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成長型神器
不管是胡有權還是其他的人都在成長,分析問題也越來越清楚準確,現在開始輪到劉會土這種不大用頭腦的人來問這種比較幼稚的問題。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戰鬥他們都在成長,那怕這些老兵油子也都在成長。這是環境逼出來的,如果他們不成長沒有判斷力就會隨時冤死。
這種情況也影響著整個中國的軍隊。如果說淞滬會戰是一場失敗,那麽南京保衛戰相對於淞滬會戰就要成熟得多了。至少傷亡比要低得多,而到了徐州會戰中國軍隊已經相當成熟了。
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再到戰略撤退在戰敗的情況之下也再也沒有出現淞滬會戰的大潰敗情況。投入的兵力少但達到的戰略目的更加到位,這不僅是士兵和指揮官的成長,也是參謀們在成長,包括統帥部的那些人也在成長。
戰爭是最鍛煉軍人的地方,建國時多數解放軍的將領就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但這種鍛煉這種學習也是非常殘酷無情的。以血和生命為代價,以無數的財富為代價進行鍛煉和學習的。
中國軍隊看似一直在戰敗著,但卻在不斷地成長著。鬼子的軍隊是神器,那麽中國軍隊就是成長型的神器。
鬼子軍隊養成了一種習慣,已經形成了一種很固定的模式,他們自認為很科學的模式,在戰鬥中不斷取得的勝利讓他們對這種模式有一種盲目的自信。而中國軍隊卻在失敗中成長成熟。這就是差別,也是民族特質上的差別。
“從鬼子的進攻方向和我軍的防禦重點分析,鬼子應該不會把這裏作為重點進攻的方向。”仇戰指了指這一帶山脈的等高線和仁皇山後的平原開闊地說道:
“他們應該會重點進攻這一帶,然後占據天目山幾個縣城構成戰略支點。保證他們進攻南京一線的通道安全。一旦第七軍失利我們麵前的這些部隊就會撤向長興縣方向。我們可以趁機進入前麵的山區。
我鬼子占領這裏之後他們最多也隻是把這一帶的山林搜尋排查一遍就會放任不管,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機會。”
“仇戰分析得有道理。”老喜點了點頭說道:“上海外圍是我軍的第一道防線,太湖西岸和兩翼是第二道防線,太湖之外應該是我軍的第三道防線,南京外圍是拱衛首都的第四道防線。最後一道防線,也就是第五道防線應該就是南京城牆。”
他所說的已經在地圖之外了。不過憑著他們對這一帶城市的了解,可以估計得出國民軍的防禦情況。
“鬼子的主攻方向是沿長河而上,作為第二方麵軍也就是進攻吳興的鬼子部隊肩負著三個戰略目的。”胡有權想了想說道:
“淞滬會戰南線作戰部隊都撤向浙皖山區,他們這支部隊的戰略目的有。其一、牽製和阻擋我軍南線潰退後集結的作戰部隊,不讓其增援南京守城部隊。
其二、打通進攻南京的通道,對南京形成雙拳進攻的效果。讓我軍左支右拙難以招架。其三、堵截我軍從南京撤向浙皖山區的後路,達到聚殲我軍於南京地區的戰略目的。
從這一點上來看,他們應該會沿著山區與平原交匯線進攻直插南京後麵的蕪湖地區。同時占領山區的一些城鎮形成一些戰略防禦支點。
完全截斷了我軍南下的通道和山區集結軍隊北上的通道。不戰而屈我南京守衛部隊。逼著我們做出棄城的決定。
南京失守對於他們來說不管是在戰略上還是政治上都取得了勝利,畢竟南京是我們的首都呀……”
說到這裏胡有權眼睛裏流露出一種深深的失望的神情。他的目標是要進入南京歸建,而從這一點上來看他們進入南京歸建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奶奶的,鬼子還是武道高手呀!”謝德庚驚歎地搖了搖頭說道。這種架勢就與兩個武道高手過招一樣。這是絕殺的攻擊方法!
