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海坐下來後,就看到他們開始走正常流程議事。
因為這些流程的緣故,霍海也對如今的長安有了長足的了解。
說起來,新商改至今,等於實際上有一大半的時間霍海都不在長安。
關鍵是這一次一離開就是三年,而這一段時間又是長安發展的最瘋狂的時間,所以如今長安已經完全變了模樣。
首先就是人口。
項緒修建安洛鐵路,工人數量遠超過當初的想象。
一開始以為有五十萬工人,半年就能勉強通車,最多八個月,就能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完善。
但,那是單程鐵路。
項緒修建了雙軌並行,並且在沿途所有煤區貨運段全是三軌道。
在站點,都是雙站台四軌道。
這個工程量比一開始計劃的大很多。
其次,意想不到的是,一路上,修建鐵路的工人,大量都在修建了五六個最多不到一年後,就離開了鐵路,前往長安!
因為修建鐵路本身,並不是長期維序的工作,所以,一旦工人得知長安那邊能找到差不多類似的工作,就算待遇稍微低一點,也無法阻擋他們去長安!
於是,整個鐵路在修建期間,就一直在向洛陽段抽人,往長安送人。
而洛陽來的人當然不全是洛陽人,洛陽根本沒那麽多人,而且大量在洛陽有資產的人也走不掉。
再說鐵路通車後,洛陽即將迎來大發展,本地人有恃無恐。
而人,都是河對岸過來的。
這點人口,對於河對岸來說,幾乎不算什麽,但是如果這些人口都集中在長安這一個地方,那就誇張了。
短短一年時間,長安人口從大約一百二十萬,膨脹到了二百二十萬!
這是在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倫沒有發生過的。
當然了,他倒是想,他舉國也沒有那麽多人口可以抽調。
而這一百萬勞工進入長安,固然讓長安的活力開始爆炸性增長,並且帶來了各地文化,長安的流行風向各種文化各種藝術,技術,技藝開始瘋狂的融合,爆發。
但,也迎來了一個巨大的問題。
那就是,長安的男女比例,從五比五,飆升到了七十五比二十五。
實際上長安本來應該是男子比女子多得多的,曆年過來逃荒的人中,大量都是男性身強體壯,才能堅持到長安。
但是,隨著前期的戰爭,還有豪族遷徙帶來的海量女性,才維持著五比五的比例。
當然,並不是每個男人都有老婆。
事實上大部分奴隸根本是不能結婚的。
而這個五比五的比例被破壞後,就導致長安滿城光棍了。
不過沒關係。
因為火車通車了。
隨著火車通車,黃河下遊前往長安的難度爆降。
看多了報紙之後,大家都明白了一個道理。
長安有很多男人,長安的男人,月入平均在三千以上!
這對其他各地的來說吸引力太強了。
很多地方的男的擁有資產,沒辦法不管不顧去長安。
但是女的就不同了。
加上這個人口比例失衡,大漢朝廷有意無意的引導,各地就有大量的女性來到了長安。
短短八個月時間,長安的人口膨脹到了三百萬,並且還在膨脹之中。
如果不是因為安洛鐵路通車,這兩年時間多出一百八十萬人口,足夠把任何城市撐爆了誒。
但在現在的長安,這意味著兩年時間,長安的市場擴大了兩倍!
其實不止,兩年前也不是每個長安人都有工作,很多人雖然住在長安,但其實屬於農戶,自給自足。
而隨著長安瘋狂的擴張,住在城內的人已經失去了種田的可能性,沒錢了就隻能找工作。
所以,如今長安已經真正的城市化,並且巨型化。
如今的整個萬年縣完成了改造,城南修建起了超大片的建築物,都是霍海和劉徹的產業。
這些房子還是按照老規矩運作。
不同的就是,這些房子不再是一套房子有一個一畝的院子。
而是兩百平的房子,有一個一百平的後院,一個小小的前院街蔭。
甚至,已經開始出現了鋼筋混凝土樓房,二層小樓三層小樓什麽的出現。
這南城的居住環境比起新城密度大了五六倍。
才吃下了這些人口。
霍海一邊聽,卻沒覺得奇怪。
這的確不奇怪,這甚至是一開始就算好的。
劉徹早就預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在那個時候啟動了城南的修建。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新商改在全國普遍推開才不得不進行了。
原因也簡單,但凡什麽地方遭災,以前的人是沒有方向的,能往哪兒逃就往哪兒逃。
但以後,是個人都知道往長安去。
長此以往,長安以後人口得多少?
所以,首先讓各地都慢慢的發展起來,沒有人餓肚子,就算有災害,也沒人會餓肚子,是第一步要做的。
否則生物是會自己找出路的。
霍海繼續聽議會議題,才發現現在議會權力其實還可以。
目前長安已經實行了商稅製度。
各種行業的稅收不一樣,一般劉徹的企業擔任著交重稅的任務,並且以交的多為榮耀。
所以目前長安一年的賦稅,已經突破兩千億大錢了。
目前長安大部分行業的利潤都是非常高的,雖然給工人的工資本來就已經超高了,但是利潤更高,幾乎每個月拿三千大錢一年加獎勵差不多四萬大錢的工人,一年能給自家公司帶來二十四萬左右的收益。
而這個收益中收稅的比例超過百分之十。
差不多每個工人給長安提供了每月七千左右的賦稅收益。
這個兩千億大錢的賦稅,可以不用做盈利,而是純開支。
要知道,目前大漢朝廷,實際上的官方支出,是十四億大錢左右,而朝廷手裏有兩千億的稅!
