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隆帝看完奏章後,龍顏震怒,立刻下令,對楊起的罪行展開徹查。
昌隆帝立刻就派錦衣衛去搜查秦王府。
林荀得知這個消息後,獨自一人來到書房。他靜靜地站在窗前,望著窗外的景色,
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錢兄,你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我馬上為你報仇了……”他喃喃自語,眼神中那長久以來的陰翳,此刻也漸漸消散。
然而,林荀心中明白,這場驚心動魄的複仇之戰雖然暫時落下帷幕,但在這看似平靜的京城之中,新的風雲或許正在悄然匯聚……
錦衣衛如疾風般闖入秦王府,瞬間打破了王府的寧靜。楊起正在書房中與幕僚商議一些瑣事,聽到外麵嘈雜的動靜,不禁皺起眉頭。
“出去看看,發生了何事?”楊起對著身旁的侍從吩咐道。
侍從匆匆跑出去,不一會兒便麵色驚慌地折返迴來,“王爺,不好了!錦衣衛突然闖入王府,正在四處搜查!”
楊起心中一驚,但很快鎮定下來,“走,出去瞧瞧。”
當他來到王府大廳時,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正帶著手下與秦王府的家丁對侍。
楊起神色威嚴,大步向前,喝道:“你們這是為何?未經本王允許,擅闖王府,是何道理?”
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抱拳道:“王爺,陛下接到舉報,說您府中私藏龍袍,意圖謀逆,特命卑職前來搜查。得罪之處,還望王爺海涵。”
楊起聽聞,怒極反笑,“荒謬!這簡直是無稽之談!本王對陛下忠心耿耿,怎會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定是有人惡意陷害!”
就在這時,一名錦衣衛從後院匆匆趕來,手裏捧著那件所謂的“龍袍”,呈到指揮使麵前。
紀綱麵色一凜,舉起龍袍道:“王爺,這便是在您府中後院房間搜到的龍袍,證據確鑿,還請王爺跟卑職走一趟,到陛下跟前說個明白。”
楊起看著那件龍袍,心中明白這是有人故意設局陷害。
他怒目圓睜,大聲說道:“這龍袍分明是有人故意放在本王府中的!
陛下聖明,定不會被這等奸計蒙蔽!本王自然會隨你進宮麵聖,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
不多時,楊起便被帶到了朝堂之上。此時朝堂上的氣氛依舊緊張壓抑,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楊起身上。
昌隆帝坐在龍椅上,麵色陰沉,“楊起,你可知罪?”
楊起昂首闊步,傲然而立大聲道:“陛下,臣無罪!這是有人蓄意陷害臣,企圖汙蔑臣謀反。臣對陛下、對朝廷一片赤誠之心,日月可鑒!還望陛下明察!”
林荀站在一旁,心中暗喜,表麵卻裝出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王爺,事已至此,您又何必再狡辯?這龍袍都在您府中搜到了,難道還能有假?”
楊起看向林荀,眼中滿是憤怒與不屑,“林荀,你休要在這裏顛倒黑白!定是你在背後搞鬼,設計陷害本王!你這般陰險小人,遲早會露出馬腳!”
林荀連忙裝作無辜的樣子,“王爺,您可不能血口噴人啊!我一心為朝廷著想,怎會做出這等事?”
昌隆帝沉思片刻,開口道:“楊起,你說有人陷害,可有證據?”
楊起思索片刻,說道:“陛下,臣雖暫無直接證據,但此事疑點重重。首先,這龍袍出現得太過蹊蹺,臣府中守衛森嚴,若真有人偷偷放入,不可能毫無察覺。
其次,舉報人至今未現身,想必是心中有鬼。還望陛下能徹查此事,找出幕後黑手。”
昌隆帝點了點頭,覺得楊起所言有理。他看向錦衣衛指揮使,“你即刻去查,這舉報人究竟是何人,是否受人指使。務必在最短時間內給朕一個結果。”
“遵旨!”紀綱領命而去。
三日後,錦衣衛經過一番嚴密調查,終於查出舉報人是林荀府上的一名家仆,是林荀威逼利誘,讓他出麵舉報楊起,並編造了這一係列謊言。
真相大白,林荀被押上朝堂。昌隆帝龍顏大怒,“林荀,你竟敢設計陷害忠良,意圖擾亂朝綱,其心可誅!來人,將他革職打入大牢,聽候發落!”
