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你們的臉麵都不重要,陛下的才重要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段時間的相處裏,陸知白對常茂的了解逐步加深。
再結合詳實的史料,他對馮勝和常茂的心思有了較為清晰的推測。
陸知白神色平靜,緩緩開口分析:
“先談談你家老丈人吧。其實,他是有意提拔你的,隻是常年手握兵權,難免強硬,行事風格和態度,或許讓你心裏頗為抵觸。”
常茂聽聞,發出一聲重重的冷哼,臉上滿是不屑,直接嗆聲道:
“他看我不順眼可不是一天兩天了,畢竟他另一個好女婿是王爺嘛。我還看他不順眼呢!
仗著自己年齡大、輩分高,就天天對我吆五喝六的,他算老幾啊!”
緊接著,又開啟了抱怨模式,道:
“我爹要是還在,哪輪得到他來對我指手畫腳?
都是國公,憑什麽他就能對我唿來喝去!”
陸知白臉上掛著溫和的笑容,耐心勸解:
“凡事都有兩麵。要是你爹尚在人世,老丈人對你肯定會更敬重些……”
話說到這兒,他稍作停頓,點到為止。
常茂自是領會其中深意,嘴唇不自覺地抿緊,臉色也變得有些陰沉。
陸知白沒有停下,繼續循循善誘:
“你十五歲就獲封國公,這靠的是你父親的赫赫戰功,這一點,你認可吧?”
常茂滿不在乎地一擺手,迴應道:
“認可又怎樣?我現在同樣是國公!”
他雖說承認靠爹承襲爵位,可骨子裏還是覺得,自己也很厲害啊。
在軍隊裏,他卻遭受一些人的輕視。那些沒有爵位的人,在馮勝等主將那裏都比他更受重用。
所以,這讓他心裏憋了一肚子火,極為不服氣。
陸知白神色從容,淡淡微笑,和聲說道:
“爵位隻是一方麵,在朝堂上的實際地位,還得綜合考量諸多因素,有很多看不見的東西……”
常茂又是一聲冷哼,反正心裏就是不痛快。
同樣是國公,待遇卻天差地別。
徐達作為第一功臣,歲祿五千石。
而常茂因為年紀小,封爵時歲祿才兩千石。
而這僅僅是微妙的地位差距其中一個體現。
常茂眉頭緊皺,滿臉煩躁地嚷嚷:
“我當然清楚陛下對大家看重程度不一樣!
但我好歹也是國公啊,他在軍中卻像訓狗一樣訓斥我,真他娘的!”
陸知白輕輕端起茶杯,淺抿一口,笑著安撫:
“我理解你的感受,換做誰碰上這種事都會不痛快。更何況你本就性格桀驁,當然受不了這氣。”
常茂揚起下巴,一臉傲然,大聲說道:
“他是我丈人又如何?大家都是國公,想讓我對他低聲下氣,絕無可能!
太子還是我姐夫呢,我怕過誰?他想讓我沒臉,我就讓他沒臉!”
陸知白慢悠悠的說:
“依我看,你們的臉麵都不重要,陛下的臉麵才重要。
因為他手裏,是真的有刀,也真敢用啊……”
常茂聞言,又沉默不語了。
陸知白笑著繼續說:
“其實,宋國公大概是真心想栽培你。因為他膝下無子,僅有兩個女兒。
雖說他哥哥留下的兒子,也得到了他提拔,可他哥馮國用立下那麽大的功勞,兒子卻沒承襲爵位,僅僅封了個武將官職……”
說著,又感慨道:“由此看出,陛下對開平王,真是格外恩寵。你得知足啊。”
常茂聽了,嘴巴微張,想說些什麽,最終還是把話咽了迴去。
陸知白接著分析:
“或許,隻栽培侄子,他覺得還不夠妥當。
你如同半子,出身顯赫,在軍中也有一定威望,所以他想重點培養你,幫你多積累些軍功。
然而,你的性子,著實跟他不合……”
說實在的,雖然在單田芳的評書《明英烈傳》裏,把常茂描繪得很厲害,但評書是瞎編的,實際上常茂戰績並沒有那麽耀眼。
上次沐英、傅友德征討雲南,常茂也參與了,最大的功勞就是想出了從懸崖上奇襲的辦法。
也不是說常茂就能力不行,至少他是靈活有智謀的。
隻是同時代的優秀將領實在是多如星辰,一對比就黯然失色……
常茂一聽,心裏不爽,立馬反駁:
“我用得著他來培養?他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他們馮家怎麽樣,跟我有啥關係?”