這個議題一出來,黃吉就開口了:“我認為,這個錢,應該拿來修建市政設施,比如修建水塔,擴大昆明湖。這樣就能降低用水價格,刺激工業繼續發展,讓稅收更多。”
目前長安自來水公司的人也在現場,這個以前是通用暖氣的管理,現在成為自來水公司總經理的議員:“我認為自來水應該漲價。”
“我們要修建更多的自來水設施,甚至未來讓每家每戶家裏麵都通水,這必須要大量的金錢,這個錢讓居民自己出,那麽實際上出不了多少,可如果這個錢讓長安出,那一定會拖垮財政的。”
雙方幾乎持有相反的看法。
實際上,對於現在修幾個水塔來說,花不了多少錢。
但問題是,兩千億不是全都由議會掌握。
這兩千億,各個部還有丞相府還有皇宮,各自要抽調,而且這些都是後抽調的,首先這錢就是大將軍驃騎將軍先抽,抽完再給這幾個部門抽的。
如今將士們有很多花錢的地方,不比當年了,所以抽調的錢不少。
然後朝廷還要留一部分預算,在朝會使用而不是議會使用。
所以,議會實際上能用的隻有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兩百億。
這樣一來錢就少很多了。
但是兩百億也足夠建立一家幾十萬人的大公司了,就算是霍海要抽調兩百億,也不是很輕鬆的,所以這筆錢還是很大的。
但現場的人都知道,時代日新月異,隨時都可能冒出大量的需要花錢的地方。
所以,寸土必爭。
兩方就水利公司的問題,就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然後是衛生,有人提出應該立刻強化下水係統汙水係統。
幸好霍海當時在長安留了一條溝做綠化,現在可以用上了,填埋汙水主管道。
但依舊不夠,城南的話,還要挖汙水管道,這些管道要和地麵的飲用水分開走。
目前因為沒有用水管送自來水,所以飲用水走的河道。
所以如果不投給自來水公司,這錢就得投給汙水公司。
大家這才發現,一開始的爭論白爭了,這就不是一個單獨的問題。
實際上,這種會,應該先把朝會的公共預算公布一遍,然後再讓大家討論,才可能靠譜。
但為什麽沒有公布呢?
是因為大家要觀察,觀察朝會和議會的區別。
在場所有官員都沒有透露之前朝會對這個錢的預算方案,隻是聽所有的議員討論。
大家也想知道,究竟會有多大的不同。
但是萬萬沒想到,不同居然如此之大。
這二百億的用處,討論範圍非常廣。
長安的自來水,下水,公路係統,運河係統,對於即將到來的新人口的房屋建設的支持。
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所有的討論,都離不開一個中心。
長安。
這是霍海一手締造的奇跡,也是束縛新商改的最大壁障。
討論到最後,大家想要聽聽霍海的意見。
其他上議員都沒有開口,一直到黃吉:“武侯大人,您怎麽看?”
議會是霍海一手建立的,大家都把霍海當財神,都想聆聽霍海的指點。
霍海:“你們討論的很好,比我想象中的好,你們的很多意見,甚至比官員們做出的規劃還好,畢竟很多官員對於實地並不了解,而你們卻經常接觸這些地方。”
聽到霍海的認可,所有人都很驕傲。
這種感覺,就好像一群本來不被認可的人,現在上了台麵,又做出了成就,那種被人矚目和仰視的感覺。
仰視的不是財產累積的高度,而是聲譽的高度。
霍海:“但,渺小的眼前利益,遮蔽了你們的雙眼。”
“用《成語大全》上的成語形容,就是目光短淺。”
在場所有人都麵麵相覷。
在場的人,無不是這六年來長安城的風雲人物。
隨便一個出去,一旦路麵,都是人群趨之若鶩的對象。
都是百人簇擁,風光無限的人物。
如果是換一個人說他們目光短淺,鼠目寸光,他們一定會翻臉。
但是說這個話的是武侯,是他們的領頭人。
所有人都看向了身旁的人。
大家臉上的榮光頃刻間被打散。
所有人都想看看對方是不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
但大家都在對方的眼睛裏看到了手足無措。
是的,大家好像的確就是目光短淺的人,似乎沒有人有信心認為自己考慮的很長遠。
霍海繼續:“大漢就像是一片田地,現在大家在討論種植什麽。”
“因為一年兩年過去了,收益不錯,所以你們把目光都盯緊了收益不錯的項目,並且把它都玩兒出花來了。”
“你們知道這是什麽嗎?這就像你們拿到了世上最肥沃的土地,然後在上麵種滿了韭菜。”
“不是韭菜不好,問題是,肥沃的土地,更適合種植稻米、小麥,而不是一個月速成的蔬菜。”
“如果考慮的長遠一點,一田稻米,十年後二十年後還是產出那麽多,但今年種下的核桃樹,二十年後將會有十幾米高,能產出五背簍核桃。”
此話一出,現場的人似乎都明白了什麽。
霍海:“現如今,你們中很多人無論是自己做生意,還是考慮國家大事,都是這樣。在六年前,李廣就在隴西種下了一片核桃,六年過去,市麵上的核桃是什麽價格?就算再過六年,市場上核桃價格依舊很高,而十二年的核桃樹產的比六年的核桃樹多得多。”
“現在的人如果看中了核桃的價值,要追上李家,需要二十年的經營。”
“你們懂我的意思了嗎?”
“你們隻看著一年的收益,看不到五年的,十年,二十年,更是看不到,而一百年的沒人能看到,三百年的,更沒人能想到。”
“這是你們第一個問題,也是你們最小的問題。”
最小的問題?
所有人麵麵相覷。
霍海:“讓我算一筆賬,告訴你們你們現在幹的事情收益有多低。”
“就那黃吉上議員作為例子,他的策略是用公共開支建立更完善的自來水係統,讓長安的水能夠容納接下來到的工人,預計在接下來五到十年內讓長安的外來人口增加到四百萬,在加上進三百萬未成年人。”
“屆時,長安就擁有了七百萬人的市場,四百萬人有勞動力,也就是每人三千一個月,一年三萬六,一千四百四億的市場。”
“加上他們創造的收益,長安的各種老板富人,朝廷包括陛下這兒的收入至少超過八千四百億。”
“這個市場比現在擴充了百分之二十五,對吧?”
黃吉點頭。
霍海:“你覺得很高嗎?”
黃吉點頭。
霍海:“我問你,一個擁有成熟的新學思想和一種技能的工人收入是多少?一個賬目人員一個認字的掌櫃,一個月收入是多少?”
黃吉愣了一下開口:“都差不多,一個月一萬二左右。”
霍海:“好,如果五年後,長安四百萬月薪三千的人,都變成了這種讀過書的月薪一萬二的人,那麽市場是多大?”
黃吉冷不丁的被問這個,開始計算,卻呆住了。
以三百萬人不變計算,如果月薪都是一萬二,那一年是十四萬四千,三百萬人就是,四千三百二十億!
而他們能創造出的總價值如果保持八倍自己收入這個數額,那就是三萬四千億!
這可真不敢算啊,這一算,簡直了。
很高嗎?
事實上,霍海很早之前就想過,大錢作為大漢貨幣單位隻是暫時舉動。
為了規避通貨膨脹慢慢釋放的壞影響,大漢在發展成熟時,必須有一次自主的幣值改革。
其實不需要怎麽改。
就一點,一大漢幣等於一貫(一千大錢)。
等大漢人均收入抵達三百大漢幣的時候,應該已經把發展初期的通脹吃幹抹淨,全變成益處了。
而那實際上,就等於是現在的薪水的一百倍!