“陛下…陛下呀!老臣冤枉,楊起不除,日後必為大患呀!陛下………”林荀被兩個禁軍拖出大殿。
……
楊起終於沉冤得雪,朝堂之上,陽光透過殿頂的琉璃瓦,灑下斑駁光影。
昌隆帝端坐在龍椅之上,麵色帶著幾分愧疚,朝著階下的楊起招了招手,
“破虜啊!朕險些誤信讒言,錯怪了你。你忠心可嘉,朕自會重重賞賜。”
楊起連忙躬身,恭敬地謝恩:“陛下聖明,能查明真相,還臣清白。
臣定當一如既往,為陛下、為朝廷效犬馬之勞!”他低垂著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神色。
昌隆帝微笑著點點頭,“楊愛卿平身。此次朕已查明真相,那林荀心懷不軌,妄圖陷害忠良,朕已將他嚴懲。
你受委屈了,朕賜你黃金千兩,良田百頃,望你莫要將此事放在心上。”
楊起起身,再次拜謝:“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然而,他心中卻清楚,這一場風波看似平息,實則暗藏洶湧。
昌隆帝雖為天子,但生性多疑,經此一事,難保不會對自己產生別樣的心思。
退朝之後,楊起迴到府中,屏退左右,獨自坐在書房沉思。
他深知,此次能逃過一劫,全憑證據確鑿,可昌隆帝未必真的完全信任自己。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宮中便時常傳來旨意,或是讓楊起進宮商議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或是賞賜一些物件,看似恩寵有加,實則是昌隆帝在試探他的態度。
楊起每次進宮,都表現得畢恭畢敬,對昌隆帝的旨意言聽計從。但在府中,他卻暗自加強了府中的守衛,行事也愈發低調。
他明白,自己已成為昌隆帝心中的一根刺,稍有不慎,便可能再次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雖然以楊起的武力,就算立刻反了,也無人可以製約他,可楊起心中清楚,人力終有盡,更何況,他還有老母、妻子兒女,需要保護,
“時機未到,不可意氣用事!!”楊起低聲說了一句。
而昌隆帝在宮中,也時常關注著楊起的一舉一動。他表麵上對楊起依舊恩寵,可暗地裏卻安排了不少眼線在楊起身邊。
他擔心楊起因這次的陷害而心生怨恨,對自己的皇位產生威脅。
一日,昌隆帝在禦花園召見楊起。兩人漫步在花叢間,昌隆帝看似隨意地說道:“楊愛卿,近日朝中無事,你可有什麽新的見解?”