“我們進入南京歸建的希望越來越小了。”顧德馨歎了一口氣說道:“隻怕我們就算走到鬼子的前頭也很難進入南京了。”
他何嚐不想進入南京城早日歸建。其他人看上去沒有他們倆人那麽迫切,他們的部隊目前還不知道在哪呢。不過憑著八十八師和八十七師的威名,他們也願意加入這兩支軍隊。所以他們也一直沒有反對進入南京。
“進入南京困難,進入天目山區也同樣困難了。”老喜苦笑了一下說道:“鬼子的戰略設想一旦達成,那麽他們就會在吳興和長興之間建立一道嚴密的封鎖線,我們很難突破這道封鎖線。”
“辦法總會有的。路要靠我們自己走出來。”袁百昌笑了笑說道:“我們還是按仇戰的分析在這裏等待鬼子突破吳興向長興進攻之際進入前麵的陣地之中。”
“我發現這裏的守軍並不多,所立旗幟有點虛張聲勢的味覺。”仇戰拿著望遠鏡觀察對麵的第七軍陣地說道。
“真的?!”胡有權忙從他手中接過望遠鏡看了起來,良久點了點頭說道:“不錯,人數不多,但我們仍然沒有辦法潛過去。”
不多,與他們打著一個營的旗號有點不符,第七軍在玩虛的。正麵陣地也至少有一個排,加上兩翼也是一個整編的連隊。一百多號人,放在戰場上人數也不少了。再加上縱深這裏至少有一個營的兵力。從太湖到吳興至少有一個團的兵力。
“弟兄們,我有點不放心呀。”杜慧搖了搖頭說道:“這大戰略我們也沒有必要去研究,關鍵上我們該怎麽辦?
這一線至少擺了一個團,鬼子至少也應該牽製一下吧。再說從這裏進攻長興也是一支奇兵呀。他們不可能不從這裏進攻。”
“不會。”仇戰搖了搖頭說道:“鬼子使用的是速戰速決的戰術。他們會以最快的速度挺進西部地區。再說經過這麽多天的激戰,當他們突破吳興城後,第七軍的主力也應該消耗得差不多了。
這一點鬼子應該很清楚,他們還清楚第七軍最後撤退的方向是天目山區。所以鬼子根本就不必在意吳興和長興的得失問題,他們隻要頂住第七軍攻擊,第七軍最終不是被消滅就是潰敗。他們的戰略目的就達到了。
然後再乘勝進攻,以最快地速度拿下天目山外圍的幾個縣城作為戰略支點就完全控製了這條通道。把南京守軍鎖在了南京地區,我們也同樣被他們鎖住了。
現在的情況是鬼子隻要攻擊一個點,第七軍的軍隊就會源源不斷地趕上來送死。他們有必要搞什麽花裏胡哨的動作?鬼子的攻擊很連貫速度又快,協同作戰的水平高。驕傲的他們隻想著粉碎前麵阻擋他們的一切……”
仇戰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他把胡有權和老喜的分析連貫起來就發現自己分析的思維更寬一些了。他在戰術和戰略上都沒有輕視鬼子這支‘鐵浮屠’軍隊。
奇兵有什麽用?隻是在戰略對稱的情況之下才會使用。鬼子現在能輾壓第七軍他還有必要用什麽奇兵來做秀,反而浪費時間和精力?隻需要攻擊第七軍的一個點,然後把第七軍的兵力吸引到這個點上加以消滅就行。
要知道他們幾乎沒有戰鬥地趕路前行,也沒有得到很充足的休息。而鬼子是一步步地用炮火開路攻擊前進,這麽多天了他們也沒有離開鋒線有多遠。
雖然他們也經過周折,但與攻擊前進是沒有辦法比擬的。由此可見鬼子的攻勢有多強,速度有多快。這就是鬼子的特長。他們有資格采取‘閃電戰’,也有實力采取‘閃電戰’。仇戰也算是慢慢地摸到了鬼子的攻擊特點。也知道鬼子不會浪費時間在這上麵。