就算現在的一切都不變,隻要疊加上這個數值,大漢官方的收益都要增加百倍。
這實際上隻是經濟手段對於市場規模的信心的擴大而已。
所以,大家年入從工人級別,全麵跨越到讀書人級別,是必然的事情。
霍海:“算明白了嗎?”
“科教文衛,才是投入最小,收益最大的投資。”
“你們現在才變成有錢人,還沒有意識到,錢還會存在很多年,你們的錢還會存在很多年。”
“一百年甚至三百年後,如果你開創的公司還存在,那時候的人是如何的敬仰你?”
“三百年後,你的子孫依舊牢牢地把握著這個行業的未來,那才叫做成功。”
“你們的錢,太新了,所以你們還不敢把錢墊在腳下,提高自己的眼界。”
所有人都明白了霍海要說什麽。
基礎建設固然重要,但是,科教文衛才應該是第一步討論的。
先把這四個地方的投夠了,才能開始投入其他建設。
但,武侯剛剛也說了,目光短淺,是在場的人最小的問題!
這個目光短淺的問題,已經讓所有人都抬不起頭了。
怎麽還是大家最小的問題?
難道大家還有更嚴重的問題?
霍海:“第二個問題,比目光短淺還嚴重,你們的視野太窄了!”
視野窄?
大家麵麵相覷。
這又是怎麽一迴事?
霍海:“你們認為,隻有長安這片土地可以種植核桃?難道隴西的核桃就不是長安核桃的價格了?有沒有試過魯國適不適合長核桃?萬一蜀郡核桃長得比長安的核桃更好怎麽辦?”
所有人都懵逼了。
不少反應快的已經明白了。
武侯對我們很失望啊。
剛剛大家談論了很多東西,長安的自來水,下水,公路係統,運河係統,對於即將到來的新人口的房屋建設的支持。
討論了無數的東西,但卻隻討論了一個東西。
那就是長安。
離開長安,大家都不會說話了。
所有人都隻敢經營長安這個基本盤,不敢往外投資。
就好像大家用自己的錢做生意時,不敢去其他地方投資,隻敢在長安和別人搏鬥一樣,當了議員,大家依舊隻敢在長安搏鬥。
但是,那些大貴族,特別是各種運輸公司,各種鐵路,都是去其他地方賺錢,吃的盆滿缽滿。
所以,實際上這歸屬於議院支配的兩百億,實際上絕大部分應該投入到帝國的其他地方才對。
也對,長安現在發展的這麽好,為什麽還需要公共投入去支持?
就像自來水廠的總經理說的一樣,提高水價,長安人自己稍微多出點,就能支持自來水係統的升級了。
那為什麽不把錢拿去提高帝國的其他地方,出產更多勞動力,開辟更大的市場,反而要留在長安?
霍海:“商人很多時候很容易被眼前利益蒙蔽雙眼,導致自己的生意做不大。在做國家決策的時候也一樣。”
“如果沒辦法看得更遠,看的更廣,那麽待在議員這個位置上,並不是一種榮耀,而是一種羞辱。”
“大漢需要議院,不是長安需要議院。”
“朝會在討論大漢的事情,而我們議院隻是在討論一城一池。”
“如果我們隻是一個小商販,那不用一城,討論一條街都多了,討論一間鋪麵就行。但你們是被選出來,代表天下商人富豪的,你們沒有展現你們應該有的能力。”
霍海的話已經說的很重了,但是不得不重一點。
霍海希望這個話,永遠被記錄在議院曆史上,成為後世每一個議員加入後都需要學習的科目。
因為商人的目光短淺,議院的短視者一定會越來越多,敝帚自珍,小醜將會占據這個舞台。
到時候,議會隻會剩下雞零狗碎。
雖然宏觀敘事假大空,但假如沒有了宏觀計劃,那何談朝著進步的方向前進?
所有人都在羞愧之中,霍海說出了第三個問題:“你們目光短淺,你們眼界窄,同時你們看問題還不夠仔細。”
“這才是你們最大的問題。”
大家都懵逼了。
看的不夠遠,就算了。
看的不夠寬,也是。
我們難不成看的不夠遠的同時看的不夠廣的同時,連眼前的一切都沒有看清楚?
那我們何等的失敗?
武侯在外三年,議院舉行了三年多的議會,合著大家都在過家家?大家都在搞笑?
如果朝堂上的公卿也是這麽看的,那大家這麽久以來,豈不是如同跳梁小醜一樣,在一個自以為表現自己優越的舞台上,耍猴戲?
霍海:“你,對,就是你。”
霍海隨便點了一個不認識的商人。
這名商人起身,看向霍海,其他所有人都屏息以待。
霍海:“我問你,長安的發展,是從什麽地方什麽時候開始的,現在的長安和一百年前三百年前的鹹陽有什麽區別。”
這商人:“秦國那麽多年,鹹陽幾乎沒有區別,一直到六年前,大漢的長安也和八十年前沒多大的區別,無非就是時間變久了牆變老了,斑駁了而已。”
霍海點頭。
這商人思索:“一切發展的開始應該是同關煤礦的煤炭運入長安,從那一天開始,長安每一條街道上貨物絡繹不絕,錢越來越多,機會越來越多,人口翻了將近十倍,讀書人數量更是翻了幾十倍。”
“有了這些基礎,各種科技蓬勃的發展,出現,各種產業迅速走向了工廠化,各種物品變成了標準化商品,開始被售賣。”
“一切都是從同關煤礦開始的。”
霍海:“好,那我問你,煤炭對於大漢最大的貢獻,是幹什麽?”
他思索了一下:“是取暖?”
旁邊有人大聲反駁:“不對,是煉鋼!”
“昔年戰國時代,百煉成鋼,煉器名家,鑄劍大師,以自己的血去鑄造劍魂,結果到頭來還不如現在煉鋼廠隨便抽出一根鋼筋的品質高。”
“各種跨河大橋要用鋼鐵,蒸汽機要用鋼鐵,馬車要用鋼鐵,就連指甲刀都要用鋼鐵,往年有錢人用玉銼子打磨指甲,而窮人就讓指甲那麽變長,或者最多用嘴咬,很多時候看到別人指甲裏的汙垢都吃不下飯,現在大家也養成了剪指甲的習慣。”
“就小到這麽一件事情,都需要鋼鐵,所以,煤炭最大的作用是煉鋼。”
霍海:“好,那我問你,鋼,對哪個行業貢獻最大,最重要?”