楊起心中一緊,立刻明白這又是一次試探,他恭敬地迴答:“陛下聖明,如今四海升平,朝廷上下一片祥和,臣以為隻需繼續推行仁政,輕徭薄賦,百姓便能安居樂業。”
昌隆帝微微點頭,目光卻始終停留在楊起臉上,“楊愛卿所言極是。朕一直覺得,你是朕的得力臣子,可切莫辜負朕的信任啊。”
楊起連忙跪地,誠懇地說:“陛下放心,臣對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鑒。臣定當竭盡全力,為陛下分憂。”心裏雖然不甘心下跪,表麵上卻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
昌隆帝扶起楊起,笑著說:“起來吧,朕相信你。”可這笑容背後,卻藏著深深的警惕。
楊起迴到府中,長歎一口氣。他知道,自己與昌隆帝之間的這場無形博弈,才剛剛開始。表麵上君臣和睦,可暗地裏卻互相提防。未來的日子,他必須步步為營,稍有差池,便可能身敗名裂,萬劫不複 。
昌隆帝立刻就派錦衣衛去搜查秦王府。
林荀得知這個消息後,獨自一人來到書房。他靜靜地站在窗前,望著窗外的景色,
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錢兄,你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我馬上為你報仇了……”他喃喃自語,眼神中那長久以來的陰翳,此刻也漸漸消散。
然而,林荀心中明白,這場驚心動魄的複仇之戰雖然暫時落下帷幕,但在這看似平靜的京城之中,新的風雲或許正在悄然匯聚……
錦衣衛如疾風般闖入秦王府,瞬間打破了王府的寧靜。楊起正在書房中與幕僚商議一些瑣事,聽到外麵嘈雜的動靜,不禁皺起眉頭。
“出去看看,發生了何事?”楊起對著身旁的侍從吩咐道。
侍從匆匆跑出去,不一會兒便麵色驚慌地折返迴來,“王爺,不好了!錦衣衛突然闖入王府,正在四處搜查!”
楊起心中一驚,但很快鎮定下來,“走,出去瞧瞧。”
當他來到王府大廳時,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正帶著手下與秦王府的家丁對侍。
楊起神色威嚴,大步向前,喝道:“你們這是為何?未經本王允許,擅闖王府,是何道理?”
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抱拳道:“王爺,陛下接到舉報,說您府中私藏龍袍,意圖謀逆,特命卑職前來搜查。得罪之處,還望王爺海涵。”
楊起聽聞,怒極反笑,“荒謬!這簡直是無稽之談!本王對陛下忠心耿耿,怎會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定是有人惡意陷害!”
就在這時,一名錦衣衛從後院匆匆趕來,手裏捧著那件所謂的“龍袍”,呈到指揮使麵前。
紀綱麵色一凜,舉起龍袍道:“王爺,這便是在您府中後院房間搜到的龍袍,證據確鑿,還請王爺跟卑職走一趟,到陛下跟前說個明白。”
楊起看著那件龍袍,心中明白這是有人故意設局陷害。
他怒目圓睜,大聲說道:“這龍袍分明是有人故意放在本王府中的!
陛下聖明,定不會被這等奸計蒙蔽!本王自然會隨你進宮麵聖,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
不多時,楊起便被帶到了朝堂之上。此時朝堂上的氣氛依舊緊張壓抑,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楊起身上。
昌隆帝坐在龍椅上,麵色陰沉,“楊起,你可知罪?”
楊起昂首闊步,傲然而立大聲道:“陛下,臣無罪!這是有人蓄意陷害臣,企圖汙蔑臣謀反。臣對陛下、對朝廷一片赤誠之心,日月可鑒!還望陛下明察!”
林荀站在一旁,心中暗喜,表麵卻裝出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王爺,事已至此,您又何必再狡辯?這龍袍都在您府中搜到了,難道還能有假?”
楊起看向林荀,眼中滿是憤怒與不屑,“林荀,你休要在這裏顛倒黑白!定是你在背後搞鬼,設計陷害本王!你這般陰險小人,遲早會露出馬腳!”
林荀連忙裝作無辜的樣子,“王爺,您可不能血口噴人啊!我一心為朝廷著想,怎會做出這等事?”
昌隆帝沉思片刻,開口道:“楊起,你說有人陷害,可有證據?”
楊起思索片刻,說道:“陛下,臣雖暫無直接證據,但此事疑點重重。首先,這龍袍出現得太過蹊蹺,臣府中守衛森嚴,若真有人偷偷放入,不可能毫無察覺。
其次,舉報人至今未現身,想必是心中有鬼。還望陛下能徹查此事,找出幕後黑手。”
昌隆帝點了點頭,覺得楊起所言有理。他看向錦衣衛指揮使,“你即刻去查,這舉報人究竟是何人,是否受人指使。務必在最短時間內給朕一個結果。”
“遵旨!”紀綱領命而去。
三日後,錦衣衛經過一番嚴密調查,終於查出舉報人是林荀府上的一名家仆,是林荀威逼利誘,讓他出麵舉報楊起,並編造了這一係列謊言。
真相大白,林荀被押上朝堂。昌隆帝龍顏大怒,“林荀,你竟敢設計陷害忠良,意圖擾亂朝綱,其心可誅!來人,將他革職打入大牢,聽候發落!”
