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也沒看見。”龍中堂失望地收迴視線,無可奈何道:“別管它了,先辦正事兒吧。”
“噢噢噢——”
淩蕊誌未及迴話,卻聽一聲乳虎嘯穀似的公雞叫聲在兩人耳邊乍然響起,震得兩人耳朵眼兒裏嗡嗡作響。
兩人急忙順聲望去,隻見稠密的枝葉縫隙間,光線閃爍,忽明忽暗,卻並未發現公雞的絲毫蹤影。
淩蕊誌伸脖子瞪眼看了半天,遍尋不見,不由恨恨笑道:“這麽響的叫聲,這公雞得有多大?等抓到它,燉鍋雞湯解解饞,正餓得慌呢。”
“指不定誰吃誰呢?”龍中堂東張西望半天,也沒有發現公雞的蹤跡,聞聽淩蕊誌發狠,順口笑道:“眼前這樹已經大得嚇人,你說這公雞,指不定有多大呢?”
“不管多大,總不能大過人吧?”淩蕊誌不以為然,滿麵不屑道:“就算比人大,那馬牛駱駝什麽的,不一樣受人驅使嗎?”
“那可不一樣。”龍中堂笑道:“小時候看《山海經》,上麵記載有一種吃鯊魚的大鳥,叫作‘遠飛雞’。通身大紫,翅膀下還長著兩隻眼睛,每天早出晚歸,一日便能飛到海的盡頭,打個來迴,不僅能殺死鯊魚,還從海的那邊銜迴來很多世間罕見的種子。”
“哇!這麽厲害!”
淩蕊誌從小不愛讀書,即使在父母的強迫下不得不讀書識字,所讀之書,也不過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從未看過《山海經》之類的野史怪誌。
如今聞聽龍中堂講述《山海經》中的奇怪遠飛雞,正感有趣,卻見龍中堂戛然而止,不由好奇追問道:“它為啥銜迴種子?銜迴的種子有沒有種下?”
“有啊。”龍中堂四下打量著隨口應道:“據說,有個叫作陸終的神仙,曾經種植過遠飛雞銜迴來的種子,長出一棵金桂樹……”
“就是桂花樹吧?”淩蕊誌笑道:“原來,桂花樹是這樣來的?”
“兩者雖然名字相似,不知是不是同一種樹。”龍中堂微笑解釋道:“這種金桂樹釀出的酒,叫作‘桂醪’,人喝一滴,全身便金黃發亮……”
“啊呀!那可真好!”淩蕊誌羨慕不已,脫口讚道:“這麽神奇!”
“何止?還有更神奇的呢!”龍中堂應了一聲,忽然心中一動,驀地欣喜若狂,大聲嚷道:“啊!我知道了,蕊兒,我想起來了,度朔山,這裏一定是度朔山。”
淩蕊誌一看龍中堂驚喜欲狂,說話都有些顛三倒四,不由嗔怪笑道:“看你大驚小怪的。你是說,這山叫作‘度朔山’嗎?”
“對,沒錯。”龍中堂幾乎跳將起來,指著頭頂上大樹驚喜敘說道:“《大荒西經》上說——‘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蟠屈三千裏,上有金雞,日照則鳴。’你看這大樹,必定是蟠屈三千裏的大桃樹,還有高聲鳴叫的大公雞,必定是那隻金雞。所以這座山,必定是度朔山,而這根大樹枝,也必定是大桃樹無數分支中的普通一根,所以,這座度朔山也就叫作桃都山。”
“桃都山?”淩蕊誌眼見龍中堂說得有模有樣,盡管將信將疑,卻也非常驚喜,重新打量著頭頂上的大樹,忽又心中一動,不無疑惑道:“不對呀。”
“怎麽不對?”龍中堂一怔,急忙追問道:“哪裏不對?”
“是不是金雞姑且不說,因為咱也沒看見。”淩蕊誌手指大樹,疑惑問道:“可這桃樹上為何沒有桃花?”
“哎呀,方才提醒你了呀。”龍中堂心中好笑,不以為然道:“端午節都過了,哪還有什麽桃花?”
“那,也該有桃子呀。”淩蕊誌道:“我家桃樹,花落後就有毛桃出現的。”
“對呀。”龍中堂瞬間醒悟,笑容頓時凝在臉上,不無疑惑道:“看這枝葉,確實像桃樹,可為何沒有結果?難道這裏不是度朔山?”
“那也不一定。”淩蕊誌看到龍中堂滿臉失望,急忙寬慰道:“書上還說什麽?還有別的標誌嗎?”