“這麽說我們前麵的第七軍守軍很快就會被抽調增援吳興縣城的防禦戰?”杜慧問道。他並沒有因為仇戰的爭辯而對他有什麽想法。現在他們這十一人相處得非常融洽,都知道是為了他們十一人好,再說仇戰的分析的確有道理。
“對。可以肯定。”仇戰點了點頭肯定地然後用手指在地圖上仁皇山附近的夾穀中點了點說道:“如果吳興縣城這一戰打得艱辛,第七軍甚至會放棄長興的防禦,把僅有的力量全部集中在那道夾穀之中作最後一戰。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長興阻擊戰他們已經沒有實力去打了。而且他們也知道堵長興已經沒有意義,長興的防禦地形遠遠沒有這一帶好。”
兩山夾一平,寬度僅僅兩公裏多。可以依山控製整個平原地區,而且這個平原地區還有很多河流、水道和丘陵。
而一旦越過這裏又是寬闊的平原,簡直就是一馬平川。雖然有點水道但沒有大河流根本就影響不了鬼子了。長興後麵有所依托,不過卻無法阻擋鬼子沿著天目山餘脈進攻。長興背後的山脈與天目山餘脈之間可是一條寬十多公裏的平原。
按統帥部的布置,到了這一步第七軍的戰略任務也應該算是完成了。失去了一戰之力的他們隻能撤出戰鬥。
他們以前的推算都過於浮淺,根本就沒有把雙方的真正戰略意圖和目標推算出來,居然還認為第七軍會在長興構成最後一道防線。除了山地水道和河流何嚐不是有利地形?當然也不排除他們並沒有深入地去研究雙方的戰略目的從而造成他們推算的誤差。
不過在胡有權和才喜的分析之下,仇戰更加深入地想到了雙方的戰略目的。也就做出了比較準確的分析和判斷。
本文由小說“”閱讀。
不管是胡有權還是其他的人都在成長,分析問題也越來越清楚準確,現在開始輪到劉會土這種不大用頭腦的人來問這種比較幼稚的問題。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戰鬥他們都在成長,那怕這些老兵油子也都在成長。這是環境逼出來的,如果他們不成長沒有判斷力就會隨時冤死。
這種情況也影響著整個中國的軍隊。如果說淞滬會戰是一場失敗,那麽南京保衛戰相對於淞滬會戰就要成熟得多了。至少傷亡比要低得多,而到了徐州會戰中國軍隊已經相當成熟了。
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再到戰略撤退在戰敗的情況之下也再也沒有出現淞滬會戰的大潰敗情況。投入的兵力少但達到的戰略目的更加到位,這不僅是士兵和指揮官的成長,也是參謀們在成長,包括統帥部的那些人也在成長。
戰爭是最鍛煉軍人的地方,建國時多數解放軍的將領就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但這種鍛煉這種學習也是非常殘酷無情的。以血和生命為代價,以無數的財富為代價進行鍛煉和學習的。
中國軍隊看似一直在戰敗著,但卻在不斷地成長著。鬼子的軍隊是神器,那麽中國軍隊就是成長型的神器。
鬼子軍隊養成了一種習慣,已經形成了一種很固定的模式,他們自認為很科學的模式,在戰鬥中不斷取得的勝利讓他們對這種模式有一種盲目的自信。而中國軍隊卻在失敗中成長成熟。這就是差別,也是民族特質上的差別。
“從鬼子的進攻方向和我軍的防禦重點分析,鬼子應該不會把這裏作為重點進攻的方向。”仇戰指了指這一帶山脈的等高線和仁皇山後的平原開闊地說道:
