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太好了,這麽多人陪我吃鹹魚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知白說:“希望看了這出戲,新科進士們能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係好踏入官場的第一粒扣子。”
朱元璋微微一笑,對於這些額外的儀式,並未排斥。隻要主要流程順利完成即可。
隨後,兩人又簡單商討了一些細節。
陸知白又心生一計,鼓起勇氣提議道:
“父皇,宴會上,能不能加一道菜?”
朱元璋眉頭微微一皺,問道:“你又打算搞什麽名堂?”
陸知白笑著說道:“兒臣隻是想在恩榮宴上,讓新科進士們嚐嚐蒸鹹魚!”
朱元璋盯著他看了片刻,忍不住笑了起來:
“你這小子,惦記這事兒很久了吧,莫不是想讓大家都跟你一樣吃鹹魚?”
陸知白一臉嚴肅,義正詞嚴地說道:
“父皇此言差矣。兒臣每日吃鹹魚,從中琢磨出了不少道理,所以想與新進士們一同分享,絕無其他雜念!”
朱元璋好奇地問道:“哦?說來聽聽,你都琢磨出了什麽?”
陸知白說道:“魚,通常生活在潔淨的水中,若水質不佳,便容易生病。
這不正寓意著為官者要清正廉潔嗎?人,也應當如同魚一般,身處幹淨的環境之中!”
“再者,鹹魚,是民間常見的佐飯之物。許多農家若能吃上鹹魚,便已滿足,不會再準備其他菜肴。
它既有鹽分,又是葷菜,對於不少百姓而言,鹹魚可是寶貝呢。
所以,這鹹魚也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能忘卻民生疾苦,要始終保持勤儉節約的美德!”
陸知白高聲說:“一條小小的魚,竟然兼具清廉與勤儉等寓意,也暗示著年年有餘,當真是意義非凡啊……”
朱元璋聽後,不禁點頭,頗為讚同地說道:
“你說得甚是在理。這道理雖看似淺顯,卻有許多人未能領悟。
他們根本就不曉得民間疾苦!你提的太對了,咱應該將對新科進士的教化,融入到方方麵麵。
就依你所言,明日恩榮宴,讓光祿寺準備鹹魚。不僅如此,咱以後也要多吃這鹹魚!”
陸知白心中大喜,表麵上卻一臉讚同之色,趕忙拱手說道:
“父皇聖明,能以身作則,想必進士們也能領會父皇的良苦用心……”
朱元璋隻是笑了笑,接著說道:
“這些都隻是小事。關鍵在於他們日後的安排,這一甲的三人,咱打算……”
說到此處,他似乎覺得有些話不宜再多說,便止住了話頭,微微皺起了眉頭。
陸知白見狀,也沒有繼續追問,說道:
“父皇政務繁忙,兒臣就不多打擾了。”
說罷,他便帶著蓋有皇帝大印的那幅賜字,滿心歡喜地迴去了。
心中則想著:“太好了,終於有這麽多人陪我一起吃鹹魚了!”
就連朱元璋也要親自吃,這下他心裏總算平衡些了。
……
第二天,恩榮宴在禮部的衙門大廳和院子中盛大舉行。
果然,每桌都端上了一盤鹹魚。
禮部官員對鹹魚的解釋,比陸知白更加精彩,更有文化。
他們引經據典,滔滔不絕。
一番話說完,各位進士對這鹹魚不禁肅然起敬。
對於身體力行、崇尚節儉的開國皇帝,更是心生深深的敬佩!
飯後一個時辰。
文武百官與新科進士紛紛齊聚教坊司,準備看戲了。
朱元璋原本也很想去,但為了在新科進士麵前保持威嚴,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不過,他特意派了許多錦衣衛前往現場,觀察情況。
禮部的官員們,對於皇帝的這個安排,大多摸不著頭腦。
然而,他們隻能聽從命令,盡力將此事安排妥當。
陸知白也在人群之中,滿心期待地準備看戲。
教坊司作為專業的演出場地,舞台設施一應俱全。
而此次表演的戲班子,正是他手下的路家班。
近年來,路家班不斷發展壯大,培養出了好些名角。
一年到頭,幾乎每天都在刻苦訓練。
因此,即便在滿朝文武麵前演出,也絲毫沒有怯場。
在場的官員們,皆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他們看戲時,自然不會像普通百姓那般大吵大嚷,而是文雅地小聲交談著。
漸漸地,他們也被劇情所吸引。
隻是,許多人早就猜到了劇情,心中暗自抗拒。
到了受刑審訊這一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環節,戲台上的演員們賣力地演繹著種種慘狀。
戲台下,許多官員見狀,大驚失色,神情凝重起來,眉頭緊緊皺在一起。
剛開始,還能聽到幾句震驚與非議的聲音。
但漸漸地,就沒有人再開口了。
現場一片寂靜。
隻能聽到戲台上演員們的表演聲。
氣氛顯得格外詭異。
陸知白掃視全場,眉梢微微一挑,心道:
“怎麽都不笑呢?你們天生就不愛笑嗎?”