“書上還說,‘其枝東北曰鬼門,乃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曰神荼,曰鬱壘,閱領萬鬼。’所以,後人常把神荼、鬱壘奉為門神,而桃樹也便水漲船高,成為趨吉辟邪之物。”龍中堂思索分析道:“隻是,神仙之說,雲山霧罩,實難相信。何況,就算真有神仙存在,又去哪裏找呢?”
“嗨!這有何難?”淩蕊誌笑道:“順著樹枝過去看看不就得了?”
“這倒是。”龍中堂點了點頭,卻又不無疑慮道:“可是,若真的有什麽鬼門,萬一遇到很多鬼魂……”
“哥呀,又糊塗了吧。”淩蕊誌咯咯笑道:“現在是豔陽高照,又不是深更半夜,哪會有什麽鬼魂?”
“對啊。”龍中堂恍然大悟,不好意思道:“既如此,快過去吧?”
於是,淩蕊誌吩咐一聲,量天尺便順著樹枝迅速飛向東北方向。
量天尺的速度驚人,載著兩人在巨大的樹蔭下飛馳了不大一會兒,兩人便從枝葉搖曳中看到一座若隱若現饅頭似的山頂,而臨近山頂的半山腰處卻矗立著一堵高大的院牆。
院牆依山而建,足有幾百丈長,幾乎遮擋住整座山體的三分之一。
但是,若是僅僅看到這麽長的一道院牆,龍中堂和淩蕊誌也不會過於驚訝,畢竟兩人經過這幾日的驚異遭遇,已經見怪不怪。可是,真正讓兩人驚訝的是,這道院牆不僅高出山頂許多,甚至還扶搖直上,聳入雲霄。
龍中堂稍一愣神,若有所悟,指著院牆喃喃問道:“蕊兒,它不會就是樹身吧?”
“啊?”淩蕊誌一愣,難以置信地反駁道:“樹再大,也應該是圓的吧?可眼前,分明是一麵高牆啊!”
“你再仔細看看。”龍中堂驚歎解釋道:“正對咱們的這一段牆麵,稍稍顯得突出,然後呈弧形狀往兩邊延伸……”
“天哪,看出來了。”淩蕊誌驀地驚唿道:“還有它的表麵上,疙疙瘩瘩褶褶皺皺的,還真像樹皮的皺紋。”
“噢噢噢——”
淩蕊誌未及迴話,卻聽一聲乳虎嘯穀似的公雞叫聲在兩人耳邊乍然響起,震得兩人耳朵眼兒裏嗡嗡作響。
兩人急忙順聲望去,隻見稠密的枝葉縫隙間,光線閃爍,忽明忽暗,卻並未發現公雞的絲毫蹤影。
淩蕊誌伸脖子瞪眼看了半天,遍尋不見,不由恨恨笑道:“這麽響的叫聲,這公雞得有多大?等抓到它,燉鍋雞湯解解饞,正餓得慌呢。”
“指不定誰吃誰呢?”龍中堂東張西望半天,也沒有發現公雞的蹤跡,聞聽淩蕊誌發狠,順口笑道:“眼前這樹已經大得嚇人,你說這公雞,指不定有多大呢?”
“不管多大,總不能大過人吧?”淩蕊誌不以為然,滿麵不屑道:“就算比人大,那馬牛駱駝什麽的,不一樣受人驅使嗎?”
“那可不一樣。”龍中堂笑道:“小時候看《山海經》,上麵記載有一種吃鯊魚的大鳥,叫作‘遠飛雞’。通身大紫,翅膀下還長著兩隻眼睛,每天早出晚歸,一日便能飛到海的盡頭,打個來迴,不僅能殺死鯊魚,還從海的那邊銜迴來很多世間罕見的種子。”
“哇!這麽厲害!”
淩蕊誌從小不愛讀書,即使在父母的強迫下不得不讀書識字,所讀之書,也不過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從未看過《山海經》之類的野史怪誌。
如今聞聽龍中堂講述《山海經》中的奇怪遠飛雞,正感有趣,卻見龍中堂戛然而止,不由好奇追問道:“它為啥銜迴種子?銜迴的種子有沒有種下?”
“有啊。”龍中堂四下打量著隨口應道:“據說,有個叫作陸終的神仙,曾經種植過遠飛雞銜迴來的種子,長出一棵金桂樹……”
“就是桂花樹吧?”淩蕊誌笑道:“原來,桂花樹是這樣來的?”
