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您利用足球的爭鬥性,解決無所事事的工人們聚在一起容易造反的問題麽。
怎麽事成之後,足球的爭鬥性就成了違背足球的初衷了?
足球的初衷不就是讓人發泄麽。
霍海看了一眼皇甫華:“我說的沒問題啊,足球從一開始就是有規則的,是要在球場上分輸贏的,你場下發生的事情本來就是多餘的。”
皇甫華明白了,您這過河拆橋的同時,還給潑髒水。
皇甫華又詳細的問了一下足球的規模,足球的規則,足球比賽的組織,然後還了解到了木看台的搭建什麽的。
才詢問:“如果真的像設想一樣,未來有的球隊被數以萬計十萬計的人喜歡,那球場得多大啊。”
霍海:“那麽多人喜歡當然要拿來盈利,不做商業可惜了,自然票漲價。”
“再說十萬人才多少點,百萬人千萬人也不是沒可能。”
霍海前世是個球迷,對足球這一套規則太熟悉了。
而且霍海不是那種隻看了一兩年球隻了解表象的球迷,看久了足球之後,就會發現,足球是一種博弈。
足球比賽本來就是一種利用時間與空間進行的博弈。
球員和替補球員之間有博弈,球員和主教練之間有博弈。
主教練和對手博弈也要和老板博弈。
甚至球迷也要經常和球隊博弈。
這些博弈是很複雜的。
而前世,整個華夏的足球不行,原因就是方方麵麵的。
最重要的就是各地球隊沒有辦法凝聚太多的死忠,沒法給自己畫標簽。
歐洲球隊,比如可以說自己是工人城市所以是工人球隊,也有富人球隊,甚至以群體分的比如熱刺是猶大人球隊。
在國內,誰還不是個工人球隊了?這就失去了最嚴重的鬥爭原因。
鬥爭原因都沒有,都沒有可能真刀真槍的幹,那就必然是‘踢踢得了’默契球出現,默契球演化著就變成了假球。
本來起步就比別人晚,又容易人情球,假球溫床,就很難爬得起來。
原因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個水平本來就不高的地方,球員都在和隊友作鬥爭,想方設法踢假球去了,怎麽進步?
本來就需要高水平比賽,才能鍛煉出強大的球員。
其他足球強國也有假球,但是別人是先有了競技能力,再然後才是去博弈。和先博弈拿到少數的資格然後才能去鍛煉競技能力,那是兩碼事。
這隻是原因之一,足球差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在霍海目前看來,大漢這些方麵,環境都比前世好很多。
大漢在很多方麵遠不如前世,工業方麵和前世比簡直是個嬰兒中的嬰兒。
但是在霍海看來,大漢絕對短時間內在足球方麵把前世吊起來打。
在前世,舉國也就幾千個職業球員,一提起來就是十四億人裏找不出十一個會踢球的。實際上真相是幾千個人裏麵最會踢的就那十一個了。
但是在大漢,即將就會有數百萬工人開始踢球。
無他,因為太無聊了,沒別的玩兒的。
好不容易搞點樂子,還屬於賭博。
絕大部分人在得知賭博犯法後,肯定是不會去賭博了,畢竟大家好不容易過上好日子,大部分人是不會去幹危險舉動給自己挖坑的。
等足球比賽多起來,日常化,有了強弱之分後。
順勢推出官方足彩。
直接一棍子就能把賭博風氣給打爆。
至於資本看上了足球,開始商業化運營之後,有可能出現的賭博借殼足彩重現。
那就是以後的事情了,不是眼下的事情。
而眼下推出足球還有個好處。
那就是自從軍事方麵不需要那麽多牛皮裝備後,牛皮大多用作了往北探索的開發的西進運動的冒險者們使用的東西。
但他們能消耗多少?
還有羊皮呢?
