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趙政國的質疑
“仇老,當時駐守湖州的國民軍是桂係的第七軍吧?”趙政國問道。從仇老講到他們到達南潯時的情況趙正國就開始想問這個問題,一直忍到仇戰停頓思考時才問。
“對呀,是170師和172師。他們也是從淞滬戰場上撤下來的部隊。”仇老說道,好象他知道趙政國想問什麽。
“我在網上看過湖州一戰的有關情況。”趙政國不想指出仇老故事中的問題,實際上趙政國還是更相信仇老的話。
“你認為我所講的與你看到的情況不一樣吧?”仇老笑問道。趙政國點了點頭。
“我就知道你會這麽問。”仇老笑了笑說道:“以你之見在當時的情況之下這守湖州怎麽守?”
“把兵力布置於湖州和長興一線,同時關注太湖上的鬼子動靜。”趙政國想了想說道:“湖州和長興的地形有險可守利於防禦戰。隻擺少許兵力在湖州東部地區設置陣地,進行層層阻擊。”
“你都會這麽想,那作為第七軍的軍長不會想不到。”仇老用歉意的眼神看了趙政國一眼,他並不是看不起趙政國,但知道這話有點傷人:
“湖州兩麵臨山一麵臨湖。隻要防止鬼子從水上登陸和正麵進攻即可,而且重點應該放在東北區域。而長興是三麵臨山一麵臨水,應重點防禦太湖方向,把軍預備隊放在長興與湖州之間,以保證湖州守軍後方的戰略要點。
兩地相互策應,守住了長興就守住了湖州,也鎖住了鬼子進攻南京的要道。進可攻退可守,當時鬼子並沒有派出重兵的原因就是並沒有對這個進攻方向抱很大的希望。隻是後期戰局發展也出乎於鬼子的意料之外。
如果不是我軍未戰先怯中了鬼子的迷魂陣,我軍也不至於在後期那麽被動,南進皖南的路被鬼子封住,被迫把軍隊從南京渡河撤向江北。”
仇老說到這裏情緒有點低落,他應該在南京還有很多的傷心事。這對於他來說是一段不堪迴首的曆史。
“這麽說網上的情況不實?但那應該是周祖晃將軍的自述。”趙政國說道。
“他必須要按照上級的命令來說,而且當時還有督軍的將領在。”仇老歎了一口氣說道。趙政國馬上明白了仇老話中的意思。統帥部有些命令不一定準確,他們進行調整之後情況並不能公布。以免對自己的升遷不利,這種政客式軍人在國民軍序列之中太多了。
這是一種病態的模式,軍隊應該就是由一批純粹的軍人來構成。一支純潔而忠誠的軍人來組成,這樣才算得上一支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當然軍人並不能不講政治,至少應該明白自己忠誠的對象,但不能成為政客。
“兩個在淞滬戰場上受到重創的師駐守湖州……”仇老搖了搖頭說道:“兵力上本來就不足。而且軍隊的思想情緒波動又大,戰鬥力不想而知。
部隊的情況作為指揮官不可能不清楚,在一塊平原搞阻擊戰,士兵哪來的信心進行阻擊?這些可都是一些簡單的軍事常識,依山布置陣地還能堅守一段時間。
當時他們的部隊進入南潯時進行過簡單的軍事布置,但卻發現這裏根本就不適合於駐守,暗中已經放棄了南潯鎮陣地。”
“他們敢這麽張目明膽地抗命嗎?”趙政國問道。
“我們當初也想沿著太湖撤退,你知道為什麽嗎?”仇老笑問道:“因為太湖一線軍隊的安全更有保障一些。他們有兵在南潯鎮附近。”
“他們的軍隊在南潯鎮北部,京杭大運河的北岸?”趙政國馬上問道。
“可以這麽說吧。那裏水道密集,如果把所有的橋梁全部破壞也可以延緩鬼子的進攻速度。但為什麽沒有破壞?”仇戰笑道:“破壞了,他們的士兵就沒有辦法撤出來,而撤退時他們又來不及破壞。”
“他們當時就應該破壞。”李家豪說道。
“破壞了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趙政國搖了搖頭說道:“阻不了鬼子多少時間,但對百姓會造成很大的損失,黃河花園口被炸和長沙大火之事就是一個教訓。”
“原則上我們在戰爭時期不會破壞設施,但為了爭取戰略時間還是會常常采取這種方法,這決定於軍事指揮官的性格。”仇老苦笑了一下說道:
