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內亂不休之時,北齊、北周也是不遑多讓。
北周先有宇文霸諸子爭位打出狗腦子,後有林雨柔為給大梁拖延時間培養的造反專業戶攪翻了天,饒是北周國力強盛,宇文川還是花費了四五年功夫平定各地內亂,消滅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居功自傲的權臣,將北周徹底掌握在他的手中。
北齊也是如此。
北齊先被宇文霸、蕭世誠聯手攻滅,數百年積蓄毀於一旦。
後來棗莊王高孝瓘從蕭世誠那裏逃出後,好不容易才從代王拓跋嗣那裏借來兵馬趁著周梁混戰複國成功,付出了北方三十州的代價才還清了代國人情。
之後更是親自將齊國南北犁了一番這才穩固了大齊政權,開始慢慢舔舐傷口恢複元氣。
如今兩國都恢複地差不多了,眼見大梁內亂不休,北周宇文川、北齊高孝瓘默契地聯合在一起準備瓜分新生的大夏。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宇文川決定尋求他們的老朋友北胡諸部的幫助。
與此同時,高孝瓘也帶領著已經崛起成為北方霸主的代國前來參與這場爭奪利益的盛宴。
四國聯合出兵四十萬,再加上受到鼓動的大夏長安郡以西的西域三十六國派出的二十萬人馬,總共有五路人馬,共計六十萬大軍。
然而,麵對如此龐大的敵軍,林雨柔等人卻顯得鎮定自若,毫不驚慌。
她果斷地下令,任命京兆尹顧延雲為城防大將軍,率領城衛軍和皇城禁軍堅守京都。
唐王顧延雩和越王顧延昌則肩負起鎮守南方的重任。
毛崇、毛休、汪宣章以及呂方等人則負責居中調度,協調各方勢力。
燕王顧延武和燕王妃親自統率北地郡的軍馬,全力抵禦宇文川的十五萬大軍。
此外,林雨柔還下令以大將軍傅選為主帥,征東將軍蔣威為副帥,左丞相朱武為軍師,率領十萬新組建的飛熊營出征,迎擊來自北齊的大軍。
又下令衛將軍顧延宗擔任大元帥,齊王顧興文任副元帥,李成、傅僉、呂梁、蔣斌、封長青、封長平等人為輔,梁王顧興婉婉為軍師,率五大艦隊,北上迎戰代國海軍。
西域三十六國的二十萬大軍,則交由秦王顧延嗣和衛王顧延霖的鎮西軍(原家丁軍)和西羌仆從軍。
至於最難啃的硬骨頭北胡諸部,則由女帝林雨柔親自掛帥,率領征北將軍黃福順、征西將軍廖元超、征南將軍李通以及鎮東將軍典禮等諸位將領一同前往迎戰。
此時天下剛剛恢複太平沒多久,戰火卻又再次燃起。
這讓大夏的百姓們都憂心不已,他們擔心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會如泡影般輕易破碎。
於是,一股罕見的全民鷹派浪潮席卷而來,無數百姓懷著滿腔熱血紛紛投身軍旅,隻為幫助大夏度過這次難關。
然而,林雨柔卻以“兵貴精而不貴多”為理由,委婉地拒絕了百姓們的熱切請求。
她深知戰爭的殘酷與兇險,也明白盲目增加兵力並不能解決問題。
在妥善地安排好一切之後,她毫不猶豫地率領大軍向西進發。
一路上,林雨柔都在苦苦思索著應對敵人的良策。
北胡各部族擅長騎射,他們幾乎全族皆為騎兵。
對於從小長在馬背上北胡各族的騎兵來說,騎射猶如吃飯喝水般簡單。
憑借著精湛的騎射技藝,他們常常深入周邊的周梁齊代等國家以及西域三十六國進行掠奪,千百年來一直讓他們的周邊國家備受困擾。
然而,自從林雨柔倡導並實施了\"胡服騎射\"的巨大變革後,又為家丁軍的騎兵隊伍配備了雙馬鐙,並給馬匹釘上了馬掌之後,一切都變了。
她這一係列舉措極大地提升了家丁軍騎兵隊的戰鬥力,而且大大降低了培養出一名精銳騎兵的難度。
看到這種情況,蕭天啟也效仿林雨柔的做法,為大梁的騎兵裝備了同樣的裝備,使得北胡各族的騎兵喪失了原有的優勢。
不僅如此,連弩的問世更是成為了之後戰場上的一項強大武器,蕭天啟、顧延武正是靠著連弩縱橫天下長勝不敗。
弩,作為弓的進化版,其本質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弩不再僅僅是簡單的弓弦和箭矢的組合,而是一種充滿機械魅力的精巧裝置。
它就如同給弓裝上了一雙強壯的臂膀,讓弩的威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林雨柔精心研發出的弩箭,分為連弩和強弩兩個截然不同的類型。
連弩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那令人驚歎的射速,每秒鍾都能連續射出多達十支箭矢!
