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浦江鄭氏,賜梨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到了武英殿。
隻見殿中立著一個須發幾乎雪白的老者,還有幾名身穿青衫的青年,俱是百姓打扮,神情恭謹,不敢抬頭。
這就是鄭氏家族的族長鄭濂和鄭家子弟,正在殿內奏對。
陸知白過來行了禮。
朱元璋對他點了點頭,正聽著鄭濂講鄭氏九世同堂的經驗。
等到鄭濂告一段落,朱元璋誇了他們鄭氏幾句。
鄭濂便謙虛地迴應。
然而朱元璋微微一笑,話鋒突然一轉,不怒自威起來,說:
“都說鄭氏家族數百年來,為官者中無一人貪汙受賄。
可咱怎麽聽說,這一次郭桓案你們鄭家子弟有人牽扯其中?該當何罪啊?”
鄭濂聞言,身子微微一顫,卻依舊沉穩地答道:
“迴稟陛下,此事老朽也略有耳聞。然則,老朽敢以項上人頭擔保,我鄭氏一族,自始祖起便立下規矩,族中子弟,絕無貪墨之輩!至於郭桓一案,其中必有蹊蹺,還望陛下明察!”
他身後的幾個年輕子弟聽聞此言,皆是麵露激憤之色,紛紛跪倒在地,齊聲道:
“我等願以性命擔保,鄭氏絕無貪贓枉法之人!請陛下明察!”
這幾人年紀輕輕,周正挺拔,自有錚錚傲骨。
朱元璋的目光在他們身上停留片刻,又轉向鄭濂。
殿內香爐中升起的縷縷檀香在空氣中彌漫。
外麵,侍衛執戟而立,氣氛肅穆。
“鄭公,你先起來說話,”朱元璋隻是詐他一詐,目光幽深莫測,“咱自然會徹查此事。若鄭氏當真有人涉案,咱絕不姑息。若無此事,咱也定會還你們一個清白。”
鄭濂這才緩緩起身,拱手道:“多謝陛下聖明!老朽此次前來,還帶了一本《鄭氏規範》,此乃我鄭氏治家之根本,還請陛下禦覽。”
說著,他從懷中取出一本裝幀考究的書冊。
書冊封麵用上等宣紙裱褙,燙金的“鄭氏規範”四個大字熠熠生輝。
鄭濂雙手將書冊遞上。
一旁的宦官連忙接過,小心翼翼地轉呈給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書冊,翻開第一頁。
隻見書頁用上等棉紙印刷,字跡工整清晰。
上麵密密麻麻地寫了各種規矩,從衣食住行到婚喪嫁娶,無一不包。
每日的作息用膳時間、禮節,都有嚴格的規定。
他一頁頁仔細翻閱,越看越是點頭。
這鄭氏的家規之嚴,簡直與軍法一般。
“好!好一個鄭氏規範!”朱元璋合上書冊,讚歎道,“有此規範,何愁家風不正?鄭公,你治家有方,功不可沒啊!”
鄭濂謙遜地說道:“陛下謬讚了。老朽不過是恪守祖訓罷了。”
“嗯。”朱元璋點了點頭,目光中透著幾分思索,“咱還聽聞,鄭氏一族,錢糧共用,衣裳共穿,粥飯共食,婚喪共資。老幼之間,長中青少,皆有定規,不可有私財私田……這些,都是真的?”
“迴稟陛下,確有此事。”鄭濂答道,“我鄭氏自南宋初年便開始聚族而居,至今已有近三百年。族中一切財物皆歸公有,族人不得私自積蓄。
族中設有‘公廚’,每日按人丁分配飯食,豐儉皆同。族人所需衣物也由族中統一采買發放,老幼尊卑,各有定製。至於婚喪嫁娶,則由族中‘公庫’統一操辦,務求節儉而不失禮數……”
朱元璋聽得連連點頭,讚許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這才是真正的‘家和萬事興’啊!”
他們繼續談話,陸知白在一旁觀察著,隻見鄭濂的神情,恭謹中透著一絲滄桑。
他心中便明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鄭氏看起來規矩嚴謹、鐵板一塊,但內裏如何暗流洶湧,隻有他們自己才知道了。
但這一番對答,卻讓朱元璋很是高興。
尤其是,他還獲知了一些保證公利的方法,賬目怎麽記錄,物品如何分配?