大家已經學會搶答了:“是蒸汽機!”
“好,蒸汽機對哪個行業最重要?”
“造火車造輪船!!”
問了一圈,大家明白了。
霍海:“其實鋼不是不能做其他用,比如做指甲刀,做鋼釘,做銼子。”
“蒸汽機不是不能有其他用,比如紡織。”
“煤炭也不是不能有其他用,比如做煤炭做飯。”
“但最重要的,始終是一些大家夥,能集中大量的人的勞動成果,爆發出大量的人窮極一生都無法實現的力量。”
“我把這叫做……重工業!”
轟的一下,所有人的天靈蓋都被掀開了一般的清楚明白。
大家突然知道大漢為什麽走到了今天了。
現在市麵上什麽最賺錢?是紡織業,在場的議院大量的都是紡織業的。
但實際上對大漢發展最重要的是重工業!
的確,做紡織業賺錢,但難道國家好不容易集中起來了兩千億,然後拿去開紡織廠?
所以實際上,這些好不容易集合起來的錢,至少應該在重工業方麵有所投入。
在科教文衛的投入之外,是對大漢全境的投入。
而這種投入首選重工業。
而隻要重工業投入不斷,大漢的成長就不斷,大漢的發展就不斷。
同樣的道理,隻要長安的重工業厲害,那麽未來其他地方同樣新商改,卻也不是長安的對手,因為長安會持續的繼續發展重工業,走在時代的前列,成為大漢發展的心髒。
集中起來錢,首先要幹一本萬利的活兒,科教文衛。
其次要覆蓋全國,去開拓更大的市場,而不是讓富的地方更富。
第三就是要堅持發展重工業。
有了這三點基礎之後,討論出的結果,才有意義。
否則,討論的看起來再重要的東西,實際上都是在扯淡。
毫無意義。
很多人此時,反而開心了起來。
雖然被罵的好像一文不值,好像自己這一兩年的議員都白當了。
但當初自己追隨霍海的腳步,成了富人,那時候就在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見到霍海,不知道能學到什麽東西。
現在真的見到了,才知道,自己就算無論如何的高估霍海,其實都是在低估他。
武侯的思想,遠不是常人可以比擬的。
霍海說完後,一名傳旨的羽林衛進入現場:“陛下有旨。”
眾人都看了過去。
羽林衛:“丞相李蔡,年事已高,請辭丞相之職。宗室劉光以國事巡西域,辭議院議長職務,由李蔡為新議長。”
大家瞪眼。
豈不是三公全空出來了,一個都沒有了?
難道大漢的朝局要變天了?
羽林衛繼續:“則司馬相如升任丞相,總覽政務,張湯升任禦使大夫,總覽朝廷財政諫言官員查舉。”
“令取消大農令,設大司農,為三公。”
“武侯霍海,辭長安少尉之責,選為大司農!”
此話一出,大家愕然,隨後又覺得理所當然。
愕然是因為霍海才二十二,就已經是位列三公了,這還得了。
不過,甘羅十二歲為丞相,霍海二十二為大司農怎麽了?
甘羅自幼聰明過人,進入丞相呂不韋門下,擔任少庶子。十二歲時,出使趙國。使用計謀,幫助秦國得到十幾座城池,憑借功勳,得到秦王嬴政嘉獎,授上卿(相當於丞相),封賞田地、房宅。後來事跡,史籍無載。
所謂上卿不就是三公?
但不同的是,聰明的甘羅,隻是曇花一現。
而霍海對於天下的影響,將會是世所罕見的!
當初夏啟從公天下改家天下。
武丁從神權時代到王權時代。
周武王姬發以分封製擴大版圖。
秦始皇一統天下稱皇帝。
到如今,又一個輝煌大世到來了。
當今陛下必將名留青史,甚至此後天下萬邦不再有,隻有一本史書,而已。
而霍海將會是這個過程中最耀眼的存在。
曆史上那些再出名的人,都沒法和霍海競爭了。
因為如今的時代對比以往,似乎有了飛躍的改變。
就問什麽時代人人都能吃飽過?而現在,人人都在追求吃肉!
以前天下就是河洛中原,後來天下就是九州,是十三州部,如今,天下大的令人發指,是個球。
倘若這個世界的人不走出地球,再也不會有人比霍海這個上卿更厲害了。
甘羅又算什麽?
議會散了。
有些人被說了,心裏不高興,但是,他們更高興的是霍海上位大司農位列三公,這等於是擺明了告訴天下,商改要全麵推行了!
以前長安都那麽多發展機會,如今天下即將同步發展,又會有多少金錢,多少機會?!
全長安都瘋了。
更多的人,更多消息傳向了四麵八方。
不久之後,天下人都要激動不已。
一切的一切,終於要來了。
六年來,長安的一切都證明了新商改正確無比,所有人都想享受到新商改的好處!
……
此時,一間小屋子裏,很多議員聚集在一起。
他們是議員中的聰明人,也是有野心的人。
他們今天看到了議院的局限,也看到了霍海的恐怖。
但是,更激發起了他們要挑戰霍海的想法。
因為,議會之上有朝會,而他們還想爬一步。
所以,霍海這個帶領他們走到今天的人,成了他們要麵對的恐怖敵人,最終boss。
幾人討論之間,有人歎氣:“要和霍海鬥,我有膽,但我不信我能贏。”
此話一出,幾人都沉默了。
最終,一個聲音打破了沉默。
“昔年外戚軍事勳貴占據朝堂威風,如今變局卻在最大的貴族霍去病的弟弟霍海身上。”
眾人看向了他。
他開口:“我知道,世上有一個最穩重的人,從來不犯任何錯誤,如果說有人能贏霍海,那一定是他。”
人怎麽會背叛自己的階級呢?
但當初霍海還不是從霍去病羽翼之下走出,走到了上卿的位置。
“難道,霍老三霍光就不想當上卿?”
霍光?
可能嗎?他們可是親兄弟?
再者,霍光在皇帝身邊平步青雲,每年升官,他犯得著來議會參與權利鬥爭,甚至帶著議會踩在朝會頭上?
“他會,因為他叫霍光。”
霍光,字子孟。
光,人舉著火把,頭領也。
子孟。
孟叔仲季。
孟,一年之春,老大。
子孟,君子之首。
這個生為老三的人,生來就是要做高舉火把的頭領做君子魁首的人,大漢朝的政治環境,留給他的目標隻有一個。
大司馬大將軍。
倘若有意思衛青退下,霍光上台,屆時霍光能不能與霍海匹敵?