“當時第七軍的兩個師麵臨三大難題。第一、軍隊士氣下降,新兵戰鬥力低下。第二、兵力太少,防線又非常長,一萬多人麵對水陸兩麵幾十公裏上百公裏的防線無法擺得開。第三、他們剛剛從江北調到江南布防,戰前準備不足。
當時周將軍應該還是按我們的想法,在陸上把兵力前出湖州城十公裏布防,然後重兵沿湖進行布置。
而他們的重戰防禦放在了長興這第二道防線上,同時還得留下一部分兵力為他們保障撤向山區的路。
而當時他的兩個師也許還有一部分兵力根本就無法到達戰場,他怎麽敢把所有的部隊全部撒出去?戰爭不是胡鬧,動輒就關係到上萬人的生死!
每一場戰役都會考慮戰敗的情況做最壞的打算,都會為弟兄們留下一條活路,這不隻是為了保存實力,而是為了更好的反攻!
將領不會把自己所有的弟兄送上一條死路,可以犧牲一支部隊的大部分甚至更多,就算是將領自己死在戰場上但必須要留下火種,這也是一種傳統。”
的確在戰鬥打響之後仍然有一部分軍隊沒有趕到陣地,這一切都有理可循。趙政國明白了,資料上所說的一個團,也許就是一個連,主要部隊全部留在了後麵的位置為撤退做好充分的準備。
資料上所說的激戰也許就是放幾槍而已。那什麽漢奸夾擊之事估計把仇戰他們的活動都編進了故事之中。
當然,在軍隊中謊報軍情的事情時有發生,但並不能說明國民軍的將領就沒有頭腦,隻是因為政治的原因默認了這種行為而已。這種壞習慣從上到下貫穿了國民軍整個軍隊及時作戰史,很多有能力的將領也不得不玩這種政治手段。
按仇老的意思,當時的將領也有很多的無奈。以戰敗之軍仍然能重整軍隊做抵抗,他們已經做得非常不錯了。
這些將領都屬於一些有能力的將領!這支軍隊應該算得上一支鐵軍!那些活下來的老兵就是一支軍隊的靈魂。軍魂不死軍隊就能再戰。
“鬼子在南潯和吳興犯下的暴行你見過嗎?”趙政國問道。在資料上他看過鬼子在南潯暴行中所犯下的罪行,所以才想向仇老求證。
“撤出南潯時我們走得倉促,根本就沒有見到過。”仇老搖了搖頭咬牙說道:“至於吳興,因為我們一直處於與鬼子前鋒交戰的狀態,至於我們走之後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鬼子在南京附近的暴行我們倒是見過……鬼子那些天怒人怨的事情可沒有少做,隻能用數不勝數來形容……”
“仇老,當時你們應該又有奇遇吧?”見仇老傷感趙政國忙轉移話題。
“當時我們也不明情況,胡大哥他們也隻是憑著經驗來推斷敵情和我方的情況,隻是拚了命地往湖州方向跑……”仇老接著說道:“爭取盡快進入我軍的防禦範圍,但我實在走不動了……”
“老謝,把槍給我!”仇戰衝過一座石橋之後停了下來向謝德庚揮了揮手說道。五人全部停下來看著仇戰。仇戰接著說道:“我實在走不動了,與其累死不如多殺幾個鬼子。”
“我來背你。”顧德馨跑過來說道。
“不。你也就比我好一點。”仇戰堅定地搖了搖頭拒絕道。
“胡哥,拚吧?!”袁百昌咬牙切齒地說道。都知道他們的體力到了一種臨界狀態,這可不是十公裏負重越野跑訓練,那種被追殺的心裏壓力對意誌力的腐蝕是看不見的。
如果你不理解的話我可以打個比喻。大多數人都做過被什麽東西追著跑的夢——不停地跑,害怕、恐懼……心中還有一種強烈的厭倦感、無力感……
差不多吧,隻是一個在夢中一個在現實中!一個虛幻一個卻非常地真實!一個在醒來後隻出一身冷汗,一個卻隨時會丟了命!而且這種結果會象魔咒一個控製著你的心神。
什麽叫兵敗如山倒?為什麽淝水之戰秦國敗成這個樣子?也包括淞滬會戰國民軍的無序大撤退,這都是因為這種恐懼所造成的,在這種心理作用之下後麵的趕前麵的,拚的就是誰逃得快,而且還會象瘟疫一樣漫延。
他們這十一人的意誌很堅定,意誌力在士兵中絕對是姣姣者。他們在這種壓力之下心神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最後他們還能保持一種氣節,義無反顧地準備赴死!
