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咱真要沒辦法了!看看這些蛀蟲!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知白麵不改色,繼續說下去:
“其一,兒臣認為,如今有些地方在執法過程中,法外用刑的情況嚴重。
既然國家已經製定了完備的律法,那就應該嚴格依照法律條文來辦事,不輕一分,也不重一分。隻有這樣,才能維護法律的威嚴和公正。
陛下您聖明神武,自然能公正地裁決事務,但倘若後世的皇帝昏庸無道,不尊重律法,僅憑個人的喜好和情緒來斷案……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國家必將陷入混亂和動蕩……”
朱元璋略作思索,眼眸微微一眯,臉色稍稍緩和,卻不作評價。
接著問道:“還有嗎?”
李文忠眉頭一皺。
他覺著,陸知白的進言,要牽扯到的東西,可沒比他的少……
朱標亦是神色凝重,望著陸知白,靜待後文。
陸知白見朱元璋神色稍緩,便繼續道:
“其二,兒臣以為,應根據罪行輕重分級,施以不同的處罰。
輕罪者,可遷移流放至邊疆或荒蕪之地,令其開墾荒地,為國效力。
如此,既能懲戒罪犯,又能為朝廷增添勞力,豈不一舉兩得?”
朱元璋聞言,眉頭猛然一皺,火氣又湧了上來,大聲質問:
“流放豈不是便宜了他們?他們會怕嗎?!
這群蛀蟲前赴後繼,貪得無厭!咱若不殺,何以震懾天下?”
陸知白沉默片刻,拱手道:
“陛下,貪腐之罪,固然可恨。然殺戮雖能震懾一時,卻非長久之計。
若一味殺戮,反而不利於朝局穩定。況且,貪腐之根源,在於製度疏漏,就像網眼太大,難免有漏網之魚。
若不從製度上加以完善,即便殺盡天下官吏,亦難杜絕貪腐……”
此事正說到了朱元璋的心坎子上。
他眉毛高挑,目光掃過一摞摞奏疏,嘲諷地冷笑道:
“咱已嚴刑峻法到如此地步,貪官依舊渾不畏死!何其的膽大包天!
就好比你那保險,國債!一樣成了他們牟利的工具。”
朱元璋眯著眼質問道:
“你怎麽知道,新的製度,不會成為產生新的漏洞?補丁摞補丁,又究竟補上了什麽?!”
沒等三人迴應什麽,朱元璋又握著雙拳,仰天長歎起來,齜牙咧嘴的說:
“咱真快要沒辦法了!什麽法子都想了,就是殺之不絕!那些人,咋就這麽賤呢?……唉,唉!”
他氣得唿吸粗重,怒哼不絕,又抽出一些奏疏,擲在地上,怒罵道:
“看看這些蛀蟲!戶部郎中私刻官印,兵部侍郎私吞軍糧……連咱親封的知府,都敢吞賑災銀兩!
他們這般不怕死,也不怕族滅,叫咱怎麽辦才好?啊?!”
陸知白保持沉默。
反貪之事,仿佛能對朱元璋施加“狂化”效果,令他想起來無比抓狂,再難以喜怒不形於色。
偏偏老朱又固執,道不改,誌不變,一門心思的肅清朝野!
陸知白望著須發有些花白、臉頰怒紅的皇帝,目光竟有一絲憐憫之色……
殿內死寂。
朱標與李文忠見狀欲勸,朱元璋卻不理他們,兀自胸膛劇烈起伏,端起茶盞,一飲而盡。
朱標略一思索,用目光示意陸知白與李文忠,該退了,今天或許不是商議此事的好時機。
陸知白看到,卻隻微微頷首,麵不改色,待朱元璋稍稍平靜後,接著說:
“治國,其實如同治病,目的,都是去除災病,讓它健康。
治病開方,猛藥攻邪,卻亦需甘平和中;各種藥材需要配伍,各自作用。從來沒有一味藥就能治好痼疾的……”
他舉了個藥方的例子,說:
“比如麥冬清肺飲,這是一個治肺癰的方子。
若隻用黃連清火,不用麥冬滋陰,患者怕是要咳血而亡。”
朱元璋冷笑一聲,找出一本《大明律》拿在手中:
“貪腐是附骨之疽,什麽藥都沒用,當用刮骨鋼刀!“
“陛下,刮骨療毒後,還需生肌膏,否則,恐傷國體。“
陸知白沒有絲毫慌張,不徐不疾:
“嚴刑峻法如黃連,能清邪火,卻也傷正氣。若佐以製度調理、教化滋養,方可固本培元……“
朱元璋聞言微微一震,眯眸思索起來,總算沒有張口就懟。
朱標則暗自點頭,他心中曉得,陸知白說得有理。
隻是,貪官汙吏是父皇最痛恨的,根本聽不進去其他顯得“溫柔”的意見……
李文忠皺眉思索。
雖無人言說,但他也察覺出來,又明白了皇帝不喜他勸諫的一個緣故。
單是說仁德、仁政,他也能說出一些措施來。
可是,當真能解決貪腐問題,解決皇帝心病嗎?