隻有試過才知道。
————
求月票!
因為這些流程的緣故,霍海也對如今的長安有了長足的了解。
說起來,新商改至今,等於實際上有一大半的時間霍海都不在長安。
關鍵是這一次一離開就是三年,而這一段時間又是長安發展的最瘋狂的時間,所以如今長安已經完全變了模樣。
首先就是人口。
項緒修建安洛鐵路,工人數量遠超過當初的想象。
一開始以為有五十萬工人,半年就能勉強通車,最多八個月,就能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完善。
但,那是單程鐵路。
項緒修建了雙軌並行,並且在沿途所有煤區貨運段全是三軌道。
在站點,都是雙站台四軌道。
這個工程量比一開始計劃的大很多。
其次,意想不到的是,一路上,修建鐵路的工人,大量都在修建了五六個最多不到一年後,就離開了鐵路,前往長安!
因為修建鐵路本身,並不是長期維序的工作,所以,一旦工人得知長安那邊能找到差不多類似的工作,就算待遇稍微低一點,也無法阻擋他們去長安!
於是,整個鐵路在修建期間,就一直在向洛陽段抽人,往長安送人。
而洛陽來的人當然不全是洛陽人,洛陽根本沒那麽多人,而且大量在洛陽有資產的人也走不掉。
再說鐵路通車後,洛陽即將迎來大發展,本地人有恃無恐。
而人,都是河對岸過來的。
這點人口,對於河對岸來說,幾乎不算什麽,但是如果這些人口都集中在長安這一個地方,那就誇張了。
短短一年時間,長安人口從大約一百二十萬,膨脹到了二百二十萬!
這是在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倫沒有發生過的。
當然了,他倒是想,他舉國也沒有那麽多人口可以抽調。
而這一百萬勞工進入長安,固然讓長安的活力開始爆炸性增長,並且帶來了各地文化,長安的流行風向各種文化各種藝術,技術,技藝開始瘋狂的融合,爆發。
但,也迎來了一個巨大的問題。
那就是,長安的男女比例,從五比五,飆升到了七十五比二十五。
實際上長安本來應該是男子比女子多得多的,曆年過來逃荒的人中,大量都是男性身強體壯,才能堅持到長安。
但是,隨著前期的戰爭,還有豪族遷徙帶來的海量女性,才維持著五比五的比例。
當然,並不是每個男人都有老婆。
事實上大部分奴隸根本是不能結婚的。
而這個五比五的比例被破壞後,就導致長安滿城光棍了。
不過沒關係。
因為火車通車了。
隨著火車通車,黃河下遊前往長安的難度爆降。
看多了報紙之後,大家都明白了一個道理。
長安有很多男人,長安的男人,月入平均在三千以上!
這對其他各地的來說吸引力太強了。
很多地方的男的擁有資產,沒辦法不管不顧去長安。
但是女的就不同了。
加上這個人口比例失衡,大漢朝廷有意無意的引導,各地就有大量的女性來到了長安。
短短八個月時間,長安的人口膨脹到了三百萬,並且還在膨脹之中。
如果不是因為安洛鐵路通車,這兩年時間多出一百八十萬人口,足夠把任何城市撐爆了誒。
但在現在的長安,這意味著兩年時間,長安的市場擴大了兩倍!
其實不止,兩年前也不是每個長安人都有工作,很多人雖然住在長安,但其實屬於農戶,自給自足。
而隨著長安瘋狂的擴張,住在城內的人已經失去了種田的可能性,沒錢了就隻能找工作。
所以,如今長安已經真正的城市化,並且巨型化。
如今的整個萬年縣完成了改造,城南修建起了超大片的建築物,都是霍海和劉徹的產業。
這些房子還是按照老規矩運作。
不同的就是,這些房子不再是一套房子有一個一畝的院子。
而是兩百平的房子,有一個一百平的後院,一個小小的前院街蔭。
甚至,已經開始出現了鋼筋混凝土樓房,二層小樓三層小樓什麽的出現。
這南城的居住環境比起新城密度大了五六倍。
才吃下了這些人口。
霍海一邊聽,卻沒覺得奇怪。
這的確不奇怪,這甚至是一開始就算好的。
劉徹早就預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在那個時候啟動了城南的修建。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新商改在全國普遍推開才不得不進行了。
原因也簡單,但凡什麽地方遭災,以前的人是沒有方向的,能往哪兒逃就往哪兒逃。
但以後,是個人都知道往長安去。
長此以往,長安以後人口得多少?
所以,首先讓各地都慢慢的發展起來,沒有人餓肚子,就算有災害,也沒人會餓肚子,是第一步要做的。
否則生物是會自己找出路的。
霍海繼續聽議會議題,才發現現在議會權力其實還可以。
目前長安已經實行了商稅製度。
各種行業的稅收不一樣,一般劉徹的企業擔任著交重稅的任務,並且以交的多為榮耀。
所以目前長安一年的賦稅,已經突破兩千億大錢了。
目前長安大部分行業的利潤都是非常高的,雖然給工人的工資本來就已經超高了,但是利潤更高,幾乎每個月拿三千大錢一年加獎勵差不多四萬大錢的工人,一年能給自家公司帶來二十四萬左右的收益。
而這個收益中收稅的比例超過百分之十。
差不多每個工人給長安提供了每月七千左右的賦稅收益。
這個兩千億大錢的賦稅,可以不用做盈利,而是純開支。
要知道,目前大漢朝廷,實際上的官方支出,是十四億大錢左右,而朝廷手裏有兩千億的稅!
