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隆十七年 七月初十
晨曦微露,柔和的光線透過雕花窗欞,灑落在梅耀祖與曲清婉的新房。
二人早早起身,為迴門精心準備。曲清婉身著一襲淡粉色錦緞長裙,裙擺繡著細膩的海棠花,腰間束一條同色絲帶,
愈發襯得身姿婀娜。她烏發如雲,斜插一支翡翠簪,清新雅致又不失端莊。
梅耀祖則身著一襲藏青色長袍,頭戴黑色方巾,氣質不凡。
用過早餐,他們帶著豐厚的迴門禮品,乘上馬車,前往曲家。
一路上,曲清婉心情既興奮又忐忑。想到即將見到久別的親人,她滿心歡喜;
又擔心梅耀祖在曲家是否能應對自如,便不時向梅耀祖叮囑家中規矩和長輩喜好。
梅耀祖緊握她的手,輕聲安撫:“娘子放心,我都記下了,定不負你所托。”
馬車緩緩駛入曲府所在的街巷,在朱紅色的大門前停下。門前的石獅子威風凜凜,彰顯著曲家的威嚴。
曲府管家早已在門口等候,見他們到來,連忙笑臉相迎:“姑爺、小姐,老爺、夫人和老太太一早就在廳裏盼著了。”
踏入曲府,庭院深深,迴廊曲折,處處透著精致與典雅。梅耀祖與曲清婉穿過庭院,來到正廳。
曲輝和俞夫人坐在堂上,旁邊的椅子上,曲家老太太正安詳地坐著。
曲清婉快步上前,先向老太太福身行禮:“祖母,孫女兒迴來看您啦。”
老太太眼中滿是慈愛,招手讓她近前:“乖孩子,讓祖母瞧瞧,瘦了沒?”
曲清婉依偎在老太太身旁:“祖母放心,孫女兒在梅家一切都好。”
接著,曲清婉又向曲輝和俞夫人行禮:“父親、母親,女兒迴來了。”
俞夫人起身,拉過女兒的手,上下打量,眼中泛著淚花:“娘也想你,這幾日在梅家可還習慣?”
曲清婉紅著臉點頭:“一切都好,耀祖對我體貼入微,公公婆婆也很疼愛我。”
這時,梅耀祖上前,恭敬地向三位長輩行大禮:“嶽父、嶽母、老太太,小婿有禮了。”
曲輝微微點頭,打量著梅耀祖,見他氣宇軒昂、舉止沉穩,心中頗為滿意。
老太太微笑著說:“起來吧,一路上辛苦了。”
眾人落座,丫鬟奉上香茗。梅耀祖端起茶杯,誠懇地說:“嶽父、嶽母、老太太,感謝您幾位將清婉養育成人,又將她許配給我。
小婿定當珍惜,一生嗬護清婉,不負曲家所托。”
曲輝微微頷首:“耀祖啊,我曲家就清婉這一個寶貝女兒,自小嬌生慣養。如今她嫁入梅家,望你們夫妻相互扶持,和睦度日。”
俞夫人也關切地說:“清婉這孩子,性子單純,若有不懂事的地方,耀祖你多擔待。”
梅耀祖連忙應道:“嶽母放心,清婉聰慧善良,小婿歡喜還來不及。”
隨後,大家聊起家常。梅耀祖談吐不凡,與曲輝談論朝堂局勢、民生經濟,見解獨到,令曲輝暗暗讚賞。
曲清婉還有一位哥哥,在陝西布政司任職。
與老太太交談時,梅耀祖耐心傾聽,不時迴應,逗得老太太笑容滿麵。俞夫人則拉著曲清婉的手,小聲詢問著梅家的生活瑣事。
不知不覺到了午飯時間,曲府的膳房準備了一桌豐盛的佳肴,皆是曲清婉平日愛吃的。
餐桌上擺滿了珍饈美饌,有清蒸鱸魚、紅燒獅子頭、翡翠蝦仁等。
梅耀祖主動為三位長輩布菜,禮數周全。老太太高興地說:“耀祖這孩子,真懂禮數。”
曲輝舉起酒杯:“耀祖,今日咱們一家人團聚,這杯酒,祝你和清婉百年好合。”
梅耀祖連忙起身,恭敬迴敬:“多謝嶽父,小婿敬您和嶽母、老太太,願長輩們身體安康,福壽綿長。”
用過午飯,曲清婉帶著梅耀祖在曲府花園漫步。花園中,繁花似錦,假山流水錯落有致。
曲清婉指著一處樓閣說:“耀祖,我小時候常在這樓閣上讀書作畫,夏日夜晚還會和祖母一起在這兒乘涼。”
梅耀祖深情地看著她:“往後有機會,我們也帶孩子來,讓他聽聽這裏的故事。”曲清婉臉頰泛紅,輕嗔道:“誰要和你生孩子!”