比如族老會,還有蜂格儲物法……都有其道理。
“浦江鄭氏,果真名不虛傳,”朱元璋露出滿意之色,瞥見桌上有一盤果子,便示意道:“拿兩個梨,賜給鄭氏。”
宦官連忙撿了兩個金燦燦的梨子,遞給鄭濂。
這兩個碭山貢梨,個大飽滿,色澤金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鄭濂見狀,連忙接下,捧在懷中,行禮謝恩,說道:“陛下厚賜,鄭氏全族上下,不勝感激,草民叩謝皇恩。”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玩味的神色。
他捋了捋胡須,笑道:“以你鄭氏公正無私的規矩,該如何處置這兩個梨子啊?”
鄭濂想了一想,應道:“此梨乃陛下所賜,皇恩浩蕩,自應與族人共享,定要讓每一個人,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初生嬰孩,皆能蒙受皇恩……”
朱元璋聞言,哈哈一笑,道:
“咱信你們,好啦,咱還有事要忙,就不多留你們了。”
鄭濂等人聽了,趕忙行禮告退,心中也是大鬆了一口氣。
陸知白思量片刻,道:
“今日真是受益匪淺,戶部還有諸多賬目,兒臣也告退了……”
朱元璋想了一想,擺手:
“去吧!有空再說家風建設~”
待陸知白先行出去,鄭氏幾人才倒退出武英殿。
到得外麵,行出十來步。
鄭濂領著幾個子弟,快步趕上,又朝陸知白行禮:“草民參見廣智侯。”
陸知白停步,笑道:
“鄭公,久聞鄭氏美名。”
鄭濂連忙謙虛幾句。
陸知白微微一笑,忽然問道:
“鄭氏千餘人聚居一堂,莊園一定很大吧?是如何防火的呢?”
“……”鄭濂微微詫異,便略作講述。
陸知白聽了,頷首道:
“聽著雖詳盡,不知效果如何……哦,我正在考慮文書防火之事,打算新建一棟水泥大樓,再配合石質櫃子……”
說著,似乎察覺到說太多,便微微點頭,往六部去了。
鄭濂幾人拱手恭送,皆有疑惑之色。
等出了皇宮,鄭家青年才問道:
“廣智侯為何說這些,有點莫名其妙……”
鄭濂手撫胡須,神情凝重:
“不,莫看他年輕,卻能任戶部侍郎……他在提醒我鄭氏,注意防火?文書的防火?”
隻見殿中立著一個須發幾乎雪白的老者,還有幾名身穿青衫的青年,俱是百姓打扮,神情恭謹,不敢抬頭。
這就是鄭氏家族的族長鄭濂和鄭家子弟,正在殿內奏對。
陸知白過來行了禮。
朱元璋對他點了點頭,正聽著鄭濂講鄭氏九世同堂的經驗。
等到鄭濂告一段落,朱元璋誇了他們鄭氏幾句。
鄭濂便謙虛地迴應。
然而朱元璋微微一笑,話鋒突然一轉,不怒自威起來,說:
“都說鄭氏家族數百年來,為官者中無一人貪汙受賄。
可咱怎麽聽說,這一次郭桓案你們鄭家子弟有人牽扯其中?該當何罪啊?”
鄭濂聞言,身子微微一顫,卻依舊沉穩地答道:
“迴稟陛下,此事老朽也略有耳聞。然則,老朽敢以項上人頭擔保,我鄭氏一族,自始祖起便立下規矩,族中子弟,絕無貪墨之輩!至於郭桓一案,其中必有蹊蹺,還望陛下明察!”
他身後的幾個年輕子弟聽聞此言,皆是麵露激憤之色,紛紛跪倒在地,齊聲道:
“我等願以性命擔保,鄭氏絕無貪贓枉法之人!請陛下明察!”
這幾人年紀輕輕,周正挺拔,自有錚錚傲骨。
朱元璋的目光在他們身上停留片刻,又轉向鄭濂。
殿內香爐中升起的縷縷檀香在空氣中彌漫。
外麵,侍衛執戟而立,氣氛肅穆。
“鄭公,你先起來說話,”朱元璋隻是詐他一詐,目光幽深莫測,“咱自然會徹查此事。若鄭氏當真有人涉案,咱絕不姑息。若無此事,咱也定會還你們一個清白。”
鄭濂這才緩緩起身,拱手道:“多謝陛下聖明!老朽此次前來,還帶了一本《鄭氏規範》,此乃我鄭氏治家之根本,還請陛下禦覽。”
說著,他從懷中取出一本裝幀考究的書冊。
書冊封麵用上等宣紙裱褙,燙金的“鄭氏規範”四個大字熠熠生輝。
鄭濂雙手將書冊遞上。
一旁的宦官連忙接過,小心翼翼地轉呈給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書冊,翻開第一頁。
隻見書頁用上等棉紙印刷,字跡工整清晰。
上麵密密麻麻地寫了各種規矩,從衣食住行到婚喪嫁娶,無一不包。
每日的作息用膳時間、禮節,都有嚴格的規定。
他一頁頁仔細翻閱,越看越是點頭。
這鄭氏的家規之嚴,簡直與軍法一般。
“好!好一個鄭氏規範!”朱元璋合上書冊,讚歎道,“有此規範,何愁家風不正?鄭公,你治家有方,功不可沒啊!”