這個議題一出來,黃吉就開口了:“我認為,這個錢,應該拿來修建市政設施,比如修建水塔,擴大昆明湖。這樣就能降低用水價格,刺激工業繼續發展,讓稅收更多。”
目前長安自來水公司的人也在現場,這個以前是通用暖氣的管理,現在成為自來水公司總經理的議員:“我認為自來水應該漲價。”
“我們要修建更多的自來水設施,甚至未來讓每家每戶家裏麵都通水,這必須要大量的金錢,這個錢讓居民自己出,那麽實際上出不了多少,可如果這個錢讓長安出,那一定會拖垮財政的。”
雙方幾乎持有相反的看法。
實際上,對於現在修幾個水塔來說,花不了多少錢。
但問題是,兩千億不是全都由議會掌握。
這兩千億,各個部還有丞相府還有皇宮,各自要抽調,而且這些都是後抽調的,首先這錢就是大將軍驃騎將軍先抽,抽完再給這幾個部門抽的。
如今將士們有很多花錢的地方,不比當年了,所以抽調的錢不少。
然後朝廷還要留一部分預算,在朝會使用而不是議會使用。
所以,議會實際上能用的隻有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兩百億。
這樣一來錢就少很多了。
但是兩百億也足夠建立一家幾十萬人的大公司了,就算是霍海要抽調兩百億,也不是很輕鬆的,所以這筆錢還是很大的。
但現場的人都知道,時代日新月異,隨時都可能冒出大量的需要花錢的地方。
所以,寸土必爭。
兩方就水利公司的問題,就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然後是衛生,有人提出應該立刻強化下水係統汙水係統。
幸好霍海當時在長安留了一條溝做綠化,現在可以用上了,填埋汙水主管道。
但依舊不夠,城南的話,還要挖汙水管道,這些管道要和地麵的飲用水分開走。
目前因為沒有用水管送自來水,所以飲用水走的河道。
所以如果不投給自來水公司,這錢就得投給汙水公司。
大家這才發現,一開始的爭論白爭了,這就不是一個單獨的問題。
實際上,這種會,應該先把朝會的公共預算公布一遍,然後再讓大家討論,才可能靠譜。
但為什麽沒有公布呢?
是因為大家要觀察,觀察朝會和議會的區別。
在場所有官員都沒有透露之前朝會對這個錢的預算方案,隻是聽所有的議員討論。
大家也想知道,究竟會有多大的不同。
但是萬萬沒想到,不同居然如此之大。
這二百億的用處,討論範圍非常廣。
長安的自來水,下水,公路係統,運河係統,對於即將到來的新人口的房屋建設的支持。
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所有的討論,都離不開一個中心。
長安。
這是霍海一手締造的奇跡,也是束縛新商改的最大壁障。
討論到最後,大家想要聽聽霍海的意見。
其他上議員都沒有開口,一直到黃吉:“武侯大人,您怎麽看?”
議會是霍海一手建立的,大家都把霍海當財神,都想聆聽霍海的指點。
霍海:“你們討論的很好,比我想象中的好,你們的很多意見,甚至比官員們做出的規劃還好,畢竟很多官員對於實地並不了解,而你們卻經常接觸這些地方。”
聽到霍海的認可,所有人都很驕傲。
這種感覺,就好像一群本來不被認可的人,現在上了台麵,又做出了成就,那種被人矚目和仰視的感覺。
仰視的不是財產累積的高度,而是聲譽的高度。
霍海:“但,渺小的眼前利益,遮蔽了你們的雙眼。”
“用《成語大全》上的成語形容,就是目光短淺。”
在場所有人都麵麵相覷。
在場的人,無不是這六年來長安城的風雲人物。
隨便一個出去,一旦路麵,都是人群趨之若鶩的對象。
都是百人簇擁,風光無限的人物。
如果是換一個人說他們目光短淺,鼠目寸光,他們一定會翻臉。
但是說這個話的是武侯,是他們的領頭人。
所有人都看向了身旁的人。
大家臉上的榮光頃刻間被打散。
所有人都想看看對方是不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
但大家都在對方的眼睛裏看到了手足無措。
是的,大家好像的確就是目光短淺的人,似乎沒有人有信心認為自己考慮的很長遠。
霍海繼續:“大漢就像是一片田地,現在大家在討論種植什麽。”
“因為一年兩年過去了,收益不錯,所以你們把目光都盯緊了收益不錯的項目,並且把它都玩兒出花來了。”
“你們知道這是什麽嗎?這就像你們拿到了世上最肥沃的土地,然後在上麵種滿了韭菜。”
“不是韭菜不好,問題是,肥沃的土地,更適合種植稻米、小麥,而不是一個月速成的蔬菜。”
“如果考慮的長遠一點,一田稻米,十年後二十年後還是產出那麽多,但今年種下的核桃樹,二十年後將會有十幾米高,能產出五背簍核桃。”
此話一出,現場的人似乎都明白了什麽。
霍海:“現如今,你們中很多人無論是自己做生意,還是考慮國家大事,都是這樣。在六年前,李廣就在隴西種下了一片核桃,六年過去,市麵上的核桃是什麽價格?就算再過六年,市場上核桃價格依舊很高,而十二年的核桃樹產的比六年的核桃樹多得多。”
“現在的人如果看中了核桃的價值,要追上李家,需要二十年的經營。”
“你們懂我的意思了嗎?”
“你們隻看著一年的收益,看不到五年的,十年,二十年,更是看不到,而一百年的沒人能看到,三百年的,更沒人能想到。”
“這是你們第一個問題,也是你們最小的問題。”
最小的問題?
所有人麵麵相覷。
霍海:“讓我算一筆賬,告訴你們你們現在幹的事情收益有多低。”
“就那黃吉上議員作為例子,他的策略是用公共開支建立更完善的自來水係統,讓長安的水能夠容納接下來到的工人,預計在接下來五到十年內讓長安的外來人口增加到四百萬,在加上進三百萬未成年人。”
“屆時,長安就擁有了七百萬人的市場,四百萬人有勞動力,也就是每人三千一個月,一年三萬六,一千四百四億的市場。”
“加上他們創造的收益,長安的各種老板富人,朝廷包括陛下這兒的收入至少超過八千四百億。”
“這個市場比現在擴充了百分之二十五,對吧?”
黃吉點頭。
霍海:“你覺得很高嗎?”
黃吉點頭。
霍海:“我問你,一個擁有成熟的新學思想和一種技能的工人收入是多少?一個賬目人員一個認字的掌櫃,一個月收入是多少?”
黃吉愣了一下開口:“都差不多,一個月一萬二左右。”
霍海:“好,如果五年後,長安四百萬月薪三千的人,都變成了這種讀過書的月薪一萬二的人,那麽市場是多大?”
黃吉冷不丁的被問這個,開始計算,卻呆住了。
以三百萬人不變計算,如果月薪都是一萬二,那一年是十四萬四千,三百萬人就是,四千三百二十億!
而他們能創造出的總價值如果保持八倍自己收入這個數額,那就是三萬四千億!
這可真不敢算啊,這一算,簡直了。
很高嗎?
事實上,霍海很早之前就想過,大錢作為大漢貨幣單位隻是暫時舉動。
為了規避通貨膨脹慢慢釋放的壞影響,大漢在發展成熟時,必須有一次自主的幣值改革。
其實不需要怎麽改。
就一點,一大漢幣等於一貫(一千大錢)。
等大漢人均收入抵達三百大漢幣的時候,應該已經把發展初期的通脹吃幹抹淨,全變成益處了。
而那實際上,就等於是現在的薪水的一百倍!