“當然是你嘍!咱們要生三四個孩子,到時候,你教他們吟詩作對,琴棋書畫,我教他們騎馬射箭,厲害的武功!”梅耀祖將曲清婉擁入懷中,深情的說。
正說著,俞夫人走來,笑著說:“你們小兩口慢慢逛,清婉啊,記得帶耀祖去書房看看你父親的藏書,耀祖想必會感興趣。”
在書房裏,梅耀祖被滿屋子的藏書吸引。他與曲輝一同翻閱古籍,探討學問,愈發相談甚歡。曲輝心中認定,梅耀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女兒的終身算是有了好歸宿。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曲府的庭院。梅耀祖和曲清婉向長輩們告辭。
老太太拉著曲清婉的手,不舍地說:“孩子,有空就多迴來陪陪祖母。”
曲清婉眼中含淚:“祖母,您保重身體,孫女兒定會常迴來看您。”
曲輝叮囑道:“耀祖,清婉就交給你了,你們夫妻二人相互珍惜。”
梅耀祖鄭重承諾:“嶽父放心,小婿銘記於心。”
梅耀祖與曲清婉乘上馬車,緩緩離開曲府。
迴首望去,曲府在夕陽下顯得愈發莊嚴肅穆。曲清婉靠在梅耀祖肩上,
一臉幸福:“今日你這般出色,我心裏歡喜。”
梅耀祖輕輕摟住她:“隻要娘子開心,我做什麽都值得。日後,我們定要常迴來盡孝。”
馬車在暮色中漸行漸遠,留下一路溫馨。這次迴門,不僅讓兩家人情誼更濃,
也為梅耀祖與曲清婉的新婚生活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他們更加堅定地攜手走過未來歲月。
………
秦王府 正堂偏廳
時至中午,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秦王府正堂偏廳的雕花圓桌上,桌上擺滿了精致的佳肴。
楊起坐在主位,母親梅老夫人坐在一側,正妃陳可卿與側妃劉冰清分坐在另一側,妾室弦音、若琴、雲霞依次而坐。
眾人正笑語盈盈地用膳,弦音剛夾了一筷子翡翠蝦仁放入口中,突然臉色一變,捂住嘴露出難受的神情。
坐在一旁的若琴見狀,忙關切問道:“弦音妹妹,你這是怎麽了?”
弦音強忍著不適,擺擺手:“不知怎的,剛吃了這口菜,就覺得胃裏翻江倒海的。”
陳可卿微微皺眉,看向弦音,關切道:“莫不是這飯菜不合口味?還是身子受了涼?”
劉冰清也附和:“這可不能大意,快著人去請太醫來瞧瞧。”
楊起放下手中筷子,一臉擔憂:“趕緊去請,莫要耽擱了。”
不一會兒,太醫匆匆趕來。他先向眾人行禮,而後走到弦音身邊,坐下為她把脈。
一時間,廳裏安靜下來,眾人都緊張地看著太醫。隻見太醫微微閉眼,手指搭在弦音手腕上,神情專注。
片刻後,太醫臉上浮現出笑意,起身拱手賀道:“恭喜王爺,恭喜各位夫人,弦音夫人有喜了!”