“拿著。”謝德庚把槍還給仇戰。他用行動表明了支持袁百昌的提議。
“原地休息,深唿吸盡快恢複心跳。在鬼子進入四百米時準備戰鬥!”胡有權毅然說道:“我們現在隻能背水一戰。”
這背水一戰可不同於中國軍事史上的戰例,軍事史上的背水一戰是致其於死地而後生。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軍士的求生意誌提高軍士的戰鬥力。
他們六人這背水一戰完全是一種死路。這畢竟不是冷兵器時代,他們麵對的敵人也不是多幾倍,而是多上幾十倍。他們還有很多的重武器。他們的行為無異於飛蛾撲火!
“開始行動。”見恢複得差不多了胡有權說道:“記往了,我們仍然不能與鬼子膠著,一點戰鬥一邊交替掩護撤退。”
本文由小說“”閱讀。
“仇老,當時駐守湖州的國民軍是桂係的第七軍吧?”趙政國問道。從仇老講到他們到達南潯時的情況趙正國就開始想問這個問題,一直忍到仇戰停頓思考時才問。
“對呀,是170師和172師。他們也是從淞滬戰場上撤下來的部隊。”仇老說道,好象他知道趙政國想問什麽。
“我在網上看過湖州一戰的有關情況。”趙政國不想指出仇老故事中的問題,實際上趙政國還是更相信仇老的話。
“你認為我所講的與你看到的情況不一樣吧?”仇老笑問道。趙政國點了點頭。
“我就知道你會這麽問。”仇老笑了笑說道:“以你之見在當時的情況之下這守湖州怎麽守?”
“把兵力布置於湖州和長興一線,同時關注太湖上的鬼子動靜。”趙政國想了想說道:“湖州和長興的地形有險可守利於防禦戰。隻擺少許兵力在湖州東部地區設置陣地,進行層層阻擊。”
“你都會這麽想,那作為第七軍的軍長不會想不到。”仇老用歉意的眼神看了趙政國一眼,他並不是看不起趙政國,但知道這話有點傷人:
“湖州兩麵臨山一麵臨湖。隻要防止鬼子從水上登陸和正麵進攻即可,而且重點應該放在東北區域。而長興是三麵臨山一麵臨水,應重點防禦太湖方向,把軍預備隊放在長興與湖州之間,以保證湖州守軍後方的戰略要點。
兩地相互策應,守住了長興就守住了湖州,也鎖住了鬼子進攻南京的要道。進可攻退可守,當時鬼子並沒有派出重兵的原因就是並沒有對這個進攻方向抱很大的希望。隻是後期戰局發展也出乎於鬼子的意料之外。
如果不是我軍未戰先怯中了鬼子的迷魂陣,我軍也不至於在後期那麽被動,南進皖南的路被鬼子封住,被迫把軍隊從南京渡河撤向江北。”
仇老說到這裏情緒有點低落,他應該在南京還有很多的傷心事。這對於他來說是一段不堪迴首的曆史。
“這麽說網上的情況不實?但那應該是周祖晃將軍的自述。”趙政國說道。