“兩者雖然名字相似,不知是不是同一種樹。”龍中堂微笑解釋道:“這種金桂樹釀出的酒,叫作‘桂醪’,人喝一滴,全身便金黃發亮……”
“啊呀!那可真好!”淩蕊誌羨慕不已,脫口讚道:“這麽神奇!”
“何止?還有更神奇的呢!”龍中堂應了一聲,忽然心中一動,驀地欣喜若狂,大聲嚷道:“啊!我知道了,蕊兒,我想起來了,度朔山,這裏一定是度朔山。”
淩蕊誌一看龍中堂驚喜欲狂,說話都有些顛三倒四,不由嗔怪笑道:“看你大驚小怪的。你是說,這山叫作‘度朔山’嗎?”
“對,沒錯。”龍中堂幾乎跳將起來,指著頭頂上大樹驚喜敘說道:“《大荒西經》上說——‘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蟠屈三千裏,上有金雞,日照則鳴。’你看這大樹,必定是蟠屈三千裏的大桃樹,還有高聲鳴叫的大公雞,必定是那隻金雞。所以這座山,必定是度朔山,而這根大樹枝,也必定是大桃樹無數分支中的普通一根,所以,這座度朔山也就叫作桃都山。”
“桃都山?”淩蕊誌眼見龍中堂說得有模有樣,盡管將信將疑,卻也非常驚喜,重新打量著頭頂上的大樹,忽又心中一動,不無疑惑道:“不對呀。”
“怎麽不對?”龍中堂一怔,急忙追問道:“哪裏不對?”
“是不是金雞姑且不說,因為咱也沒看見。”淩蕊誌手指大樹,疑惑問道:“可這桃樹上為何沒有桃花?”
“哎呀,方才提醒你了呀。”龍中堂心中好笑,不以為然道:“端午節都過了,哪還有什麽桃花?”
“那,也該有桃子呀。”淩蕊誌道:“我家桃樹,花落後就有毛桃出現的。”
“對呀。”龍中堂瞬間醒悟,笑容頓時凝在臉上,不無疑惑道:“看這枝葉,確實像桃樹,可為何沒有結果?難道這裏不是度朔山?”
“那也不一定。”淩蕊誌看到龍中堂滿臉失望,急忙寬慰道:“書上還說什麽?還有別的標誌嗎?”
“書上還說,‘其枝東北曰鬼門,乃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曰神荼,曰鬱壘,閱領萬鬼。’所以,後人常把神荼、鬱壘奉為門神,而桃樹也便水漲船高,成為趨吉辟邪之物。”龍中堂思索分析道:“隻是,神仙之說,雲山霧罩,實難相信。何況,就算真有神仙存在,又去哪裏找呢?”
“嗨!這有何難?”淩蕊誌笑道:“順著樹枝過去看看不就得了?”
“這倒是。”龍中堂點了點頭,卻又不無疑慮道:“可是,若真的有什麽鬼門,萬一遇到很多鬼魂……”
“哥呀,又糊塗了吧。”淩蕊誌咯咯笑道:“現在是豔陽高照,又不是深更半夜,哪會有什麽鬼魂?”
“對啊。”龍中堂恍然大悟,不好意思道:“既如此,快過去吧?”
於是,淩蕊誌吩咐一聲,量天尺便順著樹枝迅速飛向東北方向。
量天尺的速度驚人,載著兩人在巨大的樹蔭下飛馳了不大一會兒,兩人便從枝葉搖曳中看到一座若隱若現饅頭似的山頂,而臨近山頂的半山腰處卻矗立著一堵高大的院牆。
院牆依山而建,足有幾百丈長,幾乎遮擋住整座山體的三分之一。
但是,若是僅僅看到這麽長的一道院牆,龍中堂和淩蕊誌也不會過於驚訝,畢竟兩人經過這幾日的驚異遭遇,已經見怪不怪。可是,真正讓兩人驚訝的是,這道院牆不僅高出山頂許多,甚至還扶搖直上,聳入雲霄。
龍中堂稍一愣神,若有所悟,指著院牆喃喃問道:“蕊兒,它不會就是樹身吧?”
“啊?”淩蕊誌一愣,難以置信地反駁道:“樹再大,也應該是圓的吧?可眼前,分明是一麵高牆啊!”
“你再仔細看看。”龍中堂驚歎解釋道:“正對咱們的這一段牆麵,稍稍顯得突出,然後呈弧形狀往兩邊延伸……”
“天哪,看出來了。”淩蕊誌驀地驚唿道:“還有它的表麵上,疙疙瘩瘩褶褶皺皺的,還真像樹皮的皺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