“真的嗎?太好了!”梅老夫人率先露出驚喜的笑容,眼中滿是喜悅,“咱們王府又要添新丁了。”
楊起也是滿臉笑意,站起身來,走到弦音身邊,溫柔地看著她:“弦音,辛苦你了。往後可要好好養著,有什麽要求盡管提。”
弦音紅著臉,起身福身行禮:“多謝王爺關懷,能為王爺添丁,是妾身的福氣。”
陳可卿也笑著走上前,拉著弦音的手:“妹妹這可是大喜事兒,以後咱們可得多照顧著你。”
劉冰清也連忙說道:“是啊,妹妹隻管安心養胎,府裏的事兒有我們呢。”
若琴和雲霞也紛紛圍過來,送上祝福。若琴笑著說:“弦音姐姐有了身孕,往後咱們可得多向姐姐討教討教。”
雲霞也俏皮地說:“說不定過不了多久,我和若琴姐姐也能沾沾姐姐的喜氣呢。”
弦音感動得眼眶泛紅:“多謝各位姐姐關心,在這府裏能得大家這般照顧,是弦音的幸運。”
楊起看著這溫馨的一幕,心中滿是歡喜:“這是王府的大喜事,今晚吩咐下去,府裏擺宴,好好慶祝一番。”
梅老夫人點頭讚同:“對,要好好慶祝。弦音啊,從今日起,你就搬到偏院的靜雅閣去住,
那兒安靜,適合養胎。再安排兩個得力的丫鬟專門伺候你。”
弦音感激涕零:“多謝老夫人關懷,妾身一定好好養胎,不負老夫人和王爺的期望。”
陳可卿笑著對弦音說:“妹妹住過去後,缺什麽盡管和我說,我讓人給你送去。”劉冰清也跟著說:“是啊,妹妹可別跟我們客氣。”
楊起欣慰地看著眾人:“有你們這般和睦相處,本王很是欣慰。往後王府裏多了這小生命,必定更加熱鬧。”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太醫告辭離去,而秦王府正堂偏廳裏洋溢著的喜悅氛圍,似乎預示著一個新生命將給王府帶來更多的幸福與溫馨 。
晨曦微露,柔和的光線透過雕花窗欞,灑落在梅耀祖與曲清婉的新房。
二人早早起身,為迴門精心準備。曲清婉身著一襲淡粉色錦緞長裙,裙擺繡著細膩的海棠花,腰間束一條同色絲帶,
愈發襯得身姿婀娜。她烏發如雲,斜插一支翡翠簪,清新雅致又不失端莊。
梅耀祖則身著一襲藏青色長袍,頭戴黑色方巾,氣質不凡。
用過早餐,他們帶著豐厚的迴門禮品,乘上馬車,前往曲家。
一路上,曲清婉心情既興奮又忐忑。想到即將見到久別的親人,她滿心歡喜;
又擔心梅耀祖在曲家是否能應對自如,便不時向梅耀祖叮囑家中規矩和長輩喜好。
梅耀祖緊握她的手,輕聲安撫:“娘子放心,我都記下了,定不負你所托。”
馬車緩緩駛入曲府所在的街巷,在朱紅色的大門前停下。門前的石獅子威風凜凜,彰顯著曲家的威嚴。
曲府管家早已在門口等候,見他們到來,連忙笑臉相迎:“姑爺、小姐,老爺、夫人和老太太一早就在廳裏盼著了。”
踏入曲府,庭院深深,迴廊曲折,處處透著精致與典雅。梅耀祖與曲清婉穿過庭院,來到正廳。
曲輝和俞夫人坐在堂上,旁邊的椅子上,曲家老太太正安詳地坐著。
曲清婉快步上前,先向老太太福身行禮:“祖母,孫女兒迴來看您啦。”
老太太眼中滿是慈愛,招手讓她近前:“乖孩子,讓祖母瞧瞧,瘦了沒?”
曲清婉依偎在老太太身旁:“祖母放心,孫女兒在梅家一切都好。”
接著,曲清婉又向曲輝和俞夫人行禮:“父親、母親,女兒迴來了。”
俞夫人起身,拉過女兒的手,上下打量,眼中泛著淚花:“娘也想你,這幾日在梅家可還習慣?”