“他必須要按照上級的命令來說,而且當時還有督軍的將領在。”仇老歎了一口氣說道。趙政國馬上明白了仇老話中的意思。統帥部有些命令不一定準確,他們進行調整之後情況並不能公布。以免對自己的升遷不利,這種政客式軍人在國民軍序列之中太多了。
這是一種病態的模式,軍隊應該就是由一批純粹的軍人來構成。一支純潔而忠誠的軍人來組成,這樣才算得上一支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當然軍人並不能不講政治,至少應該明白自己忠誠的對象,但不能成為政客。
“兩個在淞滬戰場上受到重創的師駐守湖州……”仇老搖了搖頭說道:“兵力上本來就不足。而且軍隊的思想情緒波動又大,戰鬥力不想而知。
部隊的情況作為指揮官不可能不清楚,在一塊平原搞阻擊戰,士兵哪來的信心進行阻擊?這些可都是一些簡單的軍事常識,依山布置陣地還能堅守一段時間。
當時他們的部隊進入南潯時進行過簡單的軍事布置,但卻發現這裏根本就不適合於駐守,暗中已經放棄了南潯鎮陣地。”
“他們敢這麽張目明膽地抗命嗎?”趙政國問道。
“我們當初也想沿著太湖撤退,你知道為什麽嗎?”仇老笑問道:“因為太湖一線軍隊的安全更有保障一些。他們有兵在南潯鎮附近。”
“他們的軍隊在南潯鎮北部,京杭大運河的北岸?”趙政國馬上問道。
“可以這麽說吧。那裏水道密集,如果把所有的橋梁全部破壞也可以延緩鬼子的進攻速度。但為什麽沒有破壞?”仇戰笑道:“破壞了,他們的士兵就沒有辦法撤出來,而撤退時他們又來不及破壞。”
“他們當時就應該破壞。”李家豪說道。
“破壞了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趙政國搖了搖頭說道:“阻不了鬼子多少時間,但對百姓會造成很大的損失,黃河花園口被炸和長沙大火之事就是一個教訓。”
“原則上我們在戰爭時期不會破壞設施,但為了爭取戰略時間還是會常常采取這種方法,這決定於軍事指揮官的性格。”仇老苦笑了一下說道:
“當時第七軍的兩個師麵臨三大難題。第一、軍隊士氣下降,新兵戰鬥力低下。第二、兵力太少,防線又非常長,一萬多人麵對水陸兩麵幾十公裏上百公裏的防線無法擺得開。第三、他們剛剛從江北調到江南布防,戰前準備不足。
當時周將軍應該還是按我們的想法,在陸上把兵力前出湖州城十公裏布防,然後重兵沿湖進行布置。
而他們的重戰防禦放在了長興這第二道防線上,同時還得留下一部分兵力為他們保障撤向山區的路。
而當時他的兩個師也許還有一部分兵力根本就無法到達戰場,他怎麽敢把所有的部隊全部撒出去?戰爭不是胡鬧,動輒就關係到上萬人的生死!
每一場戰役都會考慮戰敗的情況做最壞的打算,都會為弟兄們留下一條活路,這不隻是為了保存實力,而是為了更好的反攻!