陸知白隻是微笑著,輕輕晃動手中的茶杯,並不言語。
常茂微微繃著臉,挑起眉毛,又想起一茬:
“再說了,我也沒有兒子!”
緊接著,又輕聲補充,“好在,我還有兩個兄弟……”
陸知白出言寬慰:
“你還年輕,往後有的是機會。曹國公生子也比較晚,你不必焦慮。”
常茂一把端起茶杯,仰頭一飲而盡,撇了撇嘴,嫌棄道:“這時候就該喝點小酒,不得勁兒……”
兩人聊到這份上,很明顯常茂心扉已經打開些許,可以說些家事。
他接著吐槽:“跟你說實話,我正琢磨著要不要再納一房小妾。
那馮氏,跟她爹一個德行,看著就煩,成天在我耳邊嘮嘮叨叨,怨天怨地。
羨慕她妹妹嫁得好,命好,給周王連生兩個兒子!入他娘的!”
邊說邊滿臉鬱悶地給自己倒茶。
陸知白耐心勸道:
“她沒有兒子,你跟她爹又不和睦,她在中間左右為難,心裏肯定很焦慮,也有自己的難處……做夫妻要互相體諒。”
常茂又是一聲冷哼,滿臉不耐煩:
“就他們有理,就他們有苦衷!合著隻有我是壞人!不跟你說了。”
陸知白好笑道::
“鄭國公啊,你都快到而立之年了,可這脾氣還跟少年似的。
這也不能全怪你,估計是日子過得太順了,身邊又沒幾個人敢直言勸導……”
十四歲死了爹,十五歲就封國公。所受的委屈在其他人那裏是不值一提。
常茂一聽,立馬反駁:“你這話什麽意思?巴不得我倒黴?”
陸知白擺手解釋:
“沒有。咱倆今天是把話敞開了說,這對解決問題有好處。”
再結合詳實的史料,他對馮勝和常茂的心思有了較為清晰的推測。
陸知白神色平靜,緩緩開口分析:
“先談談你家老丈人吧。其實,他是有意提拔你的,隻是常年手握兵權,難免強硬,行事風格和態度,或許讓你心裏頗為抵觸。”
常茂聽聞,發出一聲重重的冷哼,臉上滿是不屑,直接嗆聲道:
“他看我不順眼可不是一天兩天了,畢竟他另一個好女婿是王爺嘛。我還看他不順眼呢!
仗著自己年齡大、輩分高,就天天對我吆五喝六的,他算老幾啊!”
緊接著,又開啟了抱怨模式,道:
“我爹要是還在,哪輪得到他來對我指手畫腳?
都是國公,憑什麽他就能對我唿來喝去!”
陸知白臉上掛著溫和的笑容,耐心勸解:
“凡事都有兩麵。要是你爹尚在人世,老丈人對你肯定會更敬重些……”
話說到這兒,他稍作停頓,點到為止。
常茂自是領會其中深意,嘴唇不自覺地抿緊,臉色也變得有些陰沉。
陸知白沒有停下,繼續循循善誘:
“你十五歲就獲封國公,這靠的是你父親的赫赫戰功,這一點,你認可吧?”
常茂滿不在乎地一擺手,迴應道:
“認可又怎樣?我現在同樣是國公!”
他雖說承認靠爹承襲爵位,可骨子裏還是覺得,自己也很厲害啊。
在軍隊裏,他卻遭受一些人的輕視。那些沒有爵位的人,在馮勝等主將那裏都比他更受重用。
所以,這讓他心裏憋了一肚子火,極為不服氣。
陸知白神色從容,淡淡微笑,和聲說道:
“爵位隻是一方麵,在朝堂上的實際地位,還得綜合考量諸多因素,有很多看不見的東西……”
常茂又是一聲冷哼,反正心裏就是不痛快。
同樣是國公,待遇卻天差地別。
徐達作為第一功臣,歲祿五千石。
而常茂因為年紀小,封爵時歲祿才兩千石。
而這僅僅是微妙的地位差距其中一個體現。
常茂眉頭緊皺,滿臉煩躁地嚷嚷:
“我當然清楚陛下對大家看重程度不一樣!