比起陸知白,他竟然,還少了幾分就事論事的務實……
李文忠不禁在思索,家中那些個儒生門客,所言到底有什麽疏漏……
“接著說啊。“朱元璋摩挲著腰間玉帶,催促。
這絛環,是馬皇後用舊宮絛重新編綴的。
帝後二人,當真生活簡樸。
陸知白便接著說:
“兒臣還有些粗淺想法,不敢藏私。
若治貪腐之病,嚴刑峻法為主藥,還需要其他的輔藥。
兒臣暫有三策——其一,朝中監察製度,要繼續優化。
現在雖有都察院監察百官,監察禦史監察地方,還有六科給事中監察六部……”
朱元璋眉頭輕挑,神色有些無奈道:
“即便如此,還是出了郭桓這個大貪!拔出蘿卜帶出這麽多泥!”
陸知白解釋道:
“兒臣覺著,這是因為監察製度存在盲區。
這些官員,基本都是監督政務為主,錢糧之事不過順帶。又或者,出了事才去查。很少能有提前查出問題的……”
他說:
“換句話說,這是一直以來的傳統了,我們對‘事權’的重視,遠大於‘財權’。
然而,比如戶部就是掌管天下錢糧的,不把賬監管好,又怎麽查驗他們的工作呢?”
朱元璋已重新坐下,撫須說:
“咱明白你的意思了,是想設一個專門部門,隻管賬!事前就查清楚!”
陸知白頷首說:
“不錯。現在都察院的禦史們,雖然也有審計之責,但他們還有諸多任務,難免疏漏。
因此,應該專事專辦,設‘度支監’,專司錢糧審計。
龍門賬早已推廣,每季,甚至每月清查六部乃至地方賬目,也不是什麽難事。”
“其一,兒臣認為,如今有些地方在執法過程中,法外用刑的情況嚴重。
既然國家已經製定了完備的律法,那就應該嚴格依照法律條文來辦事,不輕一分,也不重一分。隻有這樣,才能維護法律的威嚴和公正。
陛下您聖明神武,自然能公正地裁決事務,但倘若後世的皇帝昏庸無道,不尊重律法,僅憑個人的喜好和情緒來斷案……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國家必將陷入混亂和動蕩……”
朱元璋略作思索,眼眸微微一眯,臉色稍稍緩和,卻不作評價。
接著問道:“還有嗎?”
李文忠眉頭一皺。
他覺著,陸知白的進言,要牽扯到的東西,可沒比他的少……
朱標亦是神色凝重,望著陸知白,靜待後文。
陸知白見朱元璋神色稍緩,便繼續道:
“其二,兒臣以為,應根據罪行輕重分級,施以不同的處罰。
輕罪者,可遷移流放至邊疆或荒蕪之地,令其開墾荒地,為國效力。
如此,既能懲戒罪犯,又能為朝廷增添勞力,豈不一舉兩得?”
朱元璋聞言,眉頭猛然一皺,火氣又湧了上來,大聲質問:
“流放豈不是便宜了他們?他們會怕嗎?!
這群蛀蟲前赴後繼,貪得無厭!咱若不殺,何以震懾天下?”
陸知白沉默片刻,拱手道:
“陛下,貪腐之罪,固然可恨。然殺戮雖能震懾一時,卻非長久之計。
若一味殺戮,反而不利於朝局穩定。況且,貪腐之根源,在於製度疏漏,就像網眼太大,難免有漏網之魚。
若不從製度上加以完善,即便殺盡天下官吏,亦難杜絕貪腐……”
此事正說到了朱元璋的心坎子上。
他眉毛高挑,目光掃過一摞摞奏疏,嘲諷地冷笑道:
“咱已嚴刑峻法到如此地步,貪官依舊渾不畏死!何其的膽大包天!
就好比你那保險,國債!一樣成了他們牟利的工具。”
朱元璋眯著眼質問道:
“你怎麽知道,新的製度,不會成為產生新的漏洞?補丁摞補丁,又究竟補上了什麽?!”