曲清婉紅著臉點頭:“一切都好,耀祖對我體貼入微,公公婆婆也很疼愛我。”
這時,梅耀祖上前,恭敬地向三位長輩行大禮:“嶽父、嶽母、老太太,小婿有禮了。”
曲輝微微點頭,打量著梅耀祖,見他氣宇軒昂、舉止沉穩,心中頗為滿意。
老太太微笑著說:“起來吧,一路上辛苦了。”
眾人落座,丫鬟奉上香茗。梅耀祖端起茶杯,誠懇地說:“嶽父、嶽母、老太太,感謝您幾位將清婉養育成人,又將她許配給我。
小婿定當珍惜,一生嗬護清婉,不負曲家所托。”
曲輝微微頷首:“耀祖啊,我曲家就清婉這一個寶貝女兒,自小嬌生慣養。如今她嫁入梅家,望你們夫妻相互扶持,和睦度日。”
俞夫人也關切地說:“清婉這孩子,性子單純,若有不懂事的地方,耀祖你多擔待。”
梅耀祖連忙應道:“嶽母放心,清婉聰慧善良,小婿歡喜還來不及。”
隨後,大家聊起家常。梅耀祖談吐不凡,與曲輝談論朝堂局勢、民生經濟,見解獨到,令曲輝暗暗讚賞。
曲清婉還有一位哥哥,在陝西布政司任職。
與老太太交談時,梅耀祖耐心傾聽,不時迴應,逗得老太太笑容滿麵。俞夫人則拉著曲清婉的手,小聲詢問著梅家的生活瑣事。
不知不覺到了午飯時間,曲府的膳房準備了一桌豐盛的佳肴,皆是曲清婉平日愛吃的。
餐桌上擺滿了珍饈美饌,有清蒸鱸魚、紅燒獅子頭、翡翠蝦仁等。
梅耀祖主動為三位長輩布菜,禮數周全。老太太高興地說:“耀祖這孩子,真懂禮數。”
曲輝舉起酒杯:“耀祖,今日咱們一家人團聚,這杯酒,祝你和清婉百年好合。”
梅耀祖連忙起身,恭敬迴敬:“多謝嶽父,小婿敬您和嶽母、老太太,願長輩們身體安康,福壽綿長。”
用過午飯,曲清婉帶著梅耀祖在曲府花園漫步。花園中,繁花似錦,假山流水錯落有致。
曲清婉指著一處樓閣說:“耀祖,我小時候常在這樓閣上讀書作畫,夏日夜晚還會和祖母一起在這兒乘涼。”
梅耀祖深情地看著她:“往後有機會,我們也帶孩子來,讓他聽聽這裏的故事。”曲清婉臉頰泛紅,輕嗔道:“誰要和你生孩子!”
“當然是你嘍!咱們要生三四個孩子,到時候,你教他們吟詩作對,琴棋書畫,我教他們騎馬射箭,厲害的武功!”梅耀祖將曲清婉擁入懷中,深情的說。
正說著,俞夫人走來,笑著說:“你們小兩口慢慢逛,清婉啊,記得帶耀祖去書房看看你父親的藏書,耀祖想必會感興趣。”
在書房裏,梅耀祖被滿屋子的藏書吸引。他與曲輝一同翻閱古籍,探討學問,愈發相談甚歡。曲輝心中認定,梅耀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女兒的終身算是有了好歸宿。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曲府的庭院。梅耀祖和曲清婉向長輩們告辭。
老太太拉著曲清婉的手,不舍地說:“孩子,有空就多迴來陪陪祖母。”
曲清婉眼中含淚:“祖母,您保重身體,孫女兒定會常迴來看您。”
曲輝叮囑道:“耀祖,清婉就交給你了,你們夫妻二人相互珍惜。”
梅耀祖鄭重承諾:“嶽父放心,小婿銘記於心。”
梅耀祖與曲清婉乘上馬車,緩緩離開曲府。
迴首望去,曲府在夕陽下顯得愈發莊嚴肅穆。曲清婉靠在梅耀祖肩上,
一臉幸福:“今日你這般出色,我心裏歡喜。”
梅耀祖輕輕摟住她:“隻要娘子開心,我做什麽都值得。日後,我們定要常迴來盡孝。”
馬車在暮色中漸行漸遠,留下一路溫馨。這次迴門,不僅讓兩家人情誼更濃,
也為梅耀祖與曲清婉的新婚生活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他們更加堅定地攜手走過未來歲月。
………
秦王府 正堂偏廳
時至中午,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秦王府正堂偏廳的雕花圓桌上,桌上擺滿了精致的佳肴。
楊起坐在主位,母親梅老夫人坐在一側,正妃陳可卿與側妃劉冰清分坐在另一側,妾室弦音、若琴、雲霞依次而坐。
眾人正笑語盈盈地用膳,弦音剛夾了一筷子翡翠蝦仁放入口中,突然臉色一變,捂住嘴露出難受的神情。
坐在一旁的若琴見狀,忙關切問道:“弦音妹妹,你這是怎麽了?”