“他們應該會重點進攻這一帶,然後占據天目山幾個縣城構成戰略支點。保證他們進攻南京一線的通道安全。一旦第七軍失利我們麵前的這些部隊就會撤向長興縣方向。我們可以趁機進入前麵的山區。
我鬼子占領這裏之後他們最多也隻是把這一帶的山林搜尋排查一遍就會放任不管,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機會。”
“仇戰分析得有道理。”老喜點了點頭說道:“上海外圍是我軍的第一道防線,太湖西岸和兩翼是第二道防線,太湖之外應該是我軍的第三道防線,南京外圍是拱衛首都的第四道防線。最後一道防線,也就是第五道防線應該就是南京城牆。”
他所說的已經在地圖之外了。不過憑著他們對這一帶城市的了解,可以估計得出國民軍的防禦情況。
“鬼子的主攻方向是沿長河而上,作為第二方麵軍也就是進攻吳興的鬼子部隊肩負著三個戰略目的。”胡有權想了想說道:
“淞滬會戰南線作戰部隊都撤向浙皖山區,他們這支部隊的戰略目的有。其一、牽製和阻擋我軍南線潰退後集結的作戰部隊,不讓其增援南京守城部隊。
其二、打通進攻南京的通道,對南京形成雙拳進攻的效果。讓我軍左支右拙難以招架。其三、堵截我軍從南京撤向浙皖山區的後路,達到聚殲我軍於南京地區的戰略目的。
從這一點上來看,他們應該會沿著山區與平原交匯線進攻直插南京後麵的蕪湖地區。同時占領山區的一些城鎮形成一些戰略防禦支點。
完全截斷了我軍南下的通道和山區集結軍隊北上的通道。不戰而屈我南京守衛部隊。逼著我們做出棄城的決定。
南京失守對於他們來說不管是在戰略上還是政治上都取得了勝利,畢竟南京是我們的首都呀……”
說到這裏胡有權眼睛裏流露出一種深深的失望的神情。他的目標是要進入南京歸建,而從這一點上來看他們進入南京歸建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奶奶的,鬼子還是武道高手呀!”謝德庚驚歎地搖了搖頭說道。這種架勢就與兩個武道高手過招一樣。這是絕殺的攻擊方法!
“我們進入南京歸建的希望越來越小了。”顧德馨歎了一口氣說道:“隻怕我們就算走到鬼子的前頭也很難進入南京了。”
他何嚐不想進入南京城早日歸建。其他人看上去沒有他們倆人那麽迫切,他們的部隊目前還不知道在哪呢。不過憑著八十八師和八十七師的威名,他們也願意加入這兩支軍隊。所以他們也一直沒有反對進入南京。
“進入南京困難,進入天目山區也同樣困難了。”老喜苦笑了一下說道:“鬼子的戰略設想一旦達成,那麽他們就會在吳興和長興之間建立一道嚴密的封鎖線,我們很難突破這道封鎖線。”
“辦法總會有的。路要靠我們自己走出來。”袁百昌笑了笑說道:“我們還是按仇戰的分析在這裏等待鬼子突破吳興向長興進攻之際進入前麵的陣地之中。”
“我發現這裏的守軍並不多,所立旗幟有點虛張聲勢的味覺。”仇戰拿著望遠鏡觀察對麵的第七軍陣地說道。
“真的?!”胡有權忙從他手中接過望遠鏡看了起來,良久點了點頭說道:“不錯,人數不多,但我們仍然沒有辦法潛過去。”
不多,與他們打著一個營的旗號有點不符,第七軍在玩虛的。正麵陣地也至少有一個排,加上兩翼也是一個整編的連隊。一百多號人,放在戰場上人數也不少了。再加上縱深這裏至少有一個營的兵力。從太湖到吳興至少有一個團的兵力。
“弟兄們,我有點不放心呀。”杜慧搖了搖頭說道:“這大戰略我們也沒有必要去研究,關鍵上我們該怎麽辦?
