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 整訓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鎮遠侯顧承光在漕運總兵懷寧侯孫世忠麾下抽調了一千五百精兵,又挑選了淮安、漳揚州兩地衛所的部分精壯,沒有耽擱,與孫世忠告別後,立刻帶人迴了南京。
南京守備勳臣鎮遠侯顧承光,南京協同守備新建伯王承勳,南京兵部尚書張國彥,南京守備太監李浚,四個人碰頭開始商議整訓南京京營事宜。
至於世鎮南京的魏國公,沒有資格參與議事。
雖然魏國公府是世鎮南京,有影響力,但現任魏國公徐邦瑞南京守備的頭銜被撤了,南京的事他說了就不算了,遇事得聽上麵那四位的。
鎮遠侯顧承光最先開口,“諸位,蒙聖上信任,降旨讓我等整訓南京京營。”
“今有京營兵三千,漕運兵一千五百,共計四千五百。南京京營的兵額為五萬。”
“依我看,莫不如讓這四千五百充任軍官,一個人帶十個人,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能將架子搭起來。”
南京兵部尚書張國彥點點頭,“軍官有了,什麽就都好說了。”
“南京京衛四十有九,在冊的士兵有二十餘萬,不知道能挑出多少合格的兵源?”
張國彥原來是掛兵部尚書銜的薊遼總督,遼東、薊州的兵是什麽樣,張國彥心裏清楚的很。
見慣了精兵強將的張國彥來到南京後,一看這裏的京衛士兵,好家夥,這都是些什麽玩意兒。
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張國彥的眉頭就沒舒展過,說的話,很難聽,但卻是實話。
若是南京京衛的兵真的堪用,何至於屢屢出亂。
“這個不難。”顧承光接了張國彥的話。
南京五軍都督府的掌印也都是由勳貴擔任,南京京衛名義上俱歸南京五軍都督府管,南京京衛不堪用,就代表了勳貴們臉上無光。
顧承光必須得想辦法找補迴來。
“南京京衛在冊人數二十餘萬,隻要不是雞蛋裏挑骨頭,總歸還是能挑出來的。”
“至於那些身上有世職的軍官,能用便用,不能用便罷。若是有鬧事的,一律上奏,將他們調往緬中都司曆練。”
張國彥點點頭,“如此,最好。”
顧承光又將目光看向南京守備太監李浚,“李公公可還有什麽要補充的?”
李浚微微頷首,“咱家不知兵,聖上的旨意是讓鎮遠侯、新建伯會同南京兵部整訓南京京營,咱家這個門外漢,就不獻這個醜啦。”
“不過,若是有什麽需要咱家幫忙的,鎮遠侯盡管開口,咱家一定盡力而為。”
“那好。”顧承光站起身,“那咱們就抓緊辦差吧。”
南京京衛有四十九個,世襲的衛所軍官多了。
南京京營的軍官,這些人以為還和之前那樣呢,都搶破頭往裏進,甚至還有托關係走後門往裏進的。
鎮遠侯顧承光、新建伯王承勳,這兩個人是勳貴,礙於人情很多事情不好辦。於是就把挑選軍官的差事,交給了南京兵部負責。
大明朝的文官,對於士兵的挑選,本就嚴格,更何況是軍官。
南京兵部尚書張國彥原來是薊遼總督,見慣了精兵強將的他看不慣這幫子大爺。
南京兵部右侍郎陰武卿,原來是南京兵部尚書,因為南京京營嘩變,被貶為南京兵部右侍郎,心裏本就憋著一股氣呢。
這兩個人麵對托關係想進南京京營的軍官,來者不拒。
但是,進來容易,想出去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張國彥、陰武卿這兩個人,按照戚繼光練兵的方法練那幫世襲軍官。
雖然大明朝衛所軍官想要承襲祖上職位需要考核,但南直隸承平已久,煙花柳巷,除了少部分人外,其餘的早就沉迷於靡靡之中,哪受得了這些。
這些人紛紛又想走。
張國彥和陰武卿一看,大唿一聲,哪裏跑!
完成不了訓練,就按軍法治你們。
一迴就把你們治改了,省的以後你們還想來。
有人來說情,張國彥直接懟迴去:
我說不讓你們來,你們非要來,爭著搶著送禮拚死拚活的要來。
現在你們說走就走,哪有那麽便宜事,好生的給我待著。
那些人一看,恨不得抽自己大嘴巴子。
早知道來南京京營受這麽大的罪,我就多餘送禮進來。
麵對張國彥、陰武卿的強勢,那些人很快就想出了對策。
抱團對抗。
我們就不訓練了,你們能怎麽著?
要不就讓我們走,要不就這麽耗著。
張國彥一看,哈哈,等的就是你們這一手。
張國彥立刻拉著鎮遠侯顧承光、新建伯王承勳聯名上疏,以疏於訓練為由,請求將這些人調到緬中都司曆練。
朱翊鈞接到奏疏後,無有不準,並且特意下了指示,從速辦理。
等到應準的張國彥,立刻跑到軍營中對那些鬧事的軍官說,你們可以走了,但不是迴到你們所屬的衛所,而是去緬中都司。
那些人就表示了,我們一家老小都在這,讓我們去緬中都司,那我們的家人怎麽辦?