但我好歹也是國公啊,他在軍中卻像訓狗一樣訓斥我,真他娘的!”
陸知白輕輕端起茶杯,淺抿一口,笑著安撫:
“我理解你的感受,換做誰碰上這種事都會不痛快。更何況你本就性格桀驁,當然受不了這氣。”
常茂揚起下巴,一臉傲然,大聲說道:
“他是我丈人又如何?大家都是國公,想讓我對他低聲下氣,絕無可能!
太子還是我姐夫呢,我怕過誰?他想讓我沒臉,我就讓他沒臉!”
陸知白慢悠悠的說:
“依我看,你們的臉麵都不重要,陛下的臉麵才重要。
因為他手裏,是真的有刀,也真敢用啊……”
常茂聞言,又沉默不語了。
陸知白笑著繼續說:
“其實,宋國公大概是真心想栽培你。因為他膝下無子,僅有兩個女兒。
雖說他哥哥留下的兒子,也得到了他提拔,可他哥馮國用立下那麽大的功勞,兒子卻沒承襲爵位,僅僅封了個武將官職……”
說著,又感慨道:“由此看出,陛下對開平王,真是格外恩寵。你得知足啊。”
常茂聽了,嘴巴微張,想說些什麽,最終還是把話咽了迴去。
陸知白接著分析:
“或許,隻栽培侄子,他覺得還不夠妥當。
你如同半子,出身顯赫,在軍中也有一定威望,所以他想重點培養你,幫你多積累些軍功。
然而,你的性子,著實跟他不合……”
說實在的,雖然在單田芳的評書《明英烈傳》裏,把常茂描繪得很厲害,但評書是瞎編的,實際上常茂戰績並沒有那麽耀眼。
上次沐英、傅友德征討雲南,常茂也參與了,最大的功勞就是想出了從懸崖上奇襲的辦法。
也不是說常茂就能力不行,至少他是靈活有智謀的。
隻是同時代的優秀將領實在是多如星辰,一對比就黯然失色……
常茂一聽,心裏不爽,立馬反駁:
“我用得著他來培養?他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他們馮家怎麽樣,跟我有啥關係?”
陸知白隻是微笑著,輕輕晃動手中的茶杯,並不言語。
常茂微微繃著臉,挑起眉毛,又想起一茬:
“再說了,我也沒有兒子!”
緊接著,又輕聲補充,“好在,我還有兩個兄弟……”
陸知白出言寬慰:
“你還年輕,往後有的是機會。曹國公生子也比較晚,你不必焦慮。”
常茂一把端起茶杯,仰頭一飲而盡,撇了撇嘴,嫌棄道:“這時候就該喝點小酒,不得勁兒……”
兩人聊到這份上,很明顯常茂心扉已經打開些許,可以說些家事。
他接著吐槽:“跟你說實話,我正琢磨著要不要再納一房小妾。
那馮氏,跟她爹一個德行,看著就煩,成天在我耳邊嘮嘮叨叨,怨天怨地。
羨慕她妹妹嫁得好,命好,給周王連生兩個兒子!入他娘的!”
邊說邊滿臉鬱悶地給自己倒茶。
陸知白耐心勸道:
“她沒有兒子,你跟她爹又不和睦,她在中間左右為難,心裏肯定很焦慮,也有自己的難處……做夫妻要互相體諒。”
常茂又是一聲冷哼,滿臉不耐煩:
“就他們有理,就他們有苦衷!合著隻有我是壞人!不跟你說了。”
陸知白好笑道::
“鄭國公啊,你都快到而立之年了,可這脾氣還跟少年似的。
這也不能全怪你,估計是日子過得太順了,身邊又沒幾個人敢直言勸導……”
十四歲死了爹,十五歲就封國公。所受的委屈在其他人那裏是不值一提。
常茂一聽,立馬反駁:“你這話什麽意思?巴不得我倒黴?”
陸知白擺手解釋:
“沒有。咱倆今天是把話敞開了說,這對解決問題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