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漢語注音符號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位啟蒙夫子聽了,不由得睜大雙眼,有些訝異地望著他。
朱元璋也挑了挑眉。
沒想到,這小子的野心,還怪大的嘞~
教材可不是一般的東西。
如果能廣為流傳,甚至像《三字經》等一樣,傳承下來。
這是加強版的留名青史!
所以,不是誰都有資格修教材的。
當然,就算寫出來,也不一定能流傳。
但朱元璋相信,如果陸知白願意修新的蒙學教材,很有希望廣為流傳。
朱元璋笑道:
“接著說,咱倒是想聽聽。”
陸知白便胸有成竹的說:
“其一,新教材當配有大量彩色插圖。
孩子們對圖案天生比文字興趣濃,借由插圖可讓他們更直觀地理解所學內容。
比如講解《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的典故,配上一幅生動的孔融讓梨彩色插畫,孩子們一看便知其意,印象也會更為深刻。”
朱元璋聽了,哈哈笑了兩聲。
他想起了陸知白手下發行的話本子,精裝版也是有插圖的……
兩位夫子沉默不言,先聽下去。
陸知白接著說:
“其二,課程內容不應局限於經史子集。
此前兒臣在棲霞時,於當地蒙學開算學等科目,成效顯著。
算術關乎生活實用,能鍛煉思維,理應納入教學範疇。
再就是體育,強健的體魄是一切的基礎……”
朱元璋聽了,隻微微頷首,示意他繼續。
陸知白提出他真正的目標,說:
“最後,兒臣苦思冥想,編了一套注音符號!
文字字形複雜,還有許多同音、多音字,這是蒙童學習的一大障礙。
若有一種方法,能給每個字都標注拚音,豈不是大大降低學習難度嗎……”
朱元璋聽了,便瞥向兩位夫子,問道:“以前的注音用的都是什麽方法?”
孫文神色有些凝重,道:“迴陛下,以往用的主要有直音法、反切法。”
朱元璋點頭,又問道:“那駙馬說的這什麽注音符號,你們可曾聽聞?”
兩位夫子都搖頭,望向陸知白,拱手道:“此法聞所未聞,願聽駙馬有何高見?”
他們都極為好奇。
陸知白笑道:“這直音法和反切法等等方法雖然可以用,但各有其弊端。
直音法雖然能夠直接標注讀音,但如果兩個字都是生僻字,就不行了。至於反切法,是一個好思路。
可這兩個方法都有一個通病,就是首先得學會一定的文字才能用。但蒙童本身就是要從零開始學習,豈不成了死胡同……”
三人聽了,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錢敬修眼神滿是探究,拱手請教道:
“不知侯爺為了解決這種弊端,想出的究竟是什麽法子?”
陸知白微微一笑,從袖中取出一份準備好的注音符號示例。
擇日不如撞日,現在就呈遞給朱元璋。
“陛下,這便是注音符號的基本架構。”
陸知白站到朱元璋身側,手指輕點,解釋:
“這套注音符號,一共四十一字母,聲母廿四,介母三,韻母十四。
比如這‘ㄅ(b)、ㄆ(p)、ㄇ(m)、ㄈ(f)’便是聲母,;
而‘ㄚ(a)、ㄛ(o)、ㄜ(e)’這些是韻母,一(i)、ㄨ(u)、ㄩ(u)是三個介母……”
他用的是單音節。
不然,加上複韻母,看起來也太多了。
朱元璋眉頭微挑,仔細端詳。
乍一看這些符號,感覺如看天書,又像是滿眼的錯字!
陸知白一點點解釋,笑道:
“其實每個字,不過兩三個音節,把它們全拆開,就成了這套注音。”
朱元璋點頭說:
“這咱曉得……為啥以前就沒有整理得這般完善?實乃奇思妙想,直擊本質!
不過,你這些東西,是咋個念的?”