張國彥貼心的表示,你們的家人可以跟隨你們一起去緬中都司。
誰要是不聽,朱翊鈞特意從京營抽調了三千人南下是幹什麽的,不就是這時候用的。
那些人一合計,緬中都司,肯定是不能去。要是不去,估計上麵準得拿軍法辦我們。
咱們的職位都是祖上傳承下來的,太祖的陵墓就在南京,幹脆,咱們去哭孝陵吧。
南京守備勳臣鎮遠侯顧承光,南京協同守備新建伯王承勳,南京兵部尚書張國彥,南京守備太監李浚,四個人碰頭開始商議整訓南京京營事宜。
至於世鎮南京的魏國公,沒有資格參與議事。
雖然魏國公府是世鎮南京,有影響力,但現任魏國公徐邦瑞南京守備的頭銜被撤了,南京的事他說了就不算了,遇事得聽上麵那四位的。
鎮遠侯顧承光最先開口,“諸位,蒙聖上信任,降旨讓我等整訓南京京營。”
“今有京營兵三千,漕運兵一千五百,共計四千五百。南京京營的兵額為五萬。”
“依我看,莫不如讓這四千五百充任軍官,一個人帶十個人,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能將架子搭起來。”
南京兵部尚書張國彥點點頭,“軍官有了,什麽就都好說了。”
“南京京衛四十有九,在冊的士兵有二十餘萬,不知道能挑出多少合格的兵源?”
張國彥原來是掛兵部尚書銜的薊遼總督,遼東、薊州的兵是什麽樣,張國彥心裏清楚的很。
見慣了精兵強將的張國彥來到南京後,一看這裏的京衛士兵,好家夥,這都是些什麽玩意兒。
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張國彥的眉頭就沒舒展過,說的話,很難聽,但卻是實話。
若是南京京衛的兵真的堪用,何至於屢屢出亂。
“這個不難。”顧承光接了張國彥的話。
南京五軍都督府的掌印也都是由勳貴擔任,南京京衛名義上俱歸南京五軍都督府管,南京京衛不堪用,就代表了勳貴們臉上無光。
顧承光必須得想辦法找補迴來。
“南京京衛在冊人數二十餘萬,隻要不是雞蛋裏挑骨頭,總歸還是能挑出來的。”
“至於那些身上有世職的軍官,能用便用,不能用便罷。若是有鬧事的,一律上奏,將他們調往緬中都司曆練。”
張國彥點點頭,“如此,最好。”
顧承光又將目光看向南京守備太監李浚,“李公公可還有什麽要補充的?”
李浚微微頷首,“咱家不知兵,聖上的旨意是讓鎮遠侯、新建伯會同南京兵部整訓南京京營,咱家這個門外漢,就不獻這個醜啦。”
“不過,若是有什麽需要咱家幫忙的,鎮遠侯盡管開口,咱家一定盡力而為。”
“那好。”顧承光站起身,“那咱們就抓緊辦差吧。”
南京京衛有四十九個,世襲的衛所軍官多了。
南京京營的軍官,這些人以為還和之前那樣呢,都搶破頭往裏進,甚至還有托關係走後門往裏進的。
鎮遠侯顧承光、新建伯王承勳,這兩個人是勳貴,礙於人情很多事情不好辦。於是就把挑選軍官的差事,交給了南京兵部負責。
大明朝的文官,對於士兵的挑選,本就嚴格,更何況是軍官。
南京兵部尚書張國彥原來是薊遼總督,見慣了精兵強將的他看不慣這幫子大爺。
南京兵部右侍郎陰武卿,原來是南京兵部尚書,因為南京京營嘩變,被貶為南京兵部右侍郎,心裏本就憋著一股氣呢。
這兩個人麵對托關係想進南京京營的軍官,來者不拒。
但是,進來容易,想出去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張國彥、陰武卿這兩個人,按照戚繼光練兵的方法練那幫世襲軍官。
雖然大明朝衛所軍官想要承襲祖上職位需要考核,但南直隸承平已久,煙花柳巷,除了少部分人外,其餘的早就沉迷於靡靡之中,哪受得了這些。
這些人紛紛又想走。
張國彥和陰武卿一看,大唿一聲,哪裏跑!
完成不了訓練,就按軍法治你們。
一迴就把你們治改了,省的以後你們還想來。
有人來說情,張國彥直接懟迴去:
我說不讓你們來,你們非要來,爭著搶著送禮拚死拚活的要來。
現在你們說走就走,哪有那麽便宜事,好生的給我待著。
那些人一看,恨不得抽自己大嘴巴子。
早知道來南京京營受這麽大的罪,我就多餘送禮進來。
麵對張國彥、陰武卿的強勢,那些人很快就想出了對策。
抱團對抗。
我們就不訓練了,你們能怎麽著?
要不就讓我們走,要不就這麽耗著。
張國彥一看,哈哈,等的就是你們這一手。
張國彥立刻拉著鎮遠侯顧承光、新建伯王承勳聯名上疏,以疏於訓練為由,請求將這些人調到緬中都司曆練。
朱翊鈞接到奏疏後,無有不準,並且特意下了指示,從速辦理。
等到應準的張國彥,立刻跑到軍營中對那些鬧事的軍官說,你們可以走了,但不是迴到你們所屬的衛所,而是去緬中都司。
那些人就表示了,我們一家老小都在這,讓我們去緬中都司,那我們的家人怎麽辦?
張國彥貼心的表示,你們的家人可以跟隨你們一起去緬中都司。
誰要是不聽,朱翊鈞特意從京營抽調了三千人南下是幹什麽的,不就是這時候用的。
那些人一合計,緬中都司,肯定是不能去。要是不去,估計上麵準得拿軍法辦我們。
咱們的職位都是祖上傳承下來的,太祖的陵墓就在南京,幹脆,咱們去哭孝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