就算現在的一切都不變,隻要疊加上這個數值,大漢官方的收益都要增加百倍。
這實際上隻是經濟手段對於市場規模的信心的擴大而已。
所以,大家年入從工人級別,全麵跨越到讀書人級別,是必然的事情。
霍海:“算明白了嗎?”
“科教文衛,才是投入最小,收益最大的投資。”
“你們現在才變成有錢人,還沒有意識到,錢還會存在很多年,你們的錢還會存在很多年。”
“一百年甚至三百年後,如果你開創的公司還存在,那時候的人是如何的敬仰你?”
“三百年後,你的子孫依舊牢牢地把握著這個行業的未來,那才叫做成功。”
“你們的錢,太新了,所以你們還不敢把錢墊在腳下,提高自己的眼界。”
所有人都明白了霍海要說什麽。
基礎建設固然重要,但是,科教文衛才應該是第一步討論的。
先把這四個地方的投夠了,才能開始投入其他建設。
但,武侯剛剛也說了,目光短淺,是在場的人最小的問題!
這個目光短淺的問題,已經讓所有人都抬不起頭了。
怎麽還是大家最小的問題?
難道大家還有更嚴重的問題?
霍海:“第二個問題,比目光短淺還嚴重,你們的視野太窄了!”
視野窄?
大家麵麵相覷。
這又是怎麽一迴事?
霍海:“你們認為,隻有長安這片土地可以種植核桃?難道隴西的核桃就不是長安核桃的價格了?有沒有試過魯國適不適合長核桃?萬一蜀郡核桃長得比長安的核桃更好怎麽辦?”
所有人都懵逼了。
不少反應快的已經明白了。
武侯對我們很失望啊。
剛剛大家談論了很多東西,長安的自來水,下水,公路係統,運河係統,對於即將到來的新人口的房屋建設的支持。
討論了無數的東西,但卻隻討論了一個東西。
那就是長安。
離開長安,大家都不會說話了。
所有人都隻敢經營長安這個基本盤,不敢往外投資。
就好像大家用自己的錢做生意時,不敢去其他地方投資,隻敢在長安和別人搏鬥一樣,當了議員,大家依舊隻敢在長安搏鬥。
但是,那些大貴族,特別是各種運輸公司,各種鐵路,都是去其他地方賺錢,吃的盆滿缽滿。
所以,實際上這歸屬於議院支配的兩百億,實際上絕大部分應該投入到帝國的其他地方才對。
也對,長安現在發展的這麽好,為什麽還需要公共投入去支持?
就像自來水廠的總經理說的一樣,提高水價,長安人自己稍微多出點,就能支持自來水係統的升級了。
那為什麽不把錢拿去提高帝國的其他地方,出產更多勞動力,開辟更大的市場,反而要留在長安?
霍海:“商人很多時候很容易被眼前利益蒙蔽雙眼,導致自己的生意做不大。在做國家決策的時候也一樣。”
“如果沒辦法看得更遠,看的更廣,那麽待在議員這個位置上,並不是一種榮耀,而是一種羞辱。”
“大漢需要議院,不是長安需要議院。”
“朝會在討論大漢的事情,而我們議院隻是在討論一城一池。”
“如果我們隻是一個小商販,那不用一城,討論一條街都多了,討論一間鋪麵就行。但你們是被選出來,代表天下商人富豪的,你們沒有展現你們應該有的能力。”
霍海的話已經說的很重了,但是不得不重一點。
霍海希望這個話,永遠被記錄在議院曆史上,成為後世每一個議員加入後都需要學習的科目。
因為商人的目光短淺,議院的短視者一定會越來越多,敝帚自珍,小醜將會占據這個舞台。
到時候,議會隻會剩下雞零狗碎。
雖然宏觀敘事假大空,但假如沒有了宏觀計劃,那何談朝著進步的方向前進?
所有人都在羞愧之中,霍海說出了第三個問題:“你們目光短淺,你們眼界窄,同時你們看問題還不夠仔細。”
“這才是你們最大的問題。”
大家都懵逼了。
看的不夠遠,就算了。
看的不夠寬,也是。
我們難不成看的不夠遠的同時看的不夠廣的同時,連眼前的一切都沒有看清楚?
那我們何等的失敗?
武侯在外三年,議院舉行了三年多的議會,合著大家都在過家家?大家都在搞笑?
如果朝堂上的公卿也是這麽看的,那大家這麽久以來,豈不是如同跳梁小醜一樣,在一個自以為表現自己優越的舞台上,耍猴戲?
霍海:“你,對,就是你。”
霍海隨便點了一個不認識的商人。
這名商人起身,看向霍海,其他所有人都屏息以待。
霍海:“我問你,長安的發展,是從什麽地方什麽時候開始的,現在的長安和一百年前三百年前的鹹陽有什麽區別。”
這商人:“秦國那麽多年,鹹陽幾乎沒有區別,一直到六年前,大漢的長安也和八十年前沒多大的區別,無非就是時間變久了牆變老了,斑駁了而已。”
霍海點頭。
這商人思索:“一切發展的開始應該是同關煤礦的煤炭運入長安,從那一天開始,長安每一條街道上貨物絡繹不絕,錢越來越多,機會越來越多,人口翻了將近十倍,讀書人數量更是翻了幾十倍。”
“有了這些基礎,各種科技蓬勃的發展,出現,各種產業迅速走向了工廠化,各種物品變成了標準化商品,開始被售賣。”
“一切都是從同關煤礦開始的。”
霍海:“好,那我問你,煤炭對於大漢最大的貢獻,是幹什麽?”
他思索了一下:“是取暖?”
旁邊有人大聲反駁:“不對,是煉鋼!”
“昔年戰國時代,百煉成鋼,煉器名家,鑄劍大師,以自己的血去鑄造劍魂,結果到頭來還不如現在煉鋼廠隨便抽出一根鋼筋的品質高。”
“各種跨河大橋要用鋼鐵,蒸汽機要用鋼鐵,馬車要用鋼鐵,就連指甲刀都要用鋼鐵,往年有錢人用玉銼子打磨指甲,而窮人就讓指甲那麽變長,或者最多用嘴咬,很多時候看到別人指甲裏的汙垢都吃不下飯,現在大家也養成了剪指甲的習慣。”
“就小到這麽一件事情,都需要鋼鐵,所以,煤炭最大的作用是煉鋼。”
霍海:“好,那我問你,鋼,對哪個行業貢獻最大,最重要?”