沒等三人迴應什麽,朱元璋又握著雙拳,仰天長歎起來,齜牙咧嘴的說:
“咱真快要沒辦法了!什麽法子都想了,就是殺之不絕!那些人,咋就這麽賤呢?……唉,唉!”
他氣得唿吸粗重,怒哼不絕,又抽出一些奏疏,擲在地上,怒罵道:
“看看這些蛀蟲!戶部郎中私刻官印,兵部侍郎私吞軍糧……連咱親封的知府,都敢吞賑災銀兩!
他們這般不怕死,也不怕族滅,叫咱怎麽辦才好?啊?!”
陸知白保持沉默。
反貪之事,仿佛能對朱元璋施加“狂化”效果,令他想起來無比抓狂,再難以喜怒不形於色。
偏偏老朱又固執,道不改,誌不變,一門心思的肅清朝野!
陸知白望著須發有些花白、臉頰怒紅的皇帝,目光竟有一絲憐憫之色……
殿內死寂。
朱標與李文忠見狀欲勸,朱元璋卻不理他們,兀自胸膛劇烈起伏,端起茶盞,一飲而盡。
朱標略一思索,用目光示意陸知白與李文忠,該退了,今天或許不是商議此事的好時機。
陸知白看到,卻隻微微頷首,麵不改色,待朱元璋稍稍平靜後,接著說:
“治國,其實如同治病,目的,都是去除災病,讓它健康。
治病開方,猛藥攻邪,卻亦需甘平和中;各種藥材需要配伍,各自作用。從來沒有一味藥就能治好痼疾的……”
他舉了個藥方的例子,說:
“比如麥冬清肺飲,這是一個治肺癰的方子。
若隻用黃連清火,不用麥冬滋陰,患者怕是要咳血而亡。”
朱元璋冷笑一聲,找出一本《大明律》拿在手中:
“貪腐是附骨之疽,什麽藥都沒用,當用刮骨鋼刀!“
“陛下,刮骨療毒後,還需生肌膏,否則,恐傷國體。“
陸知白沒有絲毫慌張,不徐不疾:
“嚴刑峻法如黃連,能清邪火,卻也傷正氣。若佐以製度調理、教化滋養,方可固本培元……“
朱元璋聞言微微一震,眯眸思索起來,總算沒有張口就懟。
朱標則暗自點頭,他心中曉得,陸知白說得有理。
隻是,貪官汙吏是父皇最痛恨的,根本聽不進去其他顯得“溫柔”的意見……
李文忠皺眉思索。
雖無人言說,但他也察覺出來,又明白了皇帝不喜他勸諫的一個緣故。
單是說仁德、仁政,他也能說出一些措施來。
可是,當真能解決貪腐問題,解決皇帝心病嗎?
比起陸知白,他竟然,還少了幾分就事論事的務實……
李文忠不禁在思索,家中那些個儒生門客,所言到底有什麽疏漏……
“接著說啊。“朱元璋摩挲著腰間玉帶,催促。
這絛環,是馬皇後用舊宮絛重新編綴的。
帝後二人,當真生活簡樸。
陸知白便接著說:
“兒臣還有些粗淺想法,不敢藏私。
若治貪腐之病,嚴刑峻法為主藥,還需要其他的輔藥。
兒臣暫有三策——其一,朝中監察製度,要繼續優化。
現在雖有都察院監察百官,監察禦史監察地方,還有六科給事中監察六部……”
朱元璋眉頭輕挑,神色有些無奈道:
“即便如此,還是出了郭桓這個大貪!拔出蘿卜帶出這麽多泥!”
陸知白解釋道:
“兒臣覺著,這是因為監察製度存在盲區。
這些官員,基本都是監督政務為主,錢糧之事不過順帶。又或者,出了事才去查。很少能有提前查出問題的……”
他說:
“換句話說,這是一直以來的傳統了,我們對‘事權’的重視,遠大於‘財權’。
然而,比如戶部就是掌管天下錢糧的,不把賬監管好,又怎麽查驗他們的工作呢?”
朱元璋已重新坐下,撫須說:
“咱明白你的意思了,是想設一個專門部門,隻管賬!事前就查清楚!”
陸知白頷首說:
“不錯。現在都察院的禦史們,雖然也有審計之責,但他們還有諸多任務,難免疏漏。
因此,應該專事專辦,設‘度支監’,專司錢糧審計。
龍門賬早已推廣,每季,甚至每月清查六部乃至地方賬目,也不是什麽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