將領不會把自己所有的弟兄送上一條死路,可以犧牲一支部隊的大部分甚至更多,就算是將領自己死在戰場上但必須要留下火種,這也是一種傳統。”
的確在戰鬥打響之後仍然有一部分軍隊沒有趕到陣地,這一切都有理可循。趙政國明白了,資料上所說的一個團,也許就是一個連,主要部隊全部留在了後麵的位置為撤退做好充分的準備。
資料上所說的激戰也許就是放幾槍而已。那什麽漢奸夾擊之事估計把仇戰他們的活動都編進了故事之中。
當然,在軍隊中謊報軍情的事情時有發生,但並不能說明國民軍的將領就沒有頭腦,隻是因為政治的原因默認了這種行為而已。這種壞習慣從上到下貫穿了國民軍整個軍隊及時作戰史,很多有能力的將領也不得不玩這種政治手段。
按仇老的意思,當時的將領也有很多的無奈。以戰敗之軍仍然能重整軍隊做抵抗,他們已經做得非常不錯了。
這些將領都屬於一些有能力的將領!這支軍隊應該算得上一支鐵軍!那些活下來的老兵就是一支軍隊的靈魂。軍魂不死軍隊就能再戰。
“鬼子在南潯和吳興犯下的暴行你見過嗎?”趙政國問道。在資料上他看過鬼子在南潯暴行中所犯下的罪行,所以才想向仇老求證。
“撤出南潯時我們走得倉促,根本就沒有見到過。”仇老搖了搖頭咬牙說道:“至於吳興,因為我們一直處於與鬼子前鋒交戰的狀態,至於我們走之後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鬼子在南京附近的暴行我們倒是見過……鬼子那些天怒人怨的事情可沒有少做,隻能用數不勝數來形容……”
“仇老,當時你們應該又有奇遇吧?”見仇老傷感趙政國忙轉移話題。
“當時我們也不明情況,胡大哥他們也隻是憑著經驗來推斷敵情和我方的情況,隻是拚了命地往湖州方向跑……”仇老接著說道:“爭取盡快進入我軍的防禦範圍,但我實在走不動了……”
“老謝,把槍給我!”仇戰衝過一座石橋之後停了下來向謝德庚揮了揮手說道。五人全部停下來看著仇戰。仇戰接著說道:“我實在走不動了,與其累死不如多殺幾個鬼子。”
“我來背你。”顧德馨跑過來說道。
“不。你也就比我好一點。”仇戰堅定地搖了搖頭拒絕道。
“胡哥,拚吧?!”袁百昌咬牙切齒地說道。都知道他們的體力到了一種臨界狀態,這可不是十公裏負重越野跑訓練,那種被追殺的心裏壓力對意誌力的腐蝕是看不見的。
如果你不理解的話我可以打個比喻。大多數人都做過被什麽東西追著跑的夢——不停地跑,害怕、恐懼……心中還有一種強烈的厭倦感、無力感……
差不多吧,隻是一個在夢中一個在現實中!一個虛幻一個卻非常地真實!一個在醒來後隻出一身冷汗,一個卻隨時會丟了命!而且這種結果會象魔咒一個控製著你的心神。
什麽叫兵敗如山倒?為什麽淝水之戰秦國敗成這個樣子?也包括淞滬會戰國民軍的無序大撤退,這都是因為這種恐懼所造成的,在這種心理作用之下後麵的趕前麵的,拚的就是誰逃得快,而且還會象瘟疫一樣漫延。
他們這十一人的意誌很堅定,意誌力在士兵中絕對是姣姣者。他們在這種壓力之下心神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最後他們還能保持一種氣節,義無反顧地準備赴死!
“拿著。”謝德庚把槍還給仇戰。他用行動表明了支持袁百昌的提議。
“原地休息,深唿吸盡快恢複心跳。在鬼子進入四百米時準備戰鬥!”胡有權毅然說道:“我們現在隻能背水一戰。”
這背水一戰可不同於中國軍事史上的戰例,軍事史上的背水一戰是致其於死地而後生。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軍士的求生意誌提高軍士的戰鬥力。
他們六人這背水一戰完全是一種死路。這畢竟不是冷兵器時代,他們麵對的敵人也不是多幾倍,而是多上幾十倍。他們還有很多的重武器。他們的行為無異於飛蛾撲火!
“開始行動。”見恢複得差不多了胡有權說道:“記往了,我們仍然不能與鬼子膠著,一點戰鬥一邊交替掩護撤退。”
本文由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