陸知白念了一遍。
兩位夫子,滿臉都是好奇,卻又不敢伸頭來看,心中暗自焦急。
“每個漢字,都能通過聲母與韻母相拚來確定讀音。” 陸知白從袖袋裏拿出一支炭筆,打開筆帽,在紙上寫下 “人” 字,接著標注道“ㄖㄣ(rén)” 。
“就像這個‘人’字,先發聲母‘ㄖ(r)’,緊接著發韻母‘ㄣ(en)’,快速連讀,便是完整讀音。”
他頓了一頓,說:
“如果用反切法,可以用‘日真切’,是要麻煩一些。”
反切,就是選兩個字,音節都切成兩半。把第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拚在一起。
其實也是拚音,但麻煩許多。
朱元璋對照符號看著,頓時樂了起來,哈哈一笑說:
“咱曉得了。你這個想法,和隋代的《切韻》類似。感覺是這樣的——
這所有字,就好比一大群人,亂七八糟的也沒個章程。
但分出了聲母、韻母,就像給他們找到根脈,認祖歸宗了。聲母就是它們的姓氏!”
他挑起眉頭說:
“比如,什麽白、包、辦、本,都是‘ㄅ’家的崽兒!”
陸知白微怔之後,也樂了起來,一笑,豎起了大拇指:
“陛下這個比喻,實在是生動形象,妙極了!”
朱元璋樂嗬嗬的研究起來,大聲誇道:
“這個辦法好得很!這些字兒,都可以井井有條的歸納起來,各就各位。好啊!”
陸知白在旁繼續解釋:
“為區分同音字,兒臣還設了五個聲調,分別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輕聲,通過在韻母上標注不同符號來體現……”
陸知白又寫下 “媽麻馬罵嗎” 五個字,分別在對應的注音符號 “ㄇㄚ” 上標注不同聲調符號。
“陛下請看,這五個字聲母韻母相同,有了聲調,讀音就不同,如此就不會混了。”
朱元璋點點頭,才想起一旁的兩人,於是招唿道:
“你們也過來瞧瞧駙馬的妙計!”
錢敬修和孫文趕忙湊上前,腦袋緊挨著,一同觀看注音符號示例。
兩人目光急切遊移,思索之後,露出一絲震驚之色。
朱元璋也挑了挑眉。
沒想到,這小子的野心,還怪大的嘞~
教材可不是一般的東西。
如果能廣為流傳,甚至像《三字經》等一樣,傳承下來。
這是加強版的留名青史!
所以,不是誰都有資格修教材的。
當然,就算寫出來,也不一定能流傳。
但朱元璋相信,如果陸知白願意修新的蒙學教材,很有希望廣為流傳。
朱元璋笑道:
“接著說,咱倒是想聽聽。”
陸知白便胸有成竹的說:
“其一,新教材當配有大量彩色插圖。
孩子們對圖案天生比文字興趣濃,借由插圖可讓他們更直觀地理解所學內容。
比如講解《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的典故,配上一幅生動的孔融讓梨彩色插畫,孩子們一看便知其意,印象也會更為深刻。”
朱元璋聽了,哈哈笑了兩聲。
他想起了陸知白手下發行的話本子,精裝版也是有插圖的……
兩位夫子沉默不言,先聽下去。
陸知白接著說:
“其二,課程內容不應局限於經史子集。
此前兒臣在棲霞時,於當地蒙學開算學等科目,成效顯著。
算術關乎生活實用,能鍛煉思維,理應納入教學範疇。
再就是體育,強健的體魄是一切的基礎……”
朱元璋聽了,隻微微頷首,示意他繼續。
陸知白提出他真正的目標,說:
“最後,兒臣苦思冥想,編了一套注音符號!
文字字形複雜,還有許多同音、多音字,這是蒙童學習的一大障礙。
若有一種方法,能給每個字都標注拚音,豈不是大大降低學習難度嗎……”
朱元璋聽了,便瞥向兩位夫子,問道:“以前的注音用的都是什麽方法?”
孫文神色有些凝重,道:“迴陛下,以往用的主要有直音法、反切法。”
朱元璋點頭,又問道:“那駙馬說的這什麽注音符號,你們可曾聽聞?”