弦音強忍著不適,擺擺手:“不知怎的,剛吃了這口菜,就覺得胃裏翻江倒海的。”
陳可卿微微皺眉,看向弦音,關切道:“莫不是這飯菜不合口味?還是身子受了涼?”
劉冰清也附和:“這可不能大意,快著人去請太醫來瞧瞧。”
楊起放下手中筷子,一臉擔憂:“趕緊去請,莫要耽擱了。”
不一會兒,太醫匆匆趕來。他先向眾人行禮,而後走到弦音身邊,坐下為她把脈。
一時間,廳裏安靜下來,眾人都緊張地看著太醫。隻見太醫微微閉眼,手指搭在弦音手腕上,神情專注。
片刻後,太醫臉上浮現出笑意,起身拱手賀道:“恭喜王爺,恭喜各位夫人,弦音夫人有喜了!”
“真的嗎?太好了!”梅老夫人率先露出驚喜的笑容,眼中滿是喜悅,“咱們王府又要添新丁了。”
楊起也是滿臉笑意,站起身來,走到弦音身邊,溫柔地看著她:“弦音,辛苦你了。往後可要好好養著,有什麽要求盡管提。”
弦音紅著臉,起身福身行禮:“多謝王爺關懷,能為王爺添丁,是妾身的福氣。”
陳可卿也笑著走上前,拉著弦音的手:“妹妹這可是大喜事兒,以後咱們可得多照顧著你。”
劉冰清也連忙說道:“是啊,妹妹隻管安心養胎,府裏的事兒有我們呢。”
若琴和雲霞也紛紛圍過來,送上祝福。若琴笑著說:“弦音姐姐有了身孕,往後咱們可得多向姐姐討教討教。”
雲霞也俏皮地說:“說不定過不了多久,我和若琴姐姐也能沾沾姐姐的喜氣呢。”
弦音感動得眼眶泛紅:“多謝各位姐姐關心,在這府裏能得大家這般照顧,是弦音的幸運。”
楊起看著這溫馨的一幕,心中滿是歡喜:“這是王府的大喜事,今晚吩咐下去,府裏擺宴,好好慶祝一番。”
梅老夫人點頭讚同:“對,要好好慶祝。弦音啊,從今日起,你就搬到偏院的靜雅閣去住,
那兒安靜,適合養胎。再安排兩個得力的丫鬟專門伺候你。”
弦音感激涕零:“多謝老夫人關懷,妾身一定好好養胎,不負老夫人和王爺的期望。”
陳可卿笑著對弦音說:“妹妹住過去後,缺什麽盡管和我說,我讓人給你送去。”劉冰清也跟著說:“是啊,妹妹可別跟我們客氣。”
楊起欣慰地看著眾人:“有你們這般和睦相處,本王很是欣慰。往後王府裏多了這小生命,必定更加熱鬧。”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太醫告辭離去,而秦王府正堂偏廳裏洋溢著的喜悅氛圍,似乎預示著一個新生命將給王府帶來更多的幸福與溫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