現在棉製品多了之後,羊皮使用量也是爆降,黃河再多的羊皮筏子也用不了那麽多啊,現在還開放吃羊了,羊皮更多了。
現在小羊皮皮鞋滿街都是,豬皮皮鞋才流行了四年,就退出曆史舞台了。
但羊皮牛皮還是用不完。
皮球,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是時候推出足球了。
皇甫華離開霍海這兒後,很快就去推這件事情了。
警察內部十二萬警察之間,推廣運動是很輕鬆的事情。
還是那句話,上麵喜歡什麽,下麵都得跟著學,以身作則就好,不需要抓。
皇甫華把一群司警司查拉著踢球,還有那麽多下級看著,很快皇甫華喜歡踢球的消息就傳出去了。
接下來足球這項運動就在警察內部挨個流傳開來了。
與此同時,不隻是內部,其他人也在學習。
一場比賽進行,就一定會有人圍觀,看到新玩意兒之後,沒幾個人能忍得住自己不上手試試,足球可以忍住不上手,畢竟大家都不想當門將,但忍不住腳癢。
很快就有人學習了。
沒一個月,整個長安都在流行踢足球了。
霍海倒是沒時間玩兒,最近霍海一直都在推廣教育,霍海想要丟出九年製義務教育。
但是,這似乎還有點問題。
因為好像沒有那麽多職業老師。
九年製義務教育,意味著至少要適齡小孩全部入學。
而這個時代的新學,學九年,如果真學得進去,幾乎能從小學直接學到研究院去了。
所以霍海退一步,改成了六年義務製教育。
至於學齡,就往下壓了兩年,改成了九歲開始。
這樣學完一般就十五了,十五適應一下就十六了,就不是童工了,比較符合當下的環境。
而這也意味著,一旦孩子九歲,夫妻倆就能騰出時間再生孩子了。
就算是沒有三代同堂的家庭,也會能有條件生不止一個孩子。
就算是雙工人家庭,也能生孩子。
霍海籌劃期間,看到了很多大漢最新的統計數據。
大漢的人口漲幅,非常誇張,誇張到如果不是劉徹壓著沒有發過,朝臣都會被鎮住的程度。
二十年前,劉徹搞過一次人口統計,當時統計的戶數,和平均每戶人口一計算,差不多有三千多萬人。
加上可能被隱藏的人,一共有四千萬。
在霍海開始發展新商改之前,大漢人口多增長了小一千萬,加上收服四周的各種部落加入的人口加上大漢國境以內一開始是蠻族現在也等級為漢人的所有人口,一共是七千多萬。
如今,過去了八個年頭。
大漢的人口是……一億二千萬。
近乎於翻倍。
恐怖的是,大漢的平均年齡已經不到二十了。
八年前,大漢的人平均能活四十的樣子,算上夭折的孩子什麽的,算出來人均壽命三十歲。
目前研究院對於大漢城市人口的壽命預估突破了六十,對於農村人口平均壽命的預估是四十八。
但,大漢並沒有這麽多年齡超過四十歲的人。
大約是從六年前開始,新學的醫生開始往全國分布開始,各個地方進入四十歲就幾乎會去世那批人,突然就像不會死亡了一樣,壽命在延續。
但問題是,他們才多少人?他們那一代人出生時,大漢人口才三千來萬。
一年才有不到七十萬人出生。
而現在呢?一年有小一千萬人出生!
大量家庭孩子都不止三個了,很多四孩家庭都出現了。
所以,一千個小孩,和幾十萬四十多歲的‘老人’算平均年齡。
這一算,大漢人的平均歲數,都不超過二十歲了。
而根據這個計算,大約在十年後,大漢會再次迎來人口爆發。
因為十年後,每一年有八九百萬人到適婚年齡。
這個數字,比當初張湯和劉徹算過的數字,誇張多了。
因為張湯少算了一件事情。
飽暖思淫欲。
以前的人,農忙太累,沒工夫,夏天一過太冷,沒興趣,春天青黃不接餓肚子,沒力氣,夏天三伏天熱得要死,來不了。
一年就沒多少時間可以幹那事兒。
現在呢,春天貓叫的厲害,人心裏也癢癢的,夏天熱點是熱點,但是樓房有閣樓後,還挺涼快的。秋天吃的滿口都是油,有的是力氣。冬天太冷了屋裏暖和,在屋裏黑漆漆的沒事兒幹,不如幹點事兒。
不是這些人想要生,是不想生都不行。
大部分人懷了就會生,是不會去買打藥的。
很多人孩子剛生下來沒兩個月,剛來了一次月經,又不來了。有經驗的她們自己都知道發生了什麽。