兩位夫子都搖頭,望向陸知白,拱手道:“此法聞所未聞,願聽駙馬有何高見?”
他們都極為好奇。
陸知白笑道:“這直音法和反切法等等方法雖然可以用,但各有其弊端。
直音法雖然能夠直接標注讀音,但如果兩個字都是生僻字,就不行了。至於反切法,是一個好思路。
可這兩個方法都有一個通病,就是首先得學會一定的文字才能用。但蒙童本身就是要從零開始學習,豈不成了死胡同……”
三人聽了,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錢敬修眼神滿是探究,拱手請教道:
“不知侯爺為了解決這種弊端,想出的究竟是什麽法子?”
陸知白微微一笑,從袖中取出一份準備好的注音符號示例。
擇日不如撞日,現在就呈遞給朱元璋。
“陛下,這便是注音符號的基本架構。”
陸知白站到朱元璋身側,手指輕點,解釋:
“這套注音符號,一共四十一字母,聲母廿四,介母三,韻母十四。
比如這‘ㄅ(b)、ㄆ(p)、ㄇ(m)、ㄈ(f)’便是聲母,;
而‘ㄚ(a)、ㄛ(o)、ㄜ(e)’這些是韻母,一(i)、ㄨ(u)、ㄩ(u)是三個介母……”
他用的是單音節。
不然,加上複韻母,看起來也太多了。
朱元璋眉頭微挑,仔細端詳。
乍一看這些符號,感覺如看天書,又像是滿眼的錯字!
陸知白一點點解釋,笑道:
“其實每個字,不過兩三個音節,把它們全拆開,就成了這套注音。”
朱元璋點頭說:
“這咱曉得……為啥以前就沒有整理得這般完善?實乃奇思妙想,直擊本質!
不過,你這些東西,是咋個念的?”
陸知白念了一遍。
兩位夫子,滿臉都是好奇,卻又不敢伸頭來看,心中暗自焦急。
“每個漢字,都能通過聲母與韻母相拚來確定讀音。” 陸知白從袖袋裏拿出一支炭筆,打開筆帽,在紙上寫下 “人” 字,接著標注道“ㄖㄣ(rén)” 。
“就像這個‘人’字,先發聲母‘ㄖ(r)’,緊接著發韻母‘ㄣ(en)’,快速連讀,便是完整讀音。”
他頓了一頓,說:
“如果用反切法,可以用‘日真切’,是要麻煩一些。”
反切,就是選兩個字,音節都切成兩半。把第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拚在一起。
其實也是拚音,但麻煩許多。
朱元璋對照符號看著,頓時樂了起來,哈哈一笑說:
“咱曉得了。你這個想法,和隋代的《切韻》類似。感覺是這樣的——
這所有字,就好比一大群人,亂七八糟的也沒個章程。
但分出了聲母、韻母,就像給他們找到根脈,認祖歸宗了。聲母就是它們的姓氏!”
他挑起眉頭說:
“比如,什麽白、包、辦、本,都是‘ㄅ’家的崽兒!”
陸知白微怔之後,也樂了起來,一笑,豎起了大拇指:
“陛下這個比喻,實在是生動形象,妙極了!”
朱元璋樂嗬嗬的研究起來,大聲誇道:
“這個辦法好得很!這些字兒,都可以井井有條的歸納起來,各就各位。好啊!”
陸知白在旁繼續解釋:
“為區分同音字,兒臣還設了五個聲調,分別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輕聲,通過在韻母上標注不同符號來體現……”
陸知白又寫下 “媽麻馬罵嗎” 五個字,分別在對應的注音符號 “ㄇㄚ” 上標注不同聲調符號。
“陛下請看,這五個字聲母韻母相同,有了聲調,讀音就不同,如此就不會混了。”
朱元璋點點頭,才想起一旁的兩人,於是招唿道:
“你們也過來瞧瞧駙馬的妙計!”
錢敬修和孫文趕忙湊上前,腦袋緊挨著,一同觀看注音符號示例。
兩人目光急切遊移,思索之後,露出一絲震驚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