如此恐怖的殺傷力,足以讓敵人聞風喪膽。
而強弩則需要借助腳踏之力,並傾盡全身的力量方能完成上弦動作。
但付出總有迴報,強弩的殺傷力遠超於當時其他任何一種強弓。
在射程方麵,強弩更是達到了驚人的 400 米,其有效殺傷力範圍也高達 200 米以內。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弩臂的承載能力,延長射程,設計者們還特意在弩臂上加裝了一根木條。
強弩的箭頭設計同樣精妙絕倫。
它們依據空氣動力學原理被打造成三棱形狀,這無疑是科技與智慧的完美結合。
這樣的設計確保了箭頭周圍的氣流均勻分布,大大降低了飛行過程中的空氣阻力。
不僅如此,這種獨特的箭頭設計還使得射擊變得更為精準,穿透力更是超乎想象。
除此之外,由於大多數普通百姓都患有夜盲症,而且營養不良導致視力不佳的人也不在少數,林雨柔特意為他們準備了一種輔助瞄準裝置——望山。
為了方便定位,她還在這個望山的瞄準器上增設了刻度,這樣一來就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周齊梁代和西域三十六國之所以無法戰勝北胡諸族,其中一個重要的客觀原因就在於兩種截然不同的經濟形態。
周齊梁代西域三十六國是典型的農耕文明,農業生產是其主要活動,而戰爭則被視為一種副業,僅僅是政治的延伸而已。
相比之下,北胡諸族屬於遊牧民族,對於他們來說,戰爭就是生存的必要手段。
為了生存而戰鬥,其內部驅動力自然更為強大。
更關鍵的是,他們生來就擁有一項得天獨厚的利器——戰馬。
這些戰馬不僅是他們的交通工具,更是戰場上的製勝法寶。
若是這種劣勢一直存在,北胡諸族周邊國家便永遠是他們砧板上的肉,但天下從不乏有識之士。從大梁太祖立國起,便一直都把建設一支足夠與北胡諸族對抗的強兵作為重點任務。
梁國從建立之初便開始實行馬政,積極鼓勵百姓養馬,並耗費大量資金招募邊境地區的羌族和胡族前來為大梁培育戰馬,目的就是為了打造出一支強大無比的騎兵隊伍。
而曆代的冠軍侯都將戰馬的培育視為重中之重,看作是國家軍事力量的核心要素之一。
自從林雨柔掌管顧家之後,她同樣非常注重對戰馬的培養工作。
她不遺餘力地剿滅西羌不僅僅是想一次性徹底解決掉夔州地區羌族帶來的隱患,同時也是垂涎於他們所擁有的優質戰馬資源。
要知道羌族可是養馬的行家,而西羌之地則遍布草原,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這裏成為了大梁周邊最為適宜養馬的地方。
正因為有了羌族的貢獻,蕭天啟才能組建十萬精騎。
隻可惜如今這些精銳騎兵大都落入了林雨柔的手中,可以說是讓她撿了個大便宜。
林雨柔暗自比較雙方優劣,大夏騎兵素質不夠,裝備來湊,騎兵戰力基本可以齊平。
剩下的自然是靠雙方的戰術和將領了。
將領這一塊,黃福順、廖元超、李通、典禮、顧延震、顧延寶、顧延雷、顧延霆等人都是騎射精湛的優秀騎兵將領,她自信有他們在,自己一定能擊敗北胡諸族。
而且,她還為北胡諸族準備了大殺器,相信他們一定喜歡這個禮物。
“報—”
“陛下,征西將軍派人來報,前方五十裏處發現北胡先鋒軍。”
“好,讓廖將軍一切按計劃行事。”
“嗬嗬,好戲開場了!”