大家已經學會搶答了:“是蒸汽機!”
“好,蒸汽機對哪個行業最重要?”
“造火車造輪船!!”
問了一圈,大家明白了。
霍海:“其實鋼不是不能做其他用,比如做指甲刀,做鋼釘,做銼子。”
“蒸汽機不是不能有其他用,比如紡織。”
“煤炭也不是不能有其他用,比如做煤炭做飯。”
“但最重要的,始終是一些大家夥,能集中大量的人的勞動成果,爆發出大量的人窮極一生都無法實現的力量。”
“我把這叫做……重工業!”
轟的一下,所有人的天靈蓋都被掀開了一般的清楚明白。
大家突然知道大漢為什麽走到了今天了。
現在市麵上什麽最賺錢?是紡織業,在場的議院大量的都是紡織業的。
但實際上對大漢發展最重要的是重工業!
的確,做紡織業賺錢,但難道國家好不容易集中起來了兩千億,然後拿去開紡織廠?
所以實際上,這些好不容易集合起來的錢,至少應該在重工業方麵有所投入。
在科教文衛的投入之外,是對大漢全境的投入。
而這種投入首選重工業。
而隻要重工業投入不斷,大漢的成長就不斷,大漢的發展就不斷。
同樣的道理,隻要長安的重工業厲害,那麽未來其他地方同樣新商改,卻也不是長安的對手,因為長安會持續的繼續發展重工業,走在時代的前列,成為大漢發展的心髒。
集中起來錢,首先要幹一本萬利的活兒,科教文衛。
其次要覆蓋全國,去開拓更大的市場,而不是讓富的地方更富。
第三就是要堅持發展重工業。
有了這三點基礎之後,討論出的結果,才有意義。
否則,討論的看起來再重要的東西,實際上都是在扯淡。
毫無意義。
很多人此時,反而開心了起來。
雖然被罵的好像一文不值,好像自己這一兩年的議員都白當了。
但當初自己追隨霍海的腳步,成了富人,那時候就在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見到霍海,不知道能學到什麽東西。
現在真的見到了,才知道,自己就算無論如何的高估霍海,其實都是在低估他。
武侯的思想,遠不是常人可以比擬的。
霍海說完後,一名傳旨的羽林衛進入現場:“陛下有旨。”
眾人都看了過去。
羽林衛:“丞相李蔡,年事已高,請辭丞相之職。宗室劉光以國事巡西域,辭議院議長職務,由李蔡為新議長。”
大家瞪眼。
豈不是三公全空出來了,一個都沒有了?
難道大漢的朝局要變天了?
羽林衛繼續:“則司馬相如升任丞相,總覽政務,張湯升任禦使大夫,總覽朝廷財政諫言官員查舉。”
“令取消大農令,設大司農,為三公。”
“武侯霍海,辭長安少尉之責,選為大司農!”
此話一出,大家愕然,隨後又覺得理所當然。
愕然是因為霍海才二十二,就已經是位列三公了,這還得了。
不過,甘羅十二歲為丞相,霍海二十二為大司農怎麽了?
甘羅自幼聰明過人,進入丞相呂不韋門下,擔任少庶子。十二歲時,出使趙國。使用計謀,幫助秦國得到十幾座城池,憑借功勳,得到秦王嬴政嘉獎,授上卿(相當於丞相),封賞田地、房宅。後來事跡,史籍無載。
所謂上卿不就是三公?
但不同的是,聰明的甘羅,隻是曇花一現。
而霍海對於天下的影響,將會是世所罕見的!
當初夏啟從公天下改家天下。
武丁從神權時代到王權時代。
周武王姬發以分封製擴大版圖。
秦始皇一統天下稱皇帝。
到如今,又一個輝煌大世到來了。
當今陛下必將名留青史,甚至此後天下萬邦不再有,隻有一本史書,而已。
而霍海將會是這個過程中最耀眼的存在。
曆史上那些再出名的人,都沒法和霍海競爭了。
因為如今的時代對比以往,似乎有了飛躍的改變。
就問什麽時代人人都能吃飽過?而現在,人人都在追求吃肉!
以前天下就是河洛中原,後來天下就是九州,是十三州部,如今,天下大的令人發指,是個球。
倘若這個世界的人不走出地球,再也不會有人比霍海這個上卿更厲害了。
甘羅又算什麽?
議會散了。
有些人被說了,心裏不高興,但是,他們更高興的是霍海上位大司農位列三公,這等於是擺明了告訴天下,商改要全麵推行了!
以前長安都那麽多發展機會,如今天下即將同步發展,又會有多少金錢,多少機會?!
全長安都瘋了。
更多的人,更多消息傳向了四麵八方。
不久之後,天下人都要激動不已。
一切的一切,終於要來了。
六年來,長安的一切都證明了新商改正確無比,所有人都想享受到新商改的好處!
……
此時,一間小屋子裏,很多議員聚集在一起。
他們是議員中的聰明人,也是有野心的人。
他們今天看到了議院的局限,也看到了霍海的恐怖。
但是,更激發起了他們要挑戰霍海的想法。
因為,議會之上有朝會,而他們還想爬一步。
所以,霍海這個帶領他們走到今天的人,成了他們要麵對的恐怖敵人,最終boss。
幾人討論之間,有人歎氣:“要和霍海鬥,我有膽,但我不信我能贏。”
此話一出,幾人都沉默了。
最終,一個聲音打破了沉默。
“昔年外戚軍事勳貴占據朝堂威風,如今變局卻在最大的貴族霍去病的弟弟霍海身上。”
眾人看向了他。
他開口:“我知道,世上有一個最穩重的人,從來不犯任何錯誤,如果說有人能贏霍海,那一定是他。”
人怎麽會背叛自己的階級呢?
但當初霍海還不是從霍去病羽翼之下走出,走到了上卿的位置。
“難道,霍老三霍光就不想當上卿?”
霍光?
可能嗎?他們可是親兄弟?
再者,霍光在皇帝身邊平步青雲,每年升官,他犯得著來議會參與權利鬥爭,甚至帶著議會踩在朝會頭上?
“他會,因為他叫霍光。”
霍光,字子孟。
光,人舉著火把,頭領也。
子孟。
孟叔仲季。
孟,一年之春,老大。
子孟,君子之首。
這個生為老三的人,生來就是要做高舉火把的頭領做君子魁首的人,大漢朝的政治環境,留給他的目標隻有一個。
大司馬大將軍。
倘若有意思衛青退下,霍光上台,屆時霍光能不能與霍海匹敵?
隻有試過才知道。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