事實上,許多人此時已經臉色發白,神情難看到了極點。
新科進士,連同文武百官都覺得,這出戲已經不隻是簡單的敲打了。
根本就是在他們旁邊磨鬼頭刀啊!
但也有些人能夠麵不改色,隻當戲劇來看。
這個戲,挑不出毛病來。
身為官員,讀的是儒家經典,就應該身體力行。
若是隻為一己私利,剝削百姓,自然是要受到種種刑罰啊。
等到看完了戲,禮部又告訴新科進士,可以寫寫感悟,到時候能有機會發在《參考消息》上。
這當然也是陸知白的主意。
每個月都要發刊,還要去約稿……
就當減輕手下的壓力吧。
另外他的所有刊物,都是有稿費的,文言文千字五貫的標準,明碼標價。也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
等到戲劇散場,大家陸續離開,遠離了錦衣衛的視線,終於開始議論紛紛。
也有些官員,過來與陸知白攀談,誇他這個戲編排得好。
陸知白一一迴應了,又有幾個身穿斕衫的進士,上前,對他拱手做禮,同時自報家門。
“學生練子寧,見過侯爺。”
“學生丁顯,見過侯爺!”
“學生……”
陸知白頓時微微一笑,拱手迴禮:
“原來是狀元、榜眼,以及諸位新科進士。”
練子寧望著他,雙目有些放光,再次施禮道:
“學生有意登門感謝侯爺的恩情,隻是這兩日都在忙碌,有些失禮了……”
陸知白有些疑惑:“什麽恩情?”
朱元璋微微一笑,對於這些額外的儀式,並未排斥。隻要主要流程順利完成即可。
隨後,兩人又簡單商討了一些細節。
陸知白又心生一計,鼓起勇氣提議道:
“父皇,宴會上,能不能加一道菜?”
朱元璋眉頭微微一皺,問道:“你又打算搞什麽名堂?”
陸知白笑著說道:“兒臣隻是想在恩榮宴上,讓新科進士們嚐嚐蒸鹹魚!”
朱元璋盯著他看了片刻,忍不住笑了起來:
“你這小子,惦記這事兒很久了吧,莫不是想讓大家都跟你一樣吃鹹魚?”
陸知白一臉嚴肅,義正詞嚴地說道:
“父皇此言差矣。兒臣每日吃鹹魚,從中琢磨出了不少道理,所以想與新進士們一同分享,絕無其他雜念!”
朱元璋好奇地問道:“哦?說來聽聽,你都琢磨出了什麽?”
陸知白說道:“魚,通常生活在潔淨的水中,若水質不佳,便容易生病。
這不正寓意著為官者要清正廉潔嗎?人,也應當如同魚一般,身處幹淨的環境之中!”
“再者,鹹魚,是民間常見的佐飯之物。許多農家若能吃上鹹魚,便已滿足,不會再準備其他菜肴。
它既有鹽分,又是葷菜,對於不少百姓而言,鹹魚可是寶貝呢。
所以,這鹹魚也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能忘卻民生疾苦,要始終保持勤儉節約的美德!”
陸知白高聲說:“一條小小的魚,竟然兼具清廉與勤儉等寓意,也暗示著年年有餘,當真是意義非凡啊……”
朱元璋聽後,不禁點頭,頗為讚同地說道:
“你說得甚是在理。這道理雖看似淺顯,卻有許多人未能領悟。
他們根本就不曉得民間疾苦!你提的太對了,咱應該將對新科進士的教化,融入到方方麵麵。
就依你所言,明日恩榮宴,讓光祿寺準備鹹魚。不僅如此,咱以後也要多吃這鹹魚!”