林雨柔目視前方,眼中滿是期待。
北周先有宇文霸諸子爭位打出狗腦子,後有林雨柔為給大梁拖延時間培養的造反專業戶攪翻了天,饒是北周國力強盛,宇文川還是花費了四五年功夫平定各地內亂,消滅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居功自傲的權臣,將北周徹底掌握在他的手中。
北齊也是如此。
北齊先被宇文霸、蕭世誠聯手攻滅,數百年積蓄毀於一旦。
後來棗莊王高孝瓘從蕭世誠那裏逃出後,好不容易才從代王拓跋嗣那裏借來兵馬趁著周梁混戰複國成功,付出了北方三十州的代價才還清了代國人情。
之後更是親自將齊國南北犁了一番這才穩固了大齊政權,開始慢慢舔舐傷口恢複元氣。
如今兩國都恢複地差不多了,眼見大梁內亂不休,北周宇文川、北齊高孝瓘默契地聯合在一起準備瓜分新生的大夏。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宇文川決定尋求他們的老朋友北胡諸部的幫助。
與此同時,高孝瓘也帶領著已經崛起成為北方霸主的代國前來參與這場爭奪利益的盛宴。
四國聯合出兵四十萬,再加上受到鼓動的大夏長安郡以西的西域三十六國派出的二十萬人馬,總共有五路人馬,共計六十萬大軍。
然而,麵對如此龐大的敵軍,林雨柔等人卻顯得鎮定自若,毫不驚慌。
她果斷地下令,任命京兆尹顧延雲為城防大將軍,率領城衛軍和皇城禁軍堅守京都。
唐王顧延雩和越王顧延昌則肩負起鎮守南方的重任。
毛崇、毛休、汪宣章以及呂方等人則負責居中調度,協調各方勢力。
燕王顧延武和燕王妃親自統率北地郡的軍馬,全力抵禦宇文川的十五萬大軍。
此外,林雨柔還下令以大將軍傅選為主帥,征東將軍蔣威為副帥,左丞相朱武為軍師,率領十萬新組建的飛熊營出征,迎擊來自北齊的大軍。
又下令衛將軍顧延宗擔任大元帥,齊王顧興文任副元帥,李成、傅僉、呂梁、蔣斌、封長青、封長平等人為輔,梁王顧興婉婉為軍師,率五大艦隊,北上迎戰代國海軍。
西域三十六國的二十萬大軍,則交由秦王顧延嗣和衛王顧延霖的鎮西軍(原家丁軍)和西羌仆從軍。
至於最難啃的硬骨頭北胡諸部,則由女帝林雨柔親自掛帥,率領征北將軍黃福順、征西將軍廖元超、征南將軍李通以及鎮東將軍典禮等諸位將領一同前往迎戰。
此時天下剛剛恢複太平沒多久,戰火卻又再次燃起。
這讓大夏的百姓們都憂心不已,他們擔心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會如泡影般輕易破碎。
於是,一股罕見的全民鷹派浪潮席卷而來,無數百姓懷著滿腔熱血紛紛投身軍旅,隻為幫助大夏度過這次難關。
然而,林雨柔卻以“兵貴精而不貴多”為理由,委婉地拒絕了百姓們的熱切請求。
她深知戰爭的殘酷與兇險,也明白盲目增加兵力並不能解決問題。
在妥善地安排好一切之後,她毫不猶豫地率領大軍向西進發。
一路上,林雨柔都在苦苦思索著應對敵人的良策。
北胡各部族擅長騎射,他們幾乎全族皆為騎兵。
對於從小長在馬背上北胡各族的騎兵來說,騎射猶如吃飯喝水般簡單。
憑借著精湛的騎射技藝,他們常常深入周邊的周梁齊代等國家以及西域三十六國進行掠奪,千百年來一直讓他們的周邊國家備受困擾。
然而,自從林雨柔倡導並實施了\"胡服騎射\"的巨大變革後,又為家丁軍的騎兵隊伍配備了雙馬鐙,並給馬匹釘上了馬掌之後,一切都變了。
她這一係列舉措極大地提升了家丁軍騎兵隊的戰鬥力,而且大大降低了培養出一名精銳騎兵的難度。
看到這種情況,蕭天啟也效仿林雨柔的做法,為大梁的騎兵裝備了同樣的裝備,使得北胡各族的騎兵喪失了原有的優勢。
不僅如此,連弩的問世更是成為了之後戰場上的一項強大武器,蕭天啟、顧延武正是靠著連弩縱橫天下長勝不敗。
弩,作為弓的進化版,其本質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弩不再僅僅是簡單的弓弦和箭矢的組合,而是一種充滿機械魅力的精巧裝置。
它就如同給弓裝上了一雙強壯的臂膀,讓弩的威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林雨柔精心研發出的弩箭,分為連弩和強弩兩個截然不同的類型。
連弩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那令人驚歎的射速,每秒鍾都能連續射出多達十支箭矢!