這人口想要不膨脹都不行。
這種情況下,六年製義務教育,還需要多考慮一下。
因為這意味著千萬大漢工人給朝廷創造收益和稅收之後,要養六千萬學生。
就算每年隻有八百萬人,六年義務教育,那也是四千八百萬學生。
很花錢的。
就是不知道劉徹舍不舍得。
如果舍得,那大漢就收緊褲腰帶,最近幾年先減慢一下發展速度。
等文盲率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以下的時候,人均三千的工人們工資會暴漲,到時候大漢就有錢了。
劉徹有一個疑惑。
這如果讀了書的未來月薪都一萬大錢兩萬大錢,甚至更多,那哪兒來的那麽多錢。
霍海不得不提醒劉徹,錢隻是個數字,大漢目前的穩定的經濟政策隻是用合適的錢來表達大漢所有勞動者的勞動成果。
讀了書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平均的勞動能力,遠超過普通幹苦力的,勞動成果就會暴漲,人均工資暴漲也是正常。
隻是,這是最後一次暴漲了。
當所有人都成了讀書人後,工資再漲也不會出現幾十倍暴漲了,隻能每年慢慢漲一點,一邊吃新科技的福利,一邊吃通貨膨脹的效果。
劉徹反應了過來,自己數錢數迷糊了,又把錢是什麽給忘了。
除了人和錢,霍海還關注到一些不同一般的東西。
很多地方上,有先見之明或者說有消息來源的人,開始收購土地了。
霍海的霍氏商行,還有劉徹自己的人,都在全國範圍內收購土地。
目前大漢越來越多的土地屬於兩人。
之所以買土地,有兩個原因。
第一,發展需要地,地在自己手裏,未來隨時要用劃線就行,不用去處理糾紛,也不會被人突然高價敲詐。
第二,拿到地之後,可以以很低價格租給農民,讓他們種田,從而保證糧食。
如果地一直那麽貴,而當工人這麽賺錢的事情一直持續,又有幾個人會留著種地?
他們都會去當工人。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隻有一個。
【農用地不得修改使用性質。】
如果農用地永遠都是農用地,隻要不批準,永遠不能修房子不能修路,不能建立工廠搞商業。
那就沒那麽多人買地了。
就算有人買,價格也起不來。
隻有能拿到商用批條的人才能把地的價格變高。
這樣一來,價格高的不是地,而是條。
第二個問題解決辦法還是這一條。
隻要在某些產量大區,禁止農用地轉商業,那這些地方就發展不出商業,那住在這裏的人就沒地方當工人,就隻能種地。
雖然還是會有很多人下定決心離開,但更多人會留下。
不過這一條霍海隻是遞給了劉徹,並沒有如警察體係那樣在朝會提出,一定要實現。
因為霍海實際上是在提醒劉徹,土地使用權和擁有土地是兩迴事。
允不允許擁有,和允不允許使用土地,也是兩迴事。
霍海自己手握這麽多地,也不想坑自己後代。劉徹愛設定程度多深的政策,霍海都接受。
要是劉徹規定土地為大漢所有,私人隻能購買使用權,霍海也接受,畢竟自己擁有這麽多土地到時候直接轉化為使用權,能賺一點是一點。
如果劉徹規定私人可惡意繼續持有土地,那這些地就分給孩子算了,以後重點就是多生點,把地分開點,免得有人惦記。
等霍海把這幾個問題梳理清楚,有了打算時,已經過去了幾個月。
在長安城,踢足球已經成了大量工人休息時候的第一選擇。
看球,也成了很多小孩和自己不願意多動的工人最喜歡的事情。
甚至,還出現了幾支在民間比較有名的球隊。
皇家兵工廠,煤礦隊,鐵路隊,皇家護衛隊,研究院隊……這些球隊背靠超大企業,都是在自己企業內部優中選優,很快就把踢球踢得好的,提拔到了自己的主要隊伍裏,然後開始到處約戰了。
這幾個隊,都是贏得最多的,所以都已經特別出名了,支持者特別多,每次踢球,球場邊觀眾多得不得了。
甚至幾家大公司專門買了長安城內以前開作坊現在搬遷掉的廠區,拆了搞成大球場,專門作為主隊球場。
霍海也沒想到這玩意兒發展的這麽快!
