為政期間直言上諫、不數私恩、嚴於律己,並把要繼續沿襲林雨柔時期好的製度。
他也很重視對人才的選拔任用,雖然他掌握朝政大權,但他決不徇私枉法,相反,對自己的親屬故舊還更加嚴格地要求。
可惜他因過於守舊沒過多久被蕭天啟罷相,貶為侍禦史。
不過這個位置比左相更適合他,因為他最愛直言進諫。
……
紹興八年九月。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今日是大朝會,蕭天啟滿臉不耐地坐在龍椅上,不停地給楊高使眼色,讓他快進。
而接下來的時間裏,果不其然,也就幾個重臣挑些要緊的事討論一番,接下來就到了快進時間。
楊國安、竇鯤警告的目光掃視周圍一圈,大臣們知道今天的大朝會提前結束了。
然而……
“陛下,臣有大事啟奏!”
滿朝文武的目光都投向了起身出列的孔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