“陛下…陛下呀!老臣冤枉,楊起不除,日後必為大患呀!陛下………”林荀被兩個禁軍拖出大殿。
……
楊起終於沉冤得雪,朝堂之上,陽光透過殿頂的琉璃瓦,灑下斑駁光影。
昌隆帝端坐在龍椅之上,麵色帶著幾分愧疚,朝著階下的楊起招了招手,
“破虜啊!朕險些誤信讒言,錯怪了你。你忠心可嘉,朕自會重重賞賜。”
楊起連忙躬身,恭敬地謝恩:“陛下聖明,能查明真相,還臣清白。
臣定當一如既往,為陛下、為朝廷效犬馬之勞!”他低垂著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神色。
昌隆帝微笑著點點頭,“楊愛卿平身。此次朕已查明真相,那林荀心懷不軌,妄圖陷害忠良,朕已將他嚴懲。
你受委屈了,朕賜你黃金千兩,良田百頃,望你莫要將此事放在心上。”
楊起起身,再次拜謝:“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然而,他心中卻清楚,這一場風波看似平息,實則暗藏洶湧。
昌隆帝雖為天子,但生性多疑,經此一事,難保不會對自己產生別樣的心思。
退朝之後,楊起迴到府中,屏退左右,獨自坐在書房沉思。
他深知,此次能逃過一劫,全憑證據確鑿,可昌隆帝未必真的完全信任自己。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宮中便時常傳來旨意,或是讓楊起進宮商議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或是賞賜一些物件,看似恩寵有加,實則是昌隆帝在試探他的態度。
楊起每次進宮,都表現得畢恭畢敬,對昌隆帝的旨意言聽計從。但在府中,他卻暗自加強了府中的守衛,行事也愈發低調。
他明白,自己已成為昌隆帝心中的一根刺,稍有不慎,便可能再次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雖然以楊起的武力,就算立刻反了,也無人可以製約他,可楊起心中清楚,人力終有盡,更何況,他還有老母、妻子兒女,需要保護,
“時機未到,不可意氣用事!!”楊起低聲說了一句。
而昌隆帝在宮中,也時常關注著楊起的一舉一動。他表麵上對楊起依舊恩寵,可暗地裏卻安排了不少眼線在楊起身邊。
他擔心楊起因這次的陷害而心生怨恨,對自己的皇位產生威脅。
一日,昌隆帝在禦花園召見楊起。兩人漫步在花叢間,昌隆帝看似隨意地說道:“楊愛卿,近日朝中無事,你可有什麽新的見解?”
楊起心中一緊,立刻明白這又是一次試探,他恭敬地迴答:“陛下聖明,如今四海升平,朝廷上下一片祥和,臣以為隻需繼續推行仁政,輕徭薄賦,百姓便能安居樂業。”
昌隆帝微微點頭,目光卻始終停留在楊起臉上,“楊愛卿所言極是。朕一直覺得,你是朕的得力臣子,可切莫辜負朕的信任啊。”
楊起連忙跪地,誠懇地說:“陛下放心,臣對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鑒。臣定當竭盡全力,為陛下分憂。”心裏雖然不甘心下跪,表麵上卻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
昌隆帝扶起楊起,笑著說:“起來吧,朕相信你。”可這笑容背後,卻藏著深深的警惕。
楊起迴到府中,長歎一口氣。他知道,自己與昌隆帝之間的這場無形博弈,才剛剛開始。表麵上君臣和睦,可暗地裏卻互相提防。未來的日子,他必須步步為營,稍有差池,便可能身敗名裂,萬劫不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