————
求月票
怎麽事成之後,足球的爭鬥性就成了違背足球的初衷了?
足球的初衷不就是讓人發泄麽。
霍海看了一眼皇甫華:“我說的沒問題啊,足球從一開始就是有規則的,是要在球場上分輸贏的,你場下發生的事情本來就是多餘的。”
皇甫華明白了,您這過河拆橋的同時,還給潑髒水。
皇甫華又詳細的問了一下足球的規模,足球的規則,足球比賽的組織,然後還了解到了木看台的搭建什麽的。
才詢問:“如果真的像設想一樣,未來有的球隊被數以萬計十萬計的人喜歡,那球場得多大啊。”
霍海:“那麽多人喜歡當然要拿來盈利,不做商業可惜了,自然票漲價。”
“再說十萬人才多少點,百萬人千萬人也不是沒可能。”
霍海前世是個球迷,對足球這一套規則太熟悉了。
而且霍海不是那種隻看了一兩年球隻了解表象的球迷,看久了足球之後,就會發現,足球是一種博弈。
足球比賽本來就是一種利用時間與空間進行的博弈。
球員和替補球員之間有博弈,球員和主教練之間有博弈。
主教練和對手博弈也要和老板博弈。
甚至球迷也要經常和球隊博弈。
這些博弈是很複雜的。
而前世,整個華夏的足球不行,原因就是方方麵麵的。
最重要的就是各地球隊沒有辦法凝聚太多的死忠,沒法給自己畫標簽。
歐洲球隊,比如可以說自己是工人城市所以是工人球隊,也有富人球隊,甚至以群體分的比如熱刺是猶大人球隊。
在國內,誰還不是個工人球隊了?這就失去了最嚴重的鬥爭原因。
鬥爭原因都沒有,都沒有可能真刀真槍的幹,那就必然是‘踢踢得了’默契球出現,默契球演化著就變成了假球。
本來起步就比別人晚,又容易人情球,假球溫床,就很難爬得起來。
原因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個水平本來就不高的地方,球員都在和隊友作鬥爭,想方設法踢假球去了,怎麽進步?
本來就需要高水平比賽,才能鍛煉出強大的球員。
其他足球強國也有假球,但是別人是先有了競技能力,再然後才是去博弈。和先博弈拿到少數的資格然後才能去鍛煉競技能力,那是兩碼事。
這隻是原因之一,足球差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在霍海目前看來,大漢這些方麵,環境都比前世好很多。
大漢在很多方麵遠不如前世,工業方麵和前世比簡直是個嬰兒中的嬰兒。
但是在霍海看來,大漢絕對短時間內在足球方麵把前世吊起來打。
在前世,舉國也就幾千個職業球員,一提起來就是十四億人裏找不出十一個會踢球的。實際上真相是幾千個人裏麵最會踢的就那十一個了。
但是在大漢,即將就會有數百萬工人開始踢球。
無他,因為太無聊了,沒別的玩兒的。
好不容易搞點樂子,還屬於賭博。
絕大部分人在得知賭博犯法後,肯定是不會去賭博了,畢竟大家好不容易過上好日子,大部分人是不會去幹危險舉動給自己挖坑的。
等足球比賽多起來,日常化,有了強弱之分後。
順勢推出官方足彩。
直接一棍子就能把賭博風氣給打爆。
至於資本看上了足球,開始商業化運營之後,有可能出現的賭博借殼足彩重現。
那就是以後的事情了,不是眼下的事情。
而眼下推出足球還有個好處。
那就是自從軍事方麵不需要那麽多牛皮裝備後,牛皮大多用作了往北探索的開發的西進運動的冒險者們使用的東西。
但他們能消耗多少?
還有羊皮呢?