這一線至少擺了一個團,鬼子至少也應該牽製一下吧。再說從這裏進攻長興也是一支奇兵呀。他們不可能不從這裏進攻。”
“不會。”仇戰搖了搖頭說道:“鬼子使用的是速戰速決的戰術。他們會以最快的速度挺進西部地區。再說經過這麽多天的激戰,當他們突破吳興城後,第七軍的主力也應該消耗得差不多了。
這一點鬼子應該很清楚,他們還清楚第七軍最後撤退的方向是天目山區。所以鬼子根本就不必在意吳興和長興的得失問題,他們隻要頂住第七軍攻擊,第七軍最終不是被消滅就是潰敗。他們的戰略目的就達到了。
然後再乘勝進攻,以最快地速度拿下天目山外圍的幾個縣城作為戰略支點就完全控製了這條通道。把南京守軍鎖在了南京地區,我們也同樣被他們鎖住了。
現在的情況是鬼子隻要攻擊一個點,第七軍的軍隊就會源源不斷地趕上來送死。他們有必要搞什麽花裏胡哨的動作?鬼子的攻擊很連貫速度又快,協同作戰的水平高。驕傲的他們隻想著粉碎前麵阻擋他們的一切……”
仇戰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他把胡有權和老喜的分析連貫起來就發現自己分析的思維更寬一些了。他在戰術和戰略上都沒有輕視鬼子這支‘鐵浮屠’軍隊。
奇兵有什麽用?隻是在戰略對稱的情況之下才會使用。鬼子現在能輾壓第七軍他還有必要用什麽奇兵來做秀,反而浪費時間和精力?隻需要攻擊第七軍的一個點,然後把第七軍的兵力吸引到這個點上加以消滅就行。
要知道他們幾乎沒有戰鬥地趕路前行,也沒有得到很充足的休息。而鬼子是一步步地用炮火開路攻擊前進,這麽多天了他們也沒有離開鋒線有多遠。
雖然他們也經過周折,但與攻擊前進是沒有辦法比擬的。由此可見鬼子的攻勢有多強,速度有多快。這就是鬼子的特長。他們有資格采取‘閃電戰’,也有實力采取‘閃電戰’。仇戰也算是慢慢地摸到了鬼子的攻擊特點。也知道鬼子不會浪費時間在這上麵。
“這麽說我們前麵的第七軍守軍很快就會被抽調增援吳興縣城的防禦戰?”杜慧問道。他並沒有因為仇戰的爭辯而對他有什麽想法。現在他們這十一人相處得非常融洽,都知道是為了他們十一人好,再說仇戰的分析的確有道理。
“對。可以肯定。”仇戰點了點頭肯定地然後用手指在地圖上仁皇山附近的夾穀中點了點說道:“如果吳興縣城這一戰打得艱辛,第七軍甚至會放棄長興的防禦,把僅有的力量全部集中在那道夾穀之中作最後一戰。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長興阻擊戰他們已經沒有實力去打了。而且他們也知道堵長興已經沒有意義,長興的防禦地形遠遠沒有這一帶好。”
兩山夾一平,寬度僅僅兩公裏多。可以依山控製整個平原地區,而且這個平原地區還有很多河流、水道和丘陵。
而一旦越過這裏又是寬闊的平原,簡直就是一馬平川。雖然有點水道但沒有大河流根本就影響不了鬼子了。長興後麵有所依托,不過卻無法阻擋鬼子沿著天目山餘脈進攻。長興背後的山脈與天目山餘脈之間可是一條寬十多公裏的平原。
按統帥部的布置,到了這一步第七軍的戰略任務也應該算是完成了。失去了一戰之力的他們隻能撤出戰鬥。
他們以前的推算都過於浮淺,根本就沒有把雙方的真正戰略意圖和目標推算出來,居然還認為第七軍會在長興構成最後一道防線。除了山地水道和河流何嚐不是有利地形?當然也不排除他們並沒有深入地去研究雙方的戰略目的從而造成他們推算的誤差。
不過在胡有權和才喜的分析之下,仇戰更加深入地想到了雙方的戰略目的。也就做出了比較準確的分析和判斷。
本文由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