鄭濂謙遜地說道:“陛下謬讚了。老朽不過是恪守祖訓罷了。”
“嗯。”朱元璋點了點頭,目光中透著幾分思索,“咱還聽聞,鄭氏一族,錢糧共用,衣裳共穿,粥飯共食,婚喪共資。老幼之間,長中青少,皆有定規,不可有私財私田……這些,都是真的?”
“迴稟陛下,確有此事。”鄭濂答道,“我鄭氏自南宋初年便開始聚族而居,至今已有近三百年。族中一切財物皆歸公有,族人不得私自積蓄。
族中設有‘公廚’,每日按人丁分配飯食,豐儉皆同。族人所需衣物也由族中統一采買發放,老幼尊卑,各有定製。至於婚喪嫁娶,則由族中‘公庫’統一操辦,務求節儉而不失禮數……”
朱元璋聽得連連點頭,讚許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這才是真正的‘家和萬事興’啊!”
他們繼續談話,陸知白在一旁觀察著,隻見鄭濂的神情,恭謹中透著一絲滄桑。
他心中便明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鄭氏看起來規矩嚴謹、鐵板一塊,但內裏如何暗流洶湧,隻有他們自己才知道了。
但這一番對答,卻讓朱元璋很是高興。
尤其是,他還獲知了一些保證公利的方法,賬目怎麽記錄,物品如何分配?
比如族老會,還有蜂格儲物法……都有其道理。
“浦江鄭氏,果真名不虛傳,”朱元璋露出滿意之色,瞥見桌上有一盤果子,便示意道:“拿兩個梨,賜給鄭氏。”
宦官連忙撿了兩個金燦燦的梨子,遞給鄭濂。
這兩個碭山貢梨,個大飽滿,色澤金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鄭濂見狀,連忙接下,捧在懷中,行禮謝恩,說道:“陛下厚賜,鄭氏全族上下,不勝感激,草民叩謝皇恩。”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玩味的神色。
他捋了捋胡須,笑道:“以你鄭氏公正無私的規矩,該如何處置這兩個梨子啊?”
鄭濂想了一想,應道:“此梨乃陛下所賜,皇恩浩蕩,自應與族人共享,定要讓每一個人,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初生嬰孩,皆能蒙受皇恩……”
朱元璋聞言,哈哈一笑,道:
“咱信你們,好啦,咱還有事要忙,就不多留你們了。”
鄭濂等人聽了,趕忙行禮告退,心中也是大鬆了一口氣。
陸知白思量片刻,道:
“今日真是受益匪淺,戶部還有諸多賬目,兒臣也告退了……”
朱元璋想了一想,擺手:
“去吧!有空再說家風建設~”
待陸知白先行出去,鄭氏幾人才倒退出武英殿。
到得外麵,行出十來步。
鄭濂領著幾個子弟,快步趕上,又朝陸知白行禮:“草民參見廣智侯。”
陸知白停步,笑道:
“鄭公,久聞鄭氏美名。”
鄭濂連忙謙虛幾句。
陸知白微微一笑,忽然問道:
“鄭氏千餘人聚居一堂,莊園一定很大吧?是如何防火的呢?”
“……”鄭濂微微詫異,便略作講述。
陸知白聽了,頷首道:
“聽著雖詳盡,不知效果如何……哦,我正在考慮文書防火之事,打算新建一棟水泥大樓,再配合石質櫃子……”
說著,似乎察覺到說太多,便微微點頭,往六部去了。
鄭濂幾人拱手恭送,皆有疑惑之色。
等出了皇宮,鄭家青年才問道:
“廣智侯為何說這些,有點莫名其妙……”
鄭濂手撫胡須,神情凝重:
“不,莫看他年輕,卻能任戶部侍郎……他在提醒我鄭氏,注意防火?文書的防火?”