現在棉製品多了之後,羊皮使用量也是爆降,黃河再多的羊皮筏子也用不了那麽多啊,現在還開放吃羊了,羊皮更多了。
現在小羊皮皮鞋滿街都是,豬皮皮鞋才流行了四年,就退出曆史舞台了。
但羊皮牛皮還是用不完。
皮球,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是時候推出足球了。
皇甫華離開霍海這兒後,很快就去推這件事情了。
警察內部十二萬警察之間,推廣運動是很輕鬆的事情。
還是那句話,上麵喜歡什麽,下麵都得跟著學,以身作則就好,不需要抓。
皇甫華把一群司警司查拉著踢球,還有那麽多下級看著,很快皇甫華喜歡踢球的消息就傳出去了。
接下來足球這項運動就在警察內部挨個流傳開來了。
與此同時,不隻是內部,其他人也在學習。
一場比賽進行,就一定會有人圍觀,看到新玩意兒之後,沒幾個人能忍得住自己不上手試試,足球可以忍住不上手,畢竟大家都不想當門將,但忍不住腳癢。
很快就有人學習了。
沒一個月,整個長安都在流行踢足球了。
霍海倒是沒時間玩兒,最近霍海一直都在推廣教育,霍海想要丟出九年製義務教育。
但是,這似乎還有點問題。
因為好像沒有那麽多職業老師。
九年製義務教育,意味著至少要適齡小孩全部入學。
而這個時代的新學,學九年,如果真學得進去,幾乎能從小學直接學到研究院去了。
所以霍海退一步,改成了六年義務製教育。
至於學齡,就往下壓了兩年,改成了九歲開始。
這樣學完一般就十五了,十五適應一下就十六了,就不是童工了,比較符合當下的環境。
而這也意味著,一旦孩子九歲,夫妻倆就能騰出時間再生孩子了。
就算是沒有三代同堂的家庭,也會能有條件生不止一個孩子。
就算是雙工人家庭,也能生孩子。
霍海籌劃期間,看到了很多大漢最新的統計數據。
大漢的人口漲幅,非常誇張,誇張到如果不是劉徹壓著沒有發過,朝臣都會被鎮住的程度。
二十年前,劉徹搞過一次人口統計,當時統計的戶數,和平均每戶人口一計算,差不多有三千多萬人。
加上可能被隱藏的人,一共有四千萬。
在霍海開始發展新商改之前,大漢人口多增長了小一千萬,加上收服四周的各種部落加入的人口加上大漢國境以內一開始是蠻族現在也等級為漢人的所有人口,一共是七千多萬。
如今,過去了八個年頭。
大漢的人口是……一億二千萬。
近乎於翻倍。
恐怖的是,大漢的平均年齡已經不到二十了。
八年前,大漢的人平均能活四十的樣子,算上夭折的孩子什麽的,算出來人均壽命三十歲。
目前研究院對於大漢城市人口的壽命預估突破了六十,對於農村人口平均壽命的預估是四十八。
但,大漢並沒有這麽多年齡超過四十歲的人。
大約是從六年前開始,新學的醫生開始往全國分布開始,各個地方進入四十歲就幾乎會去世那批人,突然就像不會死亡了一樣,壽命在延續。
但問題是,他們才多少人?他們那一代人出生時,大漢人口才三千來萬。
一年才有不到七十萬人出生。
而現在呢?一年有小一千萬人出生!
大量家庭孩子都不止三個了,很多四孩家庭都出現了。
所以,一千個小孩,和幾十萬四十多歲的‘老人’算平均年齡。
這一算,大漢人的平均歲數,都不超過二十歲了。
而根據這個計算,大約在十年後,大漢會再次迎來人口爆發。
因為十年後,每一年有八九百萬人到適婚年齡。
這個數字,比當初張湯和劉徹算過的數字,誇張多了。
因為張湯少算了一件事情。
飽暖思淫欲。
以前的人,農忙太累,沒工夫,夏天一過太冷,沒興趣,春天青黃不接餓肚子,沒力氣,夏天三伏天熱得要死,來不了。
一年就沒多少時間可以幹那事兒。
現在呢,春天貓叫的厲害,人心裏也癢癢的,夏天熱點是熱點,但是樓房有閣樓後,還挺涼快的。秋天吃的滿口都是油,有的是力氣。冬天太冷了屋裏暖和,在屋裏黑漆漆的沒事兒幹,不如幹點事兒。
不是這些人想要生,是不想生都不行。
大部分人懷了就會生,是不會去買打藥的。
很多人孩子剛生下來沒兩個月,剛來了一次月經,又不來了。有經驗的她們自己都知道發生了什麽。
這人口想要不膨脹都不行。
這種情況下,六年製義務教育,還需要多考慮一下。
因為這意味著千萬大漢工人給朝廷創造收益和稅收之後,要養六千萬學生。
就算每年隻有八百萬人,六年義務教育,那也是四千八百萬學生。
很花錢的。
就是不知道劉徹舍不舍得。
如果舍得,那大漢就收緊褲腰帶,最近幾年先減慢一下發展速度。
等文盲率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以下的時候,人均三千的工人們工資會暴漲,到時候大漢就有錢了。
劉徹有一個疑惑。
這如果讀了書的未來月薪都一萬大錢兩萬大錢,甚至更多,那哪兒來的那麽多錢。
霍海不得不提醒劉徹,錢隻是個數字,大漢目前的穩定的經濟政策隻是用合適的錢來表達大漢所有勞動者的勞動成果。
讀了書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平均的勞動能力,遠超過普通幹苦力的,勞動成果就會暴漲,人均工資暴漲也是正常。
隻是,這是最後一次暴漲了。
當所有人都成了讀書人後,工資再漲也不會出現幾十倍暴漲了,隻能每年慢慢漲一點,一邊吃新科技的福利,一邊吃通貨膨脹的效果。
劉徹反應了過來,自己數錢數迷糊了,又把錢是什麽給忘了。
除了人和錢,霍海還關注到一些不同一般的東西。
很多地方上,有先見之明或者說有消息來源的人,開始收購土地了。
霍海的霍氏商行,還有劉徹自己的人,都在全國範圍內收購土地。
目前大漢越來越多的土地屬於兩人。
之所以買土地,有兩個原因。
第一,發展需要地,地在自己手裏,未來隨時要用劃線就行,不用去處理糾紛,也不會被人突然高價敲詐。
第二,拿到地之後,可以以很低價格租給農民,讓他們種田,從而保證糧食。
如果地一直那麽貴,而當工人這麽賺錢的事情一直持續,又有幾個人會留著種地?
他們都會去當工人。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隻有一個。
【農用地不得修改使用性質。】
如果農用地永遠都是農用地,隻要不批準,永遠不能修房子不能修路,不能建立工廠搞商業。
那就沒那麽多人買地了。
就算有人買,價格也起不來。
隻有能拿到商用批條的人才能把地的價格變高。
這樣一來,價格高的不是地,而是條。
第二個問題解決辦法還是這一條。
隻要在某些產量大區,禁止農用地轉商業,那這些地方就發展不出商業,那住在這裏的人就沒地方當工人,就隻能種地。
雖然還是會有很多人下定決心離開,但更多人會留下。
不過這一條霍海隻是遞給了劉徹,並沒有如警察體係那樣在朝會提出,一定要實現。
因為霍海實際上是在提醒劉徹,土地使用權和擁有土地是兩迴事。
允不允許擁有,和允不允許使用土地,也是兩迴事。
霍海自己手握這麽多地,也不想坑自己後代。劉徹愛設定程度多深的政策,霍海都接受。
要是劉徹規定土地為大漢所有,私人隻能購買使用權,霍海也接受,畢竟自己擁有這麽多土地到時候直接轉化為使用權,能賺一點是一點。
如果劉徹規定私人可惡意繼續持有土地,那這些地就分給孩子算了,以後重點就是多生點,把地分開點,免得有人惦記。
等霍海把這幾個問題梳理清楚,有了打算時,已經過去了幾個月。
在長安城,踢足球已經成了大量工人休息時候的第一選擇。
看球,也成了很多小孩和自己不願意多動的工人最喜歡的事情。
甚至,還出現了幾支在民間比較有名的球隊。
皇家兵工廠,煤礦隊,鐵路隊,皇家護衛隊,研究院隊……這些球隊背靠超大企業,都是在自己企業內部優中選優,很快就把踢球踢得好的,提拔到了自己的主要隊伍裏,然後開始到處約戰了。
這幾個隊,都是贏得最多的,所以都已經特別出名了,支持者特別多,每次踢球,球場邊觀眾多得不得了。
甚至幾家大公司專門買了長安城內以前開作坊現在搬遷掉的廠區,拆了搞成大球場,專門作為主隊球場。
霍海也沒想到這玩意兒發展的這麽快!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