陸知白心中大喜,表麵上卻一臉讚同之色,趕忙拱手說道:
“父皇聖明,能以身作則,想必進士們也能領會父皇的良苦用心……”
朱元璋隻是笑了笑,接著說道:
“這些都隻是小事。關鍵在於他們日後的安排,這一甲的三人,咱打算……”
說到此處,他似乎覺得有些話不宜再多說,便止住了話頭,微微皺起了眉頭。
陸知白見狀,也沒有繼續追問,說道:
“父皇政務繁忙,兒臣就不多打擾了。”
說罷,他便帶著蓋有皇帝大印的那幅賜字,滿心歡喜地迴去了。
心中則想著:“太好了,終於有這麽多人陪我一起吃鹹魚了!”
就連朱元璋也要親自吃,這下他心裏總算平衡些了。
……
第二天,恩榮宴在禮部的衙門大廳和院子中盛大舉行。
果然,每桌都端上了一盤鹹魚。
禮部官員對鹹魚的解釋,比陸知白更加精彩,更有文化。
他們引經據典,滔滔不絕。
一番話說完,各位進士對這鹹魚不禁肅然起敬。
對於身體力行、崇尚節儉的開國皇帝,更是心生深深的敬佩!
飯後一個時辰。
文武百官與新科進士紛紛齊聚教坊司,準備看戲了。
朱元璋原本也很想去,但為了在新科進士麵前保持威嚴,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不過,他特意派了許多錦衣衛前往現場,觀察情況。
禮部的官員們,對於皇帝的這個安排,大多摸不著頭腦。
然而,他們隻能聽從命令,盡力將此事安排妥當。
陸知白也在人群之中,滿心期待地準備看戲。
教坊司作為專業的演出場地,舞台設施一應俱全。
而此次表演的戲班子,正是他手下的路家班。
近年來,路家班不斷發展壯大,培養出了好些名角。
一年到頭,幾乎每天都在刻苦訓練。
因此,即便在滿朝文武麵前演出,也絲毫沒有怯場。
在場的官員們,皆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他們看戲時,自然不會像普通百姓那般大吵大嚷,而是文雅地小聲交談著。
漸漸地,他們也被劇情所吸引。
隻是,許多人早就猜到了劇情,心中暗自抗拒。
到了受刑審訊這一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環節,戲台上的演員們賣力地演繹著種種慘狀。
戲台下,許多官員見狀,大驚失色,神情凝重起來,眉頭緊緊皺在一起。
剛開始,還能聽到幾句震驚與非議的聲音。
但漸漸地,就沒有人再開口了。
現場一片寂靜。
隻能聽到戲台上演員們的表演聲。
氣氛顯得格外詭異。
陸知白掃視全場,眉梢微微一挑,心道:
“怎麽都不笑呢?你們天生就不愛笑嗎?”
事實上,許多人此時已經臉色發白,神情難看到了極點。
新科進士,連同文武百官都覺得,這出戲已經不隻是簡單的敲打了。
根本就是在他們旁邊磨鬼頭刀啊!
但也有些人能夠麵不改色,隻當戲劇來看。
這個戲,挑不出毛病來。
身為官員,讀的是儒家經典,就應該身體力行。
若是隻為一己私利,剝削百姓,自然是要受到種種刑罰啊。
等到看完了戲,禮部又告訴新科進士,可以寫寫感悟,到時候能有機會發在《參考消息》上。
這當然也是陸知白的主意。
每個月都要發刊,還要去約稿……
就當減輕手下的壓力吧。
另外他的所有刊物,都是有稿費的,文言文千字五貫的標準,明碼標價。也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
等到戲劇散場,大家陸續離開,遠離了錦衣衛的視線,終於開始議論紛紛。
也有些官員,過來與陸知白攀談,誇他這個戲編排得好。
陸知白一一迴應了,又有幾個身穿斕衫的進士,上前,對他拱手做禮,同時自報家門。
“學生練子寧,見過侯爺。”
“學生丁顯,見過侯爺!”
“學生……”
陸知白頓時微微一笑,拱手迴禮:
“原來是狀元、榜眼,以及諸位新科進士。”
練子寧望著他,雙目有些放光,再次施禮道:
“學生有意登門感謝侯爺的恩情,隻是這兩日都在忙碌,有些失禮了……”
陸知白有些疑惑:“什麽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