如此恐怖的殺傷力,足以讓敵人聞風喪膽。
而強弩則需要借助腳踏之力,並傾盡全身的力量方能完成上弦動作。
但付出總有迴報,強弩的殺傷力遠超於當時其他任何一種強弓。
在射程方麵,強弩更是達到了驚人的 400 米,其有效殺傷力範圍也高達 200 米以內。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弩臂的承載能力,延長射程,設計者們還特意在弩臂上加裝了一根木條。
強弩的箭頭設計同樣精妙絕倫。
它們依據空氣動力學原理被打造成三棱形狀,這無疑是科技與智慧的完美結合。
這樣的設計確保了箭頭周圍的氣流均勻分布,大大降低了飛行過程中的空氣阻力。
不僅如此,這種獨特的箭頭設計還使得射擊變得更為精準,穿透力更是超乎想象。
除此之外,由於大多數普通百姓都患有夜盲症,而且營養不良導致視力不佳的人也不在少數,林雨柔特意為他們準備了一種輔助瞄準裝置——望山。
為了方便定位,她還在這個望山的瞄準器上增設了刻度,這樣一來就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周齊梁代和西域三十六國之所以無法戰勝北胡諸族,其中一個重要的客觀原因就在於兩種截然不同的經濟形態。
周齊梁代西域三十六國是典型的農耕文明,農業生產是其主要活動,而戰爭則被視為一種副業,僅僅是政治的延伸而已。
相比之下,北胡諸族屬於遊牧民族,對於他們來說,戰爭就是生存的必要手段。
為了生存而戰鬥,其內部驅動力自然更為強大。
更關鍵的是,他們生來就擁有一項得天獨厚的利器——戰馬。
這些戰馬不僅是他們的交通工具,更是戰場上的製勝法寶。
若是這種劣勢一直存在,北胡諸族周邊國家便永遠是他們砧板上的肉,但天下從不乏有識之士。從大梁太祖立國起,便一直都把建設一支足夠與北胡諸族對抗的強兵作為重點任務。
梁國從建立之初便開始實行馬政,積極鼓勵百姓養馬,並耗費大量資金招募邊境地區的羌族和胡族前來為大梁培育戰馬,目的就是為了打造出一支強大無比的騎兵隊伍。
而曆代的冠軍侯都將戰馬的培育視為重中之重,看作是國家軍事力量的核心要素之一。
自從林雨柔掌管顧家之後,她同樣非常注重對戰馬的培養工作。
她不遺餘力地剿滅西羌不僅僅是想一次性徹底解決掉夔州地區羌族帶來的隱患,同時也是垂涎於他們所擁有的優質戰馬資源。
要知道羌族可是養馬的行家,而西羌之地則遍布草原,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這裏成為了大梁周邊最為適宜養馬的地方。
正因為有了羌族的貢獻,蕭天啟才能組建十萬精騎。
隻可惜如今這些精銳騎兵大都落入了林雨柔的手中,可以說是讓她撿了個大便宜。
林雨柔暗自比較雙方優劣,大夏騎兵素質不夠,裝備來湊,騎兵戰力基本可以齊平。
剩下的自然是靠雙方的戰術和將領了。
將領這一塊,黃福順、廖元超、李通、典禮、顧延震、顧延寶、顧延雷、顧延霆等人都是騎射精湛的優秀騎兵將領,她自信有他們在,自己一定能擊敗北胡諸族。
而且,她還為北胡諸族準備了大殺器,相信他們一定喜歡這個禮物。
“報—”
“陛下,征西將軍派人來報,前方五十裏處發現北胡先鋒軍。”
“好,讓廖將軍一切按計劃行事。”
“嗬嗬,好戲開場了!”
林雨